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找规律

合集下载

二下数学启蒙第六讲找规律填数

二下数学启蒙第六讲找规律填数

第六讲:找规律填数姓名一些数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让我们填上空缺的数,【问题一】你知道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吗?请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5623 > □623 7392>7□89 3587<35□7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先比较位数,位数相同比最高位,最高为相同陛下一位。

三个小题,相比较的两个数都是四位数。

第一小题,两个数的百位、十位、个位都相同,要想5623大,就需要待填数的最高位小于5。

第二小题,两个数最高位千位都是7,要想7392大于待填数,只需要在方框里填小于3的数。

观察待填数的十位,小于7392的十位,所以方框里还可以填3。

第三小题,两个数的千位和百位相同,个位也相同,要想待填数大于3587,则十位只能填9。

【试一试】1、在○里填“>”、“<”、“=”。

327○416 525○499 1025○1100 879○7893265○3672 262○1326 6132○6133 6122○723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5>842 398<39□ 507>49□1083<10□1 3217>32□6 3551<35□1【问题二】用两个“0”,一个“5”和一个“7”,组成四位数,按要求写数。

1、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只读一个零的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根据读数的规则,在处理有“0”数时,根据0所在的位置而不同。

中间的零要读,且连读的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末尾的0不读。

根据题目要求,第一小题要求一个零都不读出来,判断零的位置在末尾。

所以满足条件的数是5700和7500.第二小题要求只读一个零,首先零肯定在中间,其次,两个零是连续在一起的。

所以满足条件的数是7005和5007。

策略:先画段横线(如:)确定位数,再根据题目要求确定0的位置。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下册找规律9篇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1区四小平原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15页-116页。

教学目标:1.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升旗和上体育课的时候都是怎么去的?生反应(排队)师:在排队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快、静、齐)师:不仅同学们会排队,小动物们也会排队,大家请看。

(投影)师:你有什么发现?生反应(有规律)师:这种排列规律是我们在一年级学习时发现的,这种排队规律是比较简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找一找更复杂、更漂亮的规律,(板书:找规律)(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排队,引出动物的排队,让学生能够发现规律,从而导入新课,这样设计可以比较自然的导课,从动物的排队入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师:请看大屏幕,你能有什么发现?生反应。

1.师:来看看这些小动物在排队中过程中,它们的位置的变化有什么规律?(1)学生自由发言说发现。

师:看来这些动物排队的变化规律有些复杂,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研究,看看这里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变化规律?(2)小组合作,研讨交流。

小组汇报研讨结果。

师:如果我把这幅图分开,现在你能够发现怎样的变化规律?(生反应)(3)重点引导学生能说出横着看的规律。

(提示:先要看从第二次开始动物的位置都是怎样变化的?根据变化说出规律。

)(4)让生上台演示动物排队的变化现象,帮助生理解掌握规律。

师:现在,规律已经掌握了,你能按照刚刚发现的规律说出它们第五次排队的情况吗?(设计意图:动物的排队比较直观,学生容易理解,让学生先找动物在排队中的变化规律,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让学生去找其他的排列规律会更简单一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课时)

第九单元:找规律单元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教学中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

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一课时:找规律教学内容:课本第115—116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给每对同桌学生提供3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一、观察引入:1、观察(出示教科书第115页墙面图、地面图)师:小东家厨房装饰得真漂亮,你能发现瓷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如果学生只看到斜行的规律,则教师酌情启发学生注意横行、竖行的规律,要是还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启发)a、每行有几种瓷砖?b、这几种瓷砖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1)学生交流(2)揭示课题:找规律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1、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帮助总结:(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寻找规律(2)从图形的不同来寻找规律(3)从图形的排列来寻找规律2、把同学们发现的规律进行分析,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我们叫这种排列为循环排列规律。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图形规律专题)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图形规律专题)

你还能发现其他的 规律吗?小组之间 互相说说.
竖着看:每一竖行的( 第一个 )移到下一竖行的 ( 最下面)一个,其余三个依次往( 上 )移一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找一找地面的设计规律吧!

