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读书笔记
土地经济学安农大期末笔记
品销售价格超过成本的余额。
地租形态:
劳役地租、实物地租与货币地租
经济地租:
利用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源所得到报酬扣除成本的余额,是超过成本的纯收入。
准地租:
在短时期内因使用固定资本而产生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Βιβλιοθήκη 优、中等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与劣等土地生产条件所决定的一般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
级差地租Ⅰ
肥力和位置
无论什么土地都是自然物,不是也不可能是劳动产物,因而没有价值。 (2) 土地全价值论:
整个土地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未经人类劳动的参与、尚未进入交易的天然土地。 (3) 土地价值二元论:
土地由土地物质和土地资本构成,土地物质的价值是虚拟的,土地资本的价值是真 实的,二者组成统一的整体。 土地价格可区分为土地资源价格与土地资本价格,前者和土地物质相联系,后者与土地资本 相联系。
4
地价的作用: 土地所有权的计量依据 土地生产与利用的导向 各权利主体利益分配的工具 征税的依据 调节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
土地的二元构成:土地物质与土地资本 土地物质:即土地自然物与自然力 土地资本:即已利用土地,凝结了资本与劳动
地价的影响因素: 1 宏观因素 ➢ 土地制度 ➢ 城市规划 ➢土地利用计划 ➢土地相关政策 ➢ 城市性质及宏观区位 ➢ 人口状况与经济发展状况 ➢ 社会安定状况 2 区域因素 ➢ 位置 ➢ 基础设施条件 ➢ 规划限制 ➢ 环境质量 3 个别因素 ➢ 面积、位置、形状、进深比 ➢ 容积率、土地开发程度 ➢ 产权状况、使用年期等
➢气候条件(人类生活、作物生长) ➢地质地貌土壤条件 ➢淡水资源及生产资源 ➢交通运输条件 土地经济供给: 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通过投入劳动进行开发后形成的可供人类直接用于生产、 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有效供给。 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 ➢土地的自然供给总量 ➢人们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术水平 ➢交通运输条件 ➢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 ➢社会需求 ➢制度因素(政策、法规等) 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
土经济,笔记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第一章导论1.概念解释:土地、土地经济学。
土地:由地球陆地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经济学:研究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产流转,即土地利用中的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简述土地的经济特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自然特性为基础的,主要有①供给的稀缺性。
它是引起土地所有权垄断和经营权垄断的基本前提。
由于土地供给稀缺,就可能出现地租、地价猛涨和土地投机泛滥等现象;②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
因为土地利用要根据某种用途的需要,进行专项土地开发,投入很多的资金和劳动,当土地用途改变不仅会使其投资失去价值,还得为此而付出“代价”;③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单位面积土地的投入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产生报酬递减;④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土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因子,互相联结在一起,所以每一区域土地的利用都会影响临近区域土地的自然生态和经济效益。
3.土地有哪些功能?说明土地的位置、质量和数量在不同生产部门中的意义和作用。
土地的功能:(1)承载功能;(2)生产功能;(3)资源(非生物)功能土地若处于交通方便地方,便利于工业生产中的如电子、机械制造等部门;对于远离人口集中区的土地便适宜集聚有毒、有害、有污染的行业;对于靠近人口集中区的土地则适宜发展食品加工业。
土地质量好的土地则应当首先考虑进行农业利用,农业生产中土地数量应该足够多。
第二章地租地价理论1.概念解释: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绝对地租、垄断地租、建筑地段地租、城镇基准地价、农地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城镇基准地价、标定地价、交易地价。
城镇基准地价标定地价(1)地租: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它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2)级差地租: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土地经济学笔记
概念土地,是地球陆地一定高度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植被的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土地利用: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
土地集约利用: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模式。
集约经营:土地单位面积上使用高比率的变量投入粗放经营:使用大面积土地投入低比率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农业生产技术保持不变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的前提下,对于一个农业生产单位的某一生产过程若其他生产要素保持不变变动生产要素的报酬将随变动要素投入的增加呈现逐渐递增到最大值又递减的趋势。
区位:客观物体分布的地区和地点。
区位理论:关于自然物体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相互关系的学说。
农业区位地租:经营不同区位的土地所获收益差额农业区位地租:不同区域的土地所获得的收益差额。
L(区位地租)=Y总产量(m 产品市场价格-c单位产品生产成本)-Yt(单位产品单位距离的运费)d(产地与市场距离)内部规模经济是指因企业经营实体规模扩大而在企业内部产生的效益。
规模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首先是单个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其次是各生产要素间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性内部规模不经济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原因而导致的收益下降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行业内单个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经济利益外部规模不经济指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行业内单个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集聚经济:一个企业的规模扩大而获得的效益,将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某一点所获的得的空间意义上的效规模经济。
