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小学数学教案

合集下载

《前后》数学教案设计

《前后》数学教案设计

《前后》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前后》數學教案設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理解“前后”的概念,知道如何判断物体的前后位置。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比较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前后”概念的理解
2. 判断物体前后位置的方法
3. 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提出今天要学习的新课题:“前后”。

2. 新课讲解:
- 教师通过实物演示或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前后”的概念。

-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比如在教室里摆放一些物品,然后让他们判断这些物品的前后位置。

3. 实践操作:
-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如:“小明站在小红前面,小红站在小华后面,请问谁站在最前面?”等。

4. 总结归纳: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强调判断物体前后位置的方法和步骤。

5. 家庭作业:
- 设计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以及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2. 结果性评价:通过家庭作业和测试来检查学生对“前后”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在下一次教学中做出调整。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 前后(2)-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 前后(2)-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 前后(2)-北师大版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掌握前后的概念。

2.能够运用前后的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

3.了解前后的运用场景,增强数学的实用性。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前后概念的本质含义。

2.运用前后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本课件、绘图用具、实物用具。

2.学生:学习用品(课本、笔、纸)、实物用具。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三个玻璃球,问学生它们相对的位置是什么。

2.引出本课的概念:前后。

3.出示两个学生,问学生他们的相对位置是什么。

4.探究“前”和“后”的概念。

二、概念讲解
1.引导学生感受“前”和“后”的概念。

2.让学生看一下课本上的图片和小动画,通过视觉理解前后的概念。

3.解释什么是前,什么是后。

三、巩固练习
1.布置概念巩固练习。

2.小组内模拟多种场景,比如排队、乘坐公交车等,运用前后的概念进行描述。

四、拓展应用
1.向学生展示一些物品,询问学生他们如何分辨前后。

2.引领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前后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请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能运用前后概念的场景,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引出玻璃球等实物和小动画等辅助讲解,加深了学生对前后概念的理解。

通过小组练习等方式,学生也能更好地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本节课也将前后的应用进行了拓展,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前后概念的掌握得到了有效提高。

教案二:一年级下册数学《前后》教案范例

教案二:一年级下册数学《前后》教案范例

这是一篇关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例的文章,本文将介绍教案二《前后》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活动及评价方法等内容。

一、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前后》2.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识前后的概念,掌握前后的语言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时间、空间的把握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对前后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时间的先后顺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认识前后概念,掌握前后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前后时间顺序。

(2) 难点:时间的先后顺序较为抽象,需要通过举例和实物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4.教学方法:这里我们采用交互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互动、体验来了解前后概念,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练习前后的语言表达方式。

5.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 请学生观察桌面上的物品,询问学生哪一件物品是最新的。

(2) 引导学生认识“前后”概念,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教师进行引导和巩固。

第二步:学习前后概念(1) 通过摆放教具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前后概念。

(2) 通过互动形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回忆一天当中的活动顺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第三步:掌握前后的语言表达方式(1) 通过听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边听边理解前后的时间先后顺序。

(2) 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故事内容,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前后顺序。

第四步:巩固知识,检查掌握情况(1) 通过游戏方式检查学生对前后的掌握情况。

(2) 让学生动手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操作前后顺序。

6.教学评价方法(1) 考察学生对前后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考察学生对前后时间顺序的掌握情况。

(3) 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考察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参与情况。

二、本节课的特色本节课采用交互式教学,通过多种形式对前后概念进行学习,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地掌握知识。

小学《前后》数学教案

小学《前后》数学教案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需要掌握与之相关的数学技能和数学方法。

前后数学在小学数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学习加减法时,对于掌握这项技能会有很大帮助。

下面介绍一个小学《前后》数学教案,这个教案是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制定的,旨在指导学生们掌握前后数学和简单的加减法。

一、教案背景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们开始接触数学的阶段,对于孩子们来说,数字是一个新概念,他们需要逐渐学习如何识别数字、掌握数字的大小、学习加减法等。

教师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年龄和学科规范编写教案,来指导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

