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平衡条件实验题
专题09 杠杆平衡实验(解析版)

专题09 杠杆平衡实验【知识储备】1.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都叫杠杆的平衡;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高处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消除杠杆重力对实验的影响;2)在杠杆一边挂上钩码,在另一边挂上钩码(或者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3)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得出普遍规律,防止结论的偶然性。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1L1=F2L2或F1/F2=L2/L1 。
【专题突破】1.某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1)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调节的目的是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并便于实验时测量力臂。
(2)如图乙,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杠杆两端钩码下方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将顺时针转动(选填“保持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3)如图丙是一个加宽的杠杆装置,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只将左侧的钩码改挂到A点正上方的B点,力臂是线段OA(选填“OA”、“OB”或“AB”)。
【解答】解:(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一是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二是便于实验时测量力臂;(2)将图中乙的杠杆调节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设每个钩码重G,每小格长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左边:4G×2L=8GL;右边:3G×3L=9GL,右边的乘积大于左边的乘积,杠杆右端下沉,左端上升,即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将左侧的钩码改挂到A点正上方的B点,力臂是线段OA与原来相比较力和力臂都没有改变,所以杠杆仍能保持平衡。
故答案为:(1)力臂;(2 )顺时针转动;(3)OA。
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若实验前杠杆静止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选填“平衡状态”或“不平衡状态”),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苏科版九年级 物理111杠杆实验题专练含答案.docx

杠杆实验题专练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下沉,此时应将杠杆两侧的平衡螺母同时向调。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能不能根据图(甲)这一组数据得出探究结论?(填“能”或“不能”)。
理由是。
(3)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果在杠杆两侧各去掉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填“左”或“右”)端将下沉。
(4)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
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 若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其原因是:oA OB Al O2.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杠杆刻度均匀,每个钩码的质量都相等。
(1)实验开始时,杠杆如图甲所示处于静止状态。
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移动(选填“左"或“右”)。
(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上挂了如图乙所示2组钩码。
此时,杠杆在水平位置是否平衡: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3)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配合使用,也可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如图丙所示,若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g,则可用量程为0〜5N的弹簧测力计在____________ 处(选填"A”、“B”或“C”)竖直向上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获取实验数据。
3.小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所用的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
(1)实验前小华发现杠杆处于如图1甲所示的状态,此时杠杆处于状态(选填“平衡”或“非平衡”);要想使杠杆水平平衡,她 O(A、只能调右端平衡螺母B、只能调左端平衡螺母C、调左、右平衡螺母均可)(2)杠杆水平平衡后,现在A点挂重2N物体,应在B点施加(填力的方向)、N的力才能使杠杆重新水平平衡。
(3)跷跷板应用了杠杆原理,图2中欲使静止的跷跷板发生转动,可采取的做法是4.小明同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1)将杠杆悬挂在支点。
杠杆平衡条件练习题

杠杆平衡条件练习题杠杆平衡条件练习题杠杆平衡条件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解决力的平衡问题的基础。
它适用于各种力的平衡问题,包括杠杆、浮力、静力学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加深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
练习题一:假设有一个平衡杠,杠的左侧有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距离杠的支点的距离为3m;杠的右侧有一个未知质量的物体,距离杠的支点的距离为1.5m。
已知平衡杠处于平衡状态,请问右侧物体的质量是多少?解答: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左侧物体的质量乘以左侧物体距离支点的距离等于右侧物体的质量乘以右侧物体距离支点的距离。
即2kg × 3m = 右侧物体质量× 1.5m。
解方程可得右侧物体的质量为4kg。
练习题二:现有一个平衡杆,杆的左侧有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距离杠的支点的距离为2m;杠的右侧有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距离杠的支点的距离为4m。
已知平衡杠处于平衡状态,请问左侧物体距离支点的距离是多少?解答: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左侧物体的质量乘以左侧物体距离支点的距离等于右侧物体的质量乘以右侧物体距离支点的距离。
即5kg × 左侧物体距离= 3kg × 4m。
解方程可得左侧物体距离支点的距离为2.4m。
练习题三:现有一个平衡杠,杠的左侧有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距离杠的支点的距离为4m;杠的右侧有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距离杠的支点的距离为未知。
已知平衡杠处于平衡状态,请问右侧物体距离支点的距离是多少?解答: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左侧物体的质量乘以左侧物体距离支点的距离等于右侧物体的质量乘以右侧物体距离支点的距离。
即10kg × 4m = 5kg × 右侧物体距离。
解方程可得右侧物体距离支点的距离为8m。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这个条件告诉我们,当一个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左侧物体的质量乘以左侧物体距离支点的距离等于右侧物体的质量乘以右侧物体距离支点的距离。
杠杆实验测试题及解析答案

