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心电现象

合集下载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有哪些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有哪些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有哪些
一、概述
某同事是一个家族性心房颤动症的患者,因为家里一直有这样症状的遗传,所以从小就比较关注这些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成越来越恋中甚至出现了强烈的心痛心悸和心率失调的原因,因为家里没有医生的原因,所以不太懂如何看心电图。

医生说,某同事的心电图表示房产症状只是初期只是稍微严重,但是房颤的心电图表现有哪些呢?又应该怎么看?这种病症是否能够得到完全的治疗呢?对以后的生活有没有很大的影响?
二、步骤/方法:
1、房颤是一种急性心率失调的症状,一般情况下,是由于家族性心颤并且由于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平常心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的。

或者是由于器质性心脏病,例如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等导致的。

2、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在形态间距的不规则波动,姓氏的蠕动不规律,一般会出现心室率过快或者过慢,会出现严重的心率失调的症状,明天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会成倍的增加,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很大。

3、一般治疗要保持消除患病的因素,预防复发,控制心率为主,在医学方面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服用一些抗凝剂和抗心律失调的药,也可以使用点穴治疗,比如人工心脏起搏器,或者是做心脏的手术。

三、注意事项: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并不是普通的了解一下就可以,应当在医生指导下,由医生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抵抗力。

心房颤动与窦性心律不齐的鉴别诊断

心房颤动与窦性心律不齐的鉴别诊断

心房颤动与窦性心律不齐的鉴别诊断心房颤动和窦性心律不齐是心律失常中常见的两种类型,它们在临床上的鉴别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的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心电图表现、心音变异、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等方面,详细探讨心房颤动和窦性心律不齐的鉴别诊断。

一、心电图表现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工具,对于鉴别心房颤动和窦性心律不齐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为无规律的心房波,频率快而不规则,常伴有心室率不规则,QRS波群正常。

而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表现为窦性P波的形态、振幅、间期的不规则变化,频率一般正常,QRS波群正常。

二、心音变异心音变异是心房颤动和窦性心律不齐的另一个重要鉴别点。

心房颤动时,由于心房收缩无规律,心脏排血不协调,故听诊时第一心音常常消失,第二心音常常呈分裂,心尖区可闻及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律。

而窦性心律不齐时,心音变异较小,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正常。

三、临床症状临床症状也是鉴别心房颤动和窦性心律不齐的重要依据。

心房颤动患者常常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胸痛、晕厥,甚至卒中等并发症。

而窦性心律不齐患者则常常无明显症状,多为偶然发现。

四、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对于鉴别心房颤动和窦性心律不齐也有一定的帮助。

心房颤动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心房收缩功能减弱、心室舒张功能受损,左心房内径增大等特征。

而窦性心律不齐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则正常或者仅有轻度异常。

此外,心房颤动患者的血常规检查可见血红蛋白降低,心肌酶谱检查可见肌钙蛋白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

而窦性心律不齐患者的这些检查结果一般正常。

综上所述,心房颤动和窦性心律不齐在心电图表现、心音变异、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综合分析这些特征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对于心房颤动患者,应及时进行抗凝治疗和心率控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而对于窦性心律不齐患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需要强调的是,本文仅对心房颤动和窦性心律不齐的鉴别诊断进行了简要介绍,具体的诊断和治疗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疗。

心房颤动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及其诊断要点解析

心房颤动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及其诊断要点解析

心房颤动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及其诊断要点解析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可能引起心电图的明显改变。

心电图的变化对心房颤动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详细解析心房颤动引起的心电图变化以及诊断要点。

心房颤动是一种心房肌细胞非同步、紊乱的收缩所导致的心律失常。

在心电图上,心房颤动通常表现为无规律的心房折返激动,呈现出快速、不规则的心房波形。

以下是心房颤动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及其诊断要点的详细解析:1.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心房颤动的心电图通常显示出无规律的心房波形,即所谓的F波,它们具有不同的振幅、形态和间距。

