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必背44条规律

合集下载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总结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总结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总结大学有机化学知识总结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是培养类比思维的重要阵地之一。

下面是大学有机化学知识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总结(一)1) 马氏规律:亲电加成反应的规律,亲电试剂总是加到连氢较多的双键碳上。

2) 过氧化效应:自由基加成反应的规律,卤素加到连氢较多的双键碳上。

3) 空间效应:体积较大的基团总是取代到空间位阻较小的位置。

4) 定位规律:芳烃亲电取代反应的规律,有邻、对位定位基,和间位定位基。

5) 查依切夫规律:卤代烃和醇消除反应的规律,主要产物是双键碳上取代基较多的烯烃。

6) 休克尔规则:判断芳香性的规则。

存在一个环状的大π键,成环原子必须共平面或接近共平面, π电子数符合 4n+2 规则。

7) 霍夫曼规则:季铵盐消除反应的规律,只有烃基时,主要产物是双键碳上取代基较少的烯烃(动力学控制产物)。

当β-碳上连有吸电子基或不饱和键时,则消除的是酸性较强的氢,生成较稳定的产物(热力学控制产物)。

8) 基团的“顺序规则”。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总结(二)烷烃: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外消旋化烯烃:烯烃的亲电加成:溴,氯,HOBr (HOCl) ,羟汞化-脱汞还原反应-----反式加成;其它亲电试剂:顺式+反式加成烯烃的环氧化,与单线态卡宾的反应:保持构型烯烃的冷稀 KMnO4/H2O 氧化:顺式邻二醇烯烃的硼氢化-氧化:顺式加成烯烃的加氢;顺式加氢环己烯的加成:(1-取代,3-取代,4-取代) 炔烃:选择性加氢:Lindlar 催化剂-----顺式烯烃Na/NH3(L)-----反式加氢亲核取代:SN1:外消旋化的同时构型翻转SN2:构型翻转(Walden 翻转) 消除反应E2,E1cb: 反式共平面消除环氧乙烷的开环反应:反式产物。

有机化学的记忆方法口诀.doc

有机化学的记忆方法口诀.doc

有机化学的记忆方法口诀有机化学的记忆口诀方法有机化学要掌握,先把结构说一说。

只含碳氢称为烃,单键相连便是烷。

双键为烯三键炔,芳香族的带苯环。

脂肪族的排成链,酚是羟基连苯环。

异构共用分子式,通式通用同系间。

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

去氢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氢叫还原。

醇类氧化变酮醛,醛类氧化变羧酸。

羧酸都比碳酸强,碳酸强于石炭酸。

光照卤代在侧链,催化卤代在苯环。

烃的卤代衍生物,卤素能被羟基换。

消去一个小分子,生成烯和氢卤酸。

钾钠能换醇中氢,银镜反应可辨醛。

醇加羧酸生成酯,酯又水解变醇酸。

苯酚遇溴白沉淀,淀粉遇碘色变蓝。

氨基酸兼酸碱性,甲酸是酸又像醛。

聚合单体变链节,断裂双键相串联。

千变万化抓规律,无限风光任登攀。

二、根据价键式求分子式算碳看清转折点,其它原子直接看。

求氢可以逐个算,不饱和度可借鉴。

三、制取乙烯实验室里制乙烯,硫酸乙醇三比一。

为防暴沸碎瓷片,硫酸催化脱水剂。

温度速至一百七,多生乙烯少生醚。

温度高了也不行,乙醇炭化产率低。

除杂可用苛性钠,排水方法集乙烯。

四、银镜反应银镜反应很简单,醛基变成羧酸铵;其它物质不能忘,一水二银三个氨。

5种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方法\一、分类记忆法:抓一类记一片1、根据物质的分类记忆。

每一类物质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酸、碱、盐、氧化物等,他们都有各自的通性,抓住每一类物质的通性,就可记住一大堆方程式。

比如SO2、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具有以下通性:(1)一般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SO2+H2O=H2SO3;CO2+H2O=H2CO3。

(2)都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CO2+2NaOH=Na2CO3+H2O。

(3)都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SO2+Na2O=Na2SO3;CO2+Na2O=Na2CO3。

2、根据元素的分类记忆。

元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比如分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等等。

有机化学规律总结

有机化学规律总结

有机化学规律总结有机化学规律总结一.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的规律1.在烃类中,烷烃CnH2n+2随分子中碳原子的增多,其含碳量增大;炔烃、二烯烃、苯的同系物随着碳原子增加,其含碳量减少;烯烃、环烷烃的含碳量为常数(85.71%)2.一个特定的烃分子中有多少种结构的氢原子,一般来说其一卤代物就有多少种同分异构体.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其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常数.例:m克葡萄糖,n克甲醛,x克乙酸,y克甲酸甲酯,混合后,求混合物碳的质量分数.4.烃及烃的含氧衍生物中,氢原子个数一定为偶数.6.常见有机物中最简式同为"CH"的有乙炔、苯、苯乙烯;同为“CH2”的为单烯烃和环烷烃;7、烃类的熔、沸点变化规律(1)有机物一般为分子晶体,在有机物同系物中,随碳原子数增加,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

如:气态烃:CxHy x≤4(2)分子式相同的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如沸点:正戊烷(36.07℃)>异戊烷(27.9℃)>新戊烷(9.5℃)(3)苯的同系物,熔沸点。

