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曲线几何要素计算式

合集下载

竖曲线运算步骤及公式讲解

竖曲线运算步骤及公式讲解

1 / 2
竖曲线上高程计算
已知:①第一坡度:i 1(上坡为“+”,下坡为“-”)
②第二坡度:i 2(上坡为“+”,下坡为“-”)
③变坡点桩号:S Z
④变坡点高程:H Z
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
⑥待求点桩号:S
计算过程:
1、切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间的竖距h 通过推导可得:
==PQ h )()(2112li y l x R y y A A q p ---=-R
l 22= 2、竖曲线曲线长: L = R ω
3.竖曲线切线长: T= T A =T B ≈ L/2 =
2
ωR 4、竖曲线的外距: E =R T 22
5. 竖曲线上任意点至相应切线的距离:R
x y 22
= 式中:x —为竖曲任意点至竖曲线起点(终点)的距离, m ;
R —为竖曲线的半径,m 。

竖曲线计算的目的是确定设计纵坡上指定桩号的路基设计标高,其计算步骤
如下:
(1)计算竖曲线的基本要素:竖曲线长:L ;切线长:T ;外距:E 。

(2)计算竖曲线起终点的桩号: 竖曲线起点的桩号 = 变坡点的桩号-T
(3)计算竖曲线上任意点切线标高及改正值:
切线标高 = 变坡点的标高±(x T -)⨯i ;改正值:y=R
x 22 (4)计算竖曲线上任意点设计标高
某桩号在凹形竖曲线的设计标高 = 该桩号在切线上的设计标高 + y
某桩号在凸形竖曲线的设计标高 = 该桩号在切线上的设计标高- y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竖曲线计算公式

竖曲线计算公式
然后根据R=5000m和相应的桩距xi,即可求得竖曲线上各桩的标高改正数yi,计算结果列表
桩号
至起点或终点距离
xi
标高改正值
Yi
坡道高成
竖曲线高成
备注
1+638.3
48.95
48.95
竖曲线起点
1+650
X1=11.7
Y1=0.01
48.82
48.83
i1=-1.114%
1+660
X2=21.7
Y2=0.05
T=1/2*R*(i1-i2)
L=R(i1-i2)
E=T2/2*R
yi=x2i/2R (yi在凹形曲线中为正号,凸型曲线中为负号)
例:设i1=-1.114%,i2=+0.154%,为凹型曲线,变坡点的桩号为1+670,高成为48.60m,预设置R=5000m的曲线,求各测设元素、起点、终点的桩号和高成,曲线上每10m间距里程的标高改正数和设计高成。
48.71
48.76
1+670
X3=31.7
E=0.10
48.60
48.70
变坡点
1+680
X4=21.7
Y2=0.05
48.62
48.67
i2=+0.154%
1+690
X5=11.7
Y1=0.01
48.63
48.64
1+701.7
48.65
48.65
竖曲线终点
按上列公式求得T=31.70m,L=63.40m, E=0.10m,竖曲线起点、终点的桩号和高成为
起点桩号= 1+(670-31.70)=1+638.30

竖曲线运算步骤及公式讲解

竖曲线运算步骤及公式讲解

竖曲线上高程计算
已知:①第一坡度:i 1(上坡为“+”,下坡为“-”)
②第二坡度:i 2(上坡为“+”,下坡为“-”)
③变坡点桩号:S Z
④变坡点高程:H Z
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
⑥待求点桩号:S
计算过程:
1、切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间的竖距h 通过推导可得:
==PQ h )()(2112li y l x R y y A A q p ---=-R
l 22= 2、竖曲线曲线长: L = R ω
3.竖曲线切线长: T= T A =T B ≈ L/2 =
2ωR
4、竖曲线的外距: E =R
T 22
5. 竖曲线上任意点至相应切线的距离:R
x y 22= 式中:x —为竖曲任意点至竖曲线起点(终点)的距离, m ;
R —为竖曲线的半径,m 。