土地利用规模:是指经济活动中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所占用土地的面积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保护耕地是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重点。
土地人口承载力:也叫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是指一定面积土地的食物生产潜力所能供养的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土地经济学》复习笔记
《土地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一章1.概念解释:土地、土地利用经济、土地价值。
土地原意:地球表面的具有生命力的综合体。
由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植被等要素构成。
引意:地表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包括土地资产,土地系统,景观。
土地利用经济:土地资源在各经济部门中分配和使用。
研究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问题。
土地价值:土地权属转移和收益分配中的土地关系问题。
2.简述土地的经济特性。
经济特性: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型。
3.土地有哪些功能?说明土地的位置、质量和数量在不同生产部门中的意义和作用。
土地五项基本功能:承载功能、生产养育功能、矿产资源的仓储功能、景观功能财产和资产功能。
(p8)4.土地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土地利用中的生产力组织和土地所有、使用与管理中的生产关系及其调节,即包括两个方面:(1)生产力组织:土地要素与其他要素的配置,包括时间和空间(2)生产关系调节:土地收益分配和权属转移中的土地关系的协调5.简述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有三个主要领域①土地利用经济:土地资源在各经济部门中分配和使用。
研究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问题。
②土地价值:土地权属转移和收益分配中的土地关系问题。
③土地制度:制度的制定是土地利用的重要内容,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第二章1.概念解释: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对土地进行干预的活动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是指对土地的投入与取得有效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较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是人类对土地的利用过程与结果符合生态平衡规律。
土地利用社会效益:指土地利用后果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度及产生的政治和社会影响2.简述现今土地利用的基本内容。
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编制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土地开发;土地保护。
3.试说明土地利用的目标,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手段有哪些?土地利用的目标:(1)提供的“产品”,物质产品的需要,满足服务的需要。
土地经济学心得体会总结
土地经济学心得体会总结土地经济学是研究土地利用、土地价值、土地产权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通过学习土地经济学,我对土地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以及土地产权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土地经济学的知识和理论,并从中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土地在经济中的重要性。
土地资源是一种固定的自然资源,它的供应是有限的。
然而,土地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和条件,无论是农业生产、工业发展还是城市建设,都离不开土地的支持。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土地的价值,也决定了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在土地经济学的研究中,我们学习到了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如何解决土地资源的矛盾和冲突。
其次,我深刻认识到土地产权在土地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土地产权是土地经济的基础,它直接决定了土地利用的方式和效果。
土地产权的明晰与否,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的流转和使用方式。
在土地经济学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土地产权的性质、特点和制度安排,以及土地产权在土地经济活动中的效益和限制。
只有明确、稳定、可交易的土地产权制度,才能够使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成为可能。
再次,我认识到土地利用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土地利用的效益是指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而可持续发展则强调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和平衡。
在土地经济学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政策的制定,来实现土地利用的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平衡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之间,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才能够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认识到土地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实践价值。
土地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等多个领域。
通过学习土地经济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土地资源的属性和特点,探索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律和原理,并且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土地经济学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土地产权的变动规律,为土地经济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笔记整理 土地经济学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作业作业科目土地经济学专题任课老师谭术魁考生姓名赛米·吾布力考生学号 M201074560专业土地资源管理笔记整理一、土地经济学起源1924 年美国经济学家伊利和莫尔豪斯合作出版了《土地经济学原理》一书,标志着土地经济学从主要依附于政治经济学等学科的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该书把以前着眼于零散性、专题性、即时性的土地经济问题的探讨,转向阐述并运用土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系统分析和解决人地关系、土地行政、土地政策和土地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的规范化学术化研究轨道。
