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文化与养生
太极拳的特点及其养生机理
![太极拳的特点及其养生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e2d74b942e3f5727a4e962bc.png)
太极拳的特点及其养生机理一、太极拳的特点及其内涵“拳其于易,理成于医”。
太极拳与中国医学的阴阳学说同出一理,与中国医学同承一脉帮“拳名太极,实无极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命合也”因此,太极拳虽类归武术,但却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治病思想,在中国传统的养生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太极拳是防患于未然,防疾于未染的自我摄生调理的保养。
其重在“养”,“养”是自我调理,自我呵护,舒筋活血,开穴顺气,以增强人体系统内部和谐有序的有机性,使人体处于一种“维生”的功能状态。
太极拳对于疾病的效果是防治结合的,既可以预防疾病,又可以祛病,须知这些效果都是通过长期的练习才能实现的。
二、老年衰老特征与太极拳的延年益寿机理伴随着现代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和进步,现代社会生活的不断提高和丰富,怎样依靠自身积极的身体活动,推迟个体衰老,提高生命质量,延年益寿,已成为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衰老生物学问题。
太极拳抗老祛病,延年益寿的功效,在于它所持的“内外合一”的同意观阴阳平衡的辨证观,以及“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运演操作机制。
三、太极拳对老年人抗衰老的影响1、对血管系统的影响许多研究证实,太极拳锻炼能延缓心血管机能的减退,提高血液系统的功能,尤其是免疫功能,对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延缓衰老有一定的作用。
由此可见,常练太极拳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还可以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这是特别适合我们练习的。
心脏的泵血功能是心脏最基本的功能,心率和血压是反映心血管机能的重要循环来满足机体的需要,从而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合心率120次/分左右负荷内的运动,每分搏出CO的加大主要依赖与或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和每搏输出量SV的增强。
10分钟以上的太极拳练习,HR为120次/分左右,是一种中低强度的运动,能有效地提高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机能。
国内研究发现,太极拳练习后恢复期内、舒张压低于运动前水平,由于舒张压影响冠脉血流,运动后舒张压下降对于心肌的供血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树知到《太极拳文化与养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太极拳文化与养生》章节测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2f3af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c.png)
智慧树知到《太极拳文化与养生》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太极拳一词最早见于。
A:XXX的《太极拳论》B:XXX《太极拳谱》C:XXX《陈式太极拳图说》D:XXX《太极拳体用全书》答案:XXX《太极拳谱》2、“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的联句是所写。
A:XXXB:光绪C:XXXD:宣统答案:XXX3、“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的联句是对太极拳大师的赞扬.A:XXXB:XXXC:XXXD:XXX答案:XXX4、1927年在南京创办了中央国术馆。
A:XXXB:XXXC:XXXD:XXX答案:XXX5、在南京创办了中央国术馆。
A:1926年XXXB:1927年XXXC:1928年XXXD:1929年XXX答案: 1927年XXX6、1927年XXX在创办了中央国术馆。
A:北京B:广州C:南京D:上海答案:南京7、《简化太极拳》教材是在年出版的。
A:1956年B:1957年C:1958年D:1959年答案:。
1956年8、每年的月为“世界太极拳月”。
A:1月B:5月C:8月D:10月谜底:。
5月9、陈式太极拳创始人是。
A:XXXB:XXXC:XXXD:XXX答案:XXX10、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是。
A:XXXB:XXXC:XXXD:XXX谜底:XXX11、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是。
A:武澄清B:XXXC:XXXD:XXX谜底:XXX12、孙式太极拳创始人是。
A:XXXB:XXXC:XXXD:XXX答案:XXX13、吴式太极拳创始人是。
A:全右B:XXXC:XXXD:XXX谜底:XXX14、太极拳有多种流派,在河南的是A:杨式B:陈式C:吴式D:孙式答案:XXX15、太极拳有五大种流派即。
A:陈式、杨式、XXX、郝式、孙式B:杨式、武式、孙式、XXX、XXX。
C:陈式、杨式、武式、孙式、XXX D:陈式、杨式、武式、XXX、XXX谜底:陈式、杨式、武式、孙式、XXX 16、吴式太极拳是在基础上发展而成。
A:杨式太极拳B:孙式太极拳C:陈式太极拳D:武式太极拳答案:杨式太极拳17、金刚大捣碓是的代表动作。
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法
![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法](https://img.taocdn.com/s3/m/d2eb664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2.png)
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法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法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指导下,通过特定的体育运动方法来增强人体的健康和养生。
这些运动法包括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它们融合了身体运动、呼吸调节和精神意识的培养,对于促进身体健康和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太极拳、气功和五禽戏这三种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法的特点和益处。
1. 太极拳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已经发展了几百年,被广泛认可为一种优秀的养生运动。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身体活动,更是一种身心合一的修炼方式。
太极拳着重强调身体内外的平衡、柔和、自然以及意识的集中。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人们可以通过慢而平衡的动作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和协调性,同时调整呼吸和心理状态,在放松的状态下培养内在的和谐与稳定。
这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并且对于改善循环系统、调节血压和代谢功能也有积极的效果。
2. 气功气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养生方法。
气功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的姿势来平衡和调节人体的内部能量,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气功练习主要包括静坐和动作两种形式。
静坐气功注重调整呼吸和集中注意力,通过正常的呼吸和深层次的放松来提高心理及身体的稳定性,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和消化系统功能。
动作气功则通过练习一系列身体运动和呼吸法来平衡和调整人体的能量流动,加强内脏的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免疫力。
气功也是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疗愈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并增进身心的平衡。
3. 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模仿五种动物动作的养生健身法,包括虎、鹿、熊、猿和鸟五种形态。
通过模仿这些动物的动作,人们可以锻炼关节的柔韧性、肌肉力量和呼吸能力。
五禽戏重视身体的舒展与矫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动,增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
同时,五禽戏也注重调节身心状态,通过模拟动物的形态和动作来培养意念和精神的集中。
