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B版数学高一版必修11.1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人教B版高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人教B版高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是高中数学的入门内容,集合学习得好可以激励高一新生们接下去内容的学习,为此我们将人教B版高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进行总结,方便新生们的学习。
一.知识归纳: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2.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 B(或A B);2)真子集:A B且存在x0∈B但x0 A;记为A B(或,且 )3)交集:A∩B={x| x∈A且x∈B}4)并集:A∪B={x| x∈A或x∈B}5)补集:CUA={x| x A但x∈U}注意:① A,若A≠,则 A ;②若,,则 ;③若且,则A=B(等集)3.弄清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特别要注意以下的符号:(1) 与、的区别;(2) 与的区别;(3) 与的区别。
4.有关子集的几个等价关系①A∩B=A A B;②A∪B=B A B;③A B C uA C uB;④A∩CuB = 空集 CuA B;⑤CuA∪B=I A B。
5.交、并集运算的性质①A∩A=A,A∩ = ,A∩B=B∩A;②A∪A=A,A∪ =A,A∪B=B∪A;③Cu (A∪B)= CuA∩CuB,Cu (A∩B)= CuA∪CuB;6.有限子集的个数: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是n,则A有2n个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B版目录
1.2应用举例
实习作业
本章小结
阅读与欣赏第二章2.1 2.2 2.3数列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第三章3.1 3.2 3.3 3.4 3.5不等式不等关系与不等式均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不等式的实际应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本章小结附录后记部分中英文词汇对照表高中数学(B版)选修1-1第一章1.1常用逻辑用语命题与量词
3.1指数与指数函数
3.2对数与对数函数
3.3幂函数
3.4函数的应用(Ⅱ
实习作业
本章小结
阅读与欣赏
对数的发明
对数的功绩
附录1科学计算自由软件──SCILAB简介附录1部分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后记
高中数学(B版必修二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1.1空间几何体
实习作业
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本章小结
阅读与欣赏
高中数学人教B版教材目录高中数学(B版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
1.1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本章小结
阅读与欣赏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由于积累──自学成才的华罗庚第二章函数
2.1函数
2.2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2.3函数的应用(Ⅰ
2.4函数与方程
本章小结(1
阅读与欣赏
函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高中数学(B版)选修4-5第一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1.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2 1.3 1.4 1.5基本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本章小结第二章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及其应用2.1柯西不等式2.2 2.3 2.4排序不等式平均值不等式(选学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优化的数学模型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第三章3.1 3.2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数学归纳法原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
高中数学教材新课标人教B版目录完整版
高中数学教材新课标人教B版目录完整版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高中数学(B版)必修一第一章集合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第二章函数2.1 函数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2.3 函数的应用(Ⅰ)2.4 函数与方程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Ⅰ)3.1 指数与指数函数3.2 对数与对数函数3.3 幂函数 3.4 函数的应用(Ⅱ)高中数学(B版)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 空间几何体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 平面真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2 直线方程2.3 圆的方程 2.4 空间直角坐标系高中数学(B版)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2.2 用样本估计总体2.3 变量的相关性第三章概率3.1 随机现象3.2 古典概型3.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4 概率的应用高中数学(B版)必修四第一章基本初等函(Ⅱ)1.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向量的线性运算 2.2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2.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4 向量的应用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和角公式3.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高中数学(B版)必修五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 应用举例第二章数列2.1 数列2.2 等差数列2.3 等比数列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 均值不等式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高中数学(B版)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与量词1.2 基本逻辑联结词1.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2.2 双曲线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导数3.2 导数的运算3.3 导数的应用高中数学(B版)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第四章框图高中数学(B版)选修2-1基本逻辑联结词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曲线与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高中数学(B版)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导数导数的运算导数的应用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第二章推理与证明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复数的运算高中数学(B版)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基本计数原理排列与组合二项式定理第二章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独立性检验回归分析高中数学(B版)选修4-4第一章坐标系直角坐标系平面上的压缩变换 2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圆的极坐标方程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第二章参数方程曲线的参数方程直线和圆的参数方程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高中数学(B版)选修4-5第一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1.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2 基本不等式1.3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4 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1.5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第二章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及其应用2.1 柯西不等式 2.2 排序不等式 2.3 平均值不等式(选学) 2.4 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优化的数学模型第三章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数学归纳法原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
新教材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111第二课时集合的表示及区间课件_4
[跟踪训练]
1.集合{(x,y)|y=2x-1}表示
()
A.方程 y=2x-1
B.点(x,y)
C.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D.一次函数 y=2x-1 图像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解析:本题中的集合是点集,其表示一次函数 y=2x-1 图像上的所有点组
成的集合.故选 D.