竖曲线计算的目的是确定设计纵坡上指定桩号的路基设计标高,其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竖曲线的基本要素:竖曲线长:L ;切线长:T ;外距:E 。

(2)计算竖曲线起终点的桩号: 竖曲线起点的桩号 = 变坡点的桩号-T
(3)计算竖曲线上任意点切线标高及改正值:
切线标高 = 变坡点的标高±(x T -)⨯i ;改正值:y=R
x 22 (4)计算竖曲线上任意点设计标高
某桩号在凹形竖曲线的设计标高 = 该桩号在切线上的设计标高 + y 某桩号在凸形竖曲线的设计标高 = 该桩号在切线上的设计标高- y。

平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平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2)曲线主点桩号计算:ZH(桩号)=JD(桩号)-T HY(桩号)=ZH(桩号)+ls QZ(桩号)=HZ(桩号)-L/2 YH(桩号)=HY(桩号)+L y HZ(桩30-3 336629-3 4028)-(3 )(227-3 2sec )(26-3 225-3 2ls 180)2(m 18024)-(3 2)(23)-(3 9022)-(3 23842421)-(3 )( 24023420230034223m Rl R l y m R l l x m L T J m R p R E m l L L R l R L m q tg p R T Rl m R l R l p m R l l q s s sss Y s s s s s s -=-=-=-⋅+=-=+⋅⋅-=+⋅⋅=+⋅+=︒⋅︒=-=-=απβααπαπβ第三节竖曲线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方便行车,用一段曲线来缓和,称为竖曲线。

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

一、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相邻坡段的坡度为i1和i2,代数差为ω=i2 -i1ω为正时,是凹曲线;ω为负,是凸曲线。

2.竖曲线诸要素计算公式竖曲线长度或竖曲线半径R: (前提:ω很小)L=Rω竖曲线切线长:T=L/2=Rω/2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竖曲线外距:[例1]、某山岭区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为K5+030.00,高程为427.68m,i1=+5%,i2=-4%,竖曲线半径R=2000m。

试计算竖曲线诸要素以及桩号为K5+000.00和K5+100.00处的设计高程。

解:1.计算竖曲线要素ω= |i2-i1|= |-0.04-0.05| =0.09,为凸型。

曲线长L=Rω=2000×0.09=180m切线长T=L/2=180/2=90m外距E=T2/2R=902/2×2000=2.03m2.计算设计高程竖曲线起点桩号=(K5+030.00)-90=K4+940.00竖曲线起点高程=427.68-90×0.05=423.18竖曲线终点桩号=(K5+030.00)+90=K5+120.00竖曲线终点高程=427.68-90×0.04=424.08桩号K5+000.00处:横距K5x 1=(K5+ 000.00)-(K4+940.00)=60m 竖距h 1=x 12/2R=602/2×2000=0.90m 切线高程=427.68-(90-60)×0.05=426.18m 423.18+60×0.05=426.18设计高程=426.18-0.90=425.28m 桩号K5+100.00处:横距x 2=(K5+120.00)-(K5+100.00)=20m 竖距h 2=x 22/2R=202/2×2000=0.1m切线高程=427.68-(90-20)×0.04=424.88m 设计高程=424.88-0.1=424.78m 横距x 2=(K5+100.00)-(K4+940.00)=160m 竖距h 2=x 22/2R=1602/2×2000=6.4m 切线高程=423.18+160×0.05=431.18m 设计高程=431.18-6.40=424.78m[例2]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α右=15°28′30″,半径R=600m ,缓和曲线长度Ls=70m , JD=K2+536.48。

