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作品欣赏-唐诗与水墨画剖析

合集下载

一山一水一诗,国画山水画的诗意惹人醉!

一山一水一诗,国画山水画的诗意惹人醉!

一山一水一诗,国画山水画的诗意惹人醉!“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千年石上台痕裂,落日谿回树影深”的美。

中国的美学追求内在体验,不为外在而为心。

而在中国人的审美观里,诗情和画意是不能分开的,品山水画,无关书画花费了多少时日,用了多少工夫,看的是境界,品的是意境。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山水画的禅意美,诗意美:国画山水画诗意一、烟霞尽入新诗卷,山水遥开古画图。

适合收藏字画王宁力作仿古国画作品《宝地雅居》作品来源:易从网仿古山水画正是承载了古人圣贤对山水的钟爱,是现代文人雅士,书画圣贤追求古典雅韵的艺术形式。

山水有柔情之美,古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以此为证;亦有雄浑之态,古诗: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亦有称道。

而当代画家王宁的仿古山水画,以遵循原著的表现手法,临摹古人山水画风,这些作品继承了传统的民族绘画艺术,沉淀着千百年的中华文化底蕴。

国画山水画诗意二、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蒋伟新品创作八尺横幅风水宝地《青山泉韵图》雄浑的山川,流淌的泉水,飘渺的烟云雾气,看似平凡的自然物象在蒋伟老师的笔下都充满了生机和灵气,再看那蜿蜒的石阶,又添生活的气息,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美,令人也想踱步其中,赏尽秀美山川,值得细细品鉴。

国画山水画诗意三、尽道此山秋不入,无霜林叶为谁红客厅山水画王宁新品国画山水画佳作《秋染云山》作品来源:易从网连绵群山正葱茏,民居恬淡树荫浓。

但闻隐隐田园赋,似有陶令在躬耕。

此画江岸两边山峦起伏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房屋置于山间若隐若现,远处壁立千仞,场面浩大,景物繁密,气象万千,灿烂辉煌。

全图疏密有致,虚实相映,用笔精当,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画出之,一气呵成,浑然天工。

国画山水画诗意四、琴书都在翠微中,吹断泉声半岭风。

王宁最新力作仿古山水画新品《松韵》作品来源:易从网王宁老师的仿古山水画画面中所表现的意境和神韵都极具大家风范,表达了自然的俊美,人置身其中的娴静。

当代山水名家宋唐笔下的国画山水赏析

当代山水名家宋唐笔下的国画山水赏析

当代山水名家宋唐笔下的国画山水赏析宋唐原名宋元明,中国当代国画山水画名家,最善长国画山水作品的描绘。

自幼学国画,后拜名师,访山河美景写生,参加国内外各个书画比赛展览提高技艺,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绘画之路。

在这里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宋唐老师经典国画山水作品。

宋唐国画山水画鉴赏一:宋唐最新力作六尺横幅青绿聚宝盆《山林秋色》这是一幅六尺的小青绿国画山水作品,花红的色彩不多,以淡雅的青绿色彩为主调,山峰色彩淡,而植被色彩更重生机勃勃;山脚下水潭清澈,岸边绿草坪整齐而微微泛黄,展现了秋季的特点,远处云雾浩瀚,遮挡住了山峰,意境悠扬,景色非常美丽,艺术价值高宋唐国画山水画鉴赏二:宋唐最新力作山水画作品《旭日东升》这幅《旭日东升》描绘更加细致,采用平远的视角展现了山河景色的雄伟壮观,远处红日东升,祥云天成,山峰高达雄伟壮阔非凡,同时云雾笼罩如同仙境一般;而近处山石植被刻画清晰细致,展现了繁茂的自然景色生机勃勃。

这幅山水画描绘的自然景色优美,充满生机与活力,风水寓意美好,是收藏送礼的不二选择。

宋唐国画山水画鉴赏三:宋唐最新力作青绿国画聚宝盆作品《源远流长》《山林秋色》是一幅六尺的小青绿国画作品,那么这幅《源远流长》就是一幅大青绿国画作品,整幅画中用色重且密,水潭边的草坪,山间的植被等都用重色描绘,更真实;左右两侧的山峰雄伟壮阔几与天齐,两条瀑布飞流而下注入水潭,中间的水潭清澈宁静不起波澜,远处云雾弥漫,鸿运天成,寓意美好。

这幅八尺横幅的青绿国画山水《源远流长》描绘了雄伟壮阔富有色彩的自然山河美景,艺术价值高!宋唐国画山水画鉴赏四:宋唐最新力作聚宝盆风水画《顺水顺风源远流长》这幅风水画最大的特点就是描绘细腻,无论是山峰、云雾、瀑布、水潭还是植被、红日等景观描绘的非常细致,可以清晰的看到景物的风貌,展现了宋唐老师高超的绘画技巧。

