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
浅谈家族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优劣势
浅谈家族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优劣势摘要:家族式民营企业在我国现代经济社会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仅是中小型企业,在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主要针对家族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认为家族式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具有一定的效率,但是也存在着不同于一般公司的管理规范问题,并由此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此来推动家族式民营企业更快速高质量发展。
关键字:家族式企业民营企业公司治理优势劣势建议家族式企业,泛指在经济领域中存在的具有家族特性的各种企业组织。
说到家族式企业,很多人都会想到管理滞后、运营方式混乱、举人唯亲等关键词,一段时间内,家族式企业甚至成为了一种不太光彩的贬义词。
但是,据研究调查发现,当今世上有超过一半的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尤其是在创业初期,这个数字更加庞大。
目前世界经济市场中,国外的家族式企业发展明显优于国内,尤其是在欧美及日本等国家,家族式企业几乎是国家经济主要力量组成部分。
其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家族式企业,比如沃尔玛、三星、奔驰等,这些企业大都经历了四代甚至更多的传承,在国际市场中经历了上百年的考验和洗礼。
家族企业有着凝聚力强、团结、反应迅速、抵御压力能力强等优点,所以企业能够在短期内得到快速发展提升。
但是国内家族企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国外,很少有国内企业能够传承3代以上。
这就需要家族式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在感性和理性,人治与法治,职业化运营和家族式控股等因素中找到平衡点。
其核心就是要解决家族管理和企业治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企业家去思考如何兼顾企业发展和家族利益。
一、家族式民营企业的优势(一)目标一致,工作热情高涨。
在家族式企业创业初期,由于家族成员之间的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使得他们可以快速凝聚起来。
为了快速发展壮大企业这一同一目标,使得他们瞬间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家族成员之间会彼此协助、团结奋战。
这样一来能够快速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短时间内获得竞争优势。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思路研究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思路研究摘要: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民营企业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
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固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纷纷实行改制或者退出市场,这就需要民营接管,另一方面,外资企业的进入,往往采取兼并的方式来吞并市场,此时,民营企业必须与外资企业抗衡。
因此,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也就更加重要,本文就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展开论述。
关键词: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治理模式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2一、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现代企业的显著特征是“两权分立”即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类。
企业所有者拥有企业的资本财产所有权,但受自身个人精力、管理能力、专业分工、知识水平等影响,不得不把经营权委托给企业或者并不拥有企业所有权的职业经理人员,这样经理人员则拥有其企业的经营决策权,而且双方通过签订契约来界定权、责、利。
但是契约具有不完全性,很难精确确定双方的权力和义务。
同时由于“委托——代理的产生,双方对信息不对称,致使经理人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其企业的整体利益而出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现象,基于此企业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来实现企业的管理。
狭义的公司治理就是为了为了解决企业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出现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而实现其所有者(股东)价值最大化。
而广义的公司治理是指一套制度安排,用以支配若干在公司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股东和贷款人)、经理人员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实现经济利益,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和一切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
公司治理结构在全球范围主要可分为三种模式:以德国和日本为主的网络导向模式;以英美等国的市场导向模式以及东南亚的家族治理模式。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现状(一)产权不清或者产权单一现象严重我国的民营企业起初是同学、朋友或者有血缘关系的人在一起创建的,由于中国人好面子,在创建时,企业往往缺乏科学的契约。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的治理问题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的治理问题摘要:公司治理理论是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过来又对现代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公司治理的优劣程度对民营中小企业竞争的能力影响很大。
然而,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方面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如企业治理机制不完善、公司治理家族化等。
通过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辨析公司治理问题的初始状态、发展变化和修正完善,有如观察蠋虫化蝶,格物致知后尝试提出完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公司治理;民营企业;现状;原因;完善治理。
前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改革开放对民企来说,尽管在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创造了一些奇迹,但也暴露出了民企存在的不少公司治理问题。
