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急性毒性实验
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鱼的急性毒性试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试验,熟悉和掌握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设计、条件、操作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和报告等全过程。
二、实验原理: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反应十分灵敏,当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例如行为异常、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病变直至死亡。
在规定的条件下,使鱼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实验至少进行24h,最好以96h为一个实验周期,在24h、48h、72h、96h时记录实验鱼的死亡率,确定鱼类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
鱼类毒性试验在研究水污染及水环境质量中占重要地位。
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受试物仅用于测定化学物质毒性强度、测定水体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的有效成都,也为制定水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环境依据。
三、实验材料:1.实验鱼的选择和驯养12×6 小锦鲤鱼体长7-12cm 体宽3-5cm 体重 7-12g不同浓度的苯酚(mg/L)0、24、48、96、192、3842、实验仪器设备(1)实验容器实验容器一般用玻璃或其他化学惰性材质制成的水槽。
容器体积可以根据试验鱼的体重确定,通常以每升水中鱼的负荷不得超过2g(最好为1g)。
一些小型鱼类幼鱼可选择500ml 或1000ml烧杯为实验容器。
容器的深度必须超过16cm,水体表面积越大越好。
同一实验应采用相同规格和质量的容器。
为防止鱼类跳出容器,可在容器上加上网罩。
实验容器使用后,必须彻底洗净,以除去所有毒性残留物。
(2)其他吸光光度计3、实验用水:曝气水四、操作步骤:1、设置5个浓度组,1个空白对照组,选择不同浓度的苯酚(mg/L)0、24、48、96、192、384。
每个浓度放入12条小锦鲤鱼。
采用直接投毒方式,将配制的苯酚溶液直接倒入水槽中,搅拌均匀。
分别分为1、2、3、4、5、6组。
染毒后观察其活动状况,并每隔两个小时观察其生长活动、记录鱼死亡数量。
在72h 后检查受试鱼的状况。
金鱼毒性试验
环境毒理学实验报告指导老师:XXXX姓名:XXXX班级:XXXX学号:XXXX实验一金鱼毒性试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熟悉和掌握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设计、条件、操作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和报告等全过程。
二、实验原理: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反应十分灵敏,当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例如行为异常、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病变、直至死亡。
在规定的条件下,使鱼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实验至少进行24h,最好以96 h为一个实验周期,在24h、48h、72h、96h时记录实验鱼的死亡率,确定鱼类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
鱼类毒性试验在研究水污染及水环境质量中占重要地位。
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受试物对水生生物可能产生的影响,以短期暴露效应表明受试物的毒害性。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不仅用于测定化学物质毒性强度、测定水体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的有效程度,也为制定水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环境依据。
三、实验材料:1、实验鱼:小型金鱼幼苗100尾2、实验试剂:CdCl溶液四、实验步骤:1.饲养管理本实验采用2000mL大烧杯对受试鱼进行饲养。
水源为进过曝气后的自来水,PH值6.2-6.7,溶解氧6-10mg/L。
水温12摄氏度。
空气压缩机24小时增氧,实验期间受试鱼不喂食。
2.急性实验按照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在包括使鱼全部死亡的最低浓度和96 h 鱼类全部存活的最好浓度之间设置4个浓度组,分别是1mg/L、4mg/L、12mg/L、16mg/L。
