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每周一练试题(第一周)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周周末定时作业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周周末定时作业

9.4化学作业一.化合价:氧元素通常显,氢元素通常显,氯元素通常显,硫元素在硫酸中显,硫元素在亚硫酸通常显,钠元素通常显,钾元素通常显,钙元素通常显,镁元素通常显,铁元素在氧化铁中显,铁元素在氧化亚铁中显,铝元素通常显,铵根显,硫酸根显,硝酸根显,锌元素显,硅元素在二氧化硅中显,碳元素在二氧化碳中显,碳元素在一氧化碳中显,氢氧根显,磷元素在五氧化二磷中显。

二.书写方程式1.锌和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2.铁和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3.铁和硫酸铜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4.稀盐酸除铁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5.氢氧化钠和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6.氢氧化钠和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7.硫酸和氢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8.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9.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10.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11.碳酸钠和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12.碳酸氢钠和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13.碳酸钠和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14.硫酸钠和氯化钡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15.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16.氯化钙和碳酸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三.完成教材12页到13页的课后习题(写在作业本上)9.5阅读教材14到16页,预习并观看智慧中小学《离子反应》第一课时视频并在作业本上做好笔记,完成课堂新坐标8到10页9.6阅读教材,预习并观看智慧中小学《离子反应》第二课时视频并在作业本上做好笔记,完成课堂新坐标11到12页9.7订正答案,错了的记忆并抄写两次(答案后面会发到班级群)。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周练试题1(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周练试题1(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萧县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周练化学试卷一、选择1.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C.使水分解 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2.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3.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A.Q 点 B.N点C.P点D.M点4.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下列方法适合的是( )A.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B.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C.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D.打119火警,等待用水灭火5.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6.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 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周围氧气的浓度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7.2010年11月15日,某某市高层住宅发生特大火灾,58人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退到卫生间暂避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跳楼.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燃物遇到氧气不一定燃烧 B.缓慢氧化不一定能引起自燃C.自燃不一定由缓慢氧化引起 D.剧烈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9.下列变化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铁生锈B.硫磺燃烧 C.火药爆炸 D.铁丝燃烧10.下列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 )A.酒精 B.白糖 C.橡胶水D.白磷1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12.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只有点燃火药才能发生爆炸现象B.只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后才可能发生爆炸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中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D.只要将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就一定发生爆炸13.《人民日报》2007年5月28日报道:某市一酒楼因员工操作不当引发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当火灾发生时,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 )A.隔离可燃物B.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C.把棉被用水湿透,覆盖在可燃物上,防止火势迅速蔓延D.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14.下列灭火的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A.实验时酒精灯中的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用湿抹布盖灭B.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C.发生森林火灾时,将大火漫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D.炒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16.易燃物和易爆物如果存放不当很容易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下列物质属于易燃物的是( )①酒精②白磷③氧气④液化石油气⑤硫⑥镁带⑦食盐⑧汽油.A.③B.①②④⑧ C.①②④⑤⑥⑧ D.全部都是二、填空题17.灭火的原理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原理?(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__________(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__________;来源:.(3)釜底抽薪.__________;(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__________;(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__________;(6)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__________.18.毕业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再将铜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19.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1)钻木取火__________.(2)煽风点火__________.(3)水火不容__________.(4)杯水车薪__________.(5)釜底抽薪___________.20.(经典回放)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试问:(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21.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花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白色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然后她进行了如下实验:(1)按A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A铜片上的红磷__________,A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__,C水下的白磷__________.(2)B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和C装置连接.滴入双氧水,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其中MnO2的作用是__________,C装置中水下的白磷燃烧.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3)从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可燃物、__________和__________.(4)你猜想一下,实验室中白磷应该保存在__________中.三、计算题22.称10克碎鸡蛋壳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7.8g(假设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1)产生CO2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萧县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周练化学试卷(12.2)一、选择1.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C.使水分解 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向燃烧物喷水用水带走燃烧物的热量,可以降低燃烧物温度,当温度低于着火点时,可燃物的燃烧就会熄灭,用水灭火的原理为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解答】解:A、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能隔绝空气,但主要是降低温度,故错误;B、往可燃物中喷大量的水,水蒸发时带走燃烧物的热量,可以降低燃烧物温度,当温度低于着火点时,可燃物的燃烧就会熄灭,故正确;C、往可燃物中喷大量的水的目的不是使水分解,而是降低温度,故错误;D、往可燃物中喷大量的水目的是降低温度,而不是使水变成水蒸气,故错误.故选B.【点评】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而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2.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燃烧的概念进行分析,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解答】解: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是不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没有火焰.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例如铁能在氧气中燃烧,但是不能再空气中燃烧.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了解燃烧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3.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A.Q 点 B.N点C.P点D.M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解答】解:A、Q点的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且氧气的浓度最大,燃烧最旺.故选项正确;B、N点的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且氧气的浓度较大,燃烧较旺.故选项错误;C、P点的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D、M点的温度虽然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的知识,解答时有关把图中提供的信息和燃烧的条件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4.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下列方法适合的是( )A.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B.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C.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D.打119火警,等待用水灭火【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解答】解:A、山林发生火灾时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树枝等可燃物,可以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B、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效率太低,故错误;C、棉被是可燃物,不能盖住大火,会加大火势,故错误;D、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一般制造隔离带,不用水灭火,故错误;故选:A.【点评】灭火的方法有: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要根据具体物质的性质来确定用什么方法进行灭火.5.