至今,该学科已走过了80多年的风雨历程,经过世界各国研究者们的共同探索,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二、国外土地经济学院校及学者介绍(一)、美国在美国的大学或科研机构,没有专门设立土地管理学专业,而是与统计学、金融学、会计学、城市规划等一起放在商学院。
但其在土地管理与土地经济学方面的影响是很大的,其研究实力和运用实践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就其整体来说,主要分为两条脉络,分别是偏土地经济学和偏土地利用。
1、土地经济学方面:土地经济学首先是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T.Ely 在其1922年出版的《土地经济学大纲》中提出的。
此后,伊利(Ely)和莫尔豪斯(Morehouse)在1924年发表了《土地经济学》原理,被誉为当代最早的土地经济学名著。
伊利也被称为土地经济学之父。
在此基础上,威斯康星大学创立了土地经济学研究中心,在土地资产、土地金融等方面是很有地位的。
著名刊物Land Economics(土地经济学)也在此诞生,主要研究土地经济方面的问题,现在是SSCI的原刊物。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Hass 商学院(School of Business)在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市场、土地资产抵押及证券化、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方面有很强的实力。
2、土地利用方面: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城市规划系研究土地管理、土地分区、土地规划等公共管理方面是一流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在城市规划、景观设计方面是排在世界前三位的;座落在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和座落在罗德岛金斯顿市的罗德岛大学在土地利用方面也比较有实力。
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导 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导论一、土地的概念和特性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一个由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并综合了人类正反面活动成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特性(1)土地的自然特性主要包括:①位置固定性;②面积有限性;③质量差异性;④功能永久性。
(2)土地的经济特性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的自然特性为基础的,主要有以下四个:①供给的稀缺性;②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③报酬递减的可能性;④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二、土地的功能和分类1.土地的功能土地具有三个基本功能:(1)承载功能;(2)生产功能;(3)资源(非生物)功能。
2.土地的分类(1)按照地貌特征,可以把土地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2)按照土壤质地,可以分为黏土、壤土、沙土等;(3)按照土地(农用地)生产能力,可以分为高产田、中产田和低产田;(4)按照土地权属性质,可以分为国有的、集体所有的、私人所有的等;(5)按照土地的实际用途,可以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
关于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1981年7月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和土地资源调查专业组提出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其含义(草案)》。
经过几年实践,于1984年7月进行修改与完善,并作为一章纳入了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由于近年来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一技术规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经过研究与修订,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1日以国土发[2001年255号文]印发了新的《土地分类(试行)》标准。
将原有两级分类变成三级分类,土地分为三个一级类: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其下又分为15个二级类。
三、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1.土地经济学的对象(1)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①土地资源利用是指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具体包括土地资源的勘察、技术经济评价、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与计划、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区位利用、土地规模利用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经济问题。
土地经济学高分背诵笔记
土地经济学高分背诵笔记●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第一章导论●1.1 土地的概念和特性●土地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并综合了人类正反面活动结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的自然特性●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土地的经济特性●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1.2 土地的功能和分类●土地的功能:承载功能、生育功能、资源功能、生态功能、财产和资产功能●土地的分类:●按照地貌特征: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按照土壤质地:黏土、壤土、沙土●按照土地(耕地)生产能力: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按照土地权属属性:国有、集体所有、私有●1.3 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土地经济学研究对象: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土地的经济关系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土地利用:是指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和使用,是研究人与土地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土地制度:是指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是研究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土地市场:是指土地作为资产其权属进入市场流转和随之产生的土地价值实现●第1篇土地利用●第二章土地利用概论●2.1 土地利用的内容和目标●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以及价值、信息的交流与转换●土地利用程度: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与改造程度,以及土地受人为影响的变化程度●土地利用结构:指在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来表示。