练习五禽戏可以增强肌肉和骨骼系统的韧性,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对于改善体态和预防骨质疏松症有积极的效果。
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
![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288670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e.png)
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在中国武术中,最能体现中国人性格气质的,莫过于太极拳了。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
欢迎阅读!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太极拳合技击与养生为一体,是一种意气运动。
它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形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劲由内换,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在技击时,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小力打大力,从不以拙力取胜。
太极拳由一系列螺旋缠绕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呈圆形。
从外观上看,太极拳全部是划圆的动作,与其他拳派迥异其趣。
在行拳时,它要求以腰为轴,节节贯穿,以内气催动外形,示柔缓于外,寓刚疾于内,沾手即发,以此体现出避实击虚、蓄而后发、引进落空、松活弹抖的独特技击风格。
在技击原则上,太极拳坚持重在防御,以守为攻,以退为进,即所谓“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太极拳高手们一般不主动进攻,而是防范周严,后发制人。
他们多是等待对方进攻,一搭上手,即粘住不放,舍己从人,顺对方进击的方向,以弧形动作化开对方的劲力,借力打力,发挥“四两拨千斤”的特长。
太极拳利用离心力原理,以腰脊为中轴,自己一切动作皆为内圈,而始终置敌于外圈。
这样,即便内圈的动作慢些,仍可胜过外圈的“快”,易使对方失去重心。
行拳者在舒缓潇洒的旋转之中,随时可以骤然发劲。
太极拳的发力多是弹抖之劲,称为“寸劲”,即在极短距离内,无须大幅度作势,即可将内劲发出。
这是由意气引导,身体诸大关节高度谐调,而于刹那之间爆发出来的一种合力,其劲甚短,其发极速,其力冷脆,具有较大的威力。
不少人以为太极拳动作迟缓,无法用于技击,其实是一种误解。
太极拳讲究以弱胜强,以慢胜快,以少胜多,以巧胜拙,最忌以拙力死拼滥打,最忌硬顶硬抗。
它是一种蕴含着深奥哲理、充满了智慧的拳种,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体现了中国对人生、对宇宙的悟解,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的诸大拳系中,太极拳始终具有文化层次上的明显优势。
研究太极拳的著作,不仅数量最多,而且有理论深度,在功法和技击方面较少保守性。
中华传统太极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
![中华传统太极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0ab34f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d.png)
中华传统太极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中华传统太极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太极拳是一种集身体运动、健身、武术和中医养生于一体的传统功夫,它的发展与中华传统太极文化密不可分。
传统太极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对太极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阴阳哲学和道家思想。
阴阳哲学强调相对的对立统一,太极拳也以阴阳的转化和调和为基础,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提升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健康和生命力。
道家思想注重自然和谐,太极拳的动作和运动规律追求以柔克刚,以柔和、自然的气势来化解外部的攻击,这与道家强调顺势而为的思想相吻合。
太极拳的拳谱和拳理也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太极拳有许多著名的拳谱,如《太极拳谱》、《太极老人书》等,这些拳谱是太极拳发展过程中的宝贵遗产,它们融合了太极拳的理论和技艺,并融入了中国古代的文化智慧。
拳谱中的拳理包括拳术要旨、拳意、拳法、养生之道等各个方面,通过学习和领会拳谱中的拳理,太极拳的修炼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太极拳的内涵和精髓。
太极拳中的拳套和拳法也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密切联系。
太极拳的拳套包括起势、单鞭、白鹤亮翅、提手上势、下势、左右穿梭、斜飞等动作,这些拳套动作的名字和形态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景物和工艺品有关,如“单鞭”象征单一的阴阳,“白鹤亮翅”象征鹤舞九天,“斜飞”像鹰击长空等。
太极拳的拳法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强调以柔克刚、以德制敌,注重顺势而为、运用对方力量,不与对手直接硬碰硬,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仁义道德。
中华传统太极文化对太极拳的修行方法和内功训练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太极拳的修行注重修身养性,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培养内外兼修、心身合一的境界。
太极拳的内功训练包括神、意、气、力的修炼,通过调整呼吸、专注于意念、运用内力等方法,达到调和身心、养生延寿的目的。
这与中华传统太极文化中注重内外兼修、修炼内功、追求身心和谐的思想相契合。
中华传统太极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太极拳的哲学思想、拳谱拳理、拳套拳法以及修行方法和内功训练。
太极拳的文化哲学内涵及其养生价值的开题报告
![太极拳的文化哲学内涵及其养生价值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712de3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b.png)
太极拳的文化哲学内涵及其养生价值的开题报告摘要:太极拳是一种传承自中国古代的武术形式,内涵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哲学内涵以及养生价值。
本文将探讨太极拳的文化哲学内涵及其养生价值,并探讨太极拳这种武术形式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太极拳的文化哲学内涵太极拳渊源于中国古代道家的哲学思想,强调阴阳之间的平衡和相互转化,体现了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太极拳通过八卦掌法,将阴阳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变化体现在武术动作中,充分体现了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
此外,太极拳中还包含了“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别,内家拳强调内功修炼,外家拳强调技巧和身体力量的使用。
这种区别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中“内外兼修”的思想。
太极拳还强调练习者的心理和行为的控制,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学思想。
太极拳的养生理念也源自于中国古代医学的阴阳平衡理论,通过练习太极拳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提高身体免疫力,达到养生的目的。
第二部分:太极拳的养生价值太极拳练习者不仅可以从中感受到身体上的好处,还可以从中体验到心灵上的美好。
太极拳讲究身心统一,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达到身心放松、舒缓压力的效果。
此外,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力,增强身体的耐力和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太极拳的练习还可以培养个人的品格,强化个人的道德修养。
太极拳的修炼需要练习者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为,需要具备耐心、自律等品质。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达到心身健康、精神愉悦的效果。
第三部分:太极拳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静态武术形式,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练习。