二、教案重点教案的重点在于教导学生们掌握前后数学。

一年级的学生需要通过数学游戏和活动来学习前后数学。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线,并在上面标上从 1 开始的数字,例如 1、2、3 等。

然后教师可以找一个学生,在数字 2 的位置上拿红色的标签。

教室里还有两个空位,这个学生现在需要确定红色标签之前的数字和红色标签之后的数字。

类似这种游戏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如何确定数字的前面和后面。

三、教案内容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给孩子们一个数字,让他们确定该数字的前面和后面的数字。

例如,给孩子们数字8,让他们确定数字 7 和数字 9。

任务二:教师可以画出一些数字(从 1 到 10)。

然后让学生从数字 3 开始往后数数,然后返回到 3。

让学生感受数字的前后变化。

任务三:让学生们玩一个游戏。

教师可以在地面上画个圆圈,然后把一些数字分别放在圆圈的不同位置。

然后让学生们在圆圈里走来走去,尽可能多地读出数字,并确定这些数字的前后位置。

四、教案目标完成这个教案之后,学生们应该能够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掌握前后数学的概念,并在经过一些训练后,能够轻松地确定数字的前后位置。

2.学生们应该能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并在掌握前后数学的帮助下,提高加减法的速度和准确性。

小学《前后》数学教案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教案,在教学时间内,教师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年龄等进行相应调整,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前后数学的相关技能和知识,为他们以后更深入地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前后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前后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前后(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前和后的含义;2.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前和后的位置关系;3.能够较准确地描述物体前后位置变化。

二、教学重点1.理解前和后的含义;2.判断物体前后的位置关系;3.描述物体前后的位置变化。

三、教学难点1.描述物体前后的位置变化;2.运用前后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图片中物品的前后位置关系。

例如:板凳上放着一只球,球在板凳的前面还是后面?2. 理解前后的概念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物品的前后位置关系,并引出前后的概念。

2.教师放置一些小物品在桌子上,让学生讨论哪个物品在前面,哪个物品在后面。

3.教师捏一些纸团,让学生通过观察纸团的前后位置关系来理解前后的概念。

4.学生口头描述一下前后的概念。

3. 判断物体前后位置关系1.教师出示两张图片,让学生比较两张图片中物品的前后位置关系,并说出答案。

2.教师出示多组图片,让学生自己判断前后位置关系,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3.学生小组讨论并呈现出讨论结果。

4. 描述物体前后的位置变化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描述其中物品的位置变化。

2.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日常生活中物体的前后位置变化,如门的开关等。

3.学生组成小组,选定一组物品,互相提问并让对方描述其中物品的前后位置变化。

5. 运用前后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强调前后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排队、赛跑等。

2.教师出示实际场景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前后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生口头描述一下场景中运用了前后概念的解决方法。

6. 总结与作业布置1.教师让学生口头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总结前后的概念和应用,并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场景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前后的概念,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解决了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前后》知识学习

一年级数学教案——《前后》知识学习

一年级数学教案——《前后》知识学习导言《前后》是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是学生认识时间和顺序关系的基础。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前后》的知识,培养其基本数学能力。

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理解《前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意义;(2)知道《前后》与时间有关,能够展示一些具体的时间点并陈述它们的前后关系;(3)运用数量的比较关系描述《前后》。

2.技能目标(1)掌握《前后》的简单应用方法,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2)学会合理运用“前”、“后”、“不变”的概念描述事件顺序;(3)具有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掌握的知识成功解决各类数学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1)在学习《前后》知识的过程中,积极与他人交流,共同进步;(2)诚实待人,敢于承认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努力改正错误;(3)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愿意探究其中奥秘,享受数学学科给予的快乐。

二、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立足于学生先有一定的世界观和认知水平,在选择学习方法和策略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

在探究《前后》这一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策略,通过提供合适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动力。

2.交互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设立强化机制,通过互动的方式,将知识的传授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三、教学内容1.认知时间和顺序关系的重要性,了解《前后》的内涵和外延。