同时用色搭配自然,画中的山峰用淡红色渲染,而植被、水面,祥云等景物的色彩各有不同,但却又非常的和谐,展现了老师对色彩的控制力。

中国水墨山水画剖析

中国水墨山水画剖析

追寻中国水墨山水的足迹——《名画百篇赏析》第二章第二节一、教学设计思路艺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名画百篇赏析》教材的着眼点是提高人的审美素养,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

从地位作用看:本课与上几节课的审美内容相比是换了欣赏的角度。

因此教学上要重在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审美经验,为培养创意思维的素养打下基础。

从教学内容看:本课教材共分7节,分别介绍了水墨山水画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和特点。

这些内容井然有序。

从学情分析看:职业学校学生总体对反传统作品在审美上难认同。

因此要创设有趣的情景,通过问题、讨论、赏析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特征。

2.能力目标:感受中国水墨山水绘画与表达内心的体验。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审美习惯,拓展视觉感受的范围,增强探索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水墨山水不同时期的特点,因为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重要意义。

2.难点:对于不同时期水墨山水画所表达的文人雅士的心境有一定困难。

如果不能理解,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这幅画的用意与情感,导致无法正确欣赏作品。

便会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法与学法:1. 教法(1)情景教学法(2)引导探究法2.学法(1)自主体验法(2)合作讨论法五、课时/教具准备1.课时:2课时2.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比较式导入屏幕出示唐代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与王维的《雪溪图》。

问题一:绘画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青绿山水画——水墨山水画问题二:绘画的手法上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江帆楼阁图》比《雪溪图》在设色上来的更加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尊贵豪华。

而《雪溪图》画面来的更加安逸、恬静、安详。

图1:导入图示设计意图:用直观画图导入,简洁明了,使学生进入水墨山水画前有了清晰的引导图,揭示水墨山水画的开端。

水墨画课件ppt

水墨画课件ppt
张大千等。
现代水墨画作品
总结词
实验性、抽象化、个性化强烈
详细描述
现代水墨画作品在表现手法和主题上更加实验性和抽 象化,艺术家们通过独特的笔墨语言,表达个人情感 和观念。代表画家包括徐冰、谷文达等。
学生水墨画作品
要点一
总结词
纯真、朴实、充满活力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学生水墨画作品通常表现出纯真朴实的风格,充满活力和 创意。虽然技巧可能不够成熟,但作品中往往流露出对传 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创新的探索。
根据尺寸、材质和用 途,毛笔可分为不同 的类型。
宣纸
宣纸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纸张,适 用于水墨画创作。
宣纸具有吸水性好、质地柔软、 纹理清晰等特点。
根据尺寸和纹理,宣纸可分为不 同类型,如生宣、熟宣和半熟宣

墨汁和砚台
墨汁是水墨画中必不可少的黑 色颜料。
砚台是一种用于研磨墨汁的工 具,好的砚台可以提高墨汁的 质量。
创作步骤与技巧
3. 用笔
选择合适的毛笔和宣纸,运用正锋、侧锋、逆锋 等笔法进行绘画。
4. 用墨
掌握墨色的浓淡干湿,表现画面层次感和意境。
5. 渲染
运用水与墨的相互渗透,表现出物象的光影和质 感。
创作步骤与技巧
创作技巧 1. 善于观察:观察自然景观和生活中的细节,寻找灵感和素材。
2. 注重构图:合理安排画面布局和物象分布,突出主题和意境。
层次构图
通过远近、大小、虚实等 手法,营造出画面的深度 和空间感。
线条与笔触
线条
使用各种线条,如直线、曲线、 虚线等,来表现物体的轮廓、纹 理和动态。
笔触
通过不同的笔触,如干笔、湿笔 、侧锋、中锋等,表现物体的质 感、纹理和情感。

飞流直下三千尺:水墨意境在古代诗词中的具体表现

飞流直下三千尺:水墨意境在古代诗词中的具体表现

飞流直下三千尺:水墨意境在古代诗词中的具体表现1. 导言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以其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不仅在绘画中常见水墨的运用,水墨意境也广泛地展现在古代诗词中。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具体的表现手法,在古代诗词中呈现出飞流直下三千尺般的壮美景色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和意境。

2. 壮美景色的描绘飞流直下三千尺被视为一种高峻险峻之美,在古代诗词中,通过运用水墨意象来描绘这种壮美景色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手法。

•使用笔触:在描绘泉瀑等飞流直下的场景时,借用大写或逐渐变粗的笔触,展现出流动水流带来的冲击感。

•运用色彩:使用淡蓝、浅绿等清新而明亮的颜色来描绘湍急流水,形成清新、透明的感觉。

•表达速度:通过凝固水流的瞬间,利用水墨画的线条婉转曲折、有节奏感的特点,表现出水流迅疾的速度感。

3. 情感和意境的表现飞流直下三千尺所带来的景色不仅令人赞叹,也寄寓了诗人丰富多样的情感和意境。

•豪放自由:彰显自然景观中波澜壮阔之美,展示了诗人追求自由、豪放不羁的心态。

•忧国忧民:飞流直下三千尺之景常被喻为国家繁荣昌盛或社会康乐安定等美好目标。

以此为象征,运用水墨意境来唤起诗人对当时国家动荡、民众苦难等问题的关切。

•忧思离愁:有时借用壮美景色来衬托诗人内心世界深深的思考和无尽的愁绪。

通过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相对应,描绘出如山高水长般孤独深沉之情。

4. 句子例子以下是一些在古代诗词中具体描绘飞流直下三千尺景色的例子:•“悬崖千丈生暗泉,石磴冲天白玉裳。

”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百丈洪波摧玉堂,华阳何处解愁肠。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二首》) •“望云台以向晚,势如飞羽连九天。