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解答】解: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环境温度降低,但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能降低,故A错误;B、生成的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B正确;C、该反应生成了水,形成的水蒸气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减少,从而减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故C正确;D、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使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6.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 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周围氧气的浓度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燃烧影响很小.而不同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燃烧速度相差很大,如油很容易燃烧而木材却相对困难;周围空气的浓度对物质的燃烧有影响,如高原上空气稀薄,燃料燃烧较平原慢;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大小,影响物质的燃烧,如煤点燃比柴草困难,速度也慢.【解答】解:A.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主要取决于可燃物本身的性质,故A错误;B.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故B正确;C.氧气支持燃烧,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故C错误;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越剧烈,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的影响因素,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7.2010年11月15日,某某市高层住宅发生特大火灾,58人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退到卫生间暂避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跳楼.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①根据楼房下层起火高层上的人不易逃离现场判断.②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判断.③根据气体受热密度变小的性质判断.④根据楼房下层起火高层上的人不易逃离现场判断.⑤根据跳楼易受伤判断.【解答】解:①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不易逃离,退到卫生间暂避等待救援是合理选择,所以正确.②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有毒气体,所以正确.③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所以正确.④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不易逃离,封闭房门能防止火势蔓延和有毒气体进入,所以正确.⑤在高层楼房上跳下会造成严重受伤,所以错误.故选A.【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燃物遇到氧气不一定燃烧 B.缓慢氧化不一定能引起自燃C.自燃不一定由缓慢氧化引起 D.剧烈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满足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由燃烧的条件分析判断;C.根据自燃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D.爆炸的条件之一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满足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可燃物遇到氧气不一定燃烧,故A正确;B.缓慢氧化放出热量,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时,才能引起自燃,故缓慢氧化不一定能引起自燃,故B正确;C.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当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会可燃物自行燃烧起来,故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故C错误;D.爆炸发生的条件之一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故剧烈燃烧不一定会导致爆炸;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缓慢氧化、自然和爆炸的概念,难度不大.充分理解缓慢氧化、自燃、燃烧和爆炸等方面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9.下列变化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铁生锈B.硫磺燃烧 C.火药爆炸 D.铁丝燃烧【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解答】解:A、钢铁生锈,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共同作用,发生缓慢氧化所致,故选项正确.B、硫磺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C、火药爆炸,属于剧烈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D、铁丝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缓慢氧化的概念、特征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下列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 )A.酒精 B.白糖 C.橡胶水D.白磷【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从安全角度考虑,凡是易燃易爆物或不可控制的火种等均不能带上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酒精着火点低,是易燃品,不能允许带上客车,故选项错误.B、白糖不是易燃易爆物,可以允许带上客车,故选项正确.C、橡胶水是易爆品,易发生爆炸,不能允许带上客车,故选项错误.D、白磷着火点低,容易自燃,是易燃品,不能允许带上客车,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安全问题无小事,了解常见的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解答】解: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故不符合题意;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符合题意;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而不是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进行对比试验验证物质的某种性质时要注意控制的变量要相同,否则无法比较验证.12.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只有点燃火药才能发生爆炸现象B.只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后才可能发生爆炸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中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D.只要将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就一定发生爆炸【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爆炸有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之分;B、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点燃后也可能发生爆炸;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中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D、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不一定发生爆炸.【解答】解:A、锅炉上如果附着上水垢,受热时容易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B、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点燃后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中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D、爆炸方面存在一个爆炸极限方面的问题,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混合时,只有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才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爆炸方面的知识,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物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13.《人民日报》2007年5月28日报道:某市一酒楼因员工操作不当引发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当火灾发生时,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 )A.隔离可燃物B.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C.把棉被用水湿透,覆盖在可燃物上,防止火势迅速蔓延D.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B、根据气体或烟雾受热密度变小判断.C、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D、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判断.【解答】解:A、灭火的原理有三种: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所以正确.B、气体或烟雾受热密度变小,燃烧产生的有毒的气体或烟雾会随热气流上升,所以正确.C、棉被用水湿透,覆盖在可燃物上,一来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二来通过水蒸发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所以正确.D、打开所有门窗,会使室内空气对流,为燃烧反而提供了更多的氧气,燃烧会更旺,所以错误.故选D.【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14.下列灭火的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A.实验时酒精灯中的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用湿抹布盖灭B.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C.发生森林火灾时,将大火漫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D.炒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依据燃烧须同时具备有可燃物、与氧气相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因此只要消除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均可达到灭火的目的.对照选项逐个筛选得出答案.【解答】解:A、用湿抹布盖灭酒精燃烧,均是采用了隔绝氧气的方法,故错误;B、住宅着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是利用了降低温度,故错误;C、只有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方的小片树林砍掉是利用了消除可燃物的方法来灭火的,故正确.D、炒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采用了隔绝氧气的方法,故错误;故选C.【点评】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生活中的灭火常识!16.易燃物和易爆物如果存放不当很容易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下列物质属于易燃物的是( )①酒精②白磷③氧气④液化石油气⑤硫⑥镁带⑦食盐⑧汽油.A.③B.①②④⑧ C.①②④⑤⑥⑧ D.全部都是【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专题】化学与能源;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易燃物指着火点较低、在通常情况下容易燃烧的物质,易爆物指通常情况下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酒精、白磷、液化石油气、硫、镁带、汽油等的着火点较低,与氧气接触很容易燃烧,属于易燃物;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要了解和记忆才行.二、填空题17.灭火的原理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原理?(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隔绝空气(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来源:.(3)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隔绝空气;(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6)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隔绝空气.【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依据燃烧须同时具备有可燃物、与氧气相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因此只要消除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均可达到灭火的目的.对照选项逐个筛选得出答案.。