每个试验浓度组设2个平行,每一系列设一个空白对照。
试验溶液调节至相应温度后,从驯养鱼群中随即取出鱼并随机迅速放入各试验容器中,每个容器投放受试鱼10尾。
同一试验,所有试验用鱼应30min内分组完毕。
在24h、48h、72h、96h后检查受试鱼的状况。
观察并记录死鱼数目后,将死鱼从容器中取出。
应在试验开始后3h观察各处理组鱼的状况,并记录试验鱼的异常行为(如鱼体侧翻、失去平衡,游泳能力和呼吸能力减弱,色素沉积等)。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鱼类急性毒性实验的原理和操作(2)掌握半致死浓度的计算方法(直线内插法)二、实验原理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十分灵敏,运用毒理实验方法,观察鱼类在含有化学污染物的水环境中的反应,可以比较不同化学物质的毒性高低。
鱼类毒性实验方法可分为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两大类。
静态实验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适宜于受试化学物在水中相对稳定,在实验过程中耗氧量较低的短期实验。
动态实验方法要求具备一定的设备,对于在水中不稳定、耗氧量较高的化学物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实验观察时,可采用动态实验方法。
本实验介绍静态实验方法。
三、实验器材玻璃缸或搪瓷桶、有机磷农药、重金属盐、金鱼四、实验步骤(1)预备实验:预备实验的方法,可参考有关资料初步估计3~4个浓度,每个浓度用3~4尾鱼,观察24~48h。
进行预备实验的目的是确定实验浓度的范围(找出引起实验鱼全部死亡和不引起实验鱼死亡的浓度);观察鱼中毒的表现和出现中毒的时间,为正式实验选择观察指标提供依据。
同时还要做一些化学测定,以了解实验液的稳定性、pH值、溶解氧的变化情况,以便在正式实验时采取措施。
(2)正式实验:1、根据在预备实验中得到的浓度范围,其间距按等比级数插入3~5个中间浓度2、选用表8-1中浓度值的对数系列,表中的数值可用百分体积或mg/L表示,必要时也可用10的指数来乘或除。
实验中至少选择5个不同浓度,一般以7个浓度较常用,但所选择的浓度应包括有使实验鱼在24h内死亡的浓度,以及96h内不发生中毒的浓度。
表中第1纵行包括的浓度最常用。
实验中无论采用何种分组方法,都必须同时设对照组。
配制实验液时应先配制少量高浓度的储备液,实验时临时稀释所需浓度的实验液。
先把药液与水均匀混合后,再放入实验鱼,禁止先放入实验鱼后网实验缸中加受试药液,以免实验鱼接触到不均匀的高浓度的药液而提前死亡。
3、结果的观察:实验开始后8h进行连续观察并做好记录,8h后可做24h、48h和96h的详细观察记录。
实验鱼类急性毒性实验
表5-4污染物对鱼类急性毒性危害分级标准 96h LCso 毒性分级 96h LCso 毒性分级 m g /L m g /L <1.0 1-100 100-1000 1000-10000 >10000 低毒 10-100 中毒 微毒 ≥100 低毒 剧毒 高毒 中毒 ≤1.0 极高毒 1-10 高毒
每天至少测定一次pH、溶解氧和温度。实验开 始和结束时亦要测定。至少在实验开始和结束 时,测定实验容器中实验液的受试物浓度。
pH:试纸 (溶解氧:溶氧仪)
温度:温度计
(六价铬: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3.数据处理
(1)在对数-概率坐标纸上,绘制处理浓度对死亡率的曲
线。用直线内插法或常用统计程序计算出24h、48h、 72h、96h的LC50值,并用标准方法计算95%的 置 信限。 (2)如果实验数据不适于用标淮方法计算LC50,可用不
(4)光照每天 12-16h.
(5)温度与实验鱼种相适宜,变化范围土2℃。 (6)溶解氧不低于空气饱和值的60%。曝气时不能使受试 物明显受损。
2.实验方法
正式实验前必须对实验用鱼进行驯养,然后根据预实验得
出 的结果(以上部分内容可另行安排实验时间),在包括 使鱼全部死亡的最低浓度和96h鱼类全部存活的最高浓度 之间至少应设置5个浓度组。每个实验浓度组应至少设3 个平行系列,每一系列设一个空白对照。如使用了助溶剂, 应增设溶剂验量对照,其浓度与试液中的最高溶剂浓度相 同。每一浓度组及对照组至少使用7尾鱼。
在实验开始后3h或6h观察各处理组鱼的状况,并记录
实验鱼的异常行为〈如鱼体侧翻、失去平衡,游泳能力 和呼吸功能减弱,色素沉积等〉。 至少在24h、48h、72h和96h后检查受试鱼的状况, 并做记录。如果受试鱼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运动,如鳃 的扇动、碰触尾柄后无反应,即可判断该鱼已死亡。观 察并记录死鱼数目后,将死鱼从容器中取出。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
实验结果还表明,不同种类的鱼类对同 实验结果还显示,不同化学品的作用机
一种化学品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某些鱼 制和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某些化学品主
类对某些化学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更 要影响鱼类的神经系统,导致行为异常;
容易受到影响。
而某些化学品则主要影响鱼类的呼吸系
