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发展论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的理论和实践

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的理论和实践

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的理论和实践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的未来发展,还涉及到全社会的利益。

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的好坏决定着城市的品质和形象,影响着人民的幸福生活。

因此,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的理论和实践是一个重要议题。

城市规划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城市规划可以理解为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城市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发和建设,以满足人类生活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进行城市规划。

如中国古代的都城建设和城墙建设,古罗马的水利工程和城市布局等都是城市规划的典型例子。

但是,城市规划的概念正式确立是在19世纪末期。

伴随着现代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规划也不断发展和演进。

从城市的简单改造到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城市规划成为一种科学方法,并开始在政策制定和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0世纪初,美国城市策划师丹尼尔·伯恩汉姆首先提出了“城市美学”的概念,推动了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发展。

80年代初,城市规划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

城市规划从单纯的城市设计转变为了注重社会和经济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发展规划。

参与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的利益方也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政府和建筑师,而是吸纳了市民和各界专家的建议和看法。

城市规划理论的主要内容城市规划理论主要包括城市组成部分的要素、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原则和规划方法等。

城市要素是指构成城市的基本要素,包括道路、广场、住宅、商业、教育、文化、娱乐等。

从城市功能和需求出发,把城市要素分配到不同的区域,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

城市功能分区是指根据城市的规模、特点和目标,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确定不同的用途和规划标准。

常见的城市功能分区有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化区、交通枢纽区等。

各个分区之间的联系和衔接是城市规划成功的关键。

规划原则是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影响着后续的实践过程。

规划原则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科学性、可行性、民主性、公平性、可持续性等。

第三讲 城市空间发展()——城市总体布局

第三讲 城市空间发展()——城市总体布局

4、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的衍生类型 (1)单核集中块状结构类型 城市新增功能用地围绕着原有核心区,向周围较 为紧凑、均衡、呈圈层扩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连片放射状结构类型 其形成机理与单核集中块状结构大体相同,只是受 自然条件或交通要素的限制,城市向各个方向的扩展 表现出不均衡性,若干方向较为发育,若干方向较为 不发育,总体呈放射状。如南昌、合肥等城市均为连 片放射状城市空间结构
(5)分散型城镇结构类型: 集中的城市为分散的若干核心城镇所代替,各类外 围功能区也分置于各自的核心城镇和卫星城镇。这类城 市的空间格局最为松散,如淮南、大庆等城市均为分散 型城镇结构类型。又可分为:多点分散、分散组团。
(6)一城多镇结构类型: 城市中心区和部分外围功能区形成中心城区,而 另一部分外围配置在相应的卫星城镇中。主城区是城 市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而卫星城镇则具有某种 专业职能,如个旧、重庆等城市均为一城多镇型城市 空间结构。
研究的切入点。
Ch6
城市总体布局
二、城市的功能、结构与形态
(一)城市的功能
雅典宪章(1933年):提出城市的四大功能
是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城市应该按照 居住、工作、游憩进行分区平衡后,再建立 三者联系的交通网。
Ch6
城市总体布局
二、城市的功能、结构与形态
(一)城市的功能
2、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秦皇岛——主辅城
宁波——主辅城
Ch6
城市总体布局
三、集中式与分散式城市布局
(二)分散式布局形态——一城多点 建成区由多个城 市组团构成,中心区 不够突出,各组团规 模相当。
Ch6
城市总体布局
三、集中式与分散式城市布局
(三)积聚-扩散型的组团布局

城市空间发展规律与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城市空间发展规律与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城市空间发展规律与经济发展路径研究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城市空间发展规律与经济发展路径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研究这一关系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市空间发展规律与经济发展路径的研究。

一、城市空间发展规律1.城市化进程的驱动力城市化进程是人口流动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

经济发展带动人口流动,大量人口聚集在城市中,城市得以迅速发展。

经济因素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驱动力,通常与就业机会、产业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

2.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是城市化经过一定时期后形成的结果。

城市通常会经历一个由中心到边缘的扩张过程,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城市中心区、城市边缘区以及连接两者的中间地带。

城市中心区通常是商业、金融和政治中心,而城市边缘区则是住宅和工业区域的集中地。

3.城市空间发展的阶段性城市空间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一般来说,城市空间发展可以分为萌芽期、扩张期和成熟期。

在萌芽期阶段,城市只有简单的聚落和较小的规模,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城市开始快速扩张。

进入成熟期后,城市空间发展进一步稳定,城市功能分工明确,城市规模达到饱和状态。

二、城市空间发展与经济发展路径1.城市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城市空间布局对产业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各行业之间的空间距离逐渐减小,促进了产业间的合作和交流。

同时,城市化还会导致资源和基础设施的集中,为特定行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

2.城市扩张与土地利用城市扩张对土地利用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城市扩张过程中,农田和自然生态系统被城市用地所代替,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城市空间发展与经济发展路径研究的重要方向。