答案:D
2.用符号“∈”或“∉”填空: (1)A={x|x2-x=0},则 1________A,-1________A; (2)(1,2)________{(x,y)|y=x+1}. 解析:(1)易知 A={0,1},故 1∈A,-1∉A; (2)将 x=1,y=2 代入 y=x+1,等式成立,故填∈.
知识点二 描述法
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__特__征__性__质__描__述__法__,简称为描述法. 集合 A={x|x-1=0}与集合 B={1}表示同一个集合吗? 提示:A={x|x-1=0}={1}与集合 B 表示同一个集合.
由大于-1 小于 5 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________,用描述法表示 为________. 解析:大于-1 小于 5 的自然数有 0,1,2,3,4.故用列举法表示集合为{0,1, 2,3,4},用描述法表示可用 x 表示代表元素,其满足的条件是 x∈N 且-1<x
用区间表示下列集合: (1){x|-1≤x≤2}:________; (2){x|1<x≤3}:________; (3){x|x>2}:________; (4){x|x≤-2}:________. 答案:(1)[-1,2] (2)(1,3] (3)(2,+∞) (4)(-∞,-2]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集合与方程的综合问题
[例 4] (1)若集合 A={x∈R |ax2+2x+1=0,a∈R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 a
2019(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B版目录(全)新版
2.1.1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解集
4.6 函数的应用 (二)
2.1.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及其根与 系数的关系
4.7
数学建模活动:生长规律的描述
2.1.3 方程组的解集
第五章 统计与概率
2.2 不等式
5.1 统计
2.2.1 不等式及其性质
2.2.2 不等式的解集 2.2.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2.4 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 第三章 函数 3.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6.2.3 平面向量的坐标及其运算 6.3 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 本书拓展阅读目录 对数发明起源的简介 素数个数与对数 指数运算与生活哲学 我国古代统计工作简介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失败案例 “黄金72小时”中的概率 向量的推广与应用
人教B版 (2019)必修三 第七章 三角函数 7.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
6.1.1 向量的概念
自主招生中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6.1.2 向量的加法
《九章算术》中的代数成就简介
6.1.3 向量的减法
函数定义的演变过程简介
6.1.4数乘向量
物理中的变化率
6.1.5 向量的线性运算
付出与收获的关系
6.2 向量基本定理与向量的坐标
二分法在搜索中的应用
6.2.1 向量基本定理
6.2.2 直线上向量的坐标及其运算
10.2 复数的运算
1.2.5 空间中的距离
10.2.1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
10.2.2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2.1坐标法
10.3 复数的三角形式及其运算
2.2 直线及其方程
第十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2.2.1直线的倾斜角 与斜率
11.1 空间几何体
高中新课程数学(新课标人教B版)必修一《112集合的表示方法》教案
1.1.2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用列举法、描述法表示一个集合.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回忆集合的概念2.集合中元素有那些性质?3.空集、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概念二、讲述新课:集合的表示方法1、大写的字母表示集合2、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例如,24所有正约数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2,3,4,6,8,12,24}注:(1)大括号不能缺失.(2)有些集合种元素个数较多,元素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亦可如下表示:从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1,2,3, (100)自然数集N :{1,2,3,4,…,n ,…}(3)区分a 与{a }:{a }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a 表示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4)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前后次序.相同的元素不能出现两次.3、特征性质描述法:在集合I 中,属于集合A 的任意元素x 都具有性质p(x),而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都不具有性质p(x),则性质p(x)叫做集合A 的一个特征性质,于是集合A 可以表示如下:{x ∈I | p (x ) }例如,不等式232>-x x 的解集可以表示为:}23|{2>-∈x x R x 或}23|{2>-x x x , 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是直角三角形x x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也可以写成:{直角三角形};{大于104的实数}(2)注意区别:实数集,{实数集}.4、文氏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例1:集合}1|),{(2+=x y y x 与集合}1|{2+=x y y 是同一个集合吗?答:不是.集合}1|),{(2+=x y y x 是点集,集合}1|{2+=x y y =}1|{≥y y 是数集。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1-1-1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方法课件
定义
名称
符号 数轴表示
{x|a≤x≤b} 闭区间 [a,b]
{x|a<x<b} 开区间 (a,b)
{x|a≤x<b} 半开半闭区间 [a,b)
{x|a<x≤b} 半开半闭区间 (a,b]
2.实数集 R 可以用区间表示为(-∞,+∞),“∞”读作“无 穷大”.如:
符号 [a,+∞) (a,+∞) (-∞,a] (-∞,a) 集合 {x|x≥a} {x|x>a} {x|x≤a} {x|x<a}
[跟进训练]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x2+y2-4x+6y+13=0的解集;
[解] 方程x2+y2-4x+6y+13=0可化为(x-2)2+(y+3)2=0, 解得x=2,y=-3,
所以方程的解集为{(x,y)|x=2,y=-3}.
