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探索与思考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研究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与研发能力的专业。

而课程思政建设则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来说,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关注于掌握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然而,单纯注重技术实践的培养容易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增加一些思政教育元素,如开设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其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和服务能力。

在专业课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行业调研和社会调查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增强学生对社会负责的意识。

同时,通过课程设计中加入一些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发展的社会影响和责任。

最后,课程思政建设还需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往往偏向于技术专业背景,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能力有限。

因此,需要注重师资培养和更新,引入具备思政教育经验的教师参与课程教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思政教学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课程设计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加入、社会实践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可以有效地融合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也需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缺乏思政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部分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研究不深入,思想教育能力不足,甚至出现了滥竽充数的情况。

这就使得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只是匆匆忙忙地将政治教学内容讲述一番,而没有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接受新思想的能力。

这种现象无疑让“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二、课程内容单一乏味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内容单一乏味,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

教师在课程设计上缺乏创新,没有将课程思政与实际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而是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内容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缺乏积极性,仅仅只是应试教育,缺乏对思政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三、学生思想容易走极端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中,一些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学习内容的单一和枯燥,缺乏对新思想的主动接受和理解,容易产生思想极端化的倾向。

一些学生在接受新思想过程中,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和解读,导致一些学生易受一些极端思想的影响,走上错误的思想道路。

这就给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和压力。

四、教学方法需要创新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缺乏创新。

思政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社会利益的能力。

而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板书式的讲解,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和思考,没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实践和创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五、评价机制不完善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

评价过于功利,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质评价。

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只追求分数,忽略了思政教育的真正目的,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和关注。

面对以上问题,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一、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高职院校需要建立科学的思政教育评价机制,不仅重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质评价。

高职“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高职“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五、总结
本次演示通过对课程思政的概念、内涵、实践案例、优势与挑战等方面的探讨, 强调了课程思政在当前教育环境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 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 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 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什么是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指在各类课程教学中,通过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学习能力。它强调将思想 政治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思政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课程思政的基本概念包括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人文精神和公民意识等方面。 通过课程思政,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文化素养 和社会责任感。课程思政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入翻转课堂、情境模 拟等教学方法,实现思政教育与外语教学的有机融合。
三、外语课程思政的特征和功能
1、特征
(1)隐形性:外语课程思政以隐形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外语教学,让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2)情境性: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教学紧密结合,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思政内涵。
4、实践能力:强调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5、强化教师责任: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引导者和实施者,应具备较高的思想 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三、课程思政的实践案例
下面以某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为例,介绍课程思政的实践案例。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必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国家大 事和政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 以下措施:

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为例

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为例

202014/3080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1]。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综合体,以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职业岗位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认真贯彻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探究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路径,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度融合。

本文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设计为例,通过分析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改革教学内容。

研究课程培养目标,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将课程价值观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相互融通的途径。

1课程简介《钢筋混凝土结构》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类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设计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增强桥梁工程结构意识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结合规范分析不同的设计方案对结构安全、经济、工程进度等方面的影响,深刻理解道桥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工程素质与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

摘要按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要求,探索高职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相互融通的途径,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为例,通过“课程思政=知识点归纳工程素养+工程实例渗透规范标准+社会事件升华职业道德”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强调课程思政教学中应避免的误区,为高职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DOI :10.19694/ki.issn2095-2457.2020.14.37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为例王爱兰王爱兰1982—/女/山东潍坊人/工程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交通土建/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潍坊261206). All Rights Reserved.S c ie nc e &T e c hno lo g y V is io n 2课程思政设计理念《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蕴含丰富的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创新设计和国家政策方针等特色思政元素。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洁净空调工程技术为例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洁净空调工程技术为例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是各方高度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阐述了高职建筑设备类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洁净空调工程技术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为例,从课程标准的顶层设计、教学内容的开发、思政教学团队的构建和课程评价体系完善等方面对高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展开了思考与总结。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洁净空调工程技术[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1)04-0092-02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①———以洁净空调工程技术为例夏如杰,刘爱萍,张丽娟(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0)自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的教育理念,高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工作成为高校教师的关注重点。

课程思政可以理解为:“依托、借助专业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2]。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虽然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工作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在改革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课程思政改革工作主要存在专业课程教学重视不够的问题,国内某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的仅占专业课教师的28.1%[3],对于重视技术技能培养的高职院校来说,这一点更加严重。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思想教育不够重视。