3.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有序安排和调控的过程。

良好的城市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是指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通过制定合理、可持续的发展方案,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组织和建设提出指导性的战略性思路和措施。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旨在优化城市的布局结构,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品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人口密度和功能分区: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提高人口密度,实现城市功能分区协调发展。

合理划定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减少城市地区之间的距离和通勤时间,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2.公共交通和交通网络:完善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建设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

同时,也要鼓励低碳出行,减少机动车使用,并合理规划停车场和交通设施。

3.绿化环境和生态保护: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注重增加绿地和森林覆盖率,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空间。

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采取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措施。

4.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城市资源,进行综合能源规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建设环保设施和处理污水等废弃物的设施。

5.城市更新和老旧区改造:对于老旧城区和工业遗址,要进行城市更新和改造,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功能,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要保留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城市的文化价值和吸引力。

6.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乡规划的整合和统筹,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7.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加强城市治理和公共安全管理,提升城市的社会安全水平,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鼓励社区参与和自治,增加社区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提供居民便利的公共服务。

总之,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品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通过制定合理、可行的发展方案和措施,可以有效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的功能组织和建设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城市空间规划与城市发展

城市空间规划与城市发展

城市空间规划与城市发展城市是现代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规划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空间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和利用的过程,它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城市空间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城市空间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首先,城市空间规划对城市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

城市空间规划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指导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例如,在城市空间规划中,可以规划出不同功能区域,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以实现城市功能的互补和协调发展。

这样的规划有助于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吸引投资和人才,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同时,城市空间规划还可以引导城市的建设和改造,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其次,城市空间规划对城市发展具有保障作用。

城市空间规划可以合理分配城市资源,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供给。

例如,在城市空间规划中,可以规划出绿地和公共空间,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同时,城市空间规划还可以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这样的规划有助于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此外,城市空间规划还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空间规划可以塑造城市的形象和特色,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例如,在城市空间规划中,可以注重保护和发展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历史街区和建筑群。

这样的规划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吸引游客和投资,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同时,城市空间规划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社会凝聚力。

然而,城市空间规划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城市空间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人口、经济、环境等,以及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和利益冲突。

这需要政府、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协商,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其次,城市空间规划需要与城市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注重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城市发展与城市空间规划研究

城市发展与城市空间规划研究

城市发展与城市空间规划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城市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进步,还涉及到城市空间规划的研究。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城市发展与城市空间规划研究的重要性、挑战以及未来的前景。

一、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城市发展是一个城市、社区和国家繁荣的关键要素。

首先,城市发展带来了经济增长。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集中地,不断的城市化过程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金流入。

城市发展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城市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和服务。

此外,城市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丰富了生活方式和文化。

二、城市空间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空间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它可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幸福感。

首先,城市空间规划可以解决城市扩张的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的土地面积有限,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城市空间规划可以帮助城市合理分配资源、控制城市扩张速度,并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留出更多的空间。

其次,城市空间规划可以改善城市环境。

城市中的空气质量、水质和噪音等问题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城市空间规划,可以将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等分开布局,减少影响。

三、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城市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均衡发展。

一些大城市在经济、资源等方面有着优势,而一些小城市或欠发达地区则面临发展的困境。

第二,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城市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挑战,如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等。

第三,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

城市发展带来了人口流动、社会矛盾增加等问题,需要通过城市空间规划来解决。

四、城市空间规划研究的挑战城市空间规划研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

城市发展受许多因素影响,如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使得城市空间规划研究变得困难。

