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教案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通用10篇)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通用10篇)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1教学目标①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②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夜的形成,并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③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并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和各自的特点。
④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用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解释一些自然地理现象;四季的形成。
教学准备大地球仪1个,小地球仪10个,昼夜形成演示仪,手电筒11个,《地球自转歌诀》投影片,地球公转运行仪,皮球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导入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可能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注意,如: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从身边的自然现象入手,让学生感觉学习地理有用,同时又教育学生要养成观察的习惯。
教学新课板书一、地球的运动大家知道这些现象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起的,那么地球是怎样进行自转运动的?自转运动又是怎样产生白天、黑夜的?我们这儿准备有手电筒和地球仪,你能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吗?你能通过演示来解释这些现象吗?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容易激起学生们的探究欲望。
问题一出,学生立即会跃跃欲试。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有人拿手电筒,有人转动地球仪,有人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旋转地球仪时的方向,演示完毕后,小组讨论下面这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①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日出回落现象?(因为地球的自转)②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自转方向和日出日落相反是自西向东)③日出日落产生了什么现象?(白天黑夜)学生回答完毕后,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下列问题:④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在自转吗?若问题4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用一较大的玻璃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教学目标1.综合思维:运用地球自转的特征,解释与自转有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2.地理实践力: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3.人地协调观:认识真实的地球运动,形成正确的地球观。
二、教学重难点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2.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3.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为什么人类感受不到地球,或者太阳系,或者银河系在运动呢?由于地球是几乎接近于匀速的在自转,地球上的人由于惯性,也保持着绕着地球转的运动状态,也就是相对于地球面是静止的运动状态,因此,人感觉不到地球在动。
那我们能不能感受到地球自转呢?能。
只要选对参考系就可以了。
天上遥远的恒星,甚至太阳月亮,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也可以假设为相对地心静止。
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你会看到那些天体都在运动。
实际上主要原因还是地球在自转。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能感受到地球的自转了。
[新课教学]:一、地球的自转【师】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地球的自转的公转,那下面问同学们几个问题,测验一下同学们的基础。
(1)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地球自转的周期。
答案:(1)自西向东;(2)24小时。
【师】回答的很好,但是我们不光要知道地球的自转的方向,还要会应用。
下面看书上的思考题。
【思考】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答案: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A.AB.BC.CD.D1.答案:B解析:考点:地球自转的特征分析: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向下俯视为逆时针,反之为顺时针。
解答:A、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南北极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B、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南北极相同,故符合题意。
C、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向下俯视为逆时针,反之为顺时针,故不符合题意。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教案
课题: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课标要求: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学情分析:通过上两节课和初中的初步学习,学生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但对于自转和公转的具体情况,如周期、方向、速度等不清楚,开普勒第二定律、恒星日、太阳日、恒星年也要具体详细讲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自转的两个周期太阳日与恒星日,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角速度与线速度及其分布特点,公转周期恒星年及公转速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其地理意义:回归年。
通过现象的演示及原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并由此开始建立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合作的习惯与读图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使其认识到地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自转与公转的周期、方向和速度。
教学难点:恒星日与太阳日,从地球南极和北极分别看地球自转方向,日地距离对公转速度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地球仪。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教师:那哪位同学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呢?(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通过形象的比方明白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是地球自转)学生:假如我们坐在飞驰的火车上,我们会看到车两旁的景物在快速的后退,正是从快速后退的景物中我们感觉到了火车在前进。
(如学生答不出来需引导)教师:好。
这位同学联想丰富。
我们看书上图1.14,夜晚我们长时的观察天上的星星,我们会发现,北极星附近的星星运动轨迹都是一段以北极星为圆心的圆弧,所有的星星都在圆形轨道上绕着北极星从东向西运动。
从而说明我们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而且有一个指向北极星的绕转中心轴,我们把地球自转的中心轴称为地轴。
地球运动地理教案(精选8篇)
地球运动地理教案(精选8篇)地球运动地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理解黄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建议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建议关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开普勒三定律,由此引入地球公转内容的讲授。