初中化学周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周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周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蒸馏水B. 空气C. 纯碱D. 铁粉2.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A. 产生黄色火焰B. 产生蓝色火焰C.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 无明显现象3.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A. 铜B. 碳C. 氢气D. 钠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是()A. 元素种类B. 物质种类C. 原子种类D. 原子数目5. 实验室中常用来加热的仪器是()A. 烧杯B. 试管C. 酒精灯D. 蒸发皿6.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B. 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C.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质量比为1:8D. 以上说法都正确7.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是()A. 金属氧化物B. 碱C. 非金属氧化物D. 盐8.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是()A. 加热高锰酸钾B. 电解水C. 过氧化氢分解D. 以上都是9. 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 二氧化碳B. 甲烷C. 碳酸钙D. 氧气10.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 → 2H2 + 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B. 每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C. 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D. 以上说法都正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_。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不变。

3. 实验室中加热液体时,通常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

4.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_______。

5.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是_______。

6.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

7. 属于有机化合物的物质是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周周练 试题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周周练  试题

2021-2021第一学期第一周化学周末作业本卷贰O贰贰年贰月捌日编写;出题人:令狐学复;欧阳化语;令狐理总。

姓名班级得分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空2分〕1、化学科学的开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浸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你认为以下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运动状态B.物质的组成和构造C.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物质的用处和制法2、小明将少量的白糖放在铁锅里加热,先看到白糖融化,接着看到融化的物质呈现棕色,最后有黑色残渣,请你判断整个实验属于A.研究白糖的构造 B.研究白糖的用处C.研究白糖的变化 D.研究白糖的制法3、以下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选项是A.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C.化学的开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D.化学的开展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保障4、以下不属于古代化学工艺方面成就的是A.烧制瓷器 B.创造火药 C.纳米技术 D.造纸技术5、以下变化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光用B.食物消化C.瓷碗破碎D. 铁锅生锈6、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焰火表演 B.霓虹灯表演 C.音乐喷泉 D.气球升空7、以下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A.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B.干冰升华C.点燃蜡烛 D.酒精挥发8、日常生活中的以下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的是A.衣服晾干 B.食物霉变 C.电灯发光 D.轮胎爆裂9、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

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一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一样。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10、以下说法你认为错误的选项是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响是同一个概念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1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物质的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一定是化学性质D.不需要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才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12、以下表达中,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能支持燃烧13、以下物质的用处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14、 HY?广告时代?评选出“钻石恒长远,一颗永流传〞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该广告词通俗地提醒了钻石的性质是A.不能导电 B.化学性质稳定C.有可燃性 D.熔点低15、博物馆最近启用新购置的“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周周清达标检测 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周周清达标检测 试题

周周清化学达标检测一、我会选择:〔以下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一小题2分〕1、人类生活中的以下用品,属于天然材料的是〔〕A、塑料制品B、钢铁制品C、天然木制品D、玻璃制品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是〔〕A、颜色变化B、状态变化C、生成新物质D、形状变化4、以下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煤燃烧B、蜡烛融化C、冰雪融化D、灯泡发光5〕A、●B、●●C、6、小明在厨房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

对“可能是食盐〞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A、问题B、假设C、实验D、结论7、以下仪器不能作为反响容器的是〔〕A、试管B、圆底烧瓶C、量筒D、烧杯8、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D、取完药品后,立即塞上试剂瓶塞,放回原处9、以下根本操作正确的选项是〔〕A、在试管口用药匙将粉末撒入试管里B、滴液体时,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C、将盛液体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D、给盛放容积1/2液体的试管加热10、以下实验操作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11、某同学为了研究未知固体的性质,进展了如下实验,其中不正确的实验方案是〔〕A、观察固体的颜色和外观B、放入水中试其溶解性C、用嘴尝其味道D、加热观察是否有变化12、在实验室里,以下做法符合平安规那么的是〔〕A、实验桌上,将易燃、易爆药品与酒精灯放在一起,以方便操作B、实验剩余的药品可带回家做家庭小实验C、用完酒精灯,可用嘴吹灭,熄灭更快D、加热后的试管不要立即用水洗干净13、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A 用水冲灭B 用书本扑打扑灭C 用嘴吹灭D 用湿抹布盖灭14可以在花园中嗅到花的香气,是由于〔〕A 分子有质量B 同种分子性质一样C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D 分子的体积很小15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它们的体积之和,这一事实说明〔〕A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B 分子可以再分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二、我会填空〔每空1分〕1、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初三化学第一次周测(完整资料).doc

初三化学第一次周测(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一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1、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樟脑放在衣橱中逐渐消失B、汽油挥发C、金属导电D、高粱酿酒2、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B.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C.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一定不会同时发生D.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不会发生化学变化3、在蜡烛燃烧的一些现象中,最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现象是()A.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B.蜡烛燃烧时有液体(烛泪)流下来C.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D.蜡烛越烧越短4、在实验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C.为了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D.为了安全,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5、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错误的操作是()A.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 B.将需要加热部分放在酒精灯的外焰处C.试管口向上倾斜D.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2/3 6、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7、盛浓硫酸的试剂瓶上应该贴有下列那种标志()腐蚀品易燃气体自燃物品有毒品A B C D8、下列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液态氮气B.糖水C.钢笔水D.可乐9、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B.氧气能供给呼吸C.氧气能支持燃烧D.氧气具有氧化性10、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铁(Fe2O3)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1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本身的质量和性质不变13、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14、空气的净化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周周练(一)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周周练(一)有答案

化学周周练(一)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75分,每题3分,请将答案填写在表格内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序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1.【2019年北京市】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B.密度C.可燃性D.沸点2.【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密度B.可燃性C.熔点D.状态3.【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镁带燃烧B.海水晒盐C.粉笔折断D.干冰升华4.【2019年四川省遂宁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试管破裂B.酒精挥发C.红磷燃烧D.溶液稀释5.【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羊毛织成藏毯B.昆仑玉雕刻成印章C.青棵酿成酒D.牛角做成梳子6.【2019年辽宁省营口市】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西瓜榨汁B.食物腐烂C.冰雪融化D.蔗糖溶解7.【2019年江苏省镇江市】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挥发性B.溶解性C.导电性D.可燃性8.【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蜡烛燃烧C.食物变质D.铁打生锈9.【2019年贵州省毕节市】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对于了解自然现象和规律至关重要。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矿石粉碎C.玉米酿酒D.干冰升华10.(2019•安徽)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