” (陆游《秋江夜渡》)5. 总结水墨意境在古代诗词中以其独特韵味和形象表现手法,成功地描绘了飞流直下三千尺般的壮美景色,并通过此表达了各种情感和意境。

这些表现不仅令人赏心悦目、引人入胜,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对自然美与人文关怀的高度追求。

水墨人物画作品评点

水墨人物画作品评点

水墨人物画作品评点
水墨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重要形式,它以简练的线
条和深浅相宜的墨色,表现人物的形态和神韵。

水墨人物画作品常
常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先,水墨人物画作品在构图上注重平衡和谐。

画家通过精心
安排人物的姿态和位置,使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种动静相宜、虚实相
生的美感。

同时,画家通过墨色的深浅和线条的运用,使人物形象
更加生动立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其次,水墨人物画作品在表现手法上具有独特的韵味。

水墨的
渲染和笔墨的运用,使人物的形态在墨色中得以凸显,同时也展现
出中国绘画独有的意境和情感。

画家通过墨色的渗透和笔墨的力度,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氛围,使作品更具有深远的艺术内涵。

最后,水墨人物画作品在题材上多样丰富。

它可以表现古代文
人雅士的风姿,也可以描绘现代人物的生活场景,甚至可以表现出
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

这种多样化的题材选择,使水墨人物画作品
更具有时代感和传承性,展现出中国绘画的丰富魅力。

总的来说,水墨人物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艺术创作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值得我们去深入品味和欣赏。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001 《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宋人摹本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恺之(345-406),字长康,昆陵人,诗文书画皆能。

画风细劲柔和,笔墨连绵不缀,有“游丝描”之称。

此画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创作的。

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

从开头描写平静的水面上出现飘飘若仙、含情脉脉的洛神,似来又去与曹植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之中。

后几段画洛神在云间遨游,或与曹植在一起游赏。

最后画洛神驾六龙云车而去,曹植坐舟追寻。

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002 《游春图》隋展子虔唐人摹本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展子虔, 渤海(今山东阳信)人。

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

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和山水,创立新意,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

此画描绘达官贵人在风和日丽的春天踏青游乐的情景。

《游春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两大特点: 一是青绿勾填技法的运用。

山石树林有勾无皴, 填以青绿色为主的厚重色彩,二是在构图上, 脱离了魏晋时期作为人物画背景的“人大于山, 水不容泛”的处理方式, 而变为以山水为主, 人物只作点景出现的独立完整的山水画, 具有与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相适应的“远近山水, 咫尺千里”的画面效果。

003 《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绢本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表现游春情景, 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 烟水浩淼,意境深远。

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辽阔很有气势。

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

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 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 统一在一起。

山石着色, 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彩, 显得金碧辉煌。

李思训继承和发扬了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技法, 已形成“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

王维山水诗歌中禅意下的绘画艺术分析

王维山水诗歌中禅意下的绘画艺术分析

青冥” , “ 青 草肃澄 波 , 白云移 翠岭 ” 等 诗句 中进 行感 悟 。以上 这些诗句 , 不但 “ 随类赋彩” 自然而然地 将 山 水风 景 的“ 青” “ 翠” “ 绿” 等颜色 展现 在我 们面 前 , 而 且通 过这些色彩 的运 用将青松 、 绿草 、 孤 寺 的清冷 与 宁静 泼洒在我们 的眼前 ,让我 们在这种 诗画 的意境 中沉浸徜徉 。我们说王 维尤其偏 爱冷色 , 其 中青绿色 为之 更甚 , 但 当我们再仔 细品读他 的诗词 时 , 我们 又 会发现 , 其 实王 维偶尔也会 在诗 画中点染几抹 暖色 , 例如 , 我们熟知 的《 冬 日游览》 一诗 中就有这 么几句 : “ 青 山横 苍林 , 赤 日团平陆 ” “ 开 畦分 白水 , 间柳发红
二、 王维擅 长用 绘画的取 景方 法将景 物之间 存 在的空 间关系淋漓尽致地表现 出来
现代绘 画艺术其实很 大程度上是一 种讲究空 间 设定 的艺 术 ,绘画艺术讲 究对绘画对 象位置 的安排