竖曲线计算方法

竖曲线计算方法

竖曲线一、有关规定线路大中修纵断设计有关规定。

1. 设计坡长一般不短于该区段到发线有效长的一半,个别困难地段,应不短于200m。

2. 采用抛物线形竖曲线时,凡相邻坡段的坡段代数差大于2‰时,须设计竖曲线,竖曲线长度每20m的变坡率,凸形应不大于1‰,凹形应不大于0.5‰。

抛物线形竖曲线最好设计在平面曲线两端缓和曲线之外,仅在困难条件下,允许冲迭而不受缓和曲线的限制。

抛物线形竖曲线不能设计在无碴桥梁上。

3. 采用圆曲线形竖曲线时,凡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3‰时,须设计竖曲线。

竖曲线半径应根据运营条件采用20000-10000m;困难条件下不小于5000m。

圆曲线形竖曲线不应侵入缓和曲线、道岔及无碴桥梁上。

二、圆曲线形竖曲线的计算竖曲线的几何要素(如下图)及标高的近似计算式如下:切线长度: T=R/2000 ⊿i(m)竖曲线长度: C≈2T(m)竖曲线纵距: y≈x2/2R(m) 式中x——竖曲线横距(m)竖曲线外矢距 E=T2/2R(m)竖曲线标高 H=h±y(m) 式中 h——计算点的路肩设计标高(m);y——竖曲线上计算点的纵距,凹形竖曲线取“+”,凸竖曲线取“-”形。

不同半径的竖曲线纵距如表竖曲线纵距表y(m)不同半径的竖曲线要素如表竖曲线要素表(m)三、抛物线形竖曲线的计算抛物线形竖曲线在作为竖曲线使用的范围内,曲率变化非常小,在工程实施上与圆曲线形竖曲线无甚差别,即实质上是大半径的圆曲线形竖曲线,其换算半径:R=1000⊿l/r(m)式中 ⊿l ——抛物线形竖曲线的短坡段长度(m ),一般采用20m ; r ——每一短坡段的变坡率(‰)。

⊿l 为20m ,R 与γ的对应关系如表3。

抛物线形竖曲线的几何要素及标高可沿用下列公式计算:⊿i=i 1+i 2 C ’=20⊿i/γ T ≈C ’/2 y ≈γ/40000x 2 E 0≈γ/40000T 2式中 i 1 i 2 ——坡度,用千分率表示; ⊿i ——两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y E 0 ——根据表3换算;C ——抛物线形竖曲线长度,取整至m 。

竖曲线计算原理

竖曲线计算原理

式中: 式中:R——抛物线顶点 抛物线顶点 处的曲率半径
A
B
一、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竖曲线的基本方程式: 1.竖曲线的基本方程式:设变坡点相邻两纵坡坡 度分别为i 抛物线竖曲线有两种可能的形式: 度分别为i1和i2。抛物线竖曲线有两种可能的形式: 包含抛物线底( (1)包含抛物线底(顶)部; 不含抛物线底( (2)不含抛物线底(顶)部。
2.时间行程不过短 .时间行程不过短 最短应满足3 行程。 最短应满足3s行程。
Lmin V V = t= 3.6 1.2 则 Rmin V = = ω 1.2ω L min
3.满足视距的要求: 满足视距的要求: 凸形竖曲线: 凸形竖曲线:坡顶视线受阻 凹形竖曲线: 凹形竖曲线:下穿立交 4. 凸形竖曲线主要控制因素:行车视距。 凸形竖曲线主要控制因素:行车视距。 凹形竖曲线的主要控制因素:缓和冲击力。 凹形竖曲线的主要控制因素:缓和冲击力。
1 2 y= x + i1 x 2k 式中: 式中:k——抛物线顶点 抛物线顶点 处的曲率半径 ;
B
i1——竖曲线顶 竖曲线顶 点处切线的坡度。 (底)点处切线的坡度。
A
对竖曲线上任一点P 其切线的斜率(纵坡) 对竖曲线上任一点P,其切线的斜率(纵坡)为
iP = dy x = + i1 dx k
当x=0时,ip=i1; 时 当x=L时, i = L + i = i 时 p 1 2
T2 Lω Tω E= ,E上任一点竖距 : )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
x2 x2 h = PQ = y P − yQ = + i1 x − i1 x = 2R 2R
下半支曲线在竖曲线终点的切线上的竖距h’ 下半支曲线在竖曲线终点的切线上的竖距 ’为:

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竖曲线的要素计算公式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 半径(R):竖曲线的曲线半径,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R = (L^2) / (24 * A)
其中,L为曲线的长度,A为需满足的标准偏差值。

2. 起点切线长(T1):即曲线前切线的长度,可以通过以下
公式计算:
T1 = L * (1 - ((2 * R) / (3 * A)))
其中,L为曲线的长度,R为曲线半径,A为需满足的标准
偏差值。

3. 终点切线长(T2):即曲线后切线的长度,可以通过以下
公式计算:
T2 = L * (1 - ((2 * R) / (3 * A)))
其中,L为曲线的长度,R为曲线半径,A为需满足的标准
偏差值。

4. 铁路曲线中心角(θ):即曲线的转角,可以通过以下公式
计算:
θ = (L / R) * 30°
其中,L为曲线的长度,R为曲线半径。

5. 切线长(T):即曲线的切线长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T = T1 + T2
6. 过渡曲线长度(Lg):即曲线的过渡段长度,可以通过以
下公式计算:
Lg = (R / A) * 100
其中,R为曲线半径,A为需满足的标准偏差值。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仅适用于标准的竖曲线计算,实际情况中可能会有一些修正或调整。

竖曲线运算步骤及公式讲解

竖曲线运算步骤及公式讲解

竖曲线上高程计算
已知:①第一坡度:i 1(上坡为“+”,下坡为“-”)
②第二坡度:i 2(上坡为“+”,下坡为“-”)
③变坡点桩号:S Z
④变坡点高程:H Z
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
⑥待求点桩号:S
计算过程:
1、切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间的竖距h 通过推导可得:
==PQ h )()(2112li y l x R y y A A q p ---=-R
l 22= 2、竖曲线曲线长: L = R ω
3.竖曲线切线长: T= T A =T B ≈ L/2 =
2ωR
4、竖曲线的外距: E =R
T 22
5. 竖曲线上任意点至相应切线的距离:R
x y 22= 式中:x —为竖曲任意点至竖曲线起点(终点)的距离, m ;
R —为竖曲线的半径,m 。

竖曲线计算的目的是确定设计纵坡上指定桩号的路基设计标高,其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竖曲线的基本要素:竖曲线长:L ;切线长:T ;外距:E 。

(2)计算竖曲线起终点的桩号: 竖曲线起点的桩号 = 变坡点的桩号-T
(3)计算竖曲线上任意点切线标高及改正值:
切线标高 = 变坡点的标高±(x T -)⨯i ;改正值:y=R
x 22 (4)计算竖曲线上任意点设计标高
某桩号在凹形竖曲线的设计标高 = 该桩号在切线上的设计标高 + y 某桩号在凸形竖曲线的设计标高 = 该桩号在切线上的设计标高- y。

竖曲线的计算方法

竖曲线的计算方法

竖曲线铁路线路的纵断面最理想的当然是平道,然而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为了适应地形的起伏,以减少工程量,纵断面必须用各种不同的坡面连接而成。

两相邻坡段的连续点谓之变坡点。

相邻坡段的坡度差是两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

当相邻坡段的坡度差超过允许值时,为了保证行车平顺和安全,应在变坡点处用竖曲线连接起来。

允许不设竖曲线的坡度差允许值是根据车轮不脱轨、车钩不脱钩、列车不撞车和行车平稳等要求进行分析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竖曲线采用圆曲线,也可以采用抛物线,个别情况下,还可以采用连续短坡曲线。

竖曲线的计算一、圆曲线形竖曲线圆曲线形竖曲线的几何要素和各点设计标高,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如图。

R α x T TyRCα/2 BAi1i21、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T=R·tan(α/2)=R/2·tanα=R/2·△i‰=R/2000·△i(m) (5-1)式中 R-竖曲线半径(m);α-竖曲线转角(度);△i-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

R=5000m时, T=2.5△i(m)R=10000m时,T=5.0△i(m)R=15000m时,T=7.5△i(m)R=20000m时,T=10.0△i(m)R=25000m时,T=12.5△i(m)2、竖曲线长度CC≈2T=R/1000·△i(m) (5-2)3、竖曲线纵距yy=x2/2R (m) (5-3)式中 x-竖曲线上计算点至竖曲线起(终)点的横距(m)。