其次,城市空间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城市空间发展 相关书目

城市空间发展 相关书目

专著:1.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2月2.段进、比尔·希列尔等;空间研究3: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3.张勇强;空间研究(2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与城市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4.张京祥罗震东何建颐;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5.杨冬辉;城市空间扩展与土地自然演进:城市发展的自然演进规划研究——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博士文库;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6.陈泳;城市空间:形态、类型与意义——苏州古城结构形态演化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006年10月7.王兴中;中国城市生活空间结构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01年1月8.周春山;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9.(美)刘易斯·芒福德编译者:宋俊岭倪文彦;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3月10.王旭了;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11.何念如、吴煜;中国当代城市化理论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学位论文:1.王晓燕;银川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2.毕凌岚;生态城市物质空间系统结构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3.沈磊;快速城市化时期浙江沿海城市空间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熊国平;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黄大鹏;芜湖城市土地利用及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曹坤梓;城市化进程中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进与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王剑锋;城市空间形态量化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张愚;基于可见性的空间及其构形分析[D];东南大学;2004年徐昊;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群空间形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丁小兰;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整合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7年王国志;长春市城市化空间发展格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杜聪;济宁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崔宁;重大城市事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7年严昕;厦门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范少言;城市地域系统演变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李世峰;大城市边缘区的形成演变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邹卓君;大城市居住空间扩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杨贤房;南昌城市形态演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期刊:1.吴志强、史舸;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中的空间拓展方向分析方法[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1期2.段瑞兰、郑新奇;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道路结构与地价关系研究[J];测绘科学;2004年05期3.余建华;南通市城镇空间结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4.王宏伟;中国城市增长的空间组织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1期5.张京祥、邹军、吴启焰、陈小卉;论都市圈地域空间的组织[J];城市规划;2001年05期6.张庭伟;1990年代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J];城市规划;2001年07期7.章慧明;翟伶俐;;城市空间拓展的点轴模式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13期8.罗利克;对长沙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思考[J];规划师;1998年04期9.郭磊;“拼贴”城市[J];城市规划通讯;2004年21期李雪英,孔令龙;当代城市空间拓展机制与规划对策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5年01期李晓江;关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3年02期陈有川;大城市规模急剧扩张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2003年04期朱波;杭州城市空间拓展浅析[J];城市规划;2003年05期谭维宁、马锦辉;从“乌鲁木齐都市圈”到“乌昌都市区”——对乌鲁木齐城市空间拓展模式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3年12期丁成日;城市“摊大饼”式空间扩张的经济学动力机制[J];城市规划;2005年04期吕斌、陈睿;区域与城乡统筹下空间规划方法的哲学思考[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张莉;连云港:城市形态演变与空间发展战略[J];城市开发;2001年10期王正、赵万民;可持续目标导向下的重庆都市区空间形态组织[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8期Berliant,M.Konishi,H;The endogenous formation of a city: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and market places in a location—specific production economy. [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00(30)Cronon, W;Nature’s Metropolis:Chicago and the Great West. Norton,[M].NewYork,1991Fujita,M.,Ogawa,H.,etc. A spatial competition approach to central place theory: Some basic Principles.[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1988(4):477一494Scott A J. the urban land nexus and the state[M]. London: pion limited,1980,23Young K . urban politics: an overview[A]. in: young(ed.). essay on the study of urban poltics[M]. London : Macmillan,1975,87Chapin F S , Kaiser E J.Urban L and Use Planning[M].University of Philadelphia Press,1964:79~153.Capozza D,Yuming Li. The intensity and timing of investment: the ease of lan d[J].The American Economie Review,1994,84(4).Capozza D,Helsley R W. The fundamentals of land Prices and urban growth [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89,26:295~306.Wheaton W C. Urban residential growth under Perfect foresight [J]. Journal of UrbanEconomics,1982,12:1一21.Carlwallader M T.Amalvtical Urban Geograph:Spatial Pattems and Theories.Prontire Hall Press,1985.Gottdiener M. The Social Production of Urban Space.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85.Yeates M.The North American City.Harper Collins Publisher,1989.Brehenny.M.J.The contradictons of the compact ctiy:a review.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rban Form(M.J.Breheny ed.),1992.Doxiadis C A.Man's movement and his Settlement.Ekistics,1970.Papaioannou JG.Megacities&Megalopolis,Achallenge For the Future Beijing,1996.C.Alexander.A New Theory of Urban Desig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第一章城市发展理论概述

第一章城市发展理论概述

地位群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仿效的关系,即那些低 地位群体对较高地位群体的生活方式的仿效入地 位群体之间的仿效关系,虽然是一种非冲突对抗 的关系,但“为现行的分层系统提供稳定性”也 只是相对的。因为仿效固然表明了地位群体对现 行分层系统秩序标准的接受,但却不能因此而忽 略这样一种需要的存在,即个人或群体试图使其 生活质量达到个人或群体价值所认可并内化了的 “优秀”标准(显然这种标准包含着空间的意 义),这种需要推动个人或群体采取攀比和仿效 的行动,由此直接产生了个人或群体在现行社会 分层结构中改变自身位置,即发生社会流动的可 能。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时,“再分配” 成为经济政策的重心,更认同“政府干预”是关 键。随着又发展了大批用来处理经济资源“再分 配”的分析工具如“成本、效益分析”、“经济 预测”等。这传统经济学理论为城市规划创造了 市场(处理市场经济带来的城市土地与空间资源 分配的不均),也为它提供运作的原则(在不影 响市场供求逻辑下以再分配的方式去弥补城市土 地与空间的不均局面)。
某些人造成损失但只要整个社会制造出来的新财富能足够
补偿在生财过程中遭受损失的人那么这经济模式的运作仍
未达到饱和,仍可以发展下去。当然“补偿”并不是真正
地把财富分给遭受损失的人.而只是用来衡量功利社会的
饱和点而已。但在实质意义上这意味着“再分配” (redistribution)。
瓦尔拉斯(Leon Walras)的“经济体是个互赖的 系统”(Interdependent System) 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经济体是个内部平衡 的系统”(General)。Equilibrium) 庞巴维克(Von Bohm-Bawerk)的“边缘用 途”(Marginal Utility)的概念。这些都是处理经 济资源“分配”的分析工具。

