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认识导学案
克和千克的导学案.doc
《克和千克的认识》导学案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陈丽审核人复备人本周行为训练重点动手能力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并学习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技能目标: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难点预测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课前准备自己收集不同物品的重量(最少3种),带1千克的一袋砂糖和2 袋盐,2分硬币,认识不同的称。
时间预设导学:2分钟自学:15分钟互学:13分钟评学:9分钟整理导学案:1分钟学习过程师生笔记一、导学:1、第一组:一个西瓜和一个气球。
第二组:一只松鼠和一只黑熊。
说一说:哪个轻,哪个重?_________________2、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支铅笔,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
我们大家知道长度有长度单位,所以重量也有质量二、自学:自主学习:先阅读教材第85-86页,再完成问题,把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用红笔做上记号。
1、请写出几个课前所收集的重量,你有什么发现吗?这些重量是如何得来的?2、你认识哪些称?它们是如何使用的?3、你知道1千克有多重吗?找出自己带来的重1千克的物品,说说你怎么知道这包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4、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请用天平来称一枚2分硬币,并用手掂一掂,感受1克的重量。
并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大约是]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组内互相掂一掂各自所带的物品,并感受其重量。
合作探究:借助实物、称等,议一议:1、一袋砂糖重1千克,1袋盐重500克,两袋盐是克,两袋盐和一袋砂糖是一样重吗?__________2、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3、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暴露问题:各小组将群学还未解决的问题或认为解决有困难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克、千克的认识导学案
富国五小数学导学案
班级:组名:姓名:日期:月日
课题:克、千克的认识
课型新授课
学习
目标
1、我要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我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重难点重点:感受1克和1千克有多重。
难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自学自探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动物吗?那你对动物的体重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趣闻》仔细观察这幅图画,在小组中交流你从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想一想为什么有的是克,有的是千克?请小组合作,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克的认识
(1)掂一掂手中的笔管,口香糖,硬币,练习本,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写下来。
(2)用天平称一称这几种物品到底有多重。
总结;计量较轻物品有多重,常用()来做单位,还可
以用()来表示。
我们常用()称比较轻的物品。
2、千克的认识
(1)掂一掂手中的洗衣粉,再观察洗衣粉包装上的重量,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2) 1千米=()米,思考一下,那1千克等于多少克?
1千克=()克
总结:计量一些重物品的质量时,常会用到()来做单位,千克用符号()表示,千克又叫公斤。
巩固拓展
1、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支牙膏重200();一提桶水重10()
一支钢笔重150();一袋水泥重50();
2、5千克=()克
3000克=()千克
书写等级批阅等级批阅日期月日
【这节课我收获了什么:。
《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教案
《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教案(通用10篇)《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g)和千克(kg),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认识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昨天,老师从超市里买回来一些东西,是什么呢?请你们猜一猜它们哪一袋更重一些?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重,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马上知道?师:通过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读一读!(出示几个包装上标示的重量)师:g是克的英文缩写,kg是千克的英文缩写。
再读一读标示的质量。
(课件)师:刚才你们所读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
(板书:克和千克)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克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为质量单位,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
(课件)师:老师还购买了一些水果,比一比,你能知道哪一样水果的重量重一些吗?师:大家的意见为什么这样不统一?师:其实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而且这两样水果的大小又差不多,光凭观察,能看得出谁轻谁重吗?能不能换一个别的办法试一试!师:我们不如同时拿在两只手上,看看能不能感觉得出。
谁想来掂一掂?二、认识秤师:怎么办呢?拿在手上掂一掂还是难以确定。
其实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
