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概述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概述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仅数量多,而且危害性大,如莲必治 注射液引起的急性肾衰竭、葛根素注射液引起的急性血管 内溶血,以及鱼腥草、双黄连、清开灵、莪术油注射剂引 起的过敏性休克等均具有较严重的临床表现和较高的死亡 率。特别是2006年上半年,鱼腥草注射剂引起的严重过敏 反应导致数十名患者死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 了果断而严厉的措施,暂停了 7 种鱼腥草系列注射剂的使 用,使人们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空前关注。
(三)中药注射剂的优势与特点 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剂型的中药制剂形式,中药注射剂主 要有以下优势和特点: 1.起效迅速,作用可靠 注射剂中的药物成分以液体状态注入人体组织,血管或器 官内,快速分布于靶组织或受体,作用迅速,尤其是静脉 注射,药液直接进入循环系统,避免吸收过程,适于危重 病症抢救之用。由于注射剂不经胃肠道给药,避免了肝脏 的首过作用,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因此剂量准确,作 用可靠。如丹参常用量口服治疗心绞痛效果并不明显,而 制成注射剂静脉注射,则有明显效果。
66
67 68 69 70 71 72
桑姜感冒注射液
热可平注射液 益母草注射液 野木瓜注射液 雪上一枝蒿总碱注射液 止喘灵注射液 双黄连粉针剂
2ml
2ml 2ml 2ml 2ml 2ml 600mg
肌注
肌注 肌注 肌注 肌注 肌注 静注
部颁第二十册
部颁第二十册 部颁第二十册 部颁第二十册 部颁第二十册 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 问题概述
中药注射剂,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人 体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 的无菌制剂。它不仅保留了传统中药的治疗特点,而且起 效快,作用迅速,在急危重症的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数量急剧增多,且其 严重不良反应造成的危害较大,其安全性引起国内医药界 的广泛关注。 本文中,笔者从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沿革、基本情况概述、 不良反应概况和不良反应的对策与思考四个方面,对其安 全性问题作一探讨,希冀为广大药学同仁更好地学习掌握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 供参考。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对策摘要】目的综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发生原因,探讨其防治对策,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收集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仅次于抗菌药物,其产生原因包含多方面因素。

结论加强质量控制,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是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对策【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0-0288-01中药制备成针剂并运用于临床,只有20多年的历史,在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时有发生。

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复杂,不单纯是药品质量问题,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表现。

本文综述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其防治对策,以推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使用。

1.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特点近年来,中药注射剂ADR的报道数量急剧增多,其安全性已引起国内医药界的广泛关注。

在辛传伟报道的165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中,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占25.45%,仅次于抗生素类药品[1]。

中药注射剂ADR不仅数量多而且危害性大,如葛根素注射剂引起的急性血管内凝血,双黄连、清开灵、炎琥宁注射剂引起的全身性损害、过敏性休克等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中药注射剂ADR的特点:呈现出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知性及批间差异性等。

2.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2.1药物因素中药注射液的成分复杂,且有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难于剔除,残留在药液中作为抗原在输注时易引起过敏反应,另外中药注射剂本身氧化、还原、聚合、分解等形成的杂质也可能成为过敏原物质而致机体过敏。

2.1.1药材质量不同产地、不同季节采集的中药材质量不同,过去有“地道药材”之说。

况且中药材种植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

2.1.2制备工艺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通常有提取有效成分的单体、提取有效部位、水煎醇沉、醇提水沉、水蒸汽蒸馏及综合法等[2]。

相同品种的中药注射剂由于不同厂家采用的制备工艺不同,导致制剂中的鞣质、蛋白质、树脂、杂质等含量不同,这些差异不仅导致疗效不同,更会导致出现局部疼痛、过敏、红肿、硬结等ADR,另外生产过程中的助溶剂、稳定剂及操作不规范等也是发生ADR的原因之一。

最新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最新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中药注射剂存在的不良现象及处理方法1 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显著增加。

由于中药注射剂在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

1.1 药材原料问题中药材质量常常受到栽培技术、产地、环境、炮制方法、运输过程、储存条件等方面一些影响,易造成质量不稳定。

进而导致中间体和终产物质量出现问题,因此,原料成为影响中药注射剂内在质量和安全性问题之一。

1.2 刺激性问题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具刺激性,如黄芩中的绿原酸、药材中的挥发油,都可对局部产生刺激作用,而引起疼痛。