邻位>间位>对位, 如沸点:邻二甲苯(144.4℃)>间二甲苯(139.1℃)>对二甲苯(138.4℃)二.有机物燃烧规律1.有机物燃烧通式:CxHy+(x+y/4)O2 xCO2+y/2H2O2、烃(CXHY)完全燃烧前后物质的量的变化(1)当Y=4时,反应前后物质的量相等。

若同温同压下,100℃以上时,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2)当Y〈4时,燃烧后生成物分子数小于反应物分子总数。

(3)当Y〉4时,燃烧后生成物分子数大于反应物分子总数。

3、若分子为CnH2n、CnH2nO 或CnH2nO2时,其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4、若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里完全燃烧,其所耗氧气物质的量与燃烧后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相当,则有机物分子组成中氢与氧原子数比为2:1.5、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决定于氢元素的含量,它越高,耗氧量越高,如甲烷耗氧量最高。

有机物规律总结

有机物规律总结
(3)反应条件:碱性、水浴加热
若在酸性条件下,则有Ag(NH3)2+ + OH - + 3H+ == Ag+ + 2NH4+ + H2O而被破坏。
(4)实验现象:①反应液由澄清变成灰黑色浑浊;②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5)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3 + NH3•H2O == AgOH↓ + NH4NO3
Al2O3 + 2OH- == 2 AlO2- + H2O
(3)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 OH- == AlO2- + 2H2O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NaHS等等
NaHCO3 + HCl == NaCl + CO2↑+ H2O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乙二醛:OHC-CHO + 4Ag(NH3)2OH 4Ag↓+ (NH4)2C2O4 + 6NH3 + 2H2O
甲酸:HCOOH + 2 Ag(NH3)2OH 2 Ag↓+ (NH4)2CO3 + 2NH3 + H2O

化学原理的口诀

化学原理的口诀

化学原理的口诀化学原理的口诀是指一些简洁有趣的诗句或句子,用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化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下面我将结合化学原理的各个方面,给出一个包含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口诀。

一、有机化学部分:1. 打开有机,顺势烷烃。

烯烃炔烃,随心选择。

烷烃饱满无色,烯烃瓜瓢长;炔烃两端三,活泼若捧场。

2. 醇酸醚酮,有机有趣。

氨基吭环,顺起意中。

醇甜酸好,醚还疏;酮有酰醇,吭环稠。

3. 化学论坛,苯醛酮酚。

有机反应,步步进。

醛看重单体,酮步稠如油。

苯火滚圆圆,酚氧堆如山。

二、无机化学部分:1. 电子分配,规则一。

奇偶分开,两样齐。

奇数电子添到中间,偶数电子平分开。

2. 化合价记得牢,元素需要深思透。

正离子貌相似,负离子法需敲。

正离子化合价,要看周期表。

负离子要去已有的价。

3. 价是规定讲不动,你懂周期表;有期盼所以强,缺乏急需用。

主族的价帮助你,过渡的价靠电子。

三、物理化学部分:1. 原子的构成,核子加电子。

核子有质量,电子轻活泼。

带电有质子,没电中子。

电子是最轻的等粒子。

2. 摩尔气体,你懂吗?玻尔兹曼教你认。

PV等于nRT,摩尔分子,你看到。

3. 化学能量,你知道吗?焓是总能做功加。

反应焓变要记得,放热负,吸热正。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化学原理的口诀,涵盖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这些口诀通过韵律、押韵和简洁的表达,使得学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化学原理的知识点。

但是口诀只能作为辅助工具,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还需要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来实现。

2025年有机化学反应规律知识点总结

2025年有机化学反应规律知识点总结

2025年有机化学反应规律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学作为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其反应规律复杂多样且充满魅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到 2025 年,我们对有机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和深入。

以下将对一些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规律进行总结。

一、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它是指两个或多个分子结合生成一个较大分子的反应。

1、烯烃的加成烯烃是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化合物。

在加成反应中,烯烃的双键容易被打开,与其他分子发生加成。

例如,与氢气的加成可以生成烷烃;与卤素单质的加成可以生成卤代烃。

以乙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为例:CH₂=CH₂+ H₂ → CH₃CH₃,这个反应需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如镍。

2、炔烃的加成炔烃含有碳碳三键,其加成反应与烯烃类似,但相对较为复杂。

例如,与氢气加成可以分步进行,最终生成烷烃。

3、醛和酮的加成醛和酮中的羰基(C=O)可以与氢气、氢氰酸等发生加成反应。

例如,醛与氢气加成生成醇:CH₃CHO + H₂ → CH₃CH₂OH 。

二、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1、烷烃的卤代反应烷烃在光照条件下可以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

例如,甲烷与氯气的反应:CH₄+ Cl₂ → CH₃Cl + HCl ,反应逐步进行,可以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等多种产物。

2、苯环上的取代反应苯环具有特殊的稳定性,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反应。

例如,苯与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溴代反应生成溴苯。

3、醇的取代反应醇分子中的羟基可以被卤素原子取代,如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三、消去反应消去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分子脱去小分子(如 H₂O、HX 等)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1、醇的消去反应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

例如,乙醇消去生成乙烯:CH₃CH₂OH → CH₂=CH₂+ H₂O 。

有机化学必背44条规律

有机化学必背44条规律

有机化学必背44条规律1.聚集状态(1)烃: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得烃都就是气体。