城市空间发展与规划

城市空间发展与规划

城市空间发展与规划当我们站在高楼的观景台上俯瞰整个城市时,不禁为城市的繁华和繁忙感到惊叹。

然而,这样的繁华和繁忙并非偶然而来,而是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与规划创造出来的。

城市的空间发展和规划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对城市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的空间发展是指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经过不断扩张和演变,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域。

城市的空间发展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一座城市的功能区域划分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它决定了各个区域在城市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比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公共设施区等。

合理的功能区划分可以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的空间效益。

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城市的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城市规划必须综合考虑城市的功能需求、土地利用、交通、环境、人口等因素。

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能够兼顾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在城市规划中,有几个重要的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是集约化原则。

城市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城市规划必须优先考虑土地的集约利用,避免浪费。

这就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布局,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其次是可达性原则。

城市规划需要注重交通的便利性,使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缩小,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

合理的交通规划能够减少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改善城市环境。

再次是可持续性原则。

城市规划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在城市规划中引入绿色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是人本主义原则。

城市规划需要以人为本,注重人们的需求和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应该提供足够的公共空间,满足人们的休闲和文化需求,营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空间发展和规划不仅是城市管理者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在城市规划中,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采纳。

市民应该参与到地区和社区规划中,为城市发展献策献力。

总之,城市空间发展和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决定了城市的未来去向。

城镇空间发展的经典理论

城镇空间发展的经典理论

1.1.1.1城镇空间发展的经典理论(只写论文主题相关的理论)1.1.1.2区域空间结构理论(1)古典区位理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市场区位论)(2)极化发展理论(3)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由我国地理学家陆大道系统提出。

点轴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在重视“点”同时,还强调“点”与“点”之间的“轴”作用。

“点”指各级中心地,起带动区域发展的作用,“轴”指在一定方向上联结若干不同级别的中心城镇而形成的相对密集的人口和产业带1。

1984年陆大道认为“无论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大规模开发的初期及稍后一段时期,由于资金、物力和区域基础设施的限制,只能集中在少数几个点或地带。

这样,较之分散投资而形不成集聚效果的情况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2。

点轴理论认为,工业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城市或企业的优区位,并呈点状分布。

点和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的需要,通过交通线路、动力供应线、通讯线、水源供应线等相互连接形成轴。

要优先发展条件较好的点和轴,从而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轴线逐步向较不发达地区延伸,逐步形成新的发展中心,不同级别的增长中心和发展轴线组成社会经济的空间网络3。

通过网络发展,逐步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

(4)包容性增长理论(5)圈层结构理论(6)梯度开发理论梯度开发理论最早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Raymond Vernon)等人提出的“工业生产生命周期阶段论”。

后由胡佛和我国经济学者总结发展为区域经济开发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各区域的发展往往存在着发展次序的先后和1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37.2陆大道.2000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地理科学,1986(V ol.6,No.2).3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地理科学,2002(V ol.6,No.2).发展水平高低的梯次;梯次水平主要由该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劣,特别是主导产业部门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决定;高梯度地区是新产品、新技术、新思想和新的生产经营管理与组织方法的发源地;产业结构的更新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命周期的衰退,逐步有次序地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多层次转移和推进;梯度推进过程,是在动态上产生的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区域经济发展次序上应先支持和促进高梯度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带动和促进低梯度地区经济发展”。

城市规划与城市空间发展论述

城市规划与城市空间发展论述

城市规划与城市空间发展论述【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我国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国内城市竞争的需求,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功能日益复杂多元化的要求。

传统的城市规划已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

城市空间发展作为一种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

在总体城市规划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中国当前转型背景中的城市规划角色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国当前城市规划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城市规划空间发展论述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

既面临着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历史机遇,也承载着转变发展方式与调整经济结构的历史任务。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着力以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城市规划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影响也是深远和多方面的。

城市规划在一定意义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空间演绎,经济社会发展与制度环境的变迁从根本上推动城市规划的转向和进步。

本文将在新的发展环境中,对当前中国城市规划的角色及其对城市空间发展进行概要性的论述。

二.人类文明的总体变迁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17、18世纪到来的工业革命彻底颠覆了社会的经济结构,城市成为创造经济财富的中心,机器大生产在城市中的聚集带来了新生产要素、新空间要素和大量人口的聚集,城市规模也呈几何级数地扩张,导致了严峻的住房、交通、环境、公共卫生等问题,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大规模制造业逐步衰退、转移,取而代之的是服务业,城市社会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人们在实现经济富足目标之后更关注于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平等、多元、进步。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不断加重,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永续和谐,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代表的环境议题已经成为全球科学家、政治家和民众关注的重要议题。