中药材中多量鞣质由于形成鞣酸蛋白吸收困难,因此多次注射局部组织就有可能由硬结而坏死造成无菌性炎症。

1.3 澄明度问题中药成分复杂,在生产过程中的杂质未除净,尤其是鞣质、树脂等形成了胶体分散物,由于胶体陈化而呈现混浊或沉淀。

1.4 pH值人体血液的pH值为7.4左右,因此要求注射液的pH值应与血液相等或接近,注射液偏酸或偏碱都会产生疼痛或组织坏死等副作用,故pH值一般列为质控必须检查的项目。

上述检品经检测pH值不合格的有红花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3]等。

1.5 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问题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是应用植物化学提取分离得到的。

但很多情况下,有效成分不溶于或难溶于水,这不仅给制备注射剂带来困难,而且影响疗效。

1.6 质量标准问题现行的质量标准欠完善,不能充分保障中药注射剂的安全。

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缺乏明确的质量指标,所以存在着因药材质量、工艺生产条件的影响,产生质量不稳定,进而影响疗效。

1.7 其他含量测定方法科学性不强且含量测定、可控指标少。

2 探讨中药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在20世纪80年代由传统中药引起的ADR就有相关报道,但未引起足够重视。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及对策标签:中药注射剂;安全因素;研发思路中药注射剂是根据中药理论及中医临床实践证明确有疗效的药物或方剂,经提取和纯化制成的一种新剂型。

中药注射剂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药物直接进入肌肉或血液,发挥药效较快,便于临床应用,特别是在急重症及疑难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然而,近年来逐渐增多的不良反应事件,使民众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甚至疗效产生了质疑?因此,开展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调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技术就显得十分必要。

1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分析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不少品种的有效成分尚不清楚,加之中药注射剂的组成多为复方,给产品制备和质量控制带来不少困难,严重影响了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安全性。

笔者通过调研分析,发现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1 患者患者的个体差异是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首要因素[1]。

1.1.1 体质由于中药中含有蛋白质等成分,具有产生变态反应的基础,少数过敏体质的患者用了中药注射液后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有报道,复方丹参注射液引起的104例不良反应患者中有变态反应史的18例,其中17例有对其他药物(青霉素、链霉素、706代血浆等)发生变态反应的病史,1例患者在口服复方丹参片时曾发生口腔溃疡,但未予重视,数月后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导致过敏性休克[2]。

1.1.2 年龄与性别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不同。

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小儿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健全,肝脏对药物的解毒作用及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低下,肝酶系统及血脑脊液屏障发育尚未完善,因而易发生不良反应。

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青年人高,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肝、肾功能减退,靶器官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增高;另外,老年人一般病种较多,合并用药也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增加。

1.2 生产过程目前,我国中药注射剂在生产过程中与安全性相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2]。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安全应用战略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安全应用战略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安全应用战略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药注射剂是采用现代技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从中药或天然药物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人体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随着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增多,其不良反应报道也增多,占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总数的75% 左右。

为促进中药注射剂安全应用,降低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发生,本文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应用策略。

1 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 1 中药注射剂自身存在的问题1. 1. 1 中药材品质中药材品质受产地、土质、气候、生长年限、采收时节、栽培技术等因素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药注射剂的优劣。

同时中药出现同名异物及品种混乱等问题。

如《中药大词典》中的金钱草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全草,而《中国药典》中却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

且同一药材的不同基源也会有很大差异,不同产地穿心莲药材质量差异很大。

1. 1. 2 附加剂中药注射剂为增加有效成分溶解度和稳定性在制备过程中加入增溶剂、渗透压调节剂、抗氧剂、止痛剂等附加剂,我国所用注射剂附加剂,在选用和质量评价等方面均未建立相应完善制度,临床因附加剂应用不当而导致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

1. 1. 3 生产工艺中药注射剂在提取过程中可能会残存某些大分子甚至是杂质,这些物质进入机体后,可成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而引起过敏反应,就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现各厂家制备工艺不完全相同,所制备同一品种中药注射剂可能产生不良反差异较大,甚至不同批号同一厂家中药注射剂也可能产生不同不良反应。

1. 1. 4 质量标准中药注射剂在质量标准控制方面也存在问题:①选择指标不当: 如《中药成方制剂》收载9 种注射剂都规定以芦丁计算总黄酮含量,这些中药总黄酮成分中不一定都含有芦丁,其相对分子质量、结构、最大吸收波长可能都不相同。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及解决方法

