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7.1 油气藏分类

合集下载

简要介绍油气储藏及其分类

简要介绍油气储藏及其分类

简要介绍油气储藏及其分类油气藏是聚集一定数量油气的圈闭,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

当油气聚集的数量足以供工业开采时,则称为工业性油气藏。

一个油气藏存在于一个独立的圈闭内,油气在其中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统一的压力系统。

油气藏的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储集层岩性:根据储集层的岩石类型,油气藏可分为砂岩油气藏、碳酸盐岩油气藏、火山岩油气藏、页岩油气藏等。

圈闭类型:圈闭是形成油气藏的必要条件,主要类型有断层遮挡油藏、岩性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等。

孔隙类型:根据储集层的孔隙类型,油气藏可分为单一孔隙介质油气藏(如孔隙介质油藏)、双重介质油气藏(如裂缝-溶洞型介质油藏)、三重孔隙介质油气藏(如裂缝-溶洞-孔隙型介质油藏)等。

流体性质:油藏按原油密度大小分为轻质油藏、中质油藏和重质油藏等;气藏根据凝析油含量的多少细分为干气藏、湿气藏和凝析气藏。

此外,气藏还可按天然气组分中的酸性气体(主要是指H2S、CO2)含量来进行分类。

接触关系:根据油气藏与周围地层或水体的接触关系,可分为底水油藏、边水油藏、层状油藏、层状边水油藏等。

此外,油气藏还可按照纵向剖面上的生产层数分类,分为单层油气藏、多层油气藏;也可按照储层的形成方式分类,分为构造型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混合型油气藏等。

总的来说,油气藏的分类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更多油气储藏及其分类的详细信息和数据,建议查阅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专业书籍或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

油气藏的类型

油气藏的类型

一(.一背)斜油 背气 斜一藏 . 油背气斜藏油气藏
◆地质作用下,◆储地集质层 作用 呈下拱,起储的 集背 层呈斜拱,起其的上 背斜,其 方为非渗透性盖方层为所非封 渗透 闭性,盖形层成所背 封闭斜,圈形闭成, 背斜圈闭, 其中聚集了油气其而中形聚成 集了 。油气而形成。
油气水局限于闭合空间内,按重力分异作用分布。 含油面积形态与背斜形态一致,平面上呈环带状。 油层压力分布和等高线近于平行。
由于沉积中断,以地层不整合面作遮挡 条件所形成的圈闭称为地层圈闭。在地层圈 闭中形成的油气藏叫地层油气藏。
(一)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潜伏剥蚀 突起圈闭
潜伏剥蚀背 斜构造圈闭
潜伏剥蚀单 斜构造圈闭
(二)地层超覆油气藏
储集层超覆在基岩、盆缘、不整合面上
特 ①油气分布受地层超覆面和底板不 点 渗透层控制;
(1)遮挡物——封闭作用 (2)油气运移的通道——开启性
纵向上: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断层性质 断面产状 断开地层岩性 断层带内流体活动
横向上: 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断层两盘岩性组合及配置关系、断距
断层油气藏的类型
(1)按断层与 储层平面组合 关系分类:
断鼻油气藏
断块油气藏:
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
②含油范围受地层超覆线与构造等 高线交切的闭合面积控制; ③以层状油气藏为主。
一 构造油气藏 二 地层油气藏 三 岩性油气藏 四 特殊类型油气藏 五 复合油气藏
三、岩性油气藏
地层内由于横向上岩性变化所形成 的圈闭称为岩性圈闭。在岩性圈闭中形 成的油气藏叫岩性油气藏。
特点:该类油气藏以岩性为主,各独立砂体的含油
1、挤压背斜油气藏
老君庙背斜油藏综合图

