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及抢救物品管理制度
医院常用仪器、设备使用制度、流程

医院常用仪器、设备使用制度、流程一、引言医院仪器、设备是医疗服务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确保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明确了医院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要求、操作流程及应急预案,适用于全院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二、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1.仪器、设备定位放置:各种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等放置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所有护理人员均应具备识别主要报警信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定期检查:(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监护仪表面每日由主班以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电缆、传感器和仪器的所有附件每次使用后需要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1)主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三、仪器、设备操作流程1.开机检查:开机后,检查仪器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各项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2.患者准备:患者摆放好床位,连接好必要的热量、光线、氧气等。
3.设备操作:根据医嘱和患者病情,正确操作仪器设备,调整相关参数。
4.监测与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仪器设备运行情况,做好记录。
5.设备关闭:治疗结束后,正确关闭仪器设备,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四、应急预案1.心电监护仪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必要时用手动血压计测量血压,立即通知设备科维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2.除颤仪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并立即通知设备科维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3.中心吸痰装置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电动吸痰器。
4.其他突发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安全。
五、考核与奖惩1.医院定期对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本制度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
病房物品器材设备管理制度(5篇)

病房物品器材设备管理制度1、病区内物品、器械、设备由护士长统一管理,可指派专人分别负责,做到:“四定”:定品种、定数量、定点放置、定期清点维护。
各种物品、器械、设备设立帐目,购置或报废时做好登记,如有损坏、遗失应积极查找原因,进行维修、补充,急救器材必须及时维修、补充。
保管者调换时须有交接手续。
2、床单位物品应如数配齐,保证患者使用。
当患者出院、入院以及交洗衣房清洗、更换时、应当面清点。
3、库房内物品、器械,设备应放置整齐,妥善保管,避免积压,防止受潮霉变。
4、贵重医疗设备、仪器应设专人保管,注明使用注意事项,做好使用和维修保养登记。
5、有些设备全院资源共享,科室间借用,须有借还登记手续。
6、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不得违章操作和带故障使用。
科室发现医疗器械、设备出现故障或老化时,发现者及时报告护士长,护士长报设备科备案,维修处理或报废。
7、护理部定期检查物品、器械、设备的应用与管理情况,检查结果纳入科室考核。
器材管理制度一、物品管理制度1.护士长全面负责物资领取、保管和报损,应建立账目、分类保管,定期检查,做到帐物相符。
2.定期预算、领取病房所需物资,不应造成积压、丢失、损坏和浪费,防止霉烂及蛀虫。
3.凡因不负责任或违反操作规程而损坏物品者,应根据医院赔偿制度处理。
4.掌握各类物品的性能,及时消毒,定期维护保养。
5.外借物品须有登记、签名记录,重要物品须经护士长同意后方可借出,抢救器材一般不外借。
6.护士长调动时必须做好移交手续,交接双方共同清点并签名。
二、药品管理制度(一)病区应根据病种特点保存一定数量的基数药品,便于临床应急使用,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取用。
(二)根据药品种类、性质及储存要求分类放置,注射、口服、外用、高危药品分开放置,标识清楚,设专人负责领取及管理,用后及时补充,定期清查。
护士长每月至少清查一次并签名,护理部定期检查各科室药品管理情况,保证用药安全。
(三)定期检查药品质量,做到“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如药品浑浊、沉淀、变色、过期、药瓶和标签与瓶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涂改则严禁使用。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及流程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及流程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新增(修订)制度、流程、预案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修订)1、定位放置:各种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等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所有护理人员均应具备识别主要报警信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定期检查:(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监护仪表面每日由主班以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电缆、传感器和仪器的所有附件每次使用后需要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1)主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流程使用前应先检查仪器、设备、物品等是否正常仪器设备运行期间,不得擅自离岗仪器用完,将设备归位及时做好清理工作, 