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汉代文学
中国文学理论史精义(一)汉代文学理论
第二章汉代文学理论第一节《乐记》《乐记》是戴小(圣)《乐记》中的一篇,由十一篇论乐的文章组成。
《乐记》是汉以前儒家礼乐论的总结,既总论了礼乐的关系和作用,又兼论到乐器、歌唱和舞蹈。
《乐记》立论基础及核心:乐本论。
乐记认为音乐的产生是由于人类表达感情的需要。
音乐反映出时代政治的治乱兴衰,通过“审乐”可以“知政”。
音乐还会影响政治。
《乐记》主张统治者应该重视音乐,把“礼、乐、刑、政”四者配合起来运用,“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借以达到“同民心而出治道”的政治目的。
《乐记》认为人的感情不可放纵,乐应该成为节制人的感情的一种手段。
论乐的标准应把政治放在首位。
划分音、乐的界限不仅在于艺术上雅与俗的不同,而且在于政治上正与淫的区别。
《乐记》的中心思想:从“乐本于心”出发,阐明音乐和政治的关系,强调乐和礼应相辅相成,相须为用。
“乐和同,礼别异”。
“乐内礼外”乐发自内心,其特征是感情;礼加于外貌,其特征是文饰。
乐重在陶冶性情,礼重在修饰仪容。
“乐本论”包含两个论点:(1)“本于心”,即本于情,(情本说);(2)“感于物而动”,(物感说)。
情本说接触到了文学艺术的本质问题,突出了感情的重要性;物感说阐明了文艺与现实、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礼治重视“治人情”,即对思想的统治。
制礼用以节制行事,修乐用以引导情志。
将诗、礼、乐、情、志看作不可分割,“五至”是儒家描绘礼治的最高境界。
六艺六教:《诗》、《书》、《乐》、《易》、《礼》、《春秋》。
诗教影响(消极)最大。
第二节《诗大序》汉儒传《诗》,原有齐(辕固生)、鲁(申培公)、韩(韩婴)、毛(毛苌)。
一、情志《诗大序》提出“吟咏情性”,把情作为诗歌的重要因素。
《诗大序》接受了情本说,却没有吸收物感说。
《诗大序》突出诗的教化作用,指出要以礼仪来节制感情。
二、六艺风、赋、比、兴、雅、颂。
《诗大序》只说明了“风、雅、颂“三义。
后人对六艺的解释:(1)“体用说”,风、雅、颂是诗的体裁,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古诗十九首(汉代无名氏诗作)
后世影响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 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 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宫室等,曾一度霸据文学的题材领域,让位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 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古诗十九首》在揭露现实社会黑暗,抨击末世风俗的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则的追恋。这种 无可奈何的处境和心态,加深了诗人的信仰危机。
南朝刘勰:“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文心雕龙·明 诗》)
南朝钟嵘:“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人代冥灭,而清音写作“行行复行行”。重,又。生别离:古代流行的成语,犹言“永别离”。生,硬的 意思。
2.相去:相距,相离。涯:边际。 3.阻:指道路上的障碍。安:怎么,哪里。知:一作“期”。 4.胡马:北方所产的马。依:依恋的意思。一作“嘶”。越鸟:南方所产的鸟。 5.已:同“以”。远:久。缓:宽松。 6.白日:原是隐喻君王的,这里喻指未归的丈夫。顾:顾恋、思念。反:同“返”,返回,回家。 7.岁月:指眼前的时间。忽已晚:流转迅速,指年关将近。 8.弃捐:抛弃,丢开。复:再。道:谈说。加餐饭:当时习用的一种亲切的安慰别人的成语。 9.郁郁:茂盛的样子。 10.皎皎:皎洁,洁白。牖(yǒu):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古院落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庭、堂、 室。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堂后是室。
古诗十九首(汉代无名氏诗作)
汉代无名氏诗作
01 作品原文
03 创作背景 05 后世影响
目录
以汉代文学视角谈西域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以汉代文学视角谈西域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发表时间:2018-11-23T14:42:17.063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作者:孙红丽[导读] 西域文化不断融入,并与中原文化实现了深刻的融合,二者之间也是受到相互的冲击,西域文化的影响很大都是在文化上有所体现。
文章就是站在汉代文化的视角上,分析西域文化在哪些方面形成了对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也是对汉代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
孙红丽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 735100 摘要:汉代在历史上处于一个文化融合的特殊时期,当时的西域文化也是在汉代首次开始渗透到汉文化体系。
因此汉文化有着非常明显的开放性以及包容性,这也是为西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和动力。
而西域文化不断融入,并与中原文化实现了深刻的融合,二者之间也是受到相互的冲击,西域文化的影响很大都是在文化上有所体现。