企业要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在全方位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自己专业化、规范化的内部管理体制,并根据业务的发展,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现代社会是公司社会,无论是那些巨无霸的跨国公司个体,还是作爲社会主要经济体的公司企业群,其治理水平如何,不仅深刻影响公司自身的运营状态与存在目的,还深切关涉到股东、管理者、雇员、债权人、社区等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与福祉,从而日益成爲一个世界性的重大公共话题。
尽管不同的组织、个人对於公司治理的态度与期待各不相同,但谁也无法忽略其价值。
一、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明显提高,已经接近2/3;民营经济投资大幅度增长,已占全社会投资的60%;民营工业高速增长,已占据全国工业的半壁江山。
但是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多,如融资渠道、技术创新、人才智力结构、新型企业文化建构、新型管理模式等。
假如不能解决管理模式问题,其他问题也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公司治理问题是民营公司制度的核心问题,其实质是公司由谁控制、公司为谁的利益服务,直接关系到对公司经营行为和经营目标合理性的评价以及政府对公司行为的应对政策,进而关系到公司竞争力甚至国家竞争力的形成。
论浙江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
多数学者认为公司治理 的典型模式 主要有三种 : 一是 以美 国、 国、 团队 , 英 其带有准家族化色彩 的经 营者也受到利益和感情 的双重约束。 意大利为代表的股权主导型模式 ( 美模 式 )二是 以德 国、 英 , 日本 、 瑞 2 浙 江 民 营企 业公 司治 理 模 式 的 缺 陷 典、 比利 时、 挪威 为代表 的债权 主导型模式( 日模式 )三是 以韩 国 德 , 目前 , 家族治理模式不仅是 “ 合理 的存在” 而且在 国内外仍有很 , 和东南亚国家为代表 的家族治理主导型模 式。鉴于浙江 民营企业绝 强的生命力。 据统计 , 在美国《 财富》 5 0家企业 中, 15家为家 前 0 有 7 大多数是家族企业 , 而且 大多呈现 “ 一股独大 ” 或控股股东掌 握控 制 族企 业 , 中美国上市公司 中由家族控 制公司 的超过 4 % , 英国 其 O 在 权 的股权结构 ,本文认为浙江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属于显著的 则 有 7 % , 印度 、 5 在 拉美 、 中东地 区甚至超过 9 %的企业 由家族拥 5
有。 但是近一年来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 一些浙江民营企业面 临产 品滞销 、 资金断裂、 甚至 濒临破产倒 闭的命 运 , 浙江 民营企 业的公司 美 国著名企业史学家钱 德勒在其 《 看不见的手—— 美国企业 大 治理模式 的缺陷也逐渐引起 世人 的关注。 的管理革命》一书中对 家族企业定义 为:企业创始者及其最亲密 的 “ 21缺 乏契约化 的产权界定 . 合伙人( 家族 ) 和 一直掌有大部分股权。他们与经理 人员保持 紧密 的 虽然浙江 民营企业 的产权结构大多单一 ,往往 由家族成员持有 私人关 系, 且保 留高阶层 的主要决 策权 , 另 是在有关财务 政策、 特 0 资 绝大部分股权 , 最终所有权 比较 清晰 , 但是家族股 东之间的内部产权 源分配和高阶层人员的选拔 方面。 目 ” 前虽然许多浙江民营企业 已经 分配往往缺乏契约化的清晰界定 ,产权的不同构成部 分之间关系不 进入第二次创业阶段 , 但是依然保留着 家族企业 的家族治理模式 , 明确 ,由此导致 了内部产权 不清 ,使得企业做 大后产权纠纷经常 出 其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并 没有真正 实现分离 ,所有权和经 营权均集 中 现。 而且因为企业决策家族化的特点 , 浙江民营企 业存在着颇具象征 于一个人或一个家族 , 企业的主要控 制权仍然在 家族成员 中配置。 概 意义 的“ 接班 ” 即所有权与控制权 的权力交接。 , 当家族企业领导权传 括而言 , 浙江 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 主要有如下特征 : 递给第二代 、 第三代时 , 易在家族成 员间 引起 纷争 , 容 甚至 导致企业 11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主要由家族控 制 . 分裂、 解散和破产。 浙江 民营企业虽然成 立了股东会、 董事会 、 监事会等治理机 构 , 22正 式治理结构虚化 . 但是不可否认 的是企业 的所 有权主要 由家族成 员控 制 ,甚至许多企 我国《 公司法》 所规定 的公司治理结构 , 股东会、 董事会、 监事会、 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均 由一名或两名家族成员担任 。 目前浙江 民营 经营班子层次 分明、 各有权责 , 只要规范运行 , 就是有效 的权 力制衡 企业的企业所有权和经 营权主要 由家族成员控 制 ,其中家族成员包 与协调机制。 但在浙江 民营企业中 , 正式治理结构虚化现象 已经表现 括企业创办者 及其 子女 、共 同创办企业的家族成 员及其子女和具有 得比较突出。 目 前许 多民营企业 中的股东会、 董事会、 监事会等公司 血缘、 亲缘 、 姻缘的家族成 员、 家族第二代和第三代等。 即使是将所有 治理结构只是“ 纸面 ” 关, 机 它们 只是 由控股股东完全操纵的工具 , 成 权部 分公开化 的企业 , 虽然其所有权呈现多元化的格局 , 引进 了部 为“ 并 橡皮 图章 ”未能发挥实质作 用。另一 方面 , , 由于浙江 民意企业受 分外来管理者 , 但是其控 制权和主要经 营管理权仍在家族成 员手上。 中国传统的人 情文化影 响较深 , 契约意识不强 , 司的治理大多依赖 公 1 企 业 决 策 家 长 化 . 2 非正式的关系治理 。 在浙 江民营企业 中,具有支配地位的持股 家族可 以独 自做 出重 23经 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不健 全 . 大决策 , 创办 新企业、 如 开拓新业务 、 事任 免、 业接班人 、 人 企 董事会 随着 浙江民营企业规模 的扩大、 业务 的拓展 , 以及企业经营环境 成 员等几 乎完全掌握在控制公司的家族手中。而且在浙江的 民营企 的复杂多变 , 家族成 员的专业经营知识和 能力对企业发展 的制约作
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途径分析
构的制衡 功能包括 纵向制衡与 横向制衡 两个 方面 , 纵向 制衡 主要 是指 股东 大会 对决 策层 , 执行 层和 监督 层的 制衡 .公 司治理结 构的横向 制衡主要是 指公司监 事会 的制 衡, 监 事会 以出 资人 代表 的身 份, 拥有 完 全 独立 的 监 督 权, 监 督公 司 法的 一切 经营 活动 ;激 励与 约束 功能 , 公司治理 结构的重 要功能是对 代理人的 激励 与约 束. 在现 代企 业中 , 公司 治理 结构 就是 要设 计一 套制 度, 促 进代 理人 除了接受 代理合约 并且按照代 理合约的 要求 完成 应该 完成 的任 务之 外, 还 能对 代理 人产 生强 烈的 激励 .同 时, 有 效的 监督机制 能够有效 地约束代理 的偷懒行 为.使之 更好地为 委托人的利 益最大化 而工作. 二,我 国民营企业 公司治理 结构的 存在的主 要问题及 原因 我国民 营企业带有 一定的家 族经营 模式 , 很大 一部 分公 司的 管理 水平 还处 在现 代化 企业 的初 级阶 段, 有 些企 业为 了上 市的 需要 ,建 立了 现代 企业 制度 , 但是 总体 上说 不是 很完 善, 其 管理 水平 完成 企业 的战 略目 标还 有一 定的 差距 , 存在 很多 问题 .主 要表 现在 : 股权 过度 集 中, 一 股 独 大; 与 现代 企 业 制 度还 有 一定 的距 离, 经 营权 和所 有权 没有 完全 分离. (一) 产权结构 界定不清, 且结构 单一 据 统计 , 我国 90% 的 民营 企业 是家 族制 企业 .在 民营 企业 发展 初期 , 家庭 成员 共同 创业 , 所有 者和 经营 者融 为一
M A N A G E M E N T 企业 管 理
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存在问题及意见
可或缺 的一部分 。在拉动经济增长 , 解决就业等方面做 出了巨 少 数 民营 企业 为职 业 经 理 人 提 供 了丰 厚 的 物 质 奖 励 , 但 是 职 业
大贡献 。但 是也 因为我国的民营企 业起 步晚成长速度快 , 所 以 经理 人始 终会 觉得 自己是外人得不到信任 , 而对公 司缺 乏认同