●土地利用效益:是指土地利用后给人类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它反映了人类利用土地目标的实现程度●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政府为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综合目标的土地利用布局和手段的系统决策●土地开发:指对未利用或利用效率低下的土地,通过工程、生物或综合性的措施,使其成为可利用的或效益更高的土地的过程。
土地经济学读后感
土地经济学读后感《土地经济学读后感》当我读《土地经济学》这本书的时候,最初的感觉是复杂的。
因为土地这个概念虽然我们生活中常常接触,但真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去深入探讨,就发现有太多我不知道的东西了。
读到土地的供给那一章时,我感觉自己像是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作者详细讲述了土地供给的特点。
土地的自然供给是有限的,这一点特别触动我。
比如说我们生活的城市,能用于建设住宅、商场、写字楼等的土地就只有那么多。
我想起我所在的城市周边这些年不断地开发建设,以前的荒地慢慢都变成了高楼大厦,但是土地始终不是无限的,总有开发完的那一天。
这让我意识到城市规划者在进行城市布局的时候面临多么巨大的挑战,如何用有限的土地创造出最大的价值确实很值得思考。
书中提到的地租理论也让我陷入了沉思。
对“级差地租”的阐述,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城市中心的房价和偏僻地段的房价差别如此之大。
比如城市中心繁华地段,商业活动频繁,交通便利,那里的一块土地能够产生很高的收益,所以地租自然就很高,反应在房价上也就是价格非常昂贵。
在这之前,我仅仅觉得房价高是因为建筑成本或者开发商要赚更多的钱,没有深入想到背后土地价值本身的差异。
后来我明白了这是土地经济学在实际中的一个非常显著的体现。
但是书中有一些地方我也存在疑惑。
比如说在土地金融那块内容,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金融计算和运作方式理解起来有点吃力。
不过这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经济学尤其是土地相关经济学识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土地经济知识,更是在给读者提供一种看待土地和经济关系的视角。
从宏观层面来看,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等关乎国家的发展战略。
我们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对于沿线的土地开发与利用规划,也是要考虑到土地经济学的知识的。
从微观层面讲,我们个人购房、企业选址等也都离不开对土地经济要素的衡量。
对了还想说的就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土地经济是一个动态的东西。
随着人口的增长、技术的发展等因素影响,土地的价值和利用效率等都会发生变化。
土地经济学读后感
土地经济学读后感读了土地经济学这本书,真像是一场奇妙又接地气的土地之旅。
以前吧,我对土地的认识那可真是浅薄得很。
就觉得土地嘛,不就是咱们脚底下踩着的那片地,能用来盖房子、种庄稼。
可读完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土地这事儿,那可是大有乾坤。
书里讲土地的供给和需求,就跟讲菜市场买菜卖菜似的,但是又复杂得多。
比如说土地的供给,可不是想有多少就有多少的,它就像限量版的宝贝,总量有限。
而需求呢,却像个嗷嗷待哺的小怪兽,特别是在城市不断发展的时候,大家都想在这片土地上建高楼大厦、商场、工厂,各种需求就跟潮水一样涌过来。
这一供一求就开始较上劲了,它们之间的平衡就像走钢丝一样,稍微歪一点,房价啊、地价啊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
土地利用这部分内容也特别有趣。
就好比是给土地这个大舞台安排不同的演员和节目。
种地的、盖房子的、开工厂的,都争着抢着要在土地这个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而且不同的用途还得合理规划,不然就乱套了。
我就想到我家附近那块地,以前是农田,后来一部分变成了小区,一部分变成了小工厂。
这背后其实都是土地经济学在起作用呢,就像有个无形的导演在指挥着这一切。
说到土地制度,这就像是土地世界的法律和规则。
不同的土地制度下,土地就像是被施了不同魔法的土地。
有些制度下,土地能被高效地利用起来,大家都能分到一杯羹,皆大欢喜;可有些制度要是不合理,那就像是给土地套上了枷锁,让它没办法发挥自己的本事。
这就好比一群人分蛋糕,如果分蛋糕的规则不好,那肯定得吵翻天。
书中还提到了土地的增值和贬值,这简直就像土地的财富密码一样。
一块地可能因为周围修了条大路、建了个地铁站,一下子就身价倍增,就像中了彩票似的。
可要是旁边建了个污染大的工厂或者垃圾处理站,那这块地就像被诅咒了一样,价值大打折扣。
这让我觉得土地就像一个有情绪的小精灵,周围环境一变,它的身价也跟着变。
读完这本书,我对土地有了全新的认识。
土地不再是那个简单的、默默存在的东西,而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故事的主角。
《土地经济研究(9)》的读后感
《土地经济研究(9)》的读后感《土地经济研究(9)》的读后感《土地经济研究(9)》这本书是一本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之作,以土地经济为主题,探讨了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阅读完这本书,我不禁为其中的观点和理论深感震撼和愉悦。
本文我将以2000字的篇幅,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土地经济研究(9)》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首先,这本书的大背景是全球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
在新时代,面对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的供给已经成为了一大难题。
土地资源的有限和稀缺,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都带来了巨大挑战。
正是基于这一基本前提,作者对土地经济的研究如麻雀变凤凰,从更宏观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土地对经济的影响。
他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限制性,并在实践中提供了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这一系列的研究和发现,不仅进行了经验的总结和反思,更让读者对土地资源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作者的观点独到而深刻。
在《土地经济研究(9)》中,作者对土地经济的研究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探讨,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理论来分析土地资源在经济中的作用。
书中通过实证的研究数据和案例分析,得出了许多有力而有影响力的结论。
例如,作者通过实地调研和统计研究,指出了土地资源的外部性和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土地的价值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
这些观点不仅具有高度的理论创新性,也对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再次,《土地经济研究(9)》还对土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在全球范围内,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切。
本书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土地经济政策的分析和比较,提出了一些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例如,在土地保护方面,作者提出了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和土地流转市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等建议,旨在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这些政策建议在实践中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的繁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土地经济研究(9)》读后感