填好使用记录管理员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签字常用仪器、设备使用应急管理预案1、心电监护仪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必要时用手动血压计测量血压,立即通知设备科维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2、除颤仪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并立即通知设备科维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3、中心吸痰装置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电动吸痰器或改用注射器抽吸吸痰法,不得中断病人抢救,并立即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标记明显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4、简易呼吸器使用中若呼吸囊出现故障、漏气等应立即更换呼吸囊,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标记明显并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的抢救仪器不得出现在抢救车内。
5、输液泵使用中出现报警等故障,应立即检查报警原因,必要时更换输液泵同时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制度和流程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制度和流程
一、使用的制度
1、定位放置:
各种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等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
3(1(2456(1(2(3)设备科定期检修。
二、使用流程
1、使用前应先检查仪器、设备、物品等是否正常
2、仪器设备运行期间,不得擅自离岗
3、仪器用完,将设备归位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4、及时做好清理工作,填好使用记录
5、管理员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签字
三、使用应急管理预案
1、心电监护仪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必要时用手动血压计测量血压,立即通知设备科维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2、除颤仪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并立即通知设备科维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3456、7、。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及流程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及流程xx年xx月xx日contents •仪器、设备及抢救物品的日常管理•仪器、设备及抢救物品使用前准备•仪器、设备及抢救物品使用制度•仪器、设备及抢救物品保养流程•仪器、设备及抢救物品维修流程•仪器、设备及抢救物品报废流程目录01仪器、设备及抢救物品的日常管理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应按照使用频率和方便取用的原则,合理定位放置。
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放置位置应明确标注,便于查找和使用。
定位放置工作人员应随时检查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数量、质量和功能是否正常。
对于出现问题的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应及时报修或更换。
随时检查对于出现故障的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应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对于维修后的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应进行验收并记录维修情况。
及时维修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应按照使用频率和保养要求,定期进行保养。
保养内容包括清洁、润滑、检查和调整等,以保证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正常使用状态。
定期保养02仪器、设备及抢救物品使用前准备检查设备的外观和附件是否完好无损,确保没有明显的缺陷或损坏。
检查设备是否已经清洁和消毒,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检查设备是否已经安装和调试,例如是否已经上好电池、插好电源等。
使用前检查根据使用场景和目的选择适合的仪器或设备,例如在手术中选择高清摄像头和显微镜等。
选择符合使用者技能水平的设备,以确保使用的顺畅性和安全性。
选择合适的仪器或设备在使用前确保设备的电量充足,以避免使用过程中电量耗尽而影响工作。
对于需要充电的设备,要确保充电时间充足,以保证设备在使用时电量充足。
确认电量充足对于不熟悉的设备,使用者需提前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对于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故障,使用者需提前了解并掌握相应的解决方法。
熟练掌握使用方法03仪器、设备及抢救物品使用制度专人专管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保管人应定期检查其性能、外观和质量,确保处于良好状态。
抢救设备管理制度(7篇)

抢救设备管理制度1、抢救设备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2、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3、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4、经常核对药品,做到帐物相符。
5、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须重新灭菌。
6、如有抢救病例,抢救情况应及时作专项记录。
抢救设备管理制度(二)1.建立急救车药品、物品基数本。
抢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固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二及时:及时检查维修、及时领取补充。
2.抢救必备物品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完好率达到____%。
3.抢救药品齐全,标签清晰,无变色、变质、过期失效、破损现象。
每个药盒内只能放置一种药品,按药物有效期放置和使用。
4.抢救药品、物品使用后,____小时内补充齐全,及时封存。
如因特殊原因无法补齐时,应及时交班,并报告护士长协调解决。
5.封存抢救车管理。
封存前护士长(或分管护士)和另一名护士按基数清点药品、物品核对无误后封条封存,双人签名并填写封存时间。
护士每班检查封条的完好情况并做好记录;每月由护士长和分管护士启封检查急救车内药品、物品一次,并做好记录。