杠杆实验测试题及解析答案一、选择题1. 杠杆的五要素包括:A. 支点、力臂、作用力、反作用力、阻力B. 支点、力臂、作用力、阻力、阻力臂C. 支点、力臂、力矩、作用力、阻力D. 支点、力臂、力矩、作用力、阻力臂答案:B2. 根据杠杆原理,下列哪项描述是不正确的?A. 动力臂越长,阻力臂越短,越省力B. 动力臂越短,阻力臂越长,越费力C. 动力臂与阻力臂相等,杠杆平衡D.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杠杆不平衡答案:D二、填空题3.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
答案: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 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这种力的乘积被称为_________。
答案:力矩三、简答题5. 请简述杠杆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杠杆根据动力臂与阻力臂的相对长度,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省力杠杆的动力臂长于阻力臂,可以省力但需要较长的运动距离;费力杠杆的动力臂短于阻力臂,需要较大的力但可以缩短运动距离;等臂杠杆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6. 解释为什么称杠杆为“机械之母”。
答案:杠杆是最基本的机械之一,它通过改变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实现了力的放大或缩小。
杠杆的原理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中,是现代机械设计的基础,因此被称为“机械之母”。
四、计算题7. 一个杠杆的阻力臂为0.5米,作用力为100牛顿,若要使杠杆平衡,动力臂应为多少?答案: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 作用力 = 0.5米× 100牛顿 / 100牛顿 = 0.5米。
8. 如果在上一题的杠杆上施加一个150牛顿的作用力,要使杠杆平衡,动力臂应为多少?答案: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 作用力 = 0.5米× 100牛顿 / 150牛顿≈ 0.333米。
五、实验题9.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答案:实验步骤如下:- 准备一个杠杆、一个支点、一个测力计和不同重量的物体。
八年级物理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关于杠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只有静止在水平位置才是处于平衡状态B.杠杆平衡时,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一定在支点的两侧C.杠杆一定有支点D.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的正中间2.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3.下列杠杆中,全是省力杠杆的是()A.铡刀、钓鱼竿B.天平、手推车C.动滑轮、起子D.镊子、老虎钳4.下述杠杆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5.如图所示,OA=AB,A点所挂重物重力为10N,在B点施加一个垂直于杠杆的拉力F,此时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拉力F的大小为10NB.此时杠杆为等臂杠杆C.若将F的方向转至图中虚线位置,则拉力F的力臂将变大D.若将F的方向转至图中虚线位置,则拉力F的值将变大6.人在做俯卧撑时可视为一个杠杆。
如图所示,人在用力起身时,下列能正确表示该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的示意图的是()7.如图所示,以下器具在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8.如图所示,裁纸刀在使用的时候,先要对正要裁剪的位置,通过裁纸刀上的标尺左右移动来调整裁剪大小,然后通过裁纸刀的把手匀速向下用力进行裁剪。
裁纸刀在使用中属于()A.省力杠杆且省距离B.省力杠杆但费距离C.费力杠杆且费距离D.费力杠杆但省距离9.同学们在劳动课上修剪树枝,应选用以下的哪种剪刀最合适()10.疫情期间,运送防疫物资车辆途中被巨石挡住了通路,医务人员用撬棍将石头撬开。
如果在撬棍A端分别沿如图三个方向用力,下列关于支点位置和用力最小的说法是()F最小A.C为支点,1F最小B.B为支点,2F最小C.B为支点,3D.A为支点,三个方向用力一样大二、填空题11.小明制作了一个简易杠杆,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在它两边恰当位置分别放上不同数量的同种硬币,使其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如图所示,则力臂12:l l ___________。
若两边同时各取走一枚硬币,则杠杆的___________端将下沉。
中考物理必考专题突破 实验18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解析版)

实验18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下列有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我们就说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B.安装好杠杆,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之在水平位置平衡C.如图保持测力计悬挂的位置不变,若斜向下拉,测力计示数会变大D.测量过程中,若测力计指针不在刻度线上,为方便读数可适当调节平衡螺母【解答】解:A、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故A正确;B、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为了便于测量力臂,要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故B正确;C、弹簧测力计改为斜向下拉后,其力臂小于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力臂变小,拉力就会大,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故C正确;D、“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D错误。
故选:D。
2.如图所示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若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g,为了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g取10N/kg)A.在A点挂4个钩码能使杠杆平衡B.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当示数为0.5N时,能使杠杆平衡C.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拉,无论如何改变用力方向都要省力D.用弹簧测力计在A点拉,无论如何改变用力方向都要费力【解答】解:每个钩码重力为F=0.05kg×10N/kg=0.5N,设每个小格长度为L,则支点左侧力与力臂的乘积为:1N×3L=3N×L;A、在A点挂4个钩码时,杠杆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2N×2L=4N×L>3N×L,杠杆不能平衡,故A错误;B、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当示数为0.5N时,杠杆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0.5N×5L=2.5N×L<3N×L,杠杆不能平衡,故B错误;C、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1N×3L=F×5L,最小拉力为0.6N;当力的方向改变时,力臂减小,使力臂小于3L时,拉力要大于1N,杠杆费力,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拉,当力臂为3L时,拉力为1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当改变用力方向,使力臂小于3L时,拉力要大于1N,杠杆才能平衡,要费力,故C错误;D、用弹簧测力计在A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1N×3L=F×2L,最小拉力为1.5N;当力的方向改变时,力臂减小,无论如何改变用力方向力都要大于1.5N,都要费力,故D正确。
专题复习杠杆平衡条件实验题

杠杆平衡条件1.(2012?眉山)按如图所示,是小丽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杠杆两边的钩码下面各增加一个大小相等的钩码,则杠杆()A.仍然平衡B.不平衡,左端下降 C.不平衡,右端下降 D.无法确定(1题)(2题)2.(2012?凉山州)如图所示,杠杆AOB用细线悬挂起来,当A端挂重物G1,B端挂重物G2时,杠杆平衡,此时OA恰好处于水平位置,AO=BO,杠杆重力不计,则()A.G1<G2B.G1>G2C.G1=G2D.都有可能3.(2012?河南)如图所示,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则()A.左端下降B.右端下降C.仍然平衡D.无法判断(3题)(4题)4.(2012?达州)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钩码都相同.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右端下倾的是()(1)在杠杆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2)在杠杆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钩码;(3)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个小格;(4)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个小格.A.(1)(3)B.(2)(4)C.(2)(3)D.(1)(4)5.(2012?包头)如图所示,一根木棒AB在O点被悬挂起来,AO=OC,在A、C两点分别挂有两个和三个相同的钩码,木棒处于水平平衡.如在木棒的A、C两点各增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则木棒()A.绕O点顺时针方向转动B.绕O点逆时针方向转动C.仍保持平衡D.平衡被破坏,转动方向不定(5题)(6题)6.(2012?益阳)如图所示,在已调节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杆的左边挂一个钩码,下列操作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的是()A.在位置2挂6个相同的钩码B.在位置4挂2个相同的钩码C.在位置4挂4个相同的钩码D.在位置6挂2个相同的钩码7.(2011?义乌市)如图,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A.F甲>F乙,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B.F甲<F乙,因为乙方法的阻力臂长C.F甲>F乙,因为乙方法时阻力臂短D.F甲=F乙,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7题)(8题)8.(2012?德州)如图是小龙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确定9.(2012?无锡)如图所示是列车上常用的手推车,车内货物均匀摆放.车前行时,需经过障碍物.当车的前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这时手推车可以视为杠杆,若手推车和货物总重200N,动力臂和阻力臂之比为2:3,则服务员作用在扶把上的动力为_________N.当后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竖直向上提扶把,这时支点是_________(选填“A”、“B”或“C”)点,这种情况下,手推车可以视为_________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9题)(10题)10.(2012?白银)如图所示,在A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不能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的力是_________,能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的最小的力是_________.11.(1)如图所示,杆秤秤砣的质量为0.1kg,杆秤的质量忽略不计。
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题 说理题 实验题