文章就是站在汉代文化的视角上,分析西域文化在哪些方面形成了对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也是对汉代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汉代文学;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影响前言:汉代处于一个文化融合的阶段,当时的张骞出使让西域与中原之间实现了非常紧密的文化交流,两个地区在文化上的交流逐渐频繁,也是在相互影响,在当时汉代的诸多阶层,都是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冲击,这些都是可以从汉代出土的诸多文物中有所见证,很多文物上带有着西域的色彩。
而汉代从王公贵族到社会底层的贩夫走卒,都是有着对西域文化强烈的好奇心,这些都是在汉代文学中有所体现的。
一、充实了汉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两个地区最大的差异其实是人种,人物形象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在汉代两地区人们的交流逐渐增多,很多西域人不断进入到中原,当时的长安有着诸多前来经商或者学习的西域人。
在现有的文学作品中很多可以看出是对西域人形象的描述,有些是在文章的某个片段中出现,也有一些是专门来用一篇文章进行描述的。
首先是在外貌上,由于当时的交通运输并不便利,只有非常少的人真正到达过西域,而且两地区的距离是非常遥远的。
汉代著名古文
汉代著名古文
汉代著名古文包括多种形式和题材,如赋、诗歌等。
其中,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分为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
著名的汉赋作家有贾谊、枚乘、司马相如等,他们的代表作品包括《吊屈原赋》、《鹏鸟赋》、《过秦论》、《七发》、《上林》、《子虚》等。
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汉代还有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如《古诗十九首》等。
这些诗歌作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的情感表达、独特的艺术手法而著名,成为后世诗歌创作的重要借鉴和参考。
总之,汉代古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汉代文学的风采和魅力,也为后世的文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04声律启蒙下卷四豪(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
声律启蒙·四豪之一qín duì sè,jiàn duìdāo琴对瑟,剑对刀dìjiǒnɡ duìtiānɡāo地迥对天高éɡuān duì bódàiě fù wù cán sāo 野妇务蚕缫qiūyǔ yìchuān qí ào zhú秋雨一川淇澳竹chūn fēnɡliǎnɡ àn wǔlínɡ táo 春风两岸武陵桃luó jìqīnɡnónɡ螺髻青浓lóu wài wǎn shān qiān rèn楼外晚山千仞é guān bó dài峨冠对博带zǐ shòu duìfēi páo紫绶对绯袍jiān yì mínɡ,zhuóxiānɡ láo 煎异茗,酌香醪hǔ sì duì yuán náo虎兕对猿猱wǔfūɡōnɡ qí shè武夫攻骑射yā tóu lǜ nì鸭头绿腻xīzhōnɡchūn shuǐ bàn ɡāo 溪中春水半篙【解析】琴对瑟,剑对刀,地迥对天高。
琴和瑟都是弹奏乐器名。
瑟似琴,长近三米,古有五十根弦,故李商隐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名句。
后为二十五根或十六根弦,平放演奏。
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
常用以比喻夫妻、兄弟等人际关系和谐。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迥(jiǒng):远。
地迥:地域远阔。
[唐]柳宗元《舞曲歌辞·白纻歌》云:“下沉秋水激太清,天高地迥凝日晶。
汉魏六朝文体互渗
通过不同文体的互补,可以更准确地还原历史事件的 原貌,避免单一视角的局限和偏见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参照作用
汉魏六朝时期的文人墨客往往有多重身份和角色,不同文 体中对他们的评价各有侧重,有助于全面了解其思想和品 质
通过不同文体的评价,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地位 和影响,为历史研究提供更多的参照和启示
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考证、文本分析、比较研究等多种方法,对汉魏六朝文体互渗现 象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注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和网络资源等 ,提高研究的效率和精度。
02
汉魏六朝文体的演变
汉代文体
散文
汉代散文在继承先秦散文的基础上,融合了新的表现手法和 风格,形成了独特的汉代散文风格。其特点包括气势磅礴、 文采华丽、思想深邃等。代表作品包括《史记》、《汉书》 等。
为研究当时社会提供了新视角
文体互渗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思想、文化及价值观念
通过对不同文体的研究,可以更 全面地了解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特
点
有助于研究者从新的角度看待和 解释历史事件,提高研究的客观
性和准确性
对于历史事件的叙述具有弥补作用
汉魏六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往往有不同的记载和描述, 文体互渗现象为这些事件的全面、细致描述提供了可 能
思想文化背景
儒家思想的影响
