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 地理
高考地理小专题——港珠澳大桥
(1)从自然角度,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面临的困难。
(6分)(2)与其他世界三大湾区相比,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条件。
(6分)(3)对比其他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大湾区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6分)(4)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6分)典型例题二:(14分)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总投资达720多亿元的港珠澳大桥于2010年12月15日在珠海举行开工仪式。
大桥跨越珠江口海域,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
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 578公里,岛隧工程全长约7 440米,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建设方案示意图。
(1)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港珠澳大桥造价昂贵的原因。
(6分)(2)分析港珠澳大桥中部采用隧道而不采用桥梁的原因。
(4分)(3)运用城市中心地理论,简述港珠澳大桥通车对香港、珠海、澳门三城市的主要影响。
(4分)典型例题三: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
一般而言,湾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陆地面积、常住人口、GDP总量分别占全国的0.6%、0.5%、l 2 1%,有三个港口排名世界前十。
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级区域战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泛珠江经济协作区规划的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图6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
港珠澳大桥总长55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主体工程由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长达22 9公里的桥梁工程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
大桥于2009年12月正式动工,2016年9月27日全线贯通。
地理热点专题:港珠澳大桥
专题港珠澳大桥一、选择题。
港珠澳大桥(下图)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桥隧全长55千米,主题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桥梁长约29公里,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
据此完成1~3题。
1.港珠澳大桥中部以海底隧道代替桥梁,主要目的是A. 保障主航道通航能力B. 保护海洋的生态环境C. 避免海洋灾害的影响D. 增加旅客的风景体验2. 港珠澳大桥桥梁建设中要求限高120米,推测其原因可能是A. 降低桥梁建设的成本B. 提高大桥的稳定程度C.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D. 利于航空的交通安全3. 修建港珠澳大桥的意义主要是A. 缩短通行距离B. 方便沿线居民出行C. 缩短三地距离D. 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答案】1. A 2. D 3. C【解析】本题考查交通对区域影响。
1. 港珠澳大桥中部以海底隧道代替桥梁,主要目的是方便大型轮船通行。
不影响珠江航道的正常通航。
A正确。
2. 港珠澳大桥桥梁建设中要求限高120米,主要是为了保障大屿山机场飞机飞行的安全。
D正确。
3. 港珠澳大桥建在海上,沿线没有居民.B、D错;港珠澳之间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A错;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便利了三地交通.缩短了三地间通行的时间.提高了通行效率。
C正确。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总长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读图完成4~6题。
4. 港珠澳大桥是全世界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原因有①海域宽阔,桥梁跨度大②桥、隧结合,海底地质条件复杂③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多台风活动④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要求高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5. 关于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 满足区域不断增长的客货运量B. 巩固香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地位C. 推动珠江两岸经济的协调发展D. 加强深圳经济特区与港澳的联系6. 港珠澳大桥建成对深圳经济特区产业影响最大的是A. 服装产业B. 金融产业C. 物流产业D. 科技产业【答案】4.D 5.D 6.C【解析】4.港珠澳大桥是全世界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原因有海域宽阔,桥梁跨度大,总长约55 公里,①对。
港珠澳大桥
5、地理题中的港珠澳大桥
(吉林省吉林市2016届高三第四次调研测试)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千米,将按六车道高速 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B 6.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公里是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A. 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B. 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C. 节约建设成本,降低难度 D. 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 7.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C A. 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 B. 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 C. 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D. 澳门将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8. 海底隧道两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 D A.方便游人观景 B.方便旅客休息 C.抵御地震台风 D.利于桥隧转换