由于心房无规整的收缩,心室也无法正常地跟随心房的收缩而产生规律的QRS波群。

因此,心房颤动的QRS波群也是不规则的。

2. 心率变化:心房颤动通常伴随着非常快速的心室率,而且其心率往往是不规则的。

这是由于心脏中的房室结和房室束产生了不完全性的传导,导致心室率快而不规则。

3. 显著的心室率变异:心房颤动通常显示出较大的心室率变异,即心率的波动范围非常宽广。

这是因为心房颤动引起心室的不规则兴奋,进而导致心室收缩的不规则,产生了显著的心率变异。

4. 缺乏P波:心房颤动的特征之一是缺乏由正常窦房结引起的规律性P波。

在心电图上,通常很难观察到明显的P波,而是出现了不规则的F波。

5. 心室节律失去节律性:在心房颤动的心电图中,心室从未维持过稳定的基本节律。

QRS波群的形态和振幅都是不规则的。

6. 不规则的QRS间距:心房颤动引起的QRS波群间距也是不规则的。

由于心室在不同的时间点收缩,QRS间距的变化很大。

在诊断心房颤动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 观察心动周期:心房颤动通常表现为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动周期。

通过测量R 波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确定心动周期的变异性。

2. 观察R波表现:由于心房颤动引起心室的不规则兴奋,因此R波的形态和振幅通常也是不规则的。

观察R波的变化可以帮助确定心房颤动的存在。

3. 检测缺乏P波:在心房颤动的心电图中,由于心房收缩不规则,通常很难观察到明显的P波。

(二)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诊断特点

(二)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诊断特点

---------------------------------------------------------------最新资料推荐------------------------------------------------------(二)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诊断特点(二)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诊断特点心房颤动是起源于除窦房结以外心房任何部位的最常见的异位心律,其发生率仅次于过早搏动。

房颤的心电图诊断标准:一是无正常 P 波,代之以形态,振幅及间距均不等的房颤波(f波),频率常超过 350 次/min~400 次/min;二是 QRS 波的间距和振幅绝对不匀整。

正常 P 波消失,出现f 波是房颤心电图诊断的主要可靠条件。

但要排除各种技术误差和干扰,如电极接触不良、肌肉震颤以及交流电干扰等。

在体表心电图上,f 波的频率和振幅常无规则。

粗大的f 波振幅可达 0.3mv,小的f 波可无法辨认。

临床发现f 波在Ⅱ 或 V1 导联清晰、明显。

典型的单纯性房颤心电图诊断不难,但由于房颤本身可存在病理和生理性传导异常,并常与某些其他心律失常并存,而使其心电图诊断和鉴别复杂化。

房颤可合并过早搏动、阵发性或非阵发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VT),以及各种房室传导阻滞(AVB)。

房颤也可合并于心动过缓、 AVB、束支阻滞和预激综合征等。

1/ 5房颤心室率快时易合并出现室内差传,室率过快时甚至可转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房颤心室律完全规整时可考虑已转为窦性心律,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呈固定比例的房室下传以及各种完全性房室分离。

一般认为心室率在 30 次/min~40 次/min, QRS 波宽大畸形时可能是完全性 AVB,部分起搏点位于房室交界区下部或在希氏束上者 QRS波可正常。

心室率在 40 次/min~50 次/min 可考虑房室交界区性心律。

心室率在 60 次/min~110 次/min 时,可能是非阵发性过速性心律失常或阵发性过速性心律失常伴传导阻滞。

房颤的心电图诊断 PPT

房颤的心电图诊断 PPT

或高于600次/分。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

③R-R间期绝对不齐,在f波不明显或由于心室率
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诊断。
心房颤动心电图分型
一、按f波形态分为:

粗颤: f波大于0.1毫伏,常见于风心
病、甲亢患者。复律效果较好。

细颤: f波小于0.1毫伏,常见于冠心
病、高心病。复律困难。

成倍型:长R-R周期大致为短R-R周期的倍数,见
于不纯性房颤。

类文氏周期型: R-R周期长短不一,呈逐渐缩短
之后有突然延长,此型多见。

不定型: R-R周期长短不一,变化无一定规律。

混合型:同一心电图上可见到以上4种类型互相
转变。
纤细型房颤伴室早
房颤合并其他心律失常
房颤合并室性早搏与室内差异传导的鉴 别
时诊断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应慎重。因为有些这样的病人在
房颤纠正后发现房室传导功能是正常的,可能为隐匿性传 导所致。
房颤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表现为R-R缓慢规则。

如心室搏动由房室交界区控制,则QRS 波群正常,
频率在40~60次/分之间;

如心室波宽大,频率在40次/分以下,表明心室搏
动由源自心室的起搏点控制
房颤的心电图诊断
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
以V1、Ⅱ、Ⅲ、aVF导联为明显。f波的振幅多在 0.1~0.5毫伏之间,远较F波为小,通常把大于0.1毫 伏者称粗颤,把小于0.1毫伏者称细颤。