(2)二次函数y=x2-10图像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C.{x2-3x+2=0}
D.{1,2}
D [解方程 x2-3x+2=0 可得 x=1 或 x=2, 故集合{x|x2-3x+2=0}用列举法可表示为{1,2}.]
2.已知 M={x|x-1< 2},那么( ) A.2∈M,-2∈M B.2∈M,-2∉M C.2∉M,-2∉M D.2∉M,-2∈M
{0,1,2,3,4} {x∈N|-1<x<5} [大于-1小于5的自然数有 0,1,2,3,4.故用列举法表示集合为{0,1,2,3,4};用描述法表示可用x表 示代表元素,其满足的条件是x∈N且-1<x<5.故用描述法表示集 合为{x∈N|-1<x<5}.]
知识点二 区间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1.设 a,b 是两个实数,且 a<b,则有下表:
{1,2,3,4} [∵x-3<2,∴x<5.又x∈N*,∴x=1,2,3,4,故可表 示为{1,2,3,4}.]
高一数学新人教B版必修1教学课件:第1章 集合 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ppt
• 1.表示集合的方法常用___描__述__法_、___列__举__法_、____维__恩__图__法. • 2.把集合中元素的___公__共__属__性_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叫描
述法.描述法有两种形式: • (1)一般形式:{x∈A|p(x)}.例如:不大于100的自然数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
{0,1,2,3,4,5,6,7,8,9}. • (2)方程x2=x的实数根为0,1,设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构成的集合为B,则B
={0,1}. • (3)设由1~20的所有质数构成的集合为C,则C={2,3,5,7,11,13,17,19}.
『规律方法』 对于元素个数较少的集合或元素个数不确定但元素间存在 明显规律的集合,可采用列举法.应用列举法时要注意:①元素之间用“,” 而不是用“、”隔开;②元素不能重复.
• 3.如果在集合I中,属于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x都具有性质p(x),而不属于集 合A的元素都不具有性质p(x),则性质p(x)叫做集合A的一个__________.于 是,集合A可以用它的特征性质p(x)描述为{x∈I|p(x)}.它表示特集征合性A质是由集合I 中具有性质p(x)的所有元素构成的.
A.0∈A
B.2∉A
C.-2∈A
D.0∉A
• [解析] ∵A={x|x(x-2)=0}={0,2},∴0∈A,2∈A,-2∉A,故选A.
3.直线 y=2x+1 与 y 轴的交点所组成的集合为@ziyuanku (
A.{0,1}
B.{(0,1)}
C.{-12,0}
D.{(-12,0)}
[解析] 由xy==02x+1 ,得xy= =01 ,故选 B.
(2)解方程组2x-x+y=y=18 ,得xy= =32 .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12集合的表示方法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1
(3)解方程组2xx-+y=y=18,,得xy==23,, 所以 B={(3,2)}. (4)因为 15 的正约数有 1,3,5,15 四个数字, 所以 N={1,3,5,15}.
(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要注意是数集还是点集. (2)列举法适合表示有限集,当集合中元素个数较少时,用列 举法表示集合比较方便,且使人一目了然.
4.用描述法表示集合需要注意什么? 解: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应注意以下六点: (1)写清楚该集合中元素的代号(字母或用字母表达的元素符 号);(2)说明该集合中元素的性质;(3)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 母;(4)多层描述时应当准确使用“且”“或”;(5)所有描述 的内容都写在集合符号内;(6)用于描述条件的语句力求简明、 准确.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A=x∈N|6-6 x∈N; (2)已知 M={0,2,3,7},P={x|x=ab,a,b∈M,a≠b}, 写出集合 P. 解:(1)A={0,3,4,5}. (2)P={0,6,14,21}.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函数 y=-2x2+x 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2)不等式 2x-3<5 的解组成的集合; (3)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点(含边界)的集合;
示集合的方法. (2)用列举法表示集合适用的范围仅为集合中元素较_少__ (填 “多”或“少”)或_有__ (填“有”或“无”)明显规律.
2.描述法 (1)定义:把集合中的元素共同特征描述出来,写在花括号内 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特征性质描述法,简称描述法.它的一 般形式是______{_x_∈__I|_p_(x_)_}_________,其中“x”是集合元素的 代表形式,“I”是“x”的范围,“|p(x)”是集合中元素“x”的共 同特征,竖线不可省略. (2)描述法的语言形式有以下三种: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 形语言.