汉魏六朝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对文体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儒家强 调文以载道,注重文章的教育意义和道德价 值,这也促使了不同文体之间的互渗和融合 。
玄学与佛学的传播
汉魏六朝时期,玄学和佛学思想逐渐传播开 来,对文体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玄学 强调自由思考和个性表达,佛学则注重内心 的平静和超脱,这些思想影响了文人们的创 作观念和审美趣味,促使了不同文体之间的 互渗和融合。
04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思想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知识梳理
西汉强盛
汉汉武武帝帝巩巩大固一大统一的统措的施措施
1.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与匈奴经过三次较大规
稳固边疆 开拓疆域
模的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2.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3.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西汉强盛
知识梳理
汉秦武巩帝巩固固统大一一统的的措措施施
政治 1.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2.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 3.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4.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 5.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 行为。
3.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知识梳理
秦统光一六武国的帝条巩件 固统治的措施
政治
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 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经济 思想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释放奴婢
重视儒学
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
——许纪霖《家国天下》
答案提示: 1.形成了幅员辽阔的国家; 2.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3.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4.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问题探究
探究二: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 权衰亡的关系。
材料:汉兴以来,相与同为编户齐民,而以财力相君长者,世无数焉。
东汉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医圣”
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
01、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5)唐代时期:诗(6)宋代时期:词(7)元代时期:曲(8)明清时期:小说02、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0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起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现手法为“赋”“比”“兴”。
(4)《诗经》的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靡不有初,鲜克有初04、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
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
公元前278年夏历5月5日投汨罗江而死.(2)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得伸展抱负的愤懑。
名篇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
04两汉风云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核心考点(原文版)
04两汉风云一、单选题1.(2024·浙江·高考真题)有史料记载:“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
”“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
”以上史料反映的是()A.相地而衰征B.盐铁官营C.均输平准D.摊丁入亩2.(2024·江苏·模拟预测)下表为西汉《蛮夷律》的部分条文。
这些条文旨在()A.消除民族矛盾B.发展边疆经济C.稳定边疆统治D.推广汉族文化3.(2024·黑龙江·模拟预测)有学者指出:“东汉初期既然在洛阳立高庙,合祭西汉五帝,作为刘氏后裔,将世祖及以后历代皇帝神主纳于高庙中序昭穆、享祭祀,属于合乎情理的举措。
但汉明帝为光武帝单独立世祖庙,随后诸帝又皆立神主于世祖庙,却似乎隐隐含有与西汉帝系截然有别的蕴意,此举被后世视为违礼之举而加以掊击。
”这表明()A.宗法观念已被摒弃B.儒学影响政治伦理C.皇权传承缺乏规范D.祖先崇拜源远流长4.(2024·山东·模拟预测)汉武帝时期发行白鹿皮币和白金币。
白鹿皮币专门针对王侯宗室,每张皮币售价40万钱;白金币由银、锡合铸而成,作价奇高,面向富商豪民发行。