油藏——精选推荐

油藏——精选推荐

油藏第一章1.储集层(孔隙开度较大的岩石层)非储集层(孔隙开度较小的岩石层)水平、倾斜储层无法聚集油气。

2. 圈闭:定义: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能遮挡油气,使其聚集起来的地质构造。

构成要素:储集层(储集油气的岩石层)、盖层(阻止油气向上运移的岩石层)、遮挡物(阻止油气侧向运移的岩石层)。

圈闭大小度量参数:溢出点(圈闭中油气溢出的地方)、闭合高度ht (圈闭的最高点与溢出点之间的垂向距离)、闭合面积At(通过溢出点的闭合等高线所包围的面积)。

圈闭容积Vct:Vct=Ath?(1-Swc) h—储集层的厚度定义:单一圈闭中被油气占据的部分,称作油气藏。

(08年已考)度量参数:油水界面、油柱高度ho、含油面积Ao。

8.地质储量:特定地质构造中所聚集的油气数量。

分为静态地质储量和动态地质储量。

动态地质储量与静态地质储量的比值,称作储量的动用程度。

可采储量: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 可以采出的地质储量。

采收率: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静态地质储量:采用静态地质参数(如含油面积和储集层厚度)计算的地质储量。

动态地质储量:在油气开采过程中采用动态生产数据(如油气产量和地层压力)计算的地质储量。

地质储量容积法计算公式:N=Aoh? (1-Swc)/Boi (10年已考)Boi—原始条件下地层原油体积系数。

9. 储量级别:潜在、远景、预测、控制、探明、开发10. 储量丰度:单位含油面积上的石油地质储量。

Ωo=N/Ao= h? (1-Swc)ρos/Boi ρos—地面脱气原油密度。

单储系数:单位岩石体积中的石油地质储量。

(09年已考)ωo= N/Aoh=? (1-Swc)ρos/Boi第四章油气藏压力与温度1. 原始地层压力:油气藏投入开发之前测量的压力,Pi2. 动态地层压力:油气生产过程中测量的压力,P3. 井底流压:油气流动即生产过程中测量的井底压力,Pwf4. 井底静压:油气静止即关井过程中测量的井底压力,Ps5. 地层压力梯度Gp:单位深度的压力变化值。

第七章 油气藏类型

第七章 油气藏类型

二、断层油气藏
1. 概念: 断层圈闭: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形成的圈闭;
断层油气藏:油气在断层圈闭中的聚集称为断层油气藏。
West Purt油田构造图
2.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双重作用:封闭遮挡作用,通道破坏作用。 (1) 断层封闭能力的控制因素: 1)、断层的性质和产状 一般而言,压性、压扭性断层比张性断层的封闭性好;低角 度断层比高角度断层的封闭性好, 与断层面的密闭性有关。 2)、断层两侧地层的岩性组合及接触关系 塑性较强的地层(如泥岩)中发生断裂时,常在断层面上形 成断层而构成封闭:一般断开地层中泥质岩比率越大,断层 封闭性越好;断层两侧的渗透性岩层不能直接接触(“砂岩 不见面”)。 3)、断层破碎带的致密程度 断层破碎带胶结紧密或充填程度越高,断层封闭性越好。
3. 断层油气藏的特点
1)、断层的分隔性明显,常以多断块形式出现,破坏了油气
藏的完整性,使构造复杂,含油层位、含油高度、含油气
面积很不一致,油水关系复杂; 2)、断层附近储集层渗透性变好,常形成高产井区; 3)、纵向上常具多含油气层系; 4)、油气常富集于靠近油源的断层一侧。
4.形成断层圈闭的必要条件:
盐丘上龟裂构造的形成
(四)披覆背斜油气藏
1、圈闭的成因:与古地形突起和差异压实作用有关。由于 沉积基底存在地形突起(如结晶基岩、坚硬致密的沉积岩、 生物礁块突起等),导致上覆沉积物厚度在古地形突起顶 部较薄、周围变厚,从而造成差异压实,形成背斜圈闭。 2、油气藏特点: (1)背斜形状常反映古突起形状; (2)圈闭的闭合度小于突起的高度,且向上递减至消失; (3)两翼倾角向下变陡。 3、典型实例: 渤海湾盆地 济阳坳陷 孤岛油田(石灰岩白云岩的 剥蚀突起) 美国 二迭盆地 希莫尔油田(珊瑚礁体突起)

油气藏类型

油气藏类型

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的类型很多,它们在成因、形态、规模与大小及储层条件、遮挡条件,烃类相态等方面的差别很大。

为了便于研究和指导油气田勘探,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到目前为止已提出了上百种分类方案。

油气藏的分类要遵循两条最基本的原则:1.科学性:充分反映圈闭成因、油气藏形成条件、各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实用性:能有效地指导勘探工作,比较简便实用。

