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精品导学案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学案 第二课时
【寄语:同学们,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就要拼搏,才会有成功的可能,让我们期待着!】地理好望角学案第14期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学案第二课时三、大气运动大气运动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和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风。
(一)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表的冷热不均1、热力环流的形成:(如图)A地受热较多,温度高,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密度减小,导致A地形成相对的低压,而A地的上空由于空气不断流入,密度变大,形成相对的高压;B、C两地受热少,温度较低,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密度变大,B、C两地形成相对的高压,而对应的高空密度减小,形成相对的低压。
这样近地面的空气从气压较高的B、C两地流向气压较低的A地,高空空气则从气压较高的A地流向气压较低的B、C两地,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小结:地面的冷热不均→气流上升或下沉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2、气压高低的判断规律(1)同一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水平方向上,气体由高压流向低压;(2)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形成低压(气流上升),气温低的地方形成高压(气流下沉)(3)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相等。
(4)高压、低压只是相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
(5)气压高低的判断:先判断水平方向——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后判断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6)等压面判定法:“高高低低”等压面向高处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向低处凹陷的地方是低压;3、热力环流的应用:1)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近地面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如下图a);夜晚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如下图b)。
2)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下图a);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下图b)3)城市风:(城市的热岛效应)形成原因:因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燃烧,汽车尾气排放等,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引起空气在城市中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在郊区,气温低,形成高压,气流下沉,形成高压,这样就形成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由此形成城市风。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学案 第三课时
【寄语:同学们,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就要拼搏,才会有成功的可能,让我们期待着!】地理好望角学案第15期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学案 第三课时四、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1、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2、大气环流的意义: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分布,并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影响。
3、形成大气环流的原因是;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一)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风带名称数量 分布风向 对气候的影响北半球南半球 低纬信风带(2个) 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燥 中纬西风带(2个)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湿润 极地东风带(2个)副极地低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燥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二) 海陆分布与气压带的影响1、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性质均一,因此其气压带基本保持着带状分布。
2、北半球: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陆地升温快,形成热低压,海洋升温慢,形成冷高压。
冬季陆地降温快,形成冷高压,海洋降温慢,形成热低压。
由于海陆分布不均,所以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如月份 被切断的气压带 亚洲大陆气压中心 海洋上气压中心 太平洋 大西洋 1月 副极地低气压带 亚洲高压(蒙古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一月全球海平面气压分布(下图)七月全球海平面气压分布(上图)时间:2011、11、29 编辑: 高玉晓气压带名称 数量分布成因气流 运动对气候 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1个) 赤道附近 热力原因 上升 降水多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30º附近 动力原因 下沉 降水少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60º附近 动力原因 上升 降水多 极地高气压带(2个) 极地附近 热力原因 下沉降水少亚洲高压(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三)季风环流1.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高中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导学案1 最新
一、学习目标
姓名: 备 注
结合实例,说明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系统的 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课前预习
1、气旋和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 压和低压是对天气系统 2、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在 中心气流 。
状况的描述;高 状况的描述。 由四周向中心 ,
空气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故气旋过境时,常常出现 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出现的 3、反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在 周 ,中心气流 天气。 天气。 由中心向四 。空气下沉过 我国
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过境时,常 常出现 在秋季经常出现的 天气。如我国北方广大地区, 天气。
三、课堂研讨
1、读书内容及书中图 2-2-19 北半球气旋(左)与反气 旋(右)的形成及其天气示意,画出北半球气旋与反 气旋水平方向气流运动示意图。源自1000hp 996hpa a a
1182hp 1186hp a
p
a b c d t
(3) 在甲乙两图的左侧图上,画出气压中心的垂直气流方向。 (4) 甲、 乙两个天气系统中, 能够造成我国长江流域伏旱天气是 。