当x=T时,变坡点的纵距Y即为竖曲线的外矢距E。

Y=E=T2/2R=1/2R(C/2)2=C2/8R (5-3.1)4、竖曲线上各点的设计标高H设h为计算点的坡度标高,则H=h±y (5-4)式中的y值,凹形取“+”,凸形取“-”。

【算例一】一凹形竖曲线i1=-4‰,i2=+2‰,△i=6‰,变坡点的里程为K235+165,标高为54.60m,R=15000m,计算竖曲线上各20m点的设计标高。

竖曲线计算公式

竖曲线计算公式

竖曲线计算公式竖曲线计算公式是指在数学中用来计算竖曲线的公式,它是由多个变量组成的函数,可以用来表示曲线上的变化情况,并用来计算曲线的特定点的坐标值。

竖曲线计算公式是数学上非常重要的公式,它可以用来解决复杂的竖曲线数学问题,如求解曲线中的极值点、求解曲线的交点以及在曲线上定位特定点的坐标等。

竖曲线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基本竖曲线计算公式、椭圆形竖曲线计算公式以及抛物形竖曲线计算公式,它们都是数学中用来计算竖曲线的公式。

1、基本竖曲线的计算公式基本竖曲线的计算公式为y=f(x),它由一元一次方程组成,一般用来描述折线图上的变化状况,可以用来求解折线图上的特定点的坐标值。

2、椭圆形竖曲线计算公式椭圆形竖曲线的计算公式为y=f(x),它由双曲线方程组成,它可以用来描述椭圆形曲线上变化的状况,可以用来求解椭圆形曲线上的特定点的坐标值。

3、抛物形竖曲线计算公式抛物形竖曲线的计算公式为y=f(x),它由二次曲线方程组成,它可以用来描述抛物线形曲线上变化的状况,可以用来求解抛物线形曲线上的特定点的坐标值。

在实际的应用中,竖曲线计算公式有着广泛的用途,比如可以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它可以让我们准确无误地得出预测结果,是大量问题解决的重要手段。

竖曲线计算公式在学术研究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诸如数学分析、微分方程等科学技术领域,准确求解曲线上各点的位置关系,是进行准确的数学研究和问题解决的前提条件。

因此,竖曲线计算公式一方面可以在实际应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它也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数学研究和问题解决,因此,竖曲线计算公式是数学上非常重要的公式。

总之,竖曲线计算公式是数学中用来计算竖曲线的公式,它有基本的竖曲线计算公式、椭圆形竖曲线计算公式以及抛物形竖曲线计算公式,它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术研究中也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竖曲线计算公式是数学上非常重要的公式。

竖曲线计算公式加强版

竖曲线计算公式加强版

缓和曲线、竖曲线、圆曲线、匝道(计算公式)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Z,y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xZ,yZ为点HZ的坐标切线角计算公式: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Z,y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只知道HZ点的坐标时,则: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xZ,yZ为点HZ的坐标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公式中各符号说明: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l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l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l0——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R——圆曲线半径R1——曲线起点处的半径R2——曲线终点处的半径P1——曲线起点处的曲率P2——曲线终点处的曲率α——曲线转角值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已知:①第一坡度:i1(上坡为“+”,下坡为“-”)②第二坡度:i2(上坡为“+”,下坡为“-”)③变坡点桩号:SZ④变坡点高程:HZ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⑥待求点桩号:S计算过程:S、SZ为里程数据,往往有些人计算时误入,用等实际计算的距离计算!!五、超高缓和过渡段的横坡计算已知:如图,第一横坡:i1第二横坡:i2过渡段长度:L待求处离第二横坡点(过渡段终点)的距离:x求:待求处的横坡:i解:d=x/Li=(i2-i1)(1-3d2+2d3)+i1三、匝道坐标计算已知:①待求点桩号:K②曲线起点桩号:K0③曲线终点桩号:K1④曲线起点坐标:x0,y0⑤曲线起点切线方位角:α0⑥曲线起点处曲率:P0(左转为“-”,右转为“+”)⑦曲线终点处曲率:P1(左转为“-”,右转为“+”) 求:①线路匝道上点的坐标:xy②待求点的切线方位角:αT计算过程:注:sgn(x)函数是取符号函数,当x0时sgn(x)=1,当x=0时sgn(x)=0。