开发项目之一。但是随着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
的增多,其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和中毒反应的
系统、多器官【8】。其不良反应种类较多,有专
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过敏反应占43.12%,
发生率局高不下,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
危及患者生命,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在社
过敏性休克占19.27%,循环系统占11.93%, 消化系统占8.26%,药物热占5.51%,血液系 统占4.59%,神经系统占1.83%,呼吸系统占 1.83%,肝脏损害占1.83%,肾损害占1.83%【9】。 有的药物还会引起血小板下降、溶血等不良反 应。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多数是首次用药就会
式回报企业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对于安全性无
射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很低,甚至低于
青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这些不良反应,
不合理使用所致占了70%以上。在临床上坚
持合理用药的原则,开展不良反应监测,进行
上市后再评价,科学严谨用药,使中药注射剂
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健康。
法得到保证的产品制定相应的淘汰机制【ll】。 3.3开展不良反应监测,进行再评价 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可降低药品在临床使
用中的危害性,弥补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及 时发现重大药害事件,为上市后再评价提供服
参考文献:
[1]刘磊,林洁.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综述明.世 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4):239。241. [2】刘燕玲.鱼腥草事件直指中药现代化软肋[J】. 健康报,2006,7(14):007. [3】吕本强,郭亚平.双黄连粉针剂不良反应及其原 因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20):
受试者的选择受限、用药条件控制相对严格 等,这就导致实验者察觉药品发生的不良反应 难度增加,对不良反应的了解程度也不够深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与ADR据《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统计,注射剂是中药不良反应里比例最高、程度最严重的剂型。

问题到底出在哪?问题一:中药注射剂做工粗糙?中药注射剂存在很多问题,有的注射剂微粒大而多、制作工艺粗糙;有的会发生不良反应造成血小板减少;还有的会导致肺炎、过敏反应,这些都是临床上出现的真实情况。

如果缺乏安全和质量保障,医院不敢使用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的良反应与中药注射剂的原料、添加剂、pH值、渗透压、微粒以及生产工艺等有直接关系,其关键要靠生产企业来把握。

问题二:成分太复杂处方不合理?中药注射剂一般为复方制剂,一个注射剂往往由几味药组成,成分很多、很复杂,难免存在有害物质。

如果处方不合理,其有效成分也可能成为有害成分。

中药成分复杂、处方不合理正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

问题三:注射剂质量标准难定?目前,学界对中药注射剂争议的另一个焦点是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该怎样定?有关专家称,全世界生产的注射剂没有一个像中药注射剂那样,直接将天然原料药经过简单工艺制成,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上市;也没有一个像中药注射剂那样,有效物质含量不低于总固体物70%(静脉用不低于80%)就能被认可;更未像中药注射剂那样,往往有10多个由不同天然药制成、功能主治有别,而含量测定指标一样的。

但由于中药是我国的国粹,中药注射剂的发展一直得到鼓励和扶持。

问题四:使用缺乏中医理论指导?中药注射剂是改变了传统中药剂型的新剂型,是复杂的中药组合,在临床治疗中,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综合性医院里西医也在应用中药注射剂,他们缺乏中医理论指导,还常常联合使用中西药。

一旦有药物不良反应,搞不清楚究竟问题出在何种药身上。

鱼腥草等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调查3.1 使用中存在症药不符现象中医临床讲究辨证论治,组方遣药讲究以法统方,对症下药才能起到应有的疗效,但研究中发现西医师使用8种中药注剂,占病例总数的89.3(见2.1),而西医师由于专业限制对中医症候的理解,对中药的适应指征和停药指征的掌握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用中存在症药不符的现象。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分析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分析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 类型 以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为主 品种 以老品种为主,新品种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相对较低
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成药前名品种情况
、双黄连注射液 、清开灵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 、香丹注射液 、血塞通注射液 、舒血宁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红花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痰热清注射液
溶血反应
注射给药的血药浓度高,溶血性成分在局部 高浓度情况下,会产生不良后果。
如含有皂苷类溶血成分或吐温等表面活性剂 的注射剂,药物进入机体后,由于免疫等因素引 起红细胞大量破坏,临床上出现贫血、黄疸、酱 油色尿,甚至危及生命。
发热反应
中药注射剂中的热原属外源性热源,是原料中或 制备过程中引入的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这些物质 能使体温明显升高,临床表现为发热、寒颤。 其他反应 胃肠道反应、神经精神症状等。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
(年)
中药注射剂引起主要包括
因药品质量缺陷导致的损害() 因合格药品使用不当导致的损害() 合格药品按说明书正常使用情况下导致
的损害()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类型
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 发热反应 其他反应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即变态反应,是外来性抗原物质(致敏 原)与体内抗体间所发生的一种非正常免疫反应。 致敏原: 有效成分和它的降解产物 蛋白质 鞣质、草酸盐 树脂 重金属、农药残留物 不溶性微粒
补益类: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补骨脂注射液
抗肿瘤类:康艾注射液、艾迪注射液、香菇多糖 注射液、蟾酥注射液等
退黄护肝类:半边莲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肝 炎灵注射液、田基黄注射液、苦参注射液等
祛风止痛类:祖师麻注射液、肿节风注射液、正 清风痛灵注射液等。