(课件导入):电脑里有几个录像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认识这些称物体的工具吗?除了以上的三种秤,还认识别的秤吗?(课件)逐一认识,在哪里见过,介绍有何作用?怎么用?师:(课件)那么大家认识这种秤吗?它的名字叫天平,一对手臂长又长,两手托着两只盘,可以上下来摆动,头上长着一根针,它的作用特别大!左边的物品重一些,指针就会向左偏;右边的物品重一些,指针就会向右偏;不轻不重指中间。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1(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
(三)教学难点: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轻重。
(四)教学准备: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小食品、六袋重1千克的物品、味精、弹簧秤等。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游戏:背一背。
指一名同学分别背起一胖一瘦两位学生。
2、汇报调查情况。
你所看到的物品的净含量。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千克,克二、探究新知1、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
你认识哪些秤。
(2)认一认。
课件出示几种秤,介绍弹簧秤的用法。
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2、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1)猜一猜。
猜老师讲桌上的物品谁轻谁重。
(2)称一称,掂一掂。
每组领取一袋物品称一称,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3)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4)估一估。
估计同学的'体重并验证。
(5)称一称。
称盆子里任意一件物品。
3、认识克,感受1克。
(1)称一称,掂一掂。
教师用天平称出10个2分硬币,引出1个2分硬币重1克,学生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2)比一比。
两手分别掂量1克和1千克,比较谈感受。
(3)找一找,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4)感受10克、100克、先猜再看。
4、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
(1)算一算,称一称,想一想。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1 克和千克的认识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1 克和千克的认识丨苏教版一、教材知识梳理1. 重点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了物品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需要掌握以下重点知识点:•克和千克的概念;•克和千克的意义;•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练习题的解决方法。
2. 知识扩展•1千克 = 1000克;•1克 = 0.001千克。
3. 练习题1.游戏卡片的重量是5克,放在一起有3张,那么这3张游戏卡片的重量为多少克?2.毛毛虫的重量是2000毫克,它的重量是多少克?3.用一个称称,核桃10个的重量是21克,那么1个核桃的重量是多少克?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能够准确的用克和千克表示物品的重量;•能够灵活运用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能够独立解决相关练习题。
2. 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本节课是讲解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知识。
老师可以用一些实物来示范,如1克糖果、1000克面粉等,引导学生感受克和千克的概念和意义。
(2)讲解重点内容•概念: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和单位符号;•意义:解释为什么需要用克和千克来测量物品的重量;•换算:介绍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强调1千克等于1000克,1克等于0.001千克;•练习:请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3)提高教学•拓展练习题:请学生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深入练习;•补充知识: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查找千克和克的更多应用场景。
3.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解、实物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深入浅出的教学。
三、课后练习1.小明家里有8袋面粉,每袋重量为1千克,那么总重量是多少克?2.佳佳家里有2盒牛奶,每盒重量为2200克,那么总重量是多少千克?3.小刚和小明各买了一盒重量相同的礼物,小刚用的是500克的包装纸打包,小明用的是2个克的包装袋打包,那么小刚用了几个包装袋?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和意义,逐步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并通过练习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认识克与千克教案8篇
认识克与千克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方案、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演讲稿、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认识克与千克教案8篇优质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目标,融入生活经验的教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认识克与千克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导学案)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质量单位“克〞及相应的常用测量工具——天平;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及相应的常用测量工具;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的根底上,会以此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1〕克和千克的认识1课时〔2〕解决问题1课时〔3〕练习课1课时〔4〕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6分钟〕1.展示两小袋糖,请同学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哪一袋轻一些。
