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基地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无公害蔬菜产业为轴撬动经济发展实现成果共享
——关于桂林街道蔬菜产业的调研与思考为了全面准确地摸清全街道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已有成功经验以推广试验潼南“深丘”地区蔬菜种植,推进村村平衡共同发展,把握未来趋势,提高工作主动性和实效性,确保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重庆市42号文件精神在桂林街道得到深入广泛的贯彻和落实,笔者对桂林街道无公害蔬菜产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受调地区基本情况
桂林作为潼南乃至重庆无公害蔬菜产业的一张“名片”,从1995年建设初始、1999年成为重庆市第一个通过市级验收的无公害蔬菜基地、2000年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重点示范基地,到现在颇具规模已历经了十多个年头,全基地已建成6个集中成片、各具特色的常规蔬菜基地片区,蔬菜产业整体上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蔬菜产业已成为桂林的重要支柱产业,蔬菜种植也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二、调研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研坚持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定量与定性方法结合,采取了包括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历史资料查阅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走访农户1000余户,发放问卷1000余份,召开座谈会4次,查阅统计材料100余份,对街道所属14个村、2个社区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走访,对街道无公害蔬菜产业情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为谋划下一步蔬菜产业扩大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思路。
三、桂林街道无公害蔬菜产业现状
1. 聚集规模初现
(1)产值。2008年街道第一产业产值较2007年21763万元增加了11%,达24224万元,其中蔬菜产业年产蔬菜量达25万吨,产值约为19000万元,约占78%。
(2)面积。1995年以前,桂林蔬菜种植面积不足0.2万亩,总产量仅0.4万吨。而与2008年相比,2009年基地面积扩增6500亩,已达3.3万亩,新增大棚970个。特别是今年小舟村新增了1800亩、观音村新增980亩、双坝村河坝地扩增700亩,位于沟地的高庙和半坡村新增了1460亩山地蔬菜。
(3)销售。从2008年初至2009年7月,除少数几月因气候和市场因素外,街道蔬菜销售看涨,特别是销售至重庆以外地区的也在逐渐增加。
(4)收益。大棚设施栽培片区每亩年产值已达12000元左右,甚至高于15000元。人均种蔬菜收入达5800元,基地农民收入显著高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5)品种。今年推广了白长龙、先正达、秋白玉、铁心白玉等萝卜品种;兴合苏椒、苏椒11号、渝椒5号等辣椒品种;津优31黄瓜和日本钢葱等新品种,逐步提高了蔬菜基地内的良种推广率。
2.品牌质量叫响
(1)品牌。桂林产辣椒、番茄等9个蔬菜产品早已获农业部准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专用标识,“潼南绿”无公害蔬菜远销全国,赐康果蔬净菜直供市内各大超市。一村一品的种植特色基本形成,如双坝村设施栽培辣椒、黄瓜、茄果和小舟村糯玉米、冬瓜。
(2)质量。自2001年以来,农业部及其委托的云南省蔬菜质检
中心、北京市蔬菜质检中心、农业部在渝的农业环境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蔬菜质量检验测试中心、重庆市农药检定所及潼南县蔬菜办检测中心等多家权威检测机构,都对桂林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进行了跟踪检测。部、市、县三级检测结果显示,桂林蔬菜产品质量总体状况良好。
3. 基础服务夯实
(1)营销网络健全。基地内现有蔬菜交易市场3个、收购网点30余个、营销组织10余个、蔬菜经纪人100多人,帮助蔬菜销往重庆、成都、昆明、辽宁、北京、新疆、上海、广东福建等地。
(2)农资供应充足。基地现有农资经营人员32人,经营涉及种子、农药、肥料、农膜等多种类别。
(3)标准技术齐备。基地坚决执行环境质量标准,严格按照《重庆市无公害蔬菜豆类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蔬菜茄果类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化规程,整理出潼南榨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潼南榨菜和油菜套种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等,普遍推广农膜、电热育苗、节水灌溉、热风供暖、生物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确保蔬菜产品安全、优质、营养。现有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1个,蔬菜质量监测点约40个。
(4)基础设施完善。2009年新修村级公路10.5公里,突破雷伍村经济发展瓶颈的高何—雷伍村级公路已经动工;为山地蔬菜提供运输渠道的半坡公路也近完成;解除贫困的通道——胡家村机耕道也已建成。其他如土地整治和沼气池建设如下表所示。
(5)示范效应明显。一是引进种植大户。2009年引进了大户张轩在八角村承包了500余亩、王小平在八角村承包560亩、张中全在
花厅村承包700亩进行规模种植。二是支持相关组织。桂林扶植各种行业协会、种植大户、营销组织30多个,每年加工或外销以蔬菜为主的农产品价值上亿元。三是支持形成“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如仁人可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在桂林八角村建成联栋温室、弓棚及露地示范区,使用无机肥料和生物农药,试种了国内外新品种56个,根据气候、土质、病虫害等筛选出了8个适合在我县种植的品种,2009年又试种了第二批60余个新品种,旨在试验能在春节上市和全年都能够种植的新品种,欲在桂林带动16000亩以上的绿色蔬菜种植,销路主要瞄准超市和已经签约的日本远东专柜。四是设立蔬菜科技示范园。位于桂林八角村4社、2008年9月设立的蔬菜科技示范园,发挥了科技示范作用,带动当地菜农纷纷跟进。2009年又将示范范围继续扩大,如下表所示。
该示范园辐射带动了八角、花厅、高庙和半坡村农户1000余户,使这些村的蔬菜面积增加了20%以上。2009年引进了新品种80余个,包括保健菜、野菜、奥运菜和大众菜品,大面积种植了特菜(保健菜、野菜、奥运菜)9亩、香辣椒80亩、糯玉米90亩、苦瓜35亩、沟地间套种冬瓜120亩、南瓜100亩、生姜30亩和扁豆200亩。五是培育种植大户。基地现有种植大户超过10户,种植蔬菜面积最高约350亩,最少的也有80亩。
(6)附加服务多样。一是建立信息机制。双坝村已建起蔬菜销售有电子信息发布点,并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科技,让广大菜农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二是加大财政扶持。采取以奖代补、补贴良种、棚膜等形式,鼓励群众增加投入,调动了建棚积极性。三是加快土地流转。2009年为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新增流转土地85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