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知识点物质的哲学含义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常识》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别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办法论】要求我们看咨询题办情况要一切从实际动身,反对从主观动身,反对“上帝创世讲”。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以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办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动身。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进展。

【办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别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进展。

【办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又是能够认识和利用的。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别开辟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办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以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妨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具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全然没有别依靠于身边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办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咨询题,对事物的联系举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咨询题。

高考政治 哲学常识汇总

高考政治   哲学常识汇总

哲学(要求背诵)✧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外延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所有事物和现象。

【注意】(1)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

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在哲学课本中讲过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规律客观性、真理客观性、联系客观性、矛盾的客观性————共性在于,所有的客观性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物质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见,物质是客观的)(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将二者等同,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4)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5)马哲物质观的意义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②“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③“客观实在”→克服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缺陷(将物质混同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必然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2.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高考政治哲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哲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哲学主要知识点归纳高考政治哲学主要知识点归纳: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因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自然界与社会的客观性。

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的依据。

3、意识的能动性原理原理内容:①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外表、现象、本质、规律;②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或否认意识的作用。

运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唯物论依据。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达到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重视精神的作用。

反对:反对从主观出发;夸大或否认精神的作用。

运用:论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正确性。

5、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原理原理内容: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抗拒,人们不能创造、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抗拒的;第三,还表现在它是不可创造和消灭的。

高考政治常考易错易混归纳(生活与哲学)

高考政治常考易错易混归纳(生活与哲学)

高考政治常考易错易混归纳(生活与哲学)1.哲学的含义考场陷阱(2016·江苏卷·25)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纠正: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认为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是错误的。

易错提醒①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有普遍指导作用。

②方法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普遍的根本方法。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为哲学的产生提供实证知识和基础。

哲学从具体科学中概括出一般结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意识的本质考场陷阱(2016·课标卷Ⅱ·22)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纠正:行动的出发点是实际情况而不是认识。

(2016·课标卷Ⅲ·23)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纠正: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作为反映对象的客观存在的变化,而不是反映方式的变化。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纠正:从本质上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

因此有什么样的被反映对象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

易错提醒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

③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考场陷阱(2016·课标卷Ⅱ·22)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纠正:主观能动性(属于意识的范畴)的作用无论怎么大都不可能起决定性作用。

(2016·课标卷Ⅱ·23)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纠正:客观实在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整理

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整理

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整理高考政治中的哲学知识点是整个政治科目中最为抽象和深刻的部分,需要考生具有对哲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领会和运用能力。

为了帮助广大高考生更好地掌握高中政治的哲学知识点,本文将对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进行整理。

第一、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7分)哲学是对人类及其所关心的一切综合认识的一门科学,包括存在、认识、价值和社会等四个基本领域。

一、存在:存在主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物质存在是指有形的、能接触、可测量的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存在,精神存在是指人的自我意识、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中存在的客观规律的本质。

二、认识:是指人类在感官、思维和语言符号等方面与外界事物建立关系并对外界事物的属性、本质和相互关系进行反思和理解的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方面。

三、价值:是人类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评价标准,是人类活动目的和意义的体现,包括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两个方面。

客观价值是指物质和精神世界中具有普遍意义、客观存在的规律和价值,主观价值是指个体或群体在实践中形成的,可以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变化的主观标准。

四、社会:是由人与人之间建立的各种关系、规定和制度组成的一个综合体,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法律、道德等多个方面,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场所和载体。

第二、哲学原理及其思想(13分)哲学原理是哲学思想的根本观点,包括唯物主义原理和唯心主义原理。

一、唯物主义原理: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强调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意识和精神活动是物质的产物。

二、唯心主义原理:它是哲学中的另一种根本原理,强调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认为意识能够掌握整个世界,而物质存在只能靠意识的认识和描述。

哲学思想是哲学原理在具体领域和历史条件下的应用和阐发,涵盖了众多思想和学派,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体系,强调认识和存在、物质和意识、内在和外在、本质和现象、必然和自由等对立统一的观点。

