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课件第八章 醇酚醚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第八章 酚 醇 醚ppt课件

有机化学-第八章  酚 醇 醚ppt课件

C H C H C H C H C H C H 3 2 2 3 C H 3 O H
5-甲基-3-己醇
注意和卤代烃的不同之处:
C H C H C H C H C H C H 3 2 2 3 C H 3 C l
2-甲基-4-氯己烷
不饱和醇,选择含不饱和键并直接连有羟基的最长碳
链作主链,碳原子的编号从离羟基最近的一端开始。
制 氯 代 烃
3.成酯反应
1)与无机酸反应 :醇与含氧无机酸硫酸、硝酸、磷酸反应生
成无机酸酯。
C H C H O H + H O S O O H 3 2 2 C H C H O S O O H + H O 3 2 2 2 硫 酸 氢 乙 酯 ( 酸 性 酯 )
减 压 蒸 馏 ( C H C H O ) S O H S O CH CH OSO OH 3 2 2 2+ 2 4 3 2 2 硫 酸 二 乙 酯 ( 中 性 酯 )
C H C H C C H C H 3 2 3 C H O H 2
2-乙基-2-丁烯-1-醇
O H
2-环己烯-1-醇
Ph-CH=CHCH2OH
3-苯基2-丙烯醇(肉桂醇)
多元醇,应选取尽可能多的带羟基的碳链为主链,
羟基的数目用中文数字写在“醇”字前面,并标明羟
基的位次。
CH3CH3 CH3 C C CH3 OH OH
的名称,羟基的位次用阿拉伯数字标在醇的名称前,羟基在1位
时可以不标。
C H C H C H C H O H 3 2 2 2
1-丁醇(正丁醇)
C H H H C H 3C 2C 3 O H
2-丁醇(仲丁醇)
CH 3
CH3CHCH2OH CH3

醇酚醚jppt课件.ppt

醇酚醚jppt课件.ppt

OH | CHCHCH3
—OH
—OH
芳香醇:
—CH2OH
饱和一元醇的通式:CnH2n+1OH
病 原体侵 入机体 ,消弱 机体防 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一、醇的分类
按羟基数目分类:
一元醇: 二元醇:
多元醇:
CH3CH2OH
② 疏水基:非极性的,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非极性物 质的基团,如:—R
③ 一元醇:低级醇(CH3—OH,C2H5—OH等)能与水互 溶,随着碳链的增大,在水中溶解度显著降低。
H
R
R—O O—H····O
H
H
④ 多元醇一般可与水混溶。
H·····O H
病 原体侵 入机体 ,消弱 机体防 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化学性质。
似水性。 与酸反应。 醇的脱水。 氧化反应。
病 原体侵 入机体 ,消弱 机体防 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一、醇的分类
1. 按烃基不同分类:
饱和醇: 不饱和醇: 脂环醇:
CH3OH、CH3CH2OH CH2 CHCH2OH、CH2
四、化学性质—似水性
反应活性:
① 烷基增大,活性降低:叔醇 < 仲醇 < 伯醇﹤甲醇 ② 碱性:叔醇钠 > 仲醇钠 > 伯醇钠 > 甲醇钠 > NaOH
醇钠的水解:
CH3ONa + H2O
较强的碱 较强的酸

《医学有机化学教学课件》醇酚醚PPT课件

《医学有机化学教学课件》醇酚醚PPT课件
高级酚
在常温下呈固态的酚类化合物, 如愈疮木酚、焦性没食子酸等。
酚的结构与性质
酚的结构特点
酚的官能团是羟基(-OH),直接连在 苯环上,并且羟基的邻位和间位碳原 子上常有氢原子。
酚的性质
由于酚的羟基与苯环的π电子产生共轭 效应,使酚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 酸性、亲电取代反应等。
酚的制备
01
02
03
烷基苯氧化法
通过烷基苯与氧气在催化 剂存在下反应,生成相应 的酚和酮。
芳香卤代烃水解法
通过芳香卤代烃与氢氧化 钠或氢氧化钾水溶液反应 ,生成相应的酚和卤化钠 或卤化钾。
芳香磺酸盐碱熔法
通过芳香磺酸盐与氢氧化 钠或氢氧化钾在高温下反 应,生成相应的酚和硫酸 钠或硫酸钾。
03