统,导致呼吸困难。
对环境的影响评估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评估化学品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由 于鱼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化学品的毒 性影响可能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连锁反应。
实验结果还表明,某些化学品在低浓度下即可对鱼类产生明 显的毒性影响,这可能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影响。因此 ,需要关注化学品的环境影响评估,并采取措施降低其对生 态系统的风险。
预警系统建立
基于鱼类急性毒性实验的结果,可以 建立预警系统,预测化学物质对水生 生物的影响,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水生 生物和水环境。
为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提供数据支持
化学品风险评估
基于鱼类急性毒性实验的结果,可以对化学品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为化学品 的安全使用提供数据支持。
化学品替代品研发
根据鱼类急性毒性实验的结果,可以研发更安全的化学品替代品,降低对环境 和生物的负面影响。
结果解释与讨论
结果解释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解释化合物对鱼类产生毒性的可能机制,以及不同化合物毒 性作用的差异。
结果讨论
结合实验结果与相关研究,探讨鱼类急性毒性实验在环境监测和化学品风险评估中的应 用价值,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实验方法的建议。
05
实验结论
化学品对鱼类的毒性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化学品对鱼类具有 不同程度的毒性影响。一些化学品在低 浓度下即可导致鱼类出现明显的中毒症 状,如行为异常、呼吸困难等,甚至可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
吉林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设计性实验报告环境生物学学校:吉林化工学院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刘永恒学号:130338108指导老师:邹继颖鱼类急性毒性实验作者:刘永恒指导老师:邹继颖摘要:本实验主要介绍鱼类对有毒环境的反应,通过对鱼类半致死数量的研究来观察鱼类的中毒反应。
关键词:鱼类;半致死;环境Abstract:This experiment is mainly to introduce the fish of toxic reaction by the fish semi lethal amount of research to observe the toxic reaction of fish.Key words:fish;semilethal;Environmental Science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十分灵敏,运用毒理实验方法,观察鱼类在含有化学污染物的水环境中的反应,可以比较不同化学物质的毒性高低。
鱼类毒性实验方法可分为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两大类。
静态实验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适宜于受试化学物在水中相对稳定,在实验过程中耗氧量较低的短期实验。
动态实验方法要求具备一定的设备,对于在水中不稳定、耗氧量较高的化学物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实验观察时,可采用动态实验方法。
本实验介绍静态实验方法。
1 实验材料与试剂本实验中所用到的材料有松花江野生土著小江鱼、8ml海飞丝牌子洗发水、2000ml大烧杯、1000ml容量瓶、移液管8ml海飞丝牌洗发水成分:水、月桂醇硫酸酯纳、月桂醇聚醚硫酸酯纳、氯化钠、乙二醇二硬脂酸酯纳、聚二甲基硅氧烷、碳酸锌、香精、二甲苯磺酸钠、椰油酰胺丙级甜菜碱、盐酸、苯甲酸钠、碱式碳酸镁。
2 实验步骤2.1 实验准备参考有关资料初步估计5个浓度,每个浓度用10尾鱼,观察24~120h。
进行预备实验的目的是确定实验浓度的范围〔找出引起实验鱼全部死亡和不引起实验鱼死亡的浓度〕;观察鱼中毒的表现和出现中毒的时间,为正式实验选择观察指标提供依据。
生态毒理学_5 实验五
实验五硫氰酸钠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硫氰酸钠对斑马鱼急性毒性实验方法。
2、掌握如何测定硫氰酸钠对斑马鱼的LC50。
3、了解硫氰酸钠对鱼类的毒性等级划分。
二、实验原理1、斑马鱼急性毒性实验:试验鱼同时孵化,体长2-3cm,健康无病,在室内驯化饲养7-14天,待鱼苗死亡率稳定在<10% 时开始试验。
试验期间对照组的死亡率也应控制在<10%以下。
2、采用半静态测定方法,试验容器采用玻璃缸,盛水量以每条鱼2-3L水为宜(本实验用水18L),pH值为6.5-8.0,冷水水温为12-18℃,温水温度为20-28℃(本实验温度为室温),一次实验中水温变化范围为±2℃,水中溶解氧不能低于4mg/L。
