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政策研究规划》重大专项

合集下载

地震局的职能与机构组成

地震局的职能与机构组成

机构简介中国地震局是管理全国地震工作、经国务院授权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责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中国地震局成立于1971年,时称国家地震局,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现任局长为陈建民。

职能职责根据《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1998〕5号),中国地震局是管理全国地震工作、经国务院授权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责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中国地震局的主要职责是:(一)拟定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地震行业标准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编制国家防震减灾规划;拟定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建立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指导全国地震灾害预测和预防;研究提出地震灾区重建防震规划的意见。

(三)制定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或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管理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审定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监督检查防震减灾的有关工作。

(五)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实施以中国地震局为主的双重领导,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与计划财务体制;指导省级以下地震工作机构的工作;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

(六)管理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制定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提出全国地震趋势预报意见,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七)承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职责;对地震震情和灾情进行速报;组织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向国务院提出对国内外发生破坏性地震作出快速反应的措施建议。

(八)指导地震科技体制改革;拟定地震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组织地震科技研究与国家重点地震科技项目攻关;组织协调地震应急、救助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指导地震科技成果的开发与应用;承担地震科技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九)指导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十)管理、监督地震事业费、基本建设经费和专项资金的使用。

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汇报

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汇报

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汇报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汇报防震减灾工作是科学发展观的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地震工作又是社会公益事业,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应该予以重视。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汇报,希望你会喜欢。

【一】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汇报第一季度我县防震减灾工作,按照全年工作计划确定的工作重点,紧紧围绕服务于经济建设这条主线,全力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不断提升防震减灾工作的社会管理职能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也感到工作的难度和压力不小,具体情况汇报职下:一、认真履行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职能今年第一季度,我们承接去年底的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了颍城东方大道颍河大桥和S102改线工程颍河大桥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管工作,完成了刘庄煤矿颍上后勤基地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管工作。

特别是两座颍河大桥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县政府受权我们承办,为了减少费用,我们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协助安徽省地震工程研究院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现场数据采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完成两座大桥的地震安评工作,共为我县节约费用约50万元。

二、认真做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自去年皖政办[20xx]8号转发国办发[20xx]1号文件,把皖东北地区的4个市区和12个县划为重点地震危险区以来,我们就重点加强全县群测群防工作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今年春节刚过,我们就召开了全县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即地震宏观监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工作会议,传达省、市地震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的地震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重点工作。

会后我们又对全县的地震前兆观测点和宏观监测点进行了全面检查,为我县地震信息的准确、及时、连续上报奠定了基础。

三、当前我县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困难就目前我县的情况看,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相当困难,最主要的问题有:一是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法律法规落实难,公众普遍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认识淡薄,甚至有些领导对做好抗震设防工作的认识也不足。

抗震设防专项方案

抗震设防专项方案

一、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地震灾害的频发,地震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为提高我国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地震多发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抗震设防专项方案。

二、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我国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包括但不限于住宅、公共建筑、桥梁、隧道、道路等。

三、抗震设防目标1.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确保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不倒塌或仅发生局部破坏。

2. 保障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内的人员生命安全。

3. 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抗震设防措施1. 抗震设计(1)根据地震烈度、地质条件、建筑物用途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震设防类别。

(2)合理确定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抗震等级。

(3)采用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

2. 抗震构造措施(1)提高基础抗拔能力,确保建筑物基础在地震中稳定。

(2)加强墙体、柱、梁等主要承重构件的抗震性能。

(3)设置抗震缝,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3. 抗震设施(1)设置抗震支架,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保持稳定。

(2)安装避震器、减震器等抗震设施,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4. 抗震应急救援(1)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响应程序。

(2)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3)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公众的抗震防灾意识。

五、组织实施1.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抗震设防工作的领导,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确保抗震设防措施落实到位。

2. 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建筑物抗震性能满足要求。

3. 设计单位应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进行设计,确保建筑物抗震性能满足要求。

4.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建筑物抗震性能满足要求。

5. 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依法进行处理。

防震减灾专项规划方案

防震减灾专项规划方案

一、前言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防灾减灾的决策部署,提高防震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专项规划方案。