2、画出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方向气流运动示意图。
1000hp 996hpa a
1182hp 1186hp a a
3、气旋(低压)和反气旋 (高压)
天气系统 气压状况
气旋
反气旋
水 平 气 流 状 况
北 半 球
南 半 球
中心气流运动 状况 天气状况 实例
四:学后反思
检测案——大气圈与大气、气候(7)
姓名:
运动着的气流偏转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漩涡, 这是下列那一种运动形式 ( 1、 A C 北半球气旋 南半球气旋 B D 北半球反气旋 南半球反气旋 )
第二高一地理大气圈和天气气候教案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第二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一地理大气圈和天气、气候〔2〕教案教学目的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挪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挪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挪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教法及教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考点梳理考点1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挪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⑴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挪动规律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如下列图。
⑵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气候属性气压带、风带名称位置气候属性极地高气压带南北纬90°盛行下沉气流枯燥高纬极地东风带南北纬60º~90º从高纬吹向低纬,枯燥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º盛行上升气流,潮湿中纬西风带南北纬30º~60º从低纬吹向高纬,潮湿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º盛行下沉气流枯燥低纬信风带 赤道至南北纬30º 从高纬吹向低纬,枯燥 赤道低气压带赤道盛行上升气流,潮湿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挪动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 大气环流状况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温带大陆西海岸,常年受西风带影响 全年温和潮湿 地中海气候 位于亚热带大陆西海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夏季炎热枯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冬季受信风带控制 干湿季明显 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偏北风雨热同期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者者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全年炎热枯燥考点2: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季风环流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局部。
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并不完全呈带状分布,而在海洋和大陆分别随季节变化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并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导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四课时)【学习目标】分析冬、夏海平面气压分布图,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的成因。
【学习重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学习难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环流。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41-42,完成下列内容。
1、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形成气压,冬季陆地形成气压。
2、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切断,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北太平洋上形成高压。
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切断,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北太平洋上形成低压。
【合作探究1】读课本P42“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1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结合课文内容,1、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2、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在,原因是。
该地区夏季盛行季风,冬季盛行季风。
3、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
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风,北移越过,在力影响下,向偏转而形成的。
【合作探究2】阅读P43“亚洲季风”图,结合课文内容。
②东亚、南亚的季风主要成因各是什么?③本地冬夏季节各盛行什么风向?气候特征如何?【基础达标】一、选择题B级1、下列关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低气压B.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C.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印度高压,北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D.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南半球比北半球显著2、有关东亚和南亚冬、夏季风的比较,正确的是()()A.南亚的冬季风比夏季风强B.南亚的夏季风比冬季风强C.东亚的夏季风比冬季风强D.东亚的冬季风比夏季风强二、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B级(1)A为月图,B为月图,理由是。
(2)A图中高气压的位置在一带,如无海陆热力差异,在其纬度上分布着带,高压的形成原因是。
(3)B图中低气压中心的位置在,它将带切断,形成北太平洋上的。
灌南高级中学高一地理必修1《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学案(第4课时)
学习目标:
1、 理解锋面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理解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锋面系统
知识点1锋面
1、读图2-2-16并分析锋面有什么特点?
知识点3(准)静止锋
如果冷暖气团的势力相当,那么形成的锋面是 ,造成的天气是 。
列举天气实例 :
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
知识点1.绘制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大气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 示意图
北半球 南半球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知识点2比较气旋与反气旋(北半球)
思考:(1)你能用左右手表示的气旋与反气旋的大气运动水平、垂直方向吗?
(2)试解释我国北方地区的“秋高气爽”、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中下旬至8月的伏旱天气;东南沿海的台风等天气的形成原因。
锋面气旋(知识提升)
1、读图2-2-20认识锋面气旋
思考:为什么锋面多与气旋而不是反气旋联系在一起?