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混合B.成型C.晾干D.烧结11.(2019•武汉)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燃烧B.水变成水蒸气C.玻璃破碎D.汽油挥发12.(2019•威海)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②③④⑤⑥⑦B.④⑤⑥⑦⑨C.①③④⑤⑧⑨D.②④⑥⑦⑨13.(2019•玉林)下列工艺制作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烧制陶瓷B.裁剪窗花C.雕刻玉石D.编织竹篮14.(2019•达州)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C.矿石粉碎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初三化学周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周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周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氮气C. 水D. 空气答案:D2.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A. Fe + O2 → FeOB. 3Fe + 2O2 → Fe3O4C. 2Fe + 3O2 → 2Fe2O3D. 4Fe + 3O2 → 2Fe2O3答案:B3. 以下化合物中,属于酸的是:A. NaOHB. H2SO4C. NaClD. HCl答案:B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是:A. 元素的种类B. 原子的个数C. 物质的总质量D. 物质的总能量答案:C5. 以下物质中,属于碱的是:A. NaOHB. H2SO4C. NaClD. HCl答案:A6. 以下物质中,属于盐的是:A. NaOHB. H2SO4C. NaClD. HCl答案:C7. 以下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NaOHB. H2OC. NaClD. HCl答案:B8. 以下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 O2B. H2OC. NaClD. HCl答案:A9. 以下物质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A. O2B. FeC. NaClD. HCl答案:A10. 以下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O2B. FeC. NaClD. HCl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_______的生成。

答案:新物质2. 根据化学式H2O,水是由_______元素组成的。

答案:氢和氧3. 酸与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反应称为_______。

答案:中和反应4. 根据化学式NaCl,氯化钠是由_______离子和_______离子构成的。

答案:钠;氯5. 氧气的化学式为_______,它是一种_______气体。

答案:O2;无色无味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描述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答案: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第一周九年级化学周练试题

第一周九年级化学周练试题

九年级化学周练试题命题人:审题人:班级:姓名: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烂B、煤气燃烧C、美酒飘香D、铁锅生锈2、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且能充入食品袋里防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A、O2B、N2C、CO2D、H2O3、十一届全运会山东济南举办,体操运动员在上器械之前常在手上搓一种白色粉末,其中含有碳酸镁、氧化镁等物质。

这种白色粉末属于A、纯净物B、化合物C、氧化物D、混合物4、下列利用空气某成分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B.氮气可以制造化肥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5、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6、普通食醋中3%—5%的醋酸。

下列属于醋酸化学性质的是A.常温下为无色液体B.能溶于水C.易挥发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7.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棉花纺成线 B.棉线织成布 C.棉布制成衣 D.棉衣着了火8. 为解决登山人员的呼吸困难,需提供的物质是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水9.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氧气 B.氧化铜 C.硫酸钠 D.空气10. 今年冰岛火山喷发对欧洲多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氧气B.二氧化硫C.火山灰D.一氧化碳11.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 B.石蜡熔化 C.矿山粉碎 D.酒精燃烧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铝用于制造铝箔 B.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C.稀盐酸用于除锈 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14.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 B.火药爆炸 C.汽油挥发 D.湿法炼铜15、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应选择下列物质中的()A.细铁丝B.红磷C.硫粉D.木炭二、填空题(每空5分,本题共40分)20、阅读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1909年哈伯在实验室将氮气和氢气在600℃、2.02×104kPa和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NH3)。

(清晰版)九年级化学每周一练(一)

(清晰版)九年级化学每周一练(一)

每周一练1.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西瓜榨汁B .食物腐烂C .冰雪融化D .蔗糖溶解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颜色B .密度C .可燃性D .沸点3.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 .火烧赤壁B .凿壁偷光C .悬梁刺股D .刻舟求剑4.下列著名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D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5.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A .31B .21C .32D .43 6.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8.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的图示中不正确的是( )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B.高钙奶粉C.蒸馏水D.加铁酱油10.下列物质的微观示意图中,属于混合物的是()11.咏梅诗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诗人间到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轻B.分子不断运动C.分子体积小D.分子间有间隙12.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事实是()A.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B.空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C.2L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后体积小于2LD.满架蔷薇一院香13.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是因为()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分子可分为原子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呈电中性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15.为防止师生吸“二手烟”,教育部下发通知:凡进入中小学校的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不得吸烟。

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来看,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质量小B.分子体积小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运动16.下列对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的三态变化,能实现水的自身净化和水资源的重新分配B.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水分子的体积改变C.过滤和吸附能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17.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

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每周一练 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每周一练 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每周一练(二十)第1页共2页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每周一练参考答案 第1页 共7页 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每周一练参考答案练习(一)一、选择题:D B A A C B A C A D D B二、填空题:1、元素;分子、原子、离子;原子 2、(9分)水通直流电,可观察到正负电极上都出现 气泡 ,可以用 带火星木条 检验正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带火星木条复燃 ;可以用 燃着木条 检验负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由于这是一种具有 可燃 性的气体,因此点燃前必须 验纯 。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水 → 氢气 + 氧气 。

3.题略三、综合题:1、(1)、硅,14 (2)、S ,6 (3)、10,Ne 9、8,11、12、13,(4) Al 2O 3(5)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合理的答案均可)2、H 2、CH 4、NH 4HCO3、CO 、H 2O练习(二)一、选择题:1.C 2. B 3.B 4.D 5. D 6.C 7.A 8. D 9.A 10.C二、填空题: 11.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6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6 ,A 属 非金属 元素。

A 原子形成的离子的符号是 A 2- 。

12. C 、H 、N 、O 4:51:14:224 .13. (1)② 、(2) ①、(3) ③、(4) ⑤、(5) ⑥、(6) ④ .14、(1)(2) ② . 15、(1)氧 (2) B练习(三)一、选择题:1-11题:D C C A B D A B C B C二、12.⑴ ①铁架台 ②集气瓶 ⑵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⑶ B ;E ⑷高锰酸钾,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堵塞导管,2KMnO 4=== K 2MnO 4+MnO 2+ O 2↑⑸ 二氧化锰 2H 2O 2MnO 2===== 2H 2O +O 2↑⑹ D. E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氧气不易溶于水 ⑺有水倒吸进入试管 ,炸裂试管。

