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听觉注意力、听觉记忆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科学家,机器人的任务完成了!”
听觉注意力
听觉记忆力
模仿秀
听词拍手
回忆一天活动
复述故事
电话传声筒 听指令画幅画
传令兵游戏
机器人游戏
游戏的本质就是促使孩子听并记住指令或话语; 游戏的形式可以家庭来创造,借助各种机会来实现; 游戏的情景、装备会增加趣味性、投入感、持久性; 家长要善于发现、发明好玩的游戏~
3、电话传声筒
用两个纸杯一条线制作土电话,一方对着电话轻轻讲话, 另一方仔细听,然后复述。 全家玩—游戏升级: 1、词语或一段话的连续传递,类似“传声筒”游戏。 2、电话缠绕,进行抢答,看谁听的准、说得快
4、听指令画幅画
家长提出要求,让孩子按照要求画一幅画。例如:
此类游戏存在语言表达和个人理解的差别,不要要求过于细致 (也可以全家一起玩,会更有趣)
注意力
听觉注意
视觉注意
触觉注意
听觉注意力
听觉注意力是指对有意义的声音刺激的 选择与集中的能力,也叫听觉专注力, 实际上就是倾听的技能。
一般的学生一天中,大约50%的时间用于倾听,如果听觉注意能力 发展不好,听课效率下降,学业必定受影响。
常见表现
家长说的话通常跟“耳边风”似的,充耳不闻; 平时和别人讲话很少有目光交流,眼神“发飘”; 听他人讲解时,显出不耐烦的样子或东张西望; 上课听不了几句就开始走神儿、做小动作,常因外界的细微干扰而分心 (如飞进来的苍蝇…)听课是听一点,漏一片; 提问时,答非所问,甚至连问题是什么也没弄清楚 写作业时,一听到咳嗽、走路等细微声音便转移注意力。
训练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提供安静的环境,尽量减 少无关刺激和干扰
2 提出训练任务时,语言要明确、
1
具体,确保孩子真的理解索要
进行的任务。
最好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活动,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
3
4
任务设计应遵循由简单到 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
1、模仿秀
孩子闭上眼睛或背对家长,家长做拍手、击鼓、敲击等动作, 并提问:“你听到了几下声音?”“你能把刚才听到的声音拍出来吗?”
达成共识:
1、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终身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幼儿个体能力差异较大,需要家庭针对性的加以提升; 3、能力的提升并不难,难在家长能否坚持进行;
“学”了,却不“做”=没学!
视觉再认、视知觉速度
猜谜游戏
猜谜游戏
七巧板游戏
七巧板游戏
比谁快(认、指、找……) 比 谁 快 ( 认 、指、 找……)
Baidu Nhomakorabea
2、复述故事
家长每讲完一个故事后,一定要求孩子把故事的大概情节复述出来,不 足之处家长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回忆。
3、传令兵游戏
爸爸与孩子说话,每告诉孩子一句话,就让孩子转告另一个房间的妈妈 有条件的话,增加适当的服饰、装备,会有利于游戏的开展~
4、机器人游戏
家长扮演“科学家”,孩子扮演“机器人”,科学家向机器人发布指令, 机器人听完全部指令后,一个一个的执行: 1、倒一杯水放到桌子上 2、把书房写字台上的报纸拿给我 3、……
游戏难度逐步增加,注意节奏、音量、间隔等因素的变换,如“重— 轻—重—轻—重—轻—轻”、“慢—渐快—很快—渐慢—慢”,可以用 手掌拍击,可以用筷子敲碗和桌子:“碗—桌子—碗—桌子—……”
2、听词拍手
读一组词(或故事),规定某一标准让他认真听,当听到标准时,就 拍手。年龄小的孩子,所读词语数量不宜过多,词意要简单。随着年龄 的增长,可以增加熟练个、提高难度、变换拍手方式等。
训练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提供安静的环境,尽量减 少无关刺激和干扰
2 提出训练任务时,语言要明确、
1
具体,确保孩子真的理解索要
进行的任务。
最好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活动,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
3
4
任务设计应遵循由简单到 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
问题描述
同一个教室、同一个老师、听同样的话、都认真听,但是当老师提问 时,有的孩子几乎记住了老师所讲的全部内容,但有的孩子只能答出部 分,甚至有的一问三不知。
听觉记忆力
听觉记忆力是指储存与回忆听到的信息的能力。
“能不能专心听”反映了听觉注意力; “听到多少”反映了听知觉能力; “听懂多少”反映了听觉理解能力; “记住多少”反映了听觉记忆能力
听≠听到≠听懂≠记住
1、回忆一天的活动
晚上睡觉前,与孩子一起详细回忆一天的活动内容,然后把孩子的回 忆结果记录下来。如果一开始回忆效果不理想,可以进行提示: 早上起床后做了什么? 去幼儿园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上午发生了什么? 午饭吃了什么……
物品摆放
物品摆放
道路再现
道路再现
问题描述
上小学,每个班都会有几个上课从来不正眼看老师讲课的孩子, 他们经常走神、发愣,老师刚讲过的问题,一提问,十有八九不会,甚 至连问题也复述不出来,成绩当然可以想象……
当家长被老师告知孩子“老走神儿”“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家长 还会据理力争:“我们家孩子可以很长时间坐在一个地方专心看书、画 画……”,因此怀疑老师、怀疑学校、怀疑教育制度……
