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游戏教案《好听的声音》
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
![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1bdc3a4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5.png)
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教案:《好听的声音》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定义和特点。
2. 探索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好听的声音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探索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好听的声音的能力。
2. 探索声音的不同特点和规律。
教具准备:1. 声音相关的物体,如铃铛、钢琴、吉他、鼓等。
2. 纸和铅笔。
教学步骤:一、导入(约10分钟)1. 师生对话: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声音是什么吗?学生:声音是我们听到的声音。
老师:很好。
我们周围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你们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学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老师:对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那么我们今天的课题是什么呢?学生:《好听的声音》。
老师:非常好,我们将会一起探索不同的物体产生的声音,同时欣赏和鉴赏这些好听的声音。
二、观察与实验(约30分钟)1. 导入:老师:我们先来观察一些物体,看看它们是如何发出声音的。
请你们仔细观察,并告诉我你们的发现。
学生:(用手触摸物体、晃动物体、敲击物体等,描述物体产生的声音。
)2. 实验:老师:好,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些实验。
我会给你们一些物体,你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产生声音。
请你们观察并记录下你们的发现。
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哪些声音是你们觉得好听的声音。
学生:(进行实验和记录,并分享你们的观察结果和收获。
)三、整理观察结果(约10分钟)1. 导入:老师:学生:声音由振动产生,不同物体振动的频率和幅度不同,所以产生的声音也不同。
老师:非常好。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物体的振动来调整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特点。
同时,不同的乐器也因为材料和结构的不同,产生的声音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2. 讨论:老师:在我们的实验中,你们发现哪些物体产生的声音是你们觉得好听的声音呢?学生:(描述和讨论好听的声音以及产生这些声音的物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742be8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c.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声音的来源和特点;2.提高幼儿对声音的观察能力;3.培养幼儿的交流和表达能力;4.启发幼儿对音乐和声音创作的兴趣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播放器、音乐CD;2.漂流瓶、铃铛等发出声音的物品;3.彩色卡纸、强力胶等。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让幼儿感受愉悦的声音:播放欢快的音乐,引导幼儿思考“音乐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让幼儿听到“神秘”的声音:将漂流瓶里的小铃铛摇晃,发出清脆的声音,引导幼儿思考“这是什么声音?在哪里听到过类似的声音?”。
2. 学习环节•通过观察物品影响幼儿听到声音:教师拿出不同的物品(如:纸片、塑料片、玻璃杯、钢琴),敲击物品并给幼儿听声音,供幼儿探究并描述声音的好听与难听、高低、响亮与柔和等特点;•让幼儿多听声音,对声音进行归类:通过播放不同的声音(如:儿歌、交通工具、鸟叫声、动物叫声等)来引导幼儿分类、辨别和描述这些声音,并让幼儿感受到声音来自哪里。
3. 拓展环节•让幼儿听听音乐: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流行、民族等),让幼儿感受音乐和声音的不同之处,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手工制作陶土哨子:教师向幼儿展示手工制作陶土哨子的方法,引导幼儿动手制作小哨子,在DIY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创意和想象力。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们通过观察和聆听不同的声音,了解声音的成因和特性,以及音乐和声音之间的区别。
通过学习,孩子们可以更容易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并更好地了解声音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由于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更多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知识。
我们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手段,如歌曲、故事、演示等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专注地学习和思考。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我们也需要更多地关注每个孩子的特殊需要,更好地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当的培养和关爱。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5篇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a37b8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c.png)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5篇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教案篇1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1、教师设问: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