王维 带着画家的视角观察笔下 的景物 , 继 而将色彩美细致地融入他的诗 中
或者对笔 下景物的布局 。王 维虽然没有 进修 过现代 美术课程 , 但他和古代 的诸多 画家 和诗人一样 , 通过 对 自然景物 的细致 观察和对 文学的无限热 爱也将这 种绘画技巧熟稔地 运用到 了他 的诗歌之 中。我们在
的文字正缓 缓展开 。这 种 山水诗 歌 中禅意 下的绘 画 艺术给后人 带来鲜 明的视觉形 象 ,感受到 王维对绘 画艺术 的独特创造 。

呈现 出橘黄色 ,在 红桃 的映照 下白水也会流 淌出几
分娇 艳。这就使得红 、 绿, 清、 白既互 为补 色 , 又相 得 益彰 , 充满 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

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
【赏析】 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 之一。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 信笔为。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 枝。”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 情怀。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 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 意隽逸。
1
【赏析】 该照片由供职于励志社的蒋介石私人摄影师 胡崇贤摄于张大千寓所摩耶精舍,照片上有 张大千墨笔题字。大千晚年对摄影颇有心得, 常邀好友摄影师来家拍摄,并以诗文入影, 别具一格。
11
【赏析】 《自叙帖》是怀素晚 年草书的代表作。通 篇为狂草,笔笔中锋, 如锥划沙盘,纵横斜 直无往不收;上下呼 应如急风骤雨,可以 想见当年豪情勃发, 一气贯之的情景。称 为中华第一草书。
12
【赏析】 阳朔景色秀丽,穿岩一带尤为人们所喜爱,相传有一首民间歌谣赞美 这个胜景,“金钩挂山头,青蛙水上浮...”白雪石的作品以境取胜,在实 景的描绘中注入感人的空间意象,以桂林漓江山水为题材创作的青绿 山水画最能体现和代表他的绘画风格,被誉为“白派山水”。
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他勤于政务,整顿改革,为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34
【赏析】 以近乎墨黑的背景来突 显菊花,首先打破向来 讲究留白的文人诗画传 统,林风眠在此采用了 “计黑当白”的原则,在 黑色背景中刻画出白色 的菊花与花瓶,观者除 了明亮的主体外,无法 掌握确实的空间感,因 而创造了画面幽深莫测 的感觉,塑造出深沉、 静谧的氛围。
21
【赏析】 “为发大悲意,勤求无上道;远离诸妄想, 随顺於众生。”此联为李叔同出家后的典型 书体。圆润含蓄的线条,疏朗瘦长的结体, 稚拙中带些赢弱,蕴藉和谐、兼疏淡远,是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境界。
22
【赏析】 张大千画荷画得出色,得 益于他爱荷、养荷、赏荷。 他画的钩金荷花富丽堂皇, 没骨荷花清娇秀丽,写意 荷花水墨淋漓,他画的荷 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被世人誉称为“大千荷”, 画出了荷花的神韵。

水墨山水唐代诗人的意境描绘

水墨山水唐代诗人的意境描绘

水墨山水唐代诗人的意境描绘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山水为主题,以墨与水的表现手法来描绘。

而在唐代,水墨山水画达到了巅峰,许多诗人也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山水的情感和意境。

本文将探讨唐代诗人如何通过水墨山水描绘来表现他们的意境。

唐代的山水诗多以描述山川之美、自然景色的变幻、意境的追求为主题。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就是王维。

他善于用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传达出山水的深远意境。

比如他的《送别》一诗中写道:“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几句诗通过描写山中离别的场景,展示出深山幽谷的宁静和恬淡,体现了王维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另一位著名的唐代诗人是杜牧,他的山水诗则更多的倾向于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境遇。

在他的《秋夜寄邱员外》中,他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将自然景色与人情景感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寂寥、冷峻的意境,给人一种沉静而深远的感觉。

除了王维和杜牧,还有其他许多唐代诗人也通过山水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他们通过细腻的描写、简练的语言、精确的意象等手法,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山水意境。

例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描绘了峻岭、奔流的江水和壮丽的景色,给人一种豪迈、气势磅礴的感觉。

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通过描述黄河边的天地无边和无垠草海,传达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水墨山水画和唐代山水诗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共同营造出独特的意境描绘。

画家们通过墨色的运用和水墨的渲染,将大自然的山川河流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诗人们则运用抒情的手法,通过精准而细腻的文字,将山水景色和个人的情感相结合。

两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共同展示出唐代诗人对山水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在唐代的文化背景下,水墨山水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与心灵的遐想。

它们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与山川自然融为一体,贯穿于整个艺术作品中。

山水的壮丽、恢弘与细腻、深邃的意境,都得以在诗歌中获得最完美的表达。

水墨画赏析

水墨画赏析

水墨画赏析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它以水和墨为主要材料,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现画家的思想和情感。

水墨画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绘画史上,水墨画一直是艺术家们追求的境界,通过它们的笔墨技巧和情感表达,传达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水墨画进行赏析,探讨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先,水墨画的魅力在于它独特的表现形式。