(新戊烷就是气体,沸点:9。

5℃)烷烃:C1~C4为气体,C5~C16为液体,C17以上为固体.烯烃:C2~C4为气体,C5~C18为液体,C19以上为固体。

苯得同系物多数为液体,与苯一样有特殊得香味,其蒸气有毒。

但对二甲苯为固体。

环丙烷、环丁烷为气体,环戊烷为液体,高级同系物为固体。

(2)烃得衍生物:CH3Cl、CH2=CHCl、C2H5Cl、HCHO、CH3Br等为气体。

ﻩ饱与一元醇中,C1~C4为酒味液体,C17以上为固体.ﻩ饱与一元羧酸中,C1~C3为具有强烈酸味与刺激性得流动液体,C4~C9为具有无色无臭得油状液体,C10以上为石蜡状固体。

ﻩ硝基化合物中,一硝基化合物为高沸点液体,其余为结晶固体.ﻩ酚类、饱与高级脂肪酸、二元羧酸、芳香酸、脂肪、糖类、氨基酸及萘等为固体.不饱与脂肪酸(如油酸)为液体。

3。

溶解性ﻩ(1)难溶于水:烃类、卤代烃、酯、硝基化合物、高级脂肪酸、多糖、高分子化合物等.(2)溶于水:低级醇、醛、羧酸、单糖、二糖、氨基酸、丙酮、某些蛋白质溶于水。

ﻩ(3)与水互溶:乙炔、乙醚微溶于水.常温下,苯酚微溶于水,70℃以上与水互溶。

(4)难溶于水、且比水轻:烷烃、烯烃、炔烃、CnH n+1Cl、汽油、乙醚、苯(0、8765g /cm3)、甲苯(0、8669g / cm3)、二甲苯、环己烷、乙酸乙酯(0、9003g / cm3)、油酸及低级酯类、油。

(5)难溶于水、且比水重:溴甲烷(1、6755g/cm3)、溴乙烷(1、4604 g/cm3)、溴苯(1、495g/ cm3)、CCl4、硝基苯、多氯代烃、溴代烃等。

4。

最简式相同得(1)CH:乙炔(C2H2)、(C4H4)、苯(C6H6)、立方烷(C8H8)ﻩCH2:烯烃(C2H4)、环烷烃(C n H2n)ﻩCH2O:甲醛(CH2O)。

乙酸与甲酸甲酯(C2H4O2)、乳酸(C3H6O3)、葡萄糖与H10O6)果糖(C6ﻩC6H10O5(葡萄糖单元):淀粉与纤维素[(C6H10O5)n]C∶H=1∶1得有:乙炔、苯、苯乙烯、苯酚等;ﻩC∶H=1∶2得有: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果糖、单烯烃、环烷烃等;ﻩC∶H=1∶4得有:甲烷、甲醇、尿素等.(2)最简式相同得,所含元素得百分含量不变。

高二化学有机化学中的几点重要规律

高二化学有机化学中的几点重要规律

有机化学中的几点重要规律一、平均值解有机混合物问题平均值法所依据的数学原理是:有如下关系:由A和B组成的混合物中,其平均量X平均①若X1> X2,则X1>X平均>X2;反之,若知道了X平均就可以定性判断X1和X2的取值范围,迅速找出解题突破口,通过十字交叉法,定量计算出组分间唯一的比例。

即:A X1X平均-X2X平均则X平均-X2n(A)B X2X1-X平均X1-X平均n(B)②若X1 = X2 ,则A 和B 以任意比混合都有X1=X平均=X2. 反之若知道了X1=X平均,则一定有X2=X平均1、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法例:某气态烷烃和丙炔的混合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83,该烷烃一定是:A CH4B C2H6C C3H8D C4H102、平均原子数法:例:某种气态烷烃和炔烃的混合气体1moL,完全燃烧生成1.4moLCO2(体积均在相同状态下测得)该混合物可能是:A CH4C2H2B CH4C3H4C C2H2 C3H6D C2H6C3H43、平均分子式法:例:在120℃时,1L由A、B两种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在O2中充分燃烧后,得到同温同压下2.5LCO2和3.5L水蒸气。

又知道A烃分子中碳原子数比B少2个。

试确定A、B的分子式及体积比:4、混合物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法:例:下列混合气体比乙烯中碳的质量分数高的是:A CH4C3H6B C2H4C4H10C C2H2 C3H6D C2H6C3H45、平均耗氧量法:例:下列各组气体VL ,无论以任何比例混合,燃烧时需要相同状况下氧气体积都相同的是:A CO C2H4B H2COC C2H6 C2H4D CH4C2H46、平均反应量法:例:饱和烃A和不饱和单烯烃B在常温下均为气态,且A中含有的碳原子数多于B。

将A和B按一定比例混合,1L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在同温同压下得到3.6LCO2。

①试推断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及混合时的体积比②1L该混合气体恰好能使含0.4moLBr2的CCl4溶液完全褪色,试推断上述组合中符合该条件的与的分子式:二、加聚反应问题1、不对称烯烃与HX等极性化合物的加成规律(马氏规则)例:CH3─CH═CH2+HB→CH3─CHBr─CH3(氢多加氢)2、1,3─丁二烯的1,2或1,4加成规律(双键中移)3、成物质的量的关系例:现有两种烯烃:CH2═CH2和CH2═CR2 (R为烃基),它们的混合物进行聚合反应后,产物中含( )①[CH2─CH2]n②[CHR─CHR]n③[CH2─CH2─CH2─C R2]n④[CH2─CH2─CHR─C HR]n⑤[CH2─C R2]n三、烃的燃烧规律及其应用1、燃烧前后气体体积大小变化规律例:125℃时,1L某气态烃在9L氧气中充分燃烧,反应后的混合物气体体积仍为10L(同条件下测得),则该烃可能是( )A CH4B C2H4C C2H2D C6H62、烃燃烧时耗氧量的规律例:质量相等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 C3H8B C3H6C C4H6D C7H8四、同分异构体的题型问题例: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烷烃是:A (CH3)2CHCH2CH3B (CH3CH2)2CHCH3C (CH3)2CHCH (CH3)2D (CH3)3CCH2CH3又例:用相对分子质量为43的烷基取代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所得的化合物可能有( )A 3种B 4种C 5种D 6种五、有机物分子里原子共线共面问题例:甲烷分子中的4个氢原子都可以被取代。