本书的分类,分为五大类: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复合(表7-1、7-2)。

表7-1AA表7-2A§1 油田生产上的一些分类一、按产量大小分高产油藏:100t/d 中产:10~100t/d 低产:2~10t/d二、按形态分:层状油气藏:油气呈层状分布,如背斜油气藏。

块状油气藏:油气呈块状分布,如古潜山。

不规则油气藏:分布无一定形态,如断层油气藏。

三、按烃类组成分:油藏、油气藏、气藏、凝析气藏§2 构造圈闭及其油气藏由于地壳发生变形和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

油气在其中聚集,就形成了构造油气藏。

它是最重要的一类油气藏。

它进一步可分为背斜、断层、裂缝及岩体刺穿构造油气藏。

一、背斜油气藏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褶皱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背斜圈闭,称为背斜圈闭,油气在其中的聚集称为背斜油气藏。

这是一类在勘探史上一直占据最重要位置的油气藏。

在油气勘探历史早期,因为这类油气藏易发现,所以认识较早。

随后在1885年由美国地质学家提出了“背斜学说”,在油气勘探史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背斜油气藏在油气储量和产量中仍占居重要位置,并且是油气勘探早期阶段的主要对象。

后来,随油气勘探的深入,易于发现的背斜油气藏越来越少,并发现了一些非背斜油气藏。

到二十世纪初由美国石油地质学家莱复生,系统地提出了非背斜油气藏的学说并进行了系统分类。

背斜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形态较简单,油气聚集机理简单,也易于用地震方法发现,是油气勘探的首选对象。

背斜油气藏从成因上看,也可分为五个亚类。

油气藏分类标准

油气藏分类标准
气顶驱动油藏:不同规模原生气顶气的膨胀作用。 溶解气驱油藏: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条件下溶解气的 膨胀作用。 弹性驱动油藏:油层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膨胀作用。 重力驱动油藏:原油的重力作用。 综合驱动油藏:综合驱动油藏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
驱油能量。
油气藏分类标准
(3)命名原则 油藏分类及各类型的命名采用多因素主、次命名法,次要
因素在前,主要因素在后,依次排序。
其命名原则如下:
最主要因素:1)原油性质;2)圈闭;3)储集岩岩性。 构成基本类型名称; 较主要因素:4)渗透性;5)油、气、水产状; 6)储集层形态;7)储集空间类型。
冠在基本名称之前构成大类名称;
其次的因素冠在大类名称之前构成亚类名称。
油气藏分类标准
(3)命名原则
-3um2。
• 特低渗透:储集岩空气渗透率≤10×10
油气藏分类标准
(2)分类因素 5)油、气、水产状
• 边水:油藏含油外边界以外的油层水。 • 底水:油藏含油外边界以内直接从底部托着油的油 层水。 • 气顶:油气藏中有游离的天然气聚集在液态石油之 上,占据圈闭顶部,气储量系数<0.5(主要 指标)、含气面积系数<1(辅助指标)。
积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石灰岩和白云岩。 粘土岩(泥岩):主要由粘土矿物(多属水云母、高 岭石、蒙脱石等层状硅酸盐)及粒度< 0.0039mm 的细碎屑(含量>50%)组成的沉积岩
油气藏分类标准
(2)分类因素 3)储集岩岩性
• 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物(含量>50%)堆(沉)
积后经过固结或熔结等成岩作用而形
油气藏分类标准
(1)分类原则 1)油藏的地址特征 包括油藏的圈闭、储集岩、储集空间、压力等特征。 2)油藏的流体及其分布
3)油藏的渗流物理特性