2.请刚刚作出判断的学生上来亲自用手掂一掂。
3.引导学生质疑:怎么比拟物体的轻重呢?4.出示从超市里买来的物品上标注的净含量,请同学们读。
5.请学生汇报昨天调查家人的体重和一个鸡蛋的质量。
6.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
1.仔细观察,凭想象猜想汇报。
2.分别掂一掂,然后说出自己的判断结果,提出质疑。
3.同桌交流汇报:(1)可以用手掂一掂;(2)可以直接看物品包装上标准的净含量。
4.自己边读边体会。
5.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6.认真聆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估计下面的物品,比1克轻的画“○〞,比1克重的画“△〞。
2.计量下面的物品用哪个单位适宜?圈一圈。
3.填“克〞或“千克〞。
答案:千克千克克千克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25分钟〕1.教学例1。
(1)请同学拿出一枚2分硬币,放在手里掂一掂,说出掂量的感觉。
(2)引导学生思考。
这么轻的东西用哪种秤来称比拟适宜?(3)课件演示天平称量的过程,得出: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
克与千克的认识【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克与千克的认识(导学案)一、引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重量的知识。
你知道什么是重量吗?重量是物体与地球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可以说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重量,像书包、水果、饭菜等等,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用数学单位来衡量它们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克与千克的认识。
二、概念解释•重量的计量单位我们知道,重量的计量单位是“克”和“千克”。
那么,什么是克和千克呢?1.克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通常用来表示较小质量的物品,例如指甲油、钥匙、铅笔等等。
1克等于1000毫克,1千克等于1000克。
2.千克千克是更大质量的单位,通常用来表示较大重量的物品,例如小孩子的体重、家具、电器等等。
1千克等于1000克,也就是1千克等于1万毫克。
•克与千克的转换当我们需要计算或比较较大的重物时,就需要用千克来计算。
而比较小的轻物,则可以使用克作为计量单位。
如何在克和千克之间进行转换呢?1.克转换为千克将克数除以1000即可,例如:1800克=1.8千克。
2.千克转换为克将千克数乘以1000即可,例如:3.5千克=3500克。
合理运用克与千克进行计量,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三、应用举例1.比较重量小明和小华购买了自己心仪的早餐。
小明选择了一碗豆浆配两个油条,小华选择了一杯酸奶配两个面包。
两人准备坐下来享用美味的早餐时,小明突然看到对面的小华吃了一口又一口,有些不满意自己的选择了。
于是,小明拿出自己的表称了一下,结果发现自己的早餐比小华的轻了300克。
小明恍然大悟:他应该选择了更有营养的的燕麦片!2.称物品重量小明的爷爷在旅游时买了许多纪念品,其中有一只很小的金鱼。
小明很想知道这只金鱼有多重,于是拿出家里的电子秤称了一下,结果是5克。
小明觉得这个数字太抽象了,不太能够感受到大小。
于是,小明乘以1000,算出金鱼的重量是0.005千克。
四、总结与归纳在本次学习中,我们深入了解了重量的计量单位“克”和“千克”,并学会了如何在克和千克之间进行转换。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精选18篇)《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
(三)教学难点: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轻重。
(四)教学准备: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小食品、六袋重1千克的物品、味精、弹簧秤等。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游戏:背一背。
指一名同学分别背起一胖一瘦两位学生。
2、汇报调查情况。
你所看到的物品的净含量。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千克克二、探究新知1、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
你认识哪些秤。
课件出示几种秤,介绍弹簧秤的用法。
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2、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1)猜一猜。
猜老师讲桌上的物品谁轻谁重。
(2)称一称,掂一掂。
每组领取一袋物品称一称,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3)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4)估一估。
估计同学的体重并验证。
(5)称一称。
称盆子里任意一件物品。
3、认识克,感受1克。
(1)称一称,掂一掂。
教师用天平称出10个2分硬币,引出1个2分硬币重1克,学生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2)比一比。
两手分别掂量1克和1千克,比较谈感受。
(3)找一找,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4)感受10克、100克先猜再看。
4、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
(1)算一算,称一称,想一想。
思考:1袋味精是100克,10袋是多少呢?(2)讨论、总结。
讨论: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
板书:1000克=1千克2千克是多少克?5千克、8千克呢?三、理解延伸课件出示:1、想一想。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千克和克》教案范文(精选10篇)
•••••••••••••••••《千克和克》教案《千克和克》教案范文(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千克和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千克和克》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算,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黄豆、2分硬币、羽毛、学生尺、橡皮筋、纸币、铅笔屑等物品。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讲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谁来说一说,1千克的物品拎在手上有什么感觉?小结并提问:同学们经常逛超市,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物品的重量除了用千克来表示,还可以用什么单位?(板书:克)你了解到哪些商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这些商品为什么不用千克为单位呢?小结引出新课:出示例题图,认识并板书:认识克,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