(3)运用城市中心地理论,简述港珠澳大 桥通车对香港、珠海、澳门三城市的主要 影响。(4分)
(3)城市等级提升;城市服务范围扩大;城市职能种 类可能增多,甚至转变城市职能;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城市规模扩大。(回答2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福建省龙岩市2017届高三5月综合能力测试(二) 37.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一般而言,湾区经济 发展主要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粤港澳大湾区陆地面积、常 住人口、GDP总量分别占全国的0.6%、0.5%、21%,有三个港口排名世界前十。2017年国务院政 府工作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级区域战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泛珠江经济协作区规划的 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图6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
涌浪是风停止 后或风已削弱, 改变了原来风 向,在海面上 留下的波浪。 涌浪是海面上 由其他海区传 来的(远处的 风),或已经 过去的风所引 起的波浪。 “无风三尺浪” 指的就是涌浪。
港珠澳大桥区域构造分析课件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施工监控与监测
施工监控技术与方法
实时监控
自动化监控
通过安装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监测 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桥梁变形 、施工设备状态等。
采用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24小时不 间断的监控,提高监控效率和准确性 。
数据采集与处理
利用数据采集系统,收集施工过程中 的各种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以 评估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06
教训
在桥梁等大型结构物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自然 环境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防护措施设计。
经验教训总结与展望
总结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既有成功也有 失败。成功案例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 的经验,而失败案例则警示人们在工程 建设中要重视地质勘探、风险评估以及 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VS
展望
未来在跨海通道建设中,应更加注重技术 创新和环境保护,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提高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同 时,应加强工程安全监测和维护,确保跨 海通道长期稳定运行,为区域经济发展和 交通一体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港珠澳大桥区域构造 分析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港珠澳大桥概述 • 区域地质构造分析 • 桥梁结构设计分析 • 施工监控与监测 • 工程实例与经验教训 • 结论与建议
REPORT
CATALOG
DATE
高考地理小专题——港珠澳大桥
高考地理小专题——港珠澳大桥典型例题一:(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经全线贯通,预计将在2018年7月1日前正式通车。
大桥通车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下图为粤澳港大湾区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下表为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其他大湾区基本情况对比表。
nrnr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粤港澳湾区面积(万km2) 3.68 2.15 1.79 5.60人口(万人)438323407606671GDP(万亿美元) 1.80 1.400.76 1.36人均GDP(万美兀) 4.1 6.99.9 2.0第三产业占比(%)82.389.482.862.2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7664652276520机场旅客吞吐量(亿人次) 1.12 1.300.71 1.75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家)60282216(1)从自然角度,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面临的困难。
(6分)(2)与其他世界三大湾区相比,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条件。
(6分)(3)对比其他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大湾区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6分)(4)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6分)典型例题二:(14分)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总投资达720多亿元的港珠澳大桥于2010年12月15日在珠海举行开工仪式。
大桥跨越珠江口海域,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
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岛隧工程全长约7440米,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建设方案示意图。
(1)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港珠澳大桥造价昂贵的原因。
(6分)(2)分析港珠澳大桥中部采用隧道而不采用桥梁的原因。
(4分)(3)运用城市中心地理论,简述港珠澳大桥通车对香港、珠海、澳门三城市的主要影响。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港珠澳大桥(2)
影响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因素
港珠澳大桥工程浩大,是行业内最大的投资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路、桥、隧、岛 等多项工程。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级的跨海通道。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 下列问题。
