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语,语言学,美国]关于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英语文学中的俚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在社会语言学上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
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形式,常常与特定的社会群体、文化背景和时期联系在一起。
它们起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特定场景和情境,并且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了丰富和多样的功能。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呈现出地域性的特征。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们对于某个俚语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美国英语中的俚语常常与美国文化和特定地区的历史和背景有关,如纽约的黑帮俚语、南部方言和西部牛仔俚语等。
这些地域性的俚语给文学作品增加了一种独特的色彩和文化氛围。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还带有时间性的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俚语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更新。
文学作品中的俚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热点话题、流行文化和社会变革。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文学中常常出现的“啤酒肚”和“太空时代”等俚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身体形象和科技发展的关注。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还具有群体性的特征。
不同的文化群体和社会阶层往往有着各自的俚语使用习惯。
文学作品中通过描写特定群体的俚语使用,可以更好地展现他们的生活方式、态度和价值观。
朋友间的随和谈话、黑人文化中的俚语和街头文化中年轻人的俚语等,都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来展示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差异和多样性。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还带有文学性的特征。
作为语言的一种艺术形式,文学作品中的俚语常常经过创作和修饰,更具有表现力和韵味。
作家和诗人通过巧妙地运用俚语,可以为作品增添一种幽默、讽刺或戏剧性的效果。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常常被用作一种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且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具有社会语言学特征的多个方面。
它们地域性的、时间性的、群体性的和文学性的特征,为文学作品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对于读者来说,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俚语,不仅可以加深对于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还能体味到俚语所蕴含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研究和探讨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文化意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美国俚语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美国俚语分析作者:张建利马俊莉来源:《西部学刊》2021年第15期摘要:与规范语言相比,美国俚语在美国社会各阶层广泛使用,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俚语生动活泼,形象简练。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来看,美国俚语具有鲜明的生活化的特征,表达风趣,富有节奏感,其发展动因在于美国俚语有着丰富的语言系统、美国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其影响因素包括交流场合、社会地位和内容性质。
美国俚语的主要影响和功能在于反映现实生活情况、进行“表情达意”以及缓解生活与工作压力。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美国俚语;语言分析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2-0154-03俚语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通俗易懂顺口,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
俚语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美国人对俚语的喜爱更甚,俚语广泛应用于美国人的日常交际和影视作品之中。
俚语在美国英语词汇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大约是美国人平均词汇数量的十分之一。
作为一种非规范的语言,美国俚语的产生和发展来源于该国特殊的经济结构和文化背景,同时又作为一种文化反作用于美国社会,发挥着其应有的社会功能。
一、美国俚语的概念及特征(一)美国俚语1.美国俚语的概念俚语指的是人们常用的口语表达形式,也是民间非正式的话语。
人们在生活中将一些通俗易懂的话语总结出来,经过流传,形成约定俗成的用语默契和规则。
俚语不同于一般的地方性方言,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再遵循语法规则,甚至和词语本身的含义也差距较大。
美国俚语是指一种口语表达形式,这种口语表达形式发源于美国本土,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俚语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
2.美国与美国俚语美国俚语是英语俚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英语俚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俚语。
从俚语的发展与来源角度看,英国俚语和美国俚语之间有着较大差距。
十七世纪,英国人来到北美开始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
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作者:陈洁来源:《教学考试》2017年第09期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映射。
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变体,也同样反映出了该种文化的某些方面。
俚语是亚文化的语言载体,在整个语言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在日常生活中被总结出来的一种简洁、诙谐、富有韵味的非规范性地方性的语言。
美国俚语是美国英语的一种变体,在过去被认为是粗俗的语言,今天,俚语的使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美国俚语;社会文化;特征【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627(2017)9-0027-01一、引言俚语作为各亚文化群体的智慧结晶,在美国人的口语交谈中被广泛使用,它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
据统计,美国俚语词汇占美国英语词汇的十分之一。
美国俚语来自于民间,形成于人们日常的生活之中,较为生动形象地反映着美国民众的观念、个性和意识形态,同时,美国俚语的发展也影响着美国大众文化的发展。
二、美国俚语的定义,起源及特征1.定义在了解美国俚语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俚语的定义。
《简明牛津词典》(第六版1976年)中定义:“在非正式用法中常用的、但通常被认为不属于标准英语部分的,经常故意用来收到形象、生动或新颖、不落俗套效果的词或短语,或者这些词或短语的某些特定意义。