②心房频率在350~600次/分之间,f波越纤细频
率越快,f波粗大则频率较慢。故可以低于350次/分

心电图-心房颤动

心电图-心房颤动

03
心房颤动的原因
主要危险因素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颤动的 风险会增加。尤其是65岁以上 的人群更容易患上心房颤动。
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房颤动的主要危险 因素之一。不受控制的高血压 会增加心房颤动的风险。
心脏病
有心脏病的人更容易患上心房颤动 ,尤其是冠状动脉疾病或心力衰竭 以及患有心脏瓣膜病的患者。
糖尿病
糖尿病与心房颤动之间存在关 联,血糖水平高可能对心脏电
活动产生不良影响。
其他可能原因
• 过量饮酒:过量饮酒会增加心房颤动的风险,酒精可以导致心脏肌肉不规则地收缩。 • 吸烟:吸烟可能增加心房颤动的风险,尼古丁可能影响心脏电活动。 • 肥胖:肥胖是高血压之外,另一个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过多的脂肪可以增加心脏负担。 • 甲状腺问题: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功能减退可能导致心房颤动。家族遗传、过度的情感压力等也可能导致心房颤动。从本质
如果当一个人失落时,回到家中看到另一半能给 一个大大的微笑,可能就可以治愈他失落的心情 。
微笑的治愈力量
微笑,它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很有穿透力,小的时候 老人经常说,大人在打你的时候,你就笑嘛,人常说 出手不打笑面虎,你一笑做父母的,还打得下去手嘛 !
因为孩子的笑很纯净,没有任何杂质,所以当你通过 他的眼睛看到他的笑的时候,你的心会被彻底的融化 了,非常的有感染力,长大后,我的眼神里多了很多 东西,变得不再清澈,不再纯粹,但微笑依然非常治 愈!
降血压药物
对于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要使用降血压药物 来控制血压。常用的降血压药物包括利培酮、氨氯地平、 氢氯噻嗪等。
电生理治疗
心脏电击
通过心脏电击将异常的心律恢复正常 ,但是这种治疗方法有一定的风险, 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

房颤的心电图诊断

房颤的心电图诊断

伴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波。->心室率规则,70-130次/分。 QRS波群呈室上性-与房颤食迸完金性室传导阻滞均为洋地黄毒性-反应时较常见的心律失常
Vi-V3-房颤伴交界性心动过-速
WWwWwLL-WM//KVKwwwwwbwwwh-Y-房颤伴交界性心动过速
©房颤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R-R缓慢规则。-如心室搏动由房室交界区控制,则QRS波群正常-频率 40~60次/分之间;-如心室波宽大,频率在40次/分以下,表明心室搏动-由源自心室的起搏点控制
Vi-房颤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室-性逸博心律
房颤合并完全性房室传-房颤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
snww人人wwwwwoow-一-图1414心房颤动中的室性早搏
室内差异性传导房颤的心电图诊断
uMu-房颤合并室性早搏
O心房纤颤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长达1.5秒以上的R-R间期,出现三次以上-长R-R间期之间的f波数目在1 个以上,且出现3次-以上。-平均心室率<50次/分。-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出现3次以上-符合以上条件愈多愈可靠 但近来有学者认为在房颤时-诊断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应慎重。因为有些这样的病人在-房颤纠正后发现房室传导功能是正 的,可能为隐匿性-传导所致。
三、根据心室节律的变化特点分为:-规则倾向型:相邻R-R周期基本相等或略有差别-般不超过30ms,多见与快 型房颤。-成倍型:长R-R周期大致为短R-R周期的倍数-见于不纯性房颤。-类文氏周期型:R-R周期长短不一 呈逐渐缩短-之后有突然延长,此型多见。-不定型:R-R周期长短不一,变化无一定规律。-混合型:同一心电图上 见到以上4种类型互相-转变。
V.UA/wu7wwww
纤细型房颤伴室旱房颤的心电图诊断

我对心电图房颤的认识(一)

我对心电图房颤的认识(一)

我对心电图房颤的认识(一)心房颤动是指心房发生350~600次/min不规则的冲动,引起不协调的心房肌颤动。

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是心房扑动的15~20倍,与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构成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其引发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及血栓栓塞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人们对房颤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笔者对2009年12月~2010年5月做心电图检查的35例房颤患者进行总结,就其心电图特点、心电图类型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5例心房颤动患者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