小结: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 地排列,我们叫这种排列为循环排列规律。
下 一 行上 的一 最行 后的 面第 。一 个 移 到
小兔、青蛙、猴子、小狗开运动会,分四个 小队进行接力赛。
每一个队是前一个队中的第几个 动物排到最后面去了?
第一小队:
第二小队:
第三小队:
第四小队:
第一小队小狗排在最前面。 第二小队里,在第一小队里 排第一的小狗跑到最后去了。 第三小队里,在第二小队里 排第一的小兔跑到最后去了。 第四小队里,在第三小队里 排第一的猴子跑到最后去了。
7:15
8:15
9:15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找规律,现在你知道图形 的排列规律有哪几种? 重复排列规律。 循环排列规律。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作小 手帕, 用所学的规律的知识 为小手帕设计出美丽的花边 或图案。 注意:设计的花边和图案 要有规律!
第一小队: 第二小队: 第三小队: 第四小队:
第一小队: 第二小队: 第三小队:
第四小队:
两种不同的墙面图案设计
1
2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图案(2)中图形的排列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之间互相讨论, 并说给其他同学听。
第一个 )移到下一横行的 横着看:每一横行的(
(最后)一个,其余三个依次往(前 )移动一格。
例1:画一画
◇◆□■ ◆□■◇ □■◇◆ __ __ __ __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优秀12篇)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优秀12篇)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优秀12篇)二年级下册《找规律》篇一本单元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

日常生活里经常会遇到与选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颜色搭配、路线选配、队伍组配……让学生研究一些常见的搭配现象,初步学会搭配与选择的方法,体会选配的规律及计算,是发展数学思考的载体,也有益于学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

第50~51页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

联系实际问题理解“选配”的含义,学习不重复、不遗漏地有序选配,探索计算选配方案总个数的方法。

第52~53页接触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这些是比较典型的选配,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有效的操作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

规律是客观事物、现象固有的特征,寻找规律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和途径。

教材在编写时突出了找规律的“找”,选择适宜学生研究的有趣事例,指点研究的方向和主要方法,设计探索规律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开展活动。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层次地组织例题的教学。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搭配的事情,但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些事情。

他们在有序地进行搭配,寻找所有的搭配方案时会感到困难。

尤其是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开展数学思考时更需要指导和帮助。

因此,教材在编写中十分注意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学生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

(1)第50页的例题把教学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

首先是理解题意和实物操作,例题在小明购买玩具的情境中提出“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弄懂“选配”这个词的意思,体会小明有许多种不同的选配方案。

教材借助“萝卜”“番茄”卡通与学生的交流,通过“先选木偶、再配帽子”和“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图示帮助学生解决理解题意时的困难。

两个小卡通的思路在表达上是有差别的,“萝卜”卡通把思路讲得具体而详细:如果选这个木偶,有2种配帽子的方法,即这样或那样;如果……“番茄”卡通的思路只讲了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线索。

两个卡通都没有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讲完整,都没有说出问题的最终结果,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选配思路,激发动手选配的热情,在卡通的启发下进行有序的选配活动。

小学数学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探索规律课件

小学数学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探索规律课件

规律是: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索
看动画,想规律。
1
2
3
请你猜测第4幅、第5幅图形。并验证。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找规律,画一画。
上下两幅图形一样吗? 上下两幅图形的规律一样吗?
课堂总结
几个数字、几个字母、几个图形依次重复出现。
课堂总结
1个图形围绕另一个图形按一定方向旋转。
课堂引入
看动画、想规律。
课堂探索 3 先找规律,再填空。
1、 + 1、 = 2、3、5、8、_____
有什么规律呢?
课堂探索 4 摆一摆,填一填。
3
6
9
12


课堂探索
找规律填数。
16、12、8、4、___
4 × 4 4× 3 4× 2
规律是?
课堂活动
照图摆一摆、说一说。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探索规律
第1课时
课堂引入 1 先找规律,再说一说。
课堂引入
请你继续喊口号!
1 2 1 1 2 1 1 2 1 …… 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索 2
(2)的规律是…… (3)的规律是…… (1)(2)(3)的规律都是……
课堂探索
找规律,画一画。
1. 2.
我发现的规律是?
课堂练习
按规律填数,说出你的理由。
+5
+5
+5
+5

5、 10、( )、( )、(
பைடு நூலகம்
×2 × +
×2
×2
×2
课堂总结
一、观察数的特点。 二、相邻两数的差、积、商、和是否一致。 三、按规律填数。