高中新课程数学(新课标人教B版)必修一112《集合的表示方法》教案
1.1.2集合的表示方法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列举法和特征性质描述法的实质,能运用他们表示集合。
②体验用集合语言表示文字语言的过程,尝试用集合语言表示集合的方法。
③集合语言是基本的数学语言,是数学交流所需要的语言之一,学习本节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良好的数学信心,进一步体会形式化表达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例体会集合中条件对元素的描述和限制,从元素入手,正确理解集合。
②观察实例,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对象中的意义。
二、相关知识连接:1.质数的概念。
2.奇数,偶数数学表达式的转化。
3.不等式与数轴之间的关系,数轴作为工具的重要性。
三、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①注意a 与{}a 的区别,两者的性质不同一个是元素一个是集合,他们是属于的关系。
②注意Φ与{0}的区别,Φ是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0}是含有0一个元素的集合。
③在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一定不能犯如用{}实数集或{}R 这一类错误,因为大括号已经包含了“所有”的意思。
用特征性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要特别注意这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他应该具有哪一些性质,从而准确的理解集合的意义。
例如:1.{(,)}x y y x =中的元素是点。
满足条件的二元方程的解集,是成对出现的。
2. {}x y x =中的元素是实数,是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价于{0}x x ≥。
3. {}y y x =中的元素是函数值,也是实数,但是与上例不同,表示函数值的取值范围,等价于{0}y y ≥。
4. {}y x =表示单元素集合,方程的解。
四、讲授表示集合的方法有两种:列举法、特征性质描述法。
这两种表示方法分别适合表示哪一类集合?(通过学生看课本,了解了一部分,但不系统,需要一起归纳)1.列举的含义是把满足条件的元素列举出来,再结合集合的表达形式,例子见课本。
表示的分类:有限集:{0,1,2,3,4,5,6,7,8,9}A =能不能表示无限集?(只能表示存在规律的集合){0,2,4,6,8,}A n =2.描述法的含义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描述出限制元素的条件,从而通过限制元素来表达集合。
人教B版高中数学目录(必修+选修)
人教B版高中数学目录(必修+选修)高中数学(B版)必修一第一章集合1.1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1.1集合的概念1.1.2集合的表示方法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1.2.1集合之间的关系1.2.2集合的运算整合提升第二章函数2.1 函数2.1.1函数2.1.2函数的表示方法2.1.3函数的单调性2.1.4函数的奇偶性2.2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2.2.1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2.2.2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2.2.3待定系数法2.3函数的应用(I)2.4函数与方程2.4.1函数的零点2.4.2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一种计算方法——二分法整合提升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I)3.1指数与指数函数3.1.1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3.1.2指数函数3.2对数与对数函数3.2.1对数及其运算3.2.2对数函数-3.2.3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3.3幂函数3.4函数的应用(Ⅱ)整合提升高中数学(B版)必修二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1.1空间几何体1.1.1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1.1.2棱柱、棱锥和棱台的结构特征1.1.3圆柱、圆锥、圆台和球1.1.4投影与直观图1.1.5三视图1.1.6棱柱、棱锥、棱台和球的表面积1.1.7柱、锥、台和球的体积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1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第1课时)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第2课时)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第1课时)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第2课时)综合测试阶段性综合评估检测(一)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2直线的方程2.2.1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2.2.2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2.2.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2.4点到直线的距离2.3 圆的方程2.3.1圆的标准方程2.3.2圆的一般方程2.3.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3.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4空间直角坐标系综合测试高中数学(B版)必修三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1.1 算法的概念1.1.2 程序框图1.1.3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1.2 基本算法语句1.2.1 赋值、输入和输出语句1.2.2 条件语句1.2.3 循环语句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单元回眸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2.1.1 简单随机抽样2.1.2 系统抽样显示全部信息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1.1 算法的概念1.1.2 程序框图1.1.3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1.2 基本算法语句1.2.1 赋值、输入和输出语句1.2.2 条件语句1.2.3 循环语句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单元回眸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2.1.1 简单随机抽样2.1.2 系统抽样2.1.3 分层抽样2.1.4 数据的收集2.2 用样本估计总体2.2.1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2.2.2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2.3 变量的相关性2.3.1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2.3.2 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单元回眸第三章概率3.1 事件与概率3.1.1 随机现象3.1.2 事件与基本事件空间3.1.3 频率与概率3.1.4 概率的加法公式3.2 古典概型3.2.1 古典概型3.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3.1 几何概型3.3.2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4 概率的应用单元回眸高中数学(B版)必修四第一章基本初等函数(2)1.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1.1 角的概念的推广1.1.2 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1 三角函数的定义1.2.2 单位圆与三角函数线1.2.3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2.4 诱导公式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3.1 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3.2 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3.3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单元回眸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向量的线性运算2.1.1 向量的概念2.1.2 向量的加法2.1.3 向量的减法2.1.4数乘向量2.1.5 向量共线的条件与轴上向量坐标运算2.2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2.2.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2.2 向量的正交分解与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2.2.3 用平面向量坐标表示向量共线条件2.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3.1 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与定义2.3.2 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2.3.3 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与度量公式2.4 向量的应用2.4.1 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2.4.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单元回眸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和角公式3.1.1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3.1.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3.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3.2.1 倍角公式3.2.2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单元回眸高中数学(B版)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1 正弦定理1.1.2 余弦定理1.2 应用举例复习与小结第一章综合测试第二章数列2.1 数列2.1.1 数列2.1.2 数列的递推公式(选学)2.2 等差数列2.2.1 等差数列2.2.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3 等比数列2.3.1 等比数列2.3.