年龄35~74岁。

35例心房颤动中,风心病7例,冠心病15例,肺心病3例,高心病3例,心肌病3例,其他4例。

均经常规12导联心电图、胸透、心动超声、检验所证实。

方法:取患者平卧位。

心电图走纸速度50mm/s,标准电压1.0mV/cm,选择12导联心电图,并加做长V1导联10s。

1.3诊断标准1.3.1心房颤动心电图表现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方向相反,RR不规则心房颤动f波。

f波频率350~600次/min。

1.3.2分类标准:1.3.2.1依据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久暂分为阵发性(持续时间7d,一般48h)和慢型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d)。

1.3.2.2依据心室率快慢分为较慢型房颤(心室率100次/min),快速型房颤(心室率100~180次/min),及极速型房颤(心室率≥180次/min)。

1.3.2.3依据心房波粗、细分为粗波型(f波振幅>1mm)房颤和细波型(f波振幅≤1mm)房颧。

结果2.1房颤的心电图表现2.1.1f波V1导联f波振幅>0.5mV者为粗颤,见于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

是复律的指征。

f波振幅0.5mV者为细颤,146例心电图P波均消失,其中24例所有导联见不到f波。

心房颤动心电图

心房颤动心电图

V1
图 1 心房颤 动 心 电图 为 V.导联 心 电图 ,图 中 P波 消失 ,无等 电位 线 ,可见 f波 ,RR间期 绝 对不 等
3.1.1 f波 房颤时 P波消失 ,代之 以频率 、振幅 、形态 均不一 致 的 f波 ,等 电位 线 消 失 ,f波 频 率 在 450~ 600bpm之间 ,f波振 幅不等 ,一般 称 V 导联 f波振 幅 大于 lmV者为粗颤 ,小 于 lmV者 为细颤 。一 般是粗 颤 的频率低 ,而细颤频 率高。房 颤时 f波在心 电图各 导联 的振幅不等 ,部分导联可能无法分辨。 3.1.2 RR间期绝对不等 房颤 时快速 的心房激动并不 能全部下传心室 ,大部分在房 室结发 生隐匿性 传导 , 结果心室率明显慢于心房率而且心室律绝对不齐。 3.1.3 QRS波形态可能有所差异 房 颤 时 QRS波 的形 态 、振幅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这主要有两个原 因: f波与 QRS波叠加导致 QRS波振幅改变 ;心室充盈程 度不 同导致 。
心 电 图 解 读 第 8讲 心房 颤 动 心 电 图
1 心房颤动的定义 心房颤动 简称 房 颤 ,是 指心 房 内产 生 每分钟 达
350~600次不规则 的冲动 ,心房 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 协调地乱颤 ,从 而心房丧失了有效 的收缩。 2 心房颤动的分类 2.1 按发作时间分 ①阵发性 房颤能 自动转复为窦 性心律 ,其发作持续时间一般小于 48小 时 ,也有持续 7天或以上者 ;②持续性房 颤不能 自动转复 为窦性心 律 ,但 可 经 药 物 或其 他 方 法 治 疗 后恢 复 窦 性 心 律 ; ③永久性房颤无法恢 复窦性心律 ,即使偶尔恢复窦性 心律 ,也会很快转 回房颤 。
图 5 心房颤动合并预激综合征心电图 宽 QRs波心动过速 ,RR问期绝对不等 ,心室率极快(约 250bpm),结合该患者窦律时 有预激综合征 ,考虑本心电图为房颤伴预激,应与室速鉴别(后者节律相对整齐)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诊断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诊断
3 心 电图 特征 l Z l 31 典 型 表现 .
心房 颤 动 的 治疗 原 则 是 : 复 律 适 应证 者 , 尽早 行 药 物 有 应 或 电复 律 ; 能 复律 者 应 控 制 心 室率 。发 作 时 间 短暂 、 明显 不 无 症状且 心室率<0 , i 10 ̄/ n的心 房 颤 动 , 需 特 殊 治 疗 , 需 m 无 仅
心 房 颤 动 为快 速 房 性 心 律失 常 ,是 成 人 最常 见 的心 律 失 常 之 一 。心 电 罔 特 征 为 P波 消 失 , 之 以 大 小 不 等 , 态 各 代 形 异 , 隔不 均 的 f , 率 3 0 60次/ i。 听 诊 心 律 绝 对 不 间 波 频 5~0 mn 齐 , 一 心 音 强 弱不 等 , 脉 搏 短 绌 , 初 步诊 断心 房 颤 动 , 第 伴 可 描 记 心 电 图后 可 确 定 诊 断 。 房颤 动需 与 心 房 扑 动相 鉴 别 ; 房 心 心 颤 动 伴 时 相性 室 内差 异性 传 导 需 与 心 房颤 动 伴 室 性期 前 收 缩
重可分为 以。 L 7J 种类型 : ①心房颤动合并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
3次 以上 R R间 隔 > . s 心 室 率 4 — 1 ( 5 0次/ i) 叮诊 断 为 心 房 mn ,
心 房 颤 动 的发 生 机 制 尚 未完 全 阐 明 目前 主要 认 为 : 房 心 的 病 理 一 理 改 变 弥 散 而 不 均 匀 ,心 房 肌 的应 激 性 和 传 导 性 生 离散度很大 , 冲动 在 心 房 内 不 能 形 成 规 整 的折 返 环 , 能 形 只 成 许多 碎 裂 的微 型折 返 , 兴 奋 波 在 各 处 分 化 成 不 规 则 而 互 使 相 割裂 的 小波 , 现 为 分 散 的 、 不协 调 的 颤 动活 动 。 表 极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有什么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有什么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有什么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即心房快速而不规则地收缩,导致心脏泵血效率下降,并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

