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doc 10)

合集下载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结论简而言之,包装行业在相对独立的同时也为其他行业服务。

无论从行业自身发展壮大的要求,还是从提高我国整体竞争力的要求,我们都需要积极应对。

绿色包装代表了包装行业的发展方向,满足了绿色消费的需求。

中国应把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放在人、自然、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市场中,统筹规划、引导和支持。

第6页参考[1]。

刘新民。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的原因及未来趋势[。

经济前沿。

《中国春季对外贸易形势报告》,XXXX[。

国际贸易。

XXXX。

[6]。

于娟。

从商品结构的角度看中国贸易收支的近期趋势[。

《世界经济研究》。

2004(5):32-36。

[7]赵薇。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和实践问题》,[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第7页谢谢你这篇文章是在张颖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

张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了重要影响。

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写作,我对中国外贸结构失衡分析这一课题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我要感谢张颖先生!没有老师的细心帮助,就没有纸!在老师耐心的指导和细心的帮助下,我寻找信息,丰富了我的经验和总结能力。

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姐姐王冲,感谢她对我论文写作的指导。

她为我完成这篇论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此,让我再次感谢张颖先生的辛勤工作。

谢谢你,张先生!第8页第9页。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经济发展难题。

尽管中国的对外贸易总体上保持着逐年增长的势头,但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却越来越大。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造成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

地理位置的差异是导致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捷,与全球的联系更紧密,自然更容易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

而西部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交通运输条件相对较差,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阻碍。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还与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关。

中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相对完善,工业化程度较高,拥有较多的高科技产业和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

这使得东部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而中西部地区则大多以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科技含量较低,难以与国际市场竞争。

政策的不平衡也是导致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政府在东部沿海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引进。

与此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导致了中西部地区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不足。

为了解决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改善西部地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联系。

还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竞争力。

要加强中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培育高科技产业,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政府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鼓励科技企业在中西部地区投资兴业,吸引国内外的科技人才。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中西部地区才能在对外贸易中与东部地区更加平等地竞争。

政府在政策制定时要更加注重区域均衡发展的原则。

要适当减少对东部沿海地区的优惠政策,增加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实现对外贸易区域发展的均衡。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是指中国不同地区在对外贸易方面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一些地区对外贸易规模较大,贸易结构较优,而一些地区则相对较弱。

这种不均衡问题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支持等多个因素导致的。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来促进国内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

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对外贸易需要具备良好的物流和交通网络,才能实现顺畅的货物运输和信息传输。

应加大对外贸易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

不同地区优势产业不同,应根据地方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资源型产业,一些技术优势明显的地区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地区自身的竞争力和吸引外商投资的能力。

改善营商环境。

外商在选择投资区域时,除了看重地区的市场潜力和产业发展前景外,还会考虑当地的营商环境。

政府可以加大力度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行政效率,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进入较弱的贸易区域。

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地方政府应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培养出更多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提质升级。

加强国内贸易和外贸互补。

我国对外贸易主要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空间广阔,具有很大的潜力。

为了实现区域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可以通过加强国内贸易和外贸的互补,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同发展。

西部地区可以通过发展加工贸易,加工东部地区的原材料,完成产业链的延伸;东部地区则可以通过发展服务贸易,提供金融、法律、咨询等高附加值服务,支持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来解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营商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加强国内贸易和外贸互补等都是有效的对策,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促进国内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以出口贸易结构为出发点探讨外贸结构的不平衡【摘要】2009年,由于受到这次经济危机的冲击,我国对外出口贸易额有所下降,但是我国出口贸易额仍然排在世界第二的位置。

不过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我国在出口贸易的结构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着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出口产品结构层次低、出口过度依赖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等问题。