这一改革旨在()A.垄断货币发行B.削弱地方势力C.增加政府收入D.维护政治统一5.(2024·陕西安康·模拟预测)汉昭帝时,朝廷组织召开关于现行经济政策的辩论大会,其中心议题是“民所疾苦,教化之要”。
会上,贤良文学之士指责均输、酒榷等政策“与民争利”,并导致民风败化,把官营工商业视为民众疾苦的根源,主张抑制官营工商业。
这次会议的召开()A.反映出盐铁官营政策存在着明显缺陷B.意在宣扬统治者的学术包容胸襟C.体现出国家对汉武帝治理政策的反思D.说明汉朝君主开始具备民本思想6.(2024·河南·模拟预测)汉初,贾谊提出:“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新高考新教材)04分析评价——立足文本,有理有据
任务突破练4分析评价——立足文本,有理有据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
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
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
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
”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
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
《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
《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
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
”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
《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
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秦汉文学概论PPT课件
秦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 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秦汉文学的发展历程
秦代文学
秦代文学以李斯的《谏逐客书》为代 表,体现了战国末期雄辩恣肆的风格 。
汉代文学
汉代文学以《诗经》、《楚辞》为基 础,发展出了赋、乐府、古诗等文学 形式,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等。
秦汉文学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继承了先秦文化的优秀传统,而且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汉文学对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 对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秦汉文学的历史价值
秦汉文学是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 等方面的历史变迁,为我们了解和研究秦汉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 料。
秦汉文学在叙事艺术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关注社会现实,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记 述和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这种现实主义精神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容,也提高了文学的 社会价值。
秦汉文学的抒情艺术
秦汉文学的抒情艺术主要表现为情感 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含蓄。这一时 期的文学作品注重情感表达,通过抒 发作者内心的喜怒哀乐来展现人性的 复杂和丰富。同时,秦汉文学在抒情 上还追求意境的深远,通过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的手法,使作品具有更强的 艺术感染力。
VS
秦汉文学在抒情艺术上的另一个重要 特点是语言的含蓄美。这一时期的文 学作品在表达情感时不过分直露,而 是通过暗示和隐喻等手法,使情感表 达更加委婉、含蓄。这种含蓄美的语 言风格不仅符合当时文人的审美追求, 也提高了文学作品的艺术品位。
常识圆桌派:中国常识全集(套装共10册)
第一章三代之 绘画
3
第二章汉代之 绘画
4
第三章六朝之 绘画
5
第四章魏晋之 绘画
第五章南北朝之绘画 第六章隋朝之绘画
第七章唐朝之绘画 第八章五代之绘画
1
第九章宋朝之 绘画
2
第十章元朝之 绘画
3
第十一章明朝 之绘画
4
第十二章清朝 之绘画
5
附录
凡例
第一章中国民族的由 来
第二章中国史的年代 第三章古代的开化
第十六章五胡之乱 (上)
1
第十七章五胡 之乱(下)
2
第十八章南北 朝的始末
3 第十九章南北
朝隋唐间塞外 的形势
4
第二十章隋朝 和唐朝的盛世
5
第二十一章唐 朝的中衰
第二十二章唐 1
朝的衰亡和沙 陀的侵入
第二十三章五 2
代十国的兴亡 和契丹的侵入
3 第二十四章唐
宋时代中国文 化的转变
4
第二十五章北 宋的积弱
精彩摘录
“国学”这个名词是因为欧美学术输入才产生的。它的范围是把西学输入以前中国原有的全部学术都包括进 去的。
中国学术,以周秦诸子时代最为发达,当时诸子百家,各有专长,不相抄袭。自汉代表彰六经,儒家定于一 尊,诸子之学衰落,而经学成为唯一的学术。
曾国藩把学术分成“义理”(性理之学或理学)、“考据”(考证学)、“词章”三大部门(戴东原亦曾如 是分类)