(1)影响港珠澳大桥修建的主要区位因素 (2)结合区域位置分析大桥建设过程中,将 成为施工障碍的自然条件。 (3)试述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意义。
中华白海豚是全球范围内最为濒危的一类海洋哺乳动物,目前仅存活千余头,被 誉为“海上大熊猫”。港珠澳大桥的九洲航道桥施工区域还因穿越国家Ⅰ级保护 动物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而做出相应调整。为尽量少占白海豚生存空间,此次 特地将承台深埋在海床底下,这种“把石头凿了几层楼深”的施工法在世界上当 属首次。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D.远离台风路径
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全长55千米,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读图完成1-3题。
1.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公里是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A.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B.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C. 约建设成本,降低难度 D.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 2.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 B.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 C.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D.澳门将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3. 海底隧道两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 A.方便游人观景 B.方便旅客休息 C.抵御地震台风 D.利于桥隧转换
(1)风浪较大;海水腐蚀性强;海水较深;海底泥沙厚 (2)防止船只撞击;加固人工岛。 (3)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快速交通网络;提升珠江 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加快港珠澳经济社会一体化进 程。 解析 (1)联系海洋环境分析回答。风浪较大;海水腐蚀性强 ;海水较深;海底泥沙厚。 (2)主要从保护人工岛安全性的角度分析。防止船只撞 击;加固人工岛。 (3)主要从交通运输的影响这方面的知识回答。推动珠 江三角洲地区形成快速交通网络;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综合竞争力;加快港珠澳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2020高考地理热点:聚焦港珠澳大桥
2020高考地理热点:聚焦港珠澳大桥锁定热点1.港珠澳大桥简介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完成验收,于同年9月28日起进行粤港澳三地联合试运。
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伶仃洋海域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桥隧全长55 km,其中主桥29.6 km、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 km;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 km/h;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 269亿元。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45分钟。
港珠澳大桥是全球第一例集桥、岛、隧道为一体的、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沉管隧道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长、埋深最深、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
大桥能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它的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
2.修建中面临的困难(1)水文状况:伶仃洋是珠江最大的喇叭形河口湾,虽属弱潮河口,但其下有两个深海沟,即便是无风天气,看似平静的海面,也会形成凶猛的涌浪。
(2)气候:季风气候,多暴风雨,尤其是夏秋季节容易受到台风的侵袭。
(3)地质:位于珠江的入海口,地基不稳;海底地质状况复杂,对施工影响大。
(4)其他:海域宽阔,桥梁长度大;海底隧道长度大,埋藏深,技术要求高。
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横跨三个区域,协调困难等。
3.大桥为何要用“桥隧”构造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
此地经过珠江主航道,经过该海域的海上运输繁忙,香港机场航线起落较多,同时该水域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为了减少对海上航道、飞机起落和中华白海豚生存区域的干扰(海洋生态的保护),就在相应的区域采用了这种海底隧道+岛+桥的方式。
高中地理港珠澳大桥试题大全
高中地理港珠澳大桥试题大全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时事地理 | 地理视角下的港珠澳大桥2017年7月7日,世界最长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贯通,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全线贯通。
年底具备通车条件后,届时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陆路车程由小时缩短为半小时。
从1983年第一次提出港珠澳大桥构想,到2003年立项,再到2009年动工,至今已有34年。
?一桥飞架三地。
“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古人的诗句在今天已经变为现实。
1港珠澳大桥简介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将形成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新的公路运输通道。
港珠澳大桥的起点是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
整座大桥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它是全球第一例集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大桥;沉管隧道,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长、埋深最深、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也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大桥能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它的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