而本文即将对其做一浅析,并试图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关键词】产业结构不平衡服务贸易外资【Abstract】Due to the economic crisis, China's foreign trade export d eclined in 2009, but China's export trade is still ranking the world's second position. However, we should see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 roblems in the aspect of China's export trade structure. Overall,the f ollowing issues are exsisting in China's export trade structure:extrem ely uneve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the over concentrated export market;low-level structure of export products ; export over-reliance on processing trade ; exports are more uncertainties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The paper is about to make an analysis, a nd to propose appropriate solutions.【Keywords】industry structure imbalance service trade overseas i nvestment多年来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中,主要特征就是以廉价的低端产品比如纺织品、玩具等换取价格昂贵的进口品比如飞机、机器设备、特种钢材等。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楼佳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楼佳

分类号密级U D C 编号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院(系)经济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年级2006级学生姓名楼佳佳学号2006925010指导教师曹雨二○一○年五月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一、对外贸易结构的概述 (2)(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概念 (2)(二)对外贸易结构的概念 (2)(三)对外贸易结构的特性 (3)二、对外贸易结构的现状 (4)(一)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4)(二)服务贸易领域现状 (5)(三)美国和欧盟是我国的主要对外贸易市场 (6)(四)高科技的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依存度大 (6)三、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中存在的不平衡 (6)(一)外贸依存度与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 (7)(二)不同性质企业进出口贸易额的不平衡 (8)(三)服务贸易的不平衡 (9)四、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的建议与措施 (10)(一)优化外贸依存度 (11)(二)注意外企的作用 (11)(三)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14)内容摘要: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其发展和变化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不可代替的作用。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中国在对外贸易领域的发展并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发展相差较大。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以及对策。

一、原因1. 地理因素。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不同,导致一些发达地区的外贸发展迅速,而一些偏远地区的外贸发展受到制约。

2. 行业结构不同。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

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集中在电子、机械、化工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制造上,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以农产品、轻纺等传统产业为主。

3. 物资条件不同。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高科技专利资源,可以获得更多的外贸订单;但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地区,原材料供应和技术支持相对匮乏,导致外贸发展受到限制。

4. 政策不同。

各地政府对外贸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存在差异。

一些政府制定了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扶持资金等,进一步促进了外贸的发展;但在一些地区政策落实不到位,甚至相互制约,导致外贸发展遇到阻力。

二、对策1. 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政府应该引导地区间产业结构转型,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和新兴产业转型,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这可以促进区域之间的平衡,实现共赢发展。

2. 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政府应该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包括道路、高铁、机场等,以提高地区的物流能力,改善外贸环境。

3. 推出促进外贸的政策。

政府可以出台促进外贸的政策,如减免税收、增加补贴等,以吸引更多外商投资和订单。

4. 发展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可以突破地域限制,让偏远地区也能参与到全球贸易体系中来。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政策扶持,以推动跨境电商在中国的发展。

5. 建立多元化的贸易渠道。

政府和企业可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贸易渠道,如拓展南南合作、发展内外贸结合等,以保证外贸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

总之,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进 口增 长 3. % , 同 比增 长 7 , 矿 41 煤 3 铁
石 增 长 4 . %, 花 增 长 1 2倍 , 械设 05 棉 . 机
对外 贸易 的大量 顺整 由此 , 国的对 外 贸 我 易结构 不 平衡 已初 露端倪 。大量顺 差 贸 易 自然 引发 高发 性 贸易 摩擦 。 口影 响供 给 , 进 出 口影响 需 求 。需 求 扩 张引发 贸 易摩 擦 。
我 国的出口市场 主要依赖加工 贸易的方
式, 不仅 减 弱 丁出 口结构 升 级对 国 内产 业 结 构 升级 和技术 进 步 的作用 , 且使 我 国 而
要 原 因是 中 国外 资 流 入 主要集 中在 制 造业 等 第 二产 业 , 一 定 程 度上 延缓 了 中国服 在 务 产业 的发展 速 度 , 成服 务 贸 易 和 货 物 造 贸 易 的非均衡 发展 。 其 次 , 务 贸易 发 展不 平衡 , 目和市 服 项
场过 于集 中。 再 次 , 附 加值 服 务 产业 落后 , 度 和 高 制
度的标尺。世界各国的平均外 贸依存度 由
17 9 0年 的 2 . 到 l 9 7 9, 9 6 9 0年 升到 3 . , 67
外贸易增速越快则外贸依存度越高.
3要 减小 外 贸依 存 度 , 须 要 在对 外 . 必 投 资 以及扩 大 内需 , 展国 内市 场 上 下 功 扩
产 品出 口贸 易额为 1 6 6 5亿 美 元 , 比增 长 同
5. , 于 出 口增 幅 1. O2 高 4 8个 百 分 点 , 占 出 口总额 比重上 升到 2 . 。 79
进 口贸 易 中原 油增 长 3 . , 品 油 48 成
技术的创新能力不足。中国服务贸易发展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摘要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包括其自身的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与其相关主体在贸易中产生的不平衡,也包括对外贸易与对外贸易发展也即外贸依存度大小的不平衡。