一方面,大多数学生仅仅以就业为目的,仅重视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学习,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仅仅是被动接受,更多还是被动应付学业完成及升学考试;另一方面,目前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仅仅作为公共基础课程进行讲授,多为理论知识,仅有的案例教学也与专业的契合度较低,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作为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素养相较于思想政治的教师又有所欠缺,使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够深入、形式过于单一、方法生硬,缺乏吸引力等问题。

高职思政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徐颖已发表观点

高职思政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徐颖已发表观点

高职思政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徐颖已发表观点高职思政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徐颖摘要: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找到一种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教学方式,是每个思政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高职思政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将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的要求融入教学项目中,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教学项目的全过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的转变。

本文主要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思政课程教学的应用,对如何确定思政项目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研究。

实践证明采用项目化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以下简称“思政教学’,)常常跑不出“应试教育”的圈圈。

老师课堂教学多采取理论说教方式,常常按教材内容逐条讲授,而学生在考前常常按老师所授重点内容条条记忆,这种幼儿园式“灌输”教学,使思政课堂教师无趣,学生乏味。

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的教学手段,越来越不适合"90后”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影响思政课程教学质量提高。

如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J哇,培养并发展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思政课教学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

所以教师要贯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真实而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

思政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对思政课项目化教学作了一些有意义的思索和探讨。

一、思政课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内涵项目教学法,是以“教学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参与去实施这一完整项目,是一种“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其项目化教学应具有这些特点:①项目现实性:所选项目主题要与社会密切联系,使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好。

②学习自主性:学生可以自己选择项目内容和学习形式,体现自主式独立学习,使学生创造力得以发展。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摘要:《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政课的必修课程之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自全国普通高校开设本门课程以来,如何加强课程的建设就成为高校及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立足于课程本身的特色,基于课程建设需遵循的两大规律,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层面进行了思考,以期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政课教师;课程建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列中的首门课程,是新时代大学生中学与大学思政课衔接教育的第一门课程,意义重大。

因此,《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以新视角、新思维进行课程建设与思考,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与学习本课程,在学习本门课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一、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遵循的基本规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最终是为育人所服务的,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作用的前提是课程建设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与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

首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了解相关课程内容,更重要的在于通过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的课程,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既要强调理论教学,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

其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要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

古语有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就是要遵从数目生长的规律,让树木充分实现自己的本性[1]。

育人亦应如此。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建设要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思政课作为大学生在小学、中学、大学等学习阶段都要学习的课程,如何实现不同学习阶段思政课内容的衔接是思政课教师要着重思考与把握的重点。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调研报告(高校)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调研报告(高校)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调研报告(高校)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课程思政建设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课程思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和优化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和问题;2.如何加强和优化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

调研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

调研对象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

三、调研结果1.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和问题(1)教师素质不高。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缺乏教学和研究经验,许多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

(2)课程思政建设缺乏针对性。

许多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都是泛泛而谈,缺乏对学生具体问题和需求的认识。

(3)课程思政建设形式单一。

许多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形式多为讲座和强制性教育,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2.如何加强和优化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1)提高教师的素质。

高职院校应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研究能力,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针对性。

高职院校应对学生进行需求调查,了解他们的具体问题和需求,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3)多样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形式。

高职院校应采取多样的课程思政建设形式,如学生思政实践、余课思政、课外思政活动等,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形式。

四、总结与建议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任务,必须针对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意识形态教育,加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五、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关于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讨

关于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讨

研究关于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讨黄琼俭摘要: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根据教育要求对课程思政进行改革,所谓的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中蕴含的具体思想内容有机融入高职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举止,学生在思想政治观念指导下,加强自身修养和自我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

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探究新时代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挖掘教学手段与课程知识技能进行有效融合,更好地将课程思政思想落实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新时代下,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并积攒了一系列具有规律性的成功教学经验,但目前思政教学和高职院校实际教学情况存在脱节现象,因此,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探究新时代下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采取创新策略推动改革。

高职院校在探究新时代思政课程改革过程过程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师队伍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开展工作。

为高职院校打造多元化且开放的教学资源模式,推动思政与各科课程教学之间融合。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一)高职院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还存在认识误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高职院校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提升,我国教育部门制定了诸多文件来规范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推动高职院校在秉承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以培养专业化、创新性人才。