找规律

找规律
课件出示两组电话号码,一组有规律,一组没有规律。
请记住的孩子举手。
呃!3、4组好多同学都记住了电话号码,你们真厉害,有什么秘诀吗?(表现出惊异)
生:(因为我们的电话号码后面是有规律的)
师:看来有规律的东西让我们更容易记下来。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找规律的知识,其实,在我们生活里面有很多很多有规律的事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找规律。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横着看的规律,那么竖着看呢?
竖着看:第二列是将第一列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下面,其他图形依次向上移动一个位置变化来的,同样其他各列也是按这样的规律,在前一列的基础上变化来的。(生说完后,还要动画演示)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说出了墙面图形的变化规律,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出地面图形的变化规律呢?同桌讨论交流。
最近喜洋洋家装修了新房,想不想去看一看,好!老师先带大家去参观一下!
边点边说
孩子们看,刚才,喜洋洋家厨房的墙壁是用这些图形拼出的图案,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些图案的排列有规律吗?
是怎样的规律呢?
师:请把你的发现给同桌说一说,注意说的时候要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师:请几个同学来汇报一下。
重难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循环排列的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过程
资源
目标
“学”与“教”
一、游戏引入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三、动手操作,加强感知
四、小小设计师
五、课堂总结
游戏“考考你的记忆力”
主题图教学
闯关游戏
设计有规律的画
通过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师:请你只移动一个图形,把第一组图形变成第二组的样子。请你检查一下摆对没有,说说你是怎么移的?为什么这样移?