2013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33课

2013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33课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第三十三课
命题点 1 训练 3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2011· 浙江文综)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 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 度保持稳定。这表明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A.①② B.③④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C.②③ D.①④ (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第三十三课
提示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
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 意识现象。 (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 概念 区 别 特性 存在状态 实在性 不生不灭、永恒 存在 具体的物质形态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唯 一 特 性 是 客 观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 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有生有灭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第三十三课
(1)规律是客观的, 它不以 人的意志 为转移, 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 有的规律。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 必须遵循规律, 按客观 规律办事。 3.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可以在 认识 和 把握 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第三十三课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 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 联系 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 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 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 对主义和诡辩论 提示 辩证法运用联系的、 发展的、 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运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相 对主义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一)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高考政治哲学是高中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以下是对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的归纳:一、哲学的基本概念哲学是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它探讨存在的本质、发展规律和认识论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或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事物之间是孤立的。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五、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高级形态,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六、实践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七、矛盾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法的核心。

八、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九、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通过否定和自我否定而产生的。

十、社会历史观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十一、价值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和选择,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意义和目的的看法。

十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追求。

结束语通过对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的系统归纳,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指导。

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

高中政治必修4政治学科的哲学原理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4政治学科的哲学原理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4政治学科的哲学原理知识点高中政治学科的哲学原理知识点1.物质的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放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也是根本特性、本质属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有了人脑不一定就有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

3.意识能动作用包括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两个方面。

4.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因素: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知识构成。

5.①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②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③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a.反对主观主义;b.要坚持全面地、整体地、发展地看"实际"6.主观和客观"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地的实际,主观和客观"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湿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二者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8.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1.联系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才叫联系。

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人们不能否认联系,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但人们可以改变条件创造条件,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高考政治必考大题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必考大题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必考大题知识点归纳高考政治科目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不仅考察学生对政治理论的掌握,还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高考政治必考大题知识点的归纳: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物质与意识: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和相互影响。

3.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政治、法律、文化等)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政治经济学1. 商品和货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2. 资本和剩余价值:资本是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货币或商品,剩余价值是资本家从工人劳动中获取的超出其工资部分的价值。

3.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四、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人民民主。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 法治国家建设: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五、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1. 和平与发展: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2.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3. 国际合作与竞争: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六、思想道德建设与文化发展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哲学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内容。

以下是对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的总结:1.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2. 物质: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且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3. 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4.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5. 辩证法:辩证法是关于世界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它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6. 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7.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8.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同时又包含旧事物的积极因素。

9. 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10. 认识:认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11. 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4. 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选择。

15. 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高考政 治哲学常考知识点精讲

高考政 治哲学常考知识点精讲

高考政治哲学常考知识点精讲在高考政治中,哲学部分一直是重要的考点,也是让很多同学感到头疼的部分。

但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关键的知识点,并理解透彻,哲学也可以变得清晰易懂。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高考政治哲学常考的知识点。

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意味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例如,我们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春天的温暖、夏天的炎热、秋天的凉爽、冬天的寒冷,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而我们对于四季的感受和认识就是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比如,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而消极悲观的心态则可能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退缩不前。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不能只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破坏。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不能主观臆造联系,但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比如,修建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就是在建立新的联系,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比如,智能手机的出现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功能手机,这就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体现。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2023年高考政治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汇编

2023年高考政治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汇编

2023年高考政治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汇编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哲学的起源1、哲学的含义: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和世界的关系。

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起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的实质: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4、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方法论是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特殊,个别)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普遍,一般)2、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四、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

2、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

局限性: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高中政治】哲学主要知识点归纳+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高中政治】哲学主要知识点归纳+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必背知识辩证唯物论——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有能动作用,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有主观能动性。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③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特点:①规律是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可以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

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

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高考政治中,哲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模块,而哲学知识点也是必修的考察内容。

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哲学知识点,掌握它们的本质,才能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辩证法辩证法是哲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和原则。

它认为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在高考中,考生需要掌握唯物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形而上学辩证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物质的,物质是统一的、无限的、永恒的,矛盾运动是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方法是辩证法。