m
L2 O
L1
m2
L2 O
L1
m1 mg·L2=m1g·L1
m m2g·L2 = mg·L1
m = m1 m2 m
∴m= √m1·m2
4、测量杆秤的秤砣的质量, 器材:杆秤一把、
玻璃瓶一只,一根
0
细线,一些米粒
杆秤水平
0
杆秤水平
等量替换
杆秤水平
4、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光滑木板AB长1.6m, 可绕固定点O转动,离O点0.4m的B端挂一重 物G,板的A 端用一根与水平地面成30°角的 细绳拉住,木板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绳的拉力是 8N,然后在O点的正上方放一质量为0.5kg的 小球,若小球以20cm/s的速度由O点沿木板向 A端匀速运动,小球至少运动多长时间细绳的 拉力减小到零 g取10N/kg,绳的重力不计
平位置平衡,在B、C处作记号,
3、测出AB、BC间距离,
表达式
2、粗测木棒的重力, 均匀/不均匀
木棒均匀时:
F
O LG
L
G
G·LG=F·L
∵LG =
1 2L
∴G =2 F
木棒不均匀时: F
F’
L
A Lo G
G·L0=F·L
BA
L L-LoB G
G·L-LO =F’·L
∴G=F+F’
3、如何用不等臂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说理题:
1、分萝卜题:小猴和小兔分萝卜,小猴选的是 粗端1,小兔选取的是细端2,究竟谁分的萝卜重, 简要说出理由,
G1
G2
实验题:
1、测木棒的重力 器材:刻度尺、重为G的钩码、细线、铅笔
A
C BA
水平位置
水平位置
杠杆实验题