第一次周考试题

第一次周考试题

初三化学第一次周考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Zn :65 H:1 Cl:35.5 O:16一、选择题(共题,1~9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10~12题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每题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

共27分)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澄清、洁净的液体一定是纯净物B.两种液体混合后充分振荡,一定得到溶液C.必须经搅拌后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才完全相同D.静置一段时间分层的液体一定不是溶液2、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完全一致的是()A、碳酸钠、纯碱、Na2CO3B、氢氧化钙、石灰石、Ca(OH)2C、氧化钙、生石灰、CaOD、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3、将PH试纸用水湿润后测定某溶液的酸碱度,所测得该溶液的PH与实际情况相比,其结果是()A、相等B、偏大C、偏小D、三种结果均有可能4、甲、乙、丙、丁四种金属。

甲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乙、丙、丁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反应。

丁盐的水溶液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但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甲>乙>丁>丙B.丙>丁>乙>甲C.丙>乙>丁>甲D.乙>丁>丙>甲5、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A.消耗铁粉的质量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C.溶液的总质量D生成氢气的质量6、不同物质的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根据下表中PH的情况判断,下盐酸CuSO4溶液NaCl溶液水Na2CO3溶液NaOH溶液PH <7 <7 =7 =7 >7 >7C. pH=7一定是酸的溶液D.盐的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7、向含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A. Ag、Cu和MgB. Cu、Mg和ZnC. Ag、Cu和ZnD. Ag 、Mg和Zn8、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四种实验操作的变化趋势图像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烧碱溶液D.镁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元素的种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9、下列药品中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A 、浓硫酸B 、氯化钠C 、氧化钙D 、氢氧化钠10、铁在一定条件下容易生锈,下列有关铁生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铁生锈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B .铁生锈时,会有难以察觉的热量放出C .铁生锈的本质就是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D .铁生锈时,铁发生了缓慢氧化11、右图为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九年级化学 第一次周练试题 试题

九年级化学 第一次周练试题  试题

梅苑双语2021届九年级化学第一次周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此题有15小题,每一小题2分,一共40分〕1.五月初五,粽叶飘香,你能闻到香味是因为〔〕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可以再分3.以下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A.蒸馏水 B.氯化钠 C.HY石 D.C604.以下构造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A B C D5.氦是太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其元素符号为〔〕6.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下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7.在化学符号2H、2Fe2+、2H2、2Cu、2O2中数字“2”用来表示分子个数的有 (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8.以下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C.碳- 12原子和碳一13原子的中子数一样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9.某粒子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一定是〔〕A. 原子B. 分子C. 阳离子D. 阴离子10.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亲密的是〔〕A.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 原子核内的中子数C.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D. 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

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那么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5 B.30 C.55 D.8012.以下有关的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五个氢原子:H5 B.三个水分子:3H2OC.两个钙离子:2Ca+2 D.四个铵根离子:4NH3+13. 核电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

那么硼酸中硼元素化合价是〔〕A.+1 B.+2 C.+3 D.+41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 B.硅 C.铝 D.铁1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质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核外电子数16.人们常说菠菜中富含铁质,这里所说的“铁质〞应理解为〔〕17.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钠原子最外层有11个电子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D.钠的原子序数为1118.化学式“C O2”中数字2表示( )A.2个二氧化碳分子 B.二氧化碳中有2个氧元素C.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离子 D.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19.以下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选项是〔〕A.氧化铁FeO B.2个氢分子 2HC.镁离子 Mg+2 D.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NH3中N为+320.以下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的一组是〔〕A.NH3 NO HNO3 B.NO HNO3 NH3C.NO NH3 HNO3 D.HNO3 NH3 NO二、不定项选择〔每一小题2分,一共10分,有1或者2个答案,漏选扣1分,错选或者多项选择不给分〕2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周周练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周周练

2015-2016第一学期第一周化学周末作业姓名 班级 得分1、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16、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约1/5)的气体是A. 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17、 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右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氧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 B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 .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D .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 18、 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A.水B.食盐水C.澄清石灰水D.糖水1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指标,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

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合理的做法是A.煤炭直接燃烧B.秸秆焚烧还田C.开发清洁能源D.提倡多开汽车 20、下列关于环境保护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绿色化学”是指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化学 B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塑料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C .“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 D .“酸雨”是由大气中二氧化硫等导致的二.填空与解答(每空2分)1、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以下化学反应:①加热碳酸氢铵②蜡烛燃烧2、有下列叙述:①汽油挥发;②石蜡熔化;③汽油易燃烧;④铁生锈;⑤纯铜是紫红色固体;⑥电灯发光;⑦4℃的水的密度是1g/cm3;⑧碳酸氢铵不稳定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填序号);属于化学性质的有(填序号);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填序号);属于化学变化的有(填序号),判断的依据是3、运用哪些性质(填具体性质)可以区别厨房中的下列物质:示范:铁块与铅块(磁性)①酒精和醋()②铜导线和铝导线()4、根据“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这一关系,用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填空。