2修建中面临的困难水文状况:伶仃洋是珠江最大的喇叭形河口湾,虽属弱潮河口,但其下有两个深海沟,即便是无风天气,看似平静的海面,也会形成凶猛的涌浪。
涌浪是风停止后或风已削弱,改变了原来风向,在海面上留下的波浪。
涌浪是海面上由其他海区传来的(远处的风),或已经过去的风所引起的波浪。
“无风三尺浪”指的就是涌浪。
风浪是由当地风产生,且一直处在风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动状态。
---涌浪与风浪的区别气候:季风气候,多暴风雨,尤其是夏秋季节容易受到台风的侵袭。
地质:位于珠江的入海口,地基不稳;海底地质状况复杂,对施工影响大;其它:海域宽阔,桥梁长度大;海底隧道长度大,埋藏深,技术要求高;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横跨三个区域,协调困难等。
港珠澳大桥介绍300字
港珠澳大桥介绍300字港珠澳大桥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海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连接珠江三角洲东岸的珠海和香港的一座跨海大桥。
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全球第一座连接三个城市的大桥。
港珠澳大桥于2017年10月23日正式通车,总长约55公里,其中海上桥梁占了约29.6公里。
大桥采用了先进的工程技术,它包括了一座6.7公里的珠海特别行政区水下隧道,一座22.9公里的人工岛隧道和一座走廊桥,分别连接了珠海、澳门和香港。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目标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提升交通运输效率,便利人民的出行。
大桥不仅缩短了珠海和香港之间的距离,也加强了珠海与澳门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为旅客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出行方式。
大桥不仅在世界上的跨海大桥建设中创造了多项地理和技术纪录,也在环保建设方面作出了贡献。
根据设计,大桥考虑了潮汐和气候条件变化对桥体的影响,使用了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大桥还设有特殊的水下生态修复区,保护和恢复了海洋生态系统。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不仅仅是一项交通工程,它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重大工程。
它的建成不仅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也代表了中国在建设大型基础设施方面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港珠澳大桥也成为了珠海、澳门和香港的重要地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总之,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具有重要意义的跨海大桥。
它的建设不仅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也促进了珠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通过连接珠海、澳门和香港,大桥加强了三地之间的联系,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
同时,它的建设创造了多项纪录,并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不仅对中国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也成为了世界上的一项令人瞩目的工程壮举。
港珠澳大桥高考知识点
港珠澳大桥高考知识点:连接洲际之桥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不仅是一项工程壮丽,也成为了高考考试中的热门话题。
它连接了中国的内地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在高考中可能涉及的知识点。
1. 地理知识位于中国广东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的珠江口,在珠江口的东侧是香港、西侧是珠海和澳门。
这座大桥的建设可以考察考生对中国地理的了解,包括广东省和香港、澳门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差异。
2. 工程技术在的建设过程中,涵盖了多个领域的工程技术,如地质勘探、桥梁结构设计、施工方案等。
高考可能会对的建设历程进行提问,以考察学生对工程技术领域的了解。
3. 环境保护的建设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最关键的是对珠江口的生态环境。
文章中可以讨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措施,以考察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理解。
4. 经济贡献的建成对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大桥的连接,香港与内地的交流和合作更加便捷,有利于促进国内外资本和技术的流动。
文章中可以谈论对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影响,以及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潜力。
5. 交通便利是一座重要的交通枢纽,它为香港、澳门与内地之间的人员和货物运输提供更便捷的通道。
文章中可以探讨对于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包括航运、公路和铁路等方面。
是中国工程师的杰作,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象征之一。
它的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区域合作的象征。
它连接了中华文化的两个重要门户,也将继续推动香港、澳门与内地的交流与发展。
总结在高考中是一个多方面知识点的集合,不仅考察了学生对于地理、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了解,也考察了学生对于中国发展和区域合作的认知。
它的建设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都是让人们瞩目的,同时也在考试中起到了引人深思的作用。
希望广大考生对于这一话题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港珠澳大桥区域构造分析课件
对比不同施工方案的优缺点,综合考虑安全、质量、工期和成本等因素,选择 最优方案。
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深水基础施工
分析深水基础施工的关键技术,如大型沉井、深水桩基等,解决 相关技术难题。
大跨度桥梁施工
研究大跨度桥梁施工的关键技术,如预制桥梁段拼装、大跨度梁段 的吊装等,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海洋环境施工
地质灾害风险
该区域存在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风险,需在设计和施工中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
