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外部性理论讲述
外部性理论
一、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 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 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 标准),如果
则可以说生产者(消费者)j对生产者(或消费者) i存在外部影响。
按照传统福利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外部性 是一种经济力量对于另一种经济力量的 “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是经济力量相 互作用的结果。
外部影响的内部化:即微观经济单位能够因 其产生的外部经济而向得益者收取相应的费 用,或者因其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支付相应的 补偿,从而使经济意义上的外部性不存在。
我们在理解外部性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 (1)这种外部影响是否是故意的。例如,一个人 开车时故意把泥水溅到他不喜欢的某个行人的身 上,虽然这个行人无法选择他“消费”的泥水数 量,但这种影响不可以视为是一种外部性。
所谓非市场性,是指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
市场价格机制反映出来,即受益不付费, 受损无补偿。
外部收益和外部成本:是指受影响者因外部 经济而得到的收益和因外部不经济而受到的 损失。
在现实中,生产和消费都有可能产生外部性。
例如:某人在院子周围种花栽草,邻居受益不付费; 某人在公共场所吸烟,其他人受损但无人得到补偿; 大企业修路用于运输,沿线居民和小企业乘车使用。
❖ 外部不经济性和外部经济性都是一种低效率资源配置状态, 而且游离于市场之外。
❖ 边际社会效益:生产者的某种生产活动带给 社会的有利影响。
❖ 边际社会成本:生产者的某种活动带给社会 的不利影响。
外部经济性
价格
MSB
P1
MC
P
MEB
MPB
O
Q1 Q
数量
当存在外部经济性时,边际社会效益MSB大于边际私人效益 MPB。差额是外部环境效益MEB。私人植树量Q1小于由 MSB和MC决定的有效植树量Q 。当要求私人植树量达到Q 时,必须降低植树的成本。
外部性理论
排污权交易
钢铁厂被允许的排污量 为300吨。自己减污100 吨,需耗费600万元。
造纸厂被允许的排污量 为300吨。自己减污100 吨,只需耗费400万元。
购买100吨排污权, 耗费500万元。净节 省100万元支出。
出售100吨排污权, 收入500万元。净增 加100万元收入。
排污权交易的优点:
一般来说,共有产权最容易导致外部 性。
共有产权:辖区内的每个成员对某种 财产都拥有产权,实际上这种财产并不属 于哪个人。 在共有产权条件下,某一个成员可以 过度分享财产的权利,其他人与其谈判的 成本很高。
国有产权也容易导致外部性。 国有产权:财产权利名义上归国家所 有,实际上由政治家或官员所选择的代理 人来行使。 代理人也可以过度分享财产的权利, 其他人与其谈判的成本也比较高。 只有在私有产权条件下,某一个成员 无法过度分享财产的权利,从而不易产生 外部性。
生间接的外部性。
某个地区大规模砍伐森林,造成当地生态破坏,
又可能造成数千里之外的地区发生沙尘暴。
三、外部性的后果 (1)负外部性使产量过剩 负外部性的实质是,产品的价格不能 充分反映生产这种产品的社会边际成本。 即: 私人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成本 外部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 某种产品给第三者带来的额外成本。
五、外部性的矫正 外部性的矫正,是指对产品的私人 边际成本或私人边际收益进行调整,使之 与社会边际成本或社会边际收益相一致。 1、公共部门对外部性的矫正 (1)课征税收(或收费) 对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征收相当于其 外部边际成本数量的税收。
瑞典和丹麦较早开征环境保护税。 一是对特定商品征税,如汽车注册税、 轮胎税、汽车电瓶税、飞行设备税、包装 物税、垃圾税、农药及杀虫剂税、化肥及 饲料税、添加剂税、电池税等; 二是对特定行为征税如二氧化碳排放 税、硫元素排放税等; 三是对特定资源征税,如原油税、水 资源税。
公共经济学第六章外部性矫正
随着牲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牧场
消失了荒漠化,畜牧业也难以为继。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对于任何一 户牧民来说,每增加一头牲口所产生 的收益归自己,由此带来的生态本钱 却由大家分担。
“公地悲剧”的实质:资源的过 度利用,甚至鼓励人们去破坏和消灭 资源。
பைடு நூலகம்
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消失“公
地悲剧”的事例。如卫生间里的手纸。
在共有产权条件下,某一个成员 可以过度共享财产的权利,其他人与 其谈判的本钱很高。
国有产权也简洁导致外部性。
国有产权:财产权利名义上归国 家全部,实际上由政治家或官员所选 择的代理人来行使。
代理人也可以过度共享财产的权 利,其他人与其谈判的本钱也比较高。
私有产权:依照法律,财产权利归 家庭或个人全部。
奥尔森从集体行动入手,认为外部性 表达个体行动与集体行动的对立;
科斯从外部侵害入手,认为外部性问 题不是单向的;
博弈论从“囚徒逆境”入手,认为外 部性表达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不全都。
迄今为止,有三个比较权威的定义, 这几个定义把外部性与经济学其他根本 概念联系起来。
Hal Ronald Varian(1984)的定义:
外部性问题不仅是经济学的争论内 容,也是法学、社会学、人口学甚至政 治学的重要争论领域。
张五常和杨小凯却认为,外部性概 念模糊不清、同义反复、没有意义。
一、外部性的概念与后果
1、外部性的概念
某个人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了未在 交易价格中反映的本钱或收益。