本文将基于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不平衡结构对外贸易一、造成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一)地理历史因素以及国情因素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靠最大的大陆,东临太平洋,东西部的地理位置差别直接造成了东西部在对外出口贸易中的巨大差距。

东部沿海地区有利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正是中西部地区缺少的。

而且东部地区原有的工业基础雄厚,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按“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逐步推进”的次序来走的,由此可见沿海地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优先开放了东南部沿海,使得沿海地区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并承担起出口重任。

这一系列的原因都造成了东部地区在我国出口贸易中一直处于绝对优势,而中西部地区则由于历史原因,地理条件及国家政策的影响,长期以来处于落后的地位。

(二)国家政策我国多年来一直进行现代化的硬件建设,工业发展的受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服务业,受我国实施赶超型经济战略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影响,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工业比重远远高于服务业比重。

这必然造成了我国出口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较大,和服务贸易出口发展的滞后。

(三)国际产业的转移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指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将产业(主要是制造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次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带动移入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发达国家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将制造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人口多,劳动力廉价的中国。

这种产业分工的长期不平衡造成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过多。

(四)企业因素我国内资出口企业相对于外资企业来讲,劣势明显:起步较晚,规模小,技术比较落后,自主研发科技能力不足。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其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在对外贸易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中西部地区却面临着严重的发展不足。

这种不均衡发展对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需要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1. 地理位置差异导致的区域发展分化:中国地处亚洲东部,东部沿海地区与外部市场更为接近,交通运输成本低,便利程度高,因此在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中西部地区地处内陆,与外部市场的联系相对较远,导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 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导致的对外贸易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制造业和服务业更加发达,对外贸易规模更大,质量更好。

而中西部地区因受制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限制,制造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对外贸易规模较小,质量不高。

3. 投资体系不完善导致的资源配置不均衡:由于东部沿海地区拥有更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国内资金,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使得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处于资源匮乏的状态。

4. 体制机制差异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由于东部地区改革开放较早,国家对其支持力度较大,而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相对滞后,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导致两地区在对外贸易发展上出现了差距。

二、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1. 经济增长放缓: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但随着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提高,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地区经济增长放缓。

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制于外部条件和内部发展不足,经济增长更是缓慢,这使得整个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了制约。

2. 社会稳定问题: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社会服务水平不高,就业压力大,人口外流问题严重。

这就可能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造成负面影响。

3. 贫富差距加大:经济不均衡发展导致中西部地区相对贫困,而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富裕,这加大了贫富差距,也给中国的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重要性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的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

这种不均衡在对外贸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导致一些地区的对外贸易规模和效益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存在使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缺乏整体竞争力,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形象和地位。

一些发达地区的对外贸易规模较大,质量较高,但欠发达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比较低,资源利用率不高,市场开拓程度不够。

这种不均衡现象不仅使中国整体对外贸易发展受限,也使国际市场对中国的认知产生片面性和不完整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区的国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分布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如何解决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实现全国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社会和文化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全国经济一体化发展,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1.2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原因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

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一些沿海开放地区和经济发达城市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雄厚的产业基础,有利于吸引外资和开展国际贸易,而一些内陆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竞争力,因此导致了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

另一方面是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也对外贸易区域发展造成了影响。

一些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或资源的丰富,能够更好地开展对外贸易,而其他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或资源匮乏,难以吸引外商投资,致使对外贸易发展不均衡。