水墨画以水和墨为主要材料,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现画家的思想和情感。

水墨画的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多样,它可以通过线条、色彩、形态和质感来表现画家的意境和情感。

在水墨画中,画家可以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现出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这种表现形式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观者可以通过笔墨的运用来感受到画家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产生共鸣。

其次,水墨画的魅力在于它独特的艺术韵味。

水墨画以其独特的笔墨韵味而闻名,它在表现形式上追求简洁、淡雅、含蓄的艺术效果,通过墨色的深浅、水墨的渗透和笔墨的运用来表现画家的情感和意境。

在水墨画中,画家追求笔墨的意境和气韵,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现出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这种艺术韵味给人以深沉、内敛、含蓄的感受,观者可以通过笔墨的运用来感受到画家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产生共鸣。

再次,水墨画的魅力在于它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水墨画以其独特的笔墨表现力而闻名,它在表现形式上追求简洁、淡雅、含蓄的艺术效果,通过墨色的深浅、水墨的渗透和笔墨的运用来表现画家的情感和意境。

在水墨画中,画家可以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现出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这种表现力给人以深沉、内敛、含蓄的感受,观者可以通过笔墨的运用来感受到画家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产生共鸣。

最后,水墨画的魅力在于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水墨画以其独特的笔墨魅力而闻名,它在表现形式上追求简洁、淡雅、含蓄的艺术效果,通过墨色的深浅、水墨的渗透和笔墨的运用来表现画家的情感和意境。

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所谓山水画,就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后经历代画师的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画风。

山水画在描绘物象上,主要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着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艺术相结合,以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历史上,山水画名家层出不穷,作品更是灿若繁星、汗牛充栋。

一、唐朝至清代山水画代表作品赏析“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

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

自题七绝:“钱塘景物似围屏,路寄山崖屋寄汀。

杨柳坡平人马歇,鸬鹚过水风腥” 唐寅《落霞孤鹜图》 此图是唐寅的代表作之一。

写峻岭、高柳、水榭、江岸、霞光,虚实相映,遂成妙制。

作者以宋人法画垂柳,错落有致, 画山石则湿笔长皴,勾斫相间,变 化多趣。

全图景物处置洗练洒脱,墨色和悦润泽。

宋代 李唐《万壑松风图》——此幅全景构图, 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的松林将峰顶连接成统一 的整体,近、中、元三个空间层次表现的自然得体。

全体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庾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 用斧劈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

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细如弦丝的瀑 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

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

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黄公望《溪山图》真迹 ---《溪山图》 却是一件保存相当完整的佳构,1347年作。

画面山峦起伏,山与水多用干枯的淡墨轻松李唐 《万壑松风图》范宽 《溪山行旅图》 唐寅《落霞孤鹜图》画出,长长的披麻皴使山体显得疏朗灵秀; 树木则是运用浓浓淡淡的墨笔,勾勾点点, 画得生动活脱,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 旷,气势雄秀元 黄公望《丹崖玉树图》--- 此图层岩 叠翠,高松小舍。

山水古诗词配国画40幅意境悠远领悟传统之美

山水古诗词配国画40幅意境悠远领悟传统之美

山水古诗词配国画40幅意境悠远领悟传统之美归嵩山作王维·唐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唐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瀑布范仲淹(宋)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

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

势斗蛟龙恶,声吹雨雹粗。

晚来云一色,诗句自成图。

冯云山(清)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须大海作波涛。

雪山行旅图刘松年·宋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王维(唐)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梅雨初晴纸本水墨 107×107.2cm 1955年中国美术馆藏晓行望云山杨万里(宋)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独坐敬亭山李白(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生查子·独游雨岩辛弃疾(宋)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汉江临泛王维·唐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狼山观海王安石(宋)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水墨画艺术赏析美术

水墨画艺术赏析美术

水墨画艺术赏析美术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之一,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它以简洁、含蓄的笔墨表现手法,表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

水墨画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在中国美术中,水墨画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赏析水墨画这一美术艺术的魅力所在。

首先,水墨画的魅力在于它独特的表现形式。

水墨画以水、墨、纸为主要材料,通过笔墨的运用和纸面的处理来表现画面的意境和情感。

水墨画强调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通过简洁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来勾勒出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题材。

水墨画的表现形式注重意境的营造,追求虚实相生、动静相宜的审美境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使得水墨画在艺术上具有了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大瑰宝。

其次,水墨画的魅力在于它丰富的文化内涵。

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之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

在中国古代,水墨画就已经有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

水墨画中的山水、花鸟等题材,都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它们不仅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理解,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

因此,水墨画不仅仅是一种绘画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通过水墨画,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领略到中国人对自然、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再次,水墨画的魅力在于它独特的审美情趣。

水墨画以其简洁、含蓄的笔墨表现手法,展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水墨画中的线条和色彩虽然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观赏水墨画,常常能给人以静谧、深沉的感受,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得到片刻的宁静和慰藉。