PART 03
港珠澳大桥结构设计
桥梁设计理念和原则
创新性
港珠澳大桥设计理念先进,采用了一 系列创新技术,包括桥岛隧集群设计 、深埋沉管、快速成岛等技术,实现 了跨海通道的宏伟目标。
功能性
经济性
在保证桥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合理 控制工程投资,实现经济性目标。
桥梁设计充分考虑了交通功能、景观 功能和防灾功能,确保了桥梁的安全 、舒适和便捷。
桥梁主要结构形式和特点
主桥结构
采用双塔斜拉桥形式,主跨跨度 达到666米,为世界之最。主塔 采用钻石型结构,寓意“海珠石
”,造型独特。
引桥结构
采用连续梁和箱梁结构,连接主 桥与岸上道路,满足交通需求。
沉管隧道结构
采用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 全长5664米,由33节沉管对接 而成,每节重达8万吨。隧道内 设有一条行车道和紧急停车带。
研究先进的维修加固技术,提高大桥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确保大 桥安全运行。
应急预案制定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应对大桥突发事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 迅速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
大桥在未来交通网络中的作用与展望
1 2
交通网络规划
研究大桥在未来交通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优化 交通网络布局,提高区域交通效率。
高中地理 微专题 港珠澳大桥
微专题108 港珠澳大桥[专题解析]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伶仃洋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立交;桥隧全长55 km,其中主桥29.6 km、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 km;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 km/h;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 269亿元。
中国大部分桥梁的使用寿命为50年左右,而港珠澳大桥作为一个全长55 km的桥梁,使用寿命竟高达120年,岛体结构采用深插式大直径钢圆筒和抛石斜坡堤组合结构。
连接大桥东、西人工岛的沉管部分是中国建设的首条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的桥梁路段整体看起来都是曲线而不是直线形式。
主体工程隧道的东、西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以衔接桥梁和海底隧道。
承建方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深插式钢圆筒快速岛技术,用120个巨型钢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到海底,然后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
这种锁定结构可以固定钢筒填埋的泥沙,也不用移走大量的淤泥。
在人工岛进入海底隧道前,先要经历一段白色天体顶篷的露天隧道。
在西人工岛隧道入口处一段300多米长的露天隧道徐徐而下,正式驶入海底隧道;在海底隧道东端的尽头,又通过一段露天隧道,从东人工岛隧道出口驶出不到200 m就是大桥的香港段。
[探究更深]1.说明港珠澳大桥采用桥岛隧相结合方式建造的主要原因。
提示:地处珠江口最繁忙的主航道,采用海底隧道利于大型船舶顺利通行;若采用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将危及周边机场飞机起降的安全;为了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利于海洋生态的保护。
2.港珠澳大桥被修建成曲线而不是直线,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曲线形状更稳定,有利于抵御海流和潮汐的冲击;为了避开海底形势险峻、建设难度大的地形,利于节省时间,节约成本;为了引起司机警惕,提高驾驶安全;为了确保船只顺利通过。
地理热点专题:港珠澳大桥
专题港珠澳大桥一、选择题。
港珠澳大桥(下图)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桥隧全长55千米,主题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桥梁长约29公里,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
据此完成1~3题。
1.港珠澳大桥中部以海底隧道代替桥梁,主要目的是A. 保障主航道通航能力B. 保护海洋的生态环境C. 避免海洋灾害的影响D. 增加旅客的风景体验2. 港珠澳大桥桥梁建设中要求限高120米,推测其原因可能是A. 降低桥梁建设的成本B. 提高大桥的稳定程度C.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D. 利于航空的交通安全3. 修建港珠澳大桥的意义主要是A. 缩短通行距离B. 方便沿线居民出行C. 缩短三地距离D. 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答案】1. A 2. D 3. C【解析】本题考查交通对区域影响。
1. 港珠澳大桥中部以海底隧道代替桥梁,主要目的是方便大型轮船通行。
不影响珠江航道的正常通航。
A正确。
2. 港珠澳大桥桥梁建设中要求限高120米,主要是为了保障大屿山机场飞机飞行的安全。
D正确。
3. 港珠澳大桥建在海上,沿线没有居民.B、D错;港珠澳之间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A错;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便利了三地交通.缩短了三地间通行的时间.提高了通行效率。
C正确。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总长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读图完成4~6题。
4. 港珠澳大桥是全世界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原因有①海域宽阔,桥梁跨度大②桥、隧结合,海底地质条件复杂③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多台风活动④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要求高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5. 关于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 满足区域不断增长的客货运量B. 巩固香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地位C. 推动珠江两岸经济的协调发展D. 加强深圳经济特区与港澳的联系6. 港珠澳大桥建成对深圳经济特区产业影响最大的是A. 服装产业B. 金融产业C. 物流产业D. 科技产业【答案】4.D 5.D 6.C【解析】4.港珠澳大桥是全世界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原因有海域宽阔,桥梁跨度大,总长约55 公里,①对。
港珠澳大桥地理
1、水文状况:伶仃洋是珠江最大的喇叭形河口湾,虽属弱潮河口,但其下有两个深海沟,即便是无风天气,看似平静的海面,也会形成凶猛的涌浪。