3、根据预试验结果在最高安全浓度与最低全致死浓度之间,按级差设5-7个组,并设空白对照,每组养10尾。
试验前24小时停止喂食,试验期间不喂食,染毒48-96小时,记录24、48、72、96小时时鱼的死亡率与中毒症状,及时捞出死鱼。
4、鱼类急性毒性等级划分LC50等级<1mg/L 剧毒级1-10mg/L 高毒级10-100mg/L 中毒级>100mg/L 低毒级5、LC50: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中,使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浓度。
三、实验用品斑马鱼、硫氰酸钠、鱼缸、渔具、加氧泵、温度计、烧杯、量筒、分析天平、玻璃棒等。
四、实验步骤1、正式试验前将斑马鱼在与试验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驯养7-14d,驯养期间斑马鱼死亡率<5%。
驯养时每天喂食1次,曝气充氧,正式试验前24h停止喂食。
2、设定5个给药组,浓度分别为150mg/L、300mg/L、450mg/L、600mg/L和750mg/L,并设空白对照。
3、采用“半静态法”,每24h更换一次药液,每次更换三分之一,24h、48h、72h和96h定期观察并记录斑马鱼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并求出其LC50值。
五、实验结果1、求出硫氰酸钠对斑马鱼的LC50。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S= 1 b
N--供试的动物总数(死亡率为0和 100%的组不计在内)
2. 结果评价
96h LC50(mg/L) <1 1~10 10~100
毒性分级
极高毒 高毒 中毒
≥100
低毒
3.编写报告
六、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的应用
(一) 安全浓度的推导
安全浓度:就是在污染物的持续作用下,鱼类可以正常存活、 生长、繁殖的最高毒物浓度
大小一致,在7厘米以下(金鱼3厘米)
数目:每浓度组7-10尾
2~3升水/g鱼
1升水/g鱼
3. 实验鱼的驯养
暂养12天 驯养7天 驯养用水与试验用水要一致
鱼的死亡率<10%
三、试验条件
1.试验容器和容积 容器:玻璃或陶瓷 大小按2~3升水/g 鱼
容器高度:30~35cm 试验液的深度应尽可能保持一致,且不能
找出最高的全存活浓度和最低的全死亡浓度
2. 试验浓度的选择
根据预备试验选择出的浓度范围,中间按等 比级数或等对数间距插入3~5个中间浓度。
浓度的单位:mg/L、百分比 浓度间隔系数≦2.2
每个浓度做3个平行
CK
CK死亡率小于10%时,实验才被承认。
3. 试验液的配制方法
母液
丙酮、吐温
溶剂CK:助溶剂含量应为试验组使用助溶剂的最高浓度, 且不得超过 100mg/L或0.1mL/L
a x2 y x(xy) K x2 ( x)2
b
K (xy) K x2
x ( x)2
y
K--浓度的组数(死亡率为0和100%的浓度不计在内)
y=-1.6901+10.5607x
50%死亡率的概率单位y=5,代入上式得:x=0.6335
危险化学品鱼类急性毒性分级试验方法
危险化学品鱼类急性毒性分级试验方法
一、试验方法
1.试验操作和准备
(1)实施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测试物质为有害物质的样品或模拟物经过配制而成的试验悬浮液或其他溶液,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2)取试验鱼。
实施鱼类急性毒性分级试验时应使用健康的蓝腮青鱼,试验鱼的年龄应为3立方雷兹,体重应为2~3克,以头部节段截取,材料均匀性,当批次取用时应从不同缸中各取一样本数,每缸最多可取用50条试验鱼。
(3)测试液的配制:根据给定的浓度,称取适量的有毒物质,加入溶剂调成相应的浓度(如:30mg/L,1000mg/L,4500mg/L),悬浮液,再进行超声破碎处理,使悬浮液均匀稳定。
2.试验过程
(1)建立浓度梯度:根据试验设计,建立不同浓度的悬浮液(一般建立一个浓度梯度,以范围较大的高浓度为起点,以范围较小低浓度为终点)。
(2)将试验鱼放入测定浓度的悬浮液中,每一组10条,放入的体积为2.5升,其中放入的测定浓度的毒性物质为1.0克,分别测定各组死亡率、死亡时间、活捉率等指标。
(3)记录每组鱼反应后的死活情况,计算死亡率。
(4)毒性分级:根据试验结果,利用百分比死亡率法计算得到的各浓度的死亡率,计算试验物质的百分比死亡率,以此确定其分级。
三、结论
根据鱼类急性毒性分级试验结果,可得出有害物质的毒性类别。
例如:当百分比死亡率小于等于50%时,毒性类别为“低”;当百分比死亡率大于50%且小于等于90%时,毒性类别为“中”;当百分比死亡率大于90%时,毒性类别为“高”。
;。
鱼类的急性毒性实验
1
目的与要求
2
实验原理
3
实验材料
4
实验步骤
5
实验报告
6
注意事项
1
通过本实验,熟悉和掌握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设 计、条件、操作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 和报告等全过程。
2
