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七章 《西游记》 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孙悟空是作者喜爱的人物,但这并不妨碍作者为他设计一副 可笑的面容。
▪ 只见行者撞进来了,真个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 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 面,骨在外面。
三、结构和语言
▪ 《西游记》的情节是游记性的,行动和奇遇构成其主体部分。 由于各个故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部作品可以说是许多短 篇或中篇的串联组合。但这一百回同时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西游记》对佛教经典《心经》有浓墨重彩的强调。《心经》 所揭示的这种无挂碍无恐怖的生命意境,实际上是心性修炼 臻于炉火纯青的人生意境。《心经》以引导人“远离颠倒梦想” 的方式消除取经途中的魔障,这提示读者:西去途中的种种 妖魔,可以视为人内心的种种纷扰的象征。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 《西游记》亦幻亦真的特点在塑造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形象时 体现得尤为鲜明。作品善于将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 和动植物的自然特性融为一体,合情合理地展现出神话人物 的独特风采。
▪ 比如孙悟空,他的原型是猴,因而会攀援,喜欢吃果子,生 就一副“雷公嘴”,“孤拐脸”。
二、幽默诙谐的游戏风格
▪ 吴承恩对戏谑性风格的偏爱,在塑造孙悟空和八戒时表现得 格外明显。
▪ 《封神演义》赋予诸多神仙妖怪以奇形怪状的容貌和各有特 点的法术。杨任的眼睛、雷震子的肉翅、哪吒的三头六臂, 在地底行走的土行孙,高明、高觉的千里眼、顺风耳,杨戬 的七十二般变化,这些新奇有趣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 印象。
▪ 法宝在《封神演义》中的作用得到异乎寻常的强调
《西游补》
▪ 董说虔心向佛,经历了一段“阅历了悟”的过程,《西游补》即 旨在“自述平生阅历了悟之迹”。阅历了悟的关键是“空破情根”, “见得世界情根之虚”,“认得道根之实”。
▪ 第二种以发挥象征性寓意为主,借神魔题材表达人生哲理。 其代表作为董说《西游补》。
▪ 第三种的特色是:玩世不恭,借题发挥,指斥世俗,抨击邪 佞,洋溢着突梯滑稽的诙谐趣味。其代表作为刘璋《斩鬼 传》。
▪ 第四种风格类型是神魔小说、人情小说及其他小说类型合流 的产物。其代表作为李百川《绿野仙踪》。
《封神演义》
▪ 《西游补》中,“孙行者喜欢被人吃”乃是男欢女爱关系的隐喻。 《西游记》一再写悟空兴高采烈地进入妖怪肚中,其乐无穷, 而董说则要写出这种男欢女爱所造成的乃是虚无和空幻。 《西游补》写孙悟空在罗刹女的肚子里停留了片刻,其直接 后果是使罗刹女生下波罗蜜王。
▪ 其一,唐僧师徒四人的活动贯穿全书始终,他们一直处于故 事的中心。
▪ 其二,各个不同故事的主角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 其三,小说很注意情节的前后照应。
▪ 《西游记》的语言运用也有特色。它往往在描写人物交锋前 用韵语表明双方身份,交手后用韵语渲染紧张气氛,而在一 般情况下则用散文,有张有弛,颇合所谓劳逸相参的“文武之 道”。
第三节 《西游记》的审美 特征
一、极幻与极真
▪ 《西游记》充分体现了幻想小说的特点:无一事不幻,无Fra Baidu bibliotek 事不真,亦幻亦真,具有假想的真实性。
▪ 这样形形色色的描写十分奇幻,但又极富真实感。一方面, 无论这个幻想世界怎样神奇,它毕竟有着一定的现实生活的 依据;另一方面,神话人物、神话环境和各种神奇的法宝和 谐统一,幻想世界自身的这种统一性也给人真实感。
▪ 不仅存在大量的佛教内容,而且明显表现出扬佛抑道的倾向, 小说中几乎没有好道士。小说多次写到佛道之争,如车迟国、 比丘国、灭法国等,而正义总是在佛教一边。
三、《西游记》的政治意涵
四、《西游记》的心学色彩与哲理意味
▪ 《西游记》还是一部可以从哲理角度加以阐释的小说,与“求 放心”相关的术语、诗词、情节等比比皆是,心学色彩颇为鲜 明。
▪ 在晚明神魔小说中,较为突出的是《封神演义》和《西游 补》。
▪ 《封神演义》是明代隆庆、万历年间(1567—1619)的作品, 又名《封神传》《商周列国全传》。全书共一百回。
▪ 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虽然增加许多虚构内容,但仍属 于讲史话本。《封神演义》改变了其题材重点,由以讲史为 主变为以神魔斗法、斩将封神为主。“虽为讲史,已多神魔”。
