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 有效教学
基于学情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ppt
课例3 以“之、以”为例的文言虚词阶段小结
设课背景 设课思路 教学环节 课后反思
设课背景
本阶段是初三第二学期新授课时间,备课组文 言文新授课计划是《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 谏》。2014中考语文文言文新增考点为增加“之、 以、其、为、然、于”六个虚词的考查,备课组 在这一阶段的研究点定位为突破“新课教学中扎 实有效的落实文言文虚词的学习”这一难点。
设思路
所授课班级学生整体不均衡,大部分基础较弱, 对文言文的识记理解能力弱,知识遗忘快,鉴于学生 的学情,选择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教学环节
巩固练习
之、以
知识链接
以新代旧, 拓展迁移 交流疑难,
自主学习, 研读句意
归纳总结
课后反思
虚词用法多变,学生要对具体语言环境熟悉才 能准确理解虚词的意义。 借助语法有助于加深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
设课思路
这篇文章在写杨绛老人时,笔墨中充满了深沉的 情感。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⑤段和第 ⑩段为例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50字)(7分) 《最美人瑞这样走来》
教学环节
导入 审题 练习 拓展 提升
展示今年的中考7分大题和此次练习的7分题目的是引起 学生对这类题的重视。 以提问方式完成,目的是引导学生整理此题的答题思路。
基于学情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分 享
面对学情较好的学生的叙事散文阅读教学
面对学情一般,需要老师引导的学生的消 息写作
面对学情较弱的学生的文言文虚词的复习 课
分 享
我校初三学情
我校初三教学计划
实现有效教学策略的方法
课例1: 叙事散文教学
设课背景 设课思路 教学环节 课后反思
基于学情的有效教学设计
基于学情的有效教学设计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甚至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呢?作为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为根本目的育人课程,只有基于学生的起点,面向全部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乃至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然而实际教学中,我们较多得关注了知识的掌握、成绩的提高,教学的育人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强。
学情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学生发展的起点。
如何了解学情呢?我们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课前调查。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简要的几个问题,通过选择题了解学生认知或行为倾向,通过开放性问题了解学生遇到的典型问题或事例。
2.课堂观察。
教师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和对问题的认识,敏锐捕捉问题,进行针对性引导,重视生成性。
3.作业反馈。
作业是反映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况的有效途径。
4.班级管理,或者与班主任交流。
5.与学生交谈。
基于学生的有效教学设计需要做到:1.把学生的问题设计成教学情境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辨别,生成观点。
如在学习到朋友交往的相关内容时,班级中有几个女生经常因为朋友没跟她一起吃饭或做其他事情觉得别人故意不让她跟自己玩儿,或者故意疏远她,几个人经常闹别扭。
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辨别分析问题,“朋友是不是要时刻跟自己在一起,照顾自己的心情”,“朋友是不是一成不变的”等,引导学生认识到朋友不是占有,要有各自独立的生活空间和交友权利,要尊重对方的选择,对朋友交往要真诚、宽容等。
2.发掘学生中的优秀资源。
在学习到建设班集体时,学校刚举行了期中优秀学生和先进班集体表彰仪式,在教学中借助班级获得的荣誉,引导学生分析获得荣誉的原因,总结优秀班集体应具备的条件,分析班级建设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班级怎样才能更优秀,教学、教育与学生成长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情分析-有效教学的基础
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项 目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 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针对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策略
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
识。
案例教学策略
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 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 生深入思考和探究问题,提高学 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成绩
分析学生的历史成绩、成绩波动情况等, 以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努力程度。
B
C
学习态度与兴趣
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科的喜好程度等 ,以判断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风格。
学习方法与习惯
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时间管理 等,以发现学生的学习优势和需要改进之处 。
D
学情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参与情况等,直接获取学生
02
促进教育公平
学情分析可以揭示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有助于教 师关注弱势群体,实现教育公平。
03
推动教育改革
通过对学情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 题,为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汇报范围
01
02
03
04
05
学生学习情况
教师教学情况
教育环境
学情分析方法和 学情分析结果和
工具
建议
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等方面。
数据分析
对学情分析结果进行数据 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规 律和趋势,为教学改进提 供科学依据。
问题诊断
针对学情分析结果中反映 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和诊断,找出问题的根源 和解决方案。
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案例
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案例学情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特征和需求。
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将学生的特征和需求纳入考虑,以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案例,旨在通过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其学习效果。
一、背景介绍该案例发生在某小学的语文课堂中。
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低,且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
教师决定通过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分析学情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首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
他发现学生普遍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同时,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较差。