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反应十分灵敏,当水体中的污 染物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例如 行为异常、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病变、直至死亡。 在规定的条件下,使鱼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 实验至少进行24h,最好以96 h为一个实验周期,在24h、 48h、72h、96h时记录实验鱼的死亡率,确定鱼类死亡 50%时的受试物浓度。鱼类毒性试验在研究水污染及水 环境质量中占重要地位。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 价受试物对水生生物可能产生的影响,以短期暴露效应 表明受试物的毒害性。鱼类急性毒性试验不仅用于测定 化学物质毒性强度、测定水体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 的有效程度,也为制定水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 废水排放提供环境依据。
3
1.实验鱼的选择与驯养 试验用的鱼必须对毒物敏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便于实验条件下饲养,来源丰富,个体健康。我国可 采用的试验鱼有四大养殖淡水鱼(青鱼、草鱼、鲢鱼 和鳙鱼)、金鱼、鲫鱼、野生的食蚊鱼等。本实验选 用鲫鱼作为实验鱼。
在同一实验中要求试验鱼必须同属、同种、同龄, 最好是当年生。鱼的平均体长以7cm以下为合适。金 鱼体短、身宽,一般以3cm以下较为合适。同组鱼中 最大的体长不应超过最小的体长的1.5倍。
试验溶液调节至相应温度后,从驯养鱼群中随即取 出鱼并随机迅速放入各试验容器中。转移期间处理不当 的鱼均应弃除。同一试验,所有试验用鱼应30min内分 组完毕。
毒理学实验一 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08100049毒理学实验一、鱼的急性毒性实验背景知识急性毒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化学物质的毒性程度、剂量―反应关系,根据待测化学物质与其它已知毒性化学物质的相对毒性,推定具体的理化性质,测定其急性毒作用,以及提供毒作用模型方面的资料。
此外,这种研究也能指出化学物质可能的靶器官及其特异性毒作用,并对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中所用剂量提供指南。
外源化合物的毒作用往往通过某一染毒持续时间的半致死量/浓度 (LD50/LC50), 或化学物质在空气中某一染毒浓度的半致死时间(LT50),或用半数效应量 (ED50或 (EC50) 来估计表示(注:化学物质在水中浓度对水生生物如无脊椎动物、鱼虾的死亡不易鉴别时使用)。
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试验广泛应用于水域环境污染监测工作中, 对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保护水域环境,制定水质标准,发展水产品的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受试生物的急性实验有下列四种方式进行暴露试验即静态、循环、更新、动态, 但最常用的方法是静态与动态方法。
可提供下列的观测指标:①估计产生毒性作用的上限浓度,②估计不同种的水生生物对受试物的相对敏感性,③估计大量受试物的相对毒性,④估计水质对受试物毒性的影响(pH、溶解氧、盐度、硬度、悬浮物)。
⑤得出浓度―反应关系曲线及暴露时间的意义,动态实验可提高保持令人满意的实验条件的能力, 而且没有时间的限制。
因此它能给出暴露时间―反应关系比较完美的估计。
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的实验应当设计成为能得到计数标准的反应(有或无,生与死),受试污染物浓度与暴露生物中受影响生物的百分比之间的关系,可画出浓度―死亡率曲线。
急性实验结果可表示每一实验浓度中死亡或不动生物的百分比; 从观察内插法或计算中得出 LC50,或 EC50及相应的 95% 的置信区间。
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在不同受试物浓度处理下,鱼的急性中毒表现和经过,了解和基本掌握测定毒物的半数致死剂量/浓度(LD50/LC50)的方法,了解受试物剂量和生物反应的关系及计算表示方法。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
• 实验目的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实验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01
实验目的
了解化学物质对鱼类的急性毒性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3
确定化学物质对鱼类的致死浓度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浓度的化学物质对鱼类的致死 率,了解化学物质对鱼类的毒性作用。
评估鱼类对化学物质的敏感程度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同一种化学物质的敏感程度可 能不同,实验结果可以用于评估不同鱼类对化学 物质的敏感程度。
死亡率时间变化