”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
”(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
(集体)这个声音像什么?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请你们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教案与反思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9b2b9b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f.png)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教案与反思一、前言好听的声音不仅可以引起小孩子的注意,还能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分享一些小班科学教学中使用的好听的声音教案,并结合实际反思其优缺点。
希望能对初入教育行业的老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二、教案分享1. 声音传递的实验[实验目的] 了解声音的传递是通过空气进行的。
[实验材料] 铁罐、纸张、干豆子。
[实验过程]1.在铁罐的一端用纸张覆盖住,再在另一端倒入一些干豆子。
2.把罐子放到你的耳朵旁边,轻轻拍一下纸张。
[实验解析]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当拍打铁罐上的纸张时,声音会通过空气传递,最终能够听到声音。
这个实验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们理解声音的传递过程,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2. 动物声音听辨[教学目标] 通过认识动物的声音,让孩子们认识动物的叫声。
[教学过程]1.播放动物叫声。
2.让孩子们说出发出这种声音的动物是什么。
3.进一步进行听辨,可以播放两种动物的声音,让孩子们分辨哪一个是自己喜欢的动物。
[教学反思]这个教案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听辨动物的声音,增加对动物的认知。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教学的动物种类过多时,孩子们很难区分它们的声音。
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选择一些孩子们熟悉的动物种类进行教学。
3. 模仿声音游戏[教学目标] 能够模仿一些简单的声音。
[教学过程]1.首先,老师可以示范一些声音模仿,例如猫叫、鸟叫、汽车声等。
2.让孩子们学习,并逐步模仿这些声音。
3.最后,可以选择一名学生表演模仿的声音,并让其他人猜测。
[教学反思]这个教案可以帮助孩子们增强对声音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
但是,要注意孩子们的年龄和语言表达能力,选择一些易于模仿的声音。
另外,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在模仿声音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小游戏。
三、反思与总结以上教案均是以培养学生对声音的认知能力和模仿能力为目标。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语言表达能力,并注意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内容。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5a4113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e.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一、设计意图1、本次课程的设计意图是将科学学问与幼儿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从而以儿童感知本领的角度对声音的形成、传播和变化进行介绍,培育幼儿的古怪心和探究精神。
2、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幼儿能够了解到各种好听的声音,包括身边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和大自然中自然发出的声音,并了解声音传播的方式和声音在传播中的变化。
3、在本次课程中,通过让幼儿亲自去感知和探究声音的传播,从而培育幼儿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意识,同时获得一些基本的科学学问。
二、教学准备1、课程所需材料:文具、图表、CD机、录音机、音效CD。
2、教学环境搭建:利用教室中的音频设备和音响设备,为课程的呈现供给宏观的叙事和表演条件。
3、师生准备:老师准备好教案及相关教学材料,同学准备好本身的学习工具,以便于将学习成果随时记录和呈现出来。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10分钟)老师将会通过图表等形式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好听的声音”。
2、讲解环节(25分钟)2.1 辨别声音来源请孩子想一想身边都有哪些声音?干妈的笑声、弟弟的哭声等。
老师可以拿出录音机,播放出一段声音,恳求幼儿猜一猜声音的来源。
在孩子们猜对或者猜不对之后老师可以连续讨论,试图引导孩子们认得到大自然中一些独特的声音,比如雨滴的声音、风吹树叶的声音等。
2.2 声音的传播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发声和示范等方式,让幼儿感知一下声音的发生过程。
老师可以让孩子轮番发出声音,并察看声音的传播。
然后,让幼儿来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倾听,并察看不同位置的声音变化。
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声音传播的方式和原因。
接着,老师再让幼儿来感受一下不同材质、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2.3 好听声音的赏识老师可以播放一段或多段音效CD,让孩子感受不同的声音。
然后,让孩子依据本身各自的喜好选择本身最喜爱的声音,并让孩子通过绘画或者其他方式,将他们喜爱的声音表现出来。
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应彩云
![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应彩云](https://img.taocdn.com/s3/m/18b6e57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6e.png)
