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0b4c3e66edb6f1afe001f7e.png)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摘要:教学要、了圆明辉煌和它毁灭使学生记住这国耻增强振兴华责任感,)指名汇报(圆明很多景物)这么美怎么呢,(边引边展示众星拱月示图)5、结并板如建筑宏伟说(引)圆明毁灭是损失(板建筑宏伟不可估量)渡仅仅如吗教学要、了圆明辉煌和它毁灭使学生记住这国耻增强振兴华责任感、练习概括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心表达3、有感情地朗课背诵三、四然段教学重通对语言理想象当年圆明样子并了它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思想感情和振兴华责任感教学难通话题要不要重建圆明引导学生了认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创设话题引导参与、寻切入通上节课学习你感受是什么?作者感受如何?(翻开)出、提出话题既然是损失就可以把它回所以近有专提出要重建圆明但也有人提出反对见你们看呢?3、引导参与要什么己观就要有理有据组合作学习课然交流讨论二、研究学习感悟体验、完这部分你觉得要重建吗?(①要因美②不要因太宏伟不容易)、导位名人曾说只有了才能更地认识它美哪?()教学建筑宏伟部分策略、学生汇报出示三然段你觉得哪儿美出美美地、指名(圆明有金碧山乡村野)师有什么不明白吗?教师简介买卖街山乡村野明白了吗?热闹非凡买卖街和宁静秀丽山乡村野构成了幅动人画卷能出吗?3、(评价得真美)其实圆明美无处不(还有吗?)指名汇报(圆明很多景物)这么美怎么呢?练指名这些地方有没有?啊圆明真美啊你想干嘛?怎么美呢?指名说我真想情不禁地再次赞叹啊圆明真美啊引所以徒步境界圆明真可谓巧夺天工啊指名这节、引节圆明还有很多分布周围(边引边展示众星拱月示图)5、结并板如建筑宏伟说(引)圆明毁灭是损失(板建筑宏伟不可估量)渡仅仅如吗?(二)教学奇珍异宝部分策略(板奇珍异宝)学生汇报己轻轻着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放图片音乐(是这样吗?)真是令人惊奇能出吗?指名结如多奇珍异宝怎能不说(引)圆明毁灭是也是损失渡举世闻名皇林不可估量地方厦宫而现呈现我们眼前仅仅是残垣断壁(出示)我想学们定有话要说但是我想我们暂不要描述描述那段令人心痛就让我们把所有情感化沉沉声音吗?6、指名朗放录像望着这熊熊烧火焰你想说些什么呢?(是他们像野兽比野兽还野兽;他们像豺狼比豺狼还凶狠)齐7、我们了了圆明学到这里相信学们对要不要重建圆明有了更新、更深刻认识指名说8、教师总结从86000年风风雨雨了其实细细想要不要重建圆明显得并不那么重要重要是我们要牢记历史让火烧圆明这样悲剧永不重演让我们不忘国耻振兴华三、创设情境笔练延伸、刻你定还有千言万语心头把它写下吧、课堂反馈并适总结是啊列宁曾说忘记就味着背叛学们努力吧。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f099b8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3.png)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深刻体会圆明园毁灭的历史意义。
2.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历史意义,学习表达手法,激发爱国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历史意义和运用表达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圆明园毁灭的历史意义。
(2)提问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感受。
2.精读课文
(1)深入分析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影响。
(2)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如对比、描写等。
3.写作练习
(1)让学生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进行写作。
(2)分享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4.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圆明园的纪录片。
(2)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教学反思:复习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但在写作练习中,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需要更多的指导。
拓展延伸部分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d97b4f7c1cfad6195fa7ee.png)
《圆明园的毁》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难点:①在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下,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匠心。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确立探究的主体问题1.以又进圆明园为情境,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想知道,最想了解的是什么?2.师生归纳,出示探究问题:探究的问题(总):(1)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2)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二、围绕探究问题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想象圆明园的辉煌。
1.整体把握,紧扣中心。
(1)找出2—4自然段,高度评价圆明园的两个中心句,画出来,读一读。
(2)围绕中心句,大胆质疑,再次提出2个探究的问题。
探究的问题(分)①为什么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②圆明园为什么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2.学法引路,自主学习。
(1)出示文段学习卡,介绍学习的内容及对学习的帮助。
(2)结合第二自然段,教师介绍利用学习卡学习的过程,并随机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众星拱月”的布局。
(3)学生利用学习卡,自主选择第3或第4自然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学习卡。
3.协同学习,加深理解4.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第三自然段的汇报。
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进行点拨,同时结合学生课外收集的资料进行讲解。
②教师小结,简要介绍圆明园40景点建筑的朝代、时间、人力物力的付出等,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③欣赏景点图片,让学生朗读感悟,读出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2)第四自然段的回报①学生汇报。
②教师抓住过渡句“圆明园不但有宏伟的建筑,还珍藏真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第二课时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0881e1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1.png)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个课,理解了圆明园的布局结构,相信圆明园也在同学们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圆明园吗?生: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是“万园之园”。
生: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生: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师:不过这样一座皇家园林,这样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最终却被帝国主义无情的烧毁了,所以第一自然段中,人们不禁为之可惜,发出感叹:一起说,师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齐读)3、这个句话中就有两个“不可估量”,说说从这两个“不可估量”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两个“不可估量”能够知道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很大)二、感悟昔日辉煌师: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让我们走进圆明园,感受一下这“万园之园”昔日的辉煌。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谁愿意把这个段读一读?请其它同学们边听边画出圆明园的位置以及由哪几局部组成?(课件展示图片:圆明园主要是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的面积有5200亩,规模宏大。
)师:另外还有很多小园,这些小园是怎样分布的呢?(课件动画演示:众星拱月、理解“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体会圆明园布局的巧妙。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规模这么宏大布局这么巧妙的圆明园里面有些什么景观呢?(1)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圆明园的宏伟建筑的?(2)指导学生画出具体的景点和建筑的名称,结合修饰语,想象当时的景观。
《圆明园的毁灭》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圆明园的毁灭》精品教案(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013729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5.png)
14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
2.领悟文章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法。
3.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导语:请同学们各用两三个词来分别描述“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学生自由作答。
)明确:“圆明园的辉煌”——举世闻名,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的毁灭”——不可估量的损失、痛心疾首。
2.谈感受:从“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的对比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明确: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是啊,昔日的辉煌毁于一场大火,圆明园的遗迹如今历历在目,这是我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就是要提醒人们铭记历史,不要忘记我们祖国曾经遭受的苦难。