教师还了解到,学生更喜欢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来学习。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教师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机;2.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3. 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设计策略1. 引入情境: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入故事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可以以一个有趣的故事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故事来学习语文知识。
2.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增强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如小组讨论、小组报告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与成长。
3. 多样化评价方式:教师不仅仅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写作、演讲、展示等方式展示他们学到的知识,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实施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策略制定了教学计划,并在课堂上进行了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些任务,如角色扮演、讨论和展示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学情。以学定教”备课模式
基于学情。
以学定教”备课模式XXX采用“基于学情以学定教”备课模式,旨在实现教学的和谐共振。
该备课模式包括“一中心”和“四研读”两个方面。
一中心”以学生的研究为中心,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四研读”的第一个方面是研读课标。
教师需要找准课标的落脚点,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
研读课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课标要求的实现程度,并找准完成课标要求的教材载体。
这样做可以确保教学的计划性、系统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四研读”的第二个方面是研读教材。
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全套教材的概貌,并掌握教材内容。
具体而言,教师需要浏览全套教材,通读某一册教材,细读某一单元的教材,以及研读本堂课的教材。
这样做可以掌握本单元知识特点、内部结构特点,以及各个教学内容在本单元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四研读”的第三个方面是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能力点、思想点和学科文化渗透点。
这样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总之,“基于学情以学定教”备课模式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五部曲"是教师备课的一个流程,包括个人初备、集体共备、个人复备、课上续备和课后补备。
在个人初备阶段,教师需要以学情为核心,围绕课标和教材进行钻研和整合,确定研究目标、重点和难点,梳理知识点,并预设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和达标训练的问题。
在集体共备阶段,教师需要与同事们共同讨论研究目标与课标的对接,进行教材分析和文本挖掘,解释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分析目标的达成和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准备问题设计和解决备课时的困惑和问题。
在个人复备阶段,教师需要根据班情和学情,进一步具体完善课堂的组织、发动、引导、激趣和点拨等教学设计。
在课上续备阶段,教师需要动态把握研究进程,调整研究策略,真正落实以学定教,提高学生的研究效率。
在课后补备阶段,教师需要反思并修订导学案,补充完善教学设计。
基于学情,有效教学
基于学情,有效教学作者:黎锡祥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29期教学的基础是要了解学情、分析学情,在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前提下,才能因材施教,取得更满意的教学效果。
接下来,笔者结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学情调研,试从微观视角分析学生如何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并基于学情思考如何设计有效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数学思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学情调研,分析现状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再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夯实的知识技能无疑为本节课奠定了学习基础。
但是,如果给学生一个平行四边形,他们能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这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前,笔者对班级学生做了如下前测:此次调研的对象为东莞市某小学五(2)班的学生,50个学生参与调研,收回46份有效问卷,并对10位学生进行访谈。
对于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方法,学生主要出现以下情况:可以发现,46名学生参与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调研过程,主要呈现了4种典型情况:(1)用算周长的方法;(2)底乘高的方法;(3)分割计算且算对的方法;(4)邻边相乘的方法。
58.7%的学生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并用底乘相对应的高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其中的74%学生没有将“为什么这样计算”写明白,从学生的经验上看,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用底乘高的方法并不是学生自然的认知。
19.57%的学生用两条邻边相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多的想法是“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面积要用长乘宽算出来”“平行四边形可以变成长方形,所以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算它”……所以,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学习经验有很大可能成为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负迁移。
顺着学生的思维经验,研究验证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用邻边相乘的方法是不可行的,而验证证明这一行为是很有必要。
这样的调研结果,反映出学生在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大多数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知半解,学生的认知难点将成为高效课堂的突破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学情调研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学情调研进行有效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基于学情调研进行有效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学情调研的重要性、基于学情调研的教学设计原则以及实施教学设计的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学情调研的重要性学情调研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调查,可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为教学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学情调研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数学能力等都有所不同,通过学情调研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2. 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情调研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优化教学设计。