最新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最新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中药注射剂存在的不良现象及处理方法1 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显著增加。

由于中药注射剂在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

1.1 药材原料问题中药材质量常常受到栽培技术、产地、环境、炮制方法、运输过程、储存条件等方面一些影响,易造成质量不稳定。

进而导致中间体和终产物质量出现问题,因此,原料成为影响中药注射剂内在质量和安全性问题之一。

1.2 刺激性问题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具刺激性,如黄芩中的绿原酸、药材中的挥发油,都可对局部产生刺激作用,而引起疼痛。

中药材中多量鞣质由于形成鞣酸蛋白吸收困难,因此多次注射局部组织就有可能由硬结而坏死造成无菌性炎症。

1.3 澄明度问题中药成分复杂,在生产过程中的杂质未除净,尤其是鞣质、树脂等形成了胶体分散物,由于胶体陈化而呈现混浊或沉淀。

1.4 pH值人体血液的pH值为7.4左右,因此要求注射液的pH值应与血液相等或接近,注射液偏酸或偏碱都会产生疼痛或组织坏死等副作用,故pH值一般列为质控必须检查的项目。

上述检品经检测pH值不合格的有红花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3]等。

1.5 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问题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是应用植物化学提取分离得到的。

但很多情况下,有效成分不溶于或难溶于水,这不仅给制备注射剂带来困难,而且影响疗效。

1.6 质量标准问题现行的质量标准欠完善,不能充分保障中药注射剂的安全。

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缺乏明确的质量指标,所以存在着因药材质量、工艺生产条件的影响,产生质量不稳定,进而影响疗效。

1.7 其他含量测定方法科学性不强且含量测定、可控指标少。

2 探讨中药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在20世纪80年代由传统中药引起的ADR就有相关报道,但未引起足够重视。

中药注射剂存在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

中药注射剂存在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

中药注射剂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摘要】中药注射剂疗效可靠,副作用比较小,但仍存在很多不良反应,应找出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安全隐患并且解决,保证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安全因素;解决对策中药注射剂是指将饮片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其给药时需要注入人的体内,不同于中药的传统给药途径。

因此,中药注射剂本身的质量及其使用时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控制,一旦有某个环节疏忽将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会危及到生命。

近年来,鱼腥草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茵栀黄注射剂等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的休克、呼吸困难、高热、寒颤、血压下降、心悸等,使人们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空前关注。

为此,本文针对中药注射剂所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中药注射剂的生产管理及临床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1主要安全隐患1.1中药材来源:中药材的质量以及疗效与药材的产地来源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道产区的药材除了地域特色非常明显之外,还具有悠久的历史、优良的品种、显著的疗效。

中药注射剂生产时为了经济利益以及其他的一些不可推却的原因往往会选择人工种植的药材作为原料药,这就不可避免的降低了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疗效。

甚至有些药材在种植时使用了农药,或者种植的土地中含有重金属元素,如果生产中药注射剂的原料药质量把关不严,将会导致这些有害元素通过注射的途径进入人的血液并且累积在身体内,为相关疾病的引发埋下了隐患。

1.2注射剂成分复杂:大多数中药注射剂都属于复方类制剂,成分非常复杂,清热解毒注射剂的原料药物甚至多达12味[1],这直接威胁到药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

有效成分主要是药用植物在新陈代谢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生物碱类、皂苷类、香豆素类、黄酮类、氨基酸类、蒽醌类等。

很多成分的溶解度比较低,在储存过程中会产生沉淀和浑浊;有些成分如环烯醚萜类在储藏的过程中会发生氧化聚合、分解、中和、络合等反应,稳定性不均一。

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

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

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一、临床应用不合理(一)给药剂量、浓度及用法不合理在临床中,个别医师对中药的了解过于片面,甚至认为中药不同于西药,是几乎没有任何不良作用的,加大剂量也没关系,从而导致超剂量用药。

然而,中药注射剂的成分相对较为复杂,稳定性也相对较差,对药物进行稀释以后,液体容易出现不溶性微粒,这种不溶性微粒进入患者体内后会引发患者的不适,产生变态反应,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医院应加强对药师的培训,加强中药注射剂相关理论知识和药品说明书的学习,同时严格要求药师按照说明书进行给药。

(二)患者的自身状况医院中最大的两大群体:老人和小孩。

其中幼儿的毛细血管比较细,中药注射剂中有较大微粒时更易在血管中沉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产生静脉炎,引发过敏反应,因此,幼儿应慎用注射剂。