第七章 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

第七章  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

4、披覆背斜油气藏
与地下古凸起(潜山、基石)和差异压实作用有关,继承古 凸起或者沿沉积基底的隆起形态而发育成。
北美地台二叠盆地溪莫尔油田恒剖面图
5、逆牵引背斜油气藏(与同生断层有关)
同生断层:边沉积边断裂,同沉积断层、生长性正断层。 常伴逆牵引(又称:滚动背斜)。
二、断层油气藏
储集层沿上倾方 向受断层遮挡所形 成的圈闭中的油气 聚集。
墨西哥的岩浆盐体刺穿油田横剖面图
四、裂缝性油气藏
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构造)裂缝。 灰岩、 泥灰岩、泥岩等(致密、性脆)
☆裂缝性油气藏的特点
a.油气藏常呈状; b.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钻具放空、泥浆漏失、井喷; c.储集层岩芯孔隙度、渗透率较低,但试井渗透率较高; d.同一油气藏不同井间产量相差悬殊。
② 断块油气藏: •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
坨庄-胜利村油田某一段层油气藏构 造图(a)及剖面图(b)
•交叉断层断块油气藏
柴达木盆地冷湖油田某断层油藏构 造图(a)及剖面图(b)
•多断层复杂断块油气藏
东辛油田营13 断块区油藏平 面及剖面图
(2)按断层性质分: a.正断层遮挡油气藏: 地垒、正常式层脊断块(阶梯状) 反向屋脊断块(掀斜断块)
断层封闭的 大小与断距 及断层两侧 岩层接触情 况的关系
D、断层圈闭的闭合高度及闭合面积,决定于 断距的大小及其与盖层、储集层厚度的关系。
1、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2)通道和破坏作用 •断层活动期: ——开启,可作运移通道,也可破坏原生油气藏 •间歇期:——封闭 •多期活动性断层: ——早期的利于油气聚集,后期的则不利。
★若上侵岩体刺穿上覆沉积岩层→储集层连续性遭到破坏, 上倾方向被侵入岩体封闭→形成岩体刺穿(接触)圈闭。其 中的油气聚集→岩体刺穿油气藏。

油气藏分类

油气藏分类

油气藏的分类摘要:目前,在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的种类众多,形成方式也各有不同,地质学家很早就认识到将这些油气藏分类的必要性。

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们提出的油气藏的分类很多。

其中大部分支持的是根据圈闭的形态和成因进行分类,这样的分类在油气勘探中已经取得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常规油气藏的数量慢慢减少以及非常规油气藏在油气藏勘探中的地位的上升,使我们逐渐重视起这些非圈闭类的油气藏,而以往的分类方法在这方面体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们需要寻找一个更为有效的方法对油气藏进行分类,这样的分类不应该完全推翻根据圈闭分类的方法,而是应该继承圈闭分类的优点并对它的不足加以补充。

本文就是在圈闭分类的基础上对油气藏在宏观上分成聚集类油气藏和非聚集类油气藏,并对两种分类分别进行了简单地划分,以此来更好地进行学术上的探讨。

关键词:油气藏分类常规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圈闭非圈闭一、传统油气藏分类简要概述传统对油气藏的分类一般遵循两条基本的原则:1、分类的科学性,即分类应能充分反映圈闭的成因,反映各种不同类型油气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分类的实用性,即分类应能有效地指导油气藏的勘探及开发工作,并且比较简单实用。

根据上述两条分类原则将油气藏按照圈闭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以及符合油气藏,并根据具体特点细分为若干类型(表1)。

二、传统油气藏分类缺陷可以说,传统油气藏的分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油气藏的勘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在寻找圈闭类油气藏勘探中更是如鱼得水,曾经在石油勘探中形成这样的思维“找石油就找背斜”。

可见,以圈闭对油气藏分类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但近些年来,随着非常规油气藏的发展,如致密砂岩气、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油气藏在储量和开采量的提高,让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些所谓的非常规油气藏,而这些油气藏之所以被称为非常规油气藏,如果从发现和利用的时间角度讲,先被利用的就是常规的,后被发现的就是非常规的,但如果当初先被发现和利用的是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油气藏,是不是它们现在就是常规的油气藏了呢?这样的定义和分类也让我联想到了对能源的分类,对传统的能源我们称之为常规能源,而对于新发现的太阳能、风能等能源我们称为新能源,是因为它们是被新利用的能源,这是按照利用的时间对能源进行的分类。

油气藏开发分类之按油气藏流体性质分类

油气藏开发分类之按油气藏流体性质分类

油气藏开发分类之按油气藏流体性质分类油气藏所储流体的性质包括:密度、黏度、凝固点及烃类、非烃类组分等,也有多种分类方法,最常用的是按密度分类,通常分为石油和天然气两大类。

国际上通用的分类方法是将油气藏按所产流体分为天然气藏、凝析气藏、挥发性油藏、稠油油藏、高凝油藏和常规原油油藏。

在自然条件下,储层流体又往往是两类流体甚至三类流体组成一个油气藏,如有气顶或凝析气顶的油藏,有油环或油垫的气藏或凝析气藏,有凝析气顶的挥发性油藏,有气顶的稠油油藏,有稠油环或油垫的气藏等。