有机化学常用规律归纳

有机化学常用规律归纳

有机化学常用规律归纳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 257400 王风利一、物理性质规律1、常温下呈气态:碳原子数在四以内的烃(新戊烷沸点是9.5 ℃为特例)另如: CH 2=CH-CH=CH 2 、CH 3Cl 、新戍烷 、HCHO 。

2、易溶于水:低碳的醇、醛、酸。

3、微溶于水:①苯酚 ②苯甲酸 ③C 2H 5-O-C 2H 5 ④CH 3COOC 2H 5。

4、与水分层比水轻:烃、酯 ( 如:苯、甲苯 、C 2H 5-O-C 2H 5 、CH 3COOC 2H5、高级脂 肪酸甘油酯)。

5、与水分层比水重::卤代烃(溴乙烷、氯仿、四氯化碳、溴苯等)、硝基苯 、液态苯 酚。

6、有特殊气味:苯 、 甲苯 、CH 3COOC 2H 5 、C 2H 5-OH 、硝基苯。

二、组成、结构规律1.“基”的结构规律:(1)平面结构:、、、;(2)直线结构:;(3)立体结构:(四面体)、 (三角锥)。

2.分子组成中氢原子数相对于饱和状态时减少的数目与结构关系:(1)每减少两个氢原子,相当于出现 一个C =C 或于一个环。

(2)每减少四个氢原子,相当于出现一个碳碳叁键或二个碳碳双键或一个碳碳双键和一个环。

(3) 每减少八个氢原子,相当于出现一个苯环或四个碳碳双键或两个碳碳叁键。

(4) 出现一个羰基减少的氢原子数相当于一个碳碳双键。

3.“等效氢原子”规律:(1)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2)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3)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相当于平面成像时,物与像的关系)。

4.有机化合物中几种不稳定结构:(1)烯醇式结构:,该结构容易异构化生成羰类化合物:;(2)偕二醇结构:偕二醇结构中的两个羟基易脱去分子水,生成醛:(3)累积二烯烃结构:以上结构虽符合四个价键理论,但由于其结构不稳定,在中学阶段不宜书写。

5.烃及衍生物中的“数”规律:(1)烷烃中共价键数与原子数关系:共价键总数=2N (C )+N (H );(2)烃的含氮、氧衍生物中,H 原子数与C 、O 、N 原子数关系:n (H )=2n (C )+n (N )+2。

有机化学规律口决

有机化学规律口决

有机化学规律口决有机化学并不难,记准通式是关键。

只含C、H称为烃,结构成链或成环。

双键为烯叁键炔,单键相连便是烷。

脂肪族的排成链,芳香族的带苯环。

异构共用分子式,通式通用同系间。

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

羧酸羟基连烃基,称作醇醛及羧酸。

羰基醚键和氨基,衍生物是酮醚胺。

苯带羟基称苯酚,萘是双苯相并联。

去H加O叫氧化,去O加H叫还原。

醇类氧化变酮醛,醛类氧化变羧酸。

羧酸都比碳酸强,碳酸强于石碳酸。

光照卤代在侧链,催化卤代在苯环。

烃的卤代衍生物,卤素能被羟基换。

消去一个小分子,生成稀和氢卤酸。

钾钠能换醇中氢,银镜反应可辨醛。

氢氧化铜多元醇,溶液混合呈绛蓝。

醇加羧酸生成酯,酯类水解变醇酸。

苯酚遇溴沉淀白,淀粉遇碘色变蓝。

氨基酸兼酸碱性,甲酸是酸又像醛。

聚合单体变链节,断裂π键相串联。

千变万化多趣味,无限风光任登攀。

有机物的溶解性规律一、相似相溶原理1.极性溶剂(如水)易溶解极性物质(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的极性物质如强酸等);2.非极性溶剂(如苯、汽油、四氯化碳、酒精等)能溶解非极性物质(大多数有机物、Br2、I2等);3.含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互溶,如水中含羟基(—OH)能溶解含有羟基的醇、酚、羧酸。

二、有机物的溶解性与官能团的溶解性1.官能团的溶解性:(1)易溶于水的官能团(即亲水基团)有—OH、—CHO、—COOH、—NH2。

(2)难溶于水的官能团(即憎水基团)有:所有的烃基(—CnH2n+1、—CH=CH2、—C6H5等)、卤原子(—X)、硝基(—NO2)等。

2.分子中亲水基团与憎水基团的比例影响物质的溶解性:(1)当官能团的个数相同时,随着烃基(憎水基团)碳原子数目的增大,溶解性逐渐降低;例如,溶解性:CH3OH>C2H5OH>C3H7OH>……,一般地,碳原子个数大于5的醇难溶于水。

(2)当烃基中碳原子数相同时,亲水基团的个数越多,物质的溶解性越大;例如,溶解性:CH3CH2CH2OH<CH3CH(OH)CH2OH<CH2(OH)CH(OH)CH2OH。

高中化学48条有机化学必记知识点

高中化学48条有机化学必记知识点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在水中的溶解度: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有机物的密度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