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应彩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科学教材第四单元《奇妙的声音》中的第2节《好听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认识和辨别生活中各种好听的声音,如自然环境中的鸟鸣、水流声,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乐器演奏声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词汇描述声音,如高、低、轻、重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辨识和欣赏生活中各种好听的声音。
2. 培养幼儿用简单词汇描述声音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声音产生好奇,培养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和辨别生活中各种好听的声音,学会用简单词汇描述声音。
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声音的特点,并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磁带、各种乐器(如小鼓、铃铛、木鱼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校园里寻找各种好听的声音,如鸟鸣、水流声等,引导幼儿关注并感受这些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各种乐器,让幼儿亲自演奏并描述所发出的声音。
同时,引导幼儿用画笔、彩纸等学具制作一张关于声音的海报。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制作的海报,互相学习描述声音的词汇。
六、板书设计1. 《好听的声音》2. 内容:声音来源:自然环境、日常生活声音特点:高、低、轻、重描述词汇:轻柔、嘹亮、悠扬、激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身边的好听声音请幼儿在课后与家人一起寻找身边的好听声音,如厨房里的水流声、街道上的车辆声等,并用所学词汇进行描述。
2. 答案示例:水流声:轻柔、潺潺车辆声:嘈杂、轰鸣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对声音的认识和描述能力。
2. 拓展延伸:教师可组织一次“声音之旅”主题活动,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实地感受和探索各种声音,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d9e5b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4.png)
《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好听的声音》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第三节。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声音的产生,探索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认识声音的高低、大小,以及如何用肢体动作表达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关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
2. 培养幼儿用耳朵仔细聆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用肢体动作表达声音的高低、大小,发展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用耳朵聆听,用肢体动作表达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铃铛、木鱼等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
学具:小鼓、小铃铛、木鱼等小型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幼儿关注音乐中的声音,让幼儿用耳朵仔细聆听,分辨音乐中的不同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音响、鼓、铃铛、木鱼等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特点。
教师示范如何用手敲击这些物品,让幼儿注意听声音的产生,并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教具,模仿教师的样子敲击,注意听自己敲击出的声音。
4. 声音探索(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探索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让幼儿用耳朵分辨声音的高低、大小,并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达这些声音。
六、板书设计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高低、大小。
3. 用肢体动作可以表达声音的高低、大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家中的物品,尝试敲击并分辨它们发出的声音。
2. 答案: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产生和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产生,能够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11480d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6b.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例如:调音叉振动后发出声音。
2. 培养幼儿对不同声音的听觉辨识能力,例如:音乐、动物的叫声、交通工具的声音等。
3. 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4. 增进幼儿对声音的欣赏和喜爱,培养幼儿对美妙声音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一些能产生声音的物体:调音叉、木琴、鸣笛等。
2. 一些模仿声音的图片和音频。
3. 幼儿园教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幼儿进入听觉学习的主题,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悦耳动听的音乐,让幼儿静静地听并表达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通过交流让幼儿明白每一种声音都有它的特点和美妙之处。