2.知道《前后》与时间有关,能够迅速搜集并陈述一些具体的时间点,初步理解它们的前后关系。

3.根据时间点的先后顺序,运用数量的比较关系形成许多类型的《前后》问题,能够熟练地应用。

“前”、“后”、“不变”的概念描述事件顺序。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前后》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前后》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前后》教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前后》教案1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难点是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1、观察课本主题图、讨论并填空。

2、老师出示:课本“做一做”第2题小动物赛跑图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牛跑第几?你能把上面的问号位置填上吗?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1、说一说(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前后》教案2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识技能目标: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4-5课时。

第1课时前后教学内容:前后教学目标: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愉快教学一、导入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

前后位置小学数学教案

前后位置小学数学教案

前后位置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前后位置的概念;2.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描述物体的前后位置;3. 能够利用图形和实物进行练习和巩固。

教学重点:1. 理解前后位置的概念;2. 能够描述物体在前后方向的位置。

教学难点:1. 能够正确表达物体的前后位置;2. 能够应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示例;2. 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实物,如玩具、图形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前后位置”是什么意思,然后进行简单解释和示例说明。

二、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前后位置的概念,例如:“前”表示面对物体时的方向,“后”表示背对物体时的方向。

2. 教师示范几个简单物体的前后位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掌握概念。

三、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学生分组用玩具或卡片上的图形进行练习,描述物体的前后位置。

2. 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指挥、描述找到正确的前后位置。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学生可以在教室或学校周围寻找不同位置的物体,描述它们的前后位置。

2. 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描述自己身边物体的前后位置。

五、归纳与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复习前后位置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六、作业布置(2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找到不同物体,描述它们的前后位置,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示范和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前后位置的概念。

2.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促进知识的应用与巩固。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前后》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前后》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前后》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倾听和交流能力、质疑和评价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体会理解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与交流,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周围空间的顺序和规律性,学会用顺序词语描述位置。

教学重点:能准确的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教学难点:物体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教具:自制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动画片么?今天老师就先请同学们来看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一个画面,你能说说猫和老鼠现在的位置吗?对,老鼠在前面,猫在后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内容——认识前后。

【设计思考: 此处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新课讲解(一)动物赛跑同学们,动物乐园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一场热闹的“森林运动会”。

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比赛的情况吧!1.同学们,紧张的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课件演示)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请你当解说员,为大家来做现场报道:有哪些运动员参加比赛。

预测谁得冠军。

2.一声枪响后比赛开始了,我们说说他们现在的位置?3.学生反馈,谁跑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谁跑在最后呢?谁在它的前面?(播放学生录音)4.快到终点了,现在你又看到什么?谁能说一说现在每只动物的位置?(播放学生录音)5.如果跑步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你想一想,猜一猜。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景中,理解谁在它的前面,谁在它的后面,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进一步理解由于参照对象的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二)动物赛车我们现在去赛车场看一看吧,比赛车队已经来到我们面前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前 后|北京版 (1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前 后|北京版 (1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前后|北京版 (15)教学目标1.能够辨别数字的前后关系;2.能够通过图形的前后顺序来体会前后的关系;3.了解前后、左右、上下、里外等位置关系;教学重点1.数字的前后关系;2.图形的前后关系;教学难点1.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概念理解;教学准备1.教师:黑板,彩笔;2.学生:练习册,笔;课堂教学导入新知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图案,比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询问学生:哪个是第一个,哪个是第二个,哪个是第三个。

引导学生讨论数目的前后关系。

2.教师展示几副图案,每幅图案包含多个对象,询问学生哪一个在最前面,哪一个在最后面,引导学生感知图形之间的前后顺序。

讲解新知1.教师以黑板画图的方式,例如画出一个房间、一张桌子、一些椅子和一只猫,引导学生理解“前面”、“后面”、“左边”、“右边”、“上面”、“下面”等词汇的概念,加深理解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2.教师通过练习册的方式,让学生练习数字前后的排序,例如:5,__,7,__,9等,引导学生将空格内的数字进行填充,并解释填法;学生练习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看一看下面的数字或形状,判断前面有多少个元素,后面有多少个元素。