▪ 西游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不断得到加工、丰富、发展,离 历史上真人真事的本来面目越来越远。南宋时刊印的《大唐 三藏取经诗话》、元代的《西游记平话》(已佚)及元末明 初杨讷的《西游记杂剧》等,已经改变了取经故事的面貌。
▪ 《西游记》现存最早刊本是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唐氏 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简称“世本”),凡二十 卷一百回。还有“杨本”(杨致和编《西游记传》,刊刻于万历 二十年后,四卷,四十则)、“朱本”(朱鼎臣编《唐三藏西游 释厄传》,万历中叶以后刊本,十卷,六十七则)等重要版 本。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西游记》故事的流变及其作者问题 ▪ 第二节 《西游记》的复杂内涵 ▪ 第三节 《西游记》的审美特征 ▪ 第四节 《西游记》的影响
第一节 《西游记》故事的 流变及其作者问题
▪ 《西游记》的成书具有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相近的 特点:它所表现的唐僧取经的题材有一定的历史事实作为依 据,西游故事曾在民间长期流传,《西游记》最后由文人据 西游故事写成。
▪ 其人物语言,虽然因大多数神魔被漫画化而难以做到个性分 明,但主要人物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和尚的口吻却颇 见性情。
第四节 《西游记》的影响
▪ 《西游记》刊行之后,在其带动和影响之下,神魔小说的创 作迅速形成高潮。
▪ 神魔小说的风格类型主要有四种。
▪ 第一种以对立双方的斗法为主,写法宝,写神通,侧重于想 象的神奇。其代表作为《封神演义》。另有罗懋登《三宝太 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无名氏《混元盒五毒全传》等
▪ 目前的通行本系以世德堂本为底本,参校清代各种刻本整理 而成,并将《西游证道书》的唐僧出世故事作为附录收入。
第二节 《西游记》的复杂 内涵
二、《西游记》与佛道二教的复杂关系
▪ 《西游记》在流传过程中经历过一个被全真教化的环节,因 而其中存在大量的道教诗词、术语,只有那些精通内丹之学 的人士,才能举重若轻地将这些诗词、术语融入叙事文本之 中。
▪ 只见行者撞进来了,真个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 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 面,骨在外面。
三、结构和语言
▪ 《西游记》的情节是游记性的,行动和奇遇构成其主体部分。 由于各个故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部作品可以说是许多短 篇或中篇的串联组合。但这一百回同时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西游记》对佛教经典《心经》有浓墨重彩的强调。《心经》 所揭示的这种无挂碍无恐怖的生命意境,实际上是心性修炼 臻于炉火纯青的人生意境。《心经》以引导人“远离颠倒梦想” 的方式消除取经途中的魔障,这提示读者:西去途中的种种 妖魔,可以视为人内心的种种纷扰的象征。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 《西游记》亦幻亦真的特点在塑造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形象时 体现得尤为鲜明。作品善于将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 和动植物的自然特性融为一体,合情合理地展现出神话人物 的独特风采。
▪ 比如孙悟空,他的原型是猴,因而会攀援,喜欢吃果子,生 就一副“雷公嘴”,“孤拐脸”。
二、幽默诙谐的游戏风格
▪ 吴承恩对戏谑性风格的偏爱,在塑造孙悟空和八戒时表现得 格外明显。
▪ 《封神演义》赋予诸多神仙妖怪以奇形怪状的容貌和各有特 点的法术。杨任的眼睛、雷震子的肉翅、哪吒的三头六臂, 在地底行走的土行孙,高明、高觉的千里眼、顺风耳,杨戬 的七十二般变化,这些新奇有趣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 印象。
▪ 法宝在《封神演义》中的作用得到异乎寻常的强调
《西游补》
▪ 董说虔心向佛,经历了一段“阅历了悟”的过程,《西游补》即 旨在“自述平生阅历了悟之迹”。阅历了悟的关键是“空破情根”, “见得世界情根之虚”,“认得道根之实”。
▪ 第二种以发挥象征性寓意为主,借神魔题材表达人生哲理。 其代表作为董说《西游补》。