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复习与小结第二章综合测试第三章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1.1 不等关系3.1.2 不等式的性质3.2 均值不等式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5.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5.2 简单的线性规划复习与小结第三章综合测试高中数学(B版)选修1-1第1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与量词1.2 基本逻辑联结词1.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1.3.1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1.3.2命题的四种形式第1章综合测试题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曲线与方程2.1.1 曲线与方程的概念2.1.2 由曲线求它的方程、由方程研究曲线的性2.2 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几何性质2.3 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2.4 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2.5直线与圆锥曲线第2章综合测试题阶段性综合评估检测(一)第3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1.1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3.1.2 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3.1.3两个向量的数量积3.1.4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3.2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3.2.1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向量方程3.2.2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的向量表示3.2.3直线与平面的夹角3.2.4二面角及其度量3.2.5距离高中数学(B版)选修1-2目录:第一章统计案例1.1独立性检验1.2回归分析单元回眸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单元回眸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2复数的运算单元回眸第四章框图4.1流程图4.2结构图单元回眸高中数学(人教B)选修2-1第1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与量词1.2 基本逻辑联结词1.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1.3.1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1.3.2命题的四种形式第1章综合测试题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曲线与方程2.1.1 曲线与方程的概念2.1.2 由曲线求它的方程、由方程研究曲线的性2.2 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几何性质2.3 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2.4 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2.5直线与圆锥曲线第2章综合测试题阶段性综合评估检测(一)第3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1.1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3.1.2 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3.1.3两个向量的数量积3.1.4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3.2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3.2.1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向量方程3.2.2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的向量表示3.2.3直线与平面的夹角3.2.4二面角及其度量3.2.5距离第3章综合测试题阶段性综合评估检测(二)高中数学人教B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 导数1.1.1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1.1.2 瞬时速度与导数1.1.3 导数的几何意义1.2 导数的运算1.2.1 常数函数与幂函数的导数1.2.2 导数公式表及数学软件的应用1.2.3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1.3 导数的应用1.3.1 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1.3.2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1.3.3 导数的实际应用1.4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1.4.1 曲边梯形面积与定积分1.4.2 微积分基本定理本章整合提升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 合情推理2.1.2 演绎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 综合法与分析法2.2.2 反证法2.3 数学归纳法本章整合提升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3.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3.1.1 实数系3.1.2 复数的概念3.1.3 复数的几何意义3.2 复数的运算3.2.1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3.2.2 复数的乘法3.2.3 复数的除法本章整合提升高中数学人教B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基本计数原理1.2排列与组合1.2.1排列1.2.2组合1.3二项式定理1.3.1二项式定理1.3.2杨辉三角单元回眸第二章概率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1.1离散型随机变量2.1.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1.3超几何分布2.2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2.2.1条件概率2.2.2事件的独立性2.2.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2.3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2.3.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2.3.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2.4正态分布单元回眸第三章统计案例3.1独立性检验3.2回归分析单元回眸高中数学(B版)选修4-1第一章相似三角形定理与圆幂定理1.1相似三角形1.1.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1.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1.3平行截割定理1.1.4锐角三角函数与射影定理1.2圆周角与弦切角1.2.1圆的切线1.2.2圆周角定理1.2.3弦切角定理1.3圆幂定理与圆内接四边形1.3.1圆幂定理1.3.2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欧几里得附录不可公度线段的发现与逼近法第二章圆柱、圆锥与圆锥曲线2.1平行投影与圆柱面的平面截线2.1.1平行投影的性质2.1.2圆柱面的平面截线2.2用内切球探索圆锥曲线的性质2.2.1球的切线与切平面2.2.2圆柱面的内切球与圆柱面的平面截线2.2.3圆锥面及其内切球2.2.4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吉米拉•丹迪林附录部分中英文词汇对照表后记高中数学(B版)选修4-4第一章坐标系1.1直角坐标系,平面上的伸缩变换1.2极坐标系本章小结第二章参数方程2.1曲线的参数方程2.2直线和圆的参数方程2.3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2.4一些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本章小结附录部分中英文词汇对照表后记高中数学(B版)选修4-5第一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1.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2基本不等式1.3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4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1.5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本章小结第二章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及其应用2.1柯西不等式2.2排序不等式2.3平均值不等式(选学)2.4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优化的数学模型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著名数学家柯西第三章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3.1数学归纳法原理3.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简史附录部分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第一册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3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X+5=0的解集; (2)不等式3X-7>5的解集; (3)大于3且小于11的偶数组成的集合; (4)不大于5的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
(1)方程x(x-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A;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第一象限内所有点组成的集合B.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2).集合与元素的表示方法
一般采用大写英文字母A,B,C … 表示集合, 小写英文字母a,b,c … 表示集合的元素.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元素a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 a∈A, 读作 a 属于A.