五、 民营企业 融资 困难
一
方 面 是 金 融 市场 存 在 体制 歧 视 。因 为我 国金 融 机 构 以国
国有企业从 国有银行贷款就容易的多 。而 民营企 立 董事。看似治理架构完整 , 但是实际上却难 以形成真 正的监 有银行为主 , 督和制约 。我 国模仿德 日模式 的监 事会制度 , 因为我 国民营企 业则很难 从银行贷 款。一些民营企业依靠 上市进 行融资 , 但是 业产权 集中 , 监事会监 事候选人 的产生 、 数量等 规定得 不够科 能够 上市 的民营企业毕竟 有 限。另一方面是 民营 企业 自身 问
以 民营 企 业 要 以董 事 会 为核 心 而 不是 董 事 长 为核 心 进 行 决 策 。
三、 缺乏好的激励制度, 导致人才缺失
要通过股 东会议使 中小股东也能够参与公司 日常决策, 保护 自
营企 业公 司治理 问题进行 简要 的分析 , 并提 出合理性意见
【 关键词】 民营企 业; 公 司治理 ; 合理 建议
中 国民营企业起步 较晚 , 在改革 开放后 的几十年 里 , 由于 社会 化程度低 , 民营企业主对职业 经理人更 多是持利 用与防范 国家政 策的支持 , 民营 企 业 迅 速 成 长 , 已经 成 为 国 民经 济 中 不 的心 态 , 始 终 担 心 职 业 经 理 人 会 抢 了 自己 的企 业 。结 果 是 尽 管
【企业】公司治理模式发展及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启示
【关键字】企业公司治理模式最新发展及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启示摘要:公司治理是当今市场经济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比较评价了历史形成的四种典型公司治理模式,分析展望了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并就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是指两权分离下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系统。
公司治理问题随着公司制的出现而产生,但真正引起国际社会关注是在20世纪80年代。
其背景原因主要有:(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公司间竞争加剧,公司随时面临着被并购重组的威胁,公司治理结构的选择成为股东和利益相关者保护自身利益的重要途径;(2)由于代理人激励机制、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缺陷,导致公司财务丑闻、倒闭事件不断出现,促使人们对现行公司治理机制产生了怀疑,开始重新思考公司治理问题。
公司治理已成为当前世界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公司治理的典型模式最基本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以美国、英国等国家为代表的“外部人模式”和以日本、德国等国家为代表的“内部人模式”。
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公司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不尽相同,即使在一个国家内,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公司类型中往往多种模式并存。
目前世界各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类:1.英美“外部人”模式。
主要特征是:(1)公司股权高度分散,资本主要由分布广泛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拥有;(2)它是基于市场的系统,主要依赖资本市场作为影响公司行为的手段,强调股东“用脚投票”的机制;(3)它是基于法律法规的系统,法律明显支持股东享有控制公司的权利,明确董事会和管理层对股东所负的义务,并强调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4)它是基于信息披露的系统,通过精心制定的规则保证投资者取得充分可靠的信息;(5)在经理激励机制方面主要实行股票期权制,由于评价公司经营绩效的主要标准是股票分红率,因此,在利益分配上向个人股东倾斜。
在基于市场的治理模式中,由于所有权较为分散,投资者很难影响经营者,因此,投资者一般并不特别关心公司治理,投资者约束经营者的主要方式是购买或出售公司股票。
如何有效完善现代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
h
3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代民营企业管理误区(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局调查分析结果,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局助理 调研员 宋海波)
误区之二:缺乏激励。
h
4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代民营企业管理误区(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局调查分析结果,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局助理 调研员 宋海波)
误区之三:忽略用人。
h
5
一、问题的提出
1、产生管理误区的主要因素 2、产生管理误区的本质原因
h
8
二、公司治理基本理论
1、公司治理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h
9
二、公司治理基本理论
2、公司治理的定义(归纳)
h
10
二、公司治理基本理论
3、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
h
11
三、现代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不完善
(一)公司治理本身不完善 (二)未考虑人力资本因素及影响
h
17
六、 案例介绍
h
18
七、案例分析
h
19
做“百年老店”必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如何有效完善现代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
伍健康博士
h
1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代民营企业管理误区(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局调查分析结果,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局助理 调研员 宋海波)
h
2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代民营企业管理误区
(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局调查分析结果,吉林市中小企业发展局助理调研员 宋海波) 误区之一:不讲诚信。
h
12
三、现代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不完善
1、人力资本概念及属性 2、人力资本对公司治理影响
h
13
三、现代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不完善
民营企业 现代企业治理
民营企业现代企业治理民营企业现代企业治理的详细介绍如下:一、概述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民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治理挑战。
因此,建立现代企业治理体系成为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民营企业现代企业治理的特点1.产权清晰:明确企业产权归属,保护投资者权益,是建立现代企业治理体系的基础。
2.权责明确:通过制定公司章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构,明确各方职责和权利,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3.政企分开: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而是通过制定法规、政策等方式进行宏观调控,保障企业自主经营权。