一、天然气藏天然气藏定义为流体在地下储层中原始孔隙压力下呈气态储存,当气层压力降低时,气藏中的天然气不经历相变。

因而虽然许多天然气藏采出的流体在地面常温常压或低温下有液相析出(一般也称凝析油),但只要在气藏温度条件下,压力降到气藏枯竭压力仍不会出现两相的,都属天然气藏。

用相图表示则气层温度一定大于临界凝析温度。

根据天然气中烃类组分,天然气有干气、湿气、富气、贫气等多种分类。

但大多数只是定性概念,没有定量界限,一般干气、湿气以天然气中戊烷以上重烃组分含量多少来区分。

富气、贫气以天然气中丙烷以上重烃组分含量多少来区分。

由于重烃比甲烷在相同体积下热值要成数倍地增加,且许多重烃都是石油化工的优质原料,故湿气、富气的经济价值比干气、贫气要高得多。

天然气藏的开发与油藏开发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PW特性对开发特征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不是像油藏那样起提高采收率的作用;其次是能量的补充一般起降低采收率的作用而不是像油藏那样起提高采收率的作用;以及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硫化氢、氮气含量的不同对气体集输处理及经济价值评价的差异极大,还有水化物形成条件对气井开采和集输的影响等。

天然气的开发一般都是采用天然能量开发,其采收率与驱动类型有很大关系,封闭式气藏及弱水驱气藏其采收率可以超过强水驱气藏的一倍。

除了从地质条件上分析其驱动类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开采过程的生产动态来判断驱动类型,故一般气田开发都要经过一到两年的初步开发取得足够的生产动态资料后,才能编制正式的开发方案。

油气藏类型

油气藏类型

原始 气油比(m3/t)
临界 态油 气藏
临界态油气藏 近临界态油藏(高 挥发性) 轻质油藏 常规油藏
轻度重质油藏
油藏 中度重质油藏
<35
微量气
液相
液相
气液
气液
黑色
黑色
>0.87
0.9~1.0
30~100
100~4000
20
71
重度重质油藏
基本无气
液相
气液
黑色
>1.0
>400
沥青质油矿
无气无液
固相
固相
黑色
>1.0
>90
7
二、分类原则及分类方案
分类原则: 科学性---分类应能充分反映圈闭的成因,反映 各种不同类型油气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实用性---分类应能有效地指导油气藏的勘探及 开发工作,简便实用。 分类方案: 按圈闭成因分类: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 复合。
8
构造油气藏系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 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圈闭的成因均为构造作用的结果。
12
如果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是由构造、地 层、岩性和水动力等因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因 素共同封闭而形成的圈闭,可称之为复合圈闭。 在其中形成的油气藏称为复合油气藏。
13
油气藏分类表
14
油气藏分类表(续表)
15
第六章
油气藏类型
概述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水动力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1
第一节
概述
一、分类概述 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数量众多、类型各 异。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提出了上百种 油气藏分类方案。 主要分类依据:圈闭成因、油气藏形态、 遮挡类型、储集层类型、储量及产量的大小、 烃类相态及流体性质。

油气藏分类

油气藏分类
12
油气藏分类表
13
油气藏分类表(续表)
14
7
构造油气藏系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 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圈闭的成因均为构造作用的结果。
8
地层油气藏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中的聚 集。这里地层圈闭的概念是狭义的,地层圈 闭是指因储集层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 的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
9
岩性油气藏是指由于储集层的岩性或 物性横向变化而形成的圈闭。由于沉积条 件的变化或成岩作用,使储集层在纵横向 上渐变成不渗透性岩层。
(2) 按油气藏形态分类:以 И.О.БРОД为代表,将油气藏分为层 状、块状、不规则状等类型。
2
根据油气藏形态分: 层状、块状、不规则状
4
根据是否为构造成因分: 构造圈闭:构造成因; 非构造圈闭:非构造成因; 隐蔽圈闭:常规勘探技术难以发现 的各类圈闭,主体是岩性油气藏。
5
中国油气藏相态类型划分表(据孙志道简化,1996)
0.76~0.83 0.83~0.87
>0.87
粘度(mPa.s) 无油 <1.0 <1.0 1.0~2.0 1.0~4.0
1.0~1.0
5~10 10~30 30~100
典型的烃组成 (mol,%)
C1
C5
96
0.0
91.6
0.94
87
4.6
70.4115源自.714.56419.7
35
38.3
49
10
水动力圈闭的形成条件与构造、地层、 岩性圈闭不同,是靠水动力封闭而成。 是由水动力或与非渗透岩层联合封闭, 使通常静水条件下不能形成油气聚集的 地方形成油气藏。
11
如果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是由构造、地层、 岩性和水动力等因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共 同封闭而形成的圈闭,可称之为复合圈闭。在 其中形成的油气藏称为复合油气藏。