醚的分类
芳香醚
脂肪醚
脂肪醚是指烃基直接与氧原子相 连的醚类,如甲基乙醚、乙基丙 醚等。
醇的性质
02
醇具有低毒、易溶于水、易燃等特点。
醇的化学反应
03
醇可以发生氧化、酯化、脱水等反应。
醇的制备
通过烃基的氧化制备
烃基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化成相应的醇。
通过酯的水解制备
酯在酸或碱的催化下水解生成相应的醇和羧酸。
通过卤代烃的水解制备
卤代烃在碱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相应的醇。
02

酚的分类
低级酚
在常温下呈气态或液态的酚类化 合物,如苯酚、甲酚等。
芳香醚是指芳香族化合物中的醚 类,如苯甲醚、硝基苯甲醚等。
单醚
单醚是指分子中只含有一个醚键 的醚类,如甲醚、乙醚等。
醚的分类
根据醚键两侧取代基的种类,醚 可以分为脂肪醚和芳香醚。根据 醚分子中氧原子数的不同,醚可 以分为单醚和多醚。

【课件】第八章醇酚醚10-11学年1PPT

【课件】第八章醇酚醚10-11学年1PPT
酸性序: H2O > R-OH > HC≡CH > NH3 > R-H 碱性序:OH- < RO- < HC≡C- < NH2- < R-
Li、K等碱金属和Mg、Ca、Ba等碱土金属也能和 C1 ~ C8的醇类反应,生成相应的醇的金属化合物
问题:比较CH3CH2CH2OH、
(CH3)2CHOH及(CH3)3COH与 Na反应的活性以及相应醇钠的 碱性大小
问题:氯化钙能用作干燥剂,是因为它能与水形成 CaCl2 ·6H2O。能否用氯化钙来干燥醇类?
某些醇具有特殊的
香味,多用来配制 香精。如苯乙醇具 有玫瑰香气
8.1.4 醇的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
H CC H
形成氢键 形成金羊盐
酸性(被金属取代)
O
H
取代反应 脱水反应
1. 与活泼金属反应——似水
H—O-H + Na ——> Na OH + H2 (反应激烈) R—O-H + Na ——> RO Na + H2 (反应和缓)
2、由于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三个碳的醇和叔丁醇 能与水混溶。
从丁醇开始,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相对分子量的增加而减小。
R
O HH O
H
R
O HH O
H
R
O HH O
H
醇与水之间形成的氢键
3、醇合物 醇与水的另一相似之处:能形成象水合物那 样的醇合物,称为结晶醇。如:
MgCl2 ·6CH3OH
CaCl2 ·4CH3OH
或: Al2O3,250 ℃
+ H2O
Lewis酸如Al2O3,也能催化醇的脱水反应。
醇的脱水是质子化的醇作为脱水物的单分子消除反应(E1)。

醇, 酚和醚PPT课件

醇, 酚和醚PPT课件
CH2 CH CH2 OH OH OH CH2 ONO2 ONO2 ONO2
+ 3 HNO3
_
H2SO4
3 H2O
CH CH2
甘油
甘油三硝酸酯(俗称硝化甘油)

(4) 脱水反应
醇的化学性质
醇的脱水反应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分子内脱水,另 一种为分子间脱水.例如:
R CH H CH2 OH
分子内脱水
R
CH
CH3CH2CH2CHCH3 OH
CH3 CH3CH2C OH CH3
46%H2SO4 87℃ 62%H2SO4 87℃
CH3CH2CH CHCH3 + H2O
80%
CH3 CH3CH C CH3
84%
+ H2O