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诊断心律失常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心电图是一种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方法,根据记录结果,可以确定心脏的心律、心率、传导功能等情况。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心房颤动的P波消失在正常的心电图中,每一次心跳都会出现一个P波,代表心房的收缩。

但是在心房颤动的心电图中,P波消失了,因为心房收缩失去了规律性,导致P波无法准确地被记录下来。

2. 心房颤动的R-R间期不规则在正常的心电图中,每一次心跳的R波之间的时间间隔应该是相等的,因为心脏在正常情况下有一个固定的节律。

但是在心房颤动的心电图中,R-R间期不规则,因为心房在颤动,心律失去了规律性。

3. 心房颤动的心率快心房颤动的心率可以非常快,甚至可以达到每分钟400次以上。

这是因为心房颤动会导致心房收缩的频率增加,而且无法与心室的收缩进行同步,造成了心室的快速跟随。

4.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幅度低心房颤动的心电图波形幅度较小,因为在心房颤动的过程中,心室肌肉的电活动会被心房颤动所掩盖,所以记录的振幅显得比较低。

二、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治疗、手术治疗等。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心房颤动的主要方法之一,包括Beta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胺碘酮等药物。

其中,Beta受体拮抗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控制心率和节律,而胺碘酮能够延长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和减少心房颤动的次数。

2.电复律治疗电复律治疗是一种通过电击恢复正常心律的治疗方法,通常用于心房颤动发作时间较短的患者。

在电复律治疗时,医生会使用电极将电能传入心脏,使心脏重新恢复到正常的心律。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一种通过切断心房颤动的引起因素来治疗心房颤动的方法,包括开胸手术和经食管心脏射频消融术等。

心房颤动若干特殊心电图表现与诊断

心房颤动若干特殊心电图表现与诊断

心房颤动若干特殊心电图表现与诊断发表时间:2013-08-09T15:33:34.8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9期供稿作者:汤舒琴1 常银焦2[导读] 在心室率比较快的心房颤动中经常有心室内差异性传导阻滞,产生多样化的异常QRS波群。

汤舒琴1 常银焦2(1新疆沙湾县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832100;2新疆洛浦县人民医院心功能科 848200)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由于其发病率高、根治困难,而作为心房颤动诊断基础的心电图也有很多新概念、新问题值得讨论。

1.心房颤动与混沌现象经典概念认为心房颤动使心房无规律、随机杂乱的激动。

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心房颤动是属于介于随机和周期现象之间的混沌现象。

对心房颤动的这些混沌性质的发现将有助于其发生机制及治疗。

2.单侧性心房颤动极少情况下心房颤动仅发生在心房的一部分,而其他部分心房及心室是由窦性或房性异位节律控制,它是心房分离或心房异相心率的一种形式,此点已被心电图证实。