《土地经济研究(9)》读后感
《土地经济研究(9)》是一本非常引人入胜的书,其主要内容涵盖了当今土地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可以帮助读者从众多信息中找出关键点。
通过阅读该书,我认为土地经济学的重要性无可置疑。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土地的价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土地资源的非农业用途的利用日益增加,政府和公民也更加重视土地的价值。
因此,学习土地经济学对于深入了解当今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向至关重要。
土地经济的影响也是本书研究非常重要的内容,如土地开发政策、界限决策以及都市营商环境等方面。
此外,本书也深入讨论了政府行为、经济环境、文化和文明等因素如何影响土地经济发展。
同时,本书还总结了不同国家的土地经济研究经验,使土地经济的有益发现更加完善。
土地经济研究(9)可以说是一本很成功的书,其中涵盖了一系列丰富的信息,对于学习和了解土地经济非常有价值。
尽管本书广泛考量了影响土地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深入认识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开发土地资源。
总之,《土地经济研究(9)》是一本经典之作,其内容整体
写得非常深刻,也有助于帮助读者理解当今土地经济的发展趋势。
毫无疑问,这本书对于希望深入了解土地经济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宝贵的知识储备。
《土地经济研究(11)》的读后感
《土地经济研究(11)》的读后感《土地经济研究(11)》是一本深入研究土地经济领域的重要著作。
作者从多个角度对土地经济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地经济的运作机制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对《土地经济研究(11)》的核心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发表读后感。
在《土地经济研究(11)》这本书中,作者从土地发展的历史背景、土地供求关系、土地价值理论、土地利用规划等多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土地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实践问题。
其中,我个人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是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分析和探讨。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土地利用目标、范围和方式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规划,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工具。
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案例的介绍,深入剖析了土地利用规划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出了改进土地利用规划的建议。
作者首先明确了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和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是通过制定合理的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土地利用方式,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最优化。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遵循统筹协调、因地制宜、科学管理和民主参与的原则。
这一观点在当前土地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促进了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接着,作者介绍了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和工具。
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需要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更好地了解土地利用的趋势和问题,为制定有效的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本书中,作者提出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空间分析等方法来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分析和决策支持。
这些方法的应用使得土地利用规划更加科学化和精确化,提高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此外,作者还列举了一些土地利用规划的典型案例,如深圳经济特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上海浦东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等。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介绍,作者说明了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和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
《土地经济研究(9)》的读后感
《土地经济研究(9)》的读后感,700字
《土地经济研究(9)》是一本集合了多位知名经济学家的学术著作,收录了他们对当前土地产业经济发展的系统性研究成果。
该书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土地经济的多方面问题,从概念上介绍了土地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并分析了影响土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书更是深入探讨了当前国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倡导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来改善生态环境,将绿色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土地经济发展中去。
书中对高效利用土地和土地保护利用的探讨为土地资源合理综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的内容和学术价值无疑会赋予人们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引发我们关注和思考土地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从而尽快实现土地保护,促进土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此外,本书也成为了当代土地经济学者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的主要参考书,受到了同行们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总的来说,《土地经济研究(9)》在近几十年来土地经济研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构建了有关当前土地问题的系统性理论研究,更是进一步提升了我们认识土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意见,为构建“绿色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探索方向。