王国维有云:“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 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程朱之学,讲求穷理尽性,称为“理学”。陆王也讲理,但程朱的理有客观性,而陆王的理是纯主观的,陆 氏说“心即理”,所以人们为与程朱的理学分别起见,又叫陆王之学为“心学”。
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
易读性:目录结构清晰简洁,方便读者查找和阅读。每个作品的标题都简明 扼要地概括了作品的主要内容或特点,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的目录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部著作在整 理和研究汉魏六朝时期笔记小说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 富的文献资料,也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部著作 的目录结构也充分体现了编纂者的匠心独运和深厚学识,为我们展示了古代文学 目录学的独特魅力。
魏晋笔记小说:魏晋时期是笔记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目录中的这一部分收 录了大量的魏晋笔记小说作品。这些作品多以人物故事、风土记、志怪小说等为 主,反映了魏晋时期社会的变迁和文学风格的转变。
六朝笔记小说:六朝时期笔记小说达到了鼎盛阶段,目录中的这一部分收录 了众多六朝时期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题材广泛,而且风格多样,既有志人 小说,也有志怪小说,充分展示了六朝文学的繁荣和多彩。
《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那个时代 的风貌和人们的精神世界。这些笔记小说,既有对自然、社会的描绘,也有对人 性、命运的探讨。它们或幽默诙谐,或深沉内敛,或奇特怪异,或庄重严肃,无 一不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智慧和才情。
其中,我特别被《博物志》所吸引。这部书以博物为名,实际上却包含了大 量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它让我看到了古人的丰富想象力和对生活 的深刻理解。同时,《穆天子传》则以其瑰丽的文笔和奇幻的情节,让我对古代 帝王的生活和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历史名著《汉书》的作者及主要内容介绍
重要事件
包括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文景之治 、汉武帝开疆拓土、王莽篡位等重大 历史事件。
选读价值
通过选读重要事件和人物传记,可以 深入了解西汉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人物 风貌,领略古代历史的魅力。
人物传记
包括萧何、曹参、陈平、周勃等开国 功臣,以及韩信、彭越等军事将领的 传记,还有董仲舒、司迁等文化名 人的传记。
06
评价与争议:如何看待《汉书》的 价值和地位
学术界对《汉书》评价观点梳理
肯定《汉书》的史学价值
学术界普遍认为,《汉书》是中国古代正史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它详细记载了西 汉一代的历史,为后人研究西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赞扬班固的治史态度和方法
许多学者对班固的治史态度和方法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认为,班固在撰写《汉书》时,注重史料的搜 集和整理,力求真实、客观地反映历史事实。同时,他还采用了纪传体的编写方式,使得《汉书》在 体例上具有创新性。
02
《汉书》主要作者班固简介
班固生平事迹
01
02
03
家庭背景
班固出生于儒学世家,父 亲班彪是当时著名的学者 。
仕途经历
班固曾任兰台令史,负责 编撰史书,后升为玄武司 马。
著述生涯
班固致力于史学研究,历 经二十余年编成《汉书》 。
学术成就与贡献
史学思想
班固继承并发展了司马迁 的史学思想,强调历史变 迁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地位
作为二十四史之一,《汉书》在 中国历史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 地位,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文献 编纂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生平及创作历程
作者
班固,东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创作历程
班固在父亲班彪所著《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历经二十余 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此后,班固继续对《汉书》进行补充和完善,直至其 去世。
04声律启蒙下卷四豪(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
声律启蒙·四豪之一qín duì sè,jiàn duìdāo琴对瑟,剑对刀dìjiǒnɡ duìtiānɡāo地迥对天高éɡuān duì bódàiě fù wù cán sāo 野妇务蚕缫qiūyǔ yìchuān qí ào zhú秋雨一川淇澳竹chūn fēnɡliǎnɡ àn wǔlínɡ táo 春风两岸武陵桃luó jìqīnɡnónɡ螺髻青浓lóu wài wǎn shān qiān rèn楼外晚山千仞é guān bó dài峨冠对博带zǐ shòu duìfēi páo紫绶对绯袍jiān yì mínɡ,zhuóxiānɡ láo 煎异茗,酌香醪hǔ sì duì yuán náo虎兕对猿猱wǔfūɡōnɡ qí shè武夫攻骑射yā tóu lǜ nì鸭头绿腻xīzhōnɡchūn shuǐ bàn ɡāo 溪中春水半篙【解析】琴对瑟,剑对刀,地迥对天高。