1.3, 4, 5, , ;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3.2, 3, 4, 5, , ;4.上,下,左,。

;5.右,左,右,左,,。

小结归纳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巩固数字前后和形状前后的概念,并加深对前后、左右、上下、里外等位置关系的理解作业布置练习册第20-23页,第26、27页的题目,熟悉数字前后顺序的概念,掌握前后关系的运用技能。

扩展拓展把教室的地面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为不同的区域,让学生根据指令先后顺序,在指定区域之间走动,锻炼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感知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多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多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多篇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

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1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位置师:现在交通便捷,而且有序,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

(画面一: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画面二: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二、探究新知(1)教学“上、下”的位置关系。

①观察画面,认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师:对,是红绿灯,它们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里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清楚,(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的上、下位置关系吗?我们的身体上呢?②练习。

把数学书放存课桌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文具盒上面。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2)教学“前、后”的位置关系。

①认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说它们又是什么位置关系呢?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板书:前、后)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⑦练习。

a、出示十二生肖图,让学生说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谁排在谁的前面,谁排在谁的后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二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二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二教学要求: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

(板书:认位置)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2、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的什么位置?(2)组汇报。

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的前面。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如:——在——的前面——在——的后面——在——的上面——在——的下面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与顺序的前后、上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与顺序的前后、上下
(6)、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发言。
2、完成第4题。
(1)、教师请小组进行玩数学游戏。
(2)、教师指其中的一名小朋友说:“我前面有X个小朋友,后面有X个小朋友。”
(3)、再指其他的小朋友照样子说,可以多叫几名小朋友。
(4)、让学生在组内自己说。
教学小结:
1、上下前后的位置学生认识的很好。
2、相对位置认识的不够好。
你能看着他们说两句话吗?(扎辫子的女孩在带蝴蝶结的女孩的前面,带蝴蝶结的女孩在扎辫子的女孩的后面。)
谁在黑板的上面?谁在国旗的下面?
请学生说上两句话跟旁边的小朋友。
(3)、看着图画,你还能够再说一说吗?
鼓励小朋友大胆积极的发言。只要说的有道理就要进行表扬。
2、数学游戏:找一找。
教师问,学生答,答对了表扬,答错了坐下,后面的小朋友接着回答。
年级
一年级
科目
数学
主备教师
课题
前后、上下
课时
1
建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比较正确的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问:说说你前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题。
(1)、媒体出示图片。
(2)、师问:小狗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你还能够照样子说几句话吗?
(3)、对于敢于大胆发言的小朋友要进行表扬。
(4)、出示电冰箱图。
(5)、师示范:苹果的上面是鸡蛋,下面是面包和牛奶。你还能照样子说几句话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位置关系 前后》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位置关系 前后》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位置关系前后》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前后的概念,能正确辨别物体或人的前后位置关系。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知目标:让学生掌握前后的概念,能正确辨别物体或人的前后位置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前后的概念,能正确辨别物体或人的前后位置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前后的位置关系。

2.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与前后位置关系相关的教学课件。

2. 实物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如铅笔、橡皮等,用于演示前后的位置关系。

3. 小组活动材料:准备一些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卡片、图钉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前后的概念,通过实物演示、课件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前后的位置关系。

3. 活动实践:分组进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前后的位置关系。

4. 游戏环节: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前后的位置关系知识。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前后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

七、作业布置1.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与前后位置关系相关的书面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并描述一些物体或人的前后位置关系,拍照或画图记录下来,第二天课堂上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基础认知讲解——小学一年级《前后》数学教案范本

基础认知讲解——小学一年级《前后》数学教案范本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中,基础认知的教学尤为重要。

其中,关于“前后”的认知也是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小学一年级《前后》数学教案范本。

一、教学目标1.认知前后的含义;2.能正确运用前后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前后的概念;2.举例说明前后的具体意义;3.运用前后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可以拿起一张纸,示意学生看一下纸的前面和后面,引出前后的概念。