涌浪是风停止后或风已削弱,改变了原来风向,在海面上留下的波浪。
涌浪是海面上由其他海区传来的(远处的风),或已经过去的风所引起的波浪。
“无风三尺浪”指的就是涌浪。
风浪是由当地风产生,且一直处在风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动状态。
-涌浪与风浪的区2、气候:季风气候,多暴风雨,尤其是夏秋季节容易受到台风的侵袭3、地质:位于珠江的入海口,地基不稳;海底地质状况复杂,对施工影响大4、其它:海域宽阔,桥梁长度大;海底隧道长度大埋藏深,技术要求高。
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横跨三个区域,协调困难等。
二、大桥为何要用桥隧构造: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
伶仃洋位于中国广东珠江口外,为一喇叭形河口湾。
又称零丁洋、珠江口。
其范围北起虎门,口宽约4千米,南达香港、澳门,半径60公里内有14个珠三角大中城市、7个机场。
此地经过珠江主航道,经过该海域的海上运输繁忙,香港机场航线起落较多,同时该水域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为了减少对海上航道、飞机起落和中华白海豚生存区域的干扰(海洋生态的保护),就在相应的区域采用了这种海底隧道+岛桥的方式。
三、大桥建成对三地的影响:1、大桥建成后可以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加速大珠三角城市区域发展;2、有利于珠港澳城市等级提升,城市服务范围扩大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规模扩大,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3、有利于缩短三地间的行程,完善区域间的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4、有利于促进珠江两岸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5、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拓展城市经济腹地;促进旅游发展等相关题目:例1: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千米,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
港珠澳大桥地理
港珠澳大桥地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大桥修建中面临的困难:1、水文状况:伶仃洋是珠江最大的喇叭形河口湾,虽属弱潮河口,但其下有两个深海沟,即便是无风天气,看似平静的海面,也会形成凶猛的涌浪。
涌浪是风停止后或风已削弱,改变了原来风向,在海面上留下的波浪。
涌浪是海面上由其他海区传来的(远处的风),或已经过去的风所引起的波浪。
“无风三尺浪”指的就是涌浪。
风浪是由当地风产生,且一直处在风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动状态。
-涌浪与风浪的区2、气候:季风气候,多暴风雨,尤其是夏秋季节容易受到台风的侵袭3、地质:位于珠江的入海口,地基不稳;海底地质状况复杂,对施工影响大4、其它:海域宽阔,桥梁长度大;海底隧道长度大埋藏深,技术要求高。
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横跨三个区域,协调困难等。
二、大桥为何要用桥隧构造: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
伶仃洋位于中国广东珠江口外,为一喇叭形河口湾。
又称零丁洋、珠江口。
其范围北起虎门,口宽约4千米,南达香港、澳门,半径60公里内有14个珠三角大中城市、7个机场。
此地经过珠江主航道,经过该海域的海上运输繁忙,香港机场航线起落较多,同时该水域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为了减少对海上航道、飞机起落和中华白海豚生存区域的干扰(海洋生态的保护),就在相应的区域采用了这种海底隧道+岛桥的方式。
三、大桥建成对三地的影响:1、大桥建成后可以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加速大珠三角城市区域发展;2、有利于珠港澳城市等级提升,城市服务范围扩大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规模扩大,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3、有利于缩短三地间的行程,完善区域间的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4、有利于促进珠江两岸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桥修建中面临的困难:
1、水文状况:伶仃洋是珠江最大的喇叭形河口湾,虽属弱潮河口,但其下有两个深海沟,即便是无风天气,看似平静的海面,也会形成凶猛的涌浪。
涌浪是风停止后或风已削弱,改变了原来风向,在海面上留下的波浪。
涌浪是海面上由其他海区传来的(远处的风),或已经过去的风所引起的波浪。
“无风三尺浪”指的就是涌浪。
风浪是由当地风产生,且一直处在风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动状态。
-涌浪与风浪的区
2、气候:季风气候,多暴风雨,尤其是夏秋季节容易受到台风的侵袭
3、地质:位于珠江的入海口,地基不稳;海底地质状况复杂,对施工影响大
4、其它:海域宽阔,桥梁长度大;海底隧道长度大埋藏深,技术要求高。
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横跨三个区域,协调困难等。
二、大桥为何要用桥隧构造:
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
伶仃洋位于中国广东珠江口外,为一喇叭形河口湾。
又称零丁洋、珠江口。
其范围北起虎门,口宽约4千米,南达香港、澳门,半径60公里内有14个珠三角大中城市、7个机场。
此地经过珠江主航道,经过该海域的海上运输繁忙,香港机场航线起落较多,同时该水域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为了减少对海上航道、飞机起落和中华白海豚生存区域的干扰(海洋生态的保护),就在相应的区域采用了这种海底隧道+岛桥的方式。
三、大桥建成对三地的影响:
1、大桥建成后可以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加速大珠三角城市区域发展;
2、有利于珠港澳城市等级提升,城市服务范围扩大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规模扩大,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
3、有利于缩短三地间的行程,完善区域间的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4、有利于促进珠江两岸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5、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拓展城市经济腹地;促进旅游发展等
相关题目:
例1: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千米,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公里是海底庭道,主要是为了:
A.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B.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C.节约建设成本,降低难度
D.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