1.一班的同学们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内容:(1)未挂钩码前,他们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可将杠杆右侧的螺母向______调(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此时杠杆所受重力的力臂为_____.(2)杠杆调节平衡后,在此后的实验中,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旋动两侧的螺母是杠杆恢复平衡.(3)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若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小格,则杠杆________.(填写字母)A.左端下降 B.右端下降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4)沈青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N,l1=20cm,F2=4N和l2=30cm;他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根据这些数据得出探究结论.【答案】右水平0不可以B不能【解析】(1)杠杆重心右移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而在水平位置平衡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此时杠杆所受重力的力臂为零.(2)杠杆平衡后,在往后的实验过程中不能再调节两侧的平衡螺母;在杠杆的支点两侧上挂上钩码后,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改变钩码的数量或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3)设杠杆上每格长度是L,每格钩码的重力是G,原来杠杆:1G×6L=2G×3L,处于平衡状态,若将杠杆两侧的沟马同时各向外移动一小格,左侧=G×7L=7GL,右侧=2G×4L=8GL,左侧<右侧,右端下倾.(4)不能得出探究结论;因为一次实验获得的数据有偶然性,不能反映普遍规律.故答案为:(1)左;水平;0;(2)不可以;(3)B;(4)不能.2.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
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 A×OA=F B×OB。
初中物理实验考题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量:10分钟)学校学号(后4位数字)姓名实验器材杠杆一套(带刻度)、钩码一组(每个钩码重0.5N)。
操作步骤1、组装实验装置,并使杠杆平衡;2、在杠杆的左右两侧分别悬挂钩码、移动钩码到一定的位置,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将实验数据(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记录在表格中;3、改变钩码数目和悬挂位置,重复步骤2一次,并将实验数据分别填入实验记录表;4、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及结论杠杆的平衡原理是=。
次数动力F 1/N 动力臂L 1/m动力×动力臂F 1L 1/N·m阻力F 1/N阻力臂L 2/m阻力×阻力臂F 2L 2/N·m1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检录评分表考点送考学校轮次监考老师考生学籍号后4位数字考生姓名评分项目评分要点分值座号1座号2座号3座号4座号5座号6检查仪器1、有检查实验器材的意识和动作。
2②②②②②②实验操作2、装置组装与平衡:将杠杆放在支架上,调节平衡螺母,杠杆在不挂钩码且在水平位置平衡。
4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3、悬挂钩码:把钩码挂在杠杆两边,调节钩码个数和位置使杠杆重新达到水平位置平衡。
(不调动平衡螺母)4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4、改变悬挂钩码: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数据处理5、数据记录正确。
1①①①①①①6、长度单位(m)换算正确。
1①①①①①①7、比较两次计算结果,F1L1均等于F2L2。
2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8、公式平衡原理书写正确。
2②②②②②②整理器材9、将实验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2②②②②②②合分20。
物理试题—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含解析)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为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物理老师带来了一个自制杠AB,从其上找一点C用支架支起来,如图所示.当小强依次在杠杆上的A1、A2、A等各点施加一个向下的力时,发现越来越容易提起水桶.根据这一实验现象大家提出的以下四个问题中,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A.水桶重和位置不变,杠杆平衡时,为什么施力点离支点越远就越省力?B.水桶重和位置不变,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C.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D.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小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先在杠杆两侧挂钩码进行实验探究,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如图所示,他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A.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B.便于提供大小不同的拉力C.改变拉力的方向便于得出普遍规律D.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3.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调整完毕后,在杠杆两侧分别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经过多次这样的实验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下列操作中,能帮助他得出正确结论的是()A.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B.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C.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D.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4.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A.减小摩擦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C.使每组数据更准确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5.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了方便对力臂的测量,该同学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在杠杆上的A点挂四个重均为0.5N的钩码,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上的B点,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力计的示数是1NC.若将其中的一个钩码浸没水中,平衡时B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D.如果将测力计沿图中虚线方向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小二.填空题(共6小题)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图中杠杆匀质且标有均匀刻度.实验前发现右端偏高,应向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杠杆水平平衡后,在左侧第2格上挂3个相同的钩码,则应在右侧第3格上挂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若在右侧改用弹簧测力计向下拉,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或者“不确定”).7.物理实验复习时,小美和小丽再探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1)小美先将杠杆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在左右两侧各挂如图甲所示的钩码后,杠杆的端下降.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改变钩码总数和悬挂点位置,只需将即可. (2)小丽还想探究当动力和阻力在杠杆同侧时杠杆的平衡情况,于是她将杠杆左侧的所有钩码拿掉,结果杠杆转至竖直位置,如图乙所示.小丽在A点施加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F,却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杠杆拉至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原因是 .(3)他们认为(2)问中拉力是做功的.如果水平向右的拉力F大小不变,OA长L,将杠杆从竖直位置拉着转过30°的过程中,拉力F做功为 .8.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如图a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 (2)如图b所示,调节平衡后,左侧挂上钩码,在右侧用弹簧测力计(图中未画出)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便于测量力臂,应使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 .(3)操作过程中,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达到量程仍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你认为接下来合理的操作是.(写出一条即可)(4)甲同学测出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乙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 .9.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实验前杠杆如图(a)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选填“左”或“右”);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如图(b)所示的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格.10.关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1)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杠杆的左端高于右端,则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直到杠杆水平平衡;(2)杠杆平衡后,若在图甲中的B位置挂2个钩码,则应在A位置挂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保持在水平位置平衡;(3)如图乙所示,在B位置仍挂2个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位置竖直向上拉,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若此时将弹簧测力计改为向右上方斜拉,要使杠杆继续保持水平平衡,拉力F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1.某同学用图示装置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当杠杆水平平衡后,若在杠杆上的A点挂四个重均为0.5N的钩码,则可以在左侧距O点第8格上挂个相同的钩码使杠杆水平平衡;或者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竖直向上拉,使杠杆水平平衡,如图所示,则测力计的示数是N(不计杠杠自重);如果将测力计沿图中虚线方向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解答题(共14小题)12.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图每个钩码重O.5N.当调节杠杆在水平衡后,在A点悬挂两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位置平衙,需在B点悬挂个钩码;只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横,测得的拉力为 N;若将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改为在C点斜向左上方拉杠杆,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选填“变大”、“小变”或“变小”).13.某实验小组进行简单机械类探究实验:(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前,为方便测量力臂,应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图1中,杠杆的平衡螺母B应向调节(选填“左”或“右”;(2)图2中,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C点悬挂个同样钩码;(3)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能不能根据(2)问中的一组数据得出结沦?(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4)探究“动滑轮的待点”的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动滑轮可以(选填“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5)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的滑轮如:A.国旗杆顶部的滑轮;B.电动起重机吊钩上的滑轮,属于动滑轮的是(选填“A“或“B”).14.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应向端调节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所示,把钩码挂在杠杆左侧A点,为使OB成为力臂,应在B点沿着的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3)若每个钩码重为0.5N,将A点的钩码全部移到B点,弹簧测力计作用在C点,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所加最小力为 N.15.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或匀速转动状态.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主要目的是 .(2)实验中,用装置A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建议同学不宜采用这种方式,该种方式的不足主要是因为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力臂与杠杆不重合C.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 D.杠杆受力不平衡(3)若用装置B进行实验,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将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仍然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平衡,此时拉力的力臂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6.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没有挂钩时,发现杠杆右端高,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调节.(2)如图甲,在杠杆的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端B处挂同样钩码个.(3)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在C出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原因是 .17.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如图a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旋(选填“左“或“右”).(2)如图b所示,在A位置上挂两个相同钩码,应该在B位置挂上个同样的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3)如图c所示,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使用杠杆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如图d所示,下列杠杆能够省距离的是 .18.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1)将杠杆的中点O挂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 (2)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3)取下B位置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C点,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如图乙),测力计示数将 .(4)完成实验后,小英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杠杆的质量①将杠杆的B位置挂在支架上,在B的右侧挂质量为m的钩码,前后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丙).②用刻度尺测出此时钩码悬挂位置E到B的距离L1和的距离L2.③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杠杆的质量m杆= (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表示)19.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提出问题】如图1所示,是一种常见的杆秤.此时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发现一:小明在左侧挂钩上增加物体,可观察到提纽左侧下沉,他认为改变杠杆的水平平衡可以通过改变作用在杠杆上的来实现;发现二:接着小新移动秤砣使其恢复水平位置平衡,说明通过改变的长短也可以改变杠杆的平衡.那么,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平衡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前,轻质杠杆处于如图2所示的状态,使用时,首先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实验结论】如图3所示,他们进行了三次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拓展应用】如图4所示,是用手托起重物的示意图,图中前臂可以看作是一个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此杠杆的支点是图中的点.假如托起6N的重物,请你根据图4所示,估算出手臂要用的动力大约是 N.20.小刚和小明等同学一起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1)小刚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的左端上翘,此时,他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所示,若每个钩码重0.5N,且杠杆上每格相等,小明在杠杆左端图示位置处挂上3个钩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在图中A处施加一个方向向上的力F1,此力大小至少为 N.(3)若推去力F1,改在杠杆右端B处施加一个方向向下的力F2(如图乙所示),仍使杠杆平衡,请在图乙中画出力F2的力臂.21.如图是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细线,数量足够且每个重力均为1N的钩码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较低,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A点悬挂三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点悬挂个钩码;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下拉,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 N;若弹簧测力计仍在C点,改变拉力的方向,斜向右下方(如图虚线方向)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1N.22.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每个钩码重为0.5N.(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A点悬挂两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点悬挂个钩码;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的拉力为 N;若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左上方,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3.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在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调节完毕后,当在杠杆B点挂3个质量相同的钩码,如图乙所示,那么在杠杆的D点挂个质量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恢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杠杆平衡后,将B、D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靠近1个格,那么杠杆(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3)实验中若不在D点挂钩码,而在杠杆的A点或C点使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应使弹簧测力计挂在点,且拉力的方向是 .2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提出问题】如图1所示,是一种常见的杠秤,此时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发现一:小明在左侧挂钩上增加物体,可观察到提纽左侧下沉,他认为改变杠杆的水平平衡可以通过改变作用在杠杆上的来实现;发现二:接着小新移动秤砣使其恢复水平位置平衡,说明通过改变的长短也可以改变杠杆的平衡.那么,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平衡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前,轻质杠杆处于如图2所示的状态,使用时,首先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实验结论】如图3所示,他们进行了三次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 【拓展应用】如图4所示,是用手托起重物的示意图,图中前臂可以看作是一个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假如托起6N的重物,请你根据图4所示,估算出手臂要用的动力大约是 N.25.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调(填“左”或“右”)(2)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填“左”或“右”)移动格.(3)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填“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为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物理老师带来了一个自制杠AB,从其上找一点C用支架支起来,如图所示.当小强依次在杠杆上的A1、A2、A等各点施加一个向下的力时,发现越来越容易提起水桶.根据这一实验现象大家提出的以下四个问题中,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A.水桶重和位置不变,杠杆平衡时,为什么施力点离支点越远就越省力?B.水桶重和位置不变,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C.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D.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分析即可.解答:解:水桶重和位置不变,即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当小强依次在杠杆上的A1、A2、A等各点施加一个向下的力时,力臂不断增大,发现越来越容易提起水桶,说明力越来越小,故此实验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故选C.点评:此类问题是考查对实验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过程的首个重要环节,也是物理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2.小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先在杠杆两侧挂钩码进行实验探究,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如图所示,他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A.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B.便于提供大小不同的拉力C.改变拉力的方向便于得出普遍规律D.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专题:简单机械.分析:(1)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解答:解: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在杠杆两侧挂钩码,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力臂在杠杆上可以直接读出,当用弹簧测力计拉,若弹簧测力计倾斜时,拉力不再与杠杆垂直,这样力臂会发生变化,相应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力会相应增大,才能使杠杆仍保持平衡,这样做实验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便于得出普遍规律.故选:C.点评:合理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同时明确拉力倾斜时力臂会变小,这也是我们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细节.3.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调整完毕后,在杠杆两侧分别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经过多次这样的实验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下列操作中,能帮助他得出正确结论的是()A.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B.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C.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D.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专题:简单机械.分析: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阻力臂.力臂不一定是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为得出普遍结论,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使力与杠杆不垂直,多做几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解答: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是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条件下得出的,此时的力臂正是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为得出普遍结论,应改变力的方向使力臂不等于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多做几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故正确的实验操作应该是B、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力臂的概念,它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4.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A.减小摩擦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C.使每组数据更准确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实验时,如果只用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偶然性太大,因此应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解答:解: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初中物理实验进行多次测量有些是为了求平均值,使测得的数据更准确,有些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就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5.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了方便对力臂的测量,该同学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在杠杆上的A点挂四个重均为0.5N的钩码,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上的B点,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力计的示数是1NC.若将其中的一个钩码浸没水中,平衡时B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D.如果将测力计沿图中虚线方向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小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2)设杠杆的每一个小格代表1cm,知道动力臂、阻力臂、阻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动力;(3)两力臂不变,阻力减小,动力也会减小.(4)当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时,动力臂减小,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会增大.解答:解:A、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从杠杆所标刻度直接读出各力的力臂,A正确.B、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即:F1×8L=2N×4L,解得:F1=1N,B正确;C、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将其中的一个钩码浸没水中,钩码受到浮力的作用,对杠杆的力减小,动力臂和阻力臂不变,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小,C正确;D、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时,动力臂是OB,当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时,动力臂是OD,动力臂减小,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会变大,D错误.故选D.点评:对于杠杆平衡问题,杠杆平衡条件是最基本的规律,用杠杆平衡条件去解决问题,一定要掌握.二.填空题(共6小题)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图中杠杆匀质且标有均匀刻度.实验前发现右端偏高,应向右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杠杆水平平衡后,在左侧第2格上挂3个相同的钩码,则应在右侧第3格上挂 2 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若在右侧改用弹簧测力计向下拉,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变大(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或者“不确定”).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杠杆倾斜时,杠杆的重心偏向杠杆下沉的一端,左、右两端的螺母(或一端的螺母)要向杠杆上翘的一端调节.(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在右侧第3格上挂几个钩码;(3)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时,力臂在杠杆上,当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时,力臂变短,阻力、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短,动力变大.解答:解:(1)实验前杠杆右侧高,左侧低,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2)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3G×2L=2G×3L,所以,应在右侧第3格上挂2个钩码.(3)若在右侧改用弹簧测力计向下拉,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时,阻力、阻力臂不变,动力臂逐渐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动力逐渐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将逐渐增大.故答案为:右;2;变大.点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臂在杠杆上,如果杠杆不在平衡位置平衡,动力臂和阻力臂都变小.7.物理实验复习时,小美和小丽再探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系列问题