2.讲解接下来,老师可以用具体的生活场景,比如说起床、吃饭、上学等,让学生理解前后的含义。

练一下:问一下学生:“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这四个事情的前后关系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接着,老师可以用图形符号表示前后的具体含义,比如画一个长条图,划分成前面和后面,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前后。

3.练习在讲解了前后的概念后,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展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应用前后的知识,计算出正确答案。

例如:今天是星期一,明天是星期几?再比如:“我先走了10米,再向前走了8米,我走过的距离是多少?”等等。

4.总结在教学过程的老师可以询问一下学生,让他们再次回忆一下前后的含义,理解前后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四、课后作业1.回家后观察一下,检验自己对前后的认知是否正确;2.写几道简单的前后计算题,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五、教具准备1.黑板、彩笔、纸张等教具。

通过这样一堂基础认知教学,相信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前后的概念,对于日后的数学学习也能有所帮助。

希望本篇文章可以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前后∣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前后∣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前后∣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的概念及运算法则。

2.能够运用加法进行数字的计算。

3.能够将加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加法的概念及运算法则。

2.运用加法进行数字的计算。

难点
1.如何将加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1.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加法的运算法则以及运用加法进行数字的计算。

2.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到的数字,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加法进行计算。

2. 讲授新知识
1.通过实物或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两个数字的拼接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2.介绍加法运算法则:将两个数字相加等于它们的总和。

可以通过口算、手算来进行加法运算。

3.通过实例,向学生演示加法的运算过程。

3. 拓展练习
1.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加法题目,让学生动手计算。

2.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可以运用到哪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中,如何运用加法进行计算。

4. 进行教学总结
1.对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进行回顾。

2.强调加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教学反思
1.给学生展示实物或图片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2.在讲解加法运算法则时,可以通过实例来向学生演示运算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五、教学延伸
1.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加法题目,然后相互出题、出解题过程,来训练学生的加法计算能力。

2.可以将加法运用到生活中的更多场景中,如购物、出游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位置前后上下小学数学教案

位置前后上下小学数学教案

位置前后上下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认识位置前后上下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能够正确使用位置词语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准确使用位置词语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1. 理解位置前后上下的基本概念。

2. 运用位置前后上下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1. 灵活运用位置前后上下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图示和实物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

教学准备:
1. 教案、黑板、粘贴纸、实物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前、后、上、下”四个位置词语,然后让学生讨论这四个词语的意思,并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词语的用法。

二、讲解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
1. 让学生看图,了解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

2. 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物品的位置,让学生用位置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

三、练习
1. 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并用位置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

2.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操练,相互提问并回答,运用位置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

四、总结
让学生总结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位置前后上下的定义。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位置前后上下的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讲解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和用法,通过实物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

同时,需要关注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教案一:一年级下册数学《前后》教案范本

教案一:一年级下册数学《前后》教案范本

一年级下册数学《前后》教案范本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前后关系的概念。

2.能够准确摆放物品的前后位置。

3.能够应用前后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如何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应用前后关系。

2.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前后关系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5分钟)老师拿着两张卡片,让学生猜测哪一张卡片是前面的卡片,哪一张是后面的卡片。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对前后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新课教学(30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描述物体的前后位置。

让学生自己操作物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圆圈,让学生在圆圈内排列物品,观察位置关系并描述。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性理解前后的概念,并能自己摆放物体的前后位置。

3.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找出现实生活中的前后关系,如排队、看电影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理解和掌握前后关系的概念。

三、练习活动(15分钟)教师放置几个物体,让学生摆放好其前后位置,并描述出来。

通过这种练习,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拓展活动(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如小明排队时前面有三个人,请问他排在第几个。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并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总结评价(5分钟)教师总结前后关系的概念和应用,并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1.图片和实物。

2.黑板和白板。

教学方式:1.教师导入、新课教学、练习活动、拓展活动、总结评价。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和辅助。