在课堂教学中,除利用课本中《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和表1、2《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进行讲解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本期的图片素材,或者自己制作动画进行演示,将地球公转运动中近、远日点(到达时间和日地距离),公转方向,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特点,公转周期等知识点直观地展示出来。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是一个重点内容。
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示意图》(数据库中媒体素材有相应的动画),分析得出地球公转的两个重要特点:①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保持66°34ˊ的交角;②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
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教学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也可以通过动画),让学生从赤道和南、北极投影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运动。
特别是在南、北极投影图上,要训练学生识别地球的自转方向。
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的教学建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其结果就是形成黄赤交角。
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搞清地轴、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三者之间的角度关系,利用《黄赤交角示意图》进行讲解,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
这部分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教学建议学生对于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学习,是本节的难点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讲解地球自转周期,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向学生演示他们的区别。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一、课标解析认识地球运动的规律;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的,其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1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日:昼夜更替的周期,地球自转,用度:极点为,其他各处相同,线速度:自向减小(赤道处最大)。
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从南极上空看呈。
周期:一个年,日时分秒。
形状:近似正圆的。
2.公转轨道:近日点:初。
远日点:初。
角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速度线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地球运动是与的叠加。
2.黄赤交角:指平面与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3.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三、典题解析1.在下图中表示太阳日的是()A.a B.b C.a+b D.a-b解析:时间与我们生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每一天长短的确立的理解程度。
就能力考核来说,则也可以说是看看考生对从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的强弱。
题目中隐含着的一个知识点是: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公转的方向是一致的。
即,从空中看地球,如果其公转方向是逆时针的(如该图所示),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也一定是逆时针。
有了这个基础常识,读图即可以明白,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答案:C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角∠α、∠β的度数是,从其大小及其所对应的弧长分析出地球自转速度的特点是。
(2)图中C点的经度是,如果E点是10点钟,则C点的时刻是点钟。
(3)由C向A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发生向(东、南、西、北)偏移的现象,由C向D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发生向(东、南、西、北)偏移的现象。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涉及到经度的概念、地球自转速度、时间计算和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等知识点。
首先根据经度的概念得出∠α、∠β的度数是45°。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第1课时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通过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来感知地球的运动。初中学过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础知识,并且物理中学习过参照系和速度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理解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知道太阳日和恒心日的区别;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
吸引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地球的自转
1、自转运动
你是如何感知地球自转的?
Ppt展示北极上空的星辰轨迹图。从图中大家看到了什么?有何感觉?
我们看到的是星辰运动的轨迹,但实际上,是地球运动造成的,地球在自转。可以从中心、方向、周期和速度描述地球的运动。
2、自转运动的方向和中心
地球自转的中心是?运动方向是?请同学上台演示地球的自转。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把握几个要点。
培养读图能力,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自转运动的差异。
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读图能力。
二、地球的公转
以前的人们都人为太阳是围着地球转的,提出了“地心说”。但是哥白尼发现,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提出了“日心说”。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就是地球的公转运动。
上台演示。
直观感受公转速度不是匀速的,而是由快有慢。知识
板书设计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自转
地轴(指向北极星)
自西向东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24小时
角速度
线速度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365日/366日
靠近近日点速度快;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案(精选14篇)
地球的运动教案(精选14篇)地球的运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四季的划分2.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3.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力量目标通过观看地球自转时地球上消失昼夜更替现象和地球公转时地球上不同纬度消失昼夜长短的变化,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和分析力量。
德育目标1.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了解地球上的很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而不是神的力气,从而对同学进行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
2.通过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学习,使同学熟悉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和变化教学方法地球仪教学用图课时支配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一刻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中的。