4.管理科学: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三、民营企业现代企业治理的构成1.股东会: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公司重大决策和选举董事会、监事会成员。
2.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监督公司管理层履行职责,维护公司和股东利益。
3.监事会:负责对公司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确保公司合法合规经营。
4.管理层:负责具体执行董事会制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管理公司日常运营。
四、民营企业现代企业治理的实践1.完善治理机构:建立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构,明确各方职责和权利,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2.加强信息披露:定期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披露公司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信息,增强公司透明度。
3.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4.推行股权激励: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公司长期发展。
五、民营企业现代企业治理的意义1.提高决策效率: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2.降低经营风险: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3.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优化管理结构和提高运营效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浅析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特征
本 文在我 国民营企业 自 身的特点 , 出了民营企业的治理本质上是一种以外部治理 为主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模 式的观 点, 提 并认为其
内部 治理 的改善更 多来 自外部 治理的要求 , 核心 问题是保证公司价值的创造与分配符合不同利 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
关键词 : 民营企业; 公司治理 ; 利益相 关
1股权结构相对集 中。我国民营企业股权一般都 比较集中 , 、 主要 由家族控 制。 一股独大 ” “ 型中小 企业大多 由家族成 员携手创 业而成 ,因此创业者对 自己的企业往往保持着相当的控制权 , 其 股权结构 必然要 “ 一股独大”才能保证其对企业的控 制权 。 企业
在发展初期 由于规模小 ,经营范 围有限等原因能实施有效 控制 ,
制, 而捷克和匈牙利等 国的许多企业 的控制权 则为经理人员 和工 人合谋而获取 。而我国情况 与以上国家迥然不同 , 国企改革的 在
不 同阶段 , 曾经 出现不 同内部人主体 , 内部人呈多元 化态势 。 中小
企业与国有上 市公司的“ 内部人 控制 ” 中的“ 强管理人 , 弱股东 ” 格 局不 同, 家族控股 的中小企 业内部人控制表现为大股东侵 占小股 东利益。 中小企业 由于“ 能人 治厂 ” 的现象 比较普遍 , 容易形成 “ 内 部人控制 ” ,在 内部人控制 的企业 中,决策权 向掌握信息的人转 移, 会弱化小 股东对企业决策 的干 预 , 导致企业 的决策 由企业 经
或正处于转轨经 济的 国家都在不 同程度上出现 了这种 内部人控 制 的现象 。在俄罗斯和东欧国家 , 内部人主要 是通过股权认购证 私有化在法律上获得 了企业 的控制权。 南斯拉夫和波兰在企业控 制上 唱主角 的是工 人 ,俄罗斯的企业则主要是由经理人员所控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规章制
民营公司治理规章制度为了增强公司的标准化治理。
打造一支优秀高效的工作团队,增进公司进展壮大,依照公司有关章程的规定,特制订本公司治理制度。
一、公司全部员工须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公司提倡“一家人”的思想,任何部门及个人不得做有损公司利益、形象、声誉或破坏公司进展的情形。
三、为了提高全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员工的踊跃性、制造性,通过公平合理的竞争使每一个员工各尽其责、才有所用,增进公司良性进展。
四、公司提倡全部员工刻苦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为员工提供学习、深造的条件和机遇,尽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养和水平,造就一支思想新、作风硬、业务强、技术精的员工队伍。
五、公司鼓舞员工参与公司的治理,充分发挥员工才干,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公司实行岗薪制,为员工提供收入和福利保障,并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慢慢提高员工各方面待遇;实行考勤、考核制度,评先树优,对做出奉献者予以表彰、奖励。
七、公司提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员工团结合作,同舟共济,发扬集体合作和集体制造精神,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八、公司的例会定在每周一的早晨,在例会上探讨和辩论经营思想,治理战略,就发觉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法。
员工着装治理规定1.员工在上班时刻内要注意仪容仪表。
整体要求是得体、大方、整洁。
2.员工在上班时刻内要求穿工装。
3.部门领导以上级别治理人员办公室必然要备有西服,以便外出活动或重要业务洽谈时穿用。
4.员工上班应注意将头发梳理整齐。
男职工不得留长发及胡须;女职员上班提倡化淡妆。
5.各部门负责人应催促属下员工遵守本规定,员工月累计违背本规定超过3次者,或该部门员工违背本规定人数占到总数20%的,该部门负责人应罚款100元。
6. 公司名牌一概挂在上衣胸前,违者以未配名牌处置。
7. 试用人员于试用期间暂不发放名牌及工装,试用期满经考核录用后,由公司统一发放名牌及工装。
接待礼仪接待工作及要求:(1)有客户来访,马上起身来接待。
浅析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
公 司 治 理 又 称 法 人 治理 结 构 、企 、 管 治 和企 业 管 理 ,经 俞 组 织 ( C OE D)对 公 司 治 理 的 定 义是 :“ 司 治 理 结 构 是 一 种 公 据 以 对 公 司 进 行 管 理 和 控 制 的 体 系 ” 作 。 为一 种体 系 ,公 司 治理 不 仅 规 定 公 司 各 个 参 与 者 的责 任 和 权 利分 布 ,而 且 明 确 决 策 公 司 事 务 时 所 应 遵 循 的规 则 和 样 序 。
; 爿 .I 【 } 王 】 . l
蠹lI l I; I
I 辔 l T 碍I l -
浅析 民营企业 的公 司治理
钱 瑛 北 京 中融鑫晟投 资管理有 限公 司 1 0 8 3 0 7
数 公 司 , 第 一 次 公 开 发 行 起 ,大股 东 就 从
【 章 摘要 】 文 我 国 民 营 企 业 走 过 创 业 期 、 成 熟 期 ,进 入 规 范 发展 阶段 需要 实施 “ 司 公 治理 "Cr rt G vr n ) 什 么 叫公 司 (o oae oe ac 。 p n e 治理 呢 ? 经 合 组 织 (ED 认 为 :“ 司 OC ) 公 治理 结 构是 一 种 据 以对 公 司进 行 管理 和 控 制 的体 系” 目前 我 国 大部 分 股 份 制 。 民营企 业 在 所 有权 与经 营权 分 离后 ,急 需处 理 好 企业 股 东、经 营者 、管理 层 之 间 的奔 益 关 系 ,就 涉 及 到 民营 企 业公 司 1 治理 的 问题 ,本文 介 绍 了世 界上 主 要 的 三 种 公 司 治理 模 式 ,并 对 当前 民营 企业 公 司治 理 中 出现 的 问题 进 行 简要 分析 。 【 关键 词 】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