负外部性:某个人的行为给他
人造成额外的损害;
假设允许工厂冒烟,则居民会联 合给工厂安装除尘器。费用150元,低 于购置烘干机的费用,也低于污染损 失。
假设允许居民不受污染,工厂会 主动安装除尘器。安装除尘器比购置 烘干机廉价。
教程:第6章 外部性
(private cost)
供给(私人成本)
Equilibrium均衡
Demand
(private value )
需求(私人价值)
0
Qoptimum QMARKE
T
产量Quantity of Aluminum
Negative Externalities 负外部性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demand curve and the social-cost curve determines the optimal output level. 需求曲线和社会 成本曲线的交点决定 了社会最优产量。
u Immunizations 免疫 u Restored historic buildings 修复
历史古迹
u Research into new technologies
u 新技术研究开发
图1 The Market for Aluminum 铝市场
Price of Aluminum 铝的价格
Supply (private cost) 供给( 私人成本)
物品的社会价值大于私人价值。
Positive Externalities 正外部性
A technology spillover is a type of positive externality that exists when a firm’s innovation or design not only benefits the firm, but enters society’s pool of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and benefits society as a whole. 一个企业的创新或设计不仅给本企业带来效 益,还会增加社会的技术知识存量,给全社 会带来效益,也就是说创新和设计存在着技 术溢出效应,技术溢出效应是一种正外部性
外部性理论及其内部化研究综述
外部性理论及其内部化研究综述摘要:外部性是一种经常出现的经济现象,其特征表现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外部性是导致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存在意味着资源的非帕累托最优配置,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详细阐述了外部性概念产生、发展及完善的过程,根据外部性表现形式将其分为九类,并归纳总结了四种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法。
关键词:外部性、内部化、庇古税、交易费用、产权虽然人们发现外部性的历史非常短,但外部性在经济学中却十分重要,特别是在环境问题越来越被大家关注的今天,研究外部性及其解决方法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而且,新古典经济学提出进行政府干预的理论基础和新制度经济学提倡的产权理论或合约理论的理论基础都是外部性理论。
因此,我们有必要来认真探索一下外部性理论。
一.外部性理论演进外部性的概念是剑桥学派的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最先提出的,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写道:“对于经济中出现的生产规模扩大,我们是否可以把它区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即生产的扩大依赖于产业的普遍发展;第二类,即生产的扩大来源于单个企业自身资源组织和管理的效率。
我们把前一类称作‘外部经济’,将后一类称作‘内部经济’”[1]。
1924年,马歇尔的学生庇古在其名著《福利经济学》中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了外部性问题。
他提出了“内部不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概念,并从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角度出发,应用边际分析方法,提出了边际社会净产值和边际私人净产值,最终形成了外部性理论。
庇古认为,在经济活动中,如果某企业给其它企业或整个社会造成不须付出代价的损失,那就是外部不经济,这时,企业的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4]。
奈特于1924年对庇古上述意见进行了反驳,他认为产生“外部不经济”的原因是对稀缺资源缺乏产权界定,若将稀缺资源划定为私人所有,那么“外部不经济”将得以克服[2]。
到1943年,埃利斯和费尔纳提出了与奈特近似的看法,也认为“外部不经济”与产权有关,但是,他们比前人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外部不经济”,将污染等问题与“外部不经济”联系起来。
外部性理论综述
外部性理论综述摘要:外部性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其思想可以追溯到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
而真正提出外部性概念并对外部性理论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当属马歇尔、庇古和科斯三位经济学家,本文对其思想进行梳理,并进行了简要评价。
关键词:外部性;外部经济;庇古税;科斯定理一、导言外部性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因为外部性不仅是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点研究对象。
外部性思想可以追溯到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自然的经济制度(即市场经济)不仅是好的,而且是出于天意的,因为在其中,每一人改善自身处境的自然努力可以被一只无形的手引导着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这可以算作外部性思想的萌芽。