这种独特的审美情趣,使得水墨画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最后,水墨画的魅力在于它的艺术魅力。

水墨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艺术作品欣赏-唐诗与水墨画剖析

中国艺术作品欣赏-唐诗与水墨画剖析

• 敦煌壁画 • 维摩诘图
• 三国时期吴国出了个佛经的大翻译家,叫支谦。他祖籍月 氏,其祖父于汉灵帝时率领数百人来华,受封率善中郎将。 支谦自幼学中外典籍,“备受六国语”,后来又拜名僧支 亮为师,而支亮的老师就是支潞(原是月氏国人,是在中 国第一个翻译和传布大乘佛教般若学理的僧人)。所以当 时人们说:“天下博知,不出三支”。支谦后来大吴国被 拜为博士。他从孙权黄武二年(223年)到孙亮建兴二年 (253年)的30来年的时间里,一共译出印度大小乘佛经 达36部,共48卷。其中有一部《维摩诘经》,一经译出, 便风靡士大夫阶层,在以后的大约150年间,竟又被他人 接连再译了四次,还出了一个合本。这样,大乘教便以汹 涌之势,直泻两晋南北朝并及隋唐宋元明知识界,使不知 多少士人学子为之倾倒。 • 原来,这《维摩诘经》是一部专讲不必出家却照样念 佛的居士经。而支谦在当时东渐入华的千万部佛经中将它 挑选出来,其本意就是为居士们提供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 好念的经。顺便交待一句:支谦本人也是一位居士。 •
• 那么,维摩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据《维摩诘经》 讲。他是毗耶离(吠舍离)神通广大的大乘居士, “深入微妙,出入智度无极”。连佛祖也要让他 三分。他曾以称病为由,同释迦牟尼派来问病的 文殊师利(智慧第一的菩萨)等反复论说佛法,义 理深奥,“妙语”横生,使得文殊佩服不已。几 至五体投地。可是,维摩诘又是怎样生活与修持 的呢?《维摩诘经· 方便品》里如是记一: • 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 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 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 若至博弈戏处辄以度人,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 明世典常乐佛法,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执持正 法摄诸长幼,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 游诸四衡饶益众生,入治正法救护一切。入讲论 处导以大乘,入诸学堂诱开童蒙,入诸淫舍示欲 之过,入诸酒肆能立其志……

水墨山水诗词意境解析

水墨山水诗词意境解析

水墨山水诗词意境解析水墨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艺术形式,其独特的笔墨与意境常常融入到诗词创作中。

本文将从水墨山水的表现形式和意境入手,解析其中蕴含的诗意。

一、水墨山水的表现形式水墨山水以墨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运用线条、笔墨、墨色等元素展现山水的形态与动感。

其中,线条的运用可凸显景物的轮廓与形状,使山石与水流等元素更加生动;笔墨的运用则主要通过淡墨与浓墨的对比,呈现出距离的远近和深浅的变化;而墨色的运用则使得山水画呈现出独特的灰色调和深邃之感。

二、水墨山水的意境特点1. 深远神秘的意境水墨山水常常运用淡墨、粗犷的线条勾勒,制造出丰富的意境,给人以深远神秘之感。

诗人们常常用山水来抒发自己对自然的思考与感悟,借助水墨山水的意境表达内心的深远。

2. 清雅幽静的意境水墨山水的笔墨运用常常以黑白相间、淡墨渲染为主,给人一种清雅幽静之感。

山水画中的山峦、水流常常呈现出平静而安详的状态,与这种意境相呼应的是诗词中常常出现的静谧、宁静的意象,使人心无旁骛,进入一个恬静的世界。

3. 富有变化的意境水墨山水的表现方式多样,通过运用不同的线条、笔墨和墨色的组合,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画面。

这种变化多端的意境为诗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得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描绘和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水墨山水诗词的意义与魅力水墨山水诗词可以在有限的字数中展现出无限的意境与世界。

其深远神秘、清雅幽静以及变化多端的特点使得水墨山水具有独特的魅力。

通过描绘出山水的远近、高低、深浅等视觉效果,与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相结合,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水墨山水诗词向人们展示了山水的壮丽和宁静,是一种抒发情感、沉醉于自然之美的表达方式。

通过水墨山水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也可以感悟到生活中的真实与哲理。

水墨山水诗词意境解析便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水墨山水艺术,也为诗人们提供了一个发挥创作才华的舞台。

通过诗意的表达,我们能够与水墨山水产生共鸣,感受到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美妙。

水墨江山中的诗词意境解析

水墨江山中的诗词意境解析

水墨江山中的诗词意境解析江山如画,水墨之间,花鸟虫鱼尽皆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些水墨江山不仅仅是一幅静态的画作,更是诗人们灵感的源泉,他们用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诗词相结合,创作出一首首经典的诗篇,让人沉醉于其中。