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帮助人们调节身心状态,增强身体健康及精神力量。
总结: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形式,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哲学内涵,还具有重要的养生价值。
在现代社会,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帮助人们调整身心状态,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太极拳修身养性价值浅议
![太极拳修身养性价值浅议](https://img.taocdn.com/s3/m/28f8434dbe1e650e53ea9902.png)
更 具 意 义 的 是 太 极 拳 文 化 不 仅 仅 用 于 武 术 ,而 更 多 的 是 指 导我们 的人生 ,它可 是我们 在处理 日常事 务 中,按照太 极拳原 理 ,解决生活工作中寓 刚 的 哲 理 体 现 出 了孔 子 中庸 之 道 对 现 实 生 活 的 指 导 意 义 ,反 映 在 生 活 中 ,就 是 “ 塞 翁 失 马 焉 知 非 福 ” 的观 点 ,好 始 终 有 坏 事 ,坏 始终有好 事。遇事 时 ,要 把 眼光放 的远 一 点 ,不要 只 看表 面。 太极拳 的 “ 彼不动己不动,彼既动 ,己才动” ,借力打力 、四两 拨千斤 、舍 己从 人 的技击 符合儒 家 “ 厚 德载 物” 的谦 让美 德。 在 克 敌 御 辱 时 ,不 主 张 主 动 动 手 ,你 不 动 ,我 不 动 ;你 既 动 , 我才动 。所 以经 常修 炼太极 拳 ,可悟太 极之理 ,可以改变 人 的 世 界 观 和 方 法 论 ,有 助 于人 们 把 我 辉 煌 人 生 2 .太 极 拳 的 养 生 价 值 太 极 拳 是 中 华 民族 五 千 年 传 统 文 化 结 晶 的 瑰 宝 ,经 过 几 百 年 的传承和实践 ,证 明了它具 有健身 、养 生和技 击等三 大主要 作用 。随着时代 的发 展 ,太极拳 的养生作 用却 越来越 突 出。太 极拳拳理 、拳法的内在要素决定 了它具有极好的养生作用 。
太 极 拳 修 身养 性 价 值 浅 议
周 伟
摘 要 :太极拳具有 东方 民族体育的浓厚 色彩。 它蕴涵着丰厚的 中国传统哲 学思想 、伦理观念 ,注重 内外兼修 ,融健 身与养 生与一体 ,是 中华 民族文化 的结晶,本文从太极拳的文化底 蕴和 养生作用方面对太极拳 的修 身养性价值进行分析和 总结 ,分析认为 长期 习练太极 拳可以从 思想上给人 以启示 ,同时练习太极拳在养生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关键词 :太极拳 ;文化 ;养生
太极拳养生之道
![太极拳养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3b7f020bfab069dc51220107.png)
太极拳养生之道太极拳乃动静结合、内外兼修之功法。
外动形活如龙虎,内养身安似云风。
龙无云、虎无风、则威风尽失。
只练拳、不养生,必损其根源。
缘此,太极拳爱好者不可不知养生之道。
中国古代道家养生方法众彩纷呈,大体上可分为三种。
一导引,即以俯仰屈伸。
抻筋拔骨为主的肢体运动。
二吐纳,是以借助呼吸来吐故纳新,从而调节体内真气运行。
三膳食,通过食用各种营养品来滋补脏腑器官而达到相互平衡。
上面三种方法虽然各有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使气血通畅,预防疾病,提高体质。
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功效。
溯源寻根,自伏羲画卦,阐明阴阳,即将太极之理寓于其中。
嗣后更命阴康作大舞,以宜导湮郁。
广成子传道于黄帝,黄帝作内经,其导引之诸法,均本于太极之理,为理念和无形之运动。
华佗本庄子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作五禽经,以授吴普,是时已开姿势运动之先河。
太极以阴阳互根为基础,抱阳而负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平衡和谐。
古人创太极拳法而不留个人之名,是因历代先师淡泊名利,没有偏见。
它是宇宙和谐运动之表象。
中国的医学基本理论,就是阴阳学说。
它认为人体内部不外阴阳两种因素,阴阳和调,就能维持健康:偏盛偏衰,就要致于疾病。
这种学说在古代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阐述很多,例如“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阴阳为万物之能始”,“人有形,不离阴阳”。
“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
这些都是说明宇宙间的事物和人类的身体,都是由阴阳两种因素构成的。
内经认为,凡人身体内,必须阴阳和谐,才能健康无病。
它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之气和,血脉调,居处安静”。
“阴阳平匀,以充其形,九侯若一,命日平人”。
“血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由于阴阳对人体非常重要,古代擅长养生之士都善于调理阴阳,祛病延年。
内经里称这些人为“至人”,“真人”,“贤人”,说他们能“把握阴阳”,“和于阴阳”,“逆从阴阳”。
太极拳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太极拳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8f88f1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7.png)
太极拳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一项举世闻名的技艺,也被誉为是养生、强身、修身、疗伤的技术。
太极拳自诞生以来,不仅在武术领域中备受推崇,而且在中国文化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太极拳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太极拳的起源太极拳起源于中国,被认为是中国武术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据记载,太极拳的创始人是张三丰,他在明代末年创立了太极拳,并将其为后人理论和实践充分发扬光大。
太极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其技法以防御和攻击相结合,并强调不使用外力,以柔克刚。
太极拳所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身体的平衡和调和,达到身体健康和福祉。
太极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太极拳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其技艺所传达的思想以及技法,与中国文化的传统思想和文化价值观密切相关。
其次,在中国文化史上,太极拳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体育、美学、哲学含义和历史价值,已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最后,太极拳所追求的平衡和和谐的理念与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相吻合,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太极拳已经被广泛解释和使用,从而不断丰富和充实了中国文化内涵。
太极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太极拳的文化影响不仅在中国国内,而且在国际政治和文化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中国国内,太极拳一直被广大百姓喜爱,几乎在每个街头巷尾,都可以看到有人在练功。
太极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也使它成为中国纪录片中重要的素材,如著名的电视纪录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华夏之夜》等影片都涉及了太极拳的文化价值。
而在国际范围内,太极拳也因其文化价值及其身体健康和养生的功效而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
太极拳在国际间的认知和普及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兴趣和了解。
太极拳的国际认可也使得中国文化得到了更多国际关注,太极拳已经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太极拳的未来展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太极拳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时尚和养生方式。
太极拳与养生文化
![太极拳与养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9e5d1e4aeaad1f346933f45.png)
极拳书籍及 音像 制 品、音乐 、图片、太极拳传授形 式、方法 , 竞赛活 动的组织、评分方法 以及 太极 拳等级教练员 、裁 判员评 定制度 等神 韵文化 ;其最深层 则是太极 人 的武德、观念 、论 理 和行为规范 的修养等伦理文化 。 参 考 文献 : [ ] 马伯 英 . 1 中国 医 学文 化史 [ ]上 海 :上海 人 民出版 M.