油气藏名词解释

油气藏名词解释

油气藏名词解释
油气藏是地球上存储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地层结构。

油气藏的形成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有机质丰富的沉积物、含水层和相对稳定的地质构造。

油气藏的研究是石油地质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石油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油气藏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天然气藏、原油藏、凝析油藏和储层气藏等。

其中,天然气藏是指地下存储着天然气的地层;原油藏是指地下存储着原油的地层;凝析油藏则是指地下存储着凝析油的地层;储层气藏则是指地下储存着天然气的地层,这种气体被吸附在岩石微孔和间隙中,通常为干气。

油气藏的勘探开发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和地震勘探等技术手段。

地质勘探主要是通过地质学的综合研究找出有可能存在油气藏的地质区域,然后通过地震勘探等技术手段来确认油气藏的具体位置和规模。

油气藏的开发需要进行钻井、采油、储运等工作。

钻井是指通过钻孔的方式将井口与油气藏相连,采油则是将油气从地下开采出来,储运则是将采出的油气储存和运输。

总之,油气藏是石油资源的重要来源,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石油地质学—油气藏类型分析

石油地质学—油气藏类型分析

世界第二大油田(主要含油 层为中白垩统瓦拉砂岩及布尔 干砂岩,孔隙度25%~30%, 单井平均日产油量达1350t,可 采储量90亿吨 )。
此外,在北美墨西哥湾、
原苏联恩巴地区、西非部分地
区的许多背斜油气藏,也都属
于这类。
石油地质学—油气藏类型分析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4、披覆背斜油气藏 圈闭成因:古地形突起和差异压实作用有关 圈闭的分布:地台区 油气藏特点:
统; 2)钻井中常发生钻具放空,泥浆漏失、井喷现象; 3)室内实测岩芯渗透率与试井测定结果相差极大; 4)单井初产量高,递减快,井间产量相差悬殊;高产井、低
产井、干井交叉出现; 5)井间干扰明显。 6)裂缝的发育和分布,控制了油气的富集程度。
石油地质学—油气藏类型分析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2、构造裂缝油气藏类型 根据储层岩性划分
1)圈闭核部为坚硬的块状岩石突起; 2)背斜形状一般为穹隆状,顶平翼稍陡,反映古突起形状 ; 3)圈闭的闭合度向上逐渐减少; 4)两翼倾角向下逐渐变陡。 如:渤海湾盆地 济阳坳陷 孤岛油田 基底:奥陶系石灰岩或白云岩 翼部:下第三系
顶部:上第三系馆陶组及明化镇组
形成较大规模的披石盖油地构质学造—油。气藏类型分析
石油地质学—油气藏类型分析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3、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如:江汉盆地 王场油田 走向北西,两翼近对称,隆起幅度高达800m。在剖面上,地层倾角
上缓下陡,上部仅200,下部达60—700。地下核部为盐岩隆起。
石油地质学—油气藏类型分析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3、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中东地区科威特布尔干油田
1)两翼地层倾角平缓; 2)圈闭的闭合高度小,闭合面积大,常呈穹窿状; 3)断层较少且以张性断层为主; 4)油气藏连片、成带,形成大型 隆起或长垣; 5)圈闭形成时间早。 是聚集油气、形成大油气田的有利的地区。 如: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莎尔图油田