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化学考试中必用的30条规律速度收藏起来吧

化学考试中必用的30条规律速度收藏起来吧

化学考试中必用的30条规律!速度收藏起来吧!1.离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等];(5)是否发生双水解。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 PH的变色范围甲基橙<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酚酞<8.0无色 8.0——10.0浅红色 >10.0红色石蕊<5.1红色 5.1——8.0紫色 >8.0蓝色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e2+ >Zn2+>H+ >Al3+>Mg2+ >Na+ >Ca2+>K+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3 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 2KCl + 2H2O == H2↑ + Cl2↑ +2KOH配平: 2KCl + 2H2O == H2↑ + Cl2↑ + 2KOH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有机化学的记忆方法口诀

有机化学的记忆方法口诀

有机化学的记忆方法口诀有机化学是化学中的重要分支领域,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

在学习有机化学时,掌握一些记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机化学的记忆方法,帮助读者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有机化学。

一、命名规则记忆口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一环。

下面是一些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的记忆口诀:1. 醇醛酮最先提,酸和胺在其次;酯醚酰胺,酸和胺都猜。

这个口诀帮助我们记忆醇、醛、酮、酸和胺等化合物的命名顺序。

首先是醇、醛、酮,然后是酸和胺,最后是酯、醚和酰胺。

2. 前缀连在前,后缀连在后;有海有土有菜有酒。

这个口诀帮助我们记忆有机化合物的前缀和后缀。

前缀通常表示取代基或官能团的名称,后缀表示主链的名称。

例如,甲烷中的甲表示前缀,烷表示后缀。

3. 数词位置要注意,主链最长最荣悦;双键氧醇醛酮,双键酸胺胺碘丙。

这个口诀帮助我们记忆有机化合物中双键和多键的位置和性质。

双键和多键通常出现在主链的特定位置,需要注意其在命名中的顺序。

二、官能团记忆口诀在有机化学中,官能团是指影响化合物性质和反应的基团。

以下是一些常见官能团的记忆口诀:1. 多羟醛酮胺,有机物里多么热闹。

这个口诀帮助我们记忆多羟基醇、醛、酮和胺等官能团。

通过记忆“多羟醛酮胺”,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辨认和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中的多羟基、醛、酮和胺。

2. 酮醛立交桥,环状有机妖。

这个口诀帮助我们记忆环状酮和醛。

环状酮和醛在有机化合物中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通过记忆这个口诀可以更容易地识别和理解。

三、化学反应记忆口诀有机化学反应众多,记忆化学反应的条件和产物是学习有机化学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的记忆口诀:1. 酸性条件下醇变醛,碱性条件下醛成醇。

这个口诀帮助我们记忆醇和醛之间的反应条件和产物。

在酸性条件下,醇可以氧化为醛,而在碱性条件下,醛可以还原为醇。

2. 醇酒醇酰氨基,天然合成再生循环。

这个口诀帮助我们记忆醇、酚、酮和酰胺等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常见参与者。

有机化学规律总结整理

有机化学规律总结整理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1)、实验室制乙烯(170℃)(2)、蒸馏(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热的测定(6)制硝基苯(50-60℃)〔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

(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3)含醛基物质(氧化)(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且难溶于水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密度比水小且易溶与水的: 含碳原子少的醇,醛,羧酸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高考化学有机化学规律总结

高考化学有机化学规律总结

高考化学有机化学规律总结一、综观近几年来的高考有机化学试题中有关有机物组成和结构部分的题型,其共同特点是:通过题给某一有机物的化学式(或式量),结合该有机物性质,对该有机物的结构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和推理,从而考查“对微观结构的一定想象力”。

为此,必须对有机物的化学式(或式量)具有一定的结构化处理的本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

1. 式量相等下的化学式的相互转化关系:一定式量的有机物若要保持式量不变,可采用以下方法:(1) 若少1个碳原子,则增加12个氢原子。

(2) 若少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则增加1个氧原子。

(3) 若少4个碳原子,则增加3个氧原子。

2. 有机物化学式结构化的处理方法若用C n H m O z (m ≤2n +2,z ≥0,m 、n ∈N ,z 属非负整数)表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则可将其与C n H 2n +2O z (z ≥0)相比较,若少于两个H 原子,则相当于原有机物中有一个C =C ,不难发现,有机物C n H m O z 分子结构中C =C 数目为222m n -+个,然后以双键为基准进行以下处理:(1) 一个C =C 相当于一个环。

(2) 一个碳碳叁键相当于二个碳碳双键或一个碳碳双键和一个环。

(3) 一个苯环相当于四个碳碳双键或两个碳碳叁键或其它(见(2))。

(4) 一个羰基相当于一个碳碳双键。

二、有机物结构的推断是高考常见的题型,学习时要掌握以下规律:1.不饱和键数目的确定 (1) 有机物与H 2(或X 2)完全加成时,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该有机物含有一个双键;1∶2时,则该有机物含有一个叁键或两个双键;1∶3时,则该有机物含有三个双键或一个苯环或其它等价形式。

(2) 由不饱和度确定有机物的大致结构:对于烃类物质C n H m ,其不饱和度Ω=222m n -+ ① C =C :Ω=1;② C ≡C :Ω=2;③ 环:Ω=1;④ 苯:Ω=4;⑤ 萘:Ω=7;⑥ 复杂的环烃的不饱和度等于打开碳碳键形成开链化合物的数目。

高中有机化学重要规律及应用总结!

高中有机化学重要规律及应用总结!