琴和瑟都是弹奏乐器名。
瑟似琴,长近三米,古有五十根弦,故李商隐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名句。
后为二十五根或十六根弦,平放演奏。
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
常用以比喻夫妻、兄弟等人际关系和谐。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迥(jiǒng):远。
地迥:地域远阔。
[唐]柳宗元《舞曲歌辞·白纻歌》云:“下沉秋水激太清,天高地迥凝日晶。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专项复习(部编版)专题04古代诗歌四首(解析版)
专题0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归纳一、《观沧海》【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并以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遗著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辑本。
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写作背景】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文体知识】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
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次北固山下》【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先天元年(712年)中了进士,官洛阳尉。
早有文名,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其诗流传不多。
《天净沙•秋思》【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散曲家。
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
楚辞
《楚辞》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全书以屈原作 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 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楚辞》部分作品因效仿楚辞的体例,有时也被称为“楚辞体”或“骚体”。“骚”,因其中的作品《离骚》 而得名,故“后人或谓之骚”,与因十五《国风》而称为“风”的《诗经》相对,分别为中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 义的鼻祖。后人也常以“风骚”代指诗歌,或以“骚人”称呼诗人。
《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 元前6年间。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骚体。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即是说,刘向《楚辞》一开始只有十六篇。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讲解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其科技和文化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两汉时期的一些科技和文化成就:
科技成就:
1.造纸术: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提高了纸张的质量和产量,
使得纸张得以广泛应用。
2.算术:《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经典著作,成书于东汉时
期,总结了先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
3.天文历法:西汉时期的《太初历》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
对后世历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医学:东汉时期的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学
的经典之一,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文化成就:
1.史学: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
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史学的经典之作。
2.文学:两汉时期的文学成就以汉赋和乐府诗为代表。
汉赋是汉代
的一种文学体裁,以华丽的辞藻和宏大的气势著称。
乐府诗是汉代的民间诗歌,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而闻名。
3.哲学:两汉时期的哲学思想以儒家为主,同时也受到道家和阴阳
家等思想的影响。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和王充的“元气论”
等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丰富多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衡《归田赋》
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启示与反思
精神生活的充实与满足