醇的化学性质
(5) 氧化与脱氢反应
在有机化合物的分子中加入氧或脱去氢的反应都 叫做氧化反应. 伯醇氧化生成醛,醛进一步氧化生成酸.例如 :
Cu
400~500℃
CH3
C
CH3 + H 2
OH O 若同时通入氧气,则氢气被氧化成水,反应可以进行 到底。例如
CH3CH2OH
Cu 或Ag
550℃
CH3CHO + H2O

4 重要的醇
(1) 甲醇
重要的醇
甲醇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类似酒精的气味,沸点 65 ℃,能与水、乙醇、乙醚等混溶。甲醇具有麻醉 作用,且毒性很强。近代主要以水煤气为原料制取。
CH3CH=CH2 500℃ CH2CH=CH2 25~30℃ CH2 CH Cl
Ca(OH) 2
60~90℃
Cl 2
Cl2,H2O
CH2 Cl

有机化学第8章 醇、酚、醚

有机化学第8章 醇、酚、醚

8.11.3过氧化物的生成
醚对氧化剂比较稳定,但是,遇空气长期接触,却能被空气中 的氧逐渐氧化生成过氧化物。一般认为氧化是首先发生在 -C-H键上,然后再转变成结构更为复杂的过氧化物。
■另外,氧上电子云密度降低,使O-H键极性增加,酚羟基中H的
酸性增加。 共轭的结果使得:
1.酚羟基氢易于以质子的形式离去使酚显酸性;
2.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增高易于进行亲电取代反应。
8.5.2命名
8.6酚的物理性质(自学)
8.7酚的化学性质
酚中羟基与苯环形成大的p—π共轭体系,由于氧的给电子共轭
醚键对强酸不稳定,遇强酸会发生醚键断裂,但HCl、HBr断裂
较难,需要催化剂;使醚键断裂最有效的试剂是浓的氢碘酸(HI)。 醚键的断裂是醚在HI中,先形成洋盐,然后,I-再作为亲核试 剂进攻-C而发生醚键断裂。 醚键断裂的顺序:30烷基>20烷基>10烷基>芳烃基
I-有两种进攻方向,但从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两方面看,都是
I-进攻甲基碳有利。所以,在混醚断键时,总是先从碳链较 小的一端断裂。如果 HI过量,则生成的醇可进一步生成碘代烃。
芳香混醚与浓HI作用时,总是断裂烷氧键,生成酚和碘代烷。
总结:
◆反应活性:HI>HBr>HCl ◆伯烷基醚按SN2机制断裂, ◆叔烷基醚按SN1机制断裂, ◆芳基烷基醚总是烷氧键断裂
碱性溶液中与烃基化剂(硫酸二甲酯、卤代烃等)作用生成。
羧酸与醇在酸催化下可以成酯,由于酚羟基中的氧与苯环发 生了p_π共轭其反应活性减小,与羧酸难于成酯。但可与活 性较大的酰基化试剂酰氯或酸酐成酯。
8.7.2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8.7.2.1卤代反应
反应很灵敏,很稀的苯酚溶液就能与溴水生成沉 淀。故此反应可用作苯酚的鉴别和定量测定。

有机化学之醇酚醚

有机化学之醇酚醚
烯烃水合法
通过烯烃与水在催化剂存在下 反应生成醇。
酯水解法
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生 成相应的醇和羧酸。
从卤代烃制备
通过卤代烃与氢氧化钠或氢氧 化钾反应生成醇。
02