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一起去铭记这段曲折的历史。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一)走“近”圆明园1.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提出重点词。
(板书:不可估量。
)(2)多媒体出示圆明园废墟的图片,感受圆明园“大”的特点。
①教师介绍圆明园占地面积约为350公顷,估算相当于多少个教室那么大。
②再读第1自然段,把刚才看完图片的感受和估算的感受带到课文里。
(3)句式转换练习。
这一段用“是……也是……”把两个意思连起来了。
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必然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请同学们挑战自己,也用这个句式说一说圆明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明确: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圆明园的价值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学生齐读。
)过渡:既然圆明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近它,看看它的过去究竟有多么辉煌。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历史。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运用读书符号记录读书收获。
小组合作学习: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结合课文具体谈谈。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第二课时(汇总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第二课时(汇总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5de38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d.png)
圆明园的消灭教学目的圆明园的消灭教案第二课时(汇总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吧。
圆明园的消灭教学目的圆明园的消灭教案第二课时篇一一: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练习背诵课文二三四自然段三:知道圆明园消灭的经过,激发爱国热情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想看看圆明园的这些美景吗?放课件,谁能用有…还有…,有…还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有…还有…,来来跟大家聊一聊圆明园里有什么。
说得真好,来,我们一起来说说圆明园里有…还有…有…还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有…还有…,圆明园的景观多吗?多到什么程度,谁能用一个词儿形容形容。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好词儿,那教师就给同学们打个比方吧!圆明园就像孙悟空的口袋,收尽了天下所有的美景!收尽了天下所有的奇珍异宝!同学们,这个比方不过分吧。
我觉得一点儿也不过分,圆明园的景观美吗?美到什么程度?谁能用一个词儿形容形容,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好词儿,那教师还给同学们打个比方,圆明园就像王母娘娘的天宫降临人间。
要是你漫步在这人间仙境里,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来,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这些句子,漫步园内,有如遨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梦想的境界里。
谁还能用下面这些词来跟大家聊一聊圆明园,放课件,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然而,就是这样一座让人流连忘返,陶醉其间的人间仙境,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顷刻间,化作了一片灰烬!那是因为…学生读课文最一段,统统掠走是什么意思?打个比方,想拿这支笔把桌子也拿走了,谁还能打这的比方,来,我们曾经参加过这次抢劫的一名法国士兵的日记,出示课件,谁能给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这段日记,谁愿意再给大家读一读课文里的这一句话?任意破坏是怎样破坏?学生说,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名士兵的日记,出示课件,一起读一读,同学们,让我们把看到的,想到的,全部溶入情感中,谁愿意再给大家示范读一读,读得真好,来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句,学生读,能拿走的,全拿走了,不能拿走的,用大车搬走了。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65499d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9.png)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是谁让这座闻名世界的宏伟建筑毁于一旦。
2、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
2、准备好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1、课前,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把学生引进激昂悲愤的情绪中。
2、看着圆明园被烈火焚烧的场面,听着圆明园的建筑倾倒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对圆明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还记得那三句话吗?(出示三句话,朗读句子。
)4、今天的学习,你想问什么或想知道什么?(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瑰宝精华下加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你懂吗?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精华: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3)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4)是谁毁灭了圆明园?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结合资料、想象画面等方法,自学课文,有困难,前后左右可以商量商量。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8b4e1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9.png)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册。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爱与恨情感上又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这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因此,在教学中,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依据此,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作者融情于字里行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感情,体会这爱恨交织的情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教学流程: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走出圆明园导语:我们又有一次学习的好机会。
预测一下,这节课表现的最精彩的人是谁(自信的人一定说:是我!)最敢于表达自己想的人是谁走出教室,有更多思考的是谁收获最大的是谁今天我们走近的一段中华民族无法忘记的历史,走近圆明园。
一,走近圆明园。
1,看到这三个字,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师结:是啊,这三个字留给我们的太多了,能看到文字背后这一幅幅画面说明你们会读书了,那我们就在读这一课,在用心去字里行间感受,用情感与它交流,你头脑浮现的不光是画面,一定会升华更为深刻的思考。
(2019新版)部(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3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9新版)部(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3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893d920242a8956aece415.png)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一、背景分析1.解读教材:(1)教学内容:《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课文。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训练点是使学生能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能够根据需要收集信息,处理信息。
(3)教材简析: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
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因此多媒体条件下实施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情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设计理念:《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这一点,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以情激情,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让阅读教学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三、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
能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2、训练学生在读中体会,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让学生认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英、法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590d7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e.png)