6.非封存抢救车管理。
每班按基数清点药品、物品,并做好记录,分管护士每周检查一次,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账物相符。
注:1.急救车的封存:(1)使用统一的封存条,按要求粘贴封存条。
(2)按要求在封存条上注明封存时间。
(3)一个月启封检查一次。
(4)车内药(物)品应在距失效日期前两个月更换。
(5)封存者双人签名。
(6)封条一经开启、或疑有损坏,应立即按基数重新核对、清点、封存者双人签名。
2.急救车检查内容:药品:贮存条件是否合适,数量、规格等是否与药品清单上所列的相符,是否过期、变质、标签脱落或模糊不清;物品。
抢救设备管理制度(三)1.建立急救车药品、物品基数本。
抢救设备管理制度(5篇)

抢救设备管理制度为了保证急诊抢救设备、设施的齐全,管理制度完善,责任到人,定位放置,使之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现规定如下:1.抢救室的仪器设备管理责任到人,并有定期检查、登记、签名,保证各种仪器、材料性能良好。
2、抢救室护士每班当面检查交接仪器性能、数量,并签名,责任人每周进行一次设施、器械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请设备后勤科修理。
3、医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使用各种仪器;操作者必须了解仪器性能及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否则不可随便动用,不熟悉机器性能者,不许随意操纵仪器。
如需对护士、____培训等,须经护士长同意,并在主管护师、带教老师指导____可使用。
4、建立仪器设备使用登记本,对贵重仪器使用后应有记载。
5、操作前需检查仪器,运转有故障时,应及时修理;仪器使用后,全部关闭仪器,键钮复原,及时清洗、浸泡、消毒管道和附件,晾干后经消毒处理后装配并试机,对主机必须用消毒溶液擦拭,并套好机罩,使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6、使用当中发现故障,及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使用替代设备或技能操作,同时,立即汇报护士长或科主任,并报告设备后勤科立即进行维修。
7、急诊抢救设备一律不外借,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清洁、整齐,以免影响急诊抢救工作,8、发现抢救室仪器设备遗失的,当班护士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对陈旧、磨损的设施使用不便,必须报废的,护士长应向保障部申请报废、更新。
9、各种器械、设施定位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定期消毒,保证各种仪器、材料性能良好,并建立仪器档案,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设备序列号、生产厂家、设备编号、使用部门、购买日期、设备专管人、设备维修专管人等。
10、由专人负责仪器的保养,各种使用中的仪器随时充电备用,储备仪器每月充电一次,每半年检修一次,并有检修记录。
抢救设备管理制度(2)是针对医疗机构中的抢救设备,以确保其安全、有效运作,并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的规范和程序。
仪器设备及急救物品使用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及急救物品使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仪器设备及急救物品的正常使用和维护,提高医疗急救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使用管理1.仪器设备和急救物品的使用需经过相关培训并经资质认证的人员方可操作。
2.使用人员应熟悉仪器设备和急救物品的功能、使用方法、日常维护和保养等知识。
3.使用中发现仪器设备和急救物品有问题或损坏应立即报告相关负责人,并停止使用。
4.使用完毕后,使用人员应及时清理、消毒、整理,并保证放置于指定位置。
三、日常维护1.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定期进行检测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急救物品如药品、救生用品等应按规定保存,保证有效期。
3.使用人员应按要求进行物品的定期检查,如有过期或损坏的应及时更换。
4.仪器设备和急救物品的维修维护应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如有损坏或故障应及时报修。
四、库存管理1.对于仪器设备和急救物品的库存数量应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2.库存数量及变动应有专人负责登记、统计和监督,并实时报备相关负责人。
3.出入库时应进行清点和核对,确保库存正确无误。
五、仪器设备采购和更新1.仪器设备的采购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和标准,严格把关质量和性能。
2.仪器设备的更新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及时进行替换和更新,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3.采购和更新过程应进行严格审批和备案,确保采购计划合理可行。
六、急救演练和培训1.定期进行急救演练,以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2.不定期组织急救培训,使医护人员掌握最新的急救技能和知识,不断提升水平。
七、责任追究1.对于保管、使用不当导致的设备损坏或急救物品浪费等问题,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严重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八、附则本制度由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修订后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进行培训。
以上即为仪器设备及急救物品使用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仪器设备和急救物品的使用和管理,以提高医疗急救水平,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抢救物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抢救物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一、引言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抢救物品和仪器设备的管理至关重要。
它们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救治效果。
为了确保抢救物品和仪器设备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提高抢救成功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抢救物品管理制度(一)抢救物品的配备1、根据临床科室的需求和常见疾病的抢救要求,配备齐全的抢救物品,包括但不限于急救药品、注射器、输液器、吸氧装置、吸痰器、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