通过学情调研,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学情调研对于教学设计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使教学更加灵活和高效。
1. 个性化。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2. 针对性。
根据学情调研的结果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3. 可操作性。
教学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的可操作性。
4. 循序渐进。
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地进行,以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5. 注重反馈。
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实施教学设计的方法基于学情调研进行教学设计后,教师需要有效地实施教学设计,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实施教学设计需要遵循以下方法:1.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操练、讨论等,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学情调研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学情调研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更好地教授学生,我们需要进行学情调研,了解学生对数学
的认识程度、掌握程度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情况,来制定有效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
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平时的答题情况以及对数学的态度和情感反应来了解学
生的数学学情。
根据这些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例如,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不太好,我们可以采用分步讲解、示范演示等教学方法,针对性
地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其次,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制定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
例如,如果学生
对几何学感兴趣,我们可以为他们策划一些与几何学相关的活动和项目,让学生更加主动
地参与数学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教学反馈和课堂教学记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比如,通过
对学生的作业和考试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薄弱点和优势点,并作出相
应的调整。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注重学生的思维导向,激发他们的思维明悟,让他们
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教育技术手段或者其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借助在线
数学教学平台为学生编制有效的课程教案、提供丰富多彩的数学视频、制作有趣的数学游
戏等,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学情调研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学情调研进行有效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学情调研进行有效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教师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进行学情调研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找出学生的学习瓶颈所在。
可以利用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兴趣和自信心的程度。
这些调研数据能够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
接下来,根据学情调研结果,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梯度教学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可以通过巩固基础知识、采用更直观的教学方法等,帮助学生找回数学学习的信心,并逐渐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对于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设置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尽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对于学习进步较快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表扬,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而对于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小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可以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反馈的方式,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基于学情分析 实施有效教学
基于学情分析实施有效教学——从《背影》问卷调查谈有效教学设计安徽省当涂县湖阳初级中学祖显宏在上《背影》(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前,我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从回收50份问卷的118个问题中,笔者整理归纳出如下问题:第一个问题:本课主要写了车站送别的场景,父亲因事情忙,先让查房送我,后因为不放心,自己来亲送,还坚持去给我买橘子,我看着父亲的背影,泪流满面。
我读懂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疼爱、关心、呵护,也读懂了一个孩子对父亲的感恩、牵挂。
共有42位同学写出大体相似的回答。
第二个问题:①、“变卖典质”后,还是“亏了空”,为什么?(9人)②、文中两次提到“聪明过分”,“太聪明了”为什么提两次?(32人)③、作者四次写到背影?为什么却“不知道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呢?(13人)④、读父亲的信,说“身体平安”,可为何又说“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呢?为什么是在“晶莹的泪光”中又见到父亲的背影的?(13人)⑤、写父亲一般都正面写父亲的高大、强壮,可这篇课文为什么要写父亲不美的外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7人)⑥、作者想念父亲,为什么不去看他,或者接来一起住呢?(8人)第三个问题:⑦、最后一段中看出,作者和父亲关系不好,为什么?(3人)⑧、“我”20岁了,父亲为何还要送?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父亲买橘子的过程而不写其它事情?(17人)⑨、开头结尾都写到“背影”,为何要在结尾处提父亲年少时的经历?从文章的内容结构角度来看,用“背影”做题目,目的何在?(3人)第二个、第三个问题虽然有交叉互融,我还是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概括如下表:这节课老师到底要教什么呢?根据王荣生老师“语文教师备课,关注点主要是两个: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的观点,本节课要教的内容很多,但第一要务要依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教什么”显然是第一位的。
针对第一个问题,全班超过2/3的学生已经读懂,显然,学生已经懂了得东西,不是教学的重点。