《圆明园的泯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 篇作为一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防止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开展。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精心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1、练习从内容中体味思想。
2、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泯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泯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启示引导法;感情朗读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23 课,看老师板书课题。
注意两个“圆”字不同,“毁”字的写法。
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展标。
下面我们细读课文,重点学习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抒发对圆明园的热爱和对帝国主义者的憎恨。
四、学习第一部份。
1、指读,思量:这一部份主要写的什么?2、再读,比较用两个“不可估计”比用一个感觉怎样?3、回读体味。
读出可惜之情。
五、学习第二部份。
1、指名朗读,大家思量:请你用简炼的语言说说这一部份主要写了什么?2、出示课件:圆明园平面图。
观看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4、出示课件:圆明园示意图。
理解“众星拱月”5、相机板书:布局众星拱月6、回读体味作者用词准确,清晰。
读出布局美。
六、学习第三部份。
1、默读,用笔划一画这一部份可以分成几层,想想每一层分别写的什么?2、学习第一层。
(1)出示课件:“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体面的山乡村野。
”(2)指名朗读,思量:课文介绍了哪些景观?(3)再读,看看课文是怎样详细写的?(4)相机出示课件:“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体面的山乡村野。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6544fa4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d.png)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读课文,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根据需要搜集资料,结合资料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重点: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学习难点:1.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 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直击毁灭1.播放圆明园SD复原视频,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请学生找出短语的中心词——“毁灭”。
2.请同学围绕“毁灭”提出疑问:预设: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圆明园是怎么毁灭的?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圆明园毁灭了会有多大损失?二、感悟毁灭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圆明园的毁灭相关的段落,带着问题精读课文。
2.你了解到了什么?预设:毁灭元凶:英法联军毁灭时间:1860年10月6日、10月18日和19日毁灭过程:闯进,掠走、搬运、破坏、毁掉,放火(侵略者野蛮)毁灭细节:凡是、统统、任意(侵略者贪婪)毁灭损失: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多人感情朗读)我们的感情:对圆明园被毁灭的惋惜,对侵略者的愤怒。
3.你从文章的哪里还看到了损失的巨大?预设:第1自然段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损失?什么叫“不可估量”?课文中用了几个“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指名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痛惜、愤怒、痛恨)为什么?(师感情诵读——全体诵读第一段——指名读)此时此刻,你们内心的这份感受、这种心情可以估量吗?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60222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4.png)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圆明园历史: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辉煌。
4. 毁灭原因:探讨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教训。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原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取有效信息,概括文章内容。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圆明园的辉煌。
2. 提问:为什么圆明园会被毁灭?引发学生思考。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学生合作探讨,提取有效信息,概括文章内容。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2. 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辉煌。
3. 探讨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教训。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学习体会。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板书设计:1. 圆明园的毁灭2. 辉煌的圆明园3. 毁灭的原因4. 历史教训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圆明园的毁灭的短文。
2. 调查身边的文化遗产,思考如何保护它们,写下自己的感悟。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12482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6.png)
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师应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 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复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1.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学生将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语言运用:学生将进一步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多种形式,运用语言描述和阐述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提升语文素养。
3. 思维品质:学生将在分析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能力水平: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和表达能力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提问,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部分学生可能较为内向,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才能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
3. 情感态度: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增强。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对侵略者的愤慨和对民族悲剧的同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情感,培养积极的爱国情怀。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微信群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在线平台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小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比较少,特别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是谁让这座闻名世界的宏伟建筑毁于一旦。
2、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
2、《圆明园的毁灭》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质疑。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上大概认识了圆明园,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圆明园以前是如何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自主学习,深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1、先从圆明园的布局来理解它的辉煌。
(结合第二自然段,先让学生说说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然后画圆明园的平面图,教师作简单解说,重点理解“众星拱月”一词,通过这个词,体会圆明园的园多而美的特点。
)
2、通过想象,描述圆明园的美景,以体会它的辉煌景观。
(结合第三自然段,先让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一句话,然后对这句话简单理解。
师生合作读这一段,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看看在你头脑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
)
3、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课件出示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描述时不必每一处景点面面俱到,可选择学生熟悉的:如“金碧辉煌的殿堂”“买卖街”“平潮秋月”“狮子林”等。
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
对于“西洋景观”等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学资料谈谈。
)
4、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真实的画面。
[播放课件]
配乐朗读。
(要求学生把圆明园梦幻般的美读出来。
)
5、结合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
艺术的精华”?