二、规划目标1. 提高防震减灾意识: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使人民群众掌握必要的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

2. 完善防震减灾体系: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组织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应急救援体系、恢复重建体系等。

3. 加强地震监测预警:提高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实现地震预警信息快速、准确发布。

4. 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

5. 保障重点区域安全:针对重点区域,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防震减灾措施。

三、规划内容1. 组织体系建设(1)成立市、县(区)防震减灾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

(2)设立防震减灾办公室,负责日常防震减灾工作。

2.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1)完善地震监测台网,提高地震监测能力。

(2)加强地震预警技术研究,实现地震预警信息快速发布。

3.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1)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能力。

(2)完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4. 恢复重建体系建设(1)制定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规划,确保灾区群众生活早日恢复正常。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

5. 宣传教育体系建设(1)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

(2)加强防震减灾知识普及,使人民群众掌握必要的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规划实施。

2.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规划项目顺利实施。

3. 强化科技创新,提高防震减灾技术支撑能力。

4.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规划实施效果。

五、结语本专项规划方案旨在提高防震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级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一、前言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中国国家地震局紧随全球减灾发展潮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开展了广泛的减灾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防震减灾能力,推动减灾事业的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和政策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是《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

本报告对该规划进行中期评估,旨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中期评估背景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是我国减灾工作的总体规划,从2016年至2020年实施,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规划工作已经进行了三年,为了评估规划的进展情况、达成情况以及制定后续改进措施,国家地震局决定进行中期评估。

三、规划目标达成情况评估根据《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中制定的目标,我们对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估。

1. 提高地震及其它地质灾害的预测能力和预报准确度。

根据数据统计和专家调查,与规划制定时期相比,我国地震和地质灾害的预测能力和预报准确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以地震为例,我国建立了全国性的地震监测网络,预测和预报工作的准确度得到了明显提高。

2. 提高地震灾害应急能力。

通过对各地地震灾害应急机制的评估,我们发现,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较完善的应急机制,各级地震局和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明显提高。

在地震发生后,各级应急机构快速响应,组织及时、高效的救援行动。

3. 加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

在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方面,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多部门之间协调不够,信息共享不畅,导致风险评估不够准确;二是部分地区风险评估工作滞后,区划标准不够明确。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4. 提高地震减灾科技支撑能力。

我国的地震减灾科技支撑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技力量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

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

地震局职能介绍

地震局职能介绍

地震局职能介绍中国地震局是管理全国地震工作、经国务院授权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责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设11个职能司(室)。

(一)办公室办公室:组织全局性重大会议与活动;负责起草上报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文件;负责督促重要部署、领导批示及会议决定的贯彻落实;负责新闻宣传,指导地震系统新闻宣传工作,管理中国地震局网站;负责政务信息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负责局机关财务、国有资产工作,编制机关预决算,管理机关经费;负责局机关及指导京区单位安全保卫、消防、人防、房产、社会事务等工作;负责政务与震情值班、文电、电子政务、档案、信访、机要、保密、密码、信息安全、会议计划等工作。

(二)政策法规司、发展与财务司、科学技术司(国际合作司)政策法规司:拟订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方针和政策;组织开展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指导地震系统开展政策研究;拟订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承担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工作;负责全局性重要文稿起草工作;推进依法行政;组织法制宣传教育、行政执法和法制监督工作;负责对地震部门行政许可事项实施的监督检查;承办有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行政应诉工作;承担防震减灾法律咨询服务工作;管理地震标准化和地震计量工作。

发展与财务司:负责国家防震减灾发展战略研究,组织编制国家防震减灾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负责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改革;拟订发展与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负责预算、决算管理和基本建设管理;负责防震减灾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管理;负责监管专项资金和各类经费,组织财务稽察;负责国库支付和日常财务管理;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监管;负责防震减灾行业统计工作;负责监管国有资产经营性活动。