社 。9426 1 9 .2 .
太极 拳 ,是我们 中华 民族 传统 文化 精粹 园中一支 奇葩 异
花。他 以易经朴素 的哲理为依据 ,以拿摔靠打跃为基础 ,博 承 百家 ,身 心双修 。内寓哲理养生明智 ,外具攻防强身御敌 。 无极 生太极 ,太极 生两仪 。两仪生 四象 ,四象 生八卦。万 事万物 由此而起 ,大地从此充满生机…… 太极拳动作柔和 ,圆转连 贯 ,轻灵流 畅,快慢相 间,轻重 缓 急 ,松 活弹抖 。演练神情 专注 ,上下相随 ,虚实分 明,给人 以大将风范 ,悠 闲酣 畅。其 势如巍巍群 山连绵不 断,象 长江大 海滔滔不绝 ,似云雾 中天飘 忽不乱 。人体如在水 中行 ,根扎深 土心 自宁 。轻灵 圆转腰 如轴 ,四面八方护 门庭 。柔 中寓 刚 ,棉 里藏针 ,奥妙无穷 。
太极拳 与养生文化
3 1 2 美大 学诚毅学院 福建 厦 门 陈翔龙 吴 文 刘庭杰 60 1集
【 摘 要】 太极拳是中国的 “ 国粹”,是中华文化高度浓缩的文明成果, 也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性格和智慧的养生体系。现在
人们把 “ 太极拳养生”单独从 太极拳的多元 文化 中提 挈出来,试 图弘扬其精髓 ,那 么势必会突 出太极拳的养生文化 ,发展 、发挥其
保健功效 的获取 ,贵在坚持 习练。每位立志 习练太极拳进行 养 生保健者 ,都应从中悟出持之以恒 的道理 。
太极拳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太极拳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a92e24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c.png)
太极拳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也是世界上最为知名和广泛传播的中国功夫之一、太极拳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拳术风格而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太极拳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起源于唐朝的《易经》和宋朝的《太极图》,是以阴阳哲学为基础的一种拳术。
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通过身体的协调运动和呼吸方法来实现内外养生、调和阴阳、达到身心灵的和谐统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太极拳被视为身心修养的重要方式之一,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益于身体健康、增强精神意志力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活动。
太极拳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太极拳一直是中国武术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并且作为一种拳术艺术形式被广泛传承和发展。
太极拳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是一种武术技艺,更被视为一种身心修养和道家哲学的一部分。
太极拳的训练要求身体和内心的和谐统一,通过修炼气功和内力,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的境界。
因此,太极拳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具有身心灵价值的宝贵遗产。
太极拳在中国文化中还承载了丰富的社会和历史意义。
太极拳作为一种中国原生武术,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勇敢精神和非暴力文化传统。
太极拳的练习注重平和、谦和和包容的原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和谐、尊重和信任的价值观。
太极拳曾经被用于武术比赛、军事训练和民间表演,起到过保家卫国、增强士气和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作用。
如今,太极拳作为一种健身运动和文化活动,也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帮助人们保持身体健康、调和身心、增强社交和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太极拳也在国际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中国政府将太极拳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过举办国际太极拳比赛和文化交流活动,推广中国太极拳的独特魅力。
太极拳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的健身运动和文化艺术形式,吸引了许多外国人来中国学习和练习。
太极拳的八大保健作用
![太极拳的八大保健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7f578d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7.png)
太极拳的八大保健作用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典型代表,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八大保健作用。
欢迎阅读!简述太极拳的八大保健作用一、强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练太极拳特别强调“心静用意”,用意识引导动作,使心神安静,意念集中,机体放松,脏腑之间发挥正常的功能,取得了相对的平衡。
心神安定,不受外界干扰,可使思维清明敏捷,语言流利清晰。
心气运行流畅,更能发挥其统辖血液循环的功能,减少和消除体内淤血。
血液通畅充盈,面色自然红润。
“汗为心液”,心神安定,心气充足,能统摄津液正常运行,汗液排泄,不致失常。
二、养肝练太极拳时,意境清静,情绪安宁,以意行气,内外放松,动作轻柔圆活,如春风杨柳,生气盎然,可使肝气舒和条达,肝阳自潜,肝凤自熄,肝火自降。
肝气调和,肝体得养,肝血得藏,能帮助脾胃消化,不致横逆克土。
练拳时以意运气的腹式呼吸,有助于消除肝脏淤血。
眼神贯注动作,目不旁视;动作圆活连贯,缠丝螺旋,对养肝明目、舒筋活络大有好处。
三、健脾练拳时的腹式呼吸,“气势宜鼓荡”,内脏加强蠕动,对肠胃等内脏器官进行自我按摩,使三焦气机通畅,脾胃升降和顺,新陈代谢加强,中土运化水谷功能健旺。
心情舒畅,饮食自然香甜。
化源增加,营养充足,肌肉丰满光泽,四肢强健灵活。
脾气旺盛,营血充盈,统血功能亦必正常。
四、补肺练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从而加强了“肺主气”的功能,增加了肺活量,有利于肺的肃降。
通过吐故、纳新,吸入天气,不但充实了“宗气”,而且“肺朝百脉”,能进一步推动气血在全身的运行,使身体各部都得到营养与活力。
练拳时使肺的呼吸与皮毛的开合联系起来(即“体呼吸”),与动作的开合虚实和起伏转换结合起来,练拳后皮肤温暖或微微出汗,有利于肺气的宣发和水道的通调,并能充卫固表,不易感冒,使皮肤润泽,感觉灵敏。
五、固肾太极拳论认为:“腰为主宰”,“命意源头在腰隙”。