高中有机化学重要规律及应用总结!一、有机物的通式规律随C原子个数的递增,找出其中的“重复单元”从而得出通式。

烷烃:重复单元为“CH2”,n个CH2,再加2个H,即C n H2n+2烯烃:在烷烃的基础出少2个H,即C n H2n环烷:去掉烷两端的H,形成一个环,即C n H2n炔烃:在烷烃的基础出少4个H,相当于形成2个双键,即C n H2n-2苯环:相当于已烷去掉6个H,形成三个C=C双键,再去掉2H形成个环,因此苯的同系物为C n H2n-6,苯的同系数物也为CnH2n-6如下各种烃的通式找法:二、烃中C、H的百分含量烃的通式为C n H2n±X,因此,n趋近于无穷大量,极值均为C n H2n.即:烷烃越大,含C数越高,含氢量越低;烯烃不变;炔烃或芳烃,含C数越多,含C量越少,含H越高,极值均为烯。

即:含碳规律:小烷<大烷<烯<大炔<小炔;含H反之同理。

CH4:C%=75% H%=25C2H4: C%=85.7 H%=14.3%C2H2: C%=92.3 H%=7.7% 各种烃的n增大的C%趋近于烯CH2三、不饱和度计算及应用不饱和度:即与烷烃(饱和烃)相比的缺H对数。

由于O是2价元素,形成两个键,-O-可插入链中,不影响不饱和度;卤素形成一个键,-X认为是代替的一个H,因此有卤素原子按H计算;由于N原子形成三键-N=,因此有N原子时,相当于插入时代入一个H,因此有N时应加一个H,同时注意-NO2有一双键。

不饱和度的分子式计算如下:有机物结构与不饱和度关系:Ω=0,烷烃;Ω=1,双键(包括C=C、C=0、C=N-)或单环Ω=2,说明分子中有两个双键或一个三键;或一个双键和一个环;或两个环;其余类推Ω≥4,一般认为是苯环。

当然也可是双键、环、三键等组合。

说明:立体环状烷不饱和度Ω=所有立体环数-1.四、有机物燃烧耗氧通式为1、摩耗氧量:C x H y→(x+y/4)O2C X H Y O Z→(x+y/4-z/2)O2C X H Y Cl Z→[x+(y-z)/4]O2,保证Cl先生成HClC X H Y S Z→[x+y/4+z]O2,此时视S生成SO22.烃单位质量耗氧量:由于C(12克)→CO2→1mol O24H(4克)→2H2O→1mol O2因此,单位质量耗氧情况为含H越高,耗氧越多。

(完整版)有机化学必备规律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版)有机化学必备规律汇总,推荐文档

有机化学必备规律汇总A.有机合础成与推断基础知识网络:1.不饱和键数目的确定:①一分子有机物加成H2(或Br2)含有一个双键;②加成两个分子H2(或Br2)含有一个参键或两个双键;③加成三分子H2含有三个双键或一个苯环。

④一个双键相当于一个环。

2、符合一定碳氢比(物质的量比)的有机物:C:H=1:1的有乙炔、苯、苯乙烯、苯酚等。

C:H=1:2的有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果糖、单烯烃。

3、有特殊性的有机物归纳:①含氢量最高的有机物是:CH4;②一定质量的有机物燃烧,消耗量最大的是:CH4;③完全燃烧时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的是:环烷烃、饱和一元醛、酸、酯(通式符号C n H2n O x的物质,X=0,1,2,……)④使FeCl3溶液显特殊颜色的是:酚类化合物;⑤能水解的是:酯、卤代烃、糖类(单糖除外)、肽类(包括蛋白质);⑥含有羟基的是:醇、酚、羧酸(能发生酯化反应,有些可与Na作用生成H2);⑦能与NaHCO3作用成CO2的是:羧酸类;⑧能与NaOH发生反应的是:羧酸和酚类。

4、重要的有机反应规律:①双键的加成和加聚:双键任意断裂其一,加上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或断开键相互连成链。

②醇的消去反应:总是消去与羟基所在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上,若没有相邻的碳原子(如CH3OH)或相邻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如(CH3)3CCH2OH】的醇不能发生反应。

③醇的催化反应:和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若有二个或三个氢原子,被氧化成醛;若有一个氢原子被氧化成酮;若没有氢原子,一般不会被氧化。

④酯的生成和水解及肽键的生成和水解:酯化反应规律:酸脱羟基(-COOH上的-OH)醇(-OH上的H)脱氢;酯水解反应与酯化反应恰好为逆反应;肽键的脱水缩合:酸脱羟基(-COOH上的-OH)氨基(-NH2上的H)脱氢;肽键水解与肽键的生成恰好为逆反应⑤有机物成环反应:a二元醇脱水,b羟基的分子内或分子间的酯化,c氨基的脱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必背44条规律1.聚集状态(1)烃: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都是气体。