科学技术司(国际合作司):负责制订地震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参与地震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地震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地震科学研究和科技基础性工作;组织管理重点地震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项目;指导局属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重点实验室建设;负责地震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的管理;负责科技保密工作;协助科技委开展工作,承担科技委办公室日常事务;负责联系地震学会;归口管理学术期刊;归口管理地震科技外事工作;负责双边、多边及港澳台的交流与合作;负责组织协调国际会议、国际合作项目、智力引进、国(境)外破坏性地震快速反应和境外地震台网建设;牵头协调国际救援行动涉外工作。

第二届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

第二届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

第二届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练习题带答案1.某地方要新建国家重点工程,无法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

此种情况下,应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新建地震监测设施。

A.正确B.错误答案:B2.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只能逐级上报,不得越级上报。

A.正确B.错误答案:B3.根据《行政强制法》,以下不属于行政强制执行方式的是()A.划拨存款、汇款B.罚款C.加处罚款答案:B4.市民李某发现邻居家失火,他应该拨打的报警救援电话是()。

A.114B.119C.120答案:B5.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其他领导干部应当指导分管行业、部门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相关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从行业规划、科技创新、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资产管理等方面加强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

A.正确B.错误答案:A6.我国制定《防震减灾法》是为了()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防御和减轻B.杜绝C.预报答案:A7.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主体包括对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以及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

A.正确B.错误答案:A8.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应当遵循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全面预防的原则,以震情和震害预测结果为依据,无需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

A.正确B.错误答案:B9.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地震灾害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四级。

A.正确B.错误答案:A10.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所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与其他部门没有关系。

A.正确B.错误答案:B11.应急管理部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A.正确B.错误答案:A12.中国地震局负责收集和管理全国各类地震观测数据,提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年度防震减灾工作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地震局联合印发《防震减灾规划(2016—2020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地震局联合印发《防震减灾规划(2016—2020年)》

改革 ;要加强 空间分类研究 ,研 究 “ 三区三线 ”划定的技术标准 ,特 别是研究非建设 用地 内的管理制度 、规则与政策 ;要 健 全规划 的分级 管理制度 ,要 加强省级城 乡规 划部 门的规划管理职 能 ,健 全 自上而下 的规 划审批与监管制度 ,要加强城市
总体 规 划 全 域 、全 覆 盖 的管 控 作 用 。 ( 李 文娟 )
救 灾机制 .最 大限度减轻地 震灾害损失 ,按 照国务院防震减 灾工作联 席会议要求 ,近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国地 震局联 合 印发 《 防震减 灾规 划 ( 2 0 1 6 - 2 0 2 0年 )》 ( 以下简称 《 规 划 》 ),明确 “ 十三五”时期防震减灾工作 的主要 目标是 :地 震监测预报 、震灾预防 、应急救援体 系效能显 著 ;公共服务能力全面 提高 ,科技创新驱动 更加 有力 ,公众防震减灾素质 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做好 “ 十 三五” 时期城 乡建设抗 震防灾工作 , 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和《 住 房城 乡建设事业 “ 十 三五” 规划纲要 》 , 住房城 乡建设部 日前发布 《 城 乡建设抗 震防灾 “ 十三五” 规划》 。根据规划 ,“ 十三五” 期 间 ,将实现抗 震设防水平 明显提 高 、抗震危房风 险得到控制 、抗 震设施 建设积极推进 、抗震救 灾体 系基本健全和抗 震防
n d u s t w I n f o r m a t i o n 行 业 资讯 ■■●
1 2月 2日,住房城 乡建设 部在云南省 昆明市召开 了省级空 间规划 工作会 ,黄艳 副部长 出席会议 。她 指出 ,我 国城 乡规 划围绕着空 间开发管制和建 设用地管理 ,在过 去的几十年里逐步探 索形成了一整套行 之有效的制度体系 ,具有坚实 的实践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2017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2017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公示建议稿)2017年4月27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大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要求,科技部会同地震局、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及地方,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组织开展重大地震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重大地质灾害快速识别与风险防控、极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风险防范、重大水旱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评估与综合防范等科研攻关和应用示范,为提升国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社会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面向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重大地震灾害、重大地质灾害、极端气象灾害、重大水旱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与防范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在成灾理论、关键技术、仪器装备、应用示范、技术及风险信息服务产业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并完善从全球到区域、单灾种和多灾种相结合的多尺度分层次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科技支撑能力,推动关键技术、技术和信息服务、仪器装备的标准化、产品化和产业化,建立一批高水平科研基地和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安全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本专项执行期从2017年至2021年。