故练拳时十分重视“肾之府”“腰”的作用。
“刻刻留意在腰间”,要“以腰为轴”来带动四肢和全身协调运动,使劲路完整,气机畅达;要“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背”、“中气贯脊中”、“劲贯脊中”、“力自脊发”。
浅谈太极拳的文化与养生-浅谈太极拳的健身与养生价值
![浅谈太极拳的文化与养生-浅谈太极拳的健身与养生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fa048f87f46527d3250ce0de.png)
浅谈太极拳的文化与养生:浅谈太极拳的健身与养生价值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太极文化是其中一枝璀璨的奇葩,太极文化的理论基础是《易经》。
以太极拳运动为其核心,包括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棍、太极球等。
太极拳的精髓即阴阳、动静、虚实之间的相互变化。
而其奥秘,则在于永远处于变动开合状态。
而这种状态,必须遵守平衡,即是“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的道理。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
先贤从用兵和较技中认识到一条真理:天下有常胜之道日柔,上善若水,柔可以克刚,避实以击虚,持后而处先。
关键词:太极文化太极拳阴阳哲学里的太极:什么是太极?太极一词,始见于《易经》系辞上传。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这里的生,不是产生,而是演变的意思。
亦即八卦由四象演变而来,四象由两仪演变而来,太极的变化流通,包含或阴或阳,呈现柔与刚两种不同的属性,八卦即四象,四象即二仪,两仪即太极。
总之,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拳学里的太极:太极,太极拳的原理可以概括成为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老庄思想的动态体现。
宋周敦颐撰“太极图”推道体之本原曰:“无极而太极,吾心寂然无思,万善未发,是无极也。
然此心未发,自有昭然不昧之本体,是太极也。
”意思是太极为宇宙生化之源,万物启蒙之本。
一、太极拳理对养生的阐述太极拳理包括的方面众多,众多拳家在自身的练习过程中把自己的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心得予以总结,使太极拳理内容丰富,内涵深远,也使学习者收益终身。
(一)“根”的健身作用“千变万化有我运,下体两足定根基”(陈鑫:《陈氏太极图说》);“步者,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其根在脚,发于腿”(武禹襄:《十三势说略》)这些文字记载说明了太极拳中“根”的重要性。
有研究证实,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有效的增强老年人的下肢平衡力,改善下肢的柔韧性即关节灵活性。
补气血的太极养生法保持身体健康
![补气血的太极养生法保持身体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793257a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d.png)
补气血的太极养生法保持身体健康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养生方式,以其独特的身体训练和调理功效备受推崇。
在太极拳的实践过程中,注重调理气血的方法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补气血的太极养生法,帮助读者保持身体健康。
一、深呼吸调气血太极拳强调呼吸与动作相结合,通过深呼吸调理气血。
在练习太极拳时,尽量做到自然舒展的呼吸,使气血更好地循环。
同时,要注意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让呼吸与动作协调有序,从而发挥出最大的调理作用。
二、松紧有度补充气血太极拳的核心思想是松紧有度,这也适用于调理气血。
身体的松紧恰到好处有助于气血的流通和补充。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要做到身体放松、肌肉柔软,但不应呈现过度松弛的状态。
通过正确的松紧技巧,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补充气血的效果。
三、舒缓运动平衡气血太极拳的动作以缓慢舒缓为主,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平衡气血,避免气血的过度消耗或积聚。
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注意动作的平衡和舒缓度,避免动作过于急促或过于用力,这样能更好地保持气血的平衡和流畅。
四、注重太极精神调气血太极拳注重内外的统一,强调修身养性,通过调理心态和情绪状态来调整气血。
减轻压力、舒缓情绪、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气血的运行和补充。
在太极拳的实践中,要注重太极精神的培养,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衡,这样能更好地调理气血,促进健康。
五、饮食调养补充气血除了太极拳的练习,饮食的调养也是补充气血的重要手段。
根据中医的理论,一些食物具有补气血的功效,如红枣、黑豆、黑芝麻等。
搭配合理的饮食,有助于补充气血,增强身体的健康状况。
结语: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太极拳作为一种独特的养生方式,注重调理气血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深呼吸、松紧有度、舒缓运动、太极精神的培养以及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有效地补气血,保持身体健康。
因此,不妨通过太极拳来养生,享受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太极拳文化与养生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宁波财经学院
![太极拳文化与养生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宁波财经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7ed755a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b.png)
太极拳文化与养生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宁波财经学院第一章测试1.太极拳一词最早见于()。
参考答案:李亦畬《太极拳谱》2.陈式太极拳创始人是()。
参考答案:陈王廷3.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是()。
参考答案:杨禄禅4.太极拳有五大种流派即()。
参考答案: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5.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求身体要复归婴儿状态是()状态。
参考答案:松柔1.正踢腿力点在()参考答案:脚尖2.虚步是太极拳的一个()。