1887年,西奇威克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他在该书中说,个人并不总能通过自由交换得到与他所提供的劳务适当的报酬,这一论断也体现了外部性思想①。
1890年,马歇尔在其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将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的原因分为两类,一类是该企业所在产业的普遍发展,另一类则为单个企业自身资源组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他将前一类称为“外部经济”,后一类为“内部经济”。
外部性理论从此开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920年,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一书中提出了“外部不经济”的概念和内容,庇古运用边际分析方法,提出了边际私人净产值和边际社会净产值,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从社会资源最优配置出发,正式提出和建立了外部性理论。
1952年,英国经济学家鲍莫尔在其出版的《福利经济及国家理论》一书中对他以前的外部性理论进行了综述性研究。
他认为在某地某种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单个厂商扩大生产而其他厂商情况不变,那么由于该厂商生产扩大导致资源的减少会使其他厂商的生产成本提高,这时就出现了外部性。
1960年,科斯在其《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了外部性的相互性,在庇古的基础上提出试图通过市场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
《外部性理论》课件
环境污染案例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这些污染源可能来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 活动等,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例如,空气污染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 康问题,水污染可能导致水源短缺、水生生物死亡等。
公共交通案例
总结词
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污 染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具有正外部性。
政府干预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强制要求产生外部性的经济 主体承担相应的责任,将外部
成本内部化。
税收和补贴
通过征收适当的税收或给予相 应的补贴,使经济主体的外部 成本内部化。
产权界定
明确界定产权,使资源使用者 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成本和 获得全部收益,从而减少不必 要的浪费。
总结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解决 外部性问题,提高市场效率和
科技创新的外部性
总结词
科技创新的外部性是指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为其他企业或整个社会带来收益,但这种收益无法通过市场交易 得到补偿。
详细描述
当一家企业研发出新的技术或产品,这种技术或产品可能被其他企业所采用或进一步研发,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 进步。然而,其他企业可能只支付了部分研发成本,未能给予创新者足够的激励,导致科技创新的动力不足。
分类
根据影响的方向,外部性可以分为正 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根据影响范围的 大小,外部性可以分为私人外部性和 公共外部性。
外部性产生的原因
01
02
03
信息不对称
由于信息不对称,经济主 体可能无法完全了解其行 为对其他经济主体的影响 。
产权不明确
如果产权不明确或无法得 到有效保护,经济主体可 能无法控制其行为对其他 经济主体的影响。
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外部性理论
浅谈外部性理论关键词:外部性,正外部性,负外部性,外部经济性,外部不经济性,资源配置。
由阿尔弗莱德·马歇尔提出,经庇古等学者深入研究后形成的外部性理论,为环境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经济学家及其追随者的努力下,外部性理论研究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摘要:本文通过外部性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来深层的认识这一理论。
从经济学角度看,环境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失灵表现,城市环境外部性问题是产生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原因。
解决城市环境外部性问题的思路,就是要使环境的外部性内在化。
1.定义及现象1.1定义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
即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
1.2 现象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或称正外部性)和外部不经济(或称负外部性)。
生产的外部性与消费的外部性。