2017年拟优先安排30个指南方向,重点针对国家重大自然灾害“防抗救”各阶段的重大科技需要,聚焦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研发。

各项任务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5年。

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0个。

对于企业牵头申报或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各指南方向原则上支持1个项目,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择优同时支持1-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2020第二届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100题)

2020第二届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100题)

2020第二届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100题)1.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所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与其他部门没有关系。

A.正确B.错误答案:B2. 应急管理部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A.正确B.错误答案:A3. 中国地震局负责收集和管理全国各类地震观测数据,提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年度防震减灾工作意见。

A.正确B.错误答案:A4. 根据《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期社会物资、运输工具、设施装备等的征用和补偿机制。

探索建立重大救灾装备()保障机制。

A.租赁答案:A5. 根据《行政处罚法》,行政机关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的有( )。

(多选题)答案:CD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最重要的作用是惩罚各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答案:B7. 拘留属于我国法定的行政处罚。

答案:B8. 存在多种类型事故风险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单独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答案:B9. 某化工厂员工宿舍可以与生产危险化学品的车间相毗邻。

答案:B10.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答案:A11. 我国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大型粮油加工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

答案:B12. 应急管理部门在依法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应急管理部门不能( )。

答案:C13. 行政机关负责人认为不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

答案:A1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答案:A15. 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答案:A16. 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需要取得许可的有( )(多选题)答案:ABCD17. 某研究机构的研究员王某主要从事地震的成因、活动趋势等科学研究工作,最近其所在团队得出川滇地区中长期地震活动趋势的研究成果,王某本人也因成果丰硕受邀参加该地区地震预报意见的评审。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 专项应急救援板块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 专项应急救援板块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 专项应
急救援板块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年(卷),期】2024(20)2
【摘要】近日,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办、中国安科院承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专项应急救援板块项目组织召开,项目管理单位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相关领导,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黄维和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葛世荣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张来斌院士、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林树青院长、清华大学翁文国教授、北京邮电大学胡燕祝教授、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高广伟主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龚宏教授级高工等8名专家以及专项应急救援板块8个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及课题骨干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

【总页数】1页(P176-17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发布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23个项目全面启动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QI专项“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测量分析和改进技术标准研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
顺利召开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航空医学应急救援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顺利召开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
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23个项目全面启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地震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地震局重点政策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国地震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地震局重点政策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国地震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地震局重点政策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地震局•【公布日期】2006.10.19•【文号】中震发办[2006]94号•【施行日期】2006.10.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中国地震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地震局重点政策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震发办〔2006〕9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各直属单位:为规范我局重点政策研究课题管理,实现课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现将《中国地震局重点政策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印发你们,请贯彻执行。

附件:中国地震局重点政策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二○○六年十月十九日附件:中国地震局重点政策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为规范重点政策研究课题管理,实现课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组织管理第一条重点政策研究课题的归口管理部门为中国地震局办公室(政策研究室)。

课题以年度工作项目方式管理,课题的具体实施由课题负责人负责。

管理过程由课题确定、组织课题组、制定实施计划、组织实施、课题中期评估、课题验收评估、成果管理、经费管理等环节构成。

第二条成立由相关领域专家和领导组成的课题评估专家组,负责课题实施计划、课题执行情况和课题成果的评估工作,提出评估意见。

第三条课题管理部门与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一)办公室(政策研究室)职责。

1.负责重点政策研究课题遴选和组织工作。

2.负责重点政策研究课题的跟踪管理,协调并处理课题执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3.协调重点政策研究课题的调查研究工作。