2. 感知声音的产生通过实物展示和实践操作,教师向幼儿展示调音叉的示范,解释调音叉振动后会发出声音。
教师可以示范摩擦调音叉并放在耳边,幼儿们用小手轻轻碰触它并倾听声音。
通过亲身实践,幼儿们能够明白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的。
3. 辨识不同声音通过播放不同的声音,例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的声音、乐器的声音等,引导幼儿们听并辨识。
教师可以提问幼儿们认识哪一个声音,并让他们动手做出对应的动作,以加深他们对声音的记忆和感知。
4. 探究声音的传播教师带领幼儿们一起探究声音的传播规律。
教师可以使用一只空的塑料杯,让一个幼儿把耳朵贴在杯口,另一个幼儿轻轻敲击杯底。
通过这个实践,幼儿们能够感受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同时也能明白传播的方向是无规律的。
5. 声音的欣赏和表达给幼儿播放一些美妙的声音,例如:鸟儿的歌唱、海浪的声音等。
引导幼儿仔细聆听并分享自己对这些声音的感受。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们用语言、舞蹈、绘画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声音的喜爱和感知。
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这节科学优质课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演示、实践、听辨等),让幼儿们对声音有了深入的认识。
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明白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能听出不同的声音,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word版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a0660a3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10.png)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学校启蒙教育的最早阶段,教育内容的趣味性非常重要,既要有趣又要能够传达一些道理,培养孩子的各项基础能力。
幼儿园阶段最常用的资料是幼儿园教案,一般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过程、提问互动环节、活动反思等内容,帮助幼儿园教师梳理安排好每次的课堂环节。
好的教案设计能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掌握知识技能。
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一些优质的教案案例,方便大家使用学习。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语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设计思路:这是一个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幼儿探索习惯的活动。
幼儿通过感受生活中的声音,发展感知觉,增强对周围事物的敏感。
由于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常常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因此活动的第一环节就是让幼儿再现生活经验(听听这是什么声音,还有什么声音),渐渐养成关注生活的习惯。
对于小班幼儿而言,在引导其关注生活的同时,还要激发其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于是,我设计了探索声音产生的环节。
科学地说,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但三岁的幼儿根本不理解。
活动中,我用“瓶子中碰到东西就发出声音”的实验使幼儿直观感受声音产生的最外显的特征。
而对音量大小的探索,我则借助了“大鼓和小鼓”的游戏来吸引他们。
加之歌曲音乐永远是幼儿最快乐的表达方式之一,因此我试图在探索活动中引导他们“呀呀”歌唱。
而探索后一环节中糖果的介入,则完全是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用以激发他们新的兴奋点。
我一直在想:开展探索活动的价值,并非仅仅在于寻找一个准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我想向幼儿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就是事物运动的相对性。
活动中由于豆子的多少和糖果的软硬所发出的相对“大鼓、小鼓”的声音,让幼儿感受到事物存在于“变”的动态中。
活动目标: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积累听觉经验。
在为乐曲伴奏的过程中感受声音的轻响,发展感知觉。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歌曲《大鼓和小鼓》的音频,塑料瓶子人手一只,豆子、软糖,硬糖,棉花糖。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听的声音》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听的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5f04a5a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4.png)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听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培养幼儿通过听觉辨别不同声音的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通过听觉辨别不同声音,感受声音的美妙。
难点:引导幼儿探索声音产生的原理,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如:鸟鸣声、流水声、乐器声等)、音响设备、卡片、画笔、颜料。
2.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幼儿闭上眼睛,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
(2)教师提问: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是什么感觉?2.声音欣赏(1)教师播放各种声音的录音,让幼儿分辨并说出是什么声音。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们觉得这些声音好听吗?为什么?3.声音辨别(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卡片,卡片上画有不同的声音。