如何进行城市空间分析和城市发展规划

如何进行城市空间分析和城市发展规划

如何进行城市空间分析和城市发展规划城市空间分析和城市发展规划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发展和规划成为了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城市空间分析和城市发展规划是理解城市形态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城市空间分析和城市发展规划,以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一、城市空间分析城市空间分析是对城市内部的地理特征、社会经济现象和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揭示城市发展的规律和问题。

城市空间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形态分析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研究城市形态可以帮助我们洞察城市的布局和组织,了解城市功能区划及其相互关系。

对城市形态的分析可以通过绘制城市空间格局图和地形高程图等来实现。

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城市用地类型和分布情况,进而研究城市的空间发展趋势。

2.城市交通分析城市交通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分析有助于理解交通网络的运行和交通流量的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交通数据和道路网络,我们可以评估城市的交通状况,发现瓶颈和拥堵问题,为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依据。

此外,新兴的共享经济和智能交通技术也为城市交通分析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挑战。

3.城市环境分析城市环境是城市空间的重要属性,城市环境分析主要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监测和分析城市空气质量、水质和噪音等指标,可以判断城市环境质量,为城市环境规划和改善提供依据。

同时,城市环境分析也要考虑城市脆弱性和灾害风险,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城市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是指制定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和城市空间利用规划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规划的核心,通过对城市现状的分析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制定城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

城市总体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因素,综合平衡城市各项发展需求。

此外,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关注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特色,保护和传承城市的文化遗产。

《城市空间发展论》学习心得

《城市空间发展论》学习心得

《城市空间发展论》学习心得《城市空间发展论》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段进教授的一本关于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专著。

这是一本供城市研究、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管理及相关领域的人士阅读研究的好书。

学习这本书,我的感触很深。

本来,只想摘记一些要点,可是,越学习越受到启发,越学习越觉得获益至深,我不由得改变了想法,这样条理清晰、论述透辟、旁征博引,注重以人为中心的研究学说,太值得读好每一章、每一句了。

所以,我抽空静心做了全文细读,并从我认识的角度出发进行了思考,受益颇多。

《城市空间发展论》共分为9章,层层深入,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和综合的城市空间发展研究体系。

书中论述了城市与城市空间,发展理论与区域研究,涉及面和覆盖面都比较广。

虽然研究的问题复杂、面广,但它更接近于真实,它提出了城市空间发展的四大基本规律;论述了城市规划的干预作用和我国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讨论了现代城市设计方法转向;最后形成国家空间整体规划的原则及核心内容。

这本书注重以人为中心,它将社会、人的行为与城市规划设计结合起来,并将立法、法规条例、公众参与结合起来,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书中,段进教授首先提出了研究城市的发展观念,即“观念的城市,城市的观念”,他将经济规划、社会规划、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进行综合、联系,确立了“空间发展论”,并在吸取国际发展理论正反两面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发展观念的重要性,这给我们的城市管理、规划工作提供了很多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记得在2008年“中国城市空间发展论坛”上,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透露说,中国共有666个城市,2007年有1/3的城市要打造成国际化大都市。

有一个人口不到20万的县级市就提出要打造成贵州的国际化大都市,但其根本不具备这种条件。

一个城市究竟多大最好?根据美国专家曾做的系统测算,当人口控制在230万时,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拐点”,过了这个拐点,将出现超大城市带来的种种弊端,各种成本上升。

论城市空间发展与城市规划

论城市空间发展与城市规划

论城市空间发展与城市规划摘要: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也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的协调,本文从城市空间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内容、任务入手,浅析现代城市发展与空间研究趋向。

关键词:空间发展;城市规划;立体化;复合化引言城市规划在一定意义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空间演绎,经济、社会发展与制度环境的变迁从根本上推动城市规划的转向和进步。

城市规划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影响也是深远和多方面的。

一、空间发展的研究与城市规划学城市规划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间结构。

这种规划也称“实体环境规划”。

但在研究对象上,城市规划需要满足城市综合发展的需要与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它涉及城市的外观形式、性质与分工产业发展与布局、社会发展与设施、规模投资及城市各部分的组成、管理、政策等。

而空间应该是更为基础的理论,它与城市规划的结合,是从一个侧面研究城市的形态。

二、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和复合化近几十年来,城市空间结构越来越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高层建筑、高架路、空中花园、人行隧道、地铁、屋面广场、地下商城、建筑中庭和室内步行街等要素,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越来越普遍,城市空间有朝着立体化和复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一)城市空间的立体化1.立体化的城市要求①传统城市都是沿着二维平面而生长的,街道、广场、园林等城市空间主要在城市地面上发展,城市的各种分项系统分别占据城市土地的二维平面。

在城市职能体系日趋复杂的今天,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同时又造成了城市功能不能很好实现。

②城市设计的立体化试图在三维的城市空间坐标中化解各种职能矛盾,建立新的立体形态系统,其实质是城市空间的多维度综合利用。

例如城市交通系统中不同交通方式的立体切换、建筑跨越交通路线形成整体群组、城市广场高抬或下沉以改善高空和地下的环境质量、自然要素、生态景观与建筑、交通、市政设施的上下层叠等等。