4.负责组织对课题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组织重点政策研究课题的验收。

办公室(政策研究室)调研处承担重点政策研究课题管理的日常工作。

(二)课题承担单位职责。

1.将重点政策研究课题列入本单位工作计划,保障实施所需的各种条件。

防震减灾政策环境研究及对策建议(new)

防震减灾政策环境研究及对策建议(new)

防震减灾政策环境研究及对策建议(new)防震减灾政策环境研究及对策建议党的⼗⼋届四中全会提出,全⾯推进依法治国总⽬标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推进依法治国对新时期防震减灾⼯作提出了更⾼要求,坚持最⼤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全⾯、依法、规范履⾏防震减灾各项⼯作职责,提升防震减灾能⼒,需要以法治思维贯穿防震减灾⼯作始终。

在国家全⾯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要不断完善防震减灾⼯作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法律来规范全社会⼴泛参与防震减灾的责任和义务。

建⽴和完善多部门参与的决策协调机制,建⽴健全社会⼴泛参与的⾏动机制,注重防震减灾资源整合和协调配合。

这些都不是单个部门可以完成的,也不是⼀级政府可以做到的,仅靠政府部门⼒量难以完成,需要全社会⼴泛参与。

因此,防震减灾⼯作融合式发展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国家全⾯深化改⾰、推进依法治国的产物,也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新时代特征。

⼀、防震减灾融合式发展政策环境从国际环境来看,防震减灾融合式发展不是我国的独创,美国和⽇本的减灾实践中已经很好地贯彻了融合式发展。

美国2011年以来在防灾减灾的体系⽅⾯从战略到实施有⼀系列措施。

实现了⾃然灾害治理体系的规范化。

强调社会系统的弹性、社会经济安全、备灾等。

⽇本在311⼤地震后防灾体系有⼀个很⼤的反思,建⽴从居民、社区⾃下⽽上的减灾体系。

从单纯强调政府主导的“⾃上⽽下型”的减灾制度向加强“⾃下⽽上”型的减灾制度。

从国内环境来看,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都决定了防震减灾融合式发展是适应新时期国家发展的产物。

⼀是政治环境。

深化改⾰最终⽬的是实现治理,融合式发展就不仅要为政府服务,还要为社会服务,这符合国家全⾯深化改⾰的要求;全⾯依法治国强调法定职责,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加强监管,约束多元责任主体的⾏为,依法治国是从内涵上丰富融合式发展的必有之路。

因此,融合式发展符合国家深化改⾰、依法治国的要求。

中国地震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科技工作的意见-

中国地震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科技工作的意见-

中国地震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科技工作的意见正文:---------------------------------------------------------------------------------------------------------------------------------------------------- 中国地震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科技工作的意见(2010年3月16日)为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汲取汶川地震经验启示,贯彻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和全国地震科技大会精神,落实《国家地震科学技术发展纲要(2007-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现就进一步加强地震科技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认真实施《纲要》,推进地震科技进步和创新(一)地震科技是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支撑和引领。

防震减灾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

未来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同时,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地震形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支持防震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逐步提高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经费投入,推广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

《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描绘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并将“加强地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高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发展水平”作为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将“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作为实现规划的一个重要保障。

落实法律要求,实现规划目标,必须长期致力于推进地震科学技术进步,以防震减灾任务需求为第一导向,努力提高地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加强地震科技创新是新时期防震减灾事业的迫切要求。

多年来,地震行业始终坚持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防震减灾事业的支撑,注重科研与任务相结合,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

2020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

2020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

附件3“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2020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大部署,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制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围绕大地震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重大地质灾害快速识别与风险防控、极端气象监测预警及风险防范、重大水旱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评估与综合防范等5项重点任务开展科研攻关和应用示范,为提升国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社会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面向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重大地震灾害、重大地质灾害、极端气象灾害、重大水旱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与防范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在成灾理论、关键技术、仪器装备、应用示范、技术及风险信息服务产业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并完善从全球到区域、单灾种和多灾种相结合的多尺度分层次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科技支撑能力,推动关键技术、信息服务、仪器装备的标准化、—1—产品化和产业化,建立一批高水平科研基地和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安全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结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要求,本年度重点围绕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部署1个研究方向。