《土地经济研究(11)(推荐PC阅读)》读后感
《土地经济研究(11)(推荐PC阅读)》读后感,写800字
《土地经济研究(11)》是一本非常细致、严谨的土地经济研究专著,由10位多国学者参与编撰,包括诸如“土地使用转型、新兴经济、空间分析、土地利用变动”等几个方面的话题。
本
书以土地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深入剖析了这些话题,并丰富了土地经济学的内容。
因此,该书的内容可以作为必然的人文引文,从而丰富学术研究水平和深度。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本书包含的话题非常广泛,值得细细品味。
书中将技术分析、实践应用、计量分析以及新发展放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框架,以便更好地理解土地经济学。
本书也介绍了现有技术和工具,提供了相关的案例,比如土地规划和管理,以及管理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从而丰富了研究的实践应用。
总的来说,本书的内容全面、系统,既侧重于技术分析,又给予了足够的空间,让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实践应用。
此外,丰富的图表、案例与实证分析,也会有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涉及的研究话题。
总之,本书对深入研究土地经济学和发展相关领域有着深远意义,可以作为一本重要的参考书籍。
土地经济研究(11)(推荐PC阅读)的读后感
土地经济研究(11)(推荐PC阅读)的读后感作为一篇土地经济研究文章,本篇文章着重探讨了土地使用权的划分和流转对于土地经济的影响。
我认为这种研究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土地经济发展的规律,制定合理的土地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本文在论述土地使用权的划分和流转对于土地经济的影响时,阐述了一系列反映土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指标,如土地收益率、土地价格、土地的流动性以及土地产出效率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对于土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当前土地改革的背景下,该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土地市场的运作机制,把握土地市场的价格波动,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具有一定的政策建议和借鉴意义。
其次,文章还讨论了土地使用权划分和流转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影响。
在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是中国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当前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流转问题仍然存在很多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和实证分析表明,农村土地的流转制度需要更加完善,以使更多的农村家庭能够从土地经济中受益。
同时,文章也提出了一些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政策建议,比如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促进土地市场的发展,提升土地流转的效率等。
最后,本文的研究方法值得肯定。
本文采用了大量实证分析和数理模型的方法,对于文章中的实证数据和数学模型的分析都非常细致和透彻。
尤其是在分析土地使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时,文章用到了一系列的经济学模型和方法,如收敛性模型、主成分分析模型等,使得研究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总之,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理解土地经济的运作机制、改进土地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土地使用权划分、流转等问题,以实现在解决土地问题上的重大历史使命的同时,追求更为公平、高效、可持续的土地经济发展目标。
《土地经济学》的读后感(二)
《土地经济学》的读后感(二)《土地经济学》的读后感(二)阅读了《土地经济学》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对于土地可持续利用方面。
首先,让我们争取认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相关知识。
土地资源的基本内涵是,既要满足当代人对土地的需求,又要保证今后长远发展对土地的需要。
具体讲就是土地资源要高效持续利用,同时又与社会其他资源相配合共同支撑经济、社会的全面持久发展。
而土地可持续利用包括了以下的基本目标:一、土地资源配置与土地资源的总量稀缺性高度一致。
二、土地资源的质量组合与土地资源禀赋相适应。
三、土地资源利用的时间安排与土地资源供给的时序性相协调。
四、土地资源配置应当考虑各地区的差异与特点。
总之,土地可持续利用,要求土地资源配置在数量上具有均衡性,在质量上具有的级差性,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在空间上具有全局性,从而实现自然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的统一。
现在,让我们了解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土地质量不断下降。
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渍化、土地生产力低等。
二、耕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供给压力增大。
三、土地数量不断减少,土地用途发生变化。
四、土地污染。
主要包括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
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除了对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林地等进行充分的规划,应该同时包括城乡、区域一体化的规划内容,充分考虑城乡和区域整体的土地资源优势和问题,制定可持续的发展的土地利用方针。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布局主要包括:1、调整城市建设用地结构。
2、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
顺德通过改造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居的三旧改造,盘活土地资源,实现建设用地的二次开发利用,推动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和环境再造。
另外,必须科学有效地增加土地利用价值,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挖掘区域资源潜力,加快实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从粗放式向集约式的根本转变。
开展土地整治,改善生态环境主要体现在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来进行土地污染防治。
土地经济学读书笔记
阅读了日本野口悠纪雄教授写的《土地经济学》一书,对其中一些观点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和对中国土地市场的客观认识。
一、监测房地产市场是否出现泡沫应该以监测商业地产的价格和租赁情况为主我们现在所说的土地市场往往是一个“大不论”的土地市场,因为我们并不能指出它们的分类。
具体的土地市场是有其分类的,即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其他用地。
这四类土地市场因为其特点的不同,它们的价格、区位、升值潜力等都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对其不加以区分,直接冠以“土地市场”这样的宏观定义,那么在现实的研究中就会出现很多与实际情况不对接的现象。