(2)教师播放一段混合了各种声音的录音,让幼儿找出与自己卡片上声音相同的部分。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你们是如何找到相同声音的?4.声音探索(1)教师展示一个可以发出声音的物体,如:笛子、鼓等。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发出声音的过程,探讨声音产生的原理。
(3)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尝试操作物体,感受声音的产生。
5.创作声音画(1)教师发放卡片和画笔,让幼儿在卡片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声音。
(2)教师引导幼儿用颜料给卡片上的声音上色。
(3)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本节课有趣吗?为什么?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较好,幼儿对声音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升。
2.在声音辨别环节,部分幼儿可能出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
3.在声音探索环节,教师应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
4.在创作声音画环节,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发挥创意。
5.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学习反馈,了解幼儿对声音的兴趣,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游戏教案
![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游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7343e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6.png)
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游戏教案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游戏教案「篇一」内容与要求:1、在听听、说说、玩玩的活动中,感知不同事物的不同声音。
2、在游戏中,体会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录音、若干事物图片、相关的课件过程与指导:一、找找玩具的声音1、(出示各种能发声的玩具)这里有一些玩具,我们一起玩一玩、听一听,玩具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引发幼儿对玩具所发出声音的关注。
2、你玩的玩具发出声音了吗?是什么样的声音?――引导幼儿尝试模仿玩具的声音3、小结:我们的玩具会发出好听的声音,有的,有的二、回忆听过的声音1、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听到过的各种声音,并尝试模仿。
2、小结:原来,不仅玩具能发出声音,还有很多东西也都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三、听听谁的声音1、老师也知道很多声音,你们猜一猜,这是谁发出的声音。
(播放声音的课件)――引导幼儿认真地倾听,大胆的猜测。
2、再听听这是谁的声音,把它找出来。
――鼓励幼儿根据听到的声音,把相应事物的图片找出来。
四、知道很多东西都能发出声音(出示各种能发声物品的幻灯)这些东西都能发出声音的,我们猜一猜、找一找,他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游戏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喜欢听辨周围的各种声音,区别不同声音以及所表示的意义2、知道大家不喜欢噪音,愿意在生活中避免发出重重的噪声。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耳朵图片,闹钟活动过程:一、说说自己听到的声音1、听谜语,引起兴趣引导语:宝宝,你们喜不喜欢猜谜呀,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很有趣的谜语,想不想猜猜呀,你们要仔细听啊(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要听美妙声音全靠它)出示图片验证t:亲爱的小朋友,看看到底是什么啊?你们知道他们有什么用吗?小结:耳朵能让我们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所以我们小朋友要爱护自己的耳朵。
2、听一听,猜一猜宝宝,看看这些是什么字啊?老师来告诉你们,这些字宝宝是“好听的声音”。
想不想听好听的声音啊?(婴儿笑声、闹钟声、电话铃声、门铃声、马路上的声音)小结: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含义。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3a0b199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d.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掌握声音高低、大小和强度等基本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了解不同声音对人们情感和生活产生的影响,培养对环境声音的认知与分辨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听辨能力。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激发幼儿探究环境的好奇心和兴趣,爱护环境。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的认识。
•对各种声音的观察和分辨。
教学难点•怎样让幼儿感受到声音的特点及不同声音的差异。
•怎样引导幼儿去观察分辨不同声音的来源。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拿出一只发声的物品,如口哨或铃铛,在幼儿面前摆弄发出声音,引导幼儿观察,帮助幼儿找出声音的来源,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教师播放一些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让幼儿分辨声音的高低、大小和强度,并让幼儿说出听到的声音是什么。
活动(1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外出,听取自然的声音,如鸟叫声、风吹声等,并让幼儿说出所听到的声音是什么。
2.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有声音的物品,让幼儿听取并分辨声音,并说出所听到的声音是什么。