(新戊烷是气体,沸点:9.5℃)烷烃:C1~C4为气体,C5~C16为液体,C17以上为固体。

烯烃:C2~C4为气体,C5~C18为液体,C19以上为固体。

苯的同系物多数为液体,和苯一样有特殊的香味,其蒸气有毒。

但对二甲苯为固体。

环丙烷、环丁烷为气体,环戊烷为液体,高级同系物为固体。

(2)烃的衍生物:CH3Cl、CH2=CHCl、C2H5Cl、HCHO、CH3Br等为气体。

饱和一元醇中,C1~C4为酒味液体,C17以上为固体。

饱和一元羧酸中,C1~C3为具有强烈酸味和刺激性的流动液体,C4~C9为具有无色无臭的油状液体,C10以上为石蜡状固体。

硝基化合物中,一硝基化合物为高沸点液体,其余为结晶固体。

酚类、饱和高级脂肪酸、二元羧酸、芳香酸、脂肪、糖类、氨基酸及萘等为固体。

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为液体。

23.溶解性(1)难溶于水:烃类、卤代烃、酯、硝基化合物、高级脂肪酸、多糖、高分子化合物等。

(2)溶于水:低级醇、醛、羧酸、单糖、二糖、氨基酸、丙酮、某些蛋白质溶于水。

(3)与水互溶:乙炔、乙醚微溶于水。

常温下,苯酚微溶于水,70℃以上与水互溶。

(4)难溶于水、且比水轻:烷烃、烯烃、炔烃、C n H n+1Cl、汽油、乙醚、苯(0.8765g / cm3)、甲苯(0.8669 g / cm3)、二甲苯、环己烷、乙酸乙酯(0.9003 g / cm3)、油酸及低级酯类、油。

(5)难溶于水、且比水重:溴甲烷(1.6755 g / cm3)、溴乙烷(1.4604 g / cm3)、溴苯(1.495 g / cm3)、CCl4、硝基苯、多氯代烃、溴代烃等。

4.最简式相同的(1)CH:乙炔(C2H2)、(C4H4)、苯(C6H6)、立方烷(C8H8)CH2:烯烃(C2H4)、环烷烃(C n H2n)CH2O:甲醛(CH2O)。

乙酸和甲酸甲酯(C2H4O2)、乳酸(C3H6O3)、葡萄糖和果糖(C6H10O6)C6H10O5(葡萄糖单元):淀粉和纤维素[(C6H10O5)n]C∶H=1∶1的有:乙炔、苯、苯乙烯、苯酚等;C∶H=1∶2的有: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果糖、单烯烃、环烷烃等;C∶H=1∶4的有:甲烷、甲醇、尿素等。

(2)最简式相同的,所含元素的百分含量不变。

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无论多少种,以何种比例混合,混合物中元素质量比值相同。

要注意:①含有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或酮与含有2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和酯具有相同的最简式;②含有n个碳原子的炔烃与含有3n个碳原子的苯及其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当组成混合物时,只要质量一定,无论以任何配比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CO2的量一定,耗O2量相同。

(4)等质量的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燃烧时耗氧量相同。

(5)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为:①含有n个碳原子的醇或醚与含有(n-1)个碳原子的同类型羧酸和酯。

②含有n个碳原子的烷烃与含有(n-1)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或酮。

此规律用于同分异构体的推断。

M得整数商由相对分子质量求有机物的分子式(设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①12M的余数为0或和余数,商为可能的最大碳原子数,余数为最小氢原子数。

②12碳原子数≥6时,将碳原子数依次减少一个,每减少一个碳原子即增加12个氢原子,直到饱和为止。

5.(单)烯烃的特点(1)最简式相同:CH2(2) C、H元素的百分含量一定。

(3)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g)的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或压强相等。

2C n H 2n +3n O 2 → 2n CO 2+2n H 2O (4) 等质量的不同烯烃耗氧量同。

6.烃中(1) 氢原子数必为偶数。

(2) 含氢量ω(H ):烷烃>烯烃>炔烃>芳烃 烷烃中:M ↑,ω(H ) ↓烯烃中:ω(H )不变,都是14.3% 炔烃和芳香烃中,M ↑,ω(H )↑CH 4的ω(H )最大,为25%;C 2H 2和C 6H 6的ω(H )最小,为7.7% (3) 含碳量ω(C ):芳烃>炔烃>烯烃>烷烃 烷烃中:M ↑, ω(C )↑烯烃中:ω(C )不变,都是85.7% 炔烃和芳香烃中,M ↑,ω(C ) ↓CH 4的ω(C )最小,为75%;C 2H 2和C 6H 6的ω(H )最大,为92.3%7.不饱和键数目的确定(1) 有机物与H 2(或X 2)完全加成时,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该有机物含有一个双键;1∶2时,则该有机物含有一个叁键或两个双键;1∶3时,则该有机物含有三个双键或一个苯环或其它等价形式。

(2) 由不饱和度确定有机物的大致结构: 对于烃类物质C n H m ,其不饱和度Ω=222mn -+ ① C =C :Ω=1; ② C ≡C :Ω=2; ③ 环:Ω=1; ④ 苯:Ω=4; ⑤ 萘:Ω=7;⑥ 复杂的环烃的不饱和度等于打开碳碳键形成开链化合物的数目。

(3)若用C n H m O z (m ≤2n +2,z ≥0,m 、n ∈N ,z 属非负整数)表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则可将其与C n H 2n +2O z (z ≥0)相比较,若少于两个H 原子,则相当于原有机物中有一个C =C ,不难发现,有机物C n H m O z 分子结构中C =C 数目为222mn -+个,然后以双键为基准进行以下处理: ①一个C =C 相当于一个环。

② 一个碳碳叁键相当于二个碳碳双键或一个碳碳双键和一个环。

③ 一个苯环相当于四个碳碳双键或两个碳碳叁键或其它(见(2))。

④一个羰基相当于一个碳碳双键。

8.一个碳原子上有两个羟基就不稳定,一个碳原子上连有双键和羟基(如稀醇)的有机物也不稳定。

9.羟基多了可能产生甜味(1)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羟基,且具有甜味的物质有:蔗糖、果糖、葡萄糖、麦牙糖(木糖、木糖醇);(不能食用的)甘油、乙二醇。