本文将从诗人的视角出发,解析水墨江山中的诗词意境。

1. 自然景观与诗意的融合江山之美,每一处细微之处都蕴含着诗人们对大自然的感悟与赞美。

比如在山水画中,潺潺流水,青山绿树,都是诗人们的创作素材。

在这样的美境中,诗人们用优美的笔触描绘富有意境的诗句,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借用自然景观,抒发出对壮丽景色的向往之情,令人感叹不已。

2. 情感表达与意境共鸣古代诗人常常利用水墨江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借景抒怀,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

在水墨江山的背景下,诗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表达内心体验,使诗意与情感达到完美的融合。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临终顶》中写道:“人生岂长好,而如此峰峦锁。

”通过山川的景色,诗人表达了对短暂人生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3. 对于历史与文化的追溯水墨江山中的诗词还可通过表达历史与文化价值来诠释意境。

江山的变幻莫测,每一次乱世都会有无数英雄豪杰涌现,他们的历史足迹与壮丽诗篇相互交织。

例如,南宋诗人陆游以战乱时期的忧思与挣扎为创作素材,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写道:“萧骚冷籁烟霞多,江山代有才人出。

吟断笔端知者稀,投诗缠绵似蚕丝。

”表达了对战乱时期文化荣光逐渐消失的悲愤之情。

4. 江山之美与人生哲理的交融水墨江山承载了很多人生的哲理与智慧,而诗词则将其浓缩成了一句句优美的文字。

在江山的背景下,诗人们用深刻的笔触勾勒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启示。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壮丽的山水景观,更蕴含了一种对人生中伟大人物的敬仰与赞美。

唐诗国画集锦欣赏

唐诗国画集锦欣赏

唐诗国画集锦欣赏《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衍生注释:- “暝”:日落,天色将晚。

在这里“山居秋暝”就是秋天傍晚时分山居所见的景象。

- “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诗中的浣女大概是住在附近,劳作后结伴归来。

赏析: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秋日傍晚山中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景象,并表达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喜爱之情。

从情感上来说,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惬意、闲适的心境,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给人心灵的慰藉。

表现手法非常独特,诗人先写了空山、新雨、晚秋这些大背景,然后将明月、松林、清泉、山石等自然景物依次铺展,动静结合。

像“明月松间照”是静景,而“清泉石上流”则是动景,动静相得益彰。

后面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也是如此,先是听到竹林里的喧闹声知道浣女归来(听觉的动),看到荷叶晃动知道渔舟划行(视觉的动),更巧妙的是这些动景又巧妙地衬托出整个环境的静谧。

作者介绍: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他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的诗画造诣都极高,他的诗常常融绘画的技法于其中,善于在诗中创设一种幽远宁静的意境,他的画作也大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

他仕途起起落落,在经历了官场的沉浮后,更加向往田园生活,他的许多诗作都反映出这种追求宁静自然的心境。

运用片段:例子一:当我和朋友到山中旅行,晚上住在山中小屋的时候。

外面下了一场雨,雨后的山林有股特别清新的味道。

我望着山间已经升起来的明月,周围是黑黝黝的松林,不由想起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便指着远处那在山石上流淌的清泉和朋友说:“你看,这就像王维诗里写的一样,多美呀。

”例子二:在一次农家乐活动中,我和家人去池塘边看荷花。

那些捕鱼的小船在荷叶间穿过,荷叶被弄得左右摇晃。

这时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王维诗中的画面,我对家人说:“这场景就像‘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描绘的那样,充满了生活味,虽然没有浣女,但是这渔舟穿莲也是很有古意的画面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 大阪美术馆藏)
• 。“但是“禄山素怜之,谴人迎至洛阳,拘于普 施寺,迫以伪职”。好友裴迪曾探望。告知“禄 山宴其群臣于凝碧池,盛奏众乐;梨园弟子往往 嘘唏泣下,贼皆露刃睨之。乐工曹海清不胜悲愤, 掷乐器于地,向西恸哭。禄山怒,缚于试马殿前, 支解之。”王维听以后,义愤填膺写下《菩提寺 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 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落叶空 宫里,凝碧池上奏管弦。" • 叛乱平定后,以凝碧池诗从轻论罪,降为太子中 允。后官至尚书右丞,(尚书省属官正四品)所 以后人常称他为“王右丞”。有《王右丞 集》。
• 王维于开元九年,二十三岁考中了进士。 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一事受牵连, 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回到长 安。