平竖曲线例题

平竖曲线例题

[例1]、某山岭区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为K5+030.00,高程为427.68m,i1=+5%,i2=-4%,竖曲线半径R=2000m。

试计算竖曲线诸要素以及桩号为K5+000.00与K5+100.00处的设计高程。

解:1.计算竖曲线要素ω= |i2-i1|= |-0.04-0.05| =0.09,为凸型。

曲线长L=Rω=2000×0.09=180m切线长T=L/2=180/2=90m外距E=T2/2R=902/2×2000=2.03m2.计算设计高程竖曲线起点桩号=(K5+030.00)-90=K4+940.00竖曲线起点高程=427.68-90×0.05=423.18竖曲线终点桩号=(K5+030.00)+90=K5+120.00竖曲线终点高程=427.68-90×0.04=424.08桩号K5+000.00处:横距K5x1=(K5+ 000.00)-(K4+940.00)=60m竖距h1=x12/2R=602/2×2000=0.90m切线高程=427.68-(90-60)×0.05=426.18m4设计高程=426.18-0.90=425.28m桩号K5+100.00处:横距x2=(K5+120.00)-(K5+100.00)=20m竖距h2=x22/2R=202/2×2000=0.1m切线高程=427.68-(90-20)×0.04=424.88m设计高程=424.88-0.1=424.78m[例2]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α右=15°28′30″,半径R=600m,缓与曲线长度Ls=70m,JD=K2+536.48。

试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1)曲线要素计算:2)主点里程桩号计算:以交点里程桩号为起算点:JD = K2+536.48JD K2+536.48-) T 116.565ZH K2+419.915+) Ls 70HY K2+489.915+) L-2Ls 92.054YH K2+581.969+) Ls 70HZ K2+651.969-) L/2 232.054/2QZ K2+535.942+) J/2 1.077/2JD K2+536.48【例3】假定某弯道的最大横向力系数为0.1,则:(1)、当R=500m,i h = 5%时,允许最大车速为多少?(2)、当V=80 km/h,i h= -2%(反超高)时,平曲线半径至少应为多大?解:(1)、由u=V2127R -i h得,0.1=V2127*500- 5%则V=97.6 km/h(2)、由u=V2127R -i h 得:0.1=802127*R-(-2%)得:R=629.92 m【作业1】某高速公路的平面线形设计,在交点1(JD1)处右偏,交点桩号为K1+852.36,采用对称的基本型平曲线,转角α1=21°24′,设计圆曲线半径R=1300m,缓与曲线长度ls=140m,试计算(1)平曲线要素T、L、E、J。

竖曲线要素计算

竖曲线要素计算

[转]缓和曲线、竖曲线、圆曲线、匝道(计算公式)来源:王维超的日志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Z,y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xZ,yZ为点HZ的坐标切线角计算公式: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Z,y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只知道HZ点的坐标时,则: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xZ,yZ为点HZ的坐标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公式中各符号说明: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l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l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l0——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R——圆曲线半径R1——曲线起点处的半径R2——曲线终点处的半径P1——曲线起点处的曲率P2——曲线终点处的曲率α——曲线转角值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已知:①第一坡度:i1(上坡为“+”,下坡为“-”)②第二坡度:i2(上坡为“+”,下坡为“-”)③变坡点桩号:SZ④变坡点高程:HZ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⑥待求点桩号:S计算过程:五、超高缓和过渡段的横坡计算已知:如图,第一横坡:i1第二横坡:i2过渡段长度:L待求处离第二横坡点(过渡段终点)的距离:x 求:待求处的横坡:i解:d=x/Li=(i2-i1)(1-3d2+2d3)+i1六、匝道坐标计算已知:①待求点桩号:K②曲线起点桩号:K0③曲线终点桩号:K1④曲线起点坐标:x0,y0⑤曲线起点切线方位角:α0⑥曲线起点处曲率:P0(左转为“-”,右转为“+”)⑦曲线终点处曲率:P1(左转为“-”,右转为“+”)求:①线路匝道上点的坐标:xy②待求点的切线方位角:αT计算过程:注:sgn(x)函数是取符号函数,当x0时sgn(x)=1,当x=0时sgn(。