酚的分类
01 根据羟基数目:分为一元酚、二元酚和多元酚 02 根据苯环取代基:分为邻位酚、间位酚和对位酚 03 根据苯环上取代基的数目:分为简单酚和复杂酚
ABCD
酚转化为醚的反应中,酚 的羟基被卤代烃的烃基取 代,生成醚。
酚转化为醚的反应是一个 可逆反应,生成的醚可以 再与碱反应重新生成酚。
醚转化为醇
01 02 03 04
醚在酸性条件下,如硫酸或盐酸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醇。这个反应 称为醚的裂解反应,是工业上制备醇的重要方法。
醚转化为醇的反应中,醚分子中的烃基被质子化,然后发生裂解生成 醇。
醇的合成
醇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合成,如酯水解、卤代烃水 解、羰基化合物还原等。
酚的应用
01
酚的抗菌性
酚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性能,可以 用于消毒和防腐,如苯酚、甲酚 等。
02
03
酚的抗氧化性
酚的合成
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性能,可 以用于食品和化妆品中,如没食 子酸、儿茶酚等。
酚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合成,如芳 香烃氧化、酯水解、卤代烃水解 等。
反应过程中需要使用酸性催化剂,如硫酸或盐酸等,以促进反应的进 行。
醚转化为醇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生成的醇可以再与酸反应重新生 成醚。
05
醇酚醚的应用
醇的应用
醇作为溶剂
醇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常作为化学反 应的溶剂,如乙醇、甲醇等。
醇的生物活性
某些醇类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如乙醇可以作为 消毒剂和麻醉剂,某些植物醇类具有激素活性。

大学有机化学第八章 醇酚醚

大学有机化学第八章 醇酚醚

2)生成酚醚
酚与醇相似,也可生成醚。但因酚羟基的C-O键比醇 牢固,所以不能直接失水成醚,而必须用间接的方法。 ONa CH3I ONa CH3OSO2OCH3
硫酸二甲酯
OCH3 NaI OCH3 CH3SO4Na
3)生成酚酯
又称阿司匹林,白色针 状晶体。是解热镇痛药, 酚与酰氯、酸酐等作用可以生成酚酯。 也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病。
醇的同分异构体中,直链醇的沸点比支链醇高。
R R O O H H O R H H O R
氢键
水溶性:C1~C3的醇可以任意比例与水混溶,C4以上的 醇随相对分子量的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 降低,C9以上醇实际上已不溶于水。 相对密度:饱和一元醇的相对密度小于1,比水轻。芳香醇和多 元醇的相对密度大于1,比水重。 生成结晶醇:低级醇能与某些无机盐类生成结晶醇。 例如:MgCl2· 6CH3OH、CaCl2· 2H5OH等。 4C 结晶醇可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可以利用这一性质与 其他化合物分离,或从反应产物中除去少量醇类杂质。
无色或淡黄色晶体,有毒。 主要用作合成医药非那西丁 和扑热息痛的中间体,也用 作染料和杀虫剂1605的原料, 还可用作皮革防腐剂。
3)烷基化
OH OH
+
2 (H3C)2C
CH2
H2SO4
(H3C)3C
C(CH3)3
CH3
CH3
反应条件
又叫做防老剂264, 白色或微黄色晶体。 主要用作橡胶和塑料 得防老化剂,也可用 作汽油、变压器油的 抗氧剂。
COOH
COOH
OH + (CH3CO)2O
H2SO4 85℃
O
C O
CH3
+ CH3COOH

醇、酚、醚—醚(药学有机化学课件)

醇、酚、醚—醚(药学有机化学课件)

三、醚的化学性质
醚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其稳定性仅次于烷烃,常温下不与 稀酸、稀碱、氧化剂、还原剂发生反应。 (一)醚与浓酸作用:生成 盐 醚的氧原子具有孤对电子,可以接受质子生成可溶于强酸的 盐。
生成的盐不稳定,遇水易分解成原来的醚。 此现象可区别醚与烷烃,烷烃不溶于强酸。
(二)醚键的断裂 在浓氢卤酸(HI或HBr)存在下,醚键断裂,生成醇和卤代烃
有机化学/ 醚
醚的结构和命名
•一、醚的结构特征
醚可以看作是醇或酚羟基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产物。 醚的通式为:(Ar) R–O -R' (Ar') 醚的官能团是醚键(C-O-C)
醚中氧原子是sp3杂化,C-O-C之间有角度,醚有极性
醚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二、醚的分类
单醚
根据与氧原子相连的烃基的结构或方式 混醚
在强酸性环境中形成氧正离子后, C-O键极性加大, 容易断裂。 混醚醚键的断裂发生在小烷基一端; 空阻小的烃基生成卤代烷;空阻大的烃基生成醇或酚
(三)过氧化物的生成
CH3CH2-O-CH2CH3 + O2