检测一个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是否有问题,是否健康发展,我认为简单的方法就是根据这一地区的商业地产的价格来断定。
如果商业地产的价格异乎寻常地高涨,但是它的出租市场并不乐观——造成大量的待租商铺时,政府就要考虑是否应该调整相应的政策了。
我认为商业房产最能反映当前时间和区域内房地产市场的状况,原因有以下几点:1、商业地产的投资收益率在房地产领域的各类投资中是最高的,房地产领域的投资收益率在各项固定资产投资中是最高的,所以这个领域比住宅地产领域聚集的投机性资金要多。
只要是资金足够雄厚,人们在投资的时候更多地选择商业地产,相比住宅和工业,商业给人们更多的美好预期,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问题,我认为必定是先从商业房产领域初露端倪。
2、商业地产的租赁情况要比其他市场的租赁情况易于了解,平时从大街上走走看看,做一些调研工作,基本情况就能掌握。
知道一个房子现在的租金、现在的售价、购买时的价格、租金上涨趋势等信息,就能简单地判断这所房子是否物有所值。
如果大量商铺面临着出租困境,租金相对售价来说过于便宜,这无疑是给该区域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敲了警钟——人们的投机性行为该收手了。
住宅用地的统计工作未必会有商铺那么容易,并且购买住宅的人大多没有商铺购买者的强烈的投机心理和投资眼光。
3、从野口教授书中的数据(15页)我们可以看到,在产生房地产泡沫的年份,比如1985—1987年间,市区商业用地的价格变动率要比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其他用地高出很多,也证实了如果大家把土地作为一项资产来购买并且对地价的将来产生了美好的预期,那么商业地产无疑最能吸引大家的关注。
土地经济学科的心得体会
土地经济学科的心得体会作为一个土地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我深深感受到了土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学习土地经济学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有趣但也非常实用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土地经济学科的一些心得体会。
土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如果我们看一下全球各个发达国家,我们就不难发现,土地的成本很高。
这是因为土地是生产和生活的核心资源。
所有的建筑都需要土地,当然也需要相应的资金来购买这些土地。
因此,土地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产,它也能够对市场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土地经济学告诉我们,土地的价值是由人们的需求决定的。
这是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决定了人们对土地的需求。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城市化的趋势中看到这一点。
随着城市的扩张,人们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土地的价值也相应的提高。
所以,如果经济繁荣,土地的价值也会随之提高。
我个人认为,土地经济学对土地的本质性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它涉及到土地的价值形成、土地的产权等问题。
这些概念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地经济提供了一个框架。
土地使用规划土地使用规划是我们在土地经济学科学习中学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需要进行土地利用的规划。
这有赖于将每个地区进行分类,并在每个地区明确规定它的最终用途。
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是因为土地的开发不仅需要考虑经济效益,而且也要注意环境保护。
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在土地使用中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总的来说,我认为土地经济学科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土地经济学科中,我们会了解到土地的作用及其在经济上的核心地位。
我们也会学习到如何更好地规划土地以发挥它的最大潜力。
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资源。
今天,它与经济密切相关。
土地经济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科,可以让我们了解土地的本质性质和其在经济上的核心地位。
在我们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过程中,土地经济学研究也可以给我们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了日本野口悠纪雄教授写的《土地经济学》一书,对其中一些观点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和对中国土地市场的客观认识。
一、监测房地产市场是否出现泡沫应该以监测商业地产的价格和租赁情况为主我们现在所说的土地市场往往是一个“大不论”的土地市场,因为我们并不能指出它们的分类。
具体的土地市场是有其分类的,即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其他用地。
这四类土地市场因为其特点的不同,它们的价格、区位、升值潜力等都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对其不加以区分,直接冠以“土地市场”这样的宏观定义,那么在现实的研究中就会出现很多与实际情况不对接的现象。
检测一个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是否有问题,是否健康发展,我认为简单的方法就是根据这一地区的商业地产的价格来断定。
如果商业地产的价格异乎寻常地高涨,但是它的出租市场并不乐观——造成大量的待租商铺时,政府就要考虑是否应该调整相应的政策了。
我认为商业房产最能反映当前时间和区域内房地产市场的状况,原因有以下几点:1、商业地产的投资收益率在房地产领域的各类投资中是最高的,房地产领域的投资收益率在各项固定资产投资中是最高的,所以这个领域比住宅地产领域聚集的投机性资金要多。
只要是资金足够雄厚,人们在投资的时候更多地选择商业地产,相比住宅和工业,商业给人们更多的美好预期,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问题,我认为必定是先从商业房产领域初露端倪。
2、商业地产的租赁情况要比其他市场的租赁情况易于了解,平时从大街上走走看看,做一些调研工作,基本情况就能掌握。
知道一个房子现在的租金、现在的售价、购买时的价格、租金上涨趋势等信息,就能简单地判断这所房子是否物有所值。
如果大量商铺面临着出租困境,租金相对售价来说过于便宜,这无疑是给该区域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敲了警钟——人们的投机性行为该收手了。
住宅用地的统计工作未必会有商铺那么容易,并且购买住宅的人大多没有商铺购买者的强烈的投机心理和投资眼光。
3、从野口教授书中的数据(15页)我们可以看到,在产生房地产泡沫的年份,比如1985—1987年间,市区商业用地的价格变动率要比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其他用地高出很多,也证实了如果大家把土地作为一项资产来购买并且对地价的将来产生了美好的预期,那么商业地产无疑最能吸引大家的关注。
在本书的35页也提到了日本80年代地价高涨的发展过程,东京圈的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与上一年平均上升率相比,分别上升了21.5%和48.2%,大城市市中心、商业用地主导了地价的上升。
4、野口教授对地价高涨原因的解释是这样的,首先,随着信息化、国际化、服务化等等经济结构的变化,对写字楼的需求增加了,因此市中心商业用地的地价上升了,由于提供大楼用地而卖掉了土地的人们需要购买别的土地来替代,从而波及到了住宅用地。
显然,商业用地的价格高涨是地价高涨的主导因素,其他还有一些因素比如投机性需求、宽松的金融政策等等。