竖曲线计算公式

竖曲线计算公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 人删除。
(3)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 : 竖曲线最小长度相当于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的3秒行程 。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 2.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人删除。
设置凹竖曲线的主要目的:缓和行车时的离心力引起的冲击力。
Lcz-BPDn-1 HT
Hn BPDn
HT
y
in-1
in
Lcz1
HSLcz2
in+1
BPDn-1 Hn-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
(3)逐桩设计高程计算
人删除。
切线高程: H TH n 1 in(L cB zn P 1)D
H TH nin(Lc B z P n)D
4.3.2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人式删除。
1.竖曲线的基本方程式: (1)包含抛物线底(顶)部; (2)不含抛物线底(顶)部。
y 1 x2 2R
y

1 x2 2R
i1x
式中:R——抛物线顶点处的曲率半径 ;
i1——竖曲线顶(底)点处切线 的坡度。
B
A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
人删除。
4.3.4 逐桩设计高程计算
(1)纵断面设计成果 ➢ 变坡点桩号 BPD ➢ 变坡点设计高程 H ➢ 竖曲线半径 R
(2)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变坡角ω= i2- i1 曲线长:L=Rω 切线长:T=L/2= Rω/2 外 距: E T 2
2R
纵 距: y x 2

竖曲线计算实例

竖曲线计算实例

第二节 竖曲线设计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的转折处,为了行车平顺用一段曲线来缓与,这条连接两纵坡线的曲线叫竖曲线。

竖曲线的形状,通常采用平曲线或二次抛物线两种。

在设计与计算上为方便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形式。

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形成转坡点,其相交角用转坡角表示。

当竖曲线转坡点在曲线上方时为凸形竖曲线,反之为凹形竖曲线。

一、竖曲线如图所示,设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为i 1 与i 2,则相邻两坡度的代数差即转坡角为ω= i 1-i 2 ,其中i 1、i 2为本身之值,当上坡时取正值,下坡时取负值。

当 i 1- i 2为正值时,则为凸形竖曲线。

当 i 1 - i 2 为负值时,则为凹形竖曲线。

(一)竖曲线基本方程式我国采用的就是二次抛物线形作为竖曲线的常用形式。

其基本方程为:Py x 22=若取抛物线参数P 为竖曲线的半径 R ,则有:Ry x 22= Rx y 22=(二)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竖曲线计算图示1、切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间的竖距h 通过推导可得:==PQ h )()(2112li y l x R y y A A q p ---=-Rl 22=2、竖曲线曲线长: L = R ω3、竖曲线切线长: T= T A =T B ≈ L/2 =2ωR 4、竖曲线的外距: E =RT 22⑤竖曲线上任意点至相应切线的距离:Rx y 22=式中:x —为竖曲任意点至竖曲线起点(终点)的距离, m;R —为竖曲线的半径,m 。

二、竖曲线的最小半径(一)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1、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确定考虑因素 (1)缓与冲击汽车行驶在竖曲线上时,产生径向离心力,使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重量减小,所以确定竖曲线半径时,对离心力要加以控制。

(2)经行时间不宜过短当竖曲线两端直线坡段的坡度差很小时,即使竖曲线半径较大,竖曲线长度也有可能较短,此时汽车在竖曲线段倏忽而过,冲击增大,乘客不适;从视觉上考虑也会感到线形突然转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