诊断时必须排除伪差,同一患者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记录有利于该诊断的确立。

3.隐匿性心房颤动一般来说,心房电活动包括心房颤动均可由常规心电图记录。

但严重的心房肌纤维化或高血钾等可造成心房活动电位的显著降低。

因此常规灵敏度的心电图无法纪录到心房颤动波形或淹没在貌似纤细心房颤动的肌电等伪差之中,被称为隐匿性心房颤动。

这时只能根据心室率不规则而无P波来诊断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波的频率受心房肌有效不应期的限制在400~600次/分而肌电频率则高达1500~2000次/分,所以如果心电图上只有细小的颤动波而波长在1mm以下,则需考虑为隐匿性心房颤动。

4.心房颤动合并相性心室内传导阻滞慢频率依赖性(4相)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诊断不能出现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者,但近年来绝大多数作者都在心房颤动背景下诊断3相或4相心室内传导阻滞。

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时心房冲动的频率远大于心室,说明有大部分心房冲动阻断于房室传导系统,这些被阻断的冲动可产生各种水平的隐匿性传导,所以认为不宜诊断相性心室内传导阻滞。

房颤心电图诊断标准

房颤心电图诊断标准

房颤心电图诊断标准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心电图特征对于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房颤心
电图诊断标准是指通过心电图特征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房颤,以及评估房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本文将对房颤心电图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诊断房颤。

房颤心电图的特征包括不规则的R-R间期、心房颤动波、心室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室率等。

在心电图上,房颤的特征性表现是心房颤动波的不规则而细小的波形,通常称为f波。

f波的频率通常在350-600次/分钟,且呈不规则的波形。

此外,心
室率也呈不规则的快速节律,R-R间期不规则且不等长。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医生进
行房颤的初步诊断。

除了心电图上的特征性表现,房颤心电图诊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一般来说,房颤患者会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此外,体检时可能发现心房扩大、心率不规则等体征。

这些临床表现结合心电图特征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房颤,并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对于房颤心电图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是根据心电图上的R-R间期不规则和心房颤动波的特征来确定房颤的存在。

此外,还需要根据心室率的快慢和不规则程度来评估房颤的严重程度。

根据心电图上的特征,可以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以及根据心室率的快慢来评估房颤的严重程度。

总之,房颤心电图诊断标准是诊断和评估房颤的重要依据,医生应该熟悉房颤
心电图的特征和诊断标准,以便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房颤患者。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房颤心电图诊断标准,提高对房颤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水平。

心房颤动的一些心电现象

心房颤动的一些心电现象

5 房颤 伴频 率较慢 的心室率
正常 房颤室率为 10 6 次/ , 2 —10 分 若无药物干预的情况下 , 室率低于 9 0次, , 高度怀 疑合 并房 室结 传导功 能障 碍 , 分 应 最
8 自主神经影响 在阵发性房颤中 , 有些 与迷走 神经兴 奋有关 , 为迷走 神 称 经介导性房颤 , 而另一些房颤却在交感神经兴奋时好发 。迷 走
2 房颤与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房颤持续时问过长 , 长期 的逆行传导使窦房结始终处 于高 频被动除极状态 , 以至发 生功能受 损 , 终导致 病态窦 房结综 最
合症 。
3 房 颤 与 房 室 结 内 隐 匿 性传 导
房颤时心电图出现长 R—R间期 , 能为房室结 内隐匿性 可 传导 , 应与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 区别 。后 者长 R—R问期多大 于 2O , .8若仅大于 15 , .8则多个长 R—R问期均 为一 等值 , 且多
神经介 导性房颤好 发于男 性 , 多在 4 大 0至 5 时发病 , 0岁 在夜 间、 静息 时、 进食后 或饮 酒后发 生 , 房颇发 生前有 心动过缓 , 大
激为洋地黄 、 受 体 阻滞剂 等作 用 于 房室 结 药物 应用 的禁 忌 8
症 ㈨。
7 房 颤合并洋地黄中毒
近年来 , 有人提出了心房 电重构概 念 , 出房 颇的反 复发 指 作或连续心房刺 激可导致心房动作电位时程进 行性缩短 , 不应 期离散度增加 , 心房不应性对 心律改 变的适应 性减 弱、 转和 逆 消失 , 伴或不伴心房传导速度 的改变 , 导致 房颤发作频率增加 , 发作时间延长 , 最后演变 为慢性房颤 。 有研究表 明, 房颤 可 引起某 些离 子 通道 功能 发生 重大改 变, 并产生维持 房颤 的功能性底物 。故房颤一旦 出现常有持续 的倾 向, 即房颤本身 可促 进房颤 的持续 , 所谓 房颤 的“ 缀” 连 现