地球,作为一个星球也不例外。
一方面,地球内部的组成物质在不断地变化运动着,例如火山喷发就是地球内部组成物质变化达到肯定程度的结果;另一方面,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也在进行着有规律的运动。
大家在前面已经知道了,地球一方面自身在自西而东的在进行着自转运动,另一方面,它还围着太阳进行着自西而东的公转运动。
今日,我们首先来学习地球的自转运动。
二.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 阅读p9~p10)(板书)其次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绕地轴转动2.方向:自西而东3.周期:一天(24小时)4.昼夜更替现象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绕太阳运动2.方向:自西而东3.周期:一年4.轨道:椭圆轨道5.特征:地轴总是倾斜的,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夹角。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四周。
(地轴的指向不变)6.季节的变化(师):地球始终处在不停的有规律的运动之中。
对于这一点,过去的人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观察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认为地球是静止的,只是这些日月星辰在运动,并且有人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神、是上帝在主宰着的。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8篇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8篇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一、背景与意义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
地球的运动教案(优质11篇)
地球的运动教案(优质11篇)地球的运动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
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
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
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材分析: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
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
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
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
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
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
其中空间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关键。
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
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
由于知识点多,程度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最好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议:出发点:为学生展现认识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对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基本特征;(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式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3)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或者通过播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的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2)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从中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宇宙是运动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
(2)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地球运动基本形式的一般特点教学难点: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观察法、演示法、绘图法四、教学过程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意图 [图片展示][教师提问] 太阳东升西落、四季变化现象的图片。
1、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2、地球上为什么会如此的四季变化现象?(引入新课)创设情境,设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课本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提示] 这些现象都是由地球的运动引起的通过简略的告知答案,进一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提问] 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学生回答: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看课本,找出知识点 [提示] 首先学习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让学生进入状态,大致了解教师授课的逻辑顺序,便于学生掌握 [教师提问][过渡]简单温故一下初中地理课本学习过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回答:(概念、绕转中心、方向)温故而知新,为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教师点评] (1)地球围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自转。
(2)绕转中心:地轴(3)方向:自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南顺北逆) [地球仪演示] 分别从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旋转方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式的教学,更利于学生掌握[教师讲述] 地球自转的周期,有参考点的不一样,一日的时间长度也略又差异,有恒星日(23h56′4″)和太阳日(24h)教学难点,简单讲解,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
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特征: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目的是为了分析地球运动的意义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
3、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4、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产生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更替、五带划分等5、能够判断晨线和昏线,准确地画出二分二至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掌握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学会分析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能够从实际生活经验中发现地理问题,如发现厦门正午太阳高度在冬季与夏季差异明显,并与他人合作探究该现象的形成原因,能用适当方法手段表达、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见解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教学重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更替、五带划分等。
其中除了地转偏向力,其它都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角速度与线速度,时差的计算、日界线、地转偏向力、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课时安排:第1课时:复习初中的经纬线知识,讲授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第2-3课时:学习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地转偏向力第4-5课时:学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形成黄赤交角,从而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在日照图上分析晨昏圈在球面的变化以及昼夜弧长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产生与划分。