2、定期对抢救物品进行检查和补充,确保数量充足,质量合格。
(二)抢救物品的存放1、设立专门的抢救物品存放区域,标识清晰,便于取用。
2、抢救物品应分类存放,按照药品、器械、设备等进行分区,并标明名称和有效期。
3、对有特殊存放要求的抢救物品,如需要冷藏的药品,应按照规定存放于专用冰箱中,并做好温度监测和记录。
(三)抢救物品的检查和维护1、每天由专人对抢救物品进行检查,包括数量、质量、有效期等。
2、检查发现有过期、损坏或缺失的物品,应及时更换和补充。
3、定期对抢救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四)抢救物品的使用1、医护人员在使用抢救物品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2、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和补充使用过的抢救物品。
3、对使用过的一次性抢救物品,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五)抢救物品的消毒和灭菌1、重复使用的抢救物品,如吸氧装置、吸痰器等,应按照消毒灭菌规范进行处理。
2、消毒灭菌后的抢救物品应标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期,并存放在清洁干燥的区域。
三、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一)仪器设备的购置1、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和临床科室的需求,制定仪器设备购置计划。
2、购置仪器设备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采购程序,选择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的产品。
(二)仪器设备的验收1、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到货后,应由设备管理部门、使用科室和供应商共同进行验收。
2、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性能、配件、技术资料等,确保设备符合合同要求和临床使用需求。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及流程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及流程1.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在医疗机构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使用需要遵守一定的制度,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般包括以下制度:(1)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购置制度:医疗机构应该按照需要和实际情况购置所需的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确保数量和质量的适宜性。
(2)验收制度: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应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验收,包括外观、功能、性能等方面的检查,以确保其符合标准和要求。
(3)日常维护制度: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需要进行定期的日常维护,包括清洁、保养和检修等工作,以保持其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4)定期检测制度: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应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可靠。
(5)备件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备件管理制度,及时储备和更新所需的备件,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及时更换和修复。
(6)报废处理制度: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在达到使用寿命或损坏无法修复的情况下,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废处理,以免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造成伤害。
2.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流程(1)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准备:在使用前,需要对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进行准备工作,包括检查其完好性、准备所需的附件和材料等。
(2)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操作: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操作说明书和规程,正确操作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确保其安全和有效的使用。
(3)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监测: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需要对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指标进行监测和记录,以确保其功能和性能的正常运转。
(4)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维护:使用完毕后,应对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进行清洁、保养和维护,确保其长期的良好使用状态。
(5)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储存:在不使用时,应按照规定的要求对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进行储存和保管,以防止损坏或丢失。
(6)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更新与报废:当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达到使用寿命或无法继续使用时,应及时更新或进行报废处理,在更新时应按照要求进行采购和验收工作。
抢救物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抢救物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抢救物品管理制度1. 引言为了保障医疗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抢救物品的管理效率和使用安全性,制定本抢救物品管理制度。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及其各相关科室,包括但不限于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