进一步进行细分,外部效应又可以分成八种类型:1.生产者对生产者的外部经济,如水果园园主与养蜂场场主的关系;2.生产者对消费者的外部经济,如花园式厂房对周围居民区居民的影响;3.消费者对生产者的外部经济,如居住环境的改善大大增加生产性投资;4.消费者对消费者的外部经济,如私人花园对过路人的影响;5.生产者对生产者的外部不经济,如上游的化工厂对下游渔场的污染;6.生产者对消费者的外部不经济,如建筑施工对夜间休息的居民的影响;7.消费者对生产者的外部不经济,如空调的噪声对隔壁牙医的看病影响;8.消费者对消费者的外部不经济,如隔壁邻居放声高歌影响自己的休息。
2.外部性理论的发展2.1第一块里程碑——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马歇尔是英国“剑桥学派”的创始人,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
马歇尔指出:内部经济,是指由于企业内部的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生产费用的节约,这些影响因素包括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工作技能的提高、内部分工协作的完善、先进设备的采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费用的减少等等。
网络经济学第六章网络经济的外部性
三、网络外部性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网络外部性产生的原因——网络具有外部经济性的根本原 因在于网络自身的系统性、网络内部信息流的交互性和网络 基础设施长期的垄断性。 首先,无论网络如何向外延伸,都与原网络结成一体, 整个网络都将因网络的扩大而受益。 其次,网络系统中多对多的信息传递的方式,使得随着 入网人数的线性增长,信息交流的可能性将呈指数态势剧增, 并且即使网络的一部分节点消失,也不影响其它节点的正常 联络,这使得外部经济性具有普遍意义。 最后,网络基础设施具有投资额巨大、投资周期长、垄 断性强和使用期限长等特点,这决定了网络外部经济性的长 期存在。 网络外部性的大小与既与网络的规模直接相关,又与网 络内部物质流动的速度有关。
二、网络外部性的分类
(一)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
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一个消费者所拥有的产品价值随着另一 个消费者对一个与之兼容的产品的购买而增加。 间接网络外部性指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该产品 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如互联网用户 和网站的建设。 网络拥塞造成负的网络外部性。不能简单的判定正的网络外 部性产生正面的效应,负的网络外部性产生消极的效应。从 表面上看正的网络外部性对消费者和单个厂商而言似乎是有 利的,但从全面地、长期的角度看,同样破坏市场的效率, 扭曲价格体系对资源的配置,使价格不能反映真实社会价值, 从而妨害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二、网络经济下的边际收益递增
(二)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使传统供给方收益递增为中心转变为以需求方收益递增为中心 网络外部性所表现出的对用户价值的增值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网络具有累积增值和传递的效应 网络经济中,对信息和网络建设的持续投资,不仅可以获得一般的投资报酬,还 可以获得信息累积的增值报酬。信息通过累积和处理可以变化以适应特定的市场需 要,从而身价倍增。另外信息使用具有传递效应,一条技术信息能够以任意的规模 在生产中加以运用,在成本几乎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规模的扩大,可以带 来边际收益递增的趋势。 2.网络信息系统具有信息的自动记忆和自动生成功能 网络信息在使用规模足够大的情况下,信息的来源就会变成自发生成或自然而然 的产生,并且在网络内自动整合,甚至生成层次更高、价值更大的综合性信息。信 息网络的规模越大,自动生成的信息就越多,信息成本就越低,从而网络产生的规 模效应就越大。 3 网络经济中的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连带外部正效应 连带外部效应是指就某些商品而言,一个人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他人的 需要。如果某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随着他人购买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就可以称 为连带外部正效应,否则为连带外部负效应。
公共经济学6 外部性
1、关于科斯定理
第
六
章
科斯定理是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资源
外 配置效率之间内在联系的定理。定理的基本内涵
部 效
包含在科斯于1960你那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
应 一文中。 “科斯定理”这一术语是乔治.斯蒂格勒
理 论
在其《价格理论》一书中首先使用的。
对科斯定理不同的经济学家由于理解上的差 异而在表述上并不完全一致,科斯本人又不愿意 对此作出解释,因此该定理一直没有规范的、权 威的表述。
应 正外部性的产品发放相当于外部边际收益数
理
论 量的补贴,使私人边际收益提高到与社会边
际收益相一致的水平。
另一种是对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即针对企 业排污量的减少程度直接给予货币补贴。
第 六
章 (1)概念
政府规制
外
部 效
政府规制(Government Regulation)
应 理
是指政府部门依据有关的法律,通过许
应 并是大企业全面控制原料、生产、销售的各个环
理 论
节,建立垂直结合控制体系的基本手段。
3.混合合并:同时发生水平合并和垂直合并,或
者合并双方或多方是属于没有关联关系产业的企
业。后一种合并,常常发生在某个行业的企业试
图进入利润率较高的另一个行业时,常与企业的
多角化战略相联系。
(2)利益各方协商、谈判
理 。假定5户居民户之间,以及居民户与工厂之间达到某