二、地价理论1、古典理论:以地租的现值作为地价假定现在的地价为q,现在的地租为R,利息率为i,地租增长率为g,那么土地的价格是:q=R/(i-g)我想是因为公式的原因,规定g必须小于i,但是现实生活中,地租的增长是有可能大于利息率的。
不考虑地租有增长现象的话,地价就表现为:q=R/i 作者把这个公式出现的背景归因为:产生了这种理论的英国,连同所有权一起转让的土地本身的交易甚为罕见,一般的土地交易都以围绕着出租契约的交易为中心。
在这里,我查到了英国的土地所有制度,英国的全部土地在法律上都归英王或国家所有,也就是说英王(国家)是唯一绝对的土地所有人,个人、企业和各种机构团体仅以某种方式持有土地。
在英国,持有土地所受的条件限制总称“土地保有条件”,土地持有人所保有的有关他的土地权利的总和,就叫做他的土地产业权。
粗分一下有四种土地产业权:(1)无条件继承的土地产业权;(2)限定继承的土地产业权;(3)终身保有的土地产业权;(4)限期保有的土地产业权,即租业权。
英国的土地虽然在法律上属于英王(国家)所有,但完全拥有土地权益的土地持有人纯粹是该土地的永久占有者,只要他不违反土地法、土地规划或侵犯他人利益,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占有和使用土地。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的这些土地持有人也往往不严格地被称做地主。
或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连同所有权一起转让的土地本身的交易甚为罕见,一般的土地交易都以围绕着出租契约的交易为中心”吧。
2、作为资产价格的地价作者在这里以日本为实例,说明作为资产的土地当其本身本身成为交易对象时,就等于被带上了价格,也就是说,持有土地可能得到的利益,不仅仅只有土地的利用收益,而且还应该把卖掉土地可能得到的利益考虑进去。
我的理解是,土地现在所出售的价格=因购入土地而减少的租用土地的成本+持有土地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感+持有土地期间土地的升值部分,其中,因持有同一块土地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感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边际效应是不一样的,比如一块土地对于一个无立足之地的穷人和对一个大农场主来说是不一样的。
这一地价理论推导出来的地价是以后(n-1)年得到的土地利用收益现值的总和与第n 年土地售价的现值之和。
这一公式的难点就是n年以后的地价并不好预测,谁也无法预知具体的价格,同样土地利用的未来收益也不好预测,如果对未来的土地市场状况盲目乐观,就会得出一个很高的地价,以这个价格为底线去参加土地市场的招牌挂,无形之中又推动了地价的上涨。
3、由预期价格上涨而造成膨胀了的日本地价假定预期是合理的,那么像古典理论所表示的那样,地价就成为利用收益的贴现值。
但是预期并不一定合理。
作者解释说,因为市中心地区的写字楼用地不足导致了土地利用收益的上升;“钞票过剩”现象应该是金融政策宽松的表现而不是通货膨胀的表现(我理解的),所以导致宽松的金融政策的因素是利息率i的下降。
第一个因素是由土地的供求关系决定的,第二个在中国则表现为利息率的降低,自从1996年5月开始,中央银行已经降息8次之多,目的就是创造一个轻松的投资环境,减轻投资者的压力,而鉴于我国近年房地产投资过热的情况出现,所以中国人民银行在2006年8月又实施了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政策,这也是利用经济手段来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表现。
中国也试图制定反方向的政策,比如加大土地供应量和比较严格的金融环境来抑制地价的上涨。
4、地价的虚构性作者在讲到地价的虚构性的时候,说到事实上被交易的量,仅仅是整个资产的极少一部分。
当土地被使用与居住用地和事业用地时,即使在别处找到了更加理想的地点,也不会立即把原来的土地卖掉。
为什么呢?因为拆掉、搬迁、新造建筑物等等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因而,虽然认识到不是最佳的选定地点,可是往往继续被利用。
这里的观点和Evens惊人地一致,Evens的推理是,假定土地拥有者没有相关的土地利用知识,他们当然不可能最为有效地利用他们的土地,假定土地拥有者具备丰富的土地利用知识和相关市场信息,他们就会衡量土地的产出投入,如果没有到达最有利的利用时机,他们宁可让土地保持现状。
有一种可能性,即土地正好达到了开发商业的最佳时机,而土地拥有者也恰恰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此时土地就能达到其最高最佳利用,这就是现实中交易的量,无疑会是很少的一部分。
有需要并且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和有效的供给才能组成一个实际中的土地市场,在我的上一次的读书笔记中,说到了地价和房价的增长并不能够使得普通的居民们获益,因为他们并不能够变卖他们唯一的居住场所,否则置换会令他们花费更多的金钱。
但是,最近从另一些文章中得到了启发,地价和房价的上升是可以使一些居民受益的,他们可以拿他们的房子去抵押贷款,如果能够在抵押的期限内还清贷款并支付利息,他们就能够在保全房产的同时获得资金的回报。
而这一点是我没有想到的,或许随着金融体制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享受到价值增值带来的好处。
三、制定使得地价下跌的政策在日本,住宅出租的主要对象是独身者和小型家庭,而一般家庭居住的只能是自己拥有的住宅,应当把住宅用地的地价迅速地拉回到均衡水平,作者的言外之意是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是可以出租的,所以这两种用地的地价并不被首要考虑,不知道这样的理解对不对,这和我一贯坚持并在第一部分中有所体现的想法有所冲突。
作者提出的观点很好:直接控制地价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为,既然地价由需求和供给决定,那么就不能仅仅控制价格而应该在需求和供给上作文章。
抑制地价的紧急对策有以下几点:1、向国民提供正确的信息,从而抑制抢购性的需求;2、抑制对于投机性不动产交易的融资,把宽松型金融政策转换为紧缩型金融政策;3、谋求旧国有铁路用地等等的国有公有地的有效利用,有效利用土地信托,并谋求土地的证券化。
其中的第二条我国已经开始实行,第一条以网络信息发布的形式也向国民有所交待,第三条还未得到实行,或许土地信托能够降低土地投资的风险,降低泡沫产生的几率,或者以一种不明显的方式破灭。
四、土地课税“土地服务的市场需求曲线不受课税的影响”,我对这一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土地是生活和生产活动中的必需品,不会因为课税与否或者课税金额的多少而放弃使用土地,所以土地服务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不受课税的影响的。
但是我想,这个课税负担究竟由出租方还是承租方来负担,要看整个土地市场的供求状况如何,还有供应方和需求方两者的谈判能力如何,然后签订租赁合约并且决定税负降落在何方身上。
在对土地进行课税的时候不仅会遇到谁来负担税负的问题,还会遇到征税的对象和时间的问题,假如我国开始征收物业税,这种税要起到降低房价的作用,它指把房屋交易中缴纳的税款分摊到整个房屋持有时段来征收,但是,对于征收物业税之前已经出售的房子还要不要征收此项税收呢?降低房价之后会增加对房地产的有效需求,更多的需求会进一步刺激房价的高涨,这样反倒不利于政府调控房价的初衷。
我国一方面需要鼓励二手房市场健康发育,缓减一手房市场的压力,另一方面还加重二手房市场交易的税负,压抑其成长空间,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做法。
五、现实地价和理论地价在本书的第三章“地价的经济分析”中作者多次提到现实地价和理论地价并且把它们做出比较,如果一块土地的现实地价和理论地价相差甚远,那么就说明土地市场出现了问题,土地作为“资产”这部分的价格已经超过了它的理性预期了。
我很想计算一下北京土地市场的理论地价,在中国好像很少有人用“理论地价”这个称呼,以至于在期刊数据库都搜索不到与理论地价相关的论文,人们更多的在讨论基准地价。
我在考虑计算理论地价的时候也总是想到把它还原为标准的状态、用途,六通一平,标准的容积率,它是一类土地还是二类土地,它们种类繁多的修正系数,甚至考虑到这么一个实例不具有此类地段的代表性,需要多些案例来支持……缺乏大量数据的支持,并且如果过程不严密的话,计算出来的数据并没有什么参考性。
我想这也是我们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不关心房地产领域的数量分析的原因,没有精力和经费去获得准确的数据来给我们支撑,只能依靠非常感性并宏观的观点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