王维(701-761),字摩诘, 原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 从他的父亲 起,寄籍蒲州(山西 永济)。开元九年(721)进士, 为太乐丞。因手下的伶人舞黄狮 子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张九龄作宰相时,很赏识他,提 拔他为右拾遗,调升监察御史。 曾一度奉命出塞。天宝十四载 (755)冬,身兼三镇节度使的 安禄山假托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 名,在范阳起兵叛乱,率平卢, 范阳,河东三镇兵十五万人南下 攻唐。《旧唐书》传载:“禄山 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不及, 为贼人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 窨病”。拘禁于菩提寺
• 敦煌壁画 • 维摩诘图
• 三国时期吴国出了个佛经的大翻译家,叫支谦。他祖籍月 氏,其祖父于汉灵帝时率领数百人来华,受封率善中郎将。 支谦自幼学中外典籍,“备受六国语”,后来又拜名僧支 亮为师,而支亮的老师就是支潞(原是月氏国人,是在中 国第一个翻译和传布大乘佛教般若学理的僧人)。所以当 时人们说:“天下博知,不出三支”。支谦后来大吴国被 拜为博士。他从孙权黄武二年(223年)到孙亮建兴二年 (253年)的30来年的时间里,一共译出印度大小乘佛经 达36部,共48卷。其中有一部《维摩诘经》,一经译出, 便风靡士大夫阶层,在以后的大约150年间,竟又被他人 接连再译了四次,还出了一个合本。这样,大乘教便以汹 涌之势,直泻两晋南北朝并及隋唐宋元明知识界,使不知 多少士人学子为之倾倒。 • 原来,这《维摩诘经》是一部专讲不必出家却照样念 佛的居士经。而支谦在当时东渐入华的千万部佛经中将它 挑选出来,其本意就是为居士们提供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 好念的经。顺便交待一句:支谦本人也是一位居士。 •
• 王维早熟,与其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 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诗,擅书 画,而且工音乐,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 得到歧王李范的赏识,待为上宾。《唐书 王维传》:“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 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 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 其精思。”
• 在诗歌方面,《李陵咏》是他十九岁时的 作品: • 汉家李将军。 三代将门子。 结发有奇策。 少年成壮士。 长驱塞上儿。 深入单于垒。 旌旗列相向。 箫鼓悲何已。 日暮沙漠陲。 战声烟尘里。 将令骄虏灭。 岂独名王侍。 既失大军援。 遂婴穹庐耻。 少小蒙汉恩。 何堪坐思此。 深衷欲有报。 投躯未能死。 引领望子卿。 非君谁相理。
• 这就是说,维摩诘虽然过着十足世俗贵族的奢华生活,但 他的动机和目的是超俗的,精神境界是高尚的、纯洁的; 世俗生活与超凡的精神境界在他身上合而为一。按《维摩 诘经》里讲,维摩诘虽拥有大量财产,却视为“无常”, “实无所食”。他虽然妻妄彩女围绕左右,却能“远离五 欲污泥”。他虽然身穿华贵的衣服,吃着精美的食物,却 “内常如禅”。他的豪华生活,只是为了“善权方便”, 也就是说是为了更好地运用他的身份、地位、财富和智慧 来教化众生而已。这有如西晋玄学家郭象所设计的中国地 大夫的理想生活方式:“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 于山林之中。”这对门阀士族地主和家境殷实的知识分子 来说是很合口味的,是孜孜以求的。因为维摩诘的形象的 意义是在提倡在家修行,提倡不必去国离家,不必剃发修 行,不必孤守青灯,却照样能达到成佛涅槃的至高境界。 显然《维摩诘经》的出现,调和了士大夫阶层的个人信仰 与社会价值的矛盾,使他们得以摆脱在佛教关于出世脱俗 的教义与中国修齐治平、尽忠尽孝的传统道德之间进行两 难选择的尴尬境地。
• 他在长安附近的辋川购得宋之问的蓝田别 墅,优游其中,“万事不关心”,徘徊于 仕隐之间,过着恬静优闲的生活。上元二 年,他最后的作品有《送邢桂州》铙吹喧 京口,风波下洞庭。赭圻(qi)将赤岸,击 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明 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这是一首送友人邢济就任的诗。描写从镇 江经洞庭到桂州沿途所见的景物。“日落 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是他对大自然最 终的赞美。是诗人画家王维的绝唱。 • 就在这一年,王维去世了。
• 那么,维摩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据《维摩诘经》 讲。他是毗耶离(吠舍离)神通广大的大乘居士, “深入微妙,出入智度无极”。连佛祖也要让他 三分。他曾以称病为由,同释迦牟尼派来问病的 文殊师利(智慧第一的菩萨)等反复论说佛法,义 理深奥,“妙语”横生,使得文殊佩服不已。几 至五体投地。可是,维摩诘又是怎样生活与修持 的呢?《维摩诘经· 方便品》里如是记一: • 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 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 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 若至博弈戏处辄以度人,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 明世典常乐佛法,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执持正 法摄诸长幼,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 游诸四衡饶益众生,入治正法救护一切。入讲论 处导以大乘,入诸学堂诱开童蒙,入诸淫舍示欲 之过,入诸酒肆能立其志……
唐 诗 与 水 墨 画
• 宋苏轼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維
• 王維,字摩詰。生于唐武后圣历二年,公 元699年,卒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 年,活了63岁。 • 王维的原籍在山西 祁县,后来迁至蒲州 (今山西 永济)。他的父亲王处廉,做过 汾州司马,实际上是闲职。他的母亲笃信 佛教。王维的名字和佛教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