“语文教学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学情,针对他们的具体困难,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
立足学情追求有效
立足学情追求有效学情是指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等综合评价,它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追求有效,意味着要让学情在实践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下面就如何立足学情追求有效进行探讨。
一、了解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学情是多元化的,包括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自学能力等方面。
了解学生的学情对于教师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内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学情,比如说,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测试、观察等方式进行,这样才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情。
二、将学情融入教学流程了解学生的学情只是第一步,如何将学情融入教学流程才是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梳理教学内容、跟踪学生学习进展等方式将学情融入到教学流程中。
然后,根据学生的学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学情都是不同的,因此采取个性化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研究式教学、游戏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四、诊断分析学情诊断分析学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诊断分析学生的学情,教师可以知道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弱,学习习惯是否良好,是否有困难,以及有哪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等。
同时,通过对学生学情问题的分析,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及时反馈与巩固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成果进行反馈,并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巩固。
反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和问题所在,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而巩固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总的来说,立足学情追求有效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们付出努力。
了解学生的学情,将学情融入教学流程,采取个性化教学,诊断分析学情以及及时反馈和巩固,这些都是教师在立足学情追求有效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实践的方面。
怎样进行“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
怎样进行“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我们常说,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
有效的教学不应该是教教案,教教材,而在于教学生。
因此,学情分析就成了教学的起点。
了解学生原来学了什么?学生实际掌握了什么?哪些内容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相互讨论?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掌握的,哪些是教师非讲不可的。
这样做有利于教师在授课中做到该讲则讲,不用讲则少讲,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唯有做好学情分析,教学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才会有相应的对策和具体方法。
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探索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有效结合上的几点做法。
一、课前了解学情,设计弹性教学方案以《爱之链》为例,课前,利用自习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回答: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疑问?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写在纸上上交。
然后我根据课标、教材、教参对读本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把收到的份作业按内容的把握、细节的把握、阅读的感受这三方面加以分析。
通过分析整理,对学生学习这一课的阅读状况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在内容上,全班大部分学生能读懂这个是一个充满爱的故事,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
但在细节把握上则仅有少数学生对细节,如环境的渲染、乔伊的神态动作等有关注,有感受,存在一定的阅读盲点。
有了这样的了解后,在此基础上再制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就更有针对性了。
二、课上把握学情,灵活变更教学策略课堂上,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够确切甚至错误的理解,我们要及时捕捉这些“学情”,相机诱导,提升纠正学生的理解。
课堂上,学生也会出现一些疑问或者需求,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些“学情”的教学价值,顺水推舟,让他们自由发挥,思考、讨论、交流,说不定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课堂上,也常常会出现陷入僵局走进死胡同的“学情”,这时我们要耐住性子,另辟蹊径,争取成功的突破。
及时把握各种学情,及时变更教学策略,巧妙导学,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学生才会保持兴趣,学习才会更加快乐。
三、课后反思学情,总结修正教学策略一堂课结束后,我们要进行及时的反思: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学习效果怎么样,课上所采用的教学策略还有哪些需要修改或者补充,以便提高下一节课的学习质量。
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策略
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策略近年来,学情分析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深入了解和分析,教师能够更好地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其优势。
一、学情分析概述学情分析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方式和学习偏好等,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常见的学情数据包括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课堂讨论的活跃程度等。
二、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前准备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学情分析对学生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判断他们的学习水平和掌握程度,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
其次,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偏好,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和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
三、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1.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基于学情分析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