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4年。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为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有关应急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对于典型市场导向且明确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自筹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的比例至少要达到1:1以上。

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国家“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体系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

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国家“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体系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

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国家“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体系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地震局•【公布日期】2009.04.27•【文号】•【施行日期】2009.04.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国家“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体系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各直属单位:为做好国家“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发挥规划对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指导作用,按照《关于印发国家“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体系的通知》(中震财发〔2008〕149号)的要求,制定了《国家“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体系规划编制大纲》。

请各单位遵照大纲,开展规划体系中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九年四月二十七日国家“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体系规划编制大纲(中国地震局发展与财务司二〇〇九年四月)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国务院地震工作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国家防震减灾规划。

为做好国家“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工作,进一步发挥规划对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指导作用,中国地震局印发了《国家“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体系》,以规范国家防震减灾规划体系建设工作。

为进一步指导《国家“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体系》中各规划的编制工作,特制订印发《国家“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体系规划编制大纲》,以明确规划编制在体例、内容、重点等方面的要求。

除先前已印发过规划编制大纲的《中国地震局土地资源规划》外,《国家“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体系》中的《中国地震局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和单位规划,应按照《国家“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体系规划编制大纲》编制。

目录前言第一章现状分析一、地震灾害概况二、发展现状第二章发展战略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第三章总体目标与指标体系一、总体目标二、指标体系第四章战略重点和工作布局一、战略重点二、工作布局第五章主要任务第六章重大工程计划和专项第七章保障措施前言简述我国防震减灾事业中本领域工作的定义、属性、特点,以及编制本领域规划的目的、依据、期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政策研究规划》重大专项
一、国家防震减灾政策体系建设
(一)项目目标
构建防震减灾政策体系,指导防震减灾政策研究和政策制定。

为解决防震减灾重大政策问题,初步形成一定政策理论战略储备。

(二)主要任务
1. 防震减灾政策框架体系研究。

对防震减灾政策框架体系进行总体研究,以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人类学、统计学、灾害学、地球科学、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学科为切入点,围绕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和地震科技等工作为重点,构建防震减灾分层级,分领域的政策框架体系。

2. 防震减灾重大政策理论研究。

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防震减灾重大政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丰富和完善防震减灾政策理论,为新时期防震减灾重大政策和工作策略的形成提供政策理论储备,逐步建立支撑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思想库。

3. 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政策研究。

突出政策研究的前瞻性、针对性、时效性,研究保障防震减灾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政策策略。

重点开展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监视城市、城市群、西部欠发达地区等地区实现防震减灾目标,重点地区城乡统筹、区域协调、财务扶持、全面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研究。

二、防震减灾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政策研究
(一)项目目标
针对性地研究当前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解决影响和制约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重大、关键、紧迫和社会关注问题的政策措施建议,为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二)主要内容
1. 防震减灾文化建设政策研究。

研究防震减灾先进文化建设与国家文化建设政策间的关系,提出地震部门主导、相关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共同繁荣防震减灾先进文化的政策措施,增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实效,提高全民防震减灾综合素质,推动防震减灾先进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2. 防震减灾政府社会协同推进政策研究。

开展政府防震减灾目标责任落实、政府社会协同机制和群测群防等政策研究,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动员依靠社会力量,加强社区、居民、学校等基层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引导、鼓励、支持、规范社会力量参与防震减灾实践的政策建议。

3. 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公共政策研究。

分析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公众对防震减灾政务公开和地震预警、民居安全、宣传教育等社会服务能力的需求,深入研究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产品的属性、类别和公共服务领域、形式、能力等,研究提出深化政务公开、促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

分析制约和影响我国开展地震灾害保险的主要因素,为防控地震风险、推动制定地震灾害保险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构建防震减灾行业公共服务政策体系。