3. 定义- 抢救物品:指用于进行医疗抢救的各类设备、药品、消毒器械等。
- 抢救物品管理员:负责抢救物品管理的专职人员。
4. 抢救物品管理制度4.1 抢救物品的分类管理根据抢救物品的功能和用途,将抢救物品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抢救设备:包括呼吸机、除颤仪等。
负责人负责设备的保养、维修和定期检查。
- 药品管理:药品按照不同药类进行分类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定期检查药品过期情况,并及时进行更换。
- 消毒器具管理:管理消毒器具的使用、清洁和维护,保证消毒器具的有效性。
4.2 抢救物品的进出管理- 抢救物品的进货、分配和报废由抢救物品管理员负责。
- 每次使用抢救物品后,必须及时填写使用记录,并报告抢救物品管理员,由管理员及时补充。
- 对于过期或损坏的抢救物品,必须及时报告抢救物品管理员并予以报废。
4.3 抢救物品的维护保养- 抢救物品的日常维护保养由使用人员负责,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 定期对抢救物品进行检查和维护工作,如更换电池、校准仪器等,确保其性能和功能的良好状态。
5.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5.1 仪器设备的分类管理根据仪器设备的功能和用途,将仪器设备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医疗设备:包括X光机、心电图机等。
负责人负责设备的保养、维修和定期检查。
- 实验设备:包括离心机、移液器等。
使用人员负责设备的操作和日常维护。
5.2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仪器设备的使用必须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要求。
- 使用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知识,并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
5.3 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由使用人员负责,包括设备的清洁、消毒等。
抢救物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抢救物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抢救物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一、引言在医疗保健机构或医疗救护中心中,抢救物品管理制度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障抢救物品和仪器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更好地为患者的抢救工作提供支持。
二、抢救物品管理制度1. 抢救物品的定义抢救物品是指在医疗工作中用于急救和抢救患者的设备、药品和其他相关物品。
2. 抢救物品的分类根据用途和性质,抢救物品可分为常规抢救物品、急救药品、手术抢救物品等。
3. 抢救物品管理的目的抢救物品管理的目的是确保抢救物品的及时供应、有效使用,提高抢救效率,确保医疗救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4. 抢救物品管理制度的内容抢救物品的采购管理抢救物品的使用管理抢救物品的库存管理抢救物品的清点盘点抢救物品的维护保养5. 抢救物品管理的责任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抢救物品管理部门或岗位,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加强对抢救物品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三、仪器设备管理制度1. 仪器设备的定义仪器设备是用于医疗诊断、治疗和监测的设备和器械,包括医疗器械、医疗设备等。
2. 仪器设备的分类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仪器设备可分为诊断设备、治疗设备、监测设备等。
3. 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安全使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4.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内容仪器设备的采购管理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仪器设备的定期检测仪器设备的报废处理5. 仪器设备管理的责任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仪器设备管理部门或岗位,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四、结论抢救物品管理制度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于医疗救护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抢救物品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医疗救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抢救物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三、抢救物品管理制度
(一)抢救车、抢救物品、仪器放置位置固定,不得随意挪动。
各值班人员要熟练掌握抢救车备用物品、药品、仪器放置位置,能熟练使用抢救仪器(如呼吸机、除颤器等),万元以上抢救设备应建立使用登记。
(二)抢救车制定专人管理、各项物品、药品及数量按护理部要求统一放置有登记。
药品要求保持原包装,抢救救车内各项物品及药品保证完整,处于有效期内。
每半月清点、补充、整理并登记签署全名,上封条。
(三)保持抢救车清洁整齐,用后及时补充。
如发现有沉淀、变质、变色、过期、标签模糊、密封不严等药品时,立即停止使用,及时更新,保证物品完好无过期.
(四)做好各种急救仪器每半月检查登记,定时充电,使之保持完好、清洁、备用状态。
四、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一)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保管,每半月检查一次,并登记签名,保持性能良好,每班要认真做好交接.
(二)使用仪器设备,必须了解其性能和保养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用毕妥善消毒,消毒后防置原处.
(三)保持仪器清洁干燥,用后保管检查其性能,如仪器性能不良应有警示标识,及时报修,失去效能的各种仪器设备按规定办理报销手续。
(四)各科根据科室情况备有2只或以上的已充电微量泵和1只或以上的已充电的多功能心电监护仪、以方便病人外出使用.已充电的仪器
统一标识、定位放置:不使用时仪器室定位放置、使用时在抢救室或护士站附近病房使用.