(可先引导学生找出书中评价圆明园的这句话,然后在理解“瑰宝”“精华”
的意思后,让学生简单概括。
)
6、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以体会它的辉煌。
(结合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
7、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
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可自由发言,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8、教师点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三、朗读交流,体会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1、出示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图景,引导学生观察。
(在出示图景之前,教师可用语言进行过渡,感染学生由爱到恨。
)
2、结合第五自然段,谈谈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在学生简单概括后,放录像,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恨并产生共鸣。
看完录像后,说说自己此时的心情。
)
(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恨)
3、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
4、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
(放无声录像,纯粹是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
“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大火连烧三天会烧掉什么?
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三自然段的景物前前面加“没”、“了”。
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
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5、师: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
四、联系历史,激发情感
1、齐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理解“不可估量”)
2、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学生
联系板书说。
)
3、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
(1)联系当时的背景,谈谈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如此为非作歹。
(出示资料):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
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
在皇帝看来,圆明园被毁是他最大的屈辱。
为了这“屈辱”,皇帝以平民的生命为代价,发动“复仇”战争,反而却丧失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惨痛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英法联军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本性决定了他们的野蛮行径。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奉行‘磕头外交’”与“国际外交惯例与国际法准则”这两种不同文明所导致的行为冲突。
在清朝皇帝看来外国使臣在他面前不磕头有失天朝“天下一统”尊严;在英法国家
看来,拘禁、虐杀外交官违反国际法与人类文明的。
本来要烧故宫紫禁城,为了给皇帝点颜色看看,才决定烧毁圆明园。
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迎,北京居民观者如市。
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的其间、其后,中国平民也成群结队闯进去,带走他们所能找到的一切。
军阀混战时期,一些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
据说,中国人龚橙──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是火烧圆明园的主谋,因他带的路。
师:当我们的思维视角停留在一个方面的时候,我们的思考就会停止。
刚才的体验只是让我们对照一下历史。
读了上面的词条,现在,再读“圆明园”这三个字的时候,难道你心中仅仅是自豪和愤怒吗?
(2)、师过渡:这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心里整整144年了,让
我们“走出圆明园”(出示文字课件)。
我想,无论怎样,我们走不出历史的阴影。
如果历史可以改写,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144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
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展示课件);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北京的老百姓──
师: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请自己选择一个角色静静想一想,一会请你实话实说。
(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老师紧紧围绕这个角色进行讨论,直到完了再下一个角色。
)
师总结: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带着感情,齐读第五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六、布置作业(选做)
1、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
2、读了文章后,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经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们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及作用,以及当时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和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奠定了同学们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如果这些材料让学生自己搜集效果会更好,基于学生现状我做了介绍。
在欣赏圆明园昔日辉煌后,让同学们说一说此时此刻的感受。
当同学们对圆明园、对祖国文化赞赏后引出:这个当时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却被侵略者洗劫一空并烧毁,让我们一起看看侵略者的恶行吧!学生由刚才的赞赏转到遗憾、痛恨。
学生通过读课文深刻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后不等我说话,一个个就开始愤愤不平,借此机会我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这节课我设计的环节比较紧凑,随着课文内容理解了文章及作者的意图。
我认为这类文章教师的讲解及相关历史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搭建一个平台。
在学生交流中,我及时对同学们的回答作出评价并对那些“好战分子”要采取的以牙还牙的报复手段进行了批评和教育,通过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思想倾向加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