比较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与民营企业含民营控股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以及各自的利弊;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直以来是我国国企改革的方向;改革的主要手段就是将国有企业先进行公司制改革,再进行股份制改造,然后挑选部分改制后的企业上市;政府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也就是说倾向于采用市场型公司治理结构;改制后的企业或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从理论上讲,要比原有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有所改善,但是根本问题似乎并没有解决;突出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股权结构和国有资本主体;在股份公司中,国家股和法人股所占比例过大;可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太小,相当一部分股份不能流通,失去了股票的生命力,也使股票市场调配资源的功能得不到发挥;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使得股票真实价值无法在市场上实现,控股单位就不可能非常关心股价波动,因此也不可能关心公司的业绩,但是控股单位又有权决定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业务,因此而形成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就不会对企业管理层产生监督和激励;2、内部人控制;二是内部人控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实际上将以前改革措施中已经出现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国有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缺乏人格化代表,两权的不统一加大了代理成本;第二,缺乏经理人市场,代理人的选择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官本位”的制度性原因始终存在;上述两个特点带来了我国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的弊端:一是股权结构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的实现,难以抑制大股东绝对操纵董事会现象等;当唯一大股东是国家时问题更严重,因为它为政府在实质上支配公司提供了条件,结果是上市公司成为“翻牌公司”;由于国家股的最终所有权并不明确,导致资产收益和偿债责任缺少明确的主体;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对于国家股的代理人来说是不统一的,从而他们的监督权和控制权成为“廉价投票权”,内部人只要花较小的代价就可以合谋侵害企业其他股东的利益;二是内部人控制带来的后果,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不能对董事会进行有效约束,董事会缺乏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监事会形同虚设,外部控制机制缺乏或扭曲,激励机制弱;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在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利于市场调控等方面还是具有优势的;我国民营企业含民营控股企业的治理结构有以下的特点:一是民营企业的股权大多绝对集中于家族,企业资产与家族财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企业的利润或亏损完全由家族成员按非市场原则共同负担,“企业即家,家即企业”的特征非常明显;二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创业家族兼有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双重身份,即:董事长兼总经理,并且企业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均由创业家族内部成员所控制;三是民营企业的典型组织架构是以企业创始人为集权核心的一种环状“差序”结构,即“家长”作为企业的精神领袖居于所有治理层级的中心,围绕这一权力核心生成一个紧密治理层,然后再以这个治理层为核心联结一个更大范围的亲友圈;四是许多民营企业内部,企业各项专业化职能的运作很大程度上依靠家族成员之间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一系列非正式行为控制机制来自我执行和实施,“人治”色彩浓厚;五是为了维系整个企业对家长权威的向心力和对家族价值的认同度,“家长”对核心治理层内的人事安排往往是“个人能力”、“血缘亲疏”和“企业忠诚度”三个方面综合考评的结果,而“家长”本人作为同样要受“家法”约束的家族一员往往只具有在家族内部培养选择继续人的权力和意愿,“家长”身份及其权威大多情况下是世袭的;上述两个特点带来了我国民营企业含民营控股企业公司治理的弊端:一是家族式治理模式导致民营企业战略决策失误,缺乏来自内、外有效的监控、反馈和制约,使得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二是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治理机制;凭经营者主观的经验和常识,靠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约束人,以人情代替制度,其代价必然是治理的漏洞、经济的损失和亲情的失落;三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独裁和集权化倾向严重;四是家族式治理模式使得企业短期投机行为严重;五是信息不对称,导致内部交易成本上升;依靠原有的那种缺乏规范的信息系统只能支持中小规模的私营企业,对大规模私营企业难以将非理性治理转化为理性治理,导致企业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无法实施,更难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战略性的业务流程重组,使企业不断地受到经营失败的威胁;六是家族式治理模式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需求,必然影响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尽管如此,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对于获得有效激励、目标价值趋同性、有效决策等方面还是具有优势的,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我国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通过分析两种企业治理模式的特点和利弊,除了差别以外,发现我国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公司和民营企业含民营控股企业公司在内部人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缺点具有相似性;。
我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
比较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与民营企业(含民营控股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以及各自的利弊。
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直以来是我国国企改革的方向。
改革的主要手段就是将国有企业先进行公司制改革,再进行股份制改造,然后挑选部分改制后的企业上市。
政府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也就是说倾向于采用市场型公司治理结构。