唯心辩证法则认为思维是现实的反映,认知和现实之间是不存在绝对隔离的,同时承认思维具有客观性,即思维活动本质上是反映客观世界的一个过程。

历史辩证法认为历史是一个进化的过程,每个历史时期都存在着矛盾和斗争,这些矛盾一旦升级为对抗,就会引起历史的飞跃和变革。

二、社会思想史社会思想史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历史。

在高考中,我们主要学习的是西方的社会思想史,包括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哲学、启蒙运动、德国哲学、现代主义等。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起源,涌现出众多的哲学家和哲学流派,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亚派等。

中世纪哲学主要是以基督教哲学为主,以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内容主要是神学和教义。

文艺复兴哲学则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主张人类中心论和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有伦勃朗、莎士比亚、达芬奇等。

启蒙运动主张通过理性思考和科学研究来解决社会问题,代表人物有伏尔泰、洛克、黑格尔等。

德国哲学则是以康德、黑格尔、尼采为代表的思想流派,影响深远。

现代主义则是哲学史上新兴的流派,在现代产生,以西方国家为主。

三、伦理学伦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规范的哲学分支,也被称为道德哲学。

在伦理学中,我们需要学习的主要是行为规范、道德功利主义、德行伦理、人格利益哲学等基本理论和概念。

行为规范是由社会、道德和法律等制定的行为准则,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高二政治知识点: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二政治知识点: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二政治知识点:探究世界的本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政治知识点:探究世界的本质本店铺整理了《高二政治知识点:探究世界的本质》,供高考考生参考,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一、唯物论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运动与静止: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而静止是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主观能动性与规律:虽然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三、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意识的来源和基础,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公民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途径和方式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包括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政治哲学生活部分的重要内容,它们构成了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政治现象的重要理论工具。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
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提高自身素养,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政治知识点:物质的哲学含义
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哲学中的物质是自然和社会中万事万物的共性,不是指事物本身,事物本身只是这一共性的载体。

所以我们把自然和社会中万事万物叫物质现象或物质的。

很多人没有搞清这一点,说明他还不知道什么叫哲学。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领域的一般问题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哲学上“物质”定义以及“矛盾”的定义,都必须从“一般”意义上去理解。

不能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具体的物质形态,也不能把哲学上的“矛盾”等同于生活中的矛盾。

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明白了哲学。

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指出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相对于意识现象来说只有物质现象才具有这种属性。

因此称“唯一”。

这也是物质和意识的区别。

凡是物质现象必然有客观实在性。

无论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不管它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无论是自然界中的还是人类社会中的;只要具备了“客观实在性”就属于物质范畴。

“客观实在性”是所有物质现象的共性。

不具有这一属性的就是意识范畴。

“客观实在性”是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物质现象的依据。

如有人提出:“我的思想不依你的意识为转移”,于是得出思想是“客观”的结论。

并且为证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给所谓“客观思想”取名为:“客观存在”。

因为不敢取名叫“客观实在”,结果叫了“客观存在”。

“物质的当然还是物质的,而意识的也成了物质的”是典型的庸俗唯物主义,是拉美特利的哲学在21世纪的再现。

三、“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
说明物质具有独立性,意识没有这种属性。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但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

就算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也是要加上“相对”二字的。

“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也意味着单纯的意识活动是不会使物质现象发生变化的,但通过人的意识指导下的物质行为可以改变它的存在状态或具体形态。

“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是理解物质定义难点所在,有人提出:一条不好走的路,他想变得好走一些,后来政府真的修了这条路。

于是得出:这路变得好走是以他的意识为转移的结论。

试想这个人或政府主要领导就是单纯凭“想”而不实际去做,路会不会修好?这个修路的过程是物质运动的过程,不是单纯的意识活动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是有意识指导的过程。

意识的指导和单纯的意识活动是不同的。

四、“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说明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

这是可知论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是认识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然后才发现了他们的“客观实在性”这一共性。

这正是遵循了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认识规律。

但这种“客观实在性”无论是人们认识事物之前还是之后,它都以具体物质形态做载体而呈现着自己的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