CH3CH2-O-CHCH3
OOH
过氧化物在受热或摩擦等情况下,易发生爆炸。 过氧化乙醚
蒸馏乙醚前,必须检查是否存在过氧化物。 检验方法:淀粉碘化钾试纸。(兰色) 去除过氧化物的方法:用FeSO4、Na2SO3或KI等处理。
乙醚的沸点低,易挥发,易着火,周围要避免明火,以防 引起火灾;乙醚易氧化,贮存时,应放在棕色瓶中。
环醚
【例如】 CH3 O CH3
CH3 O C2H5
• 单醚
混醚

根据与氧原子相连的烃基的不同可分为
CH2 CH2 O

大学有机化学------醇酚醚

大学有机化学------醇酚醚

1、酸性
酸性强弱: 羧酸 > H2CO3 > 酚 > H2O > 醇
利用醇、酚与NaOH和NaHCO3反应性的不 同,可鉴别酚,分离和提纯酚。
OH + NaOH
CO2+ H2O
ONa
HCl
OH +
NaHCO3
OH + NaCl
OH + Na2CO3
X
苯环上连有吸电子基( -NO2,-X)使取代酚共 轭碱稳定性增大,酸性增强; 反之,斥电子基 (-R)使酸性减弱。
2、与FeCl3的显色反应
6ArOH + FeCl3
[ Fe(OAr)6 ] 3- + 6H+ + 3Cl -
蓝紫色 棕红色
用于定性分析,鉴别下列基团的存在:
几种常见酚与FeCl3的显色反应的颜色: 苯酚、间苯二酚:蓝紫色;对甲苯酚:蓝色; 邻苯二酚:深绿色;对苯二酚:暗绿色
3、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OH活化苯环)
低级醇能和一些无机盐(MgCl2、CaCl2、CuSO4等) 作用形成结晶醇,亦称醇化物。
§1.5 化学性质
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羟基官能团所决定,同
时也受到烃基的一定影响,从化学键来看,反
应的部位有 C—OH、O—H、和C—H。
H δδ δ RC O H
H
酸性,生成酯
氧化反应 形成 C ,发生取代及消除反应
CH3OSO2OCH3 CH3CH2OSO2OCH2CH3
有机合成中的烷基化剂,有剧毒
(2) 与有机酸反应
H
R-OH + CH3COOH
CH3COOR + H2O
5.氧化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反应速率不依赖于碱的浓度,而只和反应底物的浓度成正比 V = K CHR2-CR2-L ]
从下列数据可以看到醇的酸性比水弱,但醇的共轭碱 RO﹣的碱性却比 OH﹣还要强。
酸性 Pka 值
HOH > CH3OH > CH3CH2OH > (CH3)2CHOH > (CH3)3COH 15.7
16
18
18
19
碱性
-OH < CH3O ˉ < CH3CH2Oˉ < (CH3)2CHOˉ < (CH3)3COˉ 醇与其他活泼金属如镁、铝、铝汞齐(Al-Hg)、镁汞齐(Mg-Hg)等在较高温度下作用生成
2-苯基-1-丙醇
如果有不饱和键----以含有-OH 和不饱和键的最长碳链为母体。
CH3CH2CH2CHCH2CH2CH2OH
CH2=CH 4-丙基-5-己烯-1-醇
CH=CHCH2OH 3-苯基-2-丙烯醇
2
如果为多元醇-----选择含尽可能多-OH 的最长碳链为母体。
CH2OH CH3CH2CCH2OH
② 按烃基结 构分类:
饱和醇: RCH2-OH 脂肪醇
不饱和醇:CH2=CHCH2OH 芳香醇
多元醇
脂环醇
3. 命名 ① 普通命名法:----- 一般适合于简单的一元醇(按相应烃基来命名)有异构体,按正、
异、仲、新、叔等命名 举例:
异丙醇
仲丁醇
叔丁醇
新戊醇
② 甲醇衍生物命名法:--------以甲醇作母体
C _C
H OH
8
CH3CH2CH=CH2 BH3 (CH3)2C=CHCH3 BH3
H2O2 /OHH2O2 /OH-
CH3CH2CH2CH2OH (CH3)2CHCHCH3
OH ② 有高度的立体选择性——反应属顺式加成
立体化学:
第二节 消除反应(Elimination)
常见的消除反应 α-消(1,1 - 消除)