听觉注意力
听觉记忆力
模仿秀
听词拍手
回忆一天活动
复述故事
电话传声筒 听指令画幅画
传令兵游戏
机器人游戏
游戏的本质就是促使孩子听并记住指令或话语; 游戏的形式可以家庭来创造,借助各种机会来实现; 游戏的情景、装备会增加趣味性、投入感、持久性; 家长要善于发现、发明好玩的游戏~
3、电话传声筒
用两个纸杯一条线制作土电话,一方对着电话轻轻讲话, 另一方仔细听,然后复述。 全家玩—游戏升级: 1、词语或一段话的连续传递,类似“传声筒”游戏。 2、电话缠绕,进行抢答,看谁听的准、说得快
4、听指令画幅画
家长提出要求,让孩子按照要求画一幅画。例如:
此类游戏存在语言表达和个人理解的差别,不要要求过于细致 (也可以全家一起玩,会更有趣)
注意力
听觉注意
视觉注意
触觉注意
听觉注意力
听觉注意力是指对有意义的声音刺激的 选择与集中的能力,也叫听觉专注力, 实际上就是倾听的技能。
一般的学生一天中,大约50%的时间用于倾听,如果听觉注意能力 发展不好,听课效率下降,学业必定受影响。
常见表现
家长说的话通常跟“耳边风”似的,充耳不闻; 平时和别人讲话很少有目光交流,眼神“发飘”; 听他人讲解时,显出不耐烦的样子或东张西望; 上课听不了几句就开始走神儿、做小动作,常因外界的细微干扰而分心 (如飞进来的苍蝇…)听课是听一点,漏一片; 提问时,答非所问,甚至连问题是什么也没弄清楚 写作业时,一听到咳嗽、走路等细微声音便转移注意力。
训练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提供安静的环境,尽量减 少无关刺激和干扰
2 提出训练任务时,语言要明确、
1
具体,确保孩子真的理解索要
进行的任务。
最好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活动,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
3
4
任务设计应遵循由简单到 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
1、模仿秀
孩子闭上眼睛或背对家长,家长做拍手、击鼓、敲击等动作, 并提问:“你听到了几下声音?”“你能把刚才听到的声音拍出来吗?”
达成共识:
1、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终身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幼儿个体能力差异较大,需要家庭针对性的加以提升; 3、能力的提升并不难,难在家长能否坚持进行;
“学”了,却不“做”=没学!
视觉再认、视知觉速度
猜谜游戏
猜谜游戏
七巧板游戏
七巧板游戏
比谁快(认、指、找……) 比 谁 快 ( 认 、指、 找……)
Baidu Nhomakorabea
2、复述故事
家长每讲完一个故事后,一定要求孩子把故事的大概情节复述出来,不 足之处家长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回忆。
3、传令兵游戏
爸爸与孩子说话,每告诉孩子一句话,就让孩子转告另一个房间的妈妈 有条件的话,增加适当的服饰、装备,会有利于游戏的开展~
4、机器人游戏
家长扮演“科学家”,孩子扮演“机器人”,科学家向机器人发布指令, 机器人听完全部指令后,一个一个的执行: 1、倒一杯水放到桌子上 2、把书房写字台上的报纸拿给我 3、……
游戏难度逐步增加,注意节奏、音量、间隔等因素的变换,如“重— 轻—重—轻—重—轻—轻”、“慢—渐快—很快—渐慢—慢”,可以用 手掌拍击,可以用筷子敲碗和桌子:“碗—桌子—碗—桌子—……”
2、听词拍手
读一组词(或故事),规定某一标准让他认真听,当听到标准时,就 拍手。年龄小的孩子,所读词语数量不宜过多,词意要简单。随着年龄 的增长,可以增加熟练个、提高难度、变换拍手方式等。
训练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提供安静的环境,尽量减 少无关刺激和干扰
2 提出训练任务时,语言要明确、
1
具体,确保孩子真的理解索要
进行的任务。
最好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活动,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
3
4
任务设计应遵循由简单到 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
问题描述
同一个教室、同一个老师、听同样的话、都认真听,但是当老师提问 时,有的孩子几乎记住了老师所讲的全部内容,但有的孩子只能答出部 分,甚至有的一问三不知。
听觉记忆力
听觉记忆力是指储存与回忆听到的信息的能力。
“能不能专心听”反映了听觉注意力; “听到多少”反映了听知觉能力; “听懂多少”反映了听觉理解能力; “记住多少”反映了听觉记忆能力
听≠听到≠听懂≠记住
1、回忆一天的活动
晚上睡觉前,与孩子一起详细回忆一天的活动内容,然后把孩子的回 忆结果记录下来。如果一开始回忆效果不理想,可以进行提示: 早上起床后做了什么? 去幼儿园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上午发生了什么? 午饭吃了什么……
物品摆放
物品摆放
道路再现
道路再现
问题描述
上小学,每个班都会有几个上课从来不正眼看老师讲课的孩子, 他们经常走神、发愣,老师刚讲过的问题,一提问,十有八九不会,甚 至连问题也复述不出来,成绩当然可以想象……
当家长被老师告知孩子“老走神儿”“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家长 还会据理力争:“我们家孩子可以很长时间坐在一个地方专心看书、画 画……”,因此怀疑老师、怀疑学校、怀疑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