第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生:(根据老师提问分别回答)师:(学生回答的同时,对应表格中的每个空格逐个投影显示答案)师:昼夜的更替、时差的产生、四季的变化,都是因为地球运动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地球的自转能带来哪些地理意义。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大全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大全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熟悉地球自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熟悉地球公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观看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同学能够精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耀地球的示意图。
2.能依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耀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全部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育同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进展变化的。
【重点与难点】1.熟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支配】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朝辉夕照,日月轮回。
你知道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今日,我们就先来熟识一下地球运动的一些状况,学习《地球的运动》。
二、新课讲解第一课时(一)地球运动的熟悉过程1.托勒密与“地心说”2.哥白尼与“日心说”3.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明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围着太阳公转。
(二)地球的自转1.读图1.4 昼与夜(导学):熟悉地球自转的特点。
(讲解):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自转现象:昼夜更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地方,相对位置偏东地点,要比位置偏西地点先看到日出,就消失了时间差异)。
河南省安阳市高中地理 (新人教版 必修1):教案+学案+课件+练习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案 新人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学习目标导引二、预习提示1、地球上看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2、欧洲足球锦标赛直播我们为什么要深夜或凌晨才能看到?3、为什么夏天北京白天长过广州,而冬天北京白天又比广州短?三、知识结构线索产生时差,地转偏向力等地球自转赤道平面昼夜长短变化时间变化形成四季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地球公转黄道平面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纬度变化划分五带四、重难点突破1、通过活动,类比来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到户外一个开阔的地方,把自己比作地球,在离自己5米的地方插一根杆当作太阳,在远处找一个标志点作为恒星,自己站立,一只手平举指向杆和远处的标志点成一直线,先假设地球不公转,只有自转,自己原地转一圈代表地球自转一周,请同伴观察——自己的手转了一圈后仍然“同时”指向杆(太阳)和远处标志点(恒星),然后再模拟地球的真实运动即自转的同时公转,自己旋转身体的同时向前走,请同伴观察自己旋转一周后手指向了远处的标志点(恒星),但还没有指向杆(太阳),要继续转多一个角度才能指向杆(太阳),然后请每个同伴自己做一遍,以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差别。
2、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日照图设问,画图计算来理解、掌握地方时、区时计算,国际日界线两侧时间与日期的关系。
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日照图(1)在图中画出中时区、东一区、西一区、东十二区、西十二区、东八区、并且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当北京时间十月二日九点时,东一区、东十二区、分别是几时?东十二区、西十二区分别是几日几时?(3)地球自转由西十二区转到东十二区,转过了几个时区?由此可见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少 小时,所以,东、西十二区时间 、日期 。
3、读完整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填表,理解巩固地球公转意义的有关知识。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1___年=____天____时____分____秒 规律:(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规律:(3.)四季和五带中国传统四季:以_____为起点 四季划分 西方天文四季:以________为起点 五、典例剖析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
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篇一: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地球的运动教学理念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初一的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认识。
本节课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学的思想。
通过活动、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
2、采用讨论比较方法展开“活动”考虑到学生以前学过一些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
采用比较法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了解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异同点,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以及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
3、通过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教师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搜集一些关于地球运动的资料,对教材中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加以补充、说明。
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
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3、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内在联系。
情感目标1、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及带来的影响。
2、地球公转及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
2、地球公转且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产生①一年中正午太阳的高低变化。
②一年中白昼的长短变化。
地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四季的变化教学用具:课件、学生自备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地球运动实况录像,请学生观察。
讲授新课:电脑屏幕显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一、地球的自转二、地球的公转屏幕显示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展开讨论究竟是“天转”还是“地转”。
全班同学分属两种观点,各抒已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课标要求: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学情分析:通过上两节课和初中的初步学习,学生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但对于自转和公转的具体情况,如周期、方向、速度等不清楚,开普勒第二定律、恒星日、太阳日、恒星年也要具体详细讲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自转的两个周期太阳日与恒星日,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角速度与线速度及其分布特点,公转周期恒星年及公转速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其地理意义:回归年。