论 种约定的成本为零,即交易成本为零,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法律规定工厂享有排污权(这就是一种产权规
定),那么,居民户会选择每户出资30美元去共同购
买一个防尘罩安装在工厂的烟囱上,因为相对于每户
拿出50元钱买除尘机,或者自认了75美元的损失来说
外部性的分类及外部性理论的演化
外部性的分类及外部性理论的演化一、本文概述外部性理论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经济活动中个体行为对他人或社会产生的非市场化影响。
这种影响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但无论是哪一种,都通常不会在市场价格中得到充分反映。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外部性的分类以及外部性理论的演化过程。
我们将详细阐述外部性的定义及其基本分类,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随后,我们将回顾外部性理论的历史发展,从早期的经济学家的观点开始,一直到现代环境经济学和外部性内部化理论的出现。
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外部性如何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以及为何需要政府干预来纠正外部性问题。
我们将总结外部性理论的发展趋势,并探讨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和挑战。
二、外部性的分类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或外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生产者或消费者)在其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不能由该主体完全获得或承担的影响,这种影响会不自觉地作用于其他经济主体或社会环境。
外部性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下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正外部性,也称为外部经济,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给其他经济主体或社会带来了额外的利益,而该主体并未因此获得相应的补偿。
例如,教育、科研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不仅使受益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还提升了整个社会的福祉水平。
相反,负外部性,或称为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给其他经济主体或社会带来了额外的损失,而该主体并未为此承担全部成本。
例如,工业污染和噪音污染等都会对环境和居民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生产外部性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其他经济主体或环境产生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比如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可能是负面的,比如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而消费外部性则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对其他经济主体或环境产生的影响。
例如,购买环保产品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过度消费则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技术外部性是指通过非市场交易方式对其他经济主体或环境产生的影响。
外部性理论
第一节外部性理论1、含义:外部性(Externality)是指在缺乏任何相关交易的情况下,一方所承受的、由另一方所导致的后果。
用效用函数表示为:U A =U A (X1 ,X2 ,X3 ,X4…… ;Y )。
其中X i (I=1,2,3 ……,n) 表示 A 的行为,Y 表示除A 以外的所有其他个体的行为。
其经济学含义是:一个人的效用除由其自身决定外,还受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不能由其自身控制的。
换言之,一个人的福利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行为,而且还取决于其他人的行为。
2、分类:1)外部成本:如果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蒙受损失而前者未补偿后者,就称为外部成本,或负的外部经济;(2)外部收益:如果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益而前者无法向后者收费,就称为外部收益,或正的外部经济。
3、外部性理论的渊源及演进(1)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马歇尔在1890 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念。
大致内容是:一个厂商的生产成本既取决于该工业的规模,也取决于各个厂商本身的规模。
在分析这一问题时,马歇尔直接使用了外部经济的概念,为正确分析外部性问题奠定了基础。
(2)庇古的观点:庇古1920 年出版的《价值与财富》一书中论述了外部性,认为“ 外部性造成了私人边际产品与社会边际产品的之间的不一致”,并认为经济学家有责任解决这一问题。
在治理外部性的经济手段方面,庇古从“ 公共产品” 问题入手,分析了厂商生产过程中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问题,认为两种成本的差异构成了外部性,从而提出了征收“ 庇古税” 作为治理外部性的方法,所以经济学上把征收“ 庇古税” 以治理外部性的经济手段叫庇古手段。