小学二年级奥数下册第十一讲找规律法习题+答案

小学二年级奥数下册第十一讲找规律法习题+答案

仔细观察,可发现该数列的第6项同第1项,第7项同第2项,第8项同第3项,…也就是说该数列各项的出现具有周期性,…也就是说该数列各项的出现具有周期性,他们是循环出现他们是循环出现的,一个循环节包含5项.100100÷÷5=20.可见第100项与第5项、第10项一样(项数都能被5整除),即第100项是51234.例2 2 把写上把写上1到100这100个号码的牌子,像下面那样依次分发给四个人,你知道第73号牌子会落到谁的手里?号牌子会落到谁的手里?解: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解: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分给小明的牌子号码是1,5,9,1313,…,号码除以,…,号码除以4余1; 分给小英的牌子号码是2,6,1010,,1414,…,号码除以,…,号码除以4余2; 第十一讲 找规律法观察、观察、搜集已知事实,搜集已知事实,搜集已知事实,从中发现具有规律性的线索,从中发现具有规律性的线索,从中发现具有规律性的线索,用以探索未知事用以探索未知事件的奥秘,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主要内容件的奥秘,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主要内容. .数学上有很多材料可用以来模拟这种活动、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数学上有很多材料可用以来模拟这种活动、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 例1 1 观察数列的前面几项,找出规律,写出该数列的第观察数列的前面几项,找出规律,写出该数列的第100项来?项来? 1234512345,,2345123451,,3451234512,,4512345123,…,…,…解:为了寻找规律,再多写出几项出来,并给以编号:分给小方的牌子号码是3,7,1111,…,号码除以,…,号码除以4余3; 分给小军的牌子号码是4,8,1212,…,号码除以,…,号码除以4余0(整除)(整除). . 因此,试用4除73看看余几?看看余几?7373÷÷4=184=18…余…余…余 1 1可见73号牌会落到小明的手里号牌会落到小明的手里. .这就是运用了如下的规律:这就是运用了如下的规律:用这种规律预测第几号牌子发给谁,用这种规律预测第几号牌子发给谁,是很容易的,是很容易的,请同学们自己再试一试一试. .例3 3 四个小动物换位,开始小鼠、小猴、小兔和小猫分别坐在四个小动物换位,开始小鼠、小猴、小兔和小猫分别坐在1、2、3、4号位子上(如下图所示)号位子上(如下图所示)..第一次它们上下两排换位,第二次左右换位,第三次又上下交换,第四次左右交换位,第三次又上下交换,第四次左右交换..这样一直交换下去,问十次换位后,小兔坐在第几号座位上?位后,小兔坐在第几号座位上?解:为了能找出变化规律,再接着写出几次换位情况,见下图解:为了能找出变化规律,再接着写出几次换位情况,见下图. .盯住小兔的位置进行观察:盯住小兔的位置进行观察:第一次换位后,它到了第1号位;号位;第二次换位后,它到了第2号位;号位;第三次换位后,它到了第4号位;号位;第四次换位后,它到了第3号位;号位;第五次换位后,它又到了第1号位;号位;…可以发现,可以发现,每经过四次换位后,每经过四次换位后,每经过四次换位后,小兔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小兔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小兔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利用这个利用这个规律以及1010÷÷4=24=2…余…余2,可知:,可知:第十次换位后,小兔的座位同第二次换位后的位置一样,小兔的座位同第二次换位后的位置一样,即在第二号即在第二号位.如果再仔细地把换位图连续起来研究研究,如果再仔细地把换位图连续起来研究研究,可以发现,可以发现,随着一次次地交换,交换,小兔的座位按顺时针旋转,小兔的座位按顺时针旋转,小鼠的座位按逆时针旋转,小鼠的座位按逆时针旋转,小猴的座位按顺时针旋转,小猴的座位按顺时针旋转,小猫的座位按逆时针旋转,小猫的座位按逆时针旋转,按这个规律也可以预测任何小动物在交换几次后的座位按这个规律也可以预测任何小动物在交换几次后的座位. .例4 4 从从1开始,每隔两个数写出一个数,得到一列数,求这列数的第100个数是多少?个数是多少?1,4,7,1010,,1313,…,…,…解:解:不难看出,不难看出,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这是一个等差数列,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它的后一项都比相邻的前一项大它的后一项都比相邻的前一项大3,即公差,即公差=3=3=3,还可以发现:,还可以发现:,还可以发现:第2项等于第1项加1个公差即个公差即4=1+14=1+1××3.第3项等于第1项加2个公差即个公差即7=1+27=1+2××3.第4项等于第1项加3个公差即个公差即10=1+310=1+3××3.第5项等于第1项加4个公差即个公差即13=1+413=1+4××3.…可见第n 项等于第1项加(项加(n-1n-1n-1)个公差,即)个公差,即)个公差,即按这个规律,可求出:按这个规律,可求出: 第100项=1+=1+((100-1100-1)×)×)×3=1+993=1+993=1+99××3=298.例5 5 画图游戏先画第一代,一个△,再画第二代,在△下面画出两画图游戏先画第一代,一个△,再画第二代,在△下面画出两条线段,条线段,在一条线段的末端又画一个△,在一条线段的末端又画一个△,在一条线段的末端又画一个△,在另一条的末端画一个○;在另一条的末端画一个○;在另一条的末端画一个○;画第画第三代,三代,在第二代的△下面又画出两条线段,在第二代的△下面又画出两条线段,在第二代的△下面又画出两条线段,一条末端画△,一条末端画△,一条末端画△,另一条末端画另一条末端画○;○;而在第二代的○的下面画一条线,而在第二代的○的下面画一条线,而在第二代的○的下面画一条线,线的末端再画一个△;线的末端再画一个△;线的末端再画一个△;…一直照此…一直照此画下去(见下图),问第十次的△和○共有多少个?解:解:按着画图规则继续画出几代,按着画图规则继续画出几代,按着画图规则继续画出几代,以便于观察,以便于观察,以便于观察,以期从中找出图形的以期从中找出图形的生成规律,见下图生成规律,见下图. .数一数,各代的图形(包括△和○)的个数列成下表:可以发现各代图形个数组成一个数列,可以发现各代图形个数组成一个数列,这个数列的生成规律是,这个数列的生成规律是,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面两项之和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面两项之和..按此规律接着把数列写下去,可得出第十代的△和○共有89个(见下表):个(见下表):这就是著名的裴波那契数列这就是著名的裴波那契数列..裴波那契是意大利的数学家,他生活在距今大约七百多年以前的时代距今大约七百多年以前的时代. .例6 6 如下图所示,如下图所示,如下图所示,55个大小不等的中心有孔的圆盘,个大小不等的中心有孔的圆盘,按大的在下、按大的在下、按大的在下、小小的在上的次序套在木桩上构成了一座圆盘塔的在上的次序套在木桩上构成了一座圆盘塔..