参考答案:步型3.太极拳运动中直摆性腿法包括()。
参考答案:正踢腿;里合腿4.太极拳的手型包括()参考答案:掌;拳5.推掌和按掌的区别是力点不同。
()参考答案:对1.太极拳手型的拳握法,大拇指应压放在中指食指的()。
参考答案:第二指节2.太极拳手型掌有()个技击部位。
参考答案:53.太极拳的运动节奏为()。
参考答案:缓慢匀速4.简化八式太极拳共有()段。
参考答案:25.太极拳的弓步要求两脚()。
参考答案:两脚之间横向距离20公分左右1.简化八式太极拳的“起势”两臂前举时身体要有()。
参考答案:下沉意识2.简化八式太极拳的“野马分鬃”的“分手”动作力点在()。
参考答案:小臂外侧3.简化八式太极拳的“白鹤亮翅”的“亮翅”动作包含有()。
参考答案:动作舒展的含义4.简化八式太极拳的“搂膝拗步”动作包含()手法。
参考答案:两种攻防5.太极拳的身形要求。
()参考答案:含胸拔背1.简化八式太极拳的“倒卷肱”动作的技术要点是(),才符合攻防含义。
参考答案:推掌和回撤手要在胸前相错2.简化八式太极拳的“揽雀尾”动作包含()种攻防手法。
参考答案:43.简化八式太极拳的“揽雀尾”动作中“掤”的力点在()。
参考答案:小臂背部4.简化八式太极拳的“揽雀尾”动作中“按”的力点在()。
参考答案:两掌掌根5.简化八式太极拳的“云手”动作,手在云到面前时有()含义。
参考答案:掤1.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整套动作共分()段动作。
太极拳的理解
![太极拳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6727b90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6.png)
太极拳的理解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健身和武术形式。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最初由张三丰所创,后经过多代传承发展而成。
太极拳以缓慢、柔和、流畅的动作为主要特点,结合呼吸、意念及身体协调性的练习方式,既可促进身体健康,又可强化身体素质。
以下是对太极拳的一些理解:1. 内外兼修:太极拳强调修身养心,注重内在气质的培养。
它不仅锻炼身体,还能提高个人心境和气质,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
2. 动静结合:太极拳强调动作连贯、流畅,注重动和静的结合。
运动可以使身体得到伸展和放松,同时也能调整呼吸和发挥精神作用。
静态状态可以使意识得到集中和平静,从而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
3. 技击与养生:太极拳是一种兼顾技击与养生的传统武术。
在技击方面,太极拳强调以柔制刚,借力打力。
在养生方面,太极拳注重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强化身体的防御机能,使身体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4. 以义为本:太极拳的拳理中有一句话“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这是太极拳的核心理念。
它的实质是精神的统一和物理的和谐,即在动与静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精神和身体的协调。
太极拳是一种以义为本的武术,重视人文精神和道德修养。
5. 气的运用:太极拳的“劲”主要指内劲,是指一种内蕴于身体内部的生命能量。
太极拳强调经络养生,通过练习调节气息和内劲,在健身养生和技击中发挥肌体作用。
总之,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被视为一种综合修养的体育运动。
它通过动作动静结合,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注重人生哲理和纯粹精神,以及气质和文化的修养,给人们的身体和心灵带来无限的益处。
太极拳养生
![太极拳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1fe75d93ce2f0066f4332235.png)
太极拳养生太极拳养生一、练脑太极拳对脑的功能起着积极的调节和训练作用。
太极拳要求精神专一,全神贯注,意动身随,内外三合(内三合指意、气、力相合,即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连绵不断,一气呵成。
这些细微,复杂,独特的锻炼方法和要求融合在太极拳练习过程当中,是对大脑很好的锻炼。
进而调整身体,使其趋于正常,诸脏器达到坚强有力,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强身,防身的目的。
太极拳是“以静制动,虽动犹静”,动与静结合的锻炼方法。
这有益于对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的调节。
它对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等有显著疗效。
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亦可逐渐消除疾病在大脑皮层引起的病理兴奋,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太极拳强调在周身放松条件下进行锻炼。
它不仅要求躯体放松,而且更要求大脑放松。
在大脑支配下,神经,肌肉放松又能反射性地使全身小动脉(高血压主要表现小动脉收所)得到舒张,同时缓解小动脉壁的硬化。
这样血压随之下降,并趋于正常,对高血压患者更为有利。
在脑力,体力劳动后进行全身放松,能使兴奋的神经,疲劳的肌肉恢复得比较快,这就是练拳比静止更能消除疲劳的原因。
太极拳养生二、练气太极拳练气是在大脑皮层统摄诸神经系统下,使全身处于松静状态,随着深长的呼吸,促使内脏器官和外部肌肉有节律地舒张,收缩,腰,脊,四肢螺旋缠绕将沉蓄与丹田(小腹)之气,运送到全身,此时末梢神经会产生酸、麻、胀、热的感觉,即通常所说的“气感”。
有此气血运行感的人皮肤红润,其体温可增高1度左右。
通过气的运行,肌肉每平方毫米约有200条毛细血管打开使用(在平时只有5条左右有血流过)。
而毛细血管是依照一定周期来开闭的。
因此它们的搏动,好像给身体增加了几百万个微小的“心脏”。
这些外围小心脏的大量开发,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对心脏病的防治极为有利。
通过肢体的顺逆缠绕运动,不仅锻炼了肌肉的弹性,而且提高了血液循环的速度,因而可防治因血行受阻而产生的心脑血管的病症。
【太极拳】贵在修心养性,太极拳修心的四大好处
![【太极拳】贵在修心养性,太极拳修心的四大好处](https://img.taocdn.com/s3/m/3dc2981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19.png)
【太极拳】贵在修心养性,太极拳修心的四大好处太极拳是中国古人防身及养生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
当今人们习练太极拳能获得良好的太极拳的养生功效,而且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柔和缓慢,没有人群限制。
太极拳修心的四大好处习练太极拳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太极拳来自于自然,运用于人类,练太极拳能提高心理素质。