分析死亡率时间变化可以了解化合物对鱼类的毒性作用持续时间和变化趋势。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死亡 率的变化情况可以反映出化合物的急性毒性效应。
死亡原因分析
除了统计死亡率外,还需要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死亡鱼类的外观和组织器官进行观察和检测, 可以了解化合物的具体毒性作用机制和死亡原因。
实验操作流程
总结词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的操作流程包括实验准备 、染毒、观察和记录等步骤,每个步骤都需 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详细描述
在实验准备阶段,应确定实验参数如染毒浓 度、染毒时间和观察周期等。在染毒阶段, 将化学物质按照预定的浓度和方式加入实验 容器中,并确保鱼类均匀接触染毒物质。在 观察阶段,定时记录鱼类的生理反应和行为 变化,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并记录。最后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得出结论
预测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预测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可以预测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有助于 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预测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的连锁反应
化学物质对鱼类的毒性作用可能会引起生态系统的连锁反应,影响其他水生生物 和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实验结果可以为预测这些连锁反应提供依据。
毒理学实验 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毒理学实验一鱼的急性毒性实验背景知识急性毒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化学物质的毒性程度、剂量―反应关系,根据待测化学物质与其它已知毒性化学物质的相对毒性,推定具体的理化性质,测定其急性毒作用,以及提供毒作用模型方面的资料。
此外,这种研究也能指出化学物质可能的靶器官及其特异性毒作用,并对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中所用剂量提供指南。
外源化合物的毒作用往往通过某一染毒持续时间的半致死量/浓度 (LD50/LC50), 或化学物质在空气中某一染毒浓度的半致死时间(LT50),或用半数效应量 (ED50或 (EC50) 来估计表示(注:化学物质在水中浓度对水生生物如无脊椎动物、鱼虾的死亡不易鉴别时使用)。
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试验广泛应用于水域环境污染监测工作中, 对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保护水域环境,制定水质标准,发展水产品的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受试生物的急性实验有下列四种方式进行暴露试验即静态、循环、更新、动态, 但最常用的方法是静态与动态方法。
可提供下列的观测指标:①估计产生毒性作用的上限浓度,②估计不同种的水生生物对受试物的相对敏感性,③估计大量受试物的相对毒性,④估计水质对受试物毒性的影响(pH、溶解氧、盐度、硬度、悬浮物)。
⑤得出浓度―反应关系曲线及暴露时间的意义,动态实验可提高保持令人满意的实验条件的能力, 而且没有时间的限制。
因此它能给出暴露时间―反应关系比较完美的估计。
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的实验应当设计成为能得到计数标准的反应(有或无,生与死),受试污染物浓度与暴露生物中受影响生物的百分比之间的关系,可画出浓度―死亡率曲线。
急性实验结果可表示每一实验浓度中死亡或不动生物的百分比; 从观察内插法或计算中得出 LC50,或 EC50及相应的 95% 的置信区间。
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在不同受试物浓度处理下,鱼的急性中毒表现和经过,了解和基本掌握测定毒物的半数致死剂量/浓度(LD50/LC50)的方法,了解受试物剂量和生物反应的关系及计算表示方法。
实验二 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
二、实验原理
在规定的条件下,使鱼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 ,以96h为一个实验周期,在24h、48h、72h、96h时记 录实验鱼的死亡率,确定鱼类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 (LC50)。 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受试物对水生生物可能 产生的影响,以短期暴露效应表明受试物的毒害性。鱼 类急性毒性试验不仅用于测定化学物质毒性强度、测定 水体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的有效程度,也为制定水 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环境依据。 我国可采用的实验鱼有四大养殖淡水鱼(青鱼、草鱼、 鲢鱼和鳙鱼)、金鱼、鲫鱼、野生的食蚊鱼、斑马鱼等 。本实验选用斑马鱼作为实验材料