改制后的企业或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从理论上讲,要比原有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有所改善,但是根本问题似乎并没有解决。
突出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股权结构和国有资本主体。
在股份公司中,国家股和法人股所占比例过大。
可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太小,相当一部分股份不能流通,失去了股票的生命力,也使股票市场调配资源的功能得不到发挥。
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使得股票真实价值无法在市场上实现,控股单位就不可能非常关心股价波动,因此也不可能关心公司的业绩,但是控股单位又有权决定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业务,因此而形成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就不会对企业管理层产生监督和激励。
2、内部人控制。
二是内部人控制。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实际上将以前改革措施中已经出现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国有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缺乏人格化代表,两权的不统一加大了代理成本。
第二,缺乏经理人市场,代理人的选择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官本位”的制度性原因始终存在。
上述两个特点带来了我国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的弊端:一是股权结构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的实现,难以抑制大股东绝对操纵董事会现象等。
当唯一大股东是国家时问题更严重,因为它为政府在实质上支配公司提供了条件,结果是上市公司成为“翻牌公司”。
由于国家股的最终所有权并不明确,导致资产收益和偿债责任缺少明确的主体。
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对于国家股的代理人来说是不统一的,从而他们的监督权和控制权成为“廉价投票权”,内部人只要花较小的代价就可以合谋侵害企业其他股东的利益。
公司治理与民营企业现代化改造
同时激励不 同资本流 向不 同使用渠道 , 在无形手 的作用下 , 提 现阶段 民企主要的情 况为: 供市场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 提 高民企 自身价值 , 增强应对风 2 . 1股权 高度 集中 险的能力。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高端人才 流向企业 。形 成 良性循环 。 “ 家族 治理”是我国民营企业 公司治理 的特征之一 ,由于
—
—
斟协论坛 ・2 0 1 3 年第 l 0期( 下 )——
民营企业其固有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决定 了其对外部职 创新被认为是增加 民营企业 自身优势的重要因素 。多数研究
业经理人信任度不高, 因而, 仅有少量的职业经理人进入到企 学者表示优化 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途径是进行企业的创
正 在 渐 渐 从 民营 企 业 的所 有 者 及 其 “自家 人 ” 手中 , 向外 部聘 成 的风险 。 目前 大多数 民企“ 三会 +经营” 均同时运行 , 即股东 请 的 各 层 经 理 人 转 移 ,这 也 是 我 国 民营 企 业 实 现 内 部 结构 优 会 、 肇事会 、 峪事会 , E l 常经营决策层, “ 新三会” 已在部分括薪酬战略委员会, 审 计 委 员 会 及 提 名 委 员
徐康宁等学者 r J c 研究 中表示 ,民营企业的治理关键就 会 。说I 刿我国的民企正在为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公平性而 是要求 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独立,并要求实现股 东权利 的 努力。更加有利于提 高董事会的高效运作 。另有少量 民营企 多元化 、 立体化 。进而加强董事会 的决策独立性 , 文章也提 出 业引进外部的独立监事 。大大加强了 民企工作的透明度 与竞 了从 外部引入专业化董事,不断提升 民营 企业所有者 的企业 争性。而 目前绝火 多数监事会成员来 自企业内部,且平均素
我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
我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中国的企业治理可以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种类型。
尽管它们的目标都是增加企业的价值和收益,但它们之间的公司治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异。
下面将简要介绍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异同。
1.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复杂,其目标不仅仅是增加股东的财富,而是体现政府和社会利益的统筹平衡,因此在公司治理中政府参与度高。
2.国有企业管理制度较为庞大,拥有复杂的权力分配渠道,规章制度冗长,较难有效监督。
3.在决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考虑政治上的因素,并追求政治利益和政治安全,因此决策速度较慢。
4.由于营销体系单一,市场不稳定性较高,因此国有企业的资产运营风险较大。
1.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相对简单,决策速度更快,对于市场的变化更加敏感。
2.民营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层之间的关系较为清晰,公司治理相对有效。
3.较少受到外界政治因素的影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4.由于其资本来源较为单一,容易受到资金流动性的影响,对资本的运营管理要求更高。
1.国有企业的管理机制相对僵化,民营企业更加灵活。
2.国有企业的决策过程常常受到政治干预,而民营企业受到市场的影响更多。
3.国有企业更加注重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在增加股东财富的同时也要考虑政府和社会的期望。
而民营企业更加注重财务利益和股东的收益。
4.在投入和资本运营方面,国有企业有政府背景和资源优势,但民营企业更加注重资本使用效率,并借助市场机制获得商业机会。
总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在结构、权利分配、决策机制以及资本运营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更好地制定和执行公司治理策略。
论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制度创新
理 活 动 : 族外 的 小股 东 由于 人 数 众 多 , 员 分 散 , 持 股 份 少 , 家 人 所
一
全世 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民营 企业在生生灭灭, 只有 少数
民 营企 业发 展 的 重要 因素 。 民营 企 业 治 理 制 度 创 新 的 目标 是 建
而是有 效率的, 企业的成长具有一 定的作用 。但 是一旦企业 对 规模扩大, 产业 资本 日益社会化, 家族治理模式所具有的缺陷便 暴 露无 遗, 且这 些缺陷逐渐成 为阻 碍民营 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 而 重要 因素 。家族治理模式 的缺 陷主要表现 为以下几个方面 :
维普资讯
2o o8
1 月下半月 r 刊 一
魅 力 中 国
CHARM I NG CHI NA
论我 国民营企 业公 司治理制 度创新
赖英群
( 门大学管理学院高级 经理教育 中心 福建 厦 门 3 1 0) 厦 60 5 【 要】 国民营企 业大都采 用的家族 治理模式, 摘 我 成为 阻碍