2、读右图(位于北半球),
(1)在图上标出冷锋、暖锋的符号。
(2)在A 、D 处画出风向。
(3)在A 、B
、C 、D 四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可能有降水的是 。
学习效果测评
1、我国天气现象与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东南沿海夏季的台风——反气旋
B .冬季爆发的寒潮——冷锋
C .长江流域的伏旱——气旋
D .我国北方的沙尘暴——暖锋。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2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2021年整理)
第二节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编辑整理:第六节第七节第八节第九节第十节尊敬的读者朋友们:第十一节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第十二节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的全部内容。
第十三节第十四节气压带和风带【课标细化】1。
了解三圈环流的影响因素,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与分布.2。
掌握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季节移动规律.3.了解气候的形成因素.4。
掌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5。
掌握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6。
学会分析气候特征、成因及判断气候类型。
【我的预习】1阅读教材33页页,尝试解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大气环流?(2)引起大气环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大气环流的作用是什么?2.阅读教材34页图2.10,熟悉并记住地球表面气压带、风带的名称.3.阅读教材35页最后自然段及图2。
11,尝试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1.观察教材37页图2.13、图2。
14中亚欧大陆及太平洋所出现的气压中心及位置特点。
5.观察教材39页图2.16,熟悉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
【我的疑惑】【课堂探究】探究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典型案例1】1。
假设前提1:a地球静止;b地表均匀.请画出地球表面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大气运动.2。
假设前提2:a 地球只有自转运动; b地表均匀。
请用图示意三圈环流的形成,并注出七压六风的名称,画出风向。
3. 教材P35图2.1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思考分析以下问题(1)为什么压带、风带会有季节移动?(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什么规律?【典型案例1】1.2。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导学案(二)鲁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导学案(二)鲁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掌握热力环流的概念及其成因;2.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成因,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内容及要求:自主预习P38—39的相关内容,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对不会的内容用红笔做好标记。
1、热力环流(1)概念(2)成因(3)形成过程(在上图中画箭头表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比较图中A、B、D、E四点气压的高低。
)(4)举例在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等,如图所示。
试简述成因。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以北半球为例,画出下表中不同作用力下的风向。
影响风的作用力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示意图一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二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三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二、小组合作探究《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讲诸葛亮把司马懿困在葫芦峪中用火攻,眼看火烧到紧要关头,天上突降大雨,救了司马懿的命。
诸葛亮就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请你解释突降大雨的原因。
三、达标检测1.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A.大气环流 B.热力环流C.海陆风 D.季风环流2.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 ( )A .平等于等压线,指向低压B .平等于等压线,指向高压C .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D .垂直于等压线,指向高压3.右下图为等压面图(虚线为同一高度,实线为等压面),各点气压值比较,正确的是 ( ) A .③高于①B .①高于④C .①低于②D .④高于③4.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 )5.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6.读右下图(a 、b 表示等压线)完成下列要求(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_____运动,再形成______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____________形式。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1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1课时)※目标预览※1.阅读示用意说明大气受热进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大体原理。
2.绘制简单示用意,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进程。
3.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
4.通过大气热力环流的大体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
※课前预习※一、大气的组成与结构二、大气的受热进程1.“太阳暖大地”:A________________抵达地面,地面吸收A而增温。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放出B______________(长波),大气强烈吸收B而增温。
3.“大气返大地”:C________________把热量返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三、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及风※预习测试※1.读“大气的保温作用示用意”,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中A表示________辐射,B表示________辐射,C表示________辐射。
(2)由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之所以具有保温作用,就是因为大气吸收____________使大气增温,同时又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课堂生成※【探讨1】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形成进程(1)大气的运动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3)热力环流的进程(在图中标出高、低气压与气流方向)【典型例题1】按照气压的高低判别气流的流向,并在图中标出气流流向。
【探讨2】典型的热力环流形式注意:海陆风、山谷风在白天与夜晚流向不同,和城市风的流向。
城市风【典型例题2】在沿海地域,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不同,在白天和晚上,海洋和陆地的近地面及高空风向不同,形成“海陆风”。
试用大气运动的知识,解释其成因及进程。