现在要把这座圆盘塔移到另一个木桩上一个木桩上..规定移动时要遵守一个条件,每搬一次只许拿一个圆盘而且任何时候大圆盘都不能压住小圆盘任何时候大圆盘都不能压住小圆盘..假如还有第三个木桩可作临时存放圆盘之用盘之用..问把这5个圆盘全部移到另一个木桩上至少需要搬动多少次?(下图所示)(下图所示)解:先从最简单情形试起解:先从最简单情形试起. .① 仅有一个圆盘时,显然只需搬动一次(见下页图)仅有一个圆盘时,显然只需搬动一次(见下页图). .②当有两个圆盘时,只需搬动3次(见下图)次(见下图). .③当有三个圆盘时,需要搬动7次(见下页图)次(见下页图). .对于有更多圆盘的情况可由这个公式算出来对于有更多圆盘的情况可由这个公式算出来. .进一步进行考察,并联想到另一个数列:若把n 个圆盘搬动的次数写成an an,把两个表对照后,,把两个表对照后,,把两个表对照后, 总结,总结,找规律找规律:①当仅有一个圆盘时,只需搬1次.②当有两个圆盘,上面的小圆盘先要搬到临时桩上,上面的小圆盘先要搬到临时桩上,等大圆盘搬到中等大圆盘搬到中间桩后,小圆盘还得再搬回来到大圆盘上间桩后,小圆盘还得再搬回来到大圆盘上..所以小的要搬两次,下面的大盘要搬1次.这样搬到两个圆盘需3次.③当有三个圆盘时,必须先要把上面的两个小的圆盘搬到临时桩上,见上图中的(见上图中的(11)~()~(33).由前面可知,这需要搬动3次.然后把最下层的最大圆盘搬一次到中间桩上,见图(最大圆盘搬一次到中间桩上,见图(44),之后再把上面的两个搬到中间桩上,这又需搬3次,见图中(次,见图中(55)~()~(77).所以共搬动2×3+1=7次.④推论,当有4个圆盘时,就需要先把上面的3个圆盘搬到临时桩上,需要7次,然后把下面的大圆盘搬到中间桩上(1次),之后再把临时桩上的3个圆盘搬到中间桩上,这又需要7次,所以共需搬动2×7+1=15次.⑤可见当有5个圆盘时,要把它按规定搬到中间桩上去共需要:2×15+1=31次.这样也可以写出一个一般的公式(叫递推公式)可得出可得出有了这个公式后直接把圆盘数代入计算就行了,不必再像前一个公式那样进行递推了那样进行递推了. .习题十一1.1.先计算下面的前几个算式,找出规律,再继续往下写出一些算式:先计算下面的前几个算式,找出规律,再继续往下写出一些算式: ①1×9+2= 9+2= ②②9×9+7=1212××9+3= 989+3= 98××9+6=123123××9+4= 9879+4= 987××9+5=12341234××9+59+5== 9876 9876××9+4=… …2.2.先计算下面的奇妙算式,找出规律,再继续写出一些算式:先计算下面的奇妙算式,找出规律,再继续写出一些算式:19+919+9××9=118+98118+98××9=1117+9871117+987××9=11116+987611116+9876××9=111115+98765111115+98765××9=…3.3.先计算下面的前几个算式,找出规律,再继续写出一些算式:先计算下面的前几个算式,找出规律,再继续写出一些算式: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4.4.有一列数是有一列数是2、9、8、2、…,从第三个数起,每一个数都是它前面的两个数相乘积的个位数字(比如第三个数8就是2×9=18的个位数字).问这一列数的第100个数是几?个数是几?5.5.如果全体自然数按下表进行排列,那么数如果全体自然数按下表进行排列,那么数1000应在哪个字母下面?面?6.6.如果自然数如下图所示排成四列,问如果自然数如下图所示排成四列,问101在哪个字母下面?在哪个字母下面?7.37.3××3的末位数字是9,3×3×3的末位数是7,3×3×3×3的末位数字是1.1.求求35个3相乘的结果的末位数字是几?相乘的结果的末位数字是几?习题十一解答1.1.①①1×9+2=111212××9+3=111123123××9+4=111112341234××9+5=111111234512345××9+6=111111 123456123456××9+7=1111111 12345671234567××9+8=11111111 1234567812345678××9+9=111111111. ②9×9+7=889898××9+6=888987987××9+5=8888 98769876××9+4=88888 9876598765××9+3=888888 987654987654××9+2=8888888 98765439876543××9+1=88888888.2.19+92.19+9××9=100 118+98118+98××9=1000 1117+9871117+987××9=10000 11116+987611116+9876××9=100000 111115+98765111115+98765××9=1000000 1111114+9876541111114+987654××9=10000000 11111113+987654311111113+9876543××9=100000000 111111112+98765432111111112+98765432××9=1000000000 1111111111+9876543211111111111+987654321××9= 10000000000.3.1×1=11111××11=121111111××111=1232111111111××1111=12343211111111111××11111=123454321111111111111××111111=123456543211111111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2345678765432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4.4.解:解:按数列的生成规律再多写出一些数来,再仔细观察,找出规律: 2、9、8、2、6、2、2、4、8、2、6、2、2、4、8、2、6、2、2、4、…、… 可见,除最前面的两个数2和9以外,以外,88、2、6、2、2、4这六个数依次重复出现因此,可利用这个规律,按下面的方法找出第100个数出来:来:100-2=98100-2=98,,9898÷÷6=166=16……2.即第100个数与这六个数的第2个数相同,即第100个数是2.5.5.解:不难发现,每个字母下面的数除以解:不难发现,每个字母下面的数除以7的余数都是相同的的余数都是相同的..如第1列的三个数1、8和1515,除以,除以7时的余数都是1;第2列的三个数2、9和1616,除以,除以7时的余数都是2;第3列的三个数3、10和1717,除以,除以7的余数都是3;….利用这个规律,可求出第1000个自然数在哪个字母下面:10001000÷÷7=142142 (6)所以1000在字母F 的下面的下面. .6.6.解:可以这样找出排列的规律性:全体自然数依次循环排列在解:可以这样找出排列的规律性:全体自然数依次循环排列在A 、B 、C 、D 、D 、C 、B 、A 八个字母的下面,即八个字母的下面,即。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找规律》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找规律》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115—116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2、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贴纸、红蓝彩色笔、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课件出示,动物园开运动会前三小队的排列情况。