(1)液化石油气可以作家庭使用的燃料是因为它具有(2)金刚石可以刻划玻璃是因为它具有(3)石墨用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5、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1周周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1周周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射洪县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第1周周考化学试卷一、精心选一选(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相应的空格内)1.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向老师请教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2.某科学家在一次化学论坛会上提出“化学不是问题,化学解决问题”的观点,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了人体健康B.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C.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D.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3.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中的四项研究,主要属于化学探究领域的是( )A.观测太阳系外行星B.绘制癌症基因图谱C.研制高温超导材料D.计算物质世界重量4.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提出了“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为了使2008年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关闭所有的化工企业B.用天然气逐步取代民用燃煤C.提高污水处理率D.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5.“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6.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绿色食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蓝色食品是海洋提供的食品;白色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食品.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A.海带B.面粉C.大米D.食醋7.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B.海市蜃楼C.木已成舟D.百炼成钢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沸腾B.气球爆炸C.食物腐败D.酒精挥发9.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A.火星四射B.发热C.生成黑色固体D.形状改变了10.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1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和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A.纸X燃烧B.粮食酿酒C.火药爆炸D.湿衣服晾干12.下列仪器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A.试管B.烧杯C.量筒D.集气瓶13.实验室中通常用来盛装液体药品的仪器是( )A.烧瓶B.细口瓶C.试管D.广口瓶14.下列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烧杯B.试管C.量筒D.锥形瓶1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C.熄灭酒精灯D.取用粉末状药品16.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 )A.防止试剂腐蚀胶囊B.防止试剂腐蚀皮肤C.防止试剂挥发D.防止液体流出17.如果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则表示( )A.氢分子B.氧分子C.水分子D.二氧化碳分子18.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老师无私奉献精神,其中也蕴含着很多化学含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B.诗句中的“丝”含有的物质是纤维素C.诗句中的“灰”指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D.诗句中的“泪”指的是液态石蜡19.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20.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细心填一填(本题7小题,21-25题每空1分,26-27题每空2分,共55分)21.折断铁丝是__________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铁丝生锈是__________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22.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__________中,粉末颗粒状的一般用__________取用,块状的用__________取用.23.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__;(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_________;(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_;(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__________;(6)加热时放在石棉网上,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液体反应的容器__________.(7)用于收集和贮存气体的是__________.24.(14分)水是由许多__________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有__________个__________原子和__________个__________原子构成的.氢气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每个氢分子是由__________个__________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每个氧分子是由__________个__________原子构成的.这说明不同物质的组成微粒__________.从宏观上,物质是由__________组成;从微观上,物质又是由__________构成.25.写出下列元素的化学符号氢__________ 钾__________ 碳__________ 氮__________ 氧__________钙__________ 钠__________ 铝__________ 镁__________ 氯__________硫__________ 磷__________ 硅__________ 氦__________ 氩__________.26.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__________,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27.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水__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_氢气__________氧气__________.三、我会分析.(共5分)28.有发光、放热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请举一个例说明?29.请你谈谈你准备怎样学好化学呢?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射洪县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第1周周考化学试卷一、精心选一选(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相应的空格内)1.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向老师请教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考点: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专题:化学实验与探究.分析:小军同学在家做家庭小实验时,发现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未变蓝色.实际上受热时大米中的淀粉结构发生了变化,看不到蓝色了.小军应该反复实验、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请教老师,而不应该不自信、随便放弃.解答:解:A、向老师请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间接经验也很重要.故正确;B、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故正确;C、第一次实验失败了,还要反复试验,看是不是普遍情况.故正确;D、认为自己做错了,不予理睬是错误的,没有探究精神.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方法很多,但是实验探究中的态度必须严谨.2.某科学家在一次化学论坛会上提出“化学不是问题,化学解决问题”的观点,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了人体健康B.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C.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D.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考点:化学的用途.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可以据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如青霉素可以消炎杀菌,保障人体健康,故A正确;B、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如飞机、汽车的各种制作材料,都是利用化学技术开发的新能源,故B正确;C、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如化学技术治理水污染,故C正确;D、化石燃料中含有多种元素和物质,综合利用更能够体现它们的价值,故D错误.故选D.点评:化学可以改变人类的生存条件,同时它的一些负面影响,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我们人类应珍惜自己的生存环境.3.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中的四项研究,主要属于化学探究领域的是( )A.观测太阳系外行星B.绘制癌症基因图谱C.研制高温超导材料D.计算物质世界重量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天文学研究的内容判断.B、根据生物的研究内容判断.C、根据化学研究的内容判断.D、根据物理科学的研究内容判断.解答:解:A、观测太阳系外行星,属于天文学研究的内容,所以错误.B、绘制癌症基因图谱,属于生物研究的内容,所以错误.C、研制高温超导材料是化学研究的X畴,所以正确.D、计算物质世界重量是物理学研究X畴,所以错误.故选C.点评:了解化学探究的领域,明了化学学习的意义,为学生学好化学,树立为化学科学奋斗的目标,激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都有重要的意义.4.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提出了“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为了使2008年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关闭所有的化工企业B.用天然气逐步取代民用燃煤C.提高污水处理率D.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绿色奥运”应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能源利用,开发新能源,并对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等,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工业“三废”应处理后再排放,但不能关闭化工企业,符合题意.故A选项正确;B、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可以用天然气代替,不符合题意.故B选项错误;C、提高污水处理率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C选项错误;D、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正确,不符合题意.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绿色奥运,把握绿色的含义为解答的关键,注意从环境污染的角度分析解答,明确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及治理污染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5.“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考点:绿色化学.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生产实践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由题意知,“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体现在化学上就是使用药品时要节约、实验室废水废渣废液等要处理后再排放,尽可能使原料的利用率提高.解答:解:A、实验室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药品应遵循节约原则,故A错误;B、实验室废液应先处理后再排放,故B错误;C、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应回收集中处理,故C错误;D、化工生产中应尽量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使原料尽可能的转化为产品,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属于环境保护类试题,只要抓住题干中所给出的“绿色化学”的要求,即可顺利作答.6.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绿色食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蓝色食品是海洋提供的食品;白色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食品.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A.海带B.面粉C.大米D.食醋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白色食品的含义判断,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解答:解: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A、海带是海洋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生长而成的,是蓝色食品,所以错误.B、面粉是小麦种子研磨而成的,没有经过微生物发酵,是绿色食品,所以错误.C、大米是一种陆生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生长而成的,是绿色食品,所以错误.D、食醋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是白色食品,所以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白色食品的含义,正确理解白色食品的含义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7.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B.海市蜃楼C.木已成舟D.百炼成钢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花香四溢的过程中只是花香分子的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海市蜃楼是一种因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木已成舟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百炼成钢的过程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沸腾B.气球爆炸C.食物腐败D.酒精挥发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水的沸腾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气球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9.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A.火星四射B.发热C.生成黑色固体D.形状改变了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概念关系型.分析: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概念的理解,并应用到解题当中.10.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植物秸秆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C、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燃放烟花爆竹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1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和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A.纸X燃烧B.粮食酿酒C.火药爆炸D.湿衣服晾干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纸X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B、粮食酿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火药爆炸是火药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D、湿衣服晾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只是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由以上分析可知只有D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12.下列仪器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A.试管B.烧杯C.量筒D.集气瓶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试管可用作反应容器;B、烧杯也可用作反应容器;C、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的液体;D、集气瓶可用作反应器.解答:解:A、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故不可选;B、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进作用,故不可选;C、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的液体,不可用作反应器,故可选;D、集气瓶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也可用于燃烧反应,故不可选.故选C点评:了解常见仪器的性质和作用,是正确做好实验的前提和保障.13.实验室中通常用来盛装液体药品的仪器是( )A.烧瓶B.细口瓶C.试管D.广口瓶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与液体药品的盛放仪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烧瓶常用作反应器不能盛装液体药品,故选项错误.B、细口瓶通常用于实验室里盛放液体药品,故选项正确.C、试管通常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不能用于实验室里盛放液体药品,故选项错误.D、广口瓶通常用于实验室里盛放固体药品,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知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4.下列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烧杯B.试管C.量筒D.锥形瓶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首先知道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可垫石棉网加热的是烧杯、烧瓶.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正确答案即可.解答:解:A、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不可直接加热,故A错误;B、试管能直接加热,故B正确.C、量筒不能用于加热反应,否则会因热胀冷缩使读数不准确,故C错误;D、锥形瓶底面积比较大,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基础知识,也是常考题型,希望同学们一定掌握好.1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C.熄灭酒精灯D.取用粉末状药品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D、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应用药匙取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6.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 )A.防止试剂腐蚀胶囊B.防止试剂腐蚀皮肤C.防止试剂挥发D.防止液体流出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根据胶头滴管使用的注意事项判断.解答:解: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是为了防止液体倒流,污染试剂或腐蚀橡胶帽.故选:A.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药品的取用是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基本要求,也是考查热点之一.17.如果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则表示( )A.氢分子B.氧分子C.水分子D.二氧化碳分子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利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可以判断出的结构,再在选项中找到与该结构相同的微粒即可.解答:解:由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可以看出的结构是含有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从水的化学式可知一个水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所以它可以表示水分子,故选C.点评:物质的化学式既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又可以表示构成物质的分子的构成,根据分子的构成可判断表示分子构成的模型.18.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老师无私奉献精神,其中也蕴含着很多化学含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B.诗句中的“丝”含有的物质是纤维素C.诗句中的“灰”指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D.诗句中的“泪”指的是液态石蜡考点:蜡烛燃烧实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燃烧属于氧化反应;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炭粒;诗句中的“泪”指的是液态石蜡.解答:解:A、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例如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诗句中的“丝”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错误;C、诗句中的“灰”指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正确;D、诗句中的“泪”指的是液态石蜡.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成分和两种变化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9.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以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A不正确;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故B不正确;C、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故C不正确;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新物质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20.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初三化学周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周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周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蒸馏水C. 空气D. 碳酸钙2.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B.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C. 化学式表示一个分子D.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分子结构3.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氯化钠D. 水4.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氧气B. 氢气C. 二氧化碳D. 空气5.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氧气B. 氢气C. 二氧化碳D. 空气6. 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钠C. 碳酸钠D. 氯化钠7. 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钠C. 碳酸钠D. 氯化钠8. 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钠C. 碳酸钠D. 氯化钠9. 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 二氧化碳B. 氧气C. 乙醇D. 氯化钠10. 下列物质中,属于无机物的是()A. 二氧化碳B. 氧气C. 乙醇D. 氯化钠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化学式为H2O的物质是______,由______元素组成,由______分子构成。