(1)实验鱼的种名、来源、体重、体长、健康和驯化状况 。
(2)受试物质名称、来源、物化性质和保存方法。 (3)实验用水的来源、物化性质和实验前的处理等。 (4)实验溶液的浓度与配置方法、实验温度。 (5)实验条件,如容器形式、实验液的体积与深度、受试 生物数目。
(6)计算实验开始后24h、48h、72h、96h时的LC50值, 及其毒性分级。
2学物质的急性 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5级, 如下表所示: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毒性分级标准
鱼起始LC50/(mg/L)
<1 1~100 100~1000 1000~10000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10000 微毒
3、编写报告
在实验报告中应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实验原理、实验 的准确起止日期,以及:
• 斑马鱼(zebrafish)是一种小型热带淡水鱼 ,最早是作为胚胎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的 实验动物模型,被广泛地运用于早期胚胎 发育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 斑马鱼,购自绍兴花鸟市场,体重0.15g左右, 体长2.8cm,实验前在充分曝气的自来水中驯养7 天。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
Company Logo
4
2.正式实验 . 根据预试验得出的结果, 根据预试验得出的结果,在包括使鱼全部死亡的最 低浓度和96 鱼类全部存活的最好浓度之间至少设置 鱼类全部存活的最好浓度之间至少设置5 低浓度和 h鱼类全部存活的最好浓度之间至少设置 个浓度组,并以几何级数排布。浓度间隔系数应≤2.2。 个浓度组,并以几何级数排布。浓度间隔系数应 。 每个试验浓度组应至少设2~ 个平行 个平行, 每个试验浓度组应至少设 ~3个平行,每一系列设 一个空白对照。如使用了助溶剂,应增设溶剂对照组, 一个空白对照。如使用了助溶剂,应增设溶剂对照组, 其浓度与试剂中的最高溶剂浓度相同。 其浓度与试剂中的最高溶剂浓度相同。试验鱼的数目以 每组(浓度组和对照组)至少7尾合适 建议取10尾 尾合适, 每组(浓度组和对照组)至少 尾合适,建议取 尾。 试验溶液调节至相应温度后, 试验溶液调节至相应温度后,从驯养鱼群中随即取 出鱼并随机迅速放入各试验容器中。 出鱼并随机迅速放入各试验容器中。转移期间处理不当 的鱼均应弃除。同一试验,所有试验用鱼应30min内分 的鱼均应弃除。同一试验,所有试验用鱼应 内分 组完毕。 组完毕。
鱼类的急性毒性实验
监测0936生物监测课程第四组
制作人: 制作人:蔡浩 协作者:李目, 协作者:李目,李行
1 2 3
目的与要求
4 5 6
实验步骤
实验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材料
注意事项
Company Logo
1
通过本实验,熟悉和掌握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设 通过本实验, 条件、操作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 计、条件、操作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 和报告等全过程。 和报告等全过程。
3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水环境保护课件
4、停食: 试验前24h停食.
(六)预备试验
• 预备试验:从最高全存活浓度及最 低全死亡浓度之间,选择下一步正 式试验的浓度范围。
• 以10为公比作为间隔: • 如:1-0.1-0.01-0.001mg/L; • 每缸中置3-5尾鱼,时间为24-48h.
(七)正式试验
1、 用软网将鱼捕出后,随机放入每 个浓度组,每试验鱼10尾。
10
0
•
3.5
0
•
1
0
•
0.35
5
•
0.035
5
•
0.01
5
• 因此进行正式试验的浓度范围
应为0.35-1%.
正式 试 验 结 果
浓度 123Fra bibliotek4T
P
%
0
5
5
5
5
20 0
0.35 5
5
3
4
17 15
0.48 2
2
4
3
12 40
0.62 3
1
1
2
7
65
0.80 1
6
2
1
4
80
1.0 0
0
0
0
1
90
T是试验结果时,每种浓度中活动的大型溞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前24 h停止喂饲,每天清除粪便及食物残渣。驯养期间 死亡率不得超过10%,如果超过10%,则该批鱼不得用作实 验。
实验鱼应无明显的疾病和肉眼可见的畸形。
实验前两周内不应对其做疾病处理。
八、讨论与思考
1. 干扰鱼类LC50正常测定的因素有哪些?