请学生猜一猜第四小队应该怎样排列?2.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规律,而且有许多规律比我们以前学过的规律更美丽、更复杂,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欣赏主题图,感知规律。

最近小东家买了新房子,想请大家去做客,你们愿意吗?首先请大家欣赏一下小东设计的墙壁装修图,他设计的既美观又有规律,请同学们先自己观察一下,想一想有什么样的规律?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到底有什么规律?2、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们小组找出了什么样的规律?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师:老师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观察出一些规律,可有些同学却很迷惘,下面和大家一起来探索这幅画面,看看到底有什么样的规律。

引导学生说说每一行都有哪些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第二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3、当学生行与行之间的规律发证后,引导其观察列与列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发现变化规律同行与行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

师小结:大家都发现了每次都是第一个往后移动,其他的图形依次往前移动一个位置,这种有规律的排列方式,我们把它叫做循环排列的规律。

我们班里的同学真棒!同样一幅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找到了不同的规律,看来学习需要有心人。

找规律教案

找规律教案

找规律(一)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P88找规律(第一课时)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和练习纸及没有花边的雨伞、衣服、相框、手帕图片等材料。

2、学生准备蜡笔或水彩笔。

3、课前与学生做有规律的游戏。

课前:因为是借班上课,有必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课前和学生做游戏。

首先请学生看我或听我的,如果能跟得上就一起来做,谁做得好就请谁上来做。

当我拍手×××××××××时,学生已很整齐地跟着拍了起来。

我再伸手、跺脚;伸手、跺脚……学生又整齐地做了起来。

于是,我请了一位学生上来自编,其他学生跟着做。

学生情绪高涨,都争着要上来做……
片段一:
片段二:
片段三;
执教:蔡月红
设计:蔡月红指导:李新顺姓名:蔡月红
单位:温州市龙湾区瑶溪镇第一小学
邮政编码:325038
12。

二年级下 找规律 ,

二年级下 找规律 ,

二年级下找规律 ,永安小学殷付丽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确定周期问题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这一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用计算的方法确定周期问题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的算理的理解。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知规律出示例1的场景图,说:“国庆节期间,公园、街道到处张灯结彩,彩旗招展,更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是其中的一个美丽的场景。

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同桌互说),指名说:“它们的排列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呢?谁说一说?”师说: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找规律。