CH2OH 2,3-二甲基-2,3-丁二醇 2-乙基-2-羟甲基-1,3-丙二醇
OH OH 顺-1,2-环戊二醇 除 -OH
外,分子中还有-CHO, -COR, -COOH, -SO3H 等基团时,则把羟基作为取代基。
3-羟基丁醛
邻-羟基苯甲酸
二、醇的物理性质(自学)、光谱性质
1. 红外光谱(IR)
反应按二级动力学进行,故称为双分子消除反应(E2)V =K [C2H5O-] [CH3CH2CH2Br]
② 单分子消除反应(E1) 当反应底物的分子结构有利于生成稳定的碳正离子时,消除反应将按照单分子历程进行。这 类反应的特点是反应底物首先离解为碳正离子和离去基团负离子,然后碱再进攻碳正离子的 β-碳上的氢原子而发生消除生成烯烃。
OH OH ② 与 Cu(OH)2 反应 可鉴别邻二醇
CH2OH CHOH + Cu(OH)2
CH2OH
CH2O CHO Cu + 2H2O
CH2OH
兰色甘油铜螯合物
HCOOH
③ 片呐醇重排(Pinacol)四烃基乙二醇叫片呐醇,它在 H2SO4 作用下生成片呐酮。
O
CH3 CH3
CH3
H3C C
Mg-Hg
65~80%
CH3CHCHCH3 H2SO4 CH3C=CHCH3
CH3 H3PO4
OH
重排反应:
CH3 +
84%
CH3
16%
CH3CH2CHCH2OH CH3
为了避免重排
H2SO4
CH3CH=CCH3 CH3
CH3 CH3 _ C _ CHCH3
H2SO4
CH3OH
CH3
CH3
CH3C=CCH3 + CH2=CCHCH3
CH3
H3C
C
C CH3 H+ H3C C C CH3
OH OH 片呐醇
CH3 O 片呐酮
思考题:
H+
?
反应历程:
OH OH
CH3 CH3
H3C C C CH3
H+
CH3 CH3 -H2O
H3C C C CH3
H3C
CH3 CH3
C
C
+
CH3
OH OH
OH +OH2
OH
重排 H3C
+
C
HO
CH3 C CH3 CH3
β-消除(1,2—消除
γ-消除反应 (1,3 –消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β- 消除反应
1. 消除反应历程 许多反应事实证明,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是同时发生消除反应历程也有与亲核取代反应的 SN2、SN1 对应的历程,分为双分子消除历程(E2)和单分子消除历程(E1)。 ① 双分子消除反应(E2)
9
在 E2 反应过程中,进攻试剂碱在进攻 β-氢原子的同时,离去基团带着一对电子离去,生 成碳碳双键。
70% CH3
30% CH3
CH3 CH3CH2CHCH2OH
PBr3
CH3 CH3CH2CHCH2Br
NaOH C2H5OH
CH3 CH3CH2C=CH2
② 分子间脱水
5
反应历程:反应实质是 SN2 取代历程
醇分子间脱水和分子内脱水是两种互相竞争的反应。较低温度——-----有利于生成 醚(~140℃) 较高温度—-----—有利于生成烯烃(~170 ℃ ) 4. 酯的生成 醇和无机酸、有机酸作用,生成相应的酯
1
第一节 醇(Alcohol)
醇结构特点:
醇分子的官能团是-OH(羟基,Hydroxyl group )
① -OH 连接在饱和碳原子上,如果连接在不饱和碳上,化合物不稳定;
② 一个碳上如果连有多个-OH,化合物不稳定。
2. 分类
① 按-OH数 目分类:
一元醇 二元醇
伯醇:RCH2-OH 仲醇:R2CH-OH 叔醇:R3C-OH
不同醇反应难易不同
反应速度:3°R-OH > 2°R-OH > 1 °R-OH 反应历程:
脱水取向:各种醇脱水反应的取向,遵守扎依切夫 (Saytzeff)规律,即主要产物应生成碳碳 双键两端带有烃基最多的烯烃。
CH3CH2CHCH3 H2SO4 CH3CH=CHCH3 +CH3CH2CH=CH2 少量
RCH2OMgCl
H2O H+
RCH2OH
格氏试剂与其它醛反应制仲醇
COH
R
无水乙醚
R'CHO + RMgCl
R'CHOMgCl