(3)奈特的观点:奈特在1924年发表的《社会成本解释中的一些错误》的论文,对庇古外部性成本的计算提出了异议。
奈特认为,庇古在平均成本计算时没有把土地的费用计算在内,而只是把可变生产要素的成本计算在内,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外部效应理论
B
10
A
MPC:私人边际成本 MSC:社会边际成本 MEC:外部边际成本 MPB:私人边际收益(假定 等于社会边际收益MSB ) 私人最佳产量:A点 社会最佳产量:B点
D=MPB=MSB 意味着:如果政府不干预,
则私人造纸业主将过度生产, 从而无法达到社会资源的最 优配置。
4.5
5 纸张的产量(万吨)
D=MPB Q*
Q
O
正外部性:私人边际收益<社会边际收益--补贴
P S=MPC
E*
P* B-补贴额 D’=MSB=MPB+B D’=MSB=MPB+MEB MEB O Q* D=MPB E0
Q
排污权交易制度
排污权交易制度 – 为了实现污染控制的最优水平,政府可 以向企业拍卖污染许可证,并且允许排 污权在企业间进行交易。
管制和庇古税
庇古税减少污染更有效率。管制要求每个工厂减少等 量污染,但工厂减少污染的成本不同。如,造纸厂减 少污染的成本比钢铁厂低。如果是这样的话,造纸厂 对税收的反应是大幅度地减少污染,以便少交税,而 钢铁厂的反应是减少的污染少,交的税多。 实际上,庇古税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正如市场把物 品分配给那些对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一样,庇古税把 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工厂。无论政 府选择的污染水平是多少,它都可以用税收以最低的 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
三、外部性的矫正
指对产品或劳务的私人边际成本或收 益进行调整,使之与社会边际成本或收益 相一致,实现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一)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
道德约束
企业合并 明确产权与谈判
科斯定理
科斯(Coase,1960)《社会成本问题》
外部性引起的无效率,根本原因在于产权不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外部性理论
第一节外部性的涵义与分类
“自然的经济制度(即市场经济)不仅是好的,而且是出于天意的,因为在其中,每一人改善自身处境的自然努力,可以被一只无形的手引导着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即在追求他本身利益时,也常常促进社会的利益。
”
——亚当·斯密,1776
一、外部性的涵义
➢外部性指的是经济主体从其经济行为中得到的利益不等于该行为带来的社会利益,从而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又称为“外部效应”、“外部经济”、“外部影响”、“外在性”等。
➢正外部性:利益,增加他人的福利
➢负外部性:成本,对他人造成损失
07-09年金融危机:外部性的解读
金融危机:负的外部性
➢房地产投机社会成本(即由房地产泡沫引起的金融体系不稳定)大
于房地产投机的私人成本。
➢金融机构的社会成本(不良资产问题、大型金融机构不能倒闭、对实体经济的作用等)大于金融机构的私人成本。
➢美国金融体系运行的国际性社会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等)大于美国金融体系运行的私人成本。
➢外部性逃逸不出地球,全世界埋单。
正的外部性:个人收益<社会收益
➢当经济主体(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从而使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利益小于该活动带来的社会利益。
负的外部性:个人利益>社会利益
➢当经济主体(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对社会上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危害,而他并不为此支付足够补偿这种危害的成本,从而使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利益大于该活动带来的社会利益。
我们身边的外部性
二、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关系
➢公共物品现象事实上是收益外部化的表现,也即正外部效应。
例如:教育
➢作为公共品的教育:诚实和美德来源于良好的教育
——使学生融入社会
——教会学生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
——提高整个国家的生产力
➢年轻一代从一开始就要学会不仅仅只为自己活着,而是为整个民族。
➢“要立志站在学术的前沿上,拥有舍我其谁的勇气。
要培养充满正义和力量的人格,养成付诸理性的思维习性。
”
➢视频:帝国春秋——教育的外部性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联系密切
➢公共物品现象是正外部效应,而负的外部效应也往往与公共物品有关。
➢污染成为外部成本,因为清洁的空气或水也是公共物品。
公路、桥梁这类产品的消费中产生的拥挤成本也是外部成
本。
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共性:外溢性的共同消费性。
外溢性存在,使得市场价格无法发生作用;
不管愿意与否,受益者或受害者无法拒绝。
➢差异:
公共物品是正产品,外部性是副产品和伴生物,是在提供个人物品的过程中附带产生的;
公共物品是有意识的提供,外部性的生产往往是非故意的。
例如:造纸厂
市场失效有差别。
公共物品处于市场无效状态,而外部性则是处于市场低效状态。
三、外部性的分类
➢1、影响效果: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外部经济:正外部经济效益、正外部性
外部不经济:负的外部经济效益、负外部性
是否有活动同时具备正的和负的外部经济性?