12. 化学式为CO2的物质是______,由______元素组成,由______分子构成。

13. 化学式为NaCl的物质是______,由______元素组成,由______离子构成。

14. 化学式为HCl的物质是______,由______元素组成,由______分子构成。

15. 化学式为C2H5OH的物质是______,由______元素组成,由______分子构成。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请解释什么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和盐,并各举一例。

17. 请解释什么是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各举一例。

四、实验题(每题10分,共20分)18. 实验中,如何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19. 实验中,如何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10分)20. 已知某化合物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求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20届初三上化学《第1周化学周测》试卷

20届初三上化学《第1周化学周测》试卷

第1周化学周测(总分50分)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3分,共24分()1.化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自然科学的基础是:A.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B.元素概念的提出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D.绿色化学的提出()2.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铁钉生锈C.金属拉成丝D.蜡烛燃烧()3.有关物质的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镁在空气中能燃烧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酒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燃烧D.蔗糖是一种白色的固体()4.下列描述中,前者是化学性质,后者是该项性质表现出来的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易挥发,滴一滴酒精在手心中感到凉意B.汽油能燃烧,人靠近汽车能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C.铁的熔点高达1535℃,熔化的铁极易在空气中变成黑色的物质D.蜡烛有可燃性,点燃蜡烛产生黄色火焰,生成了气体()5.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A.纸张燃烧B.粮食酿酒C.火药爆炸D.气球吹爆()6.点燃蜡烛时,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蜡烛火焰分三层,其中最外层最亮B.烛心周围的蜡变为液体C.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7.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A.闻气味 B.带火星的木条 C.澄清石灰水 D.看颜色()8.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底部被熏黑,他的做法不正确的是:A.反复试验,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出现B.认为与本次试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资料,探究黑色物质的成分D.向老师请教出现黑色物质的原因二、填空题(共26分)9.(13分)请写出表格中对应所缺的符号或者元素名称:名称符号名称符号名称符号氢铝铁氦硅铜碳磷锌氮硫银氧Cl 钡氟氩铂氖钾金Na Ca Hg 镁Mn 碘10.(7分)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对蜡烛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一](1)甲同学点燃蜡烛,将三根小木条分别迅速平放入蜡烛的外焰、内焰、焰心中,约1s-2s后取出,观察。