心房颤动心电图

心房颤动心电图

心房颤动心电图心脏是一个由肌肉组成的动力系统,通过有节律的搏动与心肌收缩源源不断地将血液“泵”向全身输送氧气与养份,维系健康生命。

而心房处于快速紊乱的颤动状态,称之为“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对于早期发现心房颤动并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心律绝对不整齐,P-P间期绝对不齐,在f波不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此诊断。

心房颤动发作频率包括心房频率和心室频率,一般心房频率超过350次/分,心室频率根据传导情况,可快可慢,慢的有70次/分,快的可以达到200次/分。

心房颤动的发作频率跟患者有无服用药物、有无甲亢等有密切关系。

心房颤动时,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时限均不规则的颤动波;由于房室传导组织生理不应期的干扰、连续的隐匿性传导、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以及影响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因素,都可以造成室上性激动延迟或不能下传引起长rr间期。

心房颤动时,如果出现规则的rr间期,常提示房室阻滞、室性或交界性心律;如出现rr 间期不规则的宽qrs波群,常提示存在房室旁路前传或束支阻滞。

心房颤动心电图的分析绝大多数的心房颤动发生于心脏病患者,青年人最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如二尖瓣狭窄等;老年人多见于冠心病及高血压病。

心房颤动时,心律不齐引起心悸、胸闷等症状,并可加重或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房颤动后易引起心房内血栓形成,特别是二尖瓣狭窄患者,易引起动脉栓塞。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是发现心房颤动并治疗的重要手段,那么,心房颤动心电图应该怎样判断呢?1、p波消失,代以f波(心房颤动波)。

2、波频率在350~600次/分,且大小不均、形态不同,间隔不等。

3、为室上性,但有一定的程度变异,如当心室率过快,可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增快变形。

4.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之间。

除此之外,心房颤动的心电图可以分为2种分型:1、根据心电图f波粗细的分型:1)粗波型心房颤动:指f波的振幅>0.1mV,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心房扑动转为心房颤动的过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房颤动的心电现象
心房颤动病因各异,但形成颤动的电生理基础,多系心房多源性折返所致,即心房内存存3—6个以上折返环并同时运行。

如能使该折返环数量减少到三个以下,颤动即不再维持。

有利于房颤发生的条件:
1、心房内纵行传导。

2、心房肌动作电位时间显著较心室肌短,使心房肌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这是心房肌接受快频率激动的必要条件。

3、病理情况下易发生心房传导延缓或心房腔增大,二者均为形成心房折返并使之持续的重要因素。

房颤中的若干心电现象:
一、房颤与病窦
持续长期的房颤,可能使窦房结功能受损,最终可致病窦。

临床上表现为多年房颤一旦中止,可出现持续窦缓、窦性静止或窦性心律难于维持。

因此原则上房颤持续1年以上,原则上不宜再予复律。

二、房颤与房室结内隐匿传导
隐匿传导:窦性或异位冲动在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中传导时,激动部分透过了心脏传导系统,产生新的不应期,并对接连而来的一次激动的传导或形成产生影响,但激动未能在心房或心室除极,在常规心电图上不能直接显示出波形。

三、房颤合并室内差异传导
室内差异传导:室上性激动由于心动周期长度的变化或提前出现,出现生理性室内传导速度变化,心室除极顺序改变,QRS波群发生畸形改变。

阿什曼现象
四、房颤中的蝉联现象
激动前传的途径上存在两条径路,两条径路的不应期、传异速度不同,相差常在40—60ms 以上。

当激动前传时,一条径路正处于不应期而发生功能性传导阻滞,激动沿另一条径路下传,激动下伟的同时并向阻滞的径路产生逆向隐匿性传导,又产生不应期,当下一次激动传来时,阻滞的径路因受前资助激动逆向隐匿性传导又处于功能性阻滞而受阻因而激动再次沿上次能传导的径路下传。