——实验探究操作的基本思路(A)一.实验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2个细铁丝环,钩码(6-8个,每个钩码质量相等并标明质量大小)。
三.实验操作要求1.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杠杆的平衡与_______ __________有关?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
(2)调节杠杆平衡。
(3)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钩码,平衡后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4)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平衡后再次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5)整理器材。
4.分析与论证:(1)杠杆的最小刻度值是厘米,每一个钩码的质量是千克。
(2)数据记录:实验次数动力(N)动力臂(cm)动力×动力臂(N·cm)阻力(N)阻力臂(cm)阻力×阻力臂(N·cm)12四.实验结论: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五.反思与拓展实验前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操作的基本思路(B)【提出问题】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杠杆的平衡条件有哪些应用?【猜想或假设】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设计实验】1.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杠杆两端挂钩码使杠杆平衡,钩码的重即为动力、阻力大小,挂钩码处到支点的杠杆长即为力臂的大小。
然后计算动力×动力臂及阻力×阻力臂的大小,并比较两者乘积的大小,归纳得出结论。
2.(1)用弹簧秤作为动力作用的物体,在挂钩码的同侧提起杠杆,使杠杆平衡,读出动力和阻力的大小以及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短。
然后比较动力×动力臂及阻力×阻力臂的大小。
(2)用弹簧秤拉着杠杆加速转动,读出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计算并比较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的大小。
所需器材:杠杆和支架、弹簧测力计、钩码、尺、线【进行实验】1.把杠杆的中点挂在支架上,首先调节杠杆的平衡螺母,使杠杆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
专题一: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专题一: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1.小明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杠杆停在图甲所示的位置,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将右端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小明进行的三次实验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他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你认为这个结论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实验过程中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乙(b)装置的左右两边各取下一个钩码后,杠杆______(选填“左”或“右”)端下沉,为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只需将右侧钩码移至第_________格;(4)用绳子拴住一根粗细不同的大树某处,静止后大树水平平衡,如图丙所示,现将大树从拴绳处沿竖直方向切成A、B两段,根据图乙可判断G A______G B(选填“>”、“=”或“<”)。
(5)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按下图1所示,通过加挂钩码分别改变F1、F2,仍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小华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小华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只将如图1中的F1改用弹簧测力计来拉.实验中改变拉力的_________,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比较拉力的_________,即可证明小华的观点是否正确.(6)某同学利用身边的塑料直尺和硬币若干来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如图2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他测出从支点O到硬币边缘的距离作为力臂L1和L2的大小.他测力臂的方法是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如果将两边的硬币以相同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移动的过程中,则杠杆_________(选填“仍平衡”、“向左倾斜”、“向右倾斜”).2.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这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_________。
专题20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题(原卷版)