化学周测题一【九年级】

化学周测题一【九年级】

化学周测一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题号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题号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

请将答案写在上面表格里。

1、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生成新物质B.一定伴随发光、发热现象C.一定有沉淀生成D.一定需要加热2、下列现象中,能用于判断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火星四射B.放热C.生成黑色固体D.铁丝减少3、某衣服标签上标明:“面料成份:67%棉,33%涤纶”说明该衣服的面料()A.全是天然材料B.全由合成材材料制成C.由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制成D.无法判断4、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在甲骨上刻文字D.用石块修筑长城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玻璃破碎B.石蜡熔化C.食物腐败 D.汽油挥发6、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水变成水蒸气C.火柴燃烧D.石蜡熔化7、下列词句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C.百炼成钢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光合作用C.汽油挥发D.铁丝弯曲9、下列变化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A.植物光合作用B.苹果腐烂变质C.矿石研磨成粉D.酸雨腐蚀建筑10、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要求的是()A.搅拌过滤器内的液体可以加快过滤速度B.滴管伸入试管可以方便地把液体滴入试管C.烧杯直接加热,可以更快地升温D.粉末药品放入试管内,应平放试管用纸槽将粉末送入试管底部,再竖直试管11、下列关于过滤实验操作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实验中用到的所有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B.“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能留有气泡,以防影响过滤速度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D.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防止飞溅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称量固体D.过滤1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 D.14、下列关于过滤操作叙述不正确的是()A.漏斗下端的尖嘴要紧靠烧杯的内壁B.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C.玻璃棒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D.为了加快过滤的速率,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液体15、过滤操作时,不需要的仪器是()A.玻璃棒B.漏斗C.蒸发皿D.烧杯16、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A.试管B.烧杯C.蒸发皿 D.燃烧匙17、正确量取7.5mL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20mL量筒④胶头滴管A.③④B.①②④C.②④D.只有③18、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18.6g 氧化铜粉末B.用100mL 量筒取40.26mL的稀硫酸C.用托盘天平称得 3.85g氧化铜粉末D.用100mL量筒量取 4.2mL的稀硫酸19、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采取的应急措施()A.拨打火警电话119 B.用湿抹布扑盖C.找老师一起想办法D.逃跑20、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手拿试管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B.为了节约,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C.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D.用天平称量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可以用手直接拿取砝码21、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出现试管炸裂现象。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1周周考试题 试题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1周周考试题 试题

远东第一2021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1周周考试题班级: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6小题,每一小题5分,一共80分。

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入下表内。

〕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15 161.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的腐败B.冰雪融化C.木材加工成桌椅D.汽油挥发2.物质世界千姿百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3.以下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力发电B.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C.煤燃烧发电D.电取暖器取暖4.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榨取果汁B.粉碎废纸C.切割玻璃D.燃放烟花5.在以下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选项是6.以下实验工程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选项是A.少量试剂的反响——试管B.汲取和滴加少量液体一—胶头滴管C.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D.盛放固体药品一—集气瓶7.以下实验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B.为了节约,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瓶C.用100mL量筒量取5mL的水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管口略向下8.以下列图示的实验根本操作正确的选项是ABCD9.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开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以下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亲密关系的是A.在甲骨上刻字B.用泥土筑城墙C.磨制玉石饰品D.制造青铜器皿10.以下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内容的是A.培育作物新品种B.开发电脑软件C.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D.研制新型低毒农药11.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12.以下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的有①试管②集气瓶③锥形瓶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A.①⑥⑦B.①⑤⑦C.①④⑤⑥D.②③⑤⑥13.以下仪器中,可作为反响容器的是A.试管B.量筒C.滴瓶D.胶头滴管14.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A.B.C.D.15.以下实验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A.将实验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实验桌上酒精燃烧用湿布覆盖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加热后的试管马上进展清洗16.使用托盘天平时,右盘上砝码为3g,游码为,指针向右偏转,那么药品的质量为A.大于B.缺乏C.D.二、填空与简答题(每空2分,一共20分)17.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每周一练试题(第一周)
请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1.下列是有关水的一些描述,仔细阅读下述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A、常温时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B、101KPa下,水在0℃时结冰;
C、4℃时水的密度为1g/cm3;
D、水蒸发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E、在通电条件下,水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F、水能溶解食盐、糖等许多物质;
G、少量水泼到炽热的炭火上,水能与碳反应生成可燃性的气体(氢气、一氧化碳气体);
H、把水加热到1OOO℃以上,水能部分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1)水沸腾、结冰、分解和与炽热炭的作用时,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用序号填写下列空白:
①描述水的物理性质的语句是。

②描述水的化学性质的语句是。

(3)你还能写出你了解的水的其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吗?有的话,请写在下面。

①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

2.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请分析下列古诗词的描述,哪些发生了物理变化?哪些发生了化学变化?(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
(6)白玉为床,金做马。

(7)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于谦)
3.家庭小实验
取一杯牛奶,向牛奶中倒入一些柠檬汁,用筷子轻轻搅拌,观察现象并进行描述。

可拓展为以下的魔术表演:牛奶凝固
魔术演示:魔术师拿出一杯牛奶,请观众检查牛奶没问题之后,将牛奶杯子里倒入一些液体,然后魔术师用玻璃棒稍稍搅动,杯子里的牛奶很快凝固,形成絮状物质。

魔术揭秘:魔术师向牛奶中加入的液体是柠檬汁。

柠檬汁含果酸,牛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果酸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质就会使蛋白质变性凝固,变成絮状物质。

答案
1.(1)水沸腾、结冰是物理变化,水分解和与炽热炭的作用是化学变化。

(2)①ABCDF;② EGH
(3)①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②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

2.物理变化:(2)(4)(6)(7);化学变化:(1)(3)(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