而面对老年人,药师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及家族史,慎重选用中成药注射液,并且密切监测整个用药过程,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三)溶媒选择不合理、配伍不合理现医院常用的溶媒大都是5%葡萄糖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而0.9%的氯化钠注射液pH值为5~7,5%葡萄糖注射液pH值为3.5~5.5,因此要严格根据中药注射剂主要成分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媒。

如今临床上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液体序贯静滴的情况比较普遍,要尽可能选择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少、稳定性高的溶媒与中成药注射液配伍,同时,在2种或2种以上液体序贯静滴时,要适当间隔一定时间,并且用溶媒对输液管进行冲洗,防止2种药物在血液中混合引起不良反应。

二、注射剂的色差(一)药材质量中药注射剂所用的原料是中药材,其中绝大部分是植物药材,由于植物药材品种差异及产地、采收季节各有不同,使得药材质量相差很大,导致药材中所含的成分存在差异,成分间的构成比可能影响到中药注射剂的色泽,进而会导致药效的差异。

尽管许多企业都以固定品种和产地的药材为原料,但仍有差异。

因此应通知各企业严格依据有关标准择优选取道地药材,确保原药材的质量,控制色泽、保证药物的有效成分。

(整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解决途径.

(整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解决途径.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解决途径沉淀、疼痛、溶血、过敏反应、附加剂、酸碱度等是当前影响中药注射剂质量的几个实际问题。

本章就上述几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进行讨论。

(一)疼痛问题中药注射剂皮下、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时,常常发生局部疼痛、红肿、硬结等。

1.致痛因素除注射部位、注射方法或注射针头引起的疼痛(属机械剌激)外,化学剌激即中药注射剂药液本身所造成的疼痛,是致痛的主要因素。

中药注射剂致痛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杂质的存在杂质包括鞣质、蛋白质、树胶、叶绿素和淀粉等。

鞣质的存在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

当含有鞣质的药液被注入肌肉后,鞣质与组织中的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的鞣酸蛋白。

鞣酸蛋白难于被吸收,因此,造成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及硬结等现象发生。

含鞣质量越多,疼痛越厉害。

只有将鞣质除净,疼痛才能减轻或消失。

此外,药液中含有蛋白质,也会对肌体有刺激性,而引起疼痛。

这是由于机体组织对蛋白质等杂质吸收困难的缘故。

在检查澄明度时,往往因为这部分杂质以肉眼所不能观察到的细小微粒长时间混悬于药掖中,造成澄明度虽然合格,但仍能引起疼痛的出现。

(2)有效成分产生的刺激性一部分中药注射剂含有皂苷、蒽醌、蒽酚、酚类、有机酸等成分,对机体组织有一定的刺激性。

皂苷是由于能降低表面张力而引起刺激性的。

且这些化学成分注入机体后,由于对组织有较强的剌激作用,而引起局部疼痛、红肿及硬结现象。

有资料报道,黄芩苷注射给药时,也有较大的剌激性,这些成分浓度越高,剌激性越大。

(3)注射药液不等渗高渗溶液(高于等渗浓度3倍以上)或低渗溶液注入机体后,均能产生局部组织的剌激而引起疼痛。

水蒸气蒸馏法配制的注射剂,一般是低渗液,注入肌肉后有疼痛感觉,用氧化钠调成等渗溶液后(在100mL药液中加入0.9g的氯化纳)则疼痛大大减少。

如麝香注射剂在未调渗透压前其溶液为低渗透液,注射时疼痛,调成等渗溶液时,疼痛则大大减轻。

如水提醇沉法配制的多成分中药注射剂,在高浓度情况下(一般是每mL相当2克以上生药)则可引起疼痛,当浓度降低后,疼痛则减轻。

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危重患者及某些疑难杂症等疾病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但其质量问题及临床上不科学合理使用,导致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包括溶血、过敏和刺激性等在内的较多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上使用范围及临床疗效的安全性,现就我国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作为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标签:中药注射剂;中医药理论;质量控制;安全性中藥注射剂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制药技术,将天然中药的单方或复方中有效物质提取并制成可注入机体内的灭菌制剂。

我国中药注射剂在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主要用于临床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等各种急症和重症的治疗,同时也用于类风湿等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目前,其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优势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

但由于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相关对后,其成方颇为复杂,而且质量标准可控性差,致使许多不良反应事件频频发生。

结合本科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参阅大量文献报道,现将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其可行的解决方案报道如下,以供参考和交流。

1 中药注射剂存的在问题1.1 中药注射剂成在的物质基础问题与中医理论问题中药注射剂的原料目前主要包括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和总提取物3种类型,前两者相比总提取物而言,质量易于控制,药效也比较稳定,但为了发挥多成分,多靶点的综合效能,我国目前临床上中药注射剂多以总提取物为原料,由总提取物或有效部位配制而成的中药注射剂基本可以代表中药或复方的整体效能,适应于辨证审因、辨证用药的需要,能体现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特色[2]。