【探讨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1)风形成的原因气压梯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气压梯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影响风向的因素高空风向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近地面风向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一路决定的。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教案 鲁教版必修1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背景情境导入在“神舟”七号飞船降至100千米高度时,返回舱进行姿态调整。
在距地面约80千米时,返回舱再入稠密大气层。
进入黑障区后,通信中断。
约距地面40千米高度时,出黑障区,通信恢复。
什么叫稠密大气层?什么叫黑障区?稠密大气层是指对高速飞行物体产生较大阻力的大气层,一般距地表100~120千米以下,该层大气密度较大。
稠密大气层之外称为外层空间,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它一直可以延伸到3000千米左右,这一层也被称为稀薄大气层。
稠密大气层之外一般称“天”,之内就是“空”。
在稠密大气层内飞行的就是航空飞行器,在外层空间飞行的就是航天飞行器。
当返回舱大约以每秒8千米的速度进入稠密大气层时,返回舱与周围空气发生剧烈摩擦,使返回舱周围气体分子呈黏滞状态,温度不易散发,形成一个温度高达几千摄氏度的高温区,返回舱变成一个火红的流星,周围的气体和返回舱表面材料的分子被分解和电离,形成等离子鞘套电磁屏蔽。
因为等离子体能吸收和反射电磁波,会使返回舱与外界的无线电通信衰减,甚至中断,雷达也无法发现它的踪迹,这个区域因此被称为“黑障区”。
黑障区范围取决于进入大气层的物体的外形、材料、再入速度、无线电频率和功率等。
如果无线电频率选择合适,也可以避免黑障现象。
返回舱在下降到距地面大约40千米时,返回舱升力控制系统开始起作用,速度也有所放慢,黑障现象就会消失。
问题:大气层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教材内容详析知识点一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知识背景 近地面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
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受热多,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所及高度大,对流层顶高;高纬地区受热少,对流较弱,所及高度小,对流层顶低。
同一地区,对流层高度夏季大于冬季。
大气的组成中,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等成分不仅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而且对人类生命及其生存环境有重大作用;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对大气成分产生影响,从而改善或者危害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如:燃烧矿物燃料→CO 2增加→温室效应,制冷工业发展→氟氯烃含量增加→破坏O3层,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
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大气环流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四课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和移动【教学目标】1、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教学重难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读图绘图大气环流的形成【教学过程】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环流成因: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 ______不同,造成高低纬度产生_________,从而引起大气运动。
意义:促进了_________间、___ 间的____ 和_ _ 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平衡,是影响各地______ _ 和______ 的重要因素。
1、单圈环流的形成假设:a地球不自转;b阳光直射赤道;c地表均匀海洋成因:在图中标出赤道到两极之间的热力环流想一想:赤道和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图1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2、三圈环流的形成(北半球)(1)假设条件:b阳光直射赤道;c地表均匀海洋(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在下图左侧画出北半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大气环流)结论:形成_____、_______、______三圈环流。
合作探究一三圈环流的形成活动1:考虑大气层的厚度,三圈环流应该如何画?90°合作探究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1)在下图中填注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并用箭头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用弯曲的箭头表示偏转后的风向。
三圈环流——近地面的表现为:______个气压带,______个风带(2)写出各气压带的形成原因:其中属于热力作用的是、动力作用的是。
(3)气压带和风带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南北半球分布。
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分布,南北半球相应的风带的风向在南、北方向上相,在东、西方向上相。
第二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二节 大气圈天气和气候教案 必修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第二中学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天气和气候札记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挪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天气系统的特点。
一、导与学目的1.知识目的〔1〕明确大气圈的概念、组成和构造。
〔2〕可以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
〔3〕掌握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才能目的〔1〕可以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等分布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挪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进步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才能。
〔2〕运用简易天气图。
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络实际,学以致用的才能。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树立热爱科学,探究大自然奥秘的自然观。
二、导与学过程〔一〕情景设置生活中人们常说:“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古诗中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你知道其中描绘的是什么现象吗?“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天气现象与什么天气系统的影响有关呢?〔二〕大气圈的组成与构造1.大气圈的组成〔1〕低层大气的组成阅读教材P36-37正文及表2—2—1“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考虑答复:低层大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干洁空气又主要包括哪几种成分?你能说出各种成分的作用吗?【探究】人类活动会影响大气成分的变化吗?【探究】人类活动会影响大气成分的变化吗?札记〔2〕大气的垂直分层阅读教材P37及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说出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分为哪几层?对流层大气的特点是什么?、、。