讲解(10分钟)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声音的波形图,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形态。
2.教师讲解不同声音的来源和特点,如人声、动物声、器物声等,让幼儿分辨声音的来源。
练习(15分钟)1.教师播放一些乐曲和歌曲,让幼儿辨别声音高低,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这些声音。
2.教师给每个幼儿都发放一些有声音的物品,让幼儿分组并编排一个小节目,展示自己分析和使用声音的能力。
总结(5分钟)1.教师让幼儿在班级展示自己的小节目。
2.教师总结本次科学课的目标和内容,让幼儿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总结和回顾。
课后练习1.幼儿到家后,可以通过研究家里的器物声音来加强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理解。
2.幼儿可以通过创造各种声音来加深对声音的认识和理解。
结束语通过本次科学课的学习,幼儿了解到了声音的来源和基本特征,并能够对各种声音进行观察和分辨,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听辨能力。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听的声音》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听的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51caec9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a.png)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听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声音2.掌握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发出声音3.通过实验学习不同材质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响4.加深幼儿对声音的认识二、教学准备1.观察声音必备器材:发声球、木制拍子、铁制拍子、绸状原材料等。
2.音响绘本材料《呱呱叫的绿蛙》、《大声说话会怎样》等。
3.制作不同材质的声响,如放下木制拍子、铁制拍子、纸板、绸状原材料等。
4.教学借助于幼儿园科学所需音响设备等。
三、教学步骤1、前期准备1.将观察声音必备器材展示出来。
让孩子们观察器具的外形和功能。
2.陈述发明声音的背景知识。
3.制作不同材质的声响,不同声响之间的区别。
2、听音乐,找感觉1.播放音乐,让孩子们听音乐。
2.孩子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触摸发声器材。
3.自己身体内部发声,即说话、叫唤、吹口哨、吹口乐器等。
3、实验区分物体材质1.将制作好的不同材质的声音按顺序摆放在一起。
2.让幼儿把同种材料制作的各种声音分放在一起,区分不同的声响。
3.让幼儿用手摸、用眼看,并用舌头舔(如果安全)各种材料的形态和纹路,再用手摸不同材料的不同间隙和硬度,最后让幼儿用手摆放并进行不同声音的实验。
4、声音的来源1.用发声球模拟声音的发出。
2.让孩子们在发言球上摸莫泊桑,猜测发声球内的发声原理。
让孩子们说出刚才的感受,感受不同声音的原因。
3.当孩子们想要制声时候,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在不同的物体上制造声音,然后孩子互相比较不同声音的产生原理。
5、音响图书的观察1.幼儿观察音响图书,通过音响的观察,让孩子们对声音有更深的体悟。
2.引导孩子们从发声球、木制拍子、铁制拍子、纸板、绸状原材料等出发,讲解音响的运作原理。
四、教学反思1.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活动特点,结合各种实验装置和研究材料,设计适合幼儿的科学实验检查体。
2.在整个科学活动的进行中,老师应以能够激发幼儿的思考为原则,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探究问题。
3.在实验环节,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确保幼儿能够充分的参与活动,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a113f8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1.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1. 教学目标1.让孩子认识到声音的来源和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感知力。
3.让孩子感受到美妙的声音,并学习如何用嘴巴发出美妙的声音。
2. 教学内容2.1 引入环节•用音响播放各种声音,例如: 乐器、动物叫声、汽车鸣笛等。
•以“我们能从哪些事物中听到声音呢?”为出发点,让孩子回答。
•让孩子互相模仿各种声音。
2.2 实验环节•让孩子用手掌捂住一边的耳朵,同时用另一只手指捏住鼻子,让孩子感受到只有口腔中空气流动出现声音的现象。
从而让孩子理解,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3 练习环节•让孩子学习如何用嘴巴发出声音,例如: 起风了风车转、老师的口哨声等。
•让孩子用平底锅、杯子等各种容器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孩子感受不同容器声音的差异。
2.4 结束环节•让孩子再次互相模仿各种声音,结束此次活动。
3. 教学方法3.1 讲述法在讲解声音的来源和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时,通过讲述让孩子了解声音的本质和作用。
3.2 实验法在实验环节中,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感受声音的形成,达到直观理解的效果。
3.3 练习法在练习环节中,让孩子通过练习发出声音,进一步掌握声音的产生方式,并提高嘴巴的灵活度。
4.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受到了许多新知识的启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不少有趣的科学知识。
孩子们在感受声音方面能力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此外,孩子们在模仿声音时合作得很好。
但是,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孩子会出现听力过敏或过度兴奋等现象。