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存在办学薄弱的特点,导致整体教学水平不高,造成一些高职院校忽视了“课程思政”建筑工作,过于单纯地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工作。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体制机制不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系统的工作,因此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仍未有效地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未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体系中。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高校肩负着培养优秀人才,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使命。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教育工作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方面。

在当前形势下,怎样更好地进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进行探索与分析。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首先要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其本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需要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即坚持以德育为先,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使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能力,积极投身社会建设与发展。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也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只有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推进课程内容融入思政教育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需要进一步推进课程内容融入思政教育。

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而教育的主要内容则是课程。

课程内容的规划和设计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

如何通过课程设计,将思政教育的理念融入到各个学科课程中,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推进课程内容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教师要深入学科本质,结合学科特点,将思政教育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

在历史学科中,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和背后的思想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引发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热爱和责任感。

在文学和艺术学科中,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情怀和价值观。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调研报告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调研报告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调研报告近年来,高职院校逐步发展,成为了国内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趋势带来的结果是,在高职院校中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

因此,本文将结合实地考察和文献阅读,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一定的思考和分析。

一、实地考察的情况在实地考察中,我们选择了多所高职院校,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这些院校中的课程思政建设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高职院校关注思政教育,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配合了思政教育的开展。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院校中的思政教育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有些教师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存在认识上的问题。

二、文献阅读的情况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我们可以得到更全面的了解和认知。

在文献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中存在课程体系和内容不确定问题,大部分院校缺乏适合自身学科特点的课程思政建设规划和体系,因此思政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未能有效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

三、分析与思考针对现状和问题,我们应通过以下几种方面,提高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1、建设适合本院的思政教育体系和内容。

每所高校应制定符合本校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的课程思政建设规划,建设包含统一体系的思政课程体系。

2、搭建适合不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各高校应开展多种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为不同层次和群体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思政教育选择。

3、加强教师思政教育的培训和师德的培育。

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和素养,树立更高的思政教育理念,增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能力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需要得到更为重视和关注。

通过建设适合本校的思政教育体系和内容,搭建适合不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加强教师的培养和精神扶持,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阅读,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中职学校落实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

中职学校落实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

中职学校落实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1. 引言1.1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向善地成长。

通过课程思政,学校可以在学生的心智成长过程中注入健康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态度,让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中职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课程思政的开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品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社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是推动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课程思政,中职学校可以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力量。

1.2 中职学校落实课程思政的现状中职学校落实课程思政的现状:当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学校在落实课程思政方面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与困境。

一些中职学校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思政课程被边缘化的现象,导致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充分重视。

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化、高素质的思政教师,影响了思政课程的实施质量。

一些学校在思政教育中缺乏创新意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实践效果欠佳。

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也给中职学校落实课程思政带来了挑战,学生信息获取途径多样,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难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中职学校需要在思政课程的落实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以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2. 正文2.1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理念与目标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理念与目标是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为指导,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课程思政,中职学校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政治能力和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策略探究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策略探究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策略探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强、专业性强,许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加强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教学创新团队,以寻求有效的建设策略。

首先,建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推进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

团队成员应包括具有深厚教学经验、思想政治素养高的老师和具备创新精神、热衷于教学改革的中青年教师。

同时,可以邀请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指导,为团队提供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

其次,团队需要建立有效的交流和合作机制。

团队成员应定期召开会议,分享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共同探讨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此外,可以组织教学观摩活动,邀请团队成员互相观摩教学,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和借鉴。

第三,鼓励团队成员参与教学科研。

教师应以科研为动力,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研究,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通过持续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探索,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效果。

第四,建立有效的培训和评估机制。

团队应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

同时,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政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五,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成果分享。

团队成员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分享。

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撰写教学论文等方式,向教育界和学术界展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创新成果,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最后,需要高职院校的领导层提供充分的支持和帮助。

领导层应高度重视和关注课程思政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

同时,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师参与教学创新和教学研究,为团队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
重要举措。

在这一工作中,需要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重视实用性、可操作性,注重在课
程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

首先,需要充分认识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育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形式,因此在课程思政中,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将思政教育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充分发挥课程的实用性。