首先,要有博大胸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后有大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其次,良好的心态心态平和,平衡稳定,因势利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随遇而安。
对工作、对生活充满自信。
良好的心态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基础,每个长寿的人都有着乐观向上的心态,多练太极拳可健康长寿。
三是用太极拳智慧武装头脑不战而胜,以柔克刚。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疲我打、敌驻我扰”的战术原则就来自于太极。
太极拳处处彰显中国人的智慧,习武之人应是睿智之人。
四是修身修心,身心双修太极拳文化博大精深。
要把习练太极拳的境界由“我练拳”提升到“拳练我”。
“我练拳',是以我为主练拳;”拳练我“是用拳理改变自己,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
悟拳要用心、用意、用脑,不断提高。
经过近大半年的学习,大家初有小成,完成了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的学习,继续加油,坚持。
特别感谢谢连安教练辛苦指导!太极老师:谢连安,电话:136****6555要认认真真学拳,堂堂正正做人。
一个成熟的优秀拳师,修心必须有博大的胸怀,稳定的心态、睿智的头脑、深邃的修养。
太极拳(“推手”)以其独有的威力,行拳如织网,让对方进退不得自如,英雄无用武之地。
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阴阳变化,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变化,可以使身体达到稳态,更加平衡。
行拳中,处处有阴阳、退中有进、让中有取、化中有逼;周身弹性,收得住,放得开,有凝聚力,也有爆发力。
我无犯人之心,而犯者自败。
其中充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总之,随着太极拳修炼的逐步深入,人的思想和感受也在随时变化,得到净化和升华,在修身的同时修心,达到德艺双馨的目的。
普及和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的总结
![普及和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a3c273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b.png)
普及和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的总结太极拳和八段锦,作为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运动特点。
它们不仅能够锻炼身体,更可以调和气息,提升内在的修养,对身心健康有很大的益处。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些传统的养生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
因此,普及和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太极拳的普及与推广太极拳是一种缓慢而流畅的武术运动,强调内外兼修,意气相合。
通过长期的练习,可以调和气血,舒缓压力,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太极拳的动作设计巧妙,适应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尤其适合中老年人。
为了更好地普及太极拳,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
首先,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拳的益处。
其次,我们组织了太极拳的培训班,邀请专业的太极拳教练进行指导,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身体验并学习太极拳。
此外,我们还与社区、学校等机构合作,将太极拳纳入到日常的体育活动中,使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
二、八段锦的普及与推广八段锦是一种传统的健身气功,通过八个固定的动作来调和身体和气息。
与太极拳相比,八段锦更注重呼吸的配合和内在的修养。
长期练习八段锦,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耐力,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和压力。
为了推广八段锦,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宣传八段锦的益处,提高公众的认知度。
其次,我们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展八段锦的培训课程和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此外,我们还鼓励企业、学校等机构将八段锦纳入到员工的健康管理和体育课程中,让更多的人在日常工作中得到锻炼。
三、总结与展望太极拳和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的普及和推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虽然我们在宣传和培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要更多的努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培训范围,提高公众对养生保健方法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同时,我们也将积极探索新的推广方式和技术手段,使更多的人受益于这些传统的养生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化八式太极拳“十字手”动作包括手法。
掤、架
简化八式太极拳“收势”动作要求,有始有终。
手臂下按,呼吸自然,身体有上顶之意,收腿动作完全结束
5
题目
答案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整套动作共分组动作。
8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整套动作共有腿法动作。
2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是在创编而成。
1956年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套路是在基础上简化而成。
低强度
太极拳对称运动有利于。
开发脑细胞荒芜的“处女地”
人体的不通畅,会逐渐引起组织脏器的衰老。
微循环
《易经》的三个大原则。
简易、变异、不易
“天人合一”是。
道家思想
“效法自然”是。
道家思想
“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是。
道家思想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是。
儒家思想
“食气”是。
传统养生练气方法
太极拳中的”太极”有含意?