(板书题)二、自主探索,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1、教学例1。

(1)提出问题。

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盆是什么颜色的花?自己想办法解决。

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巡视,注意小组中不同的策略,帮助学困生。

(2)全班交流,指名小组汇报结果。

①画图的方法,○●○●……○,第1盆花是蓝花,追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板书)②列举的方法:从左边起,第1、3、、……盆是蓝花,第2、4、6、……盆是红花,第1盆是蓝花。

(板书)③计算的方法:生:把每两盆花做一组,1÷2=7(组)……1(盆),第1盆花是蓝花。

师:你是用计算的方法。

(板书)(3)结合,分析过程。

师:刚才有的同学用列举的方法,看出第1、3、、……盆是蓝花,第2、4、6、……盆是红花,也就是说蓝花都是用奇数表示,红花都是用偶数表示,第1盆是奇数,所以是蓝花,你们同意吗?演示画图的方法出示方法三,1÷2=7(组)……1(盆),第1盆花是蓝花。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复习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复习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复习题一、画一画。

(20分,每题各5分)(一)(二)(三)(四)11二.接着画。

(15分,每题各5分)(一)(二)1 123456789 10 1112 1 23 4 5 6 7 8 9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4+( )+32、下面是小明设计的“有规律排列的数”,可是他有几个数写错了,请找出来,并想一想应该换上什么数。

⑴ 90 75 60 45 30 15 1⑵ 0 14 28 42 56 71 86三. 接着写。

(21分,每空3分)(一) 5 ,50 ,500 , ,(二) 1 ,3 ,7 ,13 , ,31 ,(三) 0 ,1 ,3 ,6 ,10 , ,(四) 5 ,5 ,10 ,15 ,25 , ,65 四.选一选,在合适图形的序号下打“ ”。

(10分,每题各5分) (一)○1○2○3○4○5?○1 ○2 ○3 ○4 ○5 ○6 ○7 ○81,1,2,3,5,8,1399 90 82 75 ( ) ( ) 60五、找规律,填一填。

(10分)六.解决问题。

(24分)(一)360千克560千克张大伯家一共收了多少千克南瓜?(二)儿童剧场能坐800人。

路南小学一、二年级同学去儿童剧场观看演出,一年级有368人,二年级有409人,估计一下,儿童剧场能坐得下吗?(三)你能帮妈妈解决吗?330元260元林林妈妈呀,这辆有点贵。

我还是买这辆吧,可以少花……七、火眼金睛。

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找规律填数 西师大版 无答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找规律填数  西师大版  无答案

思考题训练1、找规律填数。

(1)2、6、18、54、()、()。

(2)()、4、9、16、25、36、()。

(3)2、3、5、6、8、9、()、()。

(4)0、3、8、15、24、()。

(5)5、20、13、52、3、12、()、60。

(6)3、6、12、()、()(7)4、21、6、18、8、15、10()。

(8)125、25、()。

(9)1、2、5、6、9、10、()、()、17、18。

(10)1、3、9、27、()、()。

(11)1、2、4、7、11、()、()。

(12)12、17、15、15、18、13、21、11、()、()。

(13)1、1、2、3、5、8、13、21、()、()。

(14)2、3、5、8、12、17、23、()、38。

(15)4、8、16、32、()、()。

(16)243、81、27、9、()、()。

2、找规律填数。

(1)2、6、18、54、()、()。

(2)()、4、9、16、25、36、()。

(3)2、3、5、6、8、9、()、()。

(4)0、3、8、15、24、()。

(5)5、20、13、52、3、12、()、60。

(6)3、6、12、()、()(7)4、21、6、18、8、15、10()。

(8)125、25、()。

(9)1、2、5、6、9、10、()、()、17、18。

(10)1、3、9、27、()、()。

(11)1、2、4、7、11、()、()。

(12)12、17、15、15、18、13、21、11、()、()。

(13)1、1、2、3、5、8、13、21、()、()。

(14)2、3、5、8、12、17、23、()、38。

(15)4、8、16、32、()、()。

3、把一根木料锯成4段需要12分钟,那么锯成6段需要()分钟。

4、用2、4、3、6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不同的四位数,把这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6234是第()个数。