在以后的活动中,需要我们更加注意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教学的有效性。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通用(1)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通用(1)](https://img.taocdn.com/s3/m/2f6c5d5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c.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通用一、教学内容《好听的声音》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和辨别生活中常见的好听声音,如鸟叫声、水流声、琴声等;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好听声音。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和观察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重点:让幼儿认识和辨别生活中好听的声音,培养他们的声音感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小鼓、铃铛、木鱼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音响设备播放一段包含多种好听声音的音频,让幼儿闭上眼睛,认真聆听。
然后让幼儿分享他们听到的好听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了解不同物品发出声音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和描述这个声音,然后进行小组分享。
4. 主题活动(15分钟)举办“好听声音大赛”,让幼儿自由选择一个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进行创意表演,评选出“最佳声音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听的声音》2. 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常见好听声音:鸟叫声、水流声、琴声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身边的好听声音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记录好听的声音,用画笔和文字描述这些声音。
2. 答案示例:幼儿画了一幅画,描述了他在公园里听到的鸟叫声。
文字描述如下:“今天在公园里,我听到了小鸟在树上唱歌,声音真好听!”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观察幼儿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和观察力是否有所提高,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是否到位。
2. 拓展延伸:开展“声音小侦探”活动,鼓励幼儿在家庭、学校、社区等环境中,主动寻找和发现更多好听的声音,提高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
幼儿园小班科学说课稿《好听的声音》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说课稿《好听的声音》含反思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de9ad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6a.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说课稿《好听的声音》含反思《小班科学说课稿《好听的声音》含反思》这是幼儿园小班科学说课稿《好听的声音》含反思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科学说课稿《好听的声音》含反思!一、说教材1、教材的选择: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表现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
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
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
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注意游戏化、情景化。
《纲要》中对教材的选择有这样的一段话:教材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现实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
而应彩云老师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生活与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归生活。
”鉴于以上种种原由及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好听的声音》这一题材作为本次活动内容。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幼儿快乐情绪的激发、倾听感受、操作体验为主要目的,在活动中**多种知识经验与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本次活动目标定为:(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重点: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
难点: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根据以上三条目标定向作如下活动准备:(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PPT。
(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二、说教法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因此,在本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用生动的语言,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幼儿以外,还要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于是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操作法: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儿根据教师准备的物品进行操作,探索。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e93defa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7.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教学目标1.能够听辨动物及自然界中常见的声音;2.能够模仿常见的动物及自然界中的声音;3.增强幼儿的听觉感知和语言模仿能力;4.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让幼儿能够准确听辨动物及自然界中常见的声音;2.增强幼儿的语言模仿能力。