5
太极拳的运动节奏为。
缓慢匀速
简化八式太极拳共有段。
2
太极拳的弓步要求两脚。
两脚之间横向距离20公分左右
3
题目
答案
太极拳的身形要求。
含胸拔背
简化八式太极拳的“起势”两臂前举时身体要有。
下沉意识
简化八式太极拳的“野马分鬃”的“分手”动作力点在。
小臂外侧
简化八式太极拳的“白鹤亮翅”的“亮翅”动作包含有。
成八字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左右穿梭”推架动作技术要求。
架推依次完成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海底针”动作,两手要。
随重心移动走弧线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海底针”动作中插掌是。
进攻、防守手法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闪通臂”动作中架掌有。
架和拉之意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闪通臂”动作中弓步是。
侧弓步
13
题目
答案
4
简化八式太极拳的“揽雀尾”动作中“掤”的力点在。
小臂背部
简化八式太极拳的“揽雀尾”动作中“按”的力点在。
两掌掌根
简化八式太极拳的“云手”动作,手在云到面前时有含义。
掤
简化八式太极拳的“单鞭”动作包含攻防技术。
推、叼、掤
简化八式太极拳“收势”包括。
弓步分掌、十字手、合太极
简化八式太极拳的“云手”动作,手在云到同侧时有含义。
无穷大
全世界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太极拳组织,习练太极拳者已达亿人,太极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武术运动。
70 1.5
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150
目前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大架子是经再次修改而成。
杨澄甫
2
题目
答案
太极拳手型的拳握法,大拇指应压放在中指食指的。
第二指节
太极拳手型掌有技击部位。
防守
7
题目
答案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搂膝拗步”的推掌手法力点在。
掌根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手挥琵琶”两臂要有。
合抱之意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倒卷肱”两手的配合要。
后手前推与前手相错时前手下落于腹前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倒卷肱”后撤脚应向。
支撑脚内侧落步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倒卷肱”回收手和前推手为手法。
4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高探马”的攻防是进攻对方的。
面部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右蹬脚”动作中蹬脚的力点在。
脚跟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双峰贯耳”动作两拳眼。
朝内下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双峰贯耳”动作力点在。
拳背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左蹬脚”动作中蹬脚方向和。
同侧推掌手臂相同
11
题目
答案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左下势独立”动作的下势是。
动作舒展的含义
简化八式太极拳的“搂膝拗步”动作包含手法。
两种攻防
简化八式太极拳的“手挥琵琶”动作的虚步的虚点地面的脚是以点地。
脚跟
4
题目
答案
简化八式太极拳的“倒卷肱”动作的技术要点是,才符合功放含义。
推掌和回撤手要在胸前相错
简化八式太极拳的“云手”动作,手在云到面前时有含义。
掤
简化八式太极拳的“揽雀尾”动作包含种攻防手法。
杨式太极拳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共有平衡动作。
2
6
题目
答案
太极拳的身形要求。
含胸拔背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起势”两臂前举时身体要有。
下沉意识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野马分鬃”的“分手”动作力点在。
小臂外侧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白鹤亮翅”的左手动作有。
採手之意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白鹤亮翅”的右手动作是手法。
1
题目
答案
太极拳一词最早见于。
李亦畬《太极拳谱》
“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的联句是所写。
翁同和
“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的联句是对太极拳大师的赞扬.
杨禄禅
1927年在南京创办了中央国术馆。
张之江
在南京创办了中央国术馆。
1927年张之江
1927年张之江在创办了中央国术馆。
南京
《简化太极拳》教材是在年出版的。
防守之意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左下势独立”下势转独立时要。
经左弓步提膝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左右下势独立”攻防包含。
採手、挑掌、顶膝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左右下势独立”仆步屈膝腿的膝关节。
与脚尖方向一致简化二十ຫໍສະໝຸດ 式太极拳的“左右下势独立”提膝是。
防守
12
题目
答案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左右穿梭”的推掌方向。
陈式太极拳
《太极拳体用全书》是的精品拳谱。
杨式太极拳
后人称之为“老三本”的太极拳谱是所撰写。
武式太极拳传人李亦畬
的技术典型特点斜中寓正、川字步法、实腿转换等。
吴式太极拳
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求身体要复归婴儿状态是状态。
松柔
生命本质是。
自然
缓慢的前提是。
放松
太极拳的技术动作是由起落开合动作组成的,要求起(向上)的动作要,落的动作要。无论哪中呼气方式都应求其自然。
手腕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收势”两臂下按时身体要有
上顶之意
太极拳上下肢的技术要求
太极拳讲究“含胸拔背”,既是
含胸有助于腹式呼吸,拔背有利于发劲。
太极拳讲究“舒指坐腕”,既是对。
太极拳劲力的要求
传统养生学核心是。
调气调息
人体生命就是,改善人体各系统的和谐运转。
阴阳运动
练习太极拳讲究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达到养生的目的。
意、气、形
太极拳运动是一项运动,可促进了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起到活血化淤作用。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转身搬拦捶”的动作有。
3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转身搬拦捶”的“搬”是。
防守手法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如封似闭”右手回抽是。
脱手之意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如封似闭”两手的配合要如同。
两扇门关闭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十字手”动作包含种手法。
2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十字手”动作的力点在。
防守进攻
8
题目
答案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左右揽雀尾”动作包含四种技击方法。
掤、捋、挤、按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左右揽雀尾”的推掌手法力点在。
掌根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左右揽雀尾”中“挤”式。
前掌心向内上,后掌心侧向前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左右揽雀尾”动作交换时容易出现错误。
重心不移动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左右揽雀尾”动作掤的力点在。
小臂背侧和掌背
9
题目
答案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云手”的手法包含。
掤、採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云手”动作脚步移动应该。
脚尖起脚尖落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单鞭”动作中勾手是以。
勾顶击打对方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单鞭”勾手应。
和后腿在一个平面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单鞭”的左手应再推。
先掤化
10
题目
答案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第五组共有个动作。
1956年
每年的月为“世界太极拳月”。
5月
陈式太极拳创始人是。
陈王廷
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是。
杨禄禅
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是。
武禹襄
孙式太极拳创始人是。
孙禄堂
吴式太极拳创始人是。
吴鉴泉
太极拳有多种流派,在河南的是。
陈式
太极拳有五大种流派即。
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
吴式太极拳是在基础上发展而成。
杨式太极拳
金刚大捣碓是的代表动作。
吸呼
在练太极拳时首先要排除杂念,以引导动作。
意念
“未曾向左先向右,未曾先后先向前”是太极拳练习时技术特点。
动作之间链接
“虚灵顶劲”是对的技术要求。
头颈
太极拳运动时要采用。
腹式呼吸
“含胸拔背”是对的技术要求。
躯干
“松腰敛臀”有利于。
转腰和腹式呼吸
“沉肩坠肘”有利于。
劲力贯于手臂
“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