第二讲城市空间发展理论探索

第二讲城市空间发展理论探索

贵族区 贫


中产者住区
古埃及卡宏城
城内又用墙分为东西两
部分。贵族区有宽阔的院 落,布置别致;贫民区建 造简陋,居住拥挤。
Ch2
(二)古代两河流域 ——建筑围合及构图思想
以宫殿、庙宇和观象台为中心, 中 心建筑围合成院落
美索不达米亚—吴尔城
Ch2
(三)古希腊 ——卫城建设

建筑的排列不死板,既考虑
Ch2 §1 西方近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探索
一、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
(一)工业革命的爆发及其带来的城市发展矛盾
1785年爆发的工业革命 给社会和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 击。人口拥挤、住房短缺、城市中的贫民窟大量涌现,疾病、 瘟疫横行,城市居民的死亡率大 大高于农村地区。
Ch2
(一)工业革命的爆发及其带来的城市发展矛盾
◆中轴对称布局: ◆大小套城:
◆方格状路网 ◆里坊制:
唐代长安城
三国时期——曹魏邺城 中国汉代——长安城
Ch2
(五)宋代 开放的街巷制的形成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建设中绵延了千年的里坊 制逐渐被解除,北宋中叶的开封城出现了开放的街巷制,反映 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新发展。
1、道路系统:除了 井字交叉的道路外, 还出现了丁字路 2、专门市场的形 成
◆城市建设应该与能源和交通结合 ◆必须把工业、居住、交通和
文娱活动分开,各自互不干扰
工业城方案
Ch2
二、近代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探索
(一)法国人嘎涅的“工业城市”
l898年,他开始了对罗
马古城突斯可仑的工业城市 设想方案的探索。
他的工业城人口3.5万人, 全部从事工业劳动。全市包括 工业、居住、行政、文化、娱 乐等完整设施。

城市空间规划与城市发展策略

城市空间规划与城市发展策略

城市空间规划与城市发展策略城市化是当今时代的趋势,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也逐年扩大。

城市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城市规划和发展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城市空间规划与城市发展策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城市空间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空间规划是指对城市区域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以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达到保护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满足人民居住、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目的。

城市空间规划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的空间结构对于城市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城市空间规划可以调节城市规划、城市扩张和城市布局,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

2.保护自然环境城市的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会对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的损害。

城市空间规划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和合理规划来减少城市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3.提升城市品质城市空间规划可以让城市的建设更加有组织、有序和美观。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形象、节约能源、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等因素,从而提升城市的品质。

二、城市发展策略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城市发展策略应考虑到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发展需求,以及地方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利益。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城市发展策略。

1.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可以采用举办科技展览、加强科研机构与高校的合作、引进高端人才等方法来确保城市的科技水平和实力的提高。

2.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核心是为城市的居民创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应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如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公园等,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3.营造宜居城市城市的宜居性是人们选择生活在城市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发展策略应该注重营造宜居的城市环境,如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生活设施、改善城市交通、推进城市文化建设等。

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分析

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分析

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对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将从城市中心区的变迁、城市发展的模式、城市空间结构的区域分布等多角度对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进行探讨。

一、城市中心区的变迁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中心区的变迁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变迁一般是由城市的经济结构、综合交通网络、人口密度等多种因素所影响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城市中心区往往是城市的商业、政治、文化中心,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中心区的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在许多大城市中,商业中心区往往已经向郊区转移。

这是由于,随着城市的扩张,投资建设成本的不断上升,商业企业也开始通过进行分散布局来降低总体成本。

另外,随着便捷的交通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者也趋向于更倾向于网上购物。

这使得商业中心区要想维持其统治地位变得更加困难。

二、城市发展的模式城市的发展模式通常是由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模式等多种因素所决定。

不同模式的城市可能会有着不同的空间结构,而这也会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拥有相对稳定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这就决定了它们的中心区内往往会有着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这些建筑不仅是城市的文化瑰宝,也是城市的经济资源和旅游业的重要支柱。

相比之下,许多亚洲城市则更多地采取了规划城市发展的方式。

这种方式通常会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来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例如,许多中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采取了“就近就业、分区集聚”的方式,大量厂企和工业园区迅速崛起,成为城市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城市空间结构的区域分布城市的空间结构通常也受到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对于某些城市来说,因为其地理位置或者自然环境的限制,其空间结构可能会呈现出相对集中或者相对分散的特征。

例如,沿海城市通常具有明显的海洋经济特征,其经济活动往往集中在沿海地带。

论文城市空间发展理论

论文城市空间发展理论

城市空间发展理论课程作业——结合区位择优律浅析郑州东高铁综合枢纽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学生学号: 201312242795学生姓名:刘莲学生专业:建筑学结合区位择优律浅析郑州东高铁综合枢纽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摘要:本文结合区位择优律分析郑州现有城市格局的形成过程,及郑州交通区位的优越性在其发展中的作用。