5、26辆同样的卡车排成两排,每辆车的距离都是4米,每辆车的车身长度是6米,那么从第一辆车的车头到最后一辆车的车尾的长度是()米。

二年级数学下《找规律》_1

二年级数学下《找规律》_1

案例:《找规律》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Р115例1。

教材分析及策略选择找规律是新课程新增加的内容。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

本课内容注意体现这个要求,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

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本课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本课出现图形的排列表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本课内容选择上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本节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参观同学的新家为同学过生日”为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以小区花盆的摆放导入,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解密码”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合作,让学生在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中找出规律,发现不同输入密码的方法,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

同时在教学中又着重强调了横着看的方法,实现了方法的最优化。

解决好这部分的知识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摆水果、做游戏、设计黑板报边框等情境的创设都是围绕着找规律设计的一系列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和欣赏数学美,培养使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水平。

我在本课的教学前准备了课件,投影仪,密码锁及水果图的练习纸,贴片。

教学目标上选择了以下三点:1、在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发现直观事物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推理水平。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形式美,培养学生发现、创造、欣赏数学美的水平。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师:今年我市将举行“双迎”活动,这段时间我市的园林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美化着我们的城市,很多小区也布置得非常的漂亮,我们班小明同学也搬进了新家,那里的环境非常漂亮,下周六正好是小明的生日,他想请大家去他家开一个生日会,大家愿意去他家为小明庆祝生日吗?(愿意)二、创设情境,感知规律师:现在小明就带大家一起去玩玩,好不好?(好)教师播放课件,小明家小区门口摆列着各种漂亮的花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设计》...会排队,大家请看。

(投影)师:你有什么发现?生反应(有规律)师:这种排列规律是我们在一年级学习时发现的,这种排队规律是比较简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找一找更复杂、更漂亮的规律,(板书:找规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15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是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规律去创造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在升旗和上体育课的时候都是怎么去的?
生反应(排队)
师:在排队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快、静、齐)
师:不仅同学们会排队,小动物们也会排队,大家请看。

(投影)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反应(有规律)
师:这种排列规律是我们在一年级学习时发现的,这种排队规律是比较简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找一找更复杂、更漂亮的规律,(板书: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排队,引出动物的排队,让学生能够发现规律,从而导入新课,这样设计可以比较自然的导课,从动物的排队入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师:请看大屏幕,你能有什么发现?
生反应。

1.师:来看看这些小动物在排队中过程中,它们的位置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1)学生自由发言说发现。

师:看来这些动物排队的变化规律有些复杂,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研究,看看这里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2)小组合作,研讨交流。

小组汇报研讨结果。

师:如果我把这幅图分开,现在你能够发现怎样的变化规律?(生反应)
(3)重点引导学生能说出横着看的规律。

(提示:先要看从第二次开始动物的位置都是怎样变化的?根据变化说出规律。


(4)让生上台演示动物排队的变化现象,帮助生理解掌握规律。

师:现在,规律已经掌握了,你能按照刚刚发现的规律说出它们第五次排队的情况吗?
(设计意图:动物的排队比较直观,学生容易理解,让学生先找动物在排队中的变化规
律,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让学生去找其他的排列规律会更简单一些。


2.师:很好,不仅小动物会排队,漂亮的图片也会排队,大家看。

(出示课件)
师:你能发现图片在排队时的规律吗?
让学生观察,自由发言说发现。

师:你能按照这个规律,说出第四排的排列情况吗?
3.找方砖的排列规律。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不错,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这些方砖在排队的时候有什么规律?
生反应
师:你能根据这种规律说出第四行吗?第五行呢?第六行呢?
师:现在这几行都怎么样?(和前面的重复)
师:如果按照这种规律继续排出第7行、8行、9行……,你猜会是什么样?
投影展示
师:看到这种效果,你有什么感觉?(漂亮)如果用这些方砖给你们家铺地板怎么样?
师:看来像这种有规律的排列,可以使我们的环境变得更漂亮?
(设计意图:在方砖的排列中让学生发现了循环排列,在不断的循环后,让学生感受到方砖排列的很美丽,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有规律的排列可以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美丽,体现了学习找规律的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师:很好,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找出下面图形的排列规律,并画出第4组。

(1)让生观察说规律
(2)画出第4组,投影展示。

2.请你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设计一幅美丽的地板图案:
(设计意图:前两道练习题和方阵的形式不一样,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摆脱方阵规律的约束,让学生能够灵活的寻找规律;第三题设计图案,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去做数学。


四、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结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的环境打扮得更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