【探究】对流层的厚度在不同纬度地区一样吗?各纬度有何不同?为什么?平流层大气的特点是什么?高层大气的特点是什么?〔三〕大气的受热过程阅读教材P37-38课文部分,考虑:〔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你能说出它们是如何选择吸收的吗?2.阅读教材P38及图2—2—4“大气的保温作用〞,你能说出什么是大气的保温效应吗?请概括出大气保温效应的3个过程。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2课时)
2.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__ __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_______ 空气的_______运动(风)。
高一学案: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2课时) 编号: 主备人: 审核人: 学校: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运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
【学习过程】知识点4:热力环流自主梳理交流展示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
互动探究读教材中P 38图2—2—6“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高低与温度、高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2.图中A 处的近地面与高空哪里气压高?为什么?3.图中A 、B 、C 三地在什么情况下等压面呈现水平分布状态?4.图中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为什么由低压流向高压?图中气流在水平方向上为什么由高压流向低压?迁移应用完成《同步导学》P 29同步导练第2题和第4题。
知识点5: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自主梳理 热力环流 1.成因:由于地面 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常见的热力环流: 、 。
力与大气水平 运动(风)的关系1.水平气压梯度力:由 指向 ,垂直于 。
2.地转偏向力:与 垂直,北半球 偏,南半球 偏。
交流展示1分别绘制北半球、南半球高空的风向,并标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2.分别绘制北半球、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并标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互动探究读教材中P 39图2—2—9“在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和2—2—10“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和等压线有何关系?2.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和等压线有何关系?此风向在哪几个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它们之间有何关系?迁移应用完成《同步导学》P 29同步导练第3题。
巩固练习完成《同步导学》P 29当堂导测第1、2、3、4题。
• 北半球 530百帕 522百帕 514百帕 • 南半球 514百帕 522百帕 530百帕 • 北半球1020百帕 1012百帕 1004百帕 • 南半球 1004百帕 1012百帕 1020百帕高三学案:第三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编号: 主备人: 审核人:学校: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了解地转偏向规律及影响;掌握晨昏线及其判读方法;掌握日期确定和时间计算的方法。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导学案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
2、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3、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应用。
4、学会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5、理解气候的形成因素和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二、知识梳理(一)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1、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是氮气(约 78%)、氧气(约 21%),以及少量的氩、二氧化碳、氖等气体。
水汽:含量因地域和时间而异,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如灰尘、花粉、冰晶等,可作为凝结核,促进水汽凝结。
2、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贴近地面,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每上升 100 米,气温约降低 06℃。
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 50 55 千米高度,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
高层大气:从平流层顶到3000 千米以上的高空,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反射作用: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反射作用较强。
散射作用: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对可见光中的蓝紫光散射作用较强,使天空呈现蓝色。
3、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同时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后,也向外辐射能量,称为大气辐射。
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三)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2、形成过程受热地区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冷却地区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
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海陆风: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气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形成高气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情况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学案)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的成因。
3、通过绘制风的形成示意图和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掌握风的形成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一、[课前先学]1、将下图左图用箭头补充完整,熟练记忆右图中气压带、风带的名称、方向。
2、季风环流,读图回答问题(1)形成原因:、成因:东亚季风风向:夏季盛行、冬季盛行夏季风:成因:南亚季风冬季风:风向:夏季盛行、冬季盛行二、问题与例题【导入】情景导入:挪威森林大面积遭受酸雨危害,却将英国告上法庭。
你认为是否有道理?【问题一】三圈环流是如何形成的?构成三圈环流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成因。
[例一]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的移动情况。
我国白昼最短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另外要注意风带中信风、西风的方向。
A、D明显不对,B项中风向应为西北风。
正确答案:C[变式训练]1.读下图,并回答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说,A地比D地降水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_____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C、D之间形成的气压带是________,该气压带是_______原因形成的。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