▪ 第三种的特色是:玩世不恭,借题发挥,指斥世俗,抨击邪 佞,洋溢着突梯滑稽的诙谐趣味。其代表作为刘璋《斩鬼 传》。
▪ 第四种风格类型是神魔小说、人情小说及其他小说类型合流 的产物。其代表作为李百川《绿野仙踪》。
《封神演义》
▪ 《西游补》中,“孙行者喜欢被人吃”乃是男欢女爱关系的隐喻。 《西游记》一再写悟空兴高采烈地进入妖怪肚中,其乐无穷, 而董说则要写出这种男欢女爱所造成的乃是虚无和空幻。 《西游补》写孙悟空在罗刹女的肚子里停留了片刻,其直接 后果是使罗刹女生下波罗蜜王。
▪ 其一,唐僧师徒四人的活动贯穿全书始终,他们一直处于故 事的中心。
▪ 其二,各个不同故事的主角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 其三,小说很注意情节的前后照应。
▪ 《西游记》的语言运用也有特色。它往往在描写人物交锋前 用韵语表明双方身份,交手后用韵语渲染紧张气氛,而在一 般情况下则用散文,有张有弛,颇合所谓劳逸相参的“文武之 道”。
第三节 《西游记》的审美 特征
一、极幻与极真
▪ 《西游记》充分体现了幻想小说的特点:无一事不幻,无Fra Baidu bibliotek 事不真,亦幻亦真,具有假想的真实性。
▪ 这样形形色色的描写十分奇幻,但又极富真实感。一方面, 无论这个幻想世界怎样神奇,它毕竟有着一定的现实生活的 依据;另一方面,神话人物、神话环境和各种神奇的法宝和 谐统一,幻想世界自身的这种统一性也给人真实感。
▪ 不仅存在大量的佛教内容,而且明显表现出扬佛抑道的倾向, 小说中几乎没有好道士。小说多次写到佛道之争,如车迟国、 比丘国、灭法国等,而正义总是在佛教一边。
三、《西游记》的政治意涵
四、《西游记》的心学色彩与哲理意味
▪ 《西游记》还是一部可以从哲理角度加以阐释的小说,与“求 放心”相关的术语、诗词、情节等比比皆是,心学色彩颇为鲜 明。
▪ 在晚明神魔小说中,较为突出的是《封神演义》和《西游 补》。
▪ 《封神演义》是明代隆庆、万历年间(1567—1619)的作品, 又名《封神传》《商周列国全传》。全书共一百回。
▪ 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虽然增加许多虚构内容,但仍属 于讲史话本。《封神演义》改变了其题材重点,由以讲史为 主变为以神魔斗法、斩将封神为主。“虽为讲史,已多神魔”。
▪ 西游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不断得到加工、丰富、发展,离 历史上真人真事的本来面目越来越远。南宋时刊印的《大唐 三藏取经诗话》、元代的《西游记平话》(已佚)及元末明 初杨讷的《西游记杂剧》等,已经改变了取经故事的面貌。
▪ 《西游记》现存最早刊本是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唐氏 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简称“世本”),凡二十 卷一百回。还有“杨本”(杨致和编《西游记传》,刊刻于万历 二十年后,四卷,四十则)、“朱本”(朱鼎臣编《唐三藏西游 释厄传》,万历中叶以后刊本,十卷,六十七则)等重要版 本。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西游记》故事的流变及其作者问题 ▪ 第二节 《西游记》的复杂内涵 ▪ 第三节 《西游记》的审美特征 ▪ 第四节 《西游记》的影响
第一节 《西游记》故事的 流变及其作者问题
▪ 《西游记》的成书具有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相近的 特点:它所表现的唐僧取经的题材有一定的历史事实作为依 据,西游故事曾在民间长期流传,《西游记》最后由文人据 西游故事写成。
▪ 其人物语言,虽然因大多数神魔被漫画化而难以做到个性分 明,但主要人物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和尚的口吻却颇 见性情。
第四节 《西游记》的影响
▪ 《西游记》刊行之后,在其带动和影响之下,神魔小说的创 作迅速形成高潮。
▪ 神魔小说的风格类型主要有四种。
▪ 第一种以对立双方的斗法为主,写法宝,写神通,侧重于想 象的神奇。其代表作为《封神演义》。另有罗懋登《三宝太 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无名氏《混元盒五毒全传》等
▪ 目前的通行本系以世德堂本为底本,参校清代各种刻本整理 而成,并将《西游证道书》的唐僧出世故事作为附录收入。
第二节 《西游记》的复杂 内涵
二、《西游记》与佛道二教的复杂关系
▪ 《西游记》在流传过程中经历过一个被全真教化的环节,因 而其中存在大量的道教诗词、术语,只有那些精通内丹之学 的人士,才能举重若轻地将这些诗词、术语融入叙事文本之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