2. 对一化学性质稳定的物质而言,试推测用
静态法、半静态法或动态法测定其对鱼类
(3) pH:6.0~8.0。
(4) 为避免对实验鱼不必要的扰动,实验液中溶解氧 > 4 mg/L。 (5) 水量:每克鱼0.5 L水以上。
2. 选自同一驯养池中规格大小一致的幼鱼。
实验前该鱼群应在与实验时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在连续曝气
的水中至少驯养两周。驯养期间每天投饵1次,每天换水1~
2次。
(2) 至少取6个容器,均加入标准稀释水。
其中一个为空白实验即对照实验, 以得到所要求的浓度范围。
表1 实验设计
浓度对数 1.00 0.80 0.60 0.40 0.20
其余容器中加入不同量的储备溶液, 浓度系列(mg/L) (3) 向每个容器中放入10尾或更多的实 验鱼。每个容器设3个平行样。
害的危险性;
阐明受试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剂量-反应关 系与中毒特征。
二、实验内容
根据静态测定法,用鲤鱼为试验生物测定
毒物在48 h后引起受试鲤鱼群体中50%鱼致
死的浓度。
在24 h,48 h记录试验鱼的死亡率,确定鱼 类死亡50%的受试物浓度,用LC50表示。
三、实验原理
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或24 h内多次)接触 外来化合物之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引起死亡。
48h
pH
溶解氧 (mg/L) 中毒症状
六、实验结果
1. 直线内插法估算LC50 2. 概率单位(probit)图解法估算LC50
图2 急性毒性实验典型的剂量-效应曲线 a: 直线内插法估算LC50 b:概率单位(probit)图解法估算LC50
七、注意事项
1. 必须严格控制实验用水的温度、pH、溶解氧、硬度和水量, 一般淡水鱼的水质要求如下: (1) 采用标准稀释水为实验用水。 (2) 每天光照保持12~16 h。试验期间水温在20~25 ℃,诱导产 卵时控制在23~26 ℃。实验前24 h停止给实验鱼喂食,整个 实验期间亦不喂食。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
主要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原理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简 介
运用毒理学实验方法,观察鱼类在含有化
学污染物的水环境中的反应,可以比较不
同化学物质的毒性高低。
一、实验目的
求出受试化合物的致死剂量(通常以LD50为
主要参数),以初步估计该化合物对人类毒
探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应首先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或浓 度(LD50或LC50)。
静态测定:毒性测定过程中测定溶液没有水流产生 (溶液
在整个测定过程保持不变) 。限于研究那些化学性质比较
稳定的物质。
四、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鱼 根据需要选择敏感的鱼类进行试验。本实验采用青 鳉鱼(Oryzias latipes)作为受试鱼。 2. 实验器材 水族箱、小孔抄网、电子天平 、溶解氧测定仪、 pH计、电导率仪、恒温水浴 、玻璃量筒、容量瓶、 烧杯若干。 3. 受试化学物 根据实验条件自己选择。 4. 实验药品 氯化钙、硫酸镁、碳酸氢钠、氯化钾均为分析纯。
出实验鱼全部死亡和不引起实验鱼死亡的浓度;
同时还要做一些化学测定,如电导率、pH、溶解
氧的变化等,以便开展正式实验。
2. 正式实验
(1) 从24 h预备实验中杀死全部鱼的最低浓度与 未毒死鱼的最高浓度之间选择实验浓度,依据 等对数间距原则:
logCj+1 – log Cj = 常数
式中,j = 0,1,……,n;Cj,Cj+1分别为第j, j+1组实验毒物的浓度;n为实验浓度组数。
注意:取鱼要迅速,在鱼转移过程
中因操作不慎掉下的鱼或其他操作
10.0 6.31 3.98 2.51 1.58
1.00
0.00
不善的鱼要弃去不用。所有的鱼需
在30 min内转移完毕。
每天记录每个容器中的死鱼数目(用玻璃棒轻触鱼的尾部,
没有反应即认为已死亡),及时清出死鱼。对照组的死亡
率不得超过10%,对照组实验期间鱼的外表及行为不正常 或病态鱼也不得超过10%,否则要重新进行实验。
五、实验步骤
预实验(探索性实验)
实验溶液浓度设计 实验 毒性判定
确定实验溶液的浓度范围 正试实验 记录不同浓度的鱼的死亡数 计算半数半数致死浓度(LC50)
1. 预备实验
预备实验用于确定实验浓度的大致范围
1000,100,10,1和0.1 mg/L
实验时间为24~48 h。向每个容器放3~4尾鱼,找
毒性的LC50值的可能差别。
每天至少测定一次各实验液的电导率、溶解氧、pH和温度。 实验开始和结束时亦要测定。斑马鱼急性毒性观察记录表 格如下:
表2 实验结果记录
时间 项目
死亡数 水温(℃) 电导率(mS/cm) pH
对照
浓度1
浓度2
浓度3
浓度4
浓度5
24h
溶解氧(mg/L) 中毒症状
死亡数 水温(℃) 电导率(mS/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