思考:有没有不含 任何元素的集合?
元素a不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 a∉A, 读作 a 不属于A.
字母
R
Q
Z
N
N*或N+
Real Quotient zhengshu? Natural
number
商 Zahlen(德) number
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一切东西都是整数或整数之间的商
高徒希帕斯:
魔鬼,没有道理的数——无理数
复习回顾 温故知新 N*
N Z Q R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且不循环小数(例如π)
我们接触过的一些集合
1.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
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2.圆的定义: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1).集合与元素的定义
集合:将某些确定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元素: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都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例如:(1)呼和浩特市第40中学高一学生的全体; (2)正数全体; (3)平行四边形全体; (4)斗破苍穹全册。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1.1.1.docx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整理制作第一章 集 合§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1.1 集合的概念课时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并掌握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2.体会元素与集合间的“从属关系”.3.记住常用数集的表示符号并会应用.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1)集合:一般地,把一些能够____________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______构成的集合(或集).通常用英语大写字母表示.(2)元素:构成集合的________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通常用英语小写字母表示.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________、________.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__________,记作______.4.实数集、有理数集、整数集、非负整数集、正整数集分别用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来表示.5.集合的分类集合⎩⎨⎧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记作 .非空集合: 按含有元素的个数分为⎩⎪⎨⎪⎧ :含有有限个元素 :含有无限个元素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能确定是一个集合的是( )A .著名的科学家B .留长发的女生C .2010年广州亚运会比赛项目D .视力差的男生2.集合A 只含有元素a ,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0∈AB .a ∉AC .a ∈AD .a =A3.已知M 中有三个元素可以作为某一个三角形的边长,则此三角形一定不是( )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4.由a 2,2-a,4组成一个集合A ,A 中含有3个元素,则实数a 的取值可以是( )A .1B .-2C .6D .25.已知集合A 是由0,m ,m 2-3m +2三个元素组成的集合,且2∈A ,则实数m 为( )A .2B .3C .0或3D .0,2,3均可6.由实数x 、-x 、|x |、x 2及-3x 3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有( )A .2个元素B .3个元素C .4个元素D .5个元素题 号 1 2 3 4 5 6答 案二、填空题7.由下列对象组成的集体属于集合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不超过π的正整数;②本班中成绩好的同学;③高一数学课本中所有的简单题;④平方后等于自身的数.8.集合A 中含有三个元素0,1,x ,且x 2∈A ,则实数x 的值为________.9.用符号“∈”或“∉”填空-2_______R ,-3______Q ,-1______N ,π________Z .三、解答题10.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参加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所有国家构成一个集合;(2)未来世界的高科技产品构成一个集合;(3)1,0.5,32,12组成的集合含有四个元素; (4)高一(三)班个子高的同学构成一个集合.11.已知集合A 是由a -2,2a 2+5a,12三个元素组成的,且-3∈A ,求a .能力提升12.设P、Q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P中含有0,2,5三个元素,Q中含有1,2,6三个元素,定义集合P+Q中的元素是a+b,其中a∈P,b∈Q,则P+Q中元素的个数是多少?13.设A为实数集,且满足条件:若a∈A,则11-a∈A (a≠1).求证:(1)若2∈A,则A中必还有另外两个元素;(2)集合A不可能是单元素集.1.考查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就是要看是否有一个确定的特征(或标准),能确定一个个体是否属于这个总体,如果有,能构成集合,如果没有,就不能构成集合.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性质(1)确定性:指的是作为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即一个集合一旦确定,某一个元素属于不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要么是该集合中的元素要么不是,二者必居其一,这个特性通常被用来判断涉及的总体是否构成集合.(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就是说,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第一章 集 合§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1.1 集合的概念知识梳理1.