➢2、产生领域:生产的外部性与消费的外部性 生产的外部性:生产活动所导致的外部性
消费的外部性:由消费行为所带来的外部性
➢3、产生的时空:代内外部性和代际外部性
代内外部性:即期考虑资源是否合理配置
代际外部性:解决人类代际之间行为的影响
➢4、稳定性:稳定的外部性与不稳定的外部性
稳定的外部性:可以掌握的外部性。
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及其副作用的暴露需要一个潜伏期,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
例如:D D T的发明和使用
滴滴涕为20世纪上半叶防止农业病虫害,减轻疟疾伤寒等蚊蝇传播的疾病危害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D D T的使用前后大概拯救了大约2500万人的生命。
在196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滴滴涕在环境中非常难降解,并可在动物脂肪内蓄积,甚至在南极企鹅的血液中也检测出滴滴涕。
➢5、方向性:单向的外部性与交互的外部性
单项的外部性:一方对另一方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
济。
例如:化工厂V S渔场
交互的外部性:所有当事人都有权利接近某一资源并可以给彼此施加成本。
例如:各国V S生产环境
➢6、根源:制度外部性与科技外部性
➢制度外部性:
制度是公共物品,极易产生外部性;
制度变迁可能造成在一种制度下存在,而在另一种制度下无法获得的利益;
由于禁止自愿谈判或资源谈判成本极高,个体得到的收益与其付出的成本不一致。
例子: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科技外部性:
缺乏有效机制,会导致供给不足
科技进步为其他成果的研究、开发、应用开辟道路
第二节外部性与资源配置效率
负的外部性导致效率损失
➢外部性的存在,使得社会资源使用不当。
➢负的外部性导致效率损失
在负外部性的条件下,经济主体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该经济主体也并不承担超过私人成本的那部分成本,因而该经济主体的生产量或消费量就超过了社会所能接受的最佳数量。
➢你能举例吗?
正的外部性导致效率损失
➢正外部性的物品给其他人或整个社会带来很多好处,但在
资源配置上会出现许多消极影响。
➢在正外部性的条件下,经济主体的私人受益小于社会收益,但社会从私人经济活动中所得到的额外利益,并未通过一定的手段或途径转移到该经济主体手中,这使该经济主体不会增加生产或消费。
这造成了经济主体对资源的使用不足。
第三节外部性的治理
两种思路1:政府的纠正
➢庇古:新古典经济学思路
➢“外在成本内在化”:产生负外部性的经济主体并未承担社会用于治理负外部性的费用——政府将服务增加到经济主体的成本中。
➢例如:污染税
➢可用的措施:罚款或征税、补贴、公共管制、法律制裁
两种思路2:私人的纠正
➢科斯:新制度经济学思路
➢外部不经济问题具有相互性,制止甲对乙损害的行为,会对甲造成损害。
科斯反对了干预的做法,而认为外部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产权
界定不够明确或界定不当引起的,所以只需界定并保护产权(产权:某种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自由转让权)。
➢例如:河流的产权属于谁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以致于企业可以将它当成一个方便的垃圾箱,如果这是一条某富翁庄园的河流,情况就不同,企业必须经庄园的主人同意才可以向河流排污。
而为了博得同意,企业向庄园主支付足够的补偿,这项成本对企业决策者而言不再是外部成本,且等于污染给庄园主带来的效用损失。
你认为这两种思路哪种更好?
➢二者都肯定了国家干预在控制外部性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庇古:政府规制——直接抑制
政府干预使外部成本内部化
科斯:产权界定——间接抑制
政府使产权明晰,放任私人市场对外部
成本进行交易
➢二者的比较:庇古更看重政府的作用,认为由于技术原因和交易费用的存在,市场不可能覆盖整个社会,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有限,因此市场失败是客观存在的,在解决市场失败特别是外部性的问题上,政府的直接干预最有效而现实。
两种思路的不足
➢产权方法的不足(有适用实例,但条件严格)
要求产权容易界定。
有些情况,产权难以界定,如空气,河水、阳光等。
要求外部性影响的方面少。
即使产权明晰,有时由于谈判人数
太多,交易成本过高,导致结果不经济。
例如,钢铁厂要与成
千上万的污染受害居民谈判。
一体化具有负面的影响。
当一个企业的生产影响到其他企业,可以采用企业合并的办法使外部成本内部化。
但这会导致垄断,会造成另一种市场失灵。
两种思路的不足
➢政府干预的不足(政府自身行为也存在外部性,可能因为政府失灵造成社会成本增加)
政府规模的过度扩张导致财政负担上升。
政府的存在导致寻租现象的产生和腐败的加重。
政府的公共政策有时会产生无法预料的副作用。
政府机构的特殊地位和性质使其没有竞争压力,从而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低效率的超量供给。
利益集团的压力和政府官员的利益追求。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