油气藏的分类

油气藏的分类

三、油气藏类型1、按照相态分类见表3-2-。

表3-2- 中国油气藏相态类型划分表2、按照圈闭要素分类(1)背斜油气藏见图3-2-。

图3-2- 背斜油气藏类型图(2)断层油气藏见图3-2-。

图3-2- 断层油气藏类型图(3)地层油气藏见图3-2-。

图3-2- 地层油气藏类型图(4)岩性油气藏见图3-2-。

图3-2- 岩性油气藏类型图(5)混合油气藏及水动力油气藏见图3-2-。

图3-2- 混合油气藏及水动力油气藏类型图(6)潜山油藏类型见图3-2-。

图3-2- 潜山油藏分类(7)盐丘圈闭油气藏见图3-2-。

图3-2- 盐丘圈闭理想示意剖面图(8)深盆气藏见图3-2-。

图3-2- 美国阿帕拉契亚地区百英尺砂岩深盆气藏剖面图3、按天然气组分因素分类(1)含酸性气体气藏的划分1)含硫化氢(H2S)的气藏划分见表3-2-。

表3-2- 含硫化氢气藏分类2)含二氧化碳(CO2)的气藏划分见表3-2-。

表3-2- 含二氧化碳气藏分类(2) 含氮气(N2)的气藏划分见表3-2-。

表3-2- 含氮气藏分类(3) 含氦气(He)的气藏划分在当前工业技术条件及国民经济实际需要条件下,将天然气组分中含氮量达到0.1%及以上者,称为含氮气藏。

4、按气藏原始地层压力分类(1)按照地层压力系数(PK)划分见表3-2-。

(2)四、油气藏组合模式1、长垣油气藏聚集带见图3-2-。

图3-2- 长垣油气藏聚集带实例图2、古河道砂岩体油气藏聚集带见图3-2-。

图3-2- 古河道砂岩体油气藏聚集带实例图3、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藏组合模式见图3-2-。

图3-2-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藏组合模式图4、潜山成藏模式(1)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模式见图3-2-。

图3-2- 埕岛地区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模式图。

油气藏的类型.

油气藏的类型.

1、挤压背斜油气藏
◆ L 层油 气藏:不对 称背斜圈闭, 南翼倾角 200 - 300,北 翼600-800, 长短轴之比3: 1,闭合高度 800m。被逆 断层及横断 层所切割。 老君庙背斜油藏综合图
2、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3、塑性拱张背斜油气藏
4、披覆背斜油气藏
+ + + + +
+
5、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油气藏的类型
一 二 三 四 五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特殊类型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一、构造油气藏
由于构造运动使储集层褶皱或断裂而形 构造油气藏系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 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在构造圈闭中形成 的油气藏叫构造油气藏。 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圈闭的成因均为构造作用的结果。
(1)遮挡物——封闭作用 (2)油气运移的通道——开启性
纵向上: 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断层性质 断面产状 断开地层岩性 断层带内流体活动
横向上: 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断层两盘岩性组合及配置关系、断距
断层油气藏的类型
(1)按断层与 储层平面组合 关系分类:
断鼻油气藏
断块油气藏:
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
渗流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与油气运移的浮力方 向相反、大小大致相等时,可阻挡和聚集油 气,形成水动力油气藏。
背斜型
在水动力作用下平缓背斜内油气分布情况示意图
鼻状构造型
单斜型
渗透率不同导致不同地区 水流速度不同,使油气在局 部地区聚集而形成。
(二)水封闭油气藏
一 二 三 四 五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特殊类型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油气藏的类型