2.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
B.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
C.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D.澳门将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3.海底隧道两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
A.方便游人观景
B.方便旅客休息
C.抵御地震台风
D.利于桥隧转換
答案: BCD
解析:
1、从图上可知,海底隧道并没有缩短通行距离,A错。
海底庭道建设成本更高,难度更大,C错。
图示隧道埋在海底,应不能欣赏水下风景,D错。
海底隧道建设在珠江的主航道处,主要是为了不影口向珠江主航道的正常通航,B对。
2、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时间距离,有利于促进三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澳门的物流业在区域中不占主导地位,香港占主导地位,大桥修通后澳门
也不会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心,需要澳门自己的发展,AD错;大桥建设对珠江口生态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不会太大,B错。
3、人工岛建在桥隧交界处,并非主要目的地,为方便游人观景,建有观景台,并不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A错;隧道两侧的人工岛,从图上可知,是隧道的出入口,其主要功能是为桥隧转换提供必要的空间场所,D正确;该大桥通过时间短,旅客不下来
休息,B错;整个大桥的桥岛隧都会考虑抵御地震或台风的影响,并非人工岛的主
要功能,C错误。
例2:港珠澳大桥工程浩大,是迄今行业内最大的投资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路、桥、隧、岛等多项工程。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级的跨海通道。
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影响港珠澳大桥修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⑵结合区域位置,分析大桥建设过程中将成为施工障碍的自然。
⑶简述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意义。
答案:
⑴经济因素(分析:工程浩大,行内投资最大)
⑵夏秋季节的台风,海上的风浪、潮汐;位于珠江的入海口地基不稳;海岸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⑶完善了粤港澳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使珠海西岸地区与香港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更加密切,促进珠江两岸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能力。
例3: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总投资达720多亿元的港珠澳大桥于2010年12月15日在珠海举行开工仪式。
大桥跨越珠江口海域,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
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岛隧工程全长约7440米,
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受到海內外广泛关注。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建设方案示意图。
(1)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港珠澳大桥造价昂贵的原因。
(2)分析港珠澳大桥中部采用隧道而不采用桥梁的原因。
(3)运用城市中心地理论,简述港珠澳大桥通车对香港、珠海、澳门三城市的主要影响。
答案:
(1)海域宽阔,桥梁长度大;海底隧道长度大,埋藏深,技术要求高;海底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气候条件复杂,对施工的影响大;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
(2)该处海域海水深度较大,采用隧道比采用桥梁在运行时的安全性要高、维护更方便;该处是重要的海运通道,采用隧道对船舶运输不会产生影响。
(3)城市等级提升;城市服务1范围扩大;城市职能种类可能増多,甚至转变城市职能;城市服务功能増强;城市规模扩大。
例4: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
一般而言,湾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陆地面积、常住人口、GDP总量分别占全国的0.6%、0.5%、l21%,,有三个港口排名世界前十。
20l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级区域战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泛珠江经济协作区规划的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港珠澳大桥总长55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主体工程由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长达229公里的桥梁工程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
大桥于2009年12月正式动工,20l6年9月27日全线贯通,2018年10月23日正式开通。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
(1)简述粤港湾大湾区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引擎的主要条件。
(2)据深圳港湾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为其经济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3)从自然环境角度简析建设港珠澳大桥面对的主要困难。
答案:
(1)粤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海运条件好,对外经贸合作便利:通过发达的水路交通网,能带动广阔经济收地(泛珠江流城)的发展;工业发达,第三产业比重高,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国家政策支持,对外联系经验丰富,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强。
(2)提升港口服务水平: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先进制造业的比重,发展高端服务业(创新设计的服务业);加强区内外合作,加工环节向西部地区转移,利用香港对外经贸的渠道(开拓对外经贸集道);注重环境保护,加大开放力度。
(3)海洋多风浪、大雾,施工和保障难度较大;海洋沉积物深厚,桥墩埋设深度大;处干多台风地区.工程防台风标准高,海洋空气中的水汽盐分高,桥梁防腐蚀标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