房颤时持续的束支间蝉联,心电图表现貌视室速,其鉴别可参照房颤伴室内差异传导与室性
异位搏动的鉴别。

五、房颤与隐匿房室旁道
隐匿房室旁道平时关闭,但一旦发生房颤。

隐匿旁道可被打开。

这是由于旁道不应期长短与前面的周期长短有关,房颤时频率增加,旁道不应期缩短,预激旁道开放。

六、心房顿抑
持续房颤终止后,心房收缩功能未能及时恢复。

因此心功能改善可在长达一月后出现、并可造成延迟出现的栓塞。

故抗凝治疗的患者,复律后仍需继续抗凝3---4周,以免延迟栓塞的发生。

七、长期房颤后心房静止
长期房颤后可出现心电图颤动波变小、消失。

8、“孤立”性房颤
病因不明,可有与隐匿性房室旁道有关。

冲动由正常途径下传,经旁道逆传,如恰遇心房易期,且心房肌复极度离散度大即可形成短暂发作的房颤。

由于无心脏疾病,无心房增大,故房颤均为阵发性。

房颤的药物治疗
治疗目标:转复及维持窦律、心室率控制,预防栓塞。

阵发性房颤:持续<7天,能自动转复。

持续性房颤:持续>7天,<1年,药物可纠正及维持窦性。

永久性房颤:不能终止或转复后又复发的。

只宜心室率控制和抗凝。

近年来,国外的大型临床研究证明,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远期效果大致相同,由此认为室率控制也是一线治疗。

一、室律控制
在下列情况下建议作室率控制:
1、永久性房颤。

2、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快速心室率、首先作室率控制,必要时静脉用药。

3、阵发性房颤,抗心律失常药不能有效预防复发,如试用≥3种抗心律失常药,1年内房颤复发≥3次。

4、持续性房颤,病程<6个月,试用1---2种抗心律失常药,不能有效维持窦律;病程≥6个月,室率控制、节律控制均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对下列情况建议首先作室率控制
1、房颤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病因关系明确且不能纠正。

2、严重心衰伴发房颤。

3、房颤高龄患者。

4、急性房颤发作,除对原发病治疗外,对房颤的处理首先作室率控制,待病情稳定后(如急性心梗、心力衰竭、感染、休克、缺氧、围手术期),进一步处理,对妊娠并发急性房颤也首先用室率控制方法治疗。

5、房颤伴房颤旁路前向传导,如有厥、休克、极快心室率、应予电除颤、如果血流动力学稳定,可静脉使用胺碘酮、心律平,使旁路不应期延长,室率减慢,同时也能复律。

但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异搏定、地尔硫卓禁用。

6、肺部疾病急性房颤的发作,除原发病治疗外,应作室率控制,可用异搏定,地尔硫卓、西地兰可用,但作用差,β受体阻滞剂、心律平、索他洛尔不宜用。

房颤心室率的满意控制:
休息状态心室率60---80次/分,中等运动时心室率90---115次/分。

洋地黄:用于控制休息状态下心室率,尤其伴心功能不全者。

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异搏定、地尔卓):用于控制运动心室率。

二、用于房颤复律的药物:
1、心律平:建议单剂口服450----600mg,用于≤7天的房颤病例,但不能用于75岁以上患者、心力衰竭、病窦、束支传导阻滞、ARS≥0.12秒、不稳定性心绞痛、6个月内有过心梗史、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2、胺碘酮
口服:1.2---1.8g/d,总量达10g,然后0.2---0.4g/d维持。

静脉:5---7mg/Kg,30—60min内静注,1.2—1.8g/d静滴或分次口服,总量达10g后0.2—0.4g/d 维持。

三、房颤预防栓塞的治疗
房颤的栓塞并发症,尤其是脑栓塞是房颤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目标。

血栓的形成大致有二种类型:
1、发生于血流缓慢的条件下,如静脉血栓,主要与凝血因子的激活有关,治疗用抗凝药,如华法令。

心房内血流缓慢,与静脉血栓类型相同,也以华法令为宜。

2、发生于血流速度较快的情况,如动脉内血栓,主要与血小板激活机制有关,故可用阿斯匹林。

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分层
1、高危:过去有栓塞或TIA,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左室功能障碍,年龄>75岁,有瓣膜病或人工瓣膜。

2、中危:糖尿病、冠心病、年龄65—75岁,甲亢。

3、低危:年龄<65岁,且无危险因素。

欧美国家关于NV AF的抗血栓用药建议
房颤转复窦律的抗凝治疗
房颤时间>48h,转复前常规抗凝3周,如食道超声无左心耳和左心房血栓征兆,可直接复律。

恢复窦性后继续抗凝3—4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