张衡在《归田赋》中强调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提倡 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充实。这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启示 作用,鼓励我们在物质丰富的同时,注重精神生活的 充实和满足。
对现代人精神空虚的反思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精神空虚 的问题。《归田赋》中描述的田园生活和内心平静, 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反思自己精神生活的机会,启示 人们寻找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满足感。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 来
张衡的《归田赋》作为汉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具 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 典之作
该作品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主题思 想,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
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代传承与评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Βιβλιοθήκη 《归田赋》的影响与传承对后世田园诗的影响
开启了田园诗的新篇章
张衡的《归田赋》以其清新脱俗的田园 描写,开启了后世田园诗的新篇章,对 后世的田园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VS
成为诗歌创作的典范
该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 爱,其情感真挚,文字优美,为后世诗歌 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辞。”这些描绘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02 03
人生价值
张衡在《归田赋》中表达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如“庶追贞遁之路,寻蒙 轨迹之踪。”这些描绘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
精神家园
张衡在《归田赋》中表达了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如“超埃尘以遐逝,与 世事乎长辞。”这些描绘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渴 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泬 寥 兮 天 高 而 气 清 , 寂 寥 兮 收 潦 而 水 清 。
憭 慄 兮 若 在 远 行 , 登 山 临 水 兮 送 将 归 。
悲 哉 秋 之 为 气 也 ! 萧 瑟 兮 草 木 摇 落 而 变 衰 。
--------
------
余初约指余荃忽岂惟何彼杂昔乘不惟日朝汩扈纷名皇摄帝 既既黄九固不奔余夫桀尧申三骐抚草月搴余江吾余览提高 不与昏天知察走身党纣舜椒后骥壮木忽阰若离既曰揆贞阳 难余以以謇余以之人之之与之以而之其之将与有正余于之 夫成为为謇之先惮之猖耿菌纯驰弃零不木不辟此则初孟苗 离言期正之中后殃偷披介桂粹骋秽落淹兰及芷内兮度陬裔 别兮兮兮为情兮兮乐兮兮兮兮兮兮兮兮兮兮兮美,兮兮兮 兮,,,患兮,,兮,,,,,,,,,,,兮字,,, ,后羌夫兮,及恐,夫既岂固来何恐春夕恐纫,余肇惟朕 伤悔中唯,反前皇路唯遵维众吾不美与揽年秋又曰锡庚皇 灵遁道灵忍信王舆幽捷道纫芳导改人秋洲岁兰重灵余寅考 修而而修而馋之之昧径而夫之夫乎之其之之以之均以吾曰 之有改之不而踵败以以得蕙所先此迟代宿不为以。嘉以伯 数他路故能齌武绩险窘路茝在路度暮序莽吾佩修 名降庸 化。。也舍怒。。隘步。。。。<。。。与。能 。。。 。也。 。。 。 。 。 。
愿君借明 为若问月 西清叹照 南路者高 风尘谁楼 ,,<, 长妾言流 逝若是光 入浊宕正 君水子徘 怀泥妻徊 。;。。 君浮君上 怀沈行有 良各踰愁 不异十思 开势年妇 ,,,, 贱会孤悲 妾合妾叹 当何常有 何时独余 依谐栖哀 !<。。
长客枯梦青 跪从桑见青 读远知在河 素方天我畔 书来风傍草 ,,,,, 书遗海忽绵 中我水觉绵 竟双知在思 何鲤天他远 如鱼寒乡道 。。。。。 上呼入他远 言儿门乡道 加烹各各不 餐鲤自异可 食鱼媚县思 ,,,,, 下中谁辗宿 言有肯转昔 长尺相不梦 相素为相见 忆书言见之 。。。。。
出 东 门 , 不 顾 归 。 来 入 门 , 怅 欲 悲 。
《 东 门 行 》
坐 中 数 千 人 , 皆 言 夫 婿 殊 。
为 人 洁 白 晰 , 鬑 鬑 颇 有 须 。 盈 盈 公 府 步 , 冉 冉 府 中 趋 。
十 五 府 小 吏 , 二 十 朝 大 夫 , 三 十 侍 中 郎 , 四 十 专 城 居 。
头 上 倭 堕 髻 , 耳 中 明 月 珠 。 缃 绮 为 下 裙 , 紫 绮 为 上 襦 。
罗 敷 善 蚕 桑 , 采 桑 城 南 隅 。 青 丝 为 笼 系 , 桂 枝 为 笼 钩 。
日 出 东 南 隅 , 照 我 秦 氏 楼 。 秦 氏 有 好 女 , 自 名 为 罗 敷 。
《 陌 上 桑 》
慊 慊 思 归 恋 故 乡 , 君 何 淹 留 寄 他 方 。
群 燕 辞 旧 鹄 南 翔 。 念 君 客 游 思 断 肠 ,
秋 风 萧 瑟 天 气 凉 , 草 木 摇 落 露 为 霜 ,
宋 玉 《 九 辩 》
时 亹 亹 而 过 中 兮 , 蹇 淹 留 而 无 成 。
独 申 旦 而 不 寐 兮 , 哀 蟋 蟀 之 宵 征 。
路侧我 远身所 莫北思 致望兮 《 倚涕在 四 增沾雁 愁 叹巾门 ,。, 诗 何美欲 》 为人往 怀赠从 忧我之 心锦雪 烦绣纷 惋段纷 。,。 何 以 报 之 青 玉 案 。