专题20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题抓住考点学1.命题点(1)让支点处于杠杆中央的目的:减小杠杆自重对实验造成的影响。
(2)杠杆平衡螺母的调节:左高左调、右高右调。
(3)实验时应调节钩码的悬挂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4)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5)用弹簧测力计代替杠杆一侧所挂钩码,当测力计由竖直方向拉变成倾斜拉,要使杠杆仍保持平衡,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是因为拉力的力臂变小。
(6)实验数据分析。
(7)实验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2.解决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问题基本要领(1)知道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2)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写成公式为F1l1=F2l2。
(3)还可以利用动力乘以动力臂是否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来判断杠杆平衡与否。
根据考点考【例题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利用在杠杆两端挂钩码的方法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
应把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实验时仍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力F 1/N 动力臂l 1/cm 阻力F 2/N 阻力臂l 2/cm 1 3.0 10 2.0 15 2 2.5 20 2.5 20 31.0301.030根据表中的信息,得出“F 1l 1=F 2l 2”的结论。
这个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 。
原因是: 。
(4)如果用杠杆一端挂钩码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的方法做实验。
请分析说明用这种方法做实验的好处。
。
【例题2】(2020四川广安)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每格长度等距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每个重力都为0.5N 的钩码若干个。
初二物理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试题

初二物理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试题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所用的4只钩码每只质量都是50g,在图示情况时,杠杆AB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这时弹簧秤的读数为2.80N.设F1的力臂为l1,F2的力臂l2,则.若在杠杆左端钩码下方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重新调节弹簧秤对杠杆右端拉力的方向后,使杠杆AB再次恢复水平平衡,则这时弹簧秤的拉力与对应力臂的乘积应是未增加钩码前弹簧秤的拉力与对应力臂乘积的____倍.【答案】7/10 5/4【解析】图所示的杠杆平衡时,应满足F1l1=F2l2,则.增加钩码后,再次平衡时,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F1ˊl1ˊ=F2ˊl2ˊ,那么故答案为:7/10 5/4思路分析:杠杆平衡时,应满足F1l1=F2l2试题点评:解决此类的题目的关键是要能准确找到力和力臂。
2.如图所示,用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阻力G的力臂,动力F 。
(填“变大”或“变小”“不变”)【答案】变大变大【解析】如图所示:A位置时,阻力G的力臂为l1,力F的力臂为l2,B位置时,阻力G的力臂为L1,力F的力臂为L2,由图可知:l1<L1,所以第一个空填变大.因为A,B两位置杠杆均为平衡状态,所以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注:分析中A位置力F用F1表示,B位置力F用F2表示)A:Gl1=F1l2B:GL1=F2L2因为l1<L1,l2=L2,所以F2>F1,即:动力F变大故答案为:变大变大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力臂的定义和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通过作图比较A、B两位置阻力G力臂的长短.然后再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动力的变化.试题点评:题目在考查力臂的定义的同时也考查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所以答题需细心分析.3.如图所示,O为杠杆AC的支点,在O处挂一小球,AO=OB=BC,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画出施加在杠杆上最小动力F1的力臂L1:,并标出F1的方向。
【答案】【解析】杠杆平衡时,动力F1要最小,F1的力臂应最大,即CO为动力臂,力F1作用点在C点,竖直向上拉,如图:思路分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F1要最小,F1的力臂应最大,因为力F1的作用点一定在杠杆上,从而确定出最大的力臂.试题点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阻力×阻力臂是定值,利用数学极值问题,动力要最小,动力臂应最大;本题的难点在于确定CO为动力臂,这种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中要逐渐培养.4.如图所示,杠杆每小格的长度相等,质量不计,以O为支点.杠杆的左端挂有物体M,支点右边的A处挂钩码,杠杆平衡.若将支点移到B点,要使杠杆重新平衡,在A点应挂个相同的钩码。
杠杆实验(题)

1、(08年大连市)(5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如果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到头了,杠杆右端仍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止。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N、l1=20cm、F2=4N和l2=30cm。
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15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果在两侧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________端将下沉。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1)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2).如下图所示,当在A处挂了三个钩码时,要使杠杆平衡,应在C处挂个钩码。
(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
(3)若某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一端的A点,如图所示,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a,若在A点斜向上拉,杠杆要求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b,则F a F b (填“大于、小于、等于”)。
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5所示的装置。
(1)实验时,应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______位置平衡。
专题复习杠杆平衡条件实验题

杠杆平衡条件1.(2012?眉山)按如图所示,是小丽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杠杆两边的钩码下面各增加一个大小相等的钩码,则杠杆()A.仍然平衡B.不平衡,左端下降 C.不平衡,右端下降 D.无法确定(1题)(2题)2.(2012?凉山州)如图所示,杠杆AOB用细线悬挂起来,当A端挂重物G1,B端挂重物G2时,杠杆平衡,此时OA恰好处于水平位置,AO=BO,杠杆重力不计,则()A.G1<G2B.G1>G2C.G1=G2D.都有可能3.(2012?河南)如图所示,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则()A.左端下降B.右端下降C.仍然平衡D.无法判断(3题)(4题)4.(2012?达州)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钩码都相同.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右端下倾的是()(1)在杠杆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2)在杠杆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钩码;(3)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个小格;(4)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个小格.A.(1)(3)B.(2)(4)C.(2)(3)D.(1)(4)5.(2012?包头)如图所示,一根木棒AB在O点被悬挂起来,AO=OC,在A、C两点分别挂有两个和三个相同的钩码,木棒处于水平平衡.如在木棒的A、C两点各增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则木棒()A.绕O点顺时针方向转动B.绕O点逆时针方向转动C.仍保持平衡D.平衡被破坏,转动方向不定(5题)(6题)6.(2012?益阳)如图所示,在已调节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杆的左边挂一个钩码,下列操作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的是()A.在位置2挂6个相同的钩码B.在位置4挂2个相同的钩码C.在位置4挂4个相同的钩码D.在位置6挂2个相同的钩码7.(2011?义乌市)如图,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A.F甲>F乙,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B.F甲<F乙,因为乙方法的阻力臂长C.F甲>F乙,因为乙方法时阻力臂短D.F甲=F乙,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7题)(8题)8.(2012?德州)如图是小龙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确定9.(2012?无锡)如图所示是列车上常用的手推车,车内货物均匀摆放.车前行时,需经过障碍物.当车的前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这时手推车可以视为杠杆,若手推车和货物总重200N,动力臂和阻力臂之比为2:3,则服务员作用在扶把上的动力为_________N.当后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竖直向上提扶把,这时支点是_________(选填“A”、“B”或“C”)点,这种情况下,手推车可以视为_________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9题)(10题)10.(2012?白银)如图所示,在A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不能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的力是_________,能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的最小的力是_________.11.(1)如图所示,杆秤秤砣的质量为0.1kg,杆秤的质量忽略不计。
杠杆平衡条件练习题