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和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导致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不断加强对外贸易合作,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一问题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不仅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限制,还会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目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东北萎靡、西南衰退、东南兴旺、中部崛起”的态势。

其中,东南沿海地区和特别经济区发展迅速,其对外贸易额占全国贸易额的比重超过60%,而西南、西北等内陆地区则相对滞后。

这主要是由于沿海地区资源丰富、交通方便、人口多、发展先行先试等原因,而内陆地区的发展受到了地理和历史的限制。

一、加强贸易领域资源的整合加强贸易领域资源整合是解决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不均衡问题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当利用沿海地区丰富的资源和发达的交通优势,积极发展内陆地区的对外贸易。

通过开展区域合作,建立跨地区贸易和共享的平台,促进东南、东北、中西部地区互相补充和协作,推动各地资源整合和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强内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内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是导致内陆地区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内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其交通、能源和通讯条件,提高内陆地区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推动其对外贸易发展。

三、优化政策扶持政策扶持是促进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加强对内陆地区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其发展对外贸易。

而且,应当透明化政策制定和执行,公开政策内容和标准,确保政策执行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从而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总之,我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存在,但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随着我国加强对外贸易合作的努力和各地区的共同努力,相信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会更加平衡和协调。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摘要】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一直存在,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差异、政策扶持不均等。

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不均衡的因素包括市场规模、交通网络、产业集聚等。

针对不均衡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是加强地区间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区域发展均衡。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各地区间的合作与政策引导,只有实现区域发展均衡,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加强地区间合作能够促进资源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政策引导则可加快区域发展速度,促进发展平衡。

本文呼吁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共同解决发展不均衡问题,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原因分析、影响因素、对策建议、地区间合作、资源配置、政策引导、解决关键、健康发展。

1. 引言1.1 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中国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途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外贸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出口贸易占GDP比重较高,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外贸是中国实现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国际贸易,中国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和技术资源,推动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外贸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加强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

通过外贸往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合作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存在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存在是一个长期存在并且日益严重的问题。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外贸规模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导致不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甚至出现了明显的地区间贸易逆差。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中国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促进全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均衡发展。

本文将就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进行浅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地区资源的差异化。

中国各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另一些地区则资源匮乏,这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

2. 历史遗留问题。

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尽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一些发达地区开始先行开放,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被边缘化,建立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3. 行政区划的不合理性。

中国各省市之间的行政区划划分不合理,导致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无法形成合理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4. 地区交通运输的不发达。

一些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较差,导致了这些地区在对外贸易中的不利地位,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5. 区域政策的差异。

一些地方在吸引外资、开展对外贸易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不够完善,导致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制约了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

二、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影响1. 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

发达地区的经济远远领先于欠发达地区,这导致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2. 区域间贸易不平衡。

一些地区的对外贸易依赖性过高,而一些地区的对外贸易活动较为薄弱,导致了地区间贸易的不平衡。

3. 社会贫富分化。

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带来了社会贫富分化问题,一些地区的居民收入较高,而一些地区的居民却生活困难,这导致了社会稳定和谐问题。

4. 分散风险问题。

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了全国经济风险分散不均衡,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将会导致全国范围的经济危机。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愈发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该问题的原因及可能的对策,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

一、问题现状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对外贸易规模更大,而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外贸易规模较小。

2. 贸易布局不均衡。

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规模较小。

3. 外贸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国对外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中低端产品占比较大,高端产品占比较小,这导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稳定。

二、问题原因1. 地理位置差异。

中国的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地理位置差异造成了对外贸易条件的不均衡。

2. 政策差异。

不同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和发展政策存在差异,导致了区域发展不均衡。

4. 交通运输条件差异。

中国的交通运输条件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同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不同,对外贸易发展也不同。

5. 资源禀赋差异。

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也是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

三、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影响1. 增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制约了整体经济的发展。

2. 阻碍了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开展,导致内陆地区的发展滞后。

3. 妨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影响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4. 阻碍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资源共享,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整体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1. 加强对外贸易政策协调。

加强对外贸易政策的协调,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资源共享,推动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