同时以此为背景,着重阐释高速铁路时代,郑州东高铁综合枢纽建设意义及对郑州城市功能重整合,产业升级,空间结构重组等多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区位择优律;郑州;高铁综合枢纽;城市发展;Abstract:This paper use the rule of location selection analysying the formation of Zhengzhou city pattern,and the role and advantages of Zhengzhou traffic area in its development.At the same time, as a background,focuing on the impact of high-speed rail, the meaning of Zhengzhou East high-speed rail's 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ed hub for re-integration of Zhengzhou city function, multi-faceted impact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restructuring and other space.keywords: rule of location selection; Zhengzhou; High-speed Rail hub; Urban Development;郑州市西依嵩山,北临黄河,地处河南省中部、豫东黄淮平原向豫西山地丘陵区过渡地带,素以黄河文明的发祥地和中心地带著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空间发展论》读书报告
傅孟涵(1063110222)
摘要:《城市空间发展论》一书是由东南大学的段进教授所著,段进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城市空间发展方面的研究,他以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指导,遵循由观念到方法,由深层次结构到显相形态,由宏观到微观,由规律到规划的逻辑思路进行论述,由浅入深,逐步搭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提出城市规划的核心及研究对象是空间,过去的物质空间规划的失败在于研究方法的错误,而不是研究对象的问题,因此城市规划仍然要以空间研究作为重点。

关键词:城市空间,空间结构,空间形态
《城市空间发展论》一书是由东南大学的段进教授所著,段进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城市空间发展方面的研究,其研究团队以本书为基础,随后又研究出版了《空间研究》系列书籍,对城市空间发展进行深入阐述,影响较为广泛。

本书出版于1999年,正值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但与此同时,对于城市规划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方面受雅典宪章和建筑学的影响,认为城市规划就是物质空间的规划,所谓的空间规划就是社会发展规划或经济建设规划在地域上的投影。

另一方面受西方战后在物质空间规划指导下新建的城市普遍出现的机械、丧失尺度、缺乏生活气息等诟病,以及《马丘比丘宪章》对城市发展提出的新观点的影响,认为城市规划重在研究并综合社会经济等因素。

以上两种争论延续至今,原因何在?《城市空间发展论》一书认为一方面是单纯的空间规划不能很好地解决城市这一巨系统在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是重在研究经济社会方面的规划丧失了对规划的本质的把握。

这两者从对空间的关注这一极端走向了抛弃空间的而谈城市规划的另一个极端。

段进教授通过多年的研究,吸取了国际上“发展理论”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在书中创造性地提出“城市规划的核心及研究对象是空间,过去的物质空间规划的失败在于研究方法的错误,而不是研究对象的问题,因此城市规划仍然要以空间研究作为重点。


为了论述这一观点,作者以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指导,遵循由观念到方法,由深层次结构到显相形态,由宏观到微观,由规律到规划的逻辑思路进行论述,由浅入深,逐步搭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极具说服力。

1.空间规划
本书的第一章阐述了空间规划的概念,即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要内容,结合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发展目标,遵循空间发展规律,重点对空间利用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发展所作的综合
安排和战略部署。

当前空间规划遭到忽视的原因有两个:在理论上学术界关于空间结构与形态就是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的简单判断,客观上阻碍了对空间自身发展规律的深入探讨;在实践中,空间规划成为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规划后的实施落实,最终规划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作者在此一针见血地提出了问题所在,正是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因素阻碍了规划界对空间的关注。

而对空间规划的忽视也引起了学术界对城市规划的反思,吴志强和张庭伟就曾对城市规划学科在研究范围扩展的同时丧失了核心价值提出过焦虑,如何认识空间规划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对于城市规划学科摆正姿态,认识自我意义重大。

作者在书中也简单的论述了空间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关系:空间规划应回到人与社会环境结合的观点,强调空间规划应与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人的结合的同时,不能忽视同样的社会规划在不同的空间地域会有不同的结果,空间具有能动作用。

单一的经济原则不能支配空间的使用,市场经济往往只关注空间的经济交换价值而忽视空间的社会使用价值,市场需要综合和整体的规划控制引导市场行为。

本书的第二章是全书的重点,作者正是在此部分系统地阐述了本书的论点:
1.20世纪60年代对物质空间规划的质疑主要是对规划的研究重点、理论方法上的否定,并不是认为不需要物质空间规划。

2.现代城市物质空间规划是在研究了社会需求、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行为规律、视觉心理和政策法规之后遵循空间发展规律,对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所进行的综合布置,包含了形态维度、视觉维度、功能维度、政策维度、市场维度等多项维度的综合应用。

3.空间规划是当前规划和建设的需要,综合处理城市物质空间的能力依然是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