(2)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羟基,但不具有甜味的物质有:淀粉、纤维素(部分纤维素不能食用)。

以上十种物质中,甘油、乙二醇、木糖醇是醇,其余属糖类。

(3)有甜味但不属于糖类的是,可食用的是糖精(邻磺酸苯酰亚胺),不要食用的是乙烯、乙醚、氯仿。

10.有机物的酸性(1)羧酸是一类有机物,其中甲酸最强,除此以外的一般规律是:芳香酸和二元酸都强于一元酸,饱和一元羧酸中,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酸强度减弱。

饱和一元羧酸中,甲酸、乙酸和丙酸能与水混溶。

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饱和一元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迅速减小,最后趋近于零。

(2)酚类具有酸性,但苯酚(石炭酸)比碳酸还弱,它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

11.高分子化合物(1)高分子化合物是由组成(链节)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不等的同种高分子组成的混合物。

(2)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链节质量×平均聚合度加聚高分子:M=M(单体)×平均聚合度缩聚高分子:M<M(单体)×平均聚合度(3)乙烯类高分子:当X为H,即聚乙烯当X为CH3,即聚丙烯当X为Cl,即聚氯乙烯当X为OH,即聚乙烯醇当X为CN,即聚丙烯腈当X为COOR,即聚丙烯酸酯当X为C6H5,即聚苯乙烯12.发生卤代反应,只能生成一种一卤代物的(1)甲烷CH4、乙烯CH2=CH2、乙炔、乙烷CH3—CH3、、新戊烷、2,2,3,3—四甲基丁烷(2)无支链的环烷烃: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环己烷等。

(3)苯及(指环上)对二甲苯、间三甲苯。

13.端头碳上连有羟基的醇(伯醇)可氧化成醛,仲醇氧化为酮。

酮加氢为仲醇,醛加氢还原为伯醇。

14.有机物使溴水褪色的(1)不发生化学反应,由于萃取使溴水层褪色,有机层颜色加深的有:苯、甲苯、二甲苯、环己烷、乙酸乙酯、CCl4、直馏汽油等。

(2)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的有:苯酚。

(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溴水褪色的有:SO2、H2S。

但KI溶液与溴水反应生成碘水,颜色加深。

15.颜色反应或显色反应(1)淀粉+碘→蓝色。

(2)苯酚+FeCl3溶液→紫色。

(3)蛋白质(分子内含苯环)+浓硝酸→黄色。

(4)乙二醇、甘油、葡萄糖等多羟基化合物加入新制的Cu(OH)悬浊液生成绛蓝色溶液。

16.有机物与有关试剂的反应(1)溴水:遇烯、炔等不饱和烃褪色,遇苯酚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纯溴:与饱和烃和芳香烃发生取代反应。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遇烯、炔等不饱和烃褪色,遇苯的同系物反应褪色。

能氧化醇、醛、还原性糖等。

(4)金属钠:能与羟基化合物(醇、酚、羧酸、甘油)反应放出氢气。

(5)新制Cu(OH)2悬浊液:常温下遇多元醇、葡萄糖等均能反应,生成绛蓝色溶液;与醛、葡萄糖、甲酸、甲酸酯、甲酰胺和果糖在加热条件下均能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能与乙酸发生中和反应。

(6)银氨溶液:与醛、葡萄糖、甲酸、甲酸酯、甲酰胺和果糖在加热条件下均能发和银镜反应,(7)氢氧化钠溶液:与羧酸、石炭酸反应。

卤代烃、酯可在碱溶液中加热发生水解反应。

(8)碘水:遇淀粉变蓝。

(9)石蕊(甲基橙)试液:低级酸溶液可使之变红。

(10) FeCl3溶液:遇苯酚溶液变紫色。

17.有机物的俗名沼气、坑气——甲烷电石气——乙炔酒精——乙醇木醇——甲醇甘油——丙三醇蚁醛——甲醛福尔马林——35%—40%甲醛水溶液石炭酸——苯酚蚁酸——甲酸草酸——乙二酸安息香酸——苯甲酸硬脂酸——十八碳酸软脂酸——十六碳酸油酸——十八碳烯酸油脂——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肥皂——硬脂酸钠硬化油、人造脂肪——硬脂酸甘油脂TNT——2,4,6—三硝基甲苯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硝化甘油——三硝酸甘油酯尿素——碳酰胺18. 式量相等下的化学式的相互转化关系:一定式量的有机物若要保持式量不变,可采用以下方法:(1)若少1个碳原子,则增加12个氢原子。

(2)若少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则增加1个氧原子。

(3) 若少4个碳原子,则增加3个氧原子有机物燃烧通式的应用19、解题的依据是烃及其含氧衍生物的燃烧通式。

烃:4C x H y +(4x +y )O 2 → 4x CO 2+2y H 2O 或C x H y +(x +4y )O 2 → x CO 2+2y H 2O烃的含氧衍生物:4C x H y O z +(4x +y -2z)O 2 → 4x CO 2+2y H 2O或C x H y O z +(x +4y -2z )O 2 → x CO 2+2yH 2O由此可得出三条规律: 规律1:耗氧量大小的比较(1) 等质量的烃(C x H y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及生成的CO 2和H 2O 的量均决定于xy的比值大小。

比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2) 等质量具有相同最简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相等,燃烧产物相同,比例亦相同。

(3) 等物质的量的烃(C x H y )及其含氧衍生物(C x H y O z )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取决于x +4y -2z ,其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