油气藏的类型

一 二 三 四 五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特殊类型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三、岩性油气藏
地层内由于横向上岩性变化所形成 的圈闭称为岩性圈闭。在岩性圈闭中形 成的油气藏叫岩性油气藏。
特点:该类油气藏以岩性为主,各独立砂体的含油
性、物性及油水关系等皆与相邻单元无直接关系。 油层物性变化大,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二、断层油气藏
(二)断层油气藏
★储集层沿上倾方向 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被断层切割,而这个断层又是阻止油 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 气通过的遮挡物,就可形成断层圈闭的油气藏。 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在断层圈闭中形成的油气藏。在油气运移的道路上,
a.沿断层附近储层物性变好:K大,→油气丰富
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一)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
——砂岩、碳酸盐岩
储层沿上倾方向岩性变化或者物性变差所致
(二)透镜体岩性油气藏
储集层为透镜型或不规则型,四周为非
渗透地层所限的油气藏。 特点:成独立油气水系统,有时有底水;
②油质轻;
③透镜状,不规则。
①油气分布受砂体四周不渗透层控制,自
低渗砂岩中高渗透带透镜体油藏
一 二 三 四 五
1、挤压背斜油气藏
◆ L 层油 气藏:不对 称背斜圈闭, 南翼倾角 200 - 300,北 翼600-800, 长短轴之比3: 1,闭合高度 800m。被逆 断层及横断 层所切割。 老君庙背斜油藏综合图
2、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3、塑性拱张背斜油气藏
4、披覆背斜油气藏
+ + + + +
+
5、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交叉断层断块油气藏
多断层复杂断块油气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较大的分类有以下两种: (1) 圈闭成因分类:以A.I.Levorsen为代 表,将油气藏分为构造、地层、混合三大类 型。 (2) 按油气藏形态分类:以 И.О.БРОД为代表,将油气藏分为层 状、块状、不规则状等类型。
根据油气藏形态分: 层状、块状、不规则状
构造圈闭:构造成因 非构造圈闭:非构造成因 隐蔽圈闭:常规勘探技术难以发现 的各类圈闭。主体是岩性油气藏
如果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是由构造、地 层、岩性和水动力等因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因 素共同封闭而形成的圈闭,可称之为复合圈闭。 在其中形成的油气藏称为复合油气藏。
第六章 油气藏类型
概述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水动力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第一节 概述
一、分类概述 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数量众多、类型各 异。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提出了上百种 油气藏分类方案。 主要分类依据:圈闭成因、油气藏形态、 遮挡类型、储集层类型、储量及产量的大小、 烃类相态及流体性质。
根据圈闭机理分类(封堵面性质): 单封堵面圈闭:指顶部封堵层的底面具有闭合等值线 的圈闭; 多封堵面圈闭:指顶部封堵层的底面不具有闭合等值 线的圈闭
中国油气藏相态类型划分表(据孙志道简化,1996)
油气藏 相态类型 大类 细分类 干气藏 气藏 湿气藏 凝析气藏 近临界态凝析气藏 无油 >1500 >1000 600~1000 526 350~650 10~350 35~ 250 相态 储层 气相 气相 气相 气相 气液 液相 液相 液相 地面 气相 气液 气液 气液 气液 气液 气液 气液 颜色 无油 透明 透明-淡黄 黄-桔黄 黄-桔黄 桔黄-浅绿 浅绿-褐色 黑色 地面原油特征 相对密度 无油 0.6 0.6~0.8 0.76~0.81 0.76~0.82 0.76~0.82 0.76~0.83 0.83~0.87 粘度(mPa.s) 无油 <1.0 <1.0 1.0~2.0 1.0~4.0 1.0~1.0 5~10 10~30 典型的烃组成 (mol,%) C1 96 91.6 87 70.4 59.7 64 35 49 C5 0.0 0.94 4.6 11 14.5 19.7 38.3 44.7
地层油气藏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中的聚 集。这里地层圈闭的概念是狭义的,地层圈 闭是指因储集层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 的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
岩性油气藏是指由于储集层的岩性或 物性横向变化而形成的圈闭。由于沉积条 件的变化或成岩作用,使储集层在纵横向 上渐变成不渗透性岩层。
水动力圈闭的形成条件与构造、地 层、岩性圈闭不同,是靠水动力封闭而 成。是由水动力与非渗透岩层联合封闭, 使通常静水条件下不能形成油气聚集的 地方形成油气藏。
原始 气油比(m3/t)
临界 态油 气藏
临界态油气藏 近临界态油藏(高 挥发性) 轻质油藏 常规油藏
轻度重质油藏
油藏 中度重质油藏
<35
微量气
液相
液相
气液
气液
黑色
黑色
>0.87
0.9~1.0
30~100
100~4000
20
71
重度重质油藏
基本无气
液相
气液
黑色
>1.0
>400
沥青质油矿无气无液固相 Nhomakorabea固相
黑色
>1.0
>90
二、分类原则及分类方案
分类原则: 科学性---分类应能充分反映圈闭的成因,反 映各种不同类型油气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实用性---分类应能有效地指导油气藏的勘探 及开发工作,简便实用。 分类方案: 按圈闭成因分类:构造、地层、岩性、 水动力、复合
构造油气藏系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 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圈闭的成因均为构造作用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