(板书:g)那么1克有多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克。
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1、认识天平。
出示天平并提问:谁来介绍一下天平的使用方法?(认识砝码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2、称出10克重的黄豆。
称出10克黄豆并数数有多粒,指名交流,教师板书。
让学生感受10克黄豆只有几十粒,可见1克是很轻的。
请你拿几粒黄豆放在手里掂一掂,这就是1克的重量。
小组交流,1克黄豆拿在手上有什么感受。
3、感受1克的重量。
(1)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
问:谁来说说,2分硬币拿在手上有什么感觉?小结:2分的'硬币大约就是1克,拿在手上感觉很轻。
克与千克教案(通用6篇)
克与千克教案(通用6篇)克与千克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有多重(认识千克、克)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 掌握“1千克=101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2. 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二)探索新知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
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2.认识秤。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
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
台秤:把物品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品的质量。
电子秤:把物品放入盘内,会自动显示物品的质量。
第一章 克与千克的认识【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一章克与千克的认识(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和关系;2.掌握用克和千克称重的方法;3.能正确选择使用千克或克记录物品的重量;4.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
二、课前预习1. 了解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称重物品,比如称水果、称食物或称衣物重量等。
我们可能会听到商家使用“千克”或“克”来描述商品的重量,但对于这两个词的概念和区别,你是否了解呢?请你自查:1.你是否清楚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2.你是否知道“千克”和“克”应该如何使用?2. 预习课本P1-2,了解重量的计量单位请你阅读课本P1-2,并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将重量分成不同的计量单位?2.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使用过千克或克来称重物品?3. 听听老师讲解请听老师讲述克和千克的概念和关系,并思考以下问题:1.一千克有多少克?2.一项重物的重量是1500克,换算成千克,应该如何计算?三、课堂探究1. 探究计算物品重量的方法请观看老师演示称重过程,并思考下面的问题:1.称重时需要注意哪些步骤?2.如果一个物品的重量是940克,应该如何用千克或克记录它的重量?2. 合作探究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请与同桌讨论并合作完成以下任务:1.思考出克和千克的换算公式,并为其制定一个简单明了的记忆规则;2.通过编制练习题,练习克和千克的换算。
3. 游戏结合学习请观看老师演示游戏规则,并参与到游戏中去:游戏过程中,你需要准确地用千克或克记录每个物品的重量,并猜测它们的准确重量。
通过实际参与游戏,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克和千克的使用方法,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四、反思总结通过今天的课程学习,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呢?请你对自己思路和学习方法提出建议:1.在学习过程中,你是否遇到了哪些困难需要克服;2.你是否合理地运用了不同的学习方法;最后,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希望你们能够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探索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千克和克_导学案1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千克和克_导学案1-苏教版课程内容本节课学习“千克和克”的概念,掌握千克和克的换算,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1.知道千克和克的概念;2.学会千克和克的换算;3.掌握千克和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1.千克和克的概念;2.千克和克的换算。
学习难点1.掌握千克和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方法1.感性理解法;2.认识单位法。
学习步骤第一步:感性理解千克、克请同学们拿起一个重物,感受它的重量。
然后,请你们说一下这个重物的重量是多少?答案是:一般用千克或克来表示。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千克?什么是克?第二步:认识千。
克和千克的换算1.“千”是表示数量的单位,表示十进制的3次方,也就是1000,它的符号是“千”。
2.“克”是以“千克”为基本单位的单位,表示重量。
例如钢笔的重量是10克,那么1千克是1000克,即1千克=1000克。
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换算实例:1.5千克=_______克。
2.3000克=_______千克。
3.2500克=_______千克_______克。
4.7千克6克=_______克。
第三步:千克和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请同学们回答一下下面的问题:1.爸爸去买了7千克的苹果,请问这是多少克?2.妈妈做了2千克的年糕,请问这是多少克?3.张三拿了3000克的西瓜,请问这是多少千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千克和克的单位?应该如何使用千克和克的单位?总结归纳千克是计算质量的单位,1千克等于1000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千克和克来描述物品的重量,例如水果、面粉、食品等。