而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提取制成的中药注射剂仅占全部品种的18%左右,而且经国家正式批准且在生产销售的80%的中药注射剂由1~3味药制成,化学成分复杂,基础研究薄弱,这些均给中药注射的质量控制增加了难度[3]。

1.2 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及常见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在我国主要有清热解毒药、心血管类药和抗肿瘤类药物等,其中心血管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测现状与风险管理措施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测现状与风险管理措施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测现状与风险管理措施摘要:本文研究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测现状及不良事件特点,分析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风险因素,进而提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测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从管理制度、生产与质量环节控制、临床使用,以及中药注射剂上市后的再评价制度等诸多方面,加强对中药注射剂风险管理,进而提高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风险管理中药注射剂是在祖国中医的基础上创造新型药剂,相比于传统中药,中药注射剂的临床效果显著。

然而,中药注射剂在研发生产、流通应用等过程中依然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

但在临床广泛应用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中药注射剂的监测体系,发现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高其自身的安全性。

现阶段,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监测与评价,逐渐成为了药品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安全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测现状及不良事件特点分析(一)现在的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监测现状分析根据中国药品监测中心统计发现,在所有的中药不良事件中,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占比较高。

较为直观的展现出了中药注射剂在具体的临床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尽管数据统计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但依然体现出了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安全问题[1]。

(二)中药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安全特点分析1.中药注射过敏反应问题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数据中心的统计结果发现,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过程中,过敏反应的问题最为突出,通常表现为:皮肤损伤、全身过敏,以及呼吸道损伤等[2]。

2.中药注射药剂不可预知情况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过程中,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的因素不同,给过敏原的筛选工作带来了困难,无论是预先实验,还是皮试,都无法真正地预防药品使用的未知情况。

1.静脉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在实际的临床应用过程中,中药注射剂可能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

静脉注射是用药的主要方式,当针头穿刺过血管后,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甚至个别药物还会刺激到患者的血管壁[3]。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对策及思考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对策及思考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对策及思考摘要通过对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沿革、基本情况、不良反应等阐述,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更加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进而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中药注射剂不仅保留了传统中药的治疗特点,而且起效快,作用迅速,在急危重症的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探讨中药注射剂的历史沿革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我国研制成功了茵栀黄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20余个品种,为中药注射剂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20世纪70年代全国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已达到700余种,但绝大多数为医院自制制剂。

1985年到1998年共有11个中药注射剂作为中药新药被批准上市。

目前,国内已达到国家质量标准的中药注射剂达109个品种。

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情况中药注射剂按分散系统主要可分为四类,分别是溶液型注射液、粉针型注射液、混悬型注射液、乳浊型注射液。

中药注射剂的给药途经主要可分为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局部病灶注射和穴位注射。

作为一种有别于其他传统剂型的中药制剂,中药注射剂有起效迅速、可用不宜口服的药物、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可用、可行穴位注射等优点。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道数量急剧增多,其安全性引起国内医药界的广泛关注。

2005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不良反应报告17.3万份,其中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占中药不良反应总数的7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11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涉及的中药注射剂品种达8种之多。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仅数量多,而且危害性大,特别是2006年上半年,鱼腥草注射液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导致数十名患者死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了果断而严厉的措施,暂停了7种鱼腥草系列注射剂的使用,使人们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空前关注。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类型多种多样,可累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笔者对1992年~2001年国内42种医药期刊上所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369例进行了分析。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探讨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探讨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探讨发表时间:2012-09-27T16:52:14.5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徐俊[导读]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应用中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用药、剂量、溶媒的选择上以及配伍禁忌和药物的相互作用方面。

徐俊 (宜兴市周铁医院江苏无锡 214261)【摘要】中药注射剂已经在我国的医学临床上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并且中药注射剂的疗效评价标准与不良反应监测,随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机制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也再不断加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也在日益增多。

本文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的特点及发展现状,从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角度提出相关风险因素和控制措施,从而为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R9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0-0081-02 我国的传统中医药材,经过提取、纯化之后所制作成的能够注射或滴注到人体内的乳状液、溶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的浓溶液、溶液的粉末等无菌药品制剂就是中药注射剂。

与其他通过煎制内服的中药相比,疗效准确、起效快、疗程短是中药注射剂所具有的优点。

这些优点很适宜应用到重症、急症以及一些疑难杂症当中,并且其作用和疗效是其他种类中药制剂所不可比拟和相提并论的。

近年来,中药注射制剂在医学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得到应用,但应用面的广泛,以及应用技术的不成熟等原因,造成了很多中药注射剂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以及医疗事故等现象,从而使得患者和医护人员对于中药注射剂的应用都存在着很大程度的隐忧。