以 唷 限责 任 ”和 两权 分 离 ”为 根 本 特 征 的现 代 股 份 制 企 业 形 式应 运 而 生 。股 份 制 企 业 的最 基 本 特 征 是 所 有 权 和 经 营 权 的 分 离 。 可 以 说, 统 意 义 上 的企 业 治理 就 是 源 于 两 权 分 离 而 产 传 生 的 委 托— — 代 理 问题 。这 需 要 良好 的 激 励 约 束机 制 , 以使 代 理 人 在 实 现 委 托 人 目标 的 同 时 , 现 自己 的利 益 , 到 “ 赢 ” 实 达 双 的效果。
民营企业转让公司资产的公司治理流程
民营企业转让公司资产的公司治理流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转让公司资产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在这一过程中,公司治理流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以保障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权益,确保转让过程的公平、合法、透明。
本文将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探讨民营企业转让公司资产的流程,并提供一些建议。
民营企业转让公司资产的公司治理流程应该始于决策层。
决策层应该根据公司发展的需求和市场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资产转让,以及转让的具体时间、对象、方式等。
在做出决策之前,决策层应当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做出谨慎而明智的决策。
决策层还应当建立相关制度和规范,明确资产转让的程序和流程,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民营企业应当成立专门的资产转让委员会,负责监督和管理资产转让工作。
资产转让委员会应当由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管等人员组成,其中不得包含与资产转让有利益关系的人员。
资产转让委员会应当依法依规行使职权,保障资产转让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防止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
民营企业在资产转让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公司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确保转让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具体而言,民营企业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资产转让的计划和进展,接受监督和审查。
民营企业还应当遵守市场规则,与潜在买方进行公开、公平、透明的谈判,确保资产转让的价格公正合理,确保转让的程序规范有序。
第四,民营企业在资产转让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利益相关方的利益,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为此,民营企业应当与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尽力满足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利益诉求。
民营企业还应当公开相关信息,接受各方监督,确保资产转让的公平、公正、合法。
民营企业在资产转让过程中应当加强内部控制,防范各种风险。
具体而言,民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资产转让的程序规范,风险可控。
民营企业还应当加强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资产转让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确保转让顺利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
【摘要】: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民营企业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
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固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纷纷实行改制或者退出市场,这就需要民营接管,另一方面,外资企业的进入,往往采取兼并的方式来吞并市场,此时,民营企业必须与外资企业抗衡。
因此,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也就更加重要。
【关键词】: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治理模式
一、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现代企业的显著特征是“两权分立”即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类。
企业所有者拥有企业的资本财产所有权,但受自身个人精力、管理能力、专业分工、知识水平等影响,不得不把经营权委托给企业或者并不拥有企业所有权的职业经理人员,这样经理人员则拥有其企业的经营决策权,而且双方通过签订契约来界定权、责、利。
但是契约具有不完全性,很难精确确定双方的权力和义务。
同时由于“委托——代理的产生,双方对信息不对称,致使经理人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其企业的整体利益而出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现象,基于此企业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来实现企业的管理。
狭义的公司治理就是为了为了解决企业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出现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而实现其所有者(股东)价值最大化。
而广义的公司治理是指一套制度安排,用以支配若干在公司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股东和贷款人)、
经理人员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实现经济利益,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和一切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
公司治理结构在全球范围主要可分为三种模式:以德国和日本为主的网络导向模式;以英美等国的市场导向模式以及东南亚的家族治理模式。
【1】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现状
(一)产权不清或者产权单一现象严重
我国的民营企业初往往是同学、朋友或者有血缘关系的人在一起创建的,由于中国人好面子,在创建时,企业往往缺乏科学的契约。
契约化的缺失而产生的产权不清,是导致很多民营企业日后的产权之争的罪魁祸首,爱多VCD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如今,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虽然认识到企业产权明晰的重要性,纷纷制定契约。
但是我国的民营企业业主主要由个人业主制和合伙制组成,单个业主占有企业绝大部分剩余权和控股权,甚至一部分民营企业把企业产权等同于个人财产,认为企业的一切都是老板的,这样就造成了企业产权单一,往往形成“一股独大”和家族式的管理模式。
这样很难使得社会资本进入企业,企业也很难得到高速的发展(二)公司治理机构虚化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企业的规模变大,为了把企业变得更大更强,一部分民营企业虽然能够依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形成
了“两会四分权制“。
所谓两会四分权制是指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分别行使最终控制权、经营决策权、监督权权和经营指挥权。