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差异,并根据学情数据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例如,对于学习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对于学习较慢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2.多元化评价学情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价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活跃程度、合作学习的效果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反馈和调整学情分析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地给予学生反馈,并根据学情数据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
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掌握不够好,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学方法或增加辅助教学资料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种教师的反馈和调整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四、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实施在实施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收集学情数据:通过考试、作业和课堂表现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
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与有效教学
• 在传统教学的“备教材”中,教师主要是钻研教学大纲, 教科书以及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等。教师一般根据教学大纲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确 定教学顺序。教师无权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挑选教材。 传统的教学对老师的能力水平,学生的实际可能性思考得 不够详细和周密,教学顺序的确定也没有以学习理论的原 则为依据。在传统教学的“备学生”中,教师对学生的分 析不够,有时候甚至没有分析。老师往往从教学任务的角 度出发,以大多数中等学生的水平为教学起点,采用课堂 教学的形式与讲授的方法机械地进行,很少有变化,很难 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在备教法中,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思 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重教轻学,只设计了教法,而忽 视了学生的学法。
(三)教学策略设计注重情境建构
• 这种学习环境的创设要求是: •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创设多钟多样的教学情境,作用于学生的学
习心理过程,使学生获得个体生命的体验,并在体验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教学情境的设计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要创设真实的情境。所谓的真 实的情境,就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的场所和条件。二要创设问题情 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制造一种不 协调状态,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认知 冲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 题,从而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 第二设计协作情境。学习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师生的交往互动是促进学 生学习的基本途径。学生个体以其原有的基本经验、方式、信念为基础 进行学习,对同样的现实问题会有多样化的理解,而理解的差异本身就 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共享与交流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并在此 基础上达成共识或谅解,就是一种广泛、深入而有效的学习。在设计时, 教师应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鼓励小组活动,促进信息交流,创造条 件,使学生有机会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他人的观点。
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策略
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策略学情分析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首先,学情分析应该以个体为单位进行。
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动机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
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在进行学情分析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喜欢听课,有的学生喜欢看书,有的学生喜欢讨论,有的学生喜欢实践。
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策略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学情分析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因此,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最后,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策略还应该注重课堂管理。
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管理好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策略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有效地管理好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和技能。
基于学情有效教学
一语激起千层浪——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摘要】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交流的平台,是课堂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考,是有效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
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提问技巧我认为课堂问题的设置是个突破口。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
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通过设计不露雕凿痕迹的问题,使学生在对其探索中寻求到一种学习的快乐。
通过探索,提出了更多的很有见地的问题,这便是成功的开始。
所以,作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十分重视课堂提问,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讲究提问技巧。
比如教授《香菱学诗》一课,不同的问题设计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
课堂部分实录(一)教师先介绍作者生平及香菱身世,然后从以下问题切入。
问题一:香菱是怎样学诗的?找出香菱学诗如醉如痴的句子。
学生阅读课文,找到以下答案:(1)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2)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3)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
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4)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5)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6)宝玉: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