2. 调整对外贸易结构。

加大技术创新和高端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高端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促进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是指中国各个区域在对外贸易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致。

对外贸易的不均衡发展不仅会影响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还会使区域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应采取一系列对策。

中国应加强对外贸易区域发展的整体规划。

通过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区域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对外贸易布局,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互动,调整区域间的经济结构,推动各个区域协调共同发展。

中国应加大对外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在交通、物流、电力等基础设施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这限制了这些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

要加大对外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运输、物流等基础设施的水平,为区域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区域对外贸易的发展。

可以在税收、关税、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在营商环境好、综合成本低的地区开展对外贸易,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还可以通过优化贸易便利化措施,加快通关速度,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等方式,推动区域对外贸易的发展。

中国还应加强各个地区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合作。

在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区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可以通过经验交流和合作,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可以通过建立交流平台、组织区域性对外贸易展会、开展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推动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促进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需要通过制定整体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加强经验交流合作等一系列对策来解决。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促使各个区域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对外贸易的优势,提升对外贸易的水平,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给中国的贸易发展带来一系列挑战和困扰。

本文将对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海岸地区和内陆地区之间的差距。

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早期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完善的港口、物流和贸易体系,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

而内陆地区则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交通条件较差,物流成本较高,导致对外贸易水平相对较低。

在沿海地区,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等,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专业市场,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内外贸易需求,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外贸订单。

而内陆地区的产业体系相对薄弱,专业市场建设不足,难以吸引外资和外贸订单。

二、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分析1.地理位置的差异性:沿海地区由于靠近海洋,便利了与国际贸易的联系,而内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导致了对外贸易的局限。

2.历史遗留问题:早期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沿海地区率先获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对外贸易体系,而内陆地区则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开放的效应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政策支持不足:相对于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在政策支持上并不够同等,对外贸易的开放程度和便利程度相对较低。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内陆地区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加快交通建设、完善物流体系等,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对外贸易的便利程度。

2.优化产业结构:内陆地区应当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培育自己的优势产业,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当加大对内陆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给予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鼓励外资和外贸订单向内陆地区流动。

4.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政府和企业应当共同推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协同发展,通过跨区域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中国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一直是中国外贸发展的一个难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尤其是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成为一个热点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就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进行浅谈,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望能够有所改善。

一、问题分析1.形成原因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历史原因。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济基本上是封闭的,外贸活动非常有限,各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小。

改革开放以后,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但中西部地区由于起步较晚,缺乏技术和资金储备,发展水平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改善。

政策原因。

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并没有完全考虑各地区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政策导向不够明确,导致了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

资源原因。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资源禀赋不同,东部地区资源相对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便于对外贸易,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贫瘠,自然条件差,对外贸易存在一定的困难。

2.表现形式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不均衡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出口额不均衡。

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以出口为主,但不同地区的出口额差距较大,东部地区出口额占据绝大部分,中、西部地区出口额则相对较少。

进出口产品结构不均衡。

东部地区主要出口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中、西部地区则以原材料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

地区间贸易差距明显。

东部地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规模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形成了一定的贸易边缘化现象。

地区间外汇收入差距较大。

由于东部地区对外贸易收入较高,外汇储备也相对丰富,而中西部地区则外汇储备偏低,造成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二、对策建议1.优化政策环境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和发展需要,优化政策环境是解决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重要途径。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区发展对外贸易。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领域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发展。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入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地区资源禀赋的不均衡。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很大。

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商业发达,资源条件相对丰富,而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资源禀赋不均衡,导致各地区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不一致,这是造成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个导致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资金和人才向这些地区聚集,形成了发达的产业体系和经济环境。

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竞争力较弱,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这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直接影响着各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

除了资源禀赋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外,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还包括区域政策和政府支持的不一致以及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等方面。

这些原因综合作用,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局面。

为了解决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的对策。

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向这些地区倾斜,推动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建设。

要加强地区之间的产业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还需要建立更加公平、开放和透明的市场体系,为不同地区各类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还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各地区的对外贸易行为,防止因地域发展不均衡造成的贸易摩擦和不公平竞争。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是指中国不同地区在对外贸易中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现象。