从国外的公司治理的模式上看,我国的民营企业也能学习西方先进的公司治理经验,但上述的治理模式在实际的治理中,由于股权高度集中,董事会往往由大股东控制,董事长往往是是大股东,董事会如同虚设,根本没有形成健全的、独立的董事会来保证企业有一个正常健康的经营机制。
监事会被董事及经理视为从属的被领导地位,监督也就无从说起,这样致使没有谁能够监督到企业的运行状况,委托代理所产生的问题也就在所难免,公司治理机制也就是纸上谈兵,名存实亡。
(三)家族化管理严重
家族治理是指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真正实现分离,企业的主要控制权仍然掌握在企业家族成员中,企业产权是这一管理的基础。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子承父业”深入人心,企业所有者不愿意把企业的产权交给“外人”,要么培养家族成员,要么“内部培养”,很少从企业外部寻找其继承者。
家族治理与家族管理混为一谈,企业社会化、公开化程度较低,外界的资本很难进入到企业之中,致使大多民营企业关门做管理。
同时,民营企业老板“个人英雄主义”盛行。
(四)集团公司治理效率低下
我国的民营企业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往往通过兼并、购买的形式,实现其多元化战略,企业的规模、产品多样性、业务范围、经营地域都会扩大,这就形成了
一个集团企业。
集团企业如何治理也是这类企业首先要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多元化的投资导致民营企业治理失控,内部链接脆弱。
集团企业对子公司、分公司的治理进入了“管得太紧,要死;管得太松,要飞”的进退维谷的地步。
(五)缺乏企业社会责任感
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时,持有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传统治理理念,真正的“经济型”治理模式还没形成。
政府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重视不够,企业与政府之间没形成良好的政企关系;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大量存在;企业与舆论、社会媒体、消费者、社会环境之间的良性友好互动机制还未形成。
【2】
三、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思路研究
针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国情,对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产权由单一产权向多元产权、流动产权转变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产权往往掌握在企业老板或者一个家族中,同时我国的民营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果一味效仿西方发达国家的“两权分离”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
我国的民营企业可以摸索出一条多元化产权和流动性产权的道路,所形成的相互支持又相互监督的产权,一方面可以积聚更多的社会资本,使更多的外
部资本内部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资金不足的困境。
另一方面,多元化产权可把企业的风险分散,产权所有者可以共同承担风险。
(二)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
只有股权结构合理,才能形成相互制约的股权结构,企业控制权由几个大股东共同分享,共同参与企业重大事项决策。
当公司面临重大决策时,大股东之间可通过企业内部控制,可避免任何一个股东的“一股独大”行为。
股东之间相互制衡,共同决策,决策的科学性将会得到更有效的保证,但要注意股权不能太分散,太分散了,企业决策效率低下,也很难达到一致的认同。
股权结构是否合理取决于行业、企业的发展阶段以及所面临的宏观和微观环境。
【3】
(三)建立基于公司治理的组织结构,加强企业制度建设
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的过程中,组织结构的建立不完善,企业制度的建立也不规范、不完善,为此,要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基础上,还要建立企业制度以及监督机制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应该科学分析企业所处的阶段,企业的现状,不要一味认为只要是企业都要建立基于公司治理的组织结构。
比如,一个50人的企业,一般是不需要建立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的。
其次,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结构以及他们之间的制约机制,特别是避免由有企业的“旧三会”、机构臃肿的现象,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可以引入独立董事。
第三,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特别是对经营者的责权利要明确的规定。
第四,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人力资本激励。
激励机制包括有
形资产报酬激励和无形资产报酬激励,最大限度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五,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注重长期绩效和短期绩效的双重考核,避免职业经理人的短期行为。
人力资本激励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营企业人才匮乏的瓶颈,从“任人唯亲”向“任人唯贤”转变。
最后,建立股权激励机制,企业员工都可以参股,这样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将会自然提高。
(四)改善市场环境,加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正确引导
首先,政府要公平对待民营企业,给民营企业更大的市场准入机会。
其次,允许民营企业以多种经营方式开展企业经营活动。
第三,简化民营企业审批制度,激发更多的人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一方面可使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五)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机制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时,不仅仅要关注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还要注重其社会责任机制的构建。
公司不仅仅是以最大限度为股东盈利或者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而是应以最大限度的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社会利益,以实现社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这些社会责任囊括了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环境责任和自由决定的责任等与企业有关人的一切责任。
【4】
【参考文献】:
[1]. 乃东燕.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制度完善路径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9)
[2]. 安晓敏,田广研.民营企业治理问题研究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0(4)
[3]. 孙山河.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现代化.[J].前沿.2006(10)
[4].李亚.民营企业公司治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