4. 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公共政策研究。

研究保障地震监测特别是地震前兆监测的政策措施。

研究长中短临地震预报决策与发布、地震预警、风险防控等管理政策。

研究引导、鼓励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科学规范从事地震预测行为的政策措施。

构建地震监测预测预警公共政策体系。

5. 抗震设防要求与震害防御公共政策体系。

研究进一步提高地震地质、地震区划、地震安全性评价等抗震设防要求基础工作水平的政策措施,提出不同类别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行政许可行为,构建抗震设防要求全过程管理和社会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公共政策体系。

6. 地震应急救援公共政策研究。

研究加强各级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能力建设,保障各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常态下有效运作、应急态下高效运行的政策措施。

深入分析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专业抢险队、医疗防疫队、志愿者队伍等各级各类抗震救灾队伍的作用、效能和管理体制、工作体制,研究提出科学、统一、规范各级各类地震灾害救援救助队伍行为的政策建议。

构建地震应急救援公共政策体系。

7. 防震减灾科技政策研究。

研究推进地震科技持续创新,加强防震减灾应用科技研究,强化防震减灾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防震减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断提升我国防震减灾科技能力的政策研究,建立地震科技激励和评价体系。

构建防震减灾科技政策体系,增强科技对防震减灾的贡献率。

8. 防震减灾队伍建设政策研究。

研究我国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和事业发展对专业队伍结构、能力等需求,提出优化队伍结构、完善人员配置、增强人员素质、激励人才成长、稳定人才队伍、形成团队合力等政策建议,构建防震减灾队伍建设政策体系,推动防震减灾队伍健康持续发展。

9. 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开政策研究。

研究地震突发事件新闻应对和信息发布机制与策略,提出常态和应急态下保障地震新闻宣传和信息发布机制与策略,提出常态和应急态下保障地震新闻宣传和信息发布正面、主动、及时、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开团队建设、资料储备、宣传对策等工作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建立健全地震新闻发言人制度和信息公开体系。

10. 区域、地方防震减灾公共政策研究。

结合区域特点、地方实际,研究解决区域共性、地方特点的防震减灾重要政策措施,构建各具特色的地方防震减灾公共政策体系。

三、国家防震减灾政策研究基础能力建设
(一)建设目标
建设防震减灾政策研究实体、政策研究交流平台和服务系统,为政策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二)主要内容。

1. 建设防震减灾政策研究团队。

依托有研究实力的单位建立政策研究实体,建设国家级防震减灾政策研究中心。

重点加强人才和硬件建设,采取开放式运作模式,培养并配备必要的专职政策研究人员,选聘一批系统内外结合的兼职研究人员,初步建立跨多学科的咨询专家库;建立政策研究信息库、数据分析、交流讨论和应用服务等网络技术平台,为政策研究工作深入开展提供基础支撑。

依托和选择有研究实力的省局,建设区域性政策研究联合组织与服务平台,开展区域性相关政策研究。

各省局充分利用或拓展现有的网络技术平台,加强政策研究团队建设和交流合作,开展地区特色的政策研究。

2. 建立政策研究交流平台
构建防震减灾政策论坛。

围绕国家防震减灾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加强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协同,充分利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研究力量,有效整合行政,公共、科技和社会资源,搭建信息交流、数据共享、协调合作政策研究平台,为国家防震减灾重大政策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3.建立政策研究服务系统。

(1)国家防震减灾政策咨询评估服务系统:通过前瞻性的政策研究、系统完备的政策分析、及时有效的政策评估,为各级政府制定防震减灾政策、形成防震减灾决策、组织防震减灾工作、部署防震减灾行动、落实防震减灾措施提供及时、准确、适用的政策咨询服务。

(2)国家防震减灾政策公共宣传服务系统:通过宣传政策、落实政策,使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熟悉政策、掌握政策,引导促进全社会积极主动参与防震减灾实践,共同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3)国内外防震减灾政策动态跟踪系统:跟踪分析国内外防震减灾政策动态,科学评估各国防震减灾政策效力,比较研究国内外抗震救灾准备与实践的政策功能,特别是研究大震巨灾前后有关国家防震减灾政策的统一、协调与效果,提出加强和完善我国防震减灾政策措施的建议,为形成我国防震减灾政策体系提供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