这种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地理不均衡、产业不均衡和政策推动不均衡。

地理不均衡是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差异,中国东部地区更加便利于外贸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困难。

东部地区靠近沿海港口,有较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快速将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上的不利条件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则使外贸发展面临很大的难题。

产业不均衡也是导致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

中国东部地区发达的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具备较高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处于较高的位置。

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农业和传统制造业,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从而导致外贸发展受限。

政策推动不均衡也是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

由于中国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差距,政府在政策上对不同地区的支持力度也不同。

东部地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得到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少。

这导致东部地区的外贸发展较好,而中西部地区的外贸发展受限。

针对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应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推动各地区的外贸发展。

需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网络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中西部地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更好的条件。

应鼓励和支持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通过引导外资、鼓励企业创新等方式,推动中西部地区的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外贸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减少税收负担、降低融资成本等方式,为中西部地区的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外贸竞争力。

还应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不同地区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doc 10)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摘要】在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之际,我们不应忽视的是在发展外贸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结构不平衡问题。

本文着重从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行业间以及各不同性质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情况来分析我国外贸结构的不平衡问题,且提出了一些的解决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的措施。

【关键词】外贸依存度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利用外资【Abstract】The imbalance of the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when the foreign tra de is fast development in China. As time goes by, the imbalance of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pendency of foreign trade degree as well as the situation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 different kinds of enterprises . Finally, this article offers some measurements solve the imbalance of the foreign trade st ructure.【Key word】The dependency of foreign trade degree The cargo trade Service trade Use foreign capital 据《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中国在2004年的对外贸易额自从2002年增长21.8%,2003年增长37.1%之后,迎来又一历史新高,增长了35.7%,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11548亿美元。

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从2003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

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但是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问题却越来越多的显现出来。

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包括其自身的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与其相关主体在贸易中产生的不平衡,也包括对外贸易与对外贸易发展也即外贸依存度大小的不平衡。

本文将基于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作以简要分析。

一、贸依存度与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1、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我国今年的外汇储备达到7000亿美元,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自然来自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贸易。

由此,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已初露端倪。

大量顺差贸易自然引发高发性贸易磨擦。

进口影响供给,出口影响需求。

需求扩张引发贸易磨擦。

这里引入外贸依存度这个概念。

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它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基本指标,也是反映一国与国际市场联系程度的标尺。

世界各国的平均外贸依存度由1970年的27.9%到1990年升到36.7%,2000年又升到41.7%,直到2003年也才接近45%。

而对比我们国家的情况:1970年5.0%,到1990年一跃升为29.8%,2000年又创历史新高43.8%,2004年已达70%。

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较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增长过快,而且已明显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对比日本的外贸依存度,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21%-26%下降到80年代末至20%以下,基本上维持在3个百分点变化范围内。

而且世界范围内存进出口贸易行业间包括货物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间结构的不平衡。

当然这其中有地区性的不平衡,也有贸易额方面的不平衡。

广义的进出口结构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中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所占的比例大小。

它是一国进出口贸易处于何种程度的外在表现,即一国国内生产能力的大小。

我国在这一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平衡,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存在严重的不均。

1.货物贸易2004年,出口贸易中机电产品实现出口贸易额323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

3%,占出口总额比重54.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为1665亿美元,同比增长50.2%高于出口增幅14.8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比重上升到27.9%。

进口贸易中原油增长34.8%,成品油进口增长34.1%,煤同比增长73%,铁矿石增长40.5%,棉花增长1.2倍于上年同期,机械设备增长28%,主要作为中间产品的电器及电子产品进口增长36.7%,当然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货物贸易中的一些结构优化的趋势,但是仍然存在出口初级产品所占比例过高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属于内需拉动型国家。

所以能在进口贸易中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消费市场需求,这也有利于我国在出口贸易中出口占重要地位的劳动密集型相关产品,以达到平衡贸易、缓解贸易压力、避免及减少贸易擦的目的。