”……问题二: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获得什么启发?学生回答:成功的原因是大观园学习氛围好且有黛玉精心指导;香菱的聪慧灵秀,极富悟性和虚心好学。
问题三:请说说香菱和黛玉的性格特征是什么?学生与老师共同归纳:聪明灵秀,悟性高,勤奋;黛玉:热情、学识深厚。
课堂部分实录(二)教师先引导学生裸读课文,然后提问。
基于学情,促进有效学习
基于学情,促进有效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教学案例分析主题背景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育核心理念,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直接面对而急需解决的教学难点问题。
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使每一位学生能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学到应掌握的知识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把教学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自主构建意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亲近数学。
案例背景《多位数乘一位数》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它是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表内乘法》、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整数小数乘法、除法计算教学的基础,是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基石。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交流、自我完善、应用拓展几个教学流程开展各环节数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效益。
案例描述为了掌握学生在本节课前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
我在教学前夕设计以下练作出正确的解答,虽然正确率比较高,但对算理描述不完整,没有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说明对笔算乘法这一计算方法认识比较模糊。
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学中,利用“点子图”,让学生自主探究笔算乘法算理,体验乘法笔算简便计算形成过程作为突破口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境老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内容,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请大家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主题图,物品的数量和价格)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根据主题图描述。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情有效教学[内容摘要]学情就是学生学习的晴雨表,学情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与教师的教学丝丝相连。
只有深入研究学情,密切关注学情,才能有针对性展开教学,才能真正达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想境界,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同时也只有及时反思学情,我们才能不断地总结得失,积淀智慧,促进自己在专业成长道路上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 学情有效备课教学“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就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
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点放在学生、特别就是那些学困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
教师要想做好教学,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必须关注学情,备课中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情”就是指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影响其学习效果的一切因素的总与。
它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心理特点、成长规律、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困难疑惑、情感渴盼、心路历程等诸多方面“学情”。
把握学情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学情就是教师选择与优化教学手段的依据。
我们教育的对象就是学生,就是一个个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人。
学生在接受教育前,绝非一张什么也没留下的白纸。
哪怕就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已经有了六七年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世界形成了基本的粗浅的认识。
这既就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又就是我们开展教育实践的依据。
所以,我们的教育首先要了解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
对自己的工作对象都不了解的教育,必定就是盲目的教育、失败的教育。
这里所说的“了解”,不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了解,不就是只停留在表面上对学生外貌长相、衣着打扮、学习成绩的了解,而就是对学情的深入洞悉。
只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教育,才就是目的明确的教育,才有可能迈向成功的教育。
其次,学情就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接收信息,同时也在生产新的知识,创建新的信息,这些新的知识与信息就就是一种生成性课程资源。
教师必须要善于捕捉课堂上那稍纵即逝、不断生成的有效教学资源。
同时,学情还就是一种基础性资源,其它的资源最终必须同学情相结合或相化合才能发挥效益。
依据学情进行教育,我们的教学就抓住了导的方向、导的重点,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学情就是新课程改革关注的中心。
学生就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学得怎么样才就是课程关注的中心。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就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只有深入地研究学情,准确地了解学情,才会使我们的教学方向更正确、方法更灵活、效果更理想,才会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上的发展。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拘泥于展示课前预制的教案,全然不顾学生生命活动的情感、体验、需要、兴趣,不顾“学情”的可变性、复杂性,那么即使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头头就是道,也只就是教师机械的照本宣科、孤芳自赏,自然无法生成出亮点闪烁、异彩纷呈的课堂。
教师心中“有书无人” “有教案无人” “有抽象的群体无具体的人”这种对生命的忽略与漠视就是课堂教学最大的悲哀。
那么如何关注学情,有效备课呢,结合平时的实践,我觉得从以下三面方面去做效果比较好一课前预测学情,让预计有的放矢在备课前首先要浏览全册教材与分析每一章节教材,掌握主要内容,明确总的教学目标,了解本册教材的整体结构以及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明确每一章节教材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清楚每单元的知识的重点、难点。
做到本册教材心中有数后再开始每课时的具体学案设计。
备课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集体备课盛行的今天,备课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即使别人再好的点子,也只有融进了自己的思想,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才能在课堂上用得恰当、用得自然。