其次,需要注重课程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在具体课程设计中,要关注学生的思
想层面,引导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国家政策、社会道德理念等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
的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能力,注重学生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促使学
生在学习中获得全面的素质提升。

最后,需要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课程思政工作的落实关键在于评价机制的
建立,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从课程效果、学生表现、教师反馈等方面对课程思
政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价,保证课程思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在高职院校中实施课程思政工作需要领导重视、实施落实,要确保课程思政内
容真正做到贴合实际、切实可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实现高职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中职学校落实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

中职学校落实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

中职学校落实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进步,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中逐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丰富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中职学校中,思政教育的本质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实践中,中职学校落实思政课程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在探索中不断完善。

一、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的特点是注重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因此需要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路径。

一方面,要围绕专业特色,在专业教育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

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式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思政教育的力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思政教育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其在专业教育中有意识地融入思政教育的元素,全方位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

二、落实创新思政教育的教学手段中职学校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思政教育的渗透力和感染力,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审美观。

一方面,可以通过微课、网络直播等形式,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思想交流平台,增加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深度。

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设计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活动,如开展主题班会、举办校园文化节等,使思政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还可以通过建设电子阅览室、思政教育网站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社会热点和新闻事件,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深化思政教育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中职学校要将思政教育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专业技能得到双向提升。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校企合作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生活、感悟人生,提升思想境界。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课程思政建设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现状和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因素。

通过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3、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1、缺乏重视:一些高校对课程思政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个性化的指导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同时,一些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实施难度大: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中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方法。

然而,一些教师在这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

课程思政建设也需要相应的制度和资源支持,实施难度较大。

3、效果不明显:一些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明显。

例如,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抵触情绪,认为这是政治宣传或洗脑;一些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技能,无法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中;一些学校缺乏个性化的指导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措施1、提高认识:高校应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内生式发展: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

内生式发展: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

谢谢观看
此外,评价体系应包含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互评、实践评价等,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应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以 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总之,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通过树立课 程思政理念、强化德育教育、融入传统文化、重视心理教育、生命教育和建立全 面的评价体系等措施,高职院校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 和健康心理素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对于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促进社 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
本次演示从内生式发展的角度探讨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通过深 入挖掘内生式发展的理念和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要求 和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 适合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 高技能人才。希望本次演示能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3、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 文化氛围
文化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感。例如,可 以举办各类主题演讲、辩论赛、文艺演出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锻炼学生 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 任感和奉献精神。
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观念落后。一些高职院校尚未树立起全员育人的理念,仍沿用传统 的重技能轻德育的教学模式。
2、教材建设不足。现有教材多偏重于专业技能的培训,缺乏与思政教育相 融合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培训和评价机制不完善。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和评价机制缺乏对 思政教育的重视,导致教师缺乏积极性,教学效果不佳。

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三点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三点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三点思考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培养环境,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思考这一问题。

首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

因此,高职院校要做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以下是关于它们的三点思考:首先,要加强思政课程的实施。

要把思政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课程,把它融入到学校的教学系统中,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有关思想政治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其次,要完善课程思政建设。

要把思政课程建设贯穿到高职院校的整个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体会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最后,要重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学校的教育使命的重要支撑。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特点及实施思政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想观念的传播。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要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坚持把思政课程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二是要注重思政课程的实践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要强化思政课程的创新性,不断推动思政课程的发展。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要把思政课程建设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二是要注重实践性,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三是要把思政课程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施思政课程,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课程体系,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完善思政课程的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进课堂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进课堂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进课堂的探索与思考赵彦琳张宇峰“课程思政”进课堂是适应当下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要重新构建课程教学目标,将素质目标的确定变为切实可行的立德树人的准则。

其次,充分发掘专业课程中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大胆创新“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以立德树人为本,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技能高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引言“课程思政”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价值引领,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宗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公共课程、实践课程优势互补,构建全员全课程的育人体系及育人理念。

“课程思政”并不等同于“思政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

如何将“课程思政”带入课堂,如何将立德树人与专业知识的讲授有机融合,将是本文思考与探索的重点。

1 “课程思政”进课堂所遇到的问题笔者在研究之初对教师、学生、企业三类人群进行了简单的调研,设置了两个问题:①你认为在课堂上德育重要还是专业知识更要?②你对“课程思政”进课堂有何看法?调研结果统计如下图所示。