路侧我 远身所 莫西思 致望兮 倚涕在 踟沾汉 蹰裳阳 ,。, 何美欲 为人往 怀赠从 忧我之 心貂陇 烦襜阪 纡褕长 。,。 何 以 报 之 明 月 珠 。
屈 原 《 离 骚 》
伏屈何鸷宁忳背固众怨亦既余长虽謇矫揽苟朝老忽羌众虽冀畦余 清心方鸟溘郁绳时女灵余替虽太不吾菌木余饮冉驰内皆萎枝留既 白而圜之死邑墨俗疾修心余好息周法桂根情木冉骛恕竞绝叶夷兹 以抑之不以余以之余之之以修以于夫以以其兰其以己进其之与兰 死志能群流侘追工之浩所蕙夸掩今前纫结信之将追以以亦峻揭之 直兮周兮亡傺曲巧蛾荡善纕以涕之修蕙茝夸坠至逐量贪何茂车九 兮,兮,兮兮兮兮眉兮兮兮鞿兮人兮兮兮以露兮兮人婪伤兮兮畹 ,忍,自,,,,兮,,,羁,兮,,,练兮,,兮兮兮,,兮 固尤夫前余吾竞偭,终虽又兮哀,非索贯要,恐非,,,愿杂, 前而孰世不独周规谣不九申,民愿世胡薜兮夕修余各凭哀竢度又 圣攘异而忍穷容矩诼察死之謇生依俗绳荔,餐名心兴不众时蘅树 之诟道固为困以而谓夫其以朝之彭之之之长秋之之心厌芳乎与蕙 所。而然此乎为改余民尤揽谇多咸所纚落顑菊不所而乎之吾芳之 厚 相。态此度错以心未茝而艰之服纚蕊颔之立急嫉求芜将芷百 。 安 也时。。善。悔。夕。遗。。。亦落。。妒索秽刈。亩 。 。也 淫 。 替 则 。。。。 。 何英 。 。 。 ! 伤。 。
屈 原 《 湘 夫 人 》
尔 独 何 辜 限 曹河 丕梁 <
《 燕 歌 行 》
星 汉 西 流 夜 未 央 。 牵 牛 织 女 遥 相 望 ,
短 歌 微 吟 不 能 长 。 明 月 皎 皎 照 我 床 ,
不 觉 泪 下 沾 衣 裳 。 援 琴 鸣 弦 发 清 商 ,
贱 妾 茕 茕 守 空 房 , 忧 来 思 君 不 能 忘 ,
第四讲 楚辞与汉代诗歌
时搴捐九合芷白罔桂荪筑闻朝麋荒沅鸟登嫋帝 不汀余疑百葺玉薛栋壁室佳驰何忽有何白嫋子 可州袂缤草兮兮荔兮兮兮人余食兮茞萃薠兮降 兮兮兮兮兮荷为兮兰紫水兮马兮远兮兮兮秋兮 骤杜江并实屋镇为橑坛中召兮庭望醴蘋骋风北 得若中迎庭,,帷,,,予江中,有中望,渚 ,,,,,缭疏,辛播葺,皋<观兰<,洞, 聊将遗灵建之石擗夷芳之将,蛟流,罾与庭目 逍以余之芳兮兰蕙楣椒兮腾夕何水思何佳波眇 遥遗褋来馨杜兮櫋兮兮荷驾济为兮公为期兮眇 兮兮兮兮兮衡为兮药成盖兮兮兮潺子兮兮木兮 容远醴如庑。芳既房堂。偕西水湲兮木夕叶愁 与者浦云门 。张。。 逝澨裔。未上张下予 。。。。。 。 。。< 敢<。。。 言 。
雁 雍 雍 而 南 游 兮 , 鹍 鸡 啁 哳 而 悲 鸣 。
燕 翩 翩 其 辞 归 兮 , 蝉 寂 漠 而 无 声 ;
廓 落 兮 羁 旅 而 无 友 生 , 惆 怅 兮 而 私 自 怜 。
坎 廪 兮 , 贫 士 失 职 而 志 不 平 。
憯 凄 增 欷 兮 薄 寒 之 中 人 。 怆 恍 怳 悢 兮 去 故 而 就 新 ;
乐 五 丈 余 。 将 缣 来 比 素 , 新 人 不 如 故 。
山蒙今 有羞夕 木被何 兮好夕 《木兮兮 越有不搴 人枝訾舟 歌,诟中 心耻流 》悦,, 君心今 兮几日 君烦何 不而日 知不兮 。绝得 兮与 得王 知子 王同 子舟 。。
----
----
----
骚 体 诗 歌
伫悲东微昭 立声西风昭 吐命安吹素 高俦所闺明 吟匹之闼月 ,,<,, 舒哀徘罗辉 愤鸣徊帷光 诉伤以自烛 穹我彷飘我 苍肠徨扬床 。。。。。 感春揽忧 物鸟衣人 怀翻曳不 所南长能 思飞带寐 ,,,, 泣翩屣耿 涕翩履耿 忽独下夜 沾翱高何 裳翔堂长 。。。。
路侧我 远身所 莫南思 致望兮 倚涕在 惆沾桂 怅襟林 ,。, 何美欲 为人往 怀赠从 忧我之 心琴湘 烦琅水 怏玕深 。,。 何 以 报 之 双 玉 盘 。
路侧我 少箫泛兰秋 远身所 壮鼓楼有风 莫东思 几鸣船秀起 致望兮 时兮兮兮兮 倚涕在《 兮发济菊白 逍沾太秋 奈棹汾有云 遥翰山风 老歌河芳飞 ,。, 辞何,,,, 何美欲 。欢横怀草 为人往》 乐中佳木 怀赠从 极流人黄 忧我之 兮兮兮落 心金梁 哀扬不兮 烦错父 情素能雁 劳刀艰 多波忘南 。,。 ,。。归 。 何 以 报 之 英 琼 瑶 。
忽朝世时吾纷飘吾鸾前折饮路吾欲朝驷跪揽曾不阽夫瞻夫皇举汤 反吾混暧令总风令皇望若余曼令少发玉敷茹歔量余孰前维天贤禹 顾将浊暧帝总屯凤为舒木马曼羲留轫虬衽蕙欷凿身非而圣无而俨 以济而其阍其其鸟余使以于其和此于以以以余而而义顾哲私授而 流于不将开离相飞先先拂咸修弭灵苍乘陈掩郁正危而后以阿能祗 涕白分罢关合离腾戒驱日池远节琐梧鹥辞涕邑枘死可兮茂兮兮敬 兮水兮兮兮兮兮兮兮兮兮兮兮兮兮兮兮兮兮兮兮兮用,行,,兮 ,兮,,,,,,,,,,,,,,,,,,,,兮相兮览循, 哀,好结倚斑帅继雷后聊总吾望日夕溘耿沾哀固览,观,民绳周 高登蔽幽阊陆云之师飞逍余将崦忽余埃吾余朕前余孰民苟德墨论 丘阆美兰阖离霓以告廉遥辔上嵫忽至风既襟时修初非之得焉而道 之风而而而其而日余使以乎下而其乎余得之之以其善计用错不而 无而嫉延望上来夜以奔相扶而勿将县上此浪不菹犹而极此辅颇莫 女緤妒伫予下御。未属羊桑求迫暮圃征中浪当醢未可。下。。差 。马。。。。。 具。。。索。。。。正。。。悔服 土 。 。 。 。< 。 。 。
秦 氏 有 好 女 , 自 名 为 罗 敷 。 罗 敷 年 几 何 <
使 君 从 南 来 , 五 马 立 踟 蹰 。 使 君 遣 吏 往 , 问 是 谁 家 姝 。
耕 者 忘 其 犁 , 锄 者 忘 其 锄 。 来 归 相 怨 怒 , 但 坐 观 罗 敷 。
行 者 见 罗 敷 , 下 担 捋 髭 须 。 少 年 见 罗 敷 , 脱 帽 著 帩 头 。
弃出新 捐入裂 箧君齐 笥怀纨 中袖素 ,,, 恩动皎 情摇洁 中微如 道风霜 绝发雪 。。, 常裁 恐为 秋合 节欢 至扇 ,, 凉团 飙团 夺似 炎明 热月 ,。
少常青 壮恐青 不秋园 努节中 力至葵 ,,, 老焜朝 大黄露 徒华待 伤叶日 悲衰晞 。。。 百阳 川春 东布 到德 海泽 ,, 何万 时物 复生 西光 归辉 <。
青 丝 系 马 尾 , 黄 金 络 马 头 。 腰 中 鹿 卢 剑 , 可 值 千 万 余 。
东 方 千 余 骑 , 夫 婿 居 上 头 。 何 用 识 夫 婿 < 白 马 从 骊 驹 。
罗 敷 前 致 词 : 使 君 一 何 愚 ! 使 君 自 有 妇 , 罗 敷 自 有 夫 。
二 十 尚 不 足 , 十 五 颇 有 余 。 使 君 谢 罗 敷 : 宁 可 共 载 不 <
汉 代 文 人 诗 欣 赏
『 咄 ! 吾 去 为 迟 , 白 发 时 下 难 久 居 。 』
上 用 仓 浪 天 故 , 下 当 用 此 黄 口 儿 。 今 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