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与健康指导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保 持乐观情绪。
6、临证(症)施护
(1)食滞胃痛者,暂时禁食;缓解后逐渐给予全流或半流 饮食。
(2)胃痛发作时可遵医嘱用针刺止痛。
(3)虚寒性胃痛者,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脘部,或艾灸, 或中药膏贴敷。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
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根据气候变化,适 当增减衣被。注意胃脘保暖,防止受寒,诱发胃脘痛。
护理评估
1、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疼痛有无规律性及与 饮食的关系。
2、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寒邪客胃证、饮食停滞证、肝气犯胃证、肝胃郁
热证、瘀血停胃证、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寒证。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
极等。
(二)胃脘胀满
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 伴随症状。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根据食滞轻重控制饮食,避免进食过饱。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郁怒、悲伤等情志刺激。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脾俞、胃俞、肾俞、天枢、
神阙、中脘、关元等。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合谷。 7.遵医嘱艾灸,取穴:神阙、中脘、下脘、建里、天
(六)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 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 无,脉细或数。
(七)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 便,面黄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二)胃脘胀满 (三)嗳气、反酸 (四)纳呆
2.定期测量体重,监测有关营养指标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宜进高热量、高优质蛋白、高维生
素、易消化的饮食,忌肥甘厚味、煎炸之品。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足三里、内关、丰隆、合谷、
中脘、阳陵泉等。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
脾、胃、肝、小肠、心、交感等穴位。
(三)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 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 数。
(四)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 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 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五)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 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 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一)胃脘疼痛Leabharlann Baidu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 伴随症状。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 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 血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 紧张。
3.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 煎炸之品,戒烟酒。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 内关等。
7.遵医嘱艾灸,取穴: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 等。
8.遵医嘱低频脉冲电治疗,取穴:取中脘、内关、足三里、 合谷、胃俞、膈俞等。
(四)纳呆
1.观察患者饮食状况、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 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
及与寒热、饮食的关系。 (2)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 (3)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
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
(4)出现呕血或黑便、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
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脾胃虚寒或寒凝气滞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4、饮食护理 (1)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 (2)戒烟酒、浓茶、咖啡。忌食辛辣、肥甘之品。 5、情志护理
枢等。 8.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
2~3次。
(三)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 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 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忌生冷饮食,少食甜、酸之品,戒烟酒。 4.指导患者慎起居,适寒温,畅情志,避免恼怒、抑郁。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内关。
胃痛(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与 健康指导
主讲人:陈玲(内二科)
病因表现
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疼痛 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 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 脉弦。
(二)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 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2、保持心情舒畅、乐观情绪,克制情绪波动。 3、饮食宜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以软烂为宜,胃酸多者,
不宜食酸性食品。切勿饥饱不一,冷热不均,暴饮暴食。 疼痛呕吐剧烈时,暂禁食,平时应戒烟酒。少量出血,适 宜进富有营养的流质或无渣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藕粉等。 忌辛辣刺激类食品。
4、避免服用对胃肠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红霉素、 皮质类激素等,以免诱发胃脘痛及出血。
4.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 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7.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 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8.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9.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奄包热熨胃脘部。 10.遵医嘱拔火罐,取穴:背腧穴。 11.遵医嘱TDP电磁波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关元、中
6、临证(症)施护
(1)食滞胃痛者,暂时禁食;缓解后逐渐给予全流或半流 饮食。
(2)胃痛发作时可遵医嘱用针刺止痛。
(3)虚寒性胃痛者,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脘部,或艾灸, 或中药膏贴敷。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
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根据气候变化,适 当增减衣被。注意胃脘保暖,防止受寒,诱发胃脘痛。
护理评估
1、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疼痛有无规律性及与 饮食的关系。
2、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寒邪客胃证、饮食停滞证、肝气犯胃证、肝胃郁
热证、瘀血停胃证、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寒证。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
极等。
(二)胃脘胀满
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 伴随症状。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根据食滞轻重控制饮食,避免进食过饱。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郁怒、悲伤等情志刺激。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脾俞、胃俞、肾俞、天枢、
神阙、中脘、关元等。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合谷。 7.遵医嘱艾灸,取穴:神阙、中脘、下脘、建里、天
(六)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 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 无,脉细或数。
(七)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 便,面黄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二)胃脘胀满 (三)嗳气、反酸 (四)纳呆
2.定期测量体重,监测有关营养指标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宜进高热量、高优质蛋白、高维生
素、易消化的饮食,忌肥甘厚味、煎炸之品。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足三里、内关、丰隆、合谷、
中脘、阳陵泉等。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
脾、胃、肝、小肠、心、交感等穴位。
(三)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 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 数。
(四)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 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 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五)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 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 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一)胃脘疼痛Leabharlann Baidu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 伴随症状。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 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 血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 紧张。
3.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 煎炸之品,戒烟酒。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 内关等。
7.遵医嘱艾灸,取穴: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 等。
8.遵医嘱低频脉冲电治疗,取穴:取中脘、内关、足三里、 合谷、胃俞、膈俞等。
(四)纳呆
1.观察患者饮食状况、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 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
及与寒热、饮食的关系。 (2)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 (3)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
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
(4)出现呕血或黑便、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
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脾胃虚寒或寒凝气滞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4、饮食护理 (1)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 (2)戒烟酒、浓茶、咖啡。忌食辛辣、肥甘之品。 5、情志护理
枢等。 8.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
2~3次。
(三)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 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 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忌生冷饮食,少食甜、酸之品,戒烟酒。 4.指导患者慎起居,适寒温,畅情志,避免恼怒、抑郁。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内关。
胃痛(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与 健康指导
主讲人:陈玲(内二科)
病因表现
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疼痛 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 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 脉弦。
(二)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 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2、保持心情舒畅、乐观情绪,克制情绪波动。 3、饮食宜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以软烂为宜,胃酸多者,
不宜食酸性食品。切勿饥饱不一,冷热不均,暴饮暴食。 疼痛呕吐剧烈时,暂禁食,平时应戒烟酒。少量出血,适 宜进富有营养的流质或无渣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藕粉等。 忌辛辣刺激类食品。
4、避免服用对胃肠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红霉素、 皮质类激素等,以免诱发胃脘痛及出血。
4.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 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7.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 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8.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9.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奄包热熨胃脘部。 10.遵医嘱拔火罐,取穴:背腧穴。 11.遵医嘱TDP电磁波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关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