(五)护士长或仪器保管员对新引进的仪器进行科内培训,对急救仪器每年二次进行培训,对新入科护士须做好所有仪器的使用培训并登记,保证科内护士均能熟练操作本科室的各类仪器。
三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及流程

三、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
1、定位放置:各种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等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所有护理人员均应具备识别主要报警信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监护仪表面每日由主班以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电缆、传感器和仪器的所有附件每次使用后需要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主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流程使用前应先检查仪器、设备、物品等是否正常
仪器设备运行期间,不得擅自离岗仪器用完,将设备归位
及时做好清理工作, 填好使用记录
管理员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签字。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及流程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1.定位放置:各种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等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所有护理人员均应具备识别主要报警信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定期检查:(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监护仪表面每日由主班以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电缆、传感器和仪器的所有附件每次使用后需要250-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1)主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流程使用前应先检查仪器、设备、物品等是否正常仪器设备运行期间,不得擅自离岗2014年神经内2常用仪器、设备使用应急管理预案1.心电监护仪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必要时用手动血压计测量血压,立即通知设备科维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2.除颤仪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并立即通知设备科维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3.中心吸痰装置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电动吸痰器或改用注射器抽吸吸痰法,不得中断病人抢救,并立即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标记明显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4.简易呼吸器使用中若呼吸囊出现故障、漏气等应立即更换呼吸囊,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标记明显并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的抢救仪器不得出现在抢救车内。
5.输液泵使用中出现报警等故障,应立即检查报警原因,必要时更换输液泵同时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6.注射泵使用中出现报警等故障,应立即检查报警原因,必要时更换注射泵同时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
7.若麻醉机使用出现问题时,用简易呼吸器代替,并立即更换麻醉机。
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与流程

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与流程1、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1)仪器、设备建档仪器、设备购进科室后,建立仪器、设备登记本,对于仪器的说明书及各种证书分类保管,以便备查。
(2)仪器、设备使用①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掌握仪器性能及操作流程。
②使用前认真检查仪器性能、完好状况,使用后全部关闭仪器键钮复原,认真清洁、清理仪器,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按规定填写使用记录。
③避免错误操作和使用超周期和停用的仪器设备。
发现异常状况时,立即停止操作,并加贴停用标识。
④对常用仪器、设备使用中出现故障及时汇报护士长或科主任,同时汇报药械科,并做好登记,立即启动《常用仪器、设备使用故障应急处理预案及措施》。
(3)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管理①各部门、各科室要对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进行标识管理及随机配戴“操作规程”。
②有专人管理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发现标识或操作规程遗失或损坏应及时补上。
③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不得随意外借,经科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出借。
④定位放置:各种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等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⑤定人保管:贵重仪器及抢救设施器材、物品、药品有专人负责保管。
⑥定期检查:A、每天交接班必须清点贵重仪器、设备,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并签名。
B、专人负责每周检查一次,护士长每周抽查一次。
⑦定期消毒:仪器使用后,责任护士用 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或熏蒸消毒管道、附件和主机。
(4)设备维修和保养①存放仪器、设备、物品的环境整洁。
②当班人员负责使用后的清洁与维护,使该仪器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③专人负责每周进行全面检查、维护、保养一次并记录,确保常用仪器、设备、抢救物品完好处于备用状态,护士长每周抽查一次并记录。
④常用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可以进行一些常规用件的更换及小故障的排除;大故障由设备科负责检修。
⑤设备科定期对常用仪器、设备进行检修。
⑥仪器、设备如发生异常和故障不能排除,及时与药械科联系,如果药械科确认该仪器设备无法维修,则报科主任批准后申请报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设备及抢救物品管理制度
医院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1、定位放置:各种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等放在易取;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所有护理;
3、定期检查:;(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监护仪表面每日由主班以250-50;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1)主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医院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
1、定位放置:各种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等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点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所有护理人员均应具备识别主要报警信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监护仪表面每日由主班以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电缆、传感器和仪器的所有附件每次使用后需要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1)主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流程
使用前应先检查仪器、设备、物品等是否正常,仪器设备运行期间,不得擅自离岗,仪器用完,将设备归位,及时做好清理工作, 填好使用记录。
管理员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签字
常用仪器、设备使用应急管理预案
1、心电监护仪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必要时用手动血压计测量血压,立即通知设备科维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柜内。
2、除颤仪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并立即通知设备科维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3、中心吸痰装置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电动吸痰器或改用注射器抽吸吸痰法,不得中断病人抢救,并立即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标记明显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4、心电图机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检查故障出现原因,并同时通知设备科检修及通知心电图室完成心电图记录,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标记明显不得出现在病房内。
5、简易呼吸器使用中若呼吸囊出现故障、漏气等应立即更换呼吸囊,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标记明显并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的抢救仪器不得出现在抢救车内。
6、输液泵使用中出现报警等故障,应立即检查报警原因,必要时更换输液泵同时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
7、注射泵使用中出现报警等故障,应立即检查报警原因,必要时更换注射泵同时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