4.物质空间除了具有人类活动的属性外,还有独立存在的自在属性,要真正研究和探索城市物质空间背后隐藏的规律必须以空间为核心
5.城市空间发展研究就是要以空间为研究对象,形成以空间为核心的城市研究。

2.空间发展规律
随后,作者在下面的章节中对以上观点展开论述。

作者在第四章中提出了城市空间发展的深层次结构,包括社会文化结构、经济技术结构、建设环境结构、政治政策结构这四种类型,但作者也在书中表示城市作为一个综合了多种结构的巨系统,其发展并不是这些深层次结构的直接反映,即使某一时期某种因素起主导作用时,城市空间的发展也是许多因素的子系统运行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种综合作用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形成了一种新的整体性的规律,即城市空间发展规律(包括规模门槛规律、区位择优规律、不平衡发展规律、自组织演化规律四大基本规律)。

作者对这四个基本规律的研究并不具有原创性。

但是作者通过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总结和再研究很好地将前人既有的成果应用与新的理论框架中。

规模门槛规律是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大小
的研究,分为区域城市和城市内部规模布局两部分,作者认为城市发展存在规模合理的问题,但它不是一个机械、孤立、不变的数据,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和时期内,城市的整体系统存在这一个最佳的运行状态,这个合理规模随城市发展,整体条件优化,对原有规模门槛的跨越,又产生新的合理规模,城市规模的预测要建立宏观整体、多学科综合、树立动态发展的观念。

区位择优规律是对城市空间位置的研究,作者认为区域城市的总体形态具有整体性、分化性、中心性、层次性和动态性;城市内部的区位优势是随着城市发展在时间与空间轴上进行演替、变换的,时间轴上,产业更新、功能变更、促使空间区位的性质转化,空间轴上随着城市的规模与结构发展,空间区位相对与城市整体的位置也在变化。

因此城市规划一方面要综合择优区位,从分发挥竞争机制和政策调控引导城市空间有序化;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开拓新区位,优化城市内部空间发展区位,促进城市空间演化。

不平衡发展规律是对城市空间发展的时序进行的研究,城市空间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低水平的均衡到快速发展的不平衡,最后到高水平的均衡的过程。

城市规划要促进增长极与优势区的形成和发展,建立合理的发展时序,以保证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

自组织演化规律是对城市空间内部发展机制的研究,竞争和谐同时推动空间自组织演化的根本动力,城市在区域内与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选择最佳区位,承担适宜功能已达到成本最小,效益最大,市场最优和优先发展,激烈的竞争形成了合理的地域空间结构。

在城市内部空间竞争导致功能、性质发生更新和演替,为空间系统的演进提供了动力,有空间竞争而产生的相对稳定的协同效应形成了动态平衡,共生发展的空间结构,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空间演化规律。

3.空间形态
最后再回到城市空间形态,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用地、道路网、界面、结节地、空间组织关系,其形态演变有同心圆式扩张、星形扩张、带状生长、跳跃式生长等模式。

但同一种空间形态和形态演变其内部机制并不是相同的,城市规划并不能仅仅通过空间的表象来做出判定,因此需要对其内在规律进行研究,寻找适宜的空间形态。

这也就是本书第七章的论述重点,如何通过空间发展的本质规律来认识空间形态:
对于城市内部的用地形态来说,不同功能的空间在城市中具有适合自己的区位并随着城市的增长,空间类型发生变化和位移,所以城市整体上形成了用地结构形态规律,它是一种动态结构,一种演替过程。

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基本条件是须有一个中心,在区域空间中,空间中心一本以中心城市吻合,在城市内部,空间中心与城市中心吻合,在大城市空间中就是分层次的多中心结构,在空间使用中,以人的聚散活动来考察空间中心,城市空间形态将进一步呈现出许多空间节点。

城市空间的三维特征主要与城市空间发展的规模门槛相关,而规模效应在空间上的特征是受交通的可达性和土地资源的制约实现的。

在城市内部空间中,由于市中心的高度可达性,土地资源十分紧张,通过竞争,使土地占用行空间类型迁移到边缘,而以可达性为主的空间里类型在空间中集聚,形成中心高周边低的空间三维形态。

4.小结
以上是本书的理论部分,作者通过对城市空间发展规律的深入挖掘,探讨了空间形态和空间发展规律的关系,为城市物质空间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随后的章节中作者结合实际,论述了现代城市设计与人性场所塑造的问题,以及中国国家空间整体规划的概念和方法。

全书观点新颖,论证严谨,理论内容详实,特别是对于城市规划核心的阐述解答了我多年来对城市规划研究的核心内容的疑问,即“对物质空间规划的质疑主要是对规划的研究重点、理论方法上的否定,并不是认为不需要物质空间规划,空间规划是当前规划和建设的需要,综合处理城市物质空间的能力依然是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