杠杆平衡条件练习题一、选择题1. 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杠杆平衡条件成立?A. 两个力臂相等,力矩相等。
B. 力臂较长的一侧施加的力较大。
C. 力臂较短的一侧施加的力较大。
D. 力臂和力矩之间没有关系。
2. 一个杠杆的力臂为2米,施加在该杠杆上的力为50牛顿。
如果杠杆的平衡点距离力臂较长的一侧1米,该杠杆的平衡点的位置在哪里?A. 离力臂较长的一侧最近。
B. 离力臂较短的一侧最近。
C. 与力臂长度无关。
D. 无法确定。
3. 当一个杠杆保持平衡时,下列哪个量为零?A. 力臂。
B. 力。
C. 力矩。
D. 杠杆本身的重量。
4. 如果一个杠杆保持平衡,力臂较长的一侧施加的力为100牛顿,力臂较短的一侧的长度是力臂较长一侧的2倍,计算力臂较短一侧施加的力为多少牛顿?A. 100牛顿。
B. 50牛顿。
C. 200牛顿。
D. 25牛顿。
5. 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实现杠杆平衡?A. 力臂较长的一侧施加的力相对较大。
B. 力臂较短的一侧施加的力相对较大。
C. 力臂较长的一侧施加的力和力臂较短的一侧施加的力相等。
D. 力臂较长的一侧和力臂较短的一侧都没有受到作用力。
二、解答题1. 一个杠杆的平衡点到力臂较长一侧的距离是4米,力臂较长一侧施加的力为60牛顿。
求力臂较短一侧施加的力和力臂的长度。
2. 一个杠杆的平衡点到力臂较短一侧的距离是2米,力臂较短一侧施加的力为80牛顿。
求力臂较长一侧施加的力和力臂的长度。
3. 如果杠杆的力臂较长一侧施加的力是力臂较短一侧施加的力的3倍,力臂较短一侧的长度是2米,求力臂较长一侧和力臂较短一侧的力和长度。
4. 当一个杠杆保持平衡时,力臂较长的一侧施加的力为80牛顿,力臂较长一侧的长度为2米,求力臂较短一侧施加的力和长度。
5. 一个杠杆的平衡点到力臂较长一侧的距离是5米,力臂较长一侧的长度是3米,力臂较长一侧施加的力为100牛顿。
求力臂较短一侧的长度和施加的力。
以上为杠杆平衡条件的练习题,希望对你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杠杆的实验题有答案

F i =1.5 牛图6F i =2.8 牛(C)1 •在学习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三个要素后,某小组同学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4所示。
他们在杠杆的一侧挂上钩码,以钩码对杠杆的拉力为阻 力,保持阻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不变,在杠杆的另一侧用力(视为动力)将杠 杆拉到水平位置平衡。
他们或改变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或改变动力与杠杆的夹角(即动力的方向,已知 9< 90°。
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的大小如图4中测力①分析比较图4中(玄)和(b )的实验过程及相关条件可知:在阻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杠杆平衡时, 当动力的方向相同时,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越大,动力越小;②分析比较图4中(玄)和(c )的实验过程及相关条件可知:在阻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位 置不变的情况下,杠杆平衡时, 当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相同时,动力与杠杆的夹角越 小,动力越大。
2 •小华研究可绕支点转动的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的大小与方向之间的关系。
实验 过程如图6所示,动力的方向”用拉力F i 与水平位置之间的夹角 B 表示(已知0i >隹>$)。
请仔细观察图6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①小华认为图6(A )和(B )实验现象与研究的目标不符,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②分析比较图6(A )和(C )和(D )中动力F i 的大小与动力方向之间的关系,可得到的初步 结论:当阻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相同时,且计所示。
请仔细观察实验操作和测量结果,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c ) (b ) 图4(a )F i =2 牛 (A)F i =4 牛\^力计在Q位置沿不同方向向下拉提起重物,如图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若以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力的方向”用QR连线跟测力计拉力方向的夹角10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结论。
10A、B、C、D所示,每次都能使杠杆F i,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为阻力F2,动0表示,且0°V B W 90°。
初中物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