教学难点1.让幼儿通过模仿发出动物及自然界中的声音,并能够准确表达;2.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器;2.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3.一些常见动物的声音录音;4.幼儿们喜欢的自然声音录音;5.讲解动物声音、自然声音的PPT。
教学过程1. 导入1.大声问候幼儿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2.科普动物声音、自然声音,让幼儿知道有很多好听的声音在大自然中。
2. 学习动物声音1.让幼儿看一看展示的动物图片并猜猜这个动物的叫声是什么;2.播放该动物的叫声录音,让幼儿能够通过声音来认识这个动物;3.要求幼儿模仿该动物的叫声,并沟通幼儿们对该动物的看法和了解。
3. 学习自然声音1.让幼儿听一听展示的不同自然声音,如鸟叫声、鸟儿在森林里叫唤的声音、风声和雨声等;2.讨论这些声音的来源,并问幼儿他们喜欢哪种声音。
4. 结束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好的声音;2.鼓励幼儿去探寻自然中不同的声音,并沟通他们对这些声音的感受和体验。
总结通过本次科学课的学习,幼儿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并且在模仿动物和自然声音的过程中培养了语言模仿能力。
希望幼儿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探索自然的奥妙,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更好地感受到身边的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游戏教案《好听的声音》
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学游戏教案《好听的声音》,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
活动目标:
1、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2、在玩玩、摇摇瓶子过程中,发现声音的轻响。
3、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装瓶子布袋(套在椅子上) 教学重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
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
(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宝宝们,今天有这么多客人老师来听咱们上课,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客人老师是来找耳朵最灵的宝宝的,那我们来比一比好不好?你听!(播放宝宝笑声)这是什么声音啊?(笑声)谁的笑声啊,大人的还是宝宝的笑声?(小宝宝)看看是不是小宝宝的笑声。
(出示小宝宝图)你们猜对了,真棒!这是小宝宝夜里睡觉做梦发出来的笑声。
可是天亮了,妈妈要请一个小动物来叫醒这个小宝宝,你听听是哪个小动物来叫醒宝宝的?(播放公鸡叫声音,幼儿:大公鸡!)大公鸡怎么叫的?(喔喔喔喔)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大公鸡,(出示大公鸡图)哇!你们又说对了!拍拍
手表扬自己。
那除了公鸡会叫宝宝起床,还有什么小动物也会叫呢?(小狗,小猫等)小狗怎么叫的?(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幼儿模仿)会叫的动物有很多很多,所以妈妈可以请许多小动物来叫小宝宝对吗?宝宝被叫醒了,(播放洗手声音)咦!宝宝现在在干什么?(洗手)洗手的时候会有什么声音啊?(哗啦啦)洗完脸刷好牙吃完早饭,宝宝该上幼儿园了,宝宝坐着爸爸的汽车(出示汽车图)上学了,汽车在马路上会发出什么声音啊?(嘀嘀嘀、嘟嘟嘟嘟)
(二)、让空瓶子发出声音(教师事先准备3个瓶子:空瓶子、装有少量黄豆的瓶子,装满黄豆的瓶子)
1、终于,宝宝来到了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了,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好玩的东西。
(出示空瓶子)看看你们的椅子下面,把口香糖瓶子拿出来玩玩,瓶子有声音吗?(没有)怎样让它发出声音呢?(幼儿讨论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碰碰手、碰碰椅子、放东西
到瓶子里等)附儿歌:拍拍拍,瓶子有声音,碰碰碰,瓶子有声音。
老师有一种办法和你们不一样,我摇摇瓶子就会有声音,(出示装有少量黄豆的瓶子摇一摇)问,你得瓶子也摇一摇有声音吗?启发幼儿瓶子是因为装了东西而发出的声音(教师倒出黄豆证实)。
小结:瓶子碰碰某个地方就能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宝宝也想让你们的瓶子也发出好听的声音是吗?(是)老师在装豆子是还会念儿歌呢,你听:瓶子宝宝,嘴巴张开,吃点黄豆,嘴巴闭紧,有声音啰!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教师指导。
3、幼儿集体操作装黄豆。
瓶子宝宝有声音了吗?有的宝宝赶紧坐过来,我要请小朋友来表演节目啦!谁的瓶子宝宝保护好了我就请谁来,(引导幼儿专注较教师讲解)请一个幼儿上来与教师一同表演摇瓶子,提问,我们的瓶子发出来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一
个响声大一个响声小)怎么回事?幼儿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4、摇瓶子游戏《大鼓和小鼓》
知道了瓶子宝宝的这个秘密,我们一起来表演大大的声音和小小的声音好吗?(伴奏:我是一只大鼓,我的声音很大,咚咚咚↓我是一只小鼓,我的声音很小,咚咚咚↑可进行两次)教师故意边唱歌边用一个装满黄豆(或两颗)的瓶子(透明),用力摇,瓶子没声音(是小小的声音),咦!怎么回事呀?瓶子宝宝还有秘密呢?跟刘老师再去找一找它的秘密好吗?
5、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6、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边说儿歌。
7、活动延伸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看看谁的耳朵最灵了,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呢?谁的笑声,是大人还是小孩的呢?看看是不是小宝宝的笑声?
可是天亮了,妈妈要请一个小动物来叫醒这个小宝宝,你听听是哪个小动物来叫醒宝宝的?大公鸡怎么叫的?(喔喔喔喔)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大公鸡,(出示大公鸡图)那除了公鸡会叫宝宝起床,还有什么小动物也会叫呢?(小狗,小猫等)小狗怎么叫的?(幼儿模仿)会叫的动物有很多很多,所以妈妈可以请许多小动物来叫小宝宝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