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________ 和_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_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
【问题二】全球地表面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海洋和大陆相间分布,受其影响下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是怎样的变化的?[例二]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
(3)受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_____风,D点盛行______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
(4)D点7月盛行_______风,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季风的成因除了__________外,还有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答案:(1)亚洲高压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副极地低压带 (3)西北东北寒冷干燥(4)西南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右偏形成西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变式训练]右图为“大气活动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A.①为夏威夷高压B.②为阿留申低压C.③为亚速尔高压D.④为亚洲高压【问题三】什么是季风?它是怎样形成的?[例三]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东亚夏季风来自_____;南亚夏季风来自_____;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是_____(2)C处夏季既能受到_____季风影响,也能受到_____季风影响,形成_____气候;D处属_____气候,夏季仅能受到_____季风的影响,形成_____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关键是搞清东亚和南亚在夏季的气流运动情况,准确判断出C、D处的地理位置,然后分析出风向及所属气候类型。
答案:(1)太平洋印度洋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到北半球,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印度低压的吸引,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2)东南西南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东南雨[变式训练]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为______季(冬、夏)。
(2)在A处用箭头表示此季节的风向。
(3)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受______控制(写出气压名称)。
(4)此时我国西南地区盛行______风,降水(多或少);此时我国东部地区盛行__ _风,降水 _ (多或少)。
三、目标检测1.关于大气环流在气候形成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环流不是一种气候现象B.大气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C.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形成和影响作用不大,可以忽略不计D.决定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结果2.下列关于地球上各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B.高气压带均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C.中纬地带气流沿途不断增温,不利于成云致雨D.中纬西风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容易成云致雨3.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天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和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A.亚洲低压、副热带高压带B.印度低压、副极地低压带C .亚洲高压、副极地低压带 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热带高压带4.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A.东南季风B.西北季风C.东北季风D.西南季风右图是“北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圈”,读图回答5-6题5.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6.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四、配餐作业A组1.当地球绕日公转速度较慢时( )A.我国东北盛行东南季风B.亚洲大陆形成蒙古高压C.亚洲高压最为突出D.南亚盛行东北季风2.下列属于大气环流现象的是( )A.城郊风B.季风环流C.山谷风D.气旋与反气旋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以( )A.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B.夏季陆地气压比海洋高C.中纬大陆西岸往往形成季风气候D.沿海盛夏的海陆风,晚上由陆地吹向海洋,白天由海洋吹向陆地4.当地中海地区处于副热带高压的北缘时 ( )A.印度受来自陆地的干冷气流控制B.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欧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C.两极地区以辐合上升气流为主D.北极附近为极昼区5.读下边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盛行下沉气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B.乙处和60*附近上升气流都是热力作用形成的C.①气流代表东北信风带、性质干热D.②气流代表极地东风带、性质干冷B组1.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极地高压和副热带高压成因相同B.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是极地高压的一部分C.南半球40°~60°之间吹西南D.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引起大气运动的主要因素2.东亚东南季风的成因有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北印度洋洋流影响C.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D.飓风3.当亚洲高压势力强盛时 ( )A.北半球为夏季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大C.南半球为夏季D.济南昼长夜短4.1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B.极地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所有的气压带5.读图“亚洲季风图”,回答:(1)图1代表的季节是,图2代表的季节是。
(2)图1斜线部分的气压名称是;图2中某国家独占一块大陆,该大陆气压名称是。
(3)图1中A表示 __ 季风,B表示季风。
(4)图2中C季风的性质。
季风的成因: 。
(5)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原因是 ___________ 。
C组1.读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1)据图分析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季节。
(2)图中气压中心名称B是,C是。
造成海陆气压分布差异的原因是。
由于大陆上形成气压中心B,从而切断了气压带。
(3)此时D地盛行风向的风,E地盛行风。
(4)E地此时盛行风的成因主要是。
(5)E、D两处季风的成因是否相同? 。
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
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
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
“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
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