根据相关部门的资料统计,我国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中药注射剂约有110多种,其在中药制剂中的总占有量还不到5%,但是由中药注射剂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却占整体中药所引发不良反应的70%,因此可以看出,中药注射剂在应用的安全性上存在着十分严重和深刻的问题,必须要引起患者和医疗单位的大力重视。

以下对我国当前中药注射制剂所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引发问题的因素以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研讨及防范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研讨及防范
行干 预 的患 者作 为观 察 组 ,与对照 组进 行 分析 对比 。结果 两组 患者 配液 时间 、适应 证 、用 法 用量 及联合 用药 的不 良反应 及 临床总 有 效率 均 有统 计 学意 义 ( < O 5 。结论 多种 因素均 可造成 中药注射 剂安 全性 问题 ,对 配液 时间 、用 法用量 、适应 证及联 合 用 药进 行干 预 ,有 P .) 0 效 的降低 了不 良反 应 发生率 , 临床 效 果满意 。 【 关键 词 】 中药注射 剂 ;安 全性 ;防 范 ;不 良反应
药 注射 剂安全 性知 识加大 宣传 ,正确 认识其 治疗 作用与 不 良反应 并 存 ; 高 中药注射剂 的质量 ,保证临床疗效稳定 与安 全 ;重视患者 的 提 个体差异 ,慎重 给予用药 ,并对患者 的用药过程 中的反应密切观察 ,
及时处理不 良反应 ;建立快速的 中药注射 剂致敏 源检测法 ,可 减少 过 敏 反应的发生与指导 临床用药、过敏 反应 的抢救 。 针对 中药注射剂 ,采取各种管理与行政干预也具有一 定操作性 。
无效。
1 统计学处理 . 4
3讨

采用S S . P S 0 1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3 c 2 检
验 ,以P . ,为有显著差异性 ,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 <0 5 0 2结 果 2I15 观察组 患者配液 时间发生 不 良反 应l (.l . 9例 例 05%) ,患者 出 现手臂 疼痛症状 ;10 对照组患着 发生不 良 应9 (. 8例 反 例 5 %),2 0 例
表3给 药剂 量 两组患者 临床 疗效对 比 ( ,%) 例
1资料 与方 法
1 . 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 1年1, 01 1 9至2 1年5 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 ,均无过 02 , q 敏体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及对策
标签:中药注射剂;安全因素;研发思路
中药注射剂是根据中药理论及中医临床实践证明确有疗效的药物或方剂,经提取和纯化制成的一种新剂型。

中药注射剂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药物直接进入肌肉或血液,发挥药效较快,便于临床应用,特别是在急重症及疑难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然而,近年来逐渐增多的不良反应事件,使民众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甚至疗效产生了质疑?因此,开展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调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技术就显得十分必要。

1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分析
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不少品种的有效成分尚不清楚,加之中药注射剂的组成多为复方,给产品制备和质量控制带来不少困难,严重影响了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安全性。

笔者通过调研分析,发现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1 患者
患者的个体差异是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首要因素[1]。

1.1.1 体质由于中药中含有蛋白质等成分,具有产生变态反应的基础,少数过敏体质的患者用了中药注射液后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有报道,复方丹参注射液引起的104例不良反应患者中有变态反应史的18例,其中17例有对其他药物(青霉素、链霉素、706代血浆等)发生变态反应的病史,1例患者在口服复方丹参片时曾发生口腔溃疡,但未予重视,数月后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导致过敏性休克[2]。

1.1.2 年龄与性别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不同。

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小儿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健全,肝脏对药物的解毒作用及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低下,肝酶系统及血脑脊液屏障发育尚未完善,因而易发生不良反应。

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青年人高,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肝、肾功能减退,靶器官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增高;另外,老年人一般病种较多,合并用药也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增加。

1.2 生产过程
目前,我国中药注射剂在生产过程中与安全性相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2]。

1.2.1 生产工艺难度大我国中药注射剂研制中突出的两种现象是复方制剂
多、非药典法定品种作为原料使用多。

其中,有的原料药3味以上,也有超过5味的,有的甚至多达12味。

而有的复方注射剂6味原料药中就有4味属于非药典法定品种。

中药注射剂的原料药味数越多,其制备工艺难度就越大。

1.2.2 生产工艺落后我国目前中药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大约不到10类,且大部分工艺都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的水煎醇沉法。

由于该法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对药材水煎煮时间、次数及醇沉时乙醇浓度等研究不够,常影响产品的内在质量。