课后练习1.千克和克的换算:25千克=________克。
2.8000克=________千克。
3.某餐厅共烧了120千克的米饭,请写出它的克数。
4.张三家喂养了10只猪,每只猪体重为20千克,请问10只猪重多少千克?提高练习1.我们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那么1吨等于多少千克?2.甲运动员体重60千克,乙运动员体重75千克,那么两人的体重相差多少克?。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的:1、在详细的生活情景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可以进展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材分析^p :同学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为了让同学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可以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同学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理论活动,以增加同学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协助同学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同学的猜测得到验证,很详细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同学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究、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搜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拟轻的都用“克”作单位。
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置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1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导学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
“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约3课时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第八单元克与千克)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当指针停下时就可以读出它的质量了)(实物操作)称1千克重的洗衣粉和1千克的苹果。
4、体验1千克有多重。
今天你认识了“克”和“千克”,以后大家去超市里买东西的时候,可以先掂一掂、猜一猜,看看自己能不能比较准确地说出它们的质量。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课本第103页的“做一做”第一题。
2、课本第103页的“做一做”第二题。
3、课本第103页的“你知道吗?”想一想:1千克爆米花和1千克沙子比较,哪个重些?*四、拓展作业。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填上合适的单位“克”或“千克”。
3() 500() 2() 150() 2() 1()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苹果约重100()一个鸡蛋约重55()一个铅球重4()一只母鸡重4000()一本数学书重300()一袋大米50()一头牛250()一袋盐500()一本书500()。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千克和克(认识千克)-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千克和克(认识千克)-苏教版一、导学目的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千克和克,了解它们的单位关系,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二、导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和学生互动,可让学生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你们的体重和书包重量都是如何计算的?2.你们知道什么是千克和克吗?3.在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千克或克来计算?2. 导入新课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千克(kg)是重量的基本单位,是国际通用的重量单位。
•克(g)是一千分之一千克,是较小的重量单位。
在生活中,较大的物品的重量通常会用千克来计算,如人的体重、电视机的重量、汽车的重量等等。
而较小的物品的重量通常会用克来计算,如蛋糕的重量、药品的重量、衣物的重量等等。
3. 认识千克和克下面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千克和克。
例1:小明和小刚两个人,小明的体重是30千克,小刚的体重是25千克。
那么两人的总体重是多少千克?解答:小明和小刚的总体重是55千克。
例2:小红买了一只小狗,小狗的重量是2000克,那么它的重量是多少千克?解答:小狗的重量是2千克。
例3:请思考下面这个问题:两个小朋友一起买了一件衣服,衣服的重量是450克,他们带着这件衣服坐电梯下楼,楼上离地面高25米,电梯下降时,衣服的重量会有所变化吗?提示:1千克等于1000克,获得的答案单位应为J(焦耳)。
解答:当电梯下降时,衣服的重量会有所变化,因为衣服所受的重力会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作用。
电梯下降的加速度可以用重力的大小来计算,衣服所受到的力就等于重力的大小,用衣服的重量乘上重力大小,就可以计算出衣服所受的力。
而力与物体移动的高度、所用时间和摩擦力有关系,这些参数可以用来计算衣服带来的机械能的变化量,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就可以求出衣服的重量变化后所具有的动能差。
4. 拓展思考请思考以下问题:1.如何用千克或克来称量土豆、苹果等生鲜果蔬?2.如果一个物品的重量是10克,那么这个物品的重量是多少千克?3.如果你有一个称量茶叶的天平,它每个盘子的重量分别是100克和50克,你该如何利用这个天平来分别称量出3和5克的茶叶?三、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千克和克这两个单位,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掌握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它们来称量物品的方法,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