初中物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1.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装置,每只钩码重为0.5N(钩码个数若干),弹簧测力计量程为0∼5N。
(1)图甲中,杠杆静止时处于________(平衡/不平衡)状态。
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左/右)移。
(2)如图乙,小明保持弹簧秤竖直放置,然后认真调零后,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杠杆受到钩码的拉力为F2,小明发现F1×OD≠F2×OC,其原因是________。
(3)接着,小明准备作图丙所示实验,实验前小明首先再取一只弹簧秤与已调零的弹簧秤进行对拉,如图丁,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在做了10多次图丙所示实验后,他还做了几次图戊所示的实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 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悬挂4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杠杆上的B点,使杠杆再次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将测力计转向图中虚线方向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电子天平是测量________的工具。
杠杆在静止时处于________状态;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可调节左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中多次实验的目的与________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相同。
(选填:A“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或B“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填写字母即可)4. 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次数F1/N L1/cm F2/N L2/cm11102522101203215310(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①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把杠杆右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②如图乙所示,保持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从a 位置转到b 位置,其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在实验中,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使测量数据更准确 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 .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杠杆上挂钩码前,杠杆静止在甲图中的位置,为使杠杆水平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将杠杆调节水平平衡的目的是避免 对实验的影响和便于 。
(2)乙图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若在A处下方再挂一个相同钩码,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则需将挂在B 处的钩码向右移动 格。
(3)若取掉乙图中挂在B 处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钩在C 处对杠杆施拉力,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则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拉力方向是 。
(4)此实验多次改变挂在支点O 两边钩码的质量和悬挂位置,收集杠杆平衡时多组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其目的是 (选填“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3、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
(3)在杠杆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 。
(4)杠杆调节平衡后,小红在杠杆上的A 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在重新平衡,应在B 点挂 个钩码。
当杠杆平衡后,将A 点和B 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0靠近一格,杠杆会 (填“左侧下降”、“右侧下降”或“仍水平平衡”)。
(5)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 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左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次数 F 1/N L 1/cm F 2/N L 2/cm 1 1 10 2 52 2 10 1 203 2 15 3 10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螺母向 边旋一些(选填“左”或“右”). (2)调好后,第一组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组实验更好,理由是 . (3)改组测得一组数据如表所示: 小明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请你对小明的分析做出评价: .(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丁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5、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如图a 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2)如图b 所示,调节平衡后,左侧挂上钩码,在右侧用弹簧测力计(图中未画出)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便于测量力臂,应使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 .(3)操作过程中,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达到量程仍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在不更换弹簧测力计的情况下,你认为接下来合理的操作是 .(写出一条即可)(4)如图c 所示,在A 点挂上钩码,在B 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将弹簧测力计逆时针转动60°,沿图示虚线方向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为 N .6、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在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 (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节完毕后,当在杠杆B 点挂3个质量相同的钩码,如图乙所示,那么在杠杆的D 点 挂 _______ 个质量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恢复在水平位置平衡。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杠杆平衡后,将B 、D 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 靠近1个格,那么杠杆 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动力(F 1/N ) 动力臂(L 1/cm ) 阻力(F 2/N ) 阻力臂(L 2/cm ) 3 4 4 3(3)实验中若不在D点挂钩码,而在杠杆的A点或C点使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应使弹簧测力计挂在______点,且拉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对杠杆______ (填“不做”或“做”)功。
7、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或匀速转动状态.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主要目的是.(2)实验中,用装置A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建议同学不宜采用这种方式,该种方式的不足主要是因为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力臂与杠杆不重合C.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 D.杠杆受力不平衡(3)若用装置B进行实验,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将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仍然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平衡,此时拉力的力臂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8、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达到水平平衡状态.(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根据这次实验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理由是:.(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可能是:.(4)杠杆不处于水平位置能否平衡?小海和小红意见不同.小海认为能平衡,于是他每次让杠杆倾斜时静止,这样实验也得出了同样的杠杆平衡条件.小海认为杠杆平衡不一定是水平的,这种说法对吗?(对/错),小红仔细研究后发现自己的在水平位置实验的方案比小海好,请你说出小红的理由:.参考答案1、 (1). 左 (2). 变大 (3). C【解析】分析:(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方便测量力臂;(2)弹簧测力计的方向向右倾斜,这时杠杆右侧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3)通过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时,一般要进行多次实验,如果只用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偶然性太大,因此应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解答:(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左端偏高,应把杠杆右的平衡螺母向左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2)保持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此时拉力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力变大;(3)通过实验总结归纳出物理规律时,一般要进行多次实验,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才具有普遍性,结论才正确;所以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 左 (2). 变大 (3). C2、解:(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右端偏高,右端的平衡螺母应向上翘的右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2)设一个钩码重为G,一格的长度为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4G×2L=2G×nL,解得:n=4,故应该将B处所挂钩码须向右移动4﹣3=1格;(3)阻力与阻力臂一定时,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当动力臂最大时,动力最小,力的作用点与支点一定,最大力臂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力应与杠杆垂直,为使拉力最小,应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4)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进行多次实验,多次改变挂在支点O两边钩码的质量和悬挂位置,收集杠杆平衡时多组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其目的是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故答案为:(1)右;杠杆自重;测量力臂;(2)1;(3)竖直向上;(4)寻找普遍规律。
3、解:(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左端下沉,右端上翘,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时让横杆AB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可以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F1L1=F2L2;(4)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A L A=F B L B,即4G×3L=F B×2L,解得F B=6G,需挂6个钩码;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A L A=F B L B,若A、B两点的钩码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一个格,则左侧4G×2L=8GL,右侧6G×L=6GL,因为8GL>6GL,所以杠杆左端会下降;(5)如果作用在杠杆上的力方向不与杠杆垂直则该力的力臂短了,就会使得拉力变大;故答案为:(1)右;(2)便于测量力臂;(3)F1L1=F2L2;(4)6;左侧下降;(5)变大。
4、【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分析】(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力臂;在调节杠杆平衡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较高的一端调节;(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的长度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来;(3)为得到普遍性的规律,应多测几组数据进行分析.(4)支点位于动力和阻力的左侧,弹簧测力计不但提了钩码,而且还提了杠杆,杠杆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解答】解:(1)为了便于测量力臂,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图知,右端偏高,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2)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因此乙实验设计的好,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杠杆垂直,便于测量力臂.(3)小明同学仅根据一组实验数据就得出结论,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实验结论不科学;分析数据时不同单位的物理量不能采用加减法.(4)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自身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导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来的数值偏大.故答案为:(1)右;(2)第二组,便于测量力臂;(3)只做一次实验,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分析数据时不同的物理量不能采用加减法;(4)杠杆有自重.5、【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分析】(1)调节杠杆的平衡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较高一侧调节;(2)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由此分析为便于测量力臂,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应竖直向下;(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4)弹簧测力计读数时首先认清分度值,然后再读数;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时,力臂在杠杆上,当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时,力臂变短,阻力、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短,动力变大.【解答】解:(1)调节杠杆的平衡时,由图a杠杆左高右低,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2)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当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与杠杆垂直时,拉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就是其力臂,这样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由图杠杆水平平衡时拉力方向应竖直向下;(3)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达到量程仍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减少左侧钩码的数量或者左侧钩码悬挂点右移.(4)图中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故示数为1.8N,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仍然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平衡时,动力臂变小,阻力、阻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动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因为所以动力阻力、阻力臂不变,所以阻力和阻力臂乘积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和动力臂乘积也不变,当弹簧测力计逆时针转动60°,沿图示虚线方向拉时,动力臂变为原来的1/2,则动力为原来的2倍,即F=2×1.8N=3.6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为3.6N.故答案为:(1)左;(2)竖直向下;(3)左侧钩码悬挂点右移;(4)1.8;3.6;【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根据动力臂最长时最省力,力臂变小,力就变大,此类题型要熟练掌握.6、(1)杠杆的重力对实验没有影响右(2)4 方便测量力臂的大小不能(3)A 竖直向上不做【解析】试题分析:(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杠杆的重心在支点上,杠杆的重力对实验没有影响;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说明右端偏高,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