统计结果发现,在高职院校旨在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背景下,教师更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学生更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而企业也更看重学生在实践操作上与岗位的匹配程度。

在人才培养方面往往忽略了对其思想的教育,价值观念的引导以及人文素养的积淀。

提起思政教育,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在专门的思想教育政治课程中进行,而专业课程主要是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担心插入思政教育会挤占专业教学的授课时间,甚至会模糊专业培养目标。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课程思政”内涵理解的片面性,对“课程思政”进课堂重视程度不够。

而这种德育意识的淡薄,会成为“课程思政”进课堂的第一块绊脚石,甚至会使“课程思政”成为口号性的工作,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探索与思考作者:张志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0年第02期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同时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在此背景下,全国高校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同时,普遍开启了“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将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原则之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从现实来看,仍然存在其他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意义及作用认识不深,实践探索中无法系统、有效地落实课程思政相关要求,难以达到课程育人的效果。

针对课程思政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立足高职教育、师资队伍、专业特点,通过组建团队、建设素材库、树立样本、源头育人等做法探索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未来还将从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功能、引入考核机制、加大师资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工作。

一、目前实施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思政课与其他课之间存在“两层皮”现象在高职院校现实中普遍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立德树人、“德育育人”是思政课程的功能、任务和责任,其他课程只需负责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教师仅“顺带”从教书育人、职业素养方面零星地进行教导。

这种认识根深蒂固,它将其他课程隔绝于“思想育人”之外,与“教书育人”的要求背离甚远,零星的育人点亦是随意、被动的,这是思政课与其他课之间“两层皮”,各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合力难以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专业课教师自身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亟待提升近年来,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数量、结构、层次等方面有效支撑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别是对于专业课教师,强调需有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双师素质”、师德等方面的要求。

但对于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由于较难衡量与量化,并未提出明确的要求。

而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是有效推进课程思政的关键保障[2]。

当前,专业教师大多数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思政教育,教师们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良莠不齐,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普遍出现内容关联性不强、切入点不好、育德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程思政的有效推进。

(三)传授内容牵强,授课效果差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为完成课程思政的建设任务,刻意達到课程育德的功能,没有深入研究课程特点、学生情况、成长规律等因素,未对思政元素切入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实施过程简单、校条地将思政课的相关内容生搬硬套,硬塞入课程内容中,把专业课程上成了思政课,既影响了专业课的效果,又未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还容易导致学生对本课程的反感,违背了课程思政的初衷。

二、高职院校探索课程思政案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教育,要求立德树人和产教融合相统一,强调“素质为先、能力为本”,既育人又成器,肩负着培养德技兼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重任。

因此,在高职院校中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全力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

在学院党委领导下,统筹谋划,全面认识和理解思政课和通识课、专业课、第二课堂的辩证关系,统筹安排教学和实践活动,高标准组织实施课程思政工作。

具体做法如下:(一)组建“思政+专业”团队,协同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教师作为传道授业的主体,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对思政课程有全面、充分和正确的认识,从而自觉地通过自己的行动,切实做好课程讲授和思想引导工作。

为建设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有效推动课程思政工作,结合师资队伍现状,搭建“思政+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通过安排思政课老师到不同的专业课程团队中,将思政知识点科学、系统地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并研讨相应的切入方式和授课手段,从而确保课程思政方向不跑偏、内容切入适当、学生易于接受。

同时,通过思政课程教师参与到各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中,也促进了思政课程与行业、专业的融合,利于提升思政课主阵地的育人效应。

(二)建设课程思政素材库,提供丰富的素材参考为系统、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组织思政教师将当前专业课程可能涉及的思政元素、知识点与切入方式进行系统地归纳与梳理,同时其他课程教师要结合各自专业课程的特点、相关行业企业实际、学生职业发展要求充分发掘其中的“思政”素材,选取故事、案例、研讨等授课方式,从而形成课程思政素材库,为全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丰富的素材参考。

考虑到面向全校涉及面广,素材库的内容组织框架由思政课教师集体研究精选出与学校主要专业内容相关的思政知识点,再从切入方式、隐性知识导入、授课方式等方面开发出相关素材后向全校发布。