第一章 克与千克的认识(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一章克与千克的认识(导学案)一、知识导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重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我们常常需要测量物体的重量,比如称体重、称药物、称食物等等。
那么,你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重量吗?在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中,我们将学习克与千克的认识。
在学习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包括:•1克等于几千克?•2千克的缩写是什么?•3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下面,我们来逐一学习这些知识点。
二、克与千克的认识1. 克与千克的换算在介绍克与千克的换算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们的定义。
克是质量单位,常用于表示比较小的物体的重量,比如化学试剂、果蔬等等。
1克等于0.001千克。
千克是质量单位,常用于表示比较大的物体的重量,比如人的体重、汽车的重量等等。
1千克等于1000克。
所以,克与千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换算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乘以或除以一个适当的数值来进行换算。
下面是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表:克千克10.001100.011000.1100011000010比如,当我们需要将1000克换算成千克时,可以将1000克除以1000,得到1千克。
2. 千克的缩写千克的缩写是“kg”,这个缩写来自于千克在法语中的名称“kilogramme”。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kg常被用于表示物体的重量,比如人的体重70kg、汽车的重量1500kg等等。
3. 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天平是一种常用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它由两个盘子和一个杠杆组成。
在使用天平时,我们需要将物体放在一个盘子上,然后用适当的质量的物体放在另一个盘子上,使得天平保持平衡。
使用天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需要保证物体放置在天平的中央,不要偏离。
•需要使用一种恰当的质量的物体作为参照,比如1kg的砝码。
•需要注意天平的精度,不同的天平具有不同的精度范围。
三、小结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学会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有关重量的概念,比如重物、轻物、重量的估算等等。
《认识千克、克》说课稿(导学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认识千克、克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辨认“千克”和“克”的区别。
2.学生能够对物品的重量进行简单估量。
3.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认识“千克”和“克”。
2.学会用“千克”和“克”来描述物品的重量。
教学难点1.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能够准确区分“千克”和“克”。
教学材料1.教学PPT。
2.小黑板及白板笔。
3.物品重量表。
教学过程Step1 引入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2.推导出学习物品的重量要用特定的单位衡量。
Step2 介绍千克和克1.展示千克和克的图示,让学生辨认区别。
2.介绍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
Step3 比较物品的重量1.出示两个物品,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重量。
2.引导学生用“千克”和“克”描述物品的重量,并解释为什么使用具体单位。
Step4 实际运用1.出示多个物品,让学生用“千克”和“克”描述其重量。
2.让学生自己估量一下每个物品的重量,用“千克”和“克”进行描述,并用刻度表测量重量,对比估算结果。
Step5 实际应用1.出示几个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学生估算它们的重量。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一箱苹果,称量后重量为5千克400克,请问他买了几斤苹果?Step6 总结1.和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知识点。
2.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千克”和“克”的概念,并且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物品重量的比较和估算。
通过这些实际运用,使学生掌握了“千克”和“克”的用法,也增强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老师要求学生通过课本练习巩固所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和千克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质量单位克与千克。
2、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知道一千克=1000克。
3、认识常见的秤,能用秤称物体,能进行简单计算。
一、自主学习
请小朋友们去调查、收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质量,请小朋友们现在交流一下
同桌交流调查结果。
二、合作探究
认识重量单位——克
学习活动:
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学习活动2:
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结论:称比较轻的物体时,一般用克作单位。
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学习活动1:
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统计1千克有多少克。
学习活动2:
随便称1千克物品,学生称一称,如:5个香蕉、4个苹果等也是1千克;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结论:称比较重的物体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三、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