通过现象的演示及原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并由此开始建立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合作的习惯与读图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使其认识到地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自转与公转的周期、方向和速度。
教学难点:恒星日与太阳日,从地球南极和北极分别看地球自转方向,日地距离对公转速度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地球仪。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教师:那哪位同学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呢?(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通过形象的比方明白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学生:假如我们坐在飞驰的火车上,我们会看到车两旁的景物在快速的后退,正是从快速后退的景物中我们感觉到了火车在前进。
(如学生答不出来需引导)
教师:好。
这位同学联想丰富。
我们看书上图1.14,夜晚我们长时的观察天上的星星,我们会发现,北极星附近的星星运动轨迹都是一段以北极星为圆心的圆弧,所有的星星都在圆形轨道上绕着北极星从东向西运动。
从而说明我们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而且有一个指向北极星的绕转中心轴,我们把地球自转的中心轴称为地轴。
地球绕地轴旋转的运动我们就称为地球的自转。
(学生读图1.14并思考这种现象与地球自转的联系,并根据教师提示做记录。
)
板书:地球的第一种运动——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教师:地球自转一圈需要一天,但是,由于参考的恒星不同,一天的长度也略有差别。
我们以一颗距离遥远的恒星作为参考点,地球自转
一周需要23时56分4秒,这个周期叫做一恒星日。
假如今天午夜0点的时候,牛郎星正好位于正南方上空,那么明天牛郎星到达正南方天空的时间是午夜23时56分4秒。
如果我们以太阳作为我们的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个小时,这样的周期叫做一太阳日。
同样的道理,假如今天中午12点的时候,太阳位于我们的正南方上空,那明天太阳位于我们正南方的时间也是中午12点。
那么,究竟哪一个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呢?我们来看一下多媒体演示。
通过这个动画我们看到恒星日是地球自转360度的时间,而太阳日则是地球自转360度59秒的时间,因此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恒星日。
(接下来根据下图具体解释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可用多媒体展示也可手绘此图。
)
板书:地球自转的周期:
恒星日:以遥远的恒星作为参考点,23时56分4秒,是真正的自转周期。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点,24小时
接下来请同学们先看一下13页下边的图1.15,这是一幅从侧面看地球自转的图,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看过之后请同学们思考下边的读图思考题,然后想一下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分别是怎样的,哪一个是顺时针,哪一个是逆时针的。
……
(学生需积极思考并与其他人讨论)
教师:好的,同学们考虑清楚了吗?接下来我们演示一下,看看和大
家想的一样不一样。
大家看这个地球仪,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吧。
现在我把它放倒了,把北极朝着大家(转动地球仪),大家看到了吧,是逆时针旋转的吧。
我再把南极朝着大家,从南极看地球是顺时针旋转的。
(用直观演示法简单易懂)
知道了这些之后呢,同学们看书上第十四页图1.16和图1.17,把15页上边的活动题中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填一下。
(结合练习题把自转和公转的速度讲出)
(5分钟后)好,接下来我们来解答一下。
首先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地球自转一周360度,所需时间是24小时,那么它每小时转多少度呢?
学生:每小时15度
教师:好,那么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每小时15度,当然,两个极点是没有角速度的。
从图 1.16中我们看到赤道的线速度最大,是1670km/h,越到高纬线速度越慢,到两级为零,简单地说,就是纬度越高,速度越慢。
板书:自转速度:
自转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零,其他地方都是每小时十五度
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请学生记录)
我们再看一下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在黑板上画出地球二分二至公转轨道示意图)地球公转一周360度需要365日6时9分10秒,所以平均每天大约转59分。
但是呢,由于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是正圆,而是一个椭圆,太阳就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当然,椭圆这
个概念大家还没有学,我就用通俗的语言来讲一下,就是说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在不断变化着,一月初的时候,地球距太阳最近,这时候地球运动速度最快,然后随着日地距离增大渐渐变慢,到7月的时候,日地距离最大,公转速度也最慢,这也就能解释下边的思考题,为什么夏天要比冬天长几天。
从图旁边的文字可以看到地球公转的角速度是每天57分到每天61分,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每秒29.3km到每秒30.3km。
板书:公转速度:
公转角速度近日点每天61分,远日点每天57分
公转线速度近日点每天30.3km,远日点每天29.3km(请学生记录)
学生:为什么日地距离近了公转速度就变快了,日地距离远了公转速度就变慢了?
教师:因为地球受到太阳的引力,当日地距离由远变近的时候,就是地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时候,所以速度会越来越快;而当日地距离由近变远的时候,就是地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时候,所以公转速度会越来越慢。
知道了吧?
学生:知道了。
教师:刚才,我们分别了解了地球自转与共转的一般特点,但是地球运动时自转与公转是同时进行的。
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叫做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23度26分。
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周期性的
移动。
太阳直射点示意图
每年春分的时候,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移动,到夏至的时候北移到北回归线,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移至赤道,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到南回归线,冬至到第二年春分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又回到了赤道,这样一个周期长达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一回归年,顾名思义就是太阳直射点回归所需的时间。
这节课我们讲了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及其特点,请同学们下去把16页的活动题做一下。
板书设计: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与公转
一、自转
1、自转的周期:恒星日与太阳日。
恒星日,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点,23时56分4秒,是真正的自转周期。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24小时。
2、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旋转。
3、自转的速度:
自转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零,其他地方都是每小时十五度
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公转
1、公转周期一恒星年
2、公转速度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一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叫做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为23度26分。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