相关素材样例如表1所示。

目前,素材库的建设还处于建设初期,从素材数量和内容上还需不断充实与完善。

素材库建设过程中将时时更新、与时俱进,其他课程教师开发的素材、一些热点思政元素均会及时纳入其中,随着课程思政工作的推进,素材库在数量、内容上将得到动态地丰富与完善。

(三)利用竞赛及项目化课改,树立课程思政样本课程思政还处于启动探索期,需要通过竞赛等形式重点打造一批样本及优秀案例,以优秀带动和激励更多的教师、更多的课程主动地开展课程思政,积极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落实。

1.组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竞赛自2018年起,学校每学期组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竞赛,目前已开展两届竞赛,共收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作品85个,优选出30门课程思政样本。

在优秀教学设计基础上,发挥优秀带动与引领作用,每学期组织全校课程思政公开课,通过树立课程思政优秀样本,引导各系部、各专业、各课程根据课程目标等教学要素,找准切入点,开放式地探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将课程思政与项目化课程改革相融合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提升专业课程质量的重要抓手,我院将课程思政的要求与项目化课程改革有机融合在一起,以项目化课改为载体,用3年时间推进100門专业课程思政改革。

在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德育育人”等作为重要的监测指标,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依据其自身建设的规律和要求,将德育知识、意识有机地融入课程内容当中,充分挖掘并凸显其育德能力,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实施课程“育德”功能的教育理念。

(四)实施“建院学子启航计划”,开启源头育人针对入学新生,利用思政、通识、专业等课堂的互通互动、互补互融,以及各类社团和主题活动,引导大一学生作好学业和人生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开启大学生活。

如在大一新生的军训课程期间,将新时代强军思想、强军目标、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军训课程内容。

同时,学校通过举办“传统爱国主义精神报告会”、组织部队优秀士兵给新生作报告等方式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奋斗精神教育,引导学生胸怀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

同时,发挥一年级相关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释放通识课和专业课的思政内涵和育人力量。

如体育课强调意志力、规则意识和终身体育理念培养;英语课增加宣讲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改革开放成就等内容,淡化西方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数学课融入建模思想,突出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培养;专业课程强调职业道德、精益求精、团队精神等。

三、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思考(一)注重发挥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功能推进课程思政初衷是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政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他课程则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具体举措,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及价值引领的目的。

如果牵强附会地将其他课程也上成思政课,模式化、教条式地植入思政内容,反而会让师生产生抵触情绪,违背课程思政的初衷。

实施课程思政过程借鉴隐性教育的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不经意中达到了育人功能。

[2]如我校《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中,教师在讲到“盾构施工技术”时,开始向学生介绍全世界的盾构机起源于英国,发展于日本、德国,此时恰当地引入我国至2015年由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和中铁十六局集团合作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国产首台铁路大直径盾构机在长沙下线,打破了国外近一个世纪的技术垄断,且每台售价比进口同类产品便宜2000万元以上,能够适用于多种复杂地层,性价比高,可靠性好。

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树立国家技术自信,同时适时地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持续提升我国技术自主研发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印证习总书记提出的“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等内容就顺理成章了。

(二)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引入思政考核机制引入考核机制,是课程思政持续全面推进的重要保障。

应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牵头制定与实施《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管理办法》,明确课程思政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及相关推进措施,同时明确在相关课程建设项目、课程教学实施、教学质量评价等日常教学管理中引入思政考核元素,有意识地将立德树人、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从源头、过程及目标上均达到使所有课程均具备育德功能。

具体而言,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制订(修订)均应考虑德育目标,实现课程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协同提升。

二是在精品课程、重点课程、重点专业建设等项目的遴选、评审和验收中均加入“价值引领”或者“育德功能”指标,考量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育德功能的实现度。

三是在教师的日常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中加入“育德效果”的观测点及增加权重系数,引导教师充分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关注课程的育德效果。

[3](三)加大全体教师的思政培训力度思政课教师和其他课程教师均应加强思想政治、育德意识及育德能力的学习,促使全体教师养成在课程教学中主动挖掘本课程的思政元素及研究内容切入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自觉意识。

还可通过搭建“课程思政工作室”“课程思政研发小组”等平台,整合思政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团队中思政教师应起主导政治方向作用,思政教师也能通过参与到其他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使思政课与行业、企业、社会实际对接更紧密,使课程内容载体及教学素材更加丰富,进而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与育人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