H2O H+
R
格氏试剂与酮反应制叔醇
R'CHOH
R
R'
R'
R'' C=O + RMgCl无水乙醚
R'CHOMgCl
H2O H+
R
R'
R'CHOH
R
3. 醛酮还原
还原
RCHO
νO-H 3600~3200 cm-1 ν C-O 1200~1000 cm-1
2. 核磁共振谱(NMR)
δO-H
1~5.5 ppm
三、醇的化学性质
IR 举例
1. 与活泼金属反应
RONa H2O
NaOH + ROH
反应活性:CH3OH > 1°R-OH > 2°R-OH > 3°R-OH 因为烷基是推电子基团,使氧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加。
1)与有机酸反应:
C2H5OH + CH3COOH
2)与无机酸反应:
CH3OH + HOSO2OH
H+ CH3COOC2H5 + H2O
CH3OSO2OH + H2O
硫酸氢甲酯(酸性硫酸酯)
减压蒸馏
CH3OSO2OH + CH3OSO2OH
CH3OSO2OCH3 + H2SO4
硫酸二甲酯(中性硫酸酯)
RCH2OH 伯醇
还原
RC=O
R'
RCHOH 仲醇
R'
4. 烯烃的水化
R-CH=CH2 + H2SO4
6. 硼氢化氧化法
R-CH-CH3 OSO2OH
R-CH-CH3 遵守马氏规律 OH
C=C
硼氢化
+ 1/2(BH3)
C _C
BH2
氧化
H2O2 /OH-
硼氢化—氧化法两个独特之处:
① 有“反常”的选择性——制得反马氏规则产物。
第八章 醇 酚 醚(8 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获取醇、酚、醚的结构、性能及其制备方面的知识。掌握醇、酚、
醚的结构和命名,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掌握醇发生消去和取代的一般机理,掌握醇、 酚、醚的制备及用途,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及在工业方面的应用。 教学内容:
1、醇、酚、醚的结构、分类及命名 2、醇、酚、醚的物理性质(自学)与光谱特征 3、醇的化学性质 4、醇的来源与制备及用途 5、消去反应 6、酚的物理性质与光谱特征(自学),酚的化学性质 7、酚的来源与制备及用途 8、醚的化学性质及环醚的开环反应 9、醚的合成与应用 重点: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及其与结构的关系;醇、酚、醚的来源及制备;醇的消去反应 机理;醚的威廉姆逊合成法及环醚的开环反应。 难点: 1、消除反应与亲核取代反应的竞争 2、烯烃的硼氢化、羟汞化制醇 3、醇的脱水及取代中的重排 4、醚的威廉姆逊合成法 5、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从醇的结构与卤化烃、烷烃的结构加以比较从而比较它们的物理性质;从醇、酚、 醚的结构认识醇、酚、醚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回顾卤代烃的取代与消去认识醇进行取代消去 与卤代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应用所学的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方面的知识结合酚的结构理解 酚与取代酚的酸性、酚羟基的反应、芳环上的反应。结合亲核取代与消去反应的知识理解醚 的制备,结合亲核取代的知识讨论环醚的开环反应。 参考书: 尹冬冬主编 有机化学 上册 高教出版社 2003 年 胡宏文主编 有机化学 上册 第三版 高教出版社 2001 年 T.W.Graham Solomons Organic Chemistry, 1996,Sixth Edition,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