建构主义理论也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就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就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
因此,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掌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才能做到准确、恰当的预设,才能确保有效教学的开展。
备课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与她们所关心的话题。
为了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备课时不妨认真思考:学生就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学生就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没有掌握的就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现实学情,才能设计出实用的、有价值的学案。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对每一节课如何组织、如何引导加以仔细的考虑,在头脑中形成很深的印象,在课堂上真正给学生自主的机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还学生思维的空间,允许学生“犯错误”。
学生的不同认识就是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资源。
预习卡就是了解学情一条很好的途径,在每课时的教学的前一天,设计好预习卡让学生完成。
从预习卡中更准确的诊断学生有关新知识的前经验有哪些,新知识有哪些学生就是可以自己通过预习能比较容易掌握的,哪些就是需要师生一起解疑的。
为我们更好的预设学案,提供第一手的学情分析。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设计的预习卡就是这样的:在诊断预习卡的时候,我发现其实很多的数学问题,并不一定要我们老师亲历亲为,如:就是否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同学就写到还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不认识,但就是爸妈已经教她认识了,有些同学写到,认就是认识了,可就是有时会把5园的与20元的,10的与两元的弄混起来问老师有没有好办法记,因为有了课前的学情的分析,所以我设计课时我着重讲了如何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加多的认人民币的练习。
在学习元与角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也曾瞧到过很多认识人民币的课例,课堂中化了较多的时间进行探讨1元=10角,经过课前的诊断,发现其实我们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
这样课堂中的这块时间又可以省下比较多的一部分了。
根据学生的前知识经验预设的学案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这样的学案富有实效。
二、课中关注学情让互动精彩纷呈在课堂上,教师要时时刻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
关注“学情”的基本策略有三种:一就是观察。
指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课堂行为,瞧学生就是否在学、就是否愿意学、乐意学、学得就是否投入。
二就是倾听。
指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观点、发言、讨论、争辩,从中捕捉各方面的信息,瞧学生的理解就是否透彻、观点就是否正确。
三就是分析。
指对自己瞧到的现象、听到的声音与捕捉到的信息加以综合思考,分析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找出其根本原因,以便做出调整。
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学情,可以分为积极的学情与消极的学情。
积极的学情,我们要紧紧抓住,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促进学生学得更积极、更主动。
在上圆的周长练习课时我就很有了一次很成功的体验到关注觉悟带来的高效。
圆的周长的练习课的片断:师:同学们都会计算圆的周长了,现在老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如图1案。
师:那这这一段就是多少长您可以搞定不?(如图2)生:不就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嘛!只有少数学个别同学愣了愣,在别人的提醒下也很快的就明白过来了。
师:这一段呢?(如图3)愣的同学增加了一些,但举手的学生还就是占了一大半,我请了三个同学分别说了她们的想法后,全班的同学都明白了怎么计算了。
“现-在-呢”当我慢悠悠的出示图4的时候,一部分思维敏捷的孩子马上就叫了起来‘就是圆周18长的’,一些想自己的答案不与别人一样的同学也叫了起来‘图就是3的一半’。
还没反应过来与同学则就是一副急着思考要样子,全班学生都处于一种亢奋状态。
很快通过已明白的同学的讲解,那一小部分不明白的同学也恍然大悟了。
紧接出示了图5:“这一段同学们应该没问题不?”一开始我并没有出示圆心角的度数。
学生会被考住了,思考着。
“怎么了?”我问‘没有几角怎么算啊’有一个声音起来,接着好几个声音就接着‘老师您得告诉我们度数的啊’当我告诉学生就是10度时,学生很快就算出来就是整个圆满周长的136。
当时学生们一个个都很有成就感,其中一个平时对不数学不就是很感兴趣的学生不由自主的说“真有意思,原来就是这么简单的啊!”当时离下课还有十几分种,还有两道练习没完成,就是接着完成练习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还就是借学季高涨的学情绪接着挖掘本题?当时我作出的继续挖掘本题的决定。
师:同学们,请大家观察,您觉得这个10度的一小块图形象什么图形呢?生:三角形师:那么根据现在已有的信息与大家刚刚得到的信息您就是不就是还可以发现一些新的信息呢?生1:老师我发现这圆中有36个这样的小三角形生2:老师我发现如果我们画1度的话,那圆就有360个小三角形了,那圆不就就是很接近360边形了不?生3:老师我明白了,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就越接近圆了。
、、、、、、、、师:如果请您算出这样的三角形的面积您能算出来不?当时有七位同学的手举了起来。
‘您能说说您就是怎么想的不?’生:这个三角形的底就就是圆周长的136,它的高就就是圆形的半径,所以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就就是2×6×∏×136×6÷2这样就算出了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师:您们说三角形的面积算出来了,那圆形的面积您能解决不?生:这个圆就就是被分成这样的36个三角形,那圆的面积就就是这样三角形面积的36倍啊师:同学们您们真了不起,不知不觉中居然研究出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您们太棒了,在我的表扬下,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老师您出个计算圆面积的题目给我们做做瞧了,我也能解决’尽管下课的铃声已响过,可就是学生还就是不愿意下课。
抓住积极的学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的教学,学生学的愉悦,教师也教的轻松。
当然消极的学情,有时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严重影响课堂效率,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也应引起重视,积极调整加以巧妙化解。
对学生在课堂上无心的错误、欠佳的表现给以巧妙的提示、贴心的安慰、真诚的期待、极大的宽容,以幽默、委婉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引与疏导,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三课后反思“学情”教学相长课后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自己所作的努力进行反思: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其根本原因在哪里?我的处理方式就是否妥当?就是否需要补救?有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还有哪些地方今后需要改进?反思“学情”可以与调查访问(如家访、与当事同学进行交谈、与其她相关同学进行沟通)、与批改学生作业、与阅读学生日记结合起来进行。
当然,最好就是能动笔将它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后记或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