然而在进口贸易中却要不断考虑到国内市场的消化能力,要注意到对国内相关产业的保护,以及对国内一些重要行业的扶持,引进必要技术,重要的是对技术的吸收及利用。

中国出口贸易中也要不断得到出口结构的升级,商品结构的优化。

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图实现科技兴贸的目的。

国内也要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较高领域中寻找利润。

争创有优势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争得一席之地。

2.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提供者从一国境内通过商业现场或自然人现场向消费者供服务并获得外汇收入的交易过程。

由下表可见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总体处于逆差状态。

这之中仅有少数的行业如旅游、建筑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处于顺差地位,绝大多数行皆处于逆差地位。

2004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金额单位:亿美元项目进出口出口进口差额金额增速% 金额增速% 金额增速%服务贸易总额 1345.67 31.88 624.34 33.60 721.33 30.42 -96.991.运输 366.11 40.06 120.67 52.63 245.44 34.61 -124.762.旅游 448.88 37.72 257.39 47.87 191.49 26.09 65.903.通讯服务 9.13 -14.37 4.40 -31.01 4.72 10.49 -0.324.建筑服务 65.04 33.37 3.81 21.74 61.24 34.16 -57.435.保险服务 28.90 35.17 3.81 21.74 61.24 34.16 -57.436.金融服务 2.32 -39.65 0.94 -38.18 1.38 -40.61 -0.44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28.90 35.17 16.37 48.54 12.53 20.94 3.84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47.33 29.49 2.36 120.94 44.97 26.73 -42.609.咨询 78.87 47.85 31.53 67.25 47.34 37.24 -15.8210.广告、宣传 15.47 63.85 8.49 74.62 6.98 52.51 1.5011.电影、音像 2.17 110.55 0.41 22.57 1.76 152.87 -1.3512.其它商业服务 244.29 13.52 159.51 5.94 84.78 31.16 74.7313.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9.09 11.89 3.78 5.50 5.31 16.94 -1.52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首先,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2004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额占整个对外贸易总额(含货物和服务)的10%,较2003年底下降2个百分点。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外资流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等第二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服务产业利用外资约占全国外资流入总额的1/5左右,由于服务领域总体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影响了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制度的引进。

另外,中国大部分服务领域(如电信、运输、金融和保险等)主要以国有成份为主,缺少必要的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中国服务产业的发展速度,造成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非均衡发展。

其次,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项目和市场过于集中。

中国服务贸易收支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它商业服务,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32%、29%和17%,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78%。

目前,中国服务贸易收支伙伴也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从国内地区发展情况看,上海、北京和广东等地区服务贸易规模较大,而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所占份额极小。

服务贸易交易项目和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形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水平偏低、短期内难以有所突破的格局。

同时,由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多元化程度不够,导致中国服务贸易抗冲击能力较差,易受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

再次,高附加值服务产业落后,制度和技术的创新能力不足。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快的项目集中在旅游、运输、转口贸易、经营租赁等劳动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的低附加值项目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咨询、专有权利和特许、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项目,受制度、技术、知识和文化等基础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三、不同性质企业进出口贸易额的不平衡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外资企业的进出口贸易额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在不断下降;其它性质企业的规模在扩大。

1.外资持续稳定流入对贸易增长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

2004 年中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606 亿美元,制造业领域吸收外资的比重仍保持在 70% 的较高水平。

2004年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 3386 亿美元,增长 40.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 57.1%,较上年提高了 2.3 个百分点;进口 3246 亿美元,增长 40%,占进口总额的比重达 57.8%,较上年提高 1.6 个百分点。

2.国有企业出口摆脱了近年来相对低迷的局面,实现了 22% 的较快增长,增幅同比提高了 19.3 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16.6%,同比提高了 13.9 个百分点。

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增长 59.8%,仍然大大高于总体出口增幅。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 34%,略低于出口总体增幅,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达到 56.7%,但同比回落了 14.5 个百分点。

3.其它性质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除了全面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因素外,今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体制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的建议、措施要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平衡,首先,应注意对外贸依存度的研究,尽快建立和完善外贸评价体系,同时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全方位、多层面地积极应对和优化解决贸易磨擦,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