(1)确定的不同的 全体 (2)每个对象 2.确定性 互异性3.(1)a 属于A a ∈A (2)a 不属于集合A a ∉A 4.R Q Z N N * N + 5.∅ 有限集 无限集作业设计1.C [选项A 、B 、D 都因无法确定其构成集合的标准而不能构成集合.]2.C [由题意知A 中只有一个元素a ,∴0∉A ,a ∈A ,元素a 与集合A 的关系不应用“=”,故选C.]3.D [集合M 的三个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所以作为某一个三角形的边长,三边是互不相等的,故选D.]4.C [因A 中含有3个元素,即a 2,2-a,4互不相等,将选项中的数值代入验证知答案选C.]5.B [由2∈A 可知:若m =2,则m 2-3m +2=0,这与m 2-3m +2≠0相矛盾; 若m 2-3m +2=2,则m =0或m =3,当m =0时,与m ≠0相矛盾,当m =3时,此时集合A ={0,3,2},符合题意.]6.A [因为|x |=±x ,x 2=|x |,-3x 3=-x ,所以不论x 取何值,最多只能写成两种形式:x 、-x ,故集合中最多含有2个元素.]7.①④解析 ①④中的标准明确,②③中的标准不明确.故答案为①④.8.-1解析 当x =0,1,-1时,都有x 2∈A ,但考虑到集合元素的互异性,x ≠0,x ≠1,故答案为-1. 9.∈ ∈ ∉ ∉10.解 (1)正确.因为参加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国家是确定的,明确的.(2)不正确.因为高科技产品的标准不确定.(3)不正确.对一个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由于0.5=12,在这个集合中只能作为一元素,故这个集合含有三个元素.(4)不正确,因为个子高没有明确的标准.11.解 由-3∈A ,可得-3=a -2或-3=2a 2+5a ,∴a =-1或a =-32. 则当a =-1时,a -2=-3,2a 2+5a =-3,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故a =-1应舍去.当a =-32时,a -2=-72,2a 2+5a =-3,符合题意. ∴a =-32. 12.解 ∵当a =0时,b 依次取1,2,6,得a +b 的值分别为1,2,6;当a =2时,b 依次取1,2,6,得a +b 的值分别为3,4,8;当a =5时,b 依次取1,2,6,得a +b 的值分别为6,7,11.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P +Q 中元素为1,2,3,4,6,7,8,11共8个.13.证明 (1)若a ∈A ,则11-a∈A . 又∵2∈A ,∴11-2=-1∈A . ∵-1∈A ,∴11-(-1)=12∈A . ∵12∈A ,∴11-12=2∈A . ∴A 中另外两个元素为-1,12. (2)若A 为单元素集,则a =11-a, 即a 2-a +1=0,方程无解.∴a ≠11-a ,∴A 不可能为单元素集.。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12集合的表示方法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10
2021/4/17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12集合的表示方法 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10
12
【知识点拨】 对列举法的认识 (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一般不必考虑元素间的前后顺序, 如{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2)元素与元素之间必须用“,”隔开. (3)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 (4)如果构成集合的元素具有明显的规律,也可以用列举法 表示,但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清楚,如 N+= {1,2,3,4,5,6,…}.
31
知识点四 确定集合中的元素
4.已知 x,y 为非零实数,则集合 M=mm=|xx|+|yy|+|xxyy|为
() A.{0,3}
B.{1,3}
C.{-1,3}
D.{1,-3}
2021/4/17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12集合的表示方法 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10
32
解析:当 x>0,y>0 时,m=3; 当 x>0,y<0 时,m=-1; 当 x<0,y>0 时,m=-1; 当 x<0,y<0 时,m=-1. ∴M={3,-1}.故选 C.
2021/4/17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12集合的表示方法 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10
15
【解】 (1){x|x=2k+1,k≥2,k∈N}.
(2){(x,y)|y=x2+1}.
(3){x|x+3>3x}=xx<32
.
2021/4/17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12集合的表示方法 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10
16
休息时间到啦
2021/4/17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12集合的表示方法 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10
11
【解】 (1)方程(x-1)(x2-4)=0 的实根为 1,2,-2. 故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2,1,2}. (2)不等式 5x-3<3x+7 的解为 x<5. 其中正整数为 1,2,3,4.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中的正整数组成的集合为{1,2,3,4}. (3)因为正方形的两边在坐标轴的负半轴上,所以正方形的 四个顶点分别为(0,0),(0,-1),(-1,0),(-1,-1),故正方 形的顶点的集合为{(0,0),(0,-1),(-1,0),(-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训练
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A.平面直角坐标系内x轴上方的y轴附近的点
B.平面内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三角形
C.新华书店中有意义的小说
D.π(π=3.141…)的近似值的全体
2.已知集合A是由0,m,m2-3m+2三个元素构成的集合,且2∈A,则实数m为() A.2 B.3
C.0或3 D.0或2或3
3.设A={x∈N|1≤x<6},则下列正确的是()
A.6∈A B.0∈A
C.3∉A D.3.5∉A
4.直线y=2x+1与y轴的交点所组成的集合为()
A.{0,1} B.{(0,1)}
C.