1.2.3 质量标准偏低考察现行中药注射液的质量标准可以发现,除止喘灵注射液、双黄连针(冻干)等4种中药注射液被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少数被卫生部药品标准收载外,绝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地方药品标准上,且相当一部分中药注射液对反映其产品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未作规定。

1.2.4 上市前的临床试验不完善按我国现行相关法律规定,药品上市前的临床过敏试验仅需500例,而发达国家要做到5000例左右,是我国的10倍。

中药注射剂上市之后,随着用药病例数增加、患者和疾病呈多样化等情况,一些隐藏着的不良反应将会因不可控因素(如年龄、性别和体质方面的差异及用药方法和用药剂量的因素、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因素等)的影响骤然增加而逐渐显现。

1.3 给药方式
调研发现,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临床用药不合理关系密切[3]。

1.3.1 联合用药临床用药和配伍不合理,包括中药西用,或与其他药物合用,使用时缺乏严格观察监护。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用药品种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就越多,且药物间发生配伍禁忌的可能性增高。

中药注射液含有多种有效成分,本身易受溶剂性质、pH值和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与大型输液或西药注射剂配伍后,因溶剂性质的改变,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因而变态反应的发生率增高,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

1.3.2 给药方式、溶媒与剂量中药注射剂多为静脉滴注,少数为肌肉注射,因此不良反应也以静脉滴注者居多。

溶媒性质及pH值可影响中药注射剂在输液中的稳定性;另外,随意改变用药剂量也是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对策
2.1 已上市品种
提高已上市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安全性是确保其临床用药的关键问题,对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好安全关。

2.1.1 加强原料控制和选择要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必须控制好中药材生产、
流通的每一个环节。

生产企业、销售公司、药品检验机构各部门均应重视。

2.1.2 加强基础研究利用现代色谱、光谱、波谱、质谱等仪器,结合化学计量学等其他学科,分析所得物质群的指纹图谱,对其活性成分进行测定。

2.1.3 建立多指标含量测定,实行生产在线监控中药多指标含量测定将使其有效成分、杂质或毒性成分更加明确,对其不良反应的控制水平也将大大提高;同时,对中药注射剂生产全过程进行在线、实时监控,实现从药材、半成品到最终产品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2.1.4 加强对有害、致敏物质的检测如重金属、农药残留、致敏、毒性成分等。

2.1.5 将动物致敏试验列入质量标准现行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的安全性药理试验中的热原、溶血、异常毒性,均不能反映致敏原,所以,对免皮试、处方复杂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将动物致敏试验列入质量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2.1.6 重视中药注射剂再评价从安全性、有效性、处方的合理性和工艺等方面对中药注射剂进行上市后的再评价。

2.1.7 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研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开展中药注射剂皮试方法、联合用药配伍禁忌及其制剂稳定性等研究,建立安全用药指南,遵循中医辨证用药规律,尽可能减少过敏体质和不合理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4-5]。

2.2 研发中的品种
2.2.1 以中药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制备注射剂中药有效成分是注射剂有效性的物质基础,由于多数中药有效成分尚不明确,缺少客观的质量控制标准,因而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的变化,影响了其有效性和质量稳定性。

因此有必要加强中药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的基础性研究。

2.2.2 剂型改革为了提高中药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近年来国内研究了静脉注射的脂质体、乳剂、毫微球和粉针剂、靶向给药等。

2.2.3 改进工艺由于中药注射剂在有效成分提取中,有些杂质较难除去,如鞣质、蛋白质、树脂、淀粉等,而超过滤技术的应用,可达到除去杂质保留有效成分的目的;再如冷冻干燥技术解决了中药某些有效成分在生产和贮存期间的稳定性问题。

2.2.4 用现代技术控制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光谱、色谱分析技术的发展,使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使中药注射剂中微量成分的检测建立了可靠的分析方法。

2.2.5 加强二次开发中药注射剂二次开发必须进行工艺技术的创新,包括水针改粉针、冷冻干燥技术、微孔滤膜技术、超滤等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重视乳
浊液型与混悬液型注射剂的开发以及缓释、控释和靶向制剂等新型中药注射剂的研究[6]。

参考文献:
[1] 王振中,刘涛,凌娅.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J].药物警戒,2006,3(4):229-231.
[2] 战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3):239-240.
[3] 严炎中,徐雯宇,王佳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J].天津药学,2005,17(4):55-56.
[4] 郭艳.从监管、生产和使用环节谈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J].上海医药,2006,27(10):460-462.
[5] 王克山,张曙光.中药注射液在生产及临床应用中的问题[J].职业与健康,2005,21(8):1241.
[6] 曾惠玲.中药化学成分提取新技术研究进展[J].海峡医药,2005,17(5):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