教学效果:通过这次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前后的概念,并能够准确的摆放物体的前后位置。

能够应用前后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前后》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前后》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前后》教案:小班数学公开课《认识前后》一、教学目标:1. 能够辨别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

2. 通过观察和实践进行前后位置的判断。

3. 通过游戏与互动,培养学生对前后位置关系的敏感性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判断物体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前后位置关系的敏感性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小球、小车、立体图形模型等。

2. PPT或黑板、白板、彩色粉笔。

3. 简单的动作指令卡片。

五、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活动(5分钟)1. 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关于前后位置的认知,例如:什么是前后位置?如何判断物体的前后位置?2. 通过示范,在班级中找两个学生,一个站在我们班的前面,一个站在我们班的后面,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判断学生的前后位置关系。

Step 2:观察物体的前后位置(10分钟)1. 准备一些具有明显前后位置的物体,如一只小球或小车等。

2. 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比如把小球放在小车的前面或后面,让学生观察并判断。

Step 3:前后位置的游戏(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至少2名学生。

2.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简单的动作指令卡片,如“向前跳两步”,“向后转一圈”等。

3. 学生按照指令进行动作,同时确保能够正确判断前后位置关系。

Step 4:认识前后的游戏(15分钟)1. 教师设计一个游戏,游戏中有若干个位置,学生需要根据提示指出前后位置关系。

2. 通过游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前后位置的概念。

Step 5:巩固练习(10分钟)1. 给出几组物体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

2. 让学生在书写板上标出物体的前后位置,并解释他们的判断依据。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前后位置关系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学生对于前后位置的判断还不够准确,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后
【教学内容】
前后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下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室里(活动一)
同学们,在教室里你能说出你座位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吗?
2、数字卡片(活动二)
请10个同学,每人手里拿着数字卡,按1、2、3……的顺序站好,请你说说你前边的数字是几,你后边的数字又是几?你前边有几个数字,你后边是谁?你后边的数字又是几?你前边有几个数字,你后边有几个数字?
3、排队(活动三)
请出一组同学站好队,请你说说你前边是谁?你前边有几个人?你后边是谁?你后边有几个人?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森林运动会——跑步(多媒体课件)
(1)秋天时节,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开始了,我们先来看跑步场上都有谁在比赛?(电脑显示)谁来说说它们的名次?
(2)请同学们再来说说谁在小鹿后面?小松鼠的前边是谁?……
(3)如果5个小动物继续赛跑,其前后顺序有可能变化,请同学们说说将会怎样变化?在跑步场上,小兔子接受了上次跑步骄傲失败的教训,这次它使了了全身的力气,它会跑第几名?大家(小组讨论)。

(4)我们也来一个跑步比赛。

(赛跑活动)。

2、森林运动场的第二赛场——赛车场。

(1)赛车运动员都有哪几位呢?
(2)就目前的比赛情况,谁排在最前边?谁排最后边?2号车是第几名?5号车是第几名?3号车在几号车的前面?在几号车的后面?
3、(1)师:比赛继续进行,糟糕!排在第一的2号车出现了故障,怎么办?师:赛车场上,小猫的汽车突然出了问题,你们猜猜看,谁会是第一,它的后边又是谁呢?
(2)、想一想,你们能提出来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能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条件,使学生在观察、讲述中进一步体会前后的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直观提问能力。

三、巩固练习,扩展思维。

第63页的2、3题。

四、思维创造训练
第63页的“数学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地编故事)。

请同学们看图编故事,开始小兔和乌龟谁在前谁在后?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各种活动,体会用前、后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前、后来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多注意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
前后
森林运动会
【教学反思】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是空间方位的概念教学,一年级小朋友在学前对此有些模糊认识,为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师借助“森林运动会”的场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留给学生自由思考和表现自我的空间。

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让他们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自主学习中建立“前后”概念,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集知识
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体现了新课标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

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由于一年级学生还没有较系统的思维方式,教师很好地注意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如有序观察、完整描述、猜测与验证等,使学生从小建立起数学思想,学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