1
,0
2
⎧⎫
-
⎨⎬
⎩⎭
D.
1
,0
2
⎧⎫
⎛⎫
-
⎨⎬
⎪
⎝⎭
⎩⎭
5.已知集合A是无限集且集合A中的元素为12,22,32,42,…,若m∈A,n∈A,则m⊕n∈A.其中“⊕”表示的运算可以是()
A.加法B.减法C.乘法D.除法
6.下列各组中,M,P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A.M={3,-1},P={(3,-1)}
B.M={(3,1)},P={(1,3)}
C.M={y|y=x2-1,x∈R},P={x|x=t2-1,t∈R}
D.M={y|y=x2-1,x∈R},P={(x,y)|y=x2-1,x∈R}
7.用符号∈或∉填空:
0________N;-2________N________Q;
3
2
________R;-3________Z.
8.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x∈N|x<3}为__________.
能力提升
9.集合A={(x,y)|2x-y+m>0},B={(x,y)|x+y-n≤0},如果点P(2,3)∈A,且P(2,3)∉B 同时成立,则m,n满足的条件应为__________.
10.已知集合A={1,2,3},B={1,2},C={(x,y)|x∈A,y∈B},用列举法表示集合C =________.
11.用适当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非负偶数组成的集合;
(2)小于10的非负实数组成的集合.
12.若集合A={x|x2+(a-1)x+b=0}中仅有一个元素a,求a+b的值.
1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各题中的集合:
(1)已知集合
6
=
1
M x
x
⎧⎫
∈∈
⎨⎬
+
⎩⎭
N Z,求M;
(2)已知集合6=1C x x ⎧∈∈⎨+⎩
N Z ,求C .
参考答案
1.B 点拨:选项A ,C ,D 中的对象不具有确定性,故不能构成集合;而选项B 为∅,故能构成集合.
2.B 点拨:由题意,知m =2或m 2-3m +2=2,
解得m =2或m =0或m =3.
经检验,当m =0或m =2时,不满足集合A 中元素的互异性;当m =3时,满足题意. 综上可知,m =3.
3.D 点拨:∵A ={1,2,3,4,5},
∴6∉A,0∉A,3∈A, 3.5∉A .
4.B 点拨:直线y =2x +1与y 轴交点坐标是(0,1),所以所求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是{(0,1)}.
5.C 点拨:因为两个正整数的平方的乘积肯定是一个正整数的平方,故选C.
6.C 点拨:选项A 中,M 是由3,-1两个元素构成的集合,而集合P 是由点(3,-
1)构成的集合;选项B 中,(3,1)与(1,3)表示不同的点,故M 与P 不表示同一集合;选项D 中,M 是二次函数y =x 2-1(x ∈R )的所有因变量组成的集合,而集合P 是二次函数y =x 2-1(x ∈R )图象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7.∈ ∉ ∉ ∈ ∈
8.{0,1,2}
9.m >-1,n <5 点拨:∵点P (2,3)∈A ,且P (2,3)∉B 同时成立,
A ={(x ,y )|2x -y +m >0},
B ={(x ,y )|x +y -n ≤0},
∴有2×2-3+m >0成立且2+3-n ≤0不成立,即m >-1成立且n ≥5不成立. ∴有m >-1成立且n <5成立.
10.{(1,1),(1,2),(2,1),(2,2),(3,1),(3,2)}
点拨:根据集合C 的含义写出,注意不要漏写.
11.解:(1)设小于10的非负偶数组成的集合为A ,
由于小于10的非负偶数有0,2,4,6,8,共有5个元素,所以用列举法表示.
A ={0,2,4,6,8}.
(2)设小于10的非负实数组成的集合为B ,
由于小于10的非负实数有无限个,所以用描述法表示.
用x 表示B 中的元素,则x 满足0≤x <10,
故B ={x |0≤x <10}.
12.解:由题意知,方程x 2+(a -1)x +b =0有两相等实根x =a ,
由根与系数关系,得22=(1),=,a a a b --⎧⎨⎩解得1=,31=.9
a b ⎧⎪⎪⎨⎪⎪⎩ 所以114==399
a b ++. 13.解:(1)∵x ∈N ,且61x
+∈Z , ∴1+x =1,2,3,6.
∴x =0,1,2,5.
∴M ={0,1,2,5}.
(2)∵x∈Z,且
6
1x
+
∈N,
∴
6
1x
+
=6,3,2,1.
∴C={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