2.美国俚语的起源俚语的产生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群体、行业领域、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它的产生绝非历史的偶然。
而美国社会丰富的亚文化为美国俚语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美国俚语起源于二战期间,那时的俚语只是某个团体内部所使用的暗语,而这一语言的诞生恰恰是在这一团体中类似于吸毒者,流浪汉和罪犯这样的群体,他们在社会上的特殊地位和身份使他们不愿意别人听懂自己说的话的含义,所以他们的行话、粗俗语等逐渐形成了这种特定的非规范性语言”,比如一些吸毒者创造了一种俚语,他们用黑色的东西,射击场这样的词来暗指毒品。
3.美国俚语的特征(1)美国俚语是美国时代特征的缩影。
浅析美国俚语中的社会文化

论文题目:浅析美国俚语中的社会文化指导教师:丁桂红系别: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专业:商务英语班级:商英09-1班姓名:王婷婷学号:200950029二○一二年五月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和语言使用深深根植于社会文化当中。
而俚语是语言的一种形式。
美国俚语作为美国社会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美国俚语的构成形式、社会功能以及社会文化心理三个方面进一步分析美国俚语的文化特征,并使我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关键词:美国俚语;文化特征;社会文化心理AbstractLanguage is closely linked to its related culture, and itself together with its usage are deeply rooted in a certain social culture. For slang is a form of language, American Slang conceals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while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tools in American society. This paper tends to give a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features of American Slang in terms of its forms, social functions and its social cultural psychology and enable us to know its however, know its reason why.Key words: American Slang; the cultural features of American Slang; social cultural psychology目录摘要................................................ I I ABSTRACT . (III)引言 (1)1俚语的构成形式 (3)1.1源于标准词语的俚语词 (3)1.2新创造的俚语词 (3)1.3源于缩略的俚语词 (4)1.4外借的俚语词 (4)1.5词性转换的俚语(CONVERSION) (5)2美国俚语的社会功能 (6)2.1体现说话者的身份与地位 (6)2.2加强群体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6)2.3反映说话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 (7)2.4反映美国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态度 (7)3美国俚语的社会文化心理 (8)3.1俚语与性别的关系 (8)3.2俚语蕴含的态度和情感 (9)3.3俚语的人际关系调节功能 (9)4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引言现代美国俚语是一种非书面性语言的创新,是历史和文化的结晶,俚语是客观存在的被许多人经常使用的语言,是词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已成为极其重要的交际工具。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具有一定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俚语是指在特定社区或群体中使用的非正式、口头化的、常常带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短语。
它们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以及特定群体的身份认同。
这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介绍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语言也在不断演变,新的俚语词汇不断涌现。
俚语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热点话题、流行文化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文学中充斥着大量的嬉皮士俚语,反映了当时嬉皮士文化的兴起和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
而在现代英语文学中,一些新兴的俚语词汇如“selfie”、“YOLO”等则反映了社交媒体的兴起和年轻一代的新生活方式。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窥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窗口。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具有多样性和创造性。
由于俚语作为非正式的语言形式,其使用范围较广,可以灵活应用于文学作品中。
俚语的使用可以让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读者的阅读乐趣。
俚语还可以为文学作品带来一种独特的声音和风格,让作品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俚语和方言,给作品带来了独特的叙事风格,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氛围和人物的个性。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主要体现在身份认同的表达、社会和文化变化的反映以及多样性和创造性的运用。
这些特征使得俚语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风格,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美国俚语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美国俚语作者:白建普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8年第01期摘要:俚语是一种很复杂的语言现象,通常被描述为非正式的、非标准的词汇或短语(词汇创新),它们往往起源于社会的亚文化。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讨美国俚语的两个方面即美国俚语产生的亚文化群体及美国俚语的特性。
对美国俚语的分析有利于更明确地认识美国文化,从而更好地应用这些俚语以避免社交交际的误解。
关键词:美国俚语;社会语言学;文化群体一、引言布鲁克对俚语的定义是“这些词或短语,或它们的特殊含义经常用在非正式场合,通常被认为不是标准英语的一部分,通常用于新奇或非常规。
”(布鲁克)。
要了解真正的俚语就必须把俚语与标准英语、行话和方言等概念区分开来。
标准英语是一种在学校教授的词汇和用法,在严肃的写作中使用。
方言是指只通行于一定区域的一种语言,有其独立的语言系统和文化。
行话是黑社会的一种私人语言,是最早受到批评家谴责的非标准语言形式。
美國俚语产生的迅速,也很容易被标准用法接受,同时被遗忘或抛弃的速度也很快。
二、美国俚语产生的亚文化群体亚文化群体作为一个术语被定义为在社会中具有相同特征的个人。
亚文化群体的自然语言是俚语,因此亚文化群体是美国俚语的主要来源。
包括青少年群体、“垮掉的一代”、政客、犯罪集团是俚语的主要贡献者。
(一)青少年群体一般来说,美国青少年(包括中学生和大学生)都有很强的个性。
青少年经常用特有的词汇来描述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
他们把勤奋的学生称为“worms”;把迟钝的学生称为“birdbrain”;把优秀的学生称为“curve killers”;那些因课程失败或违反校规而被开除的学生,他们把男老师称为“bears”;把学生的奉承行为称为“apple-polishing”。
新来的学生觉得他们有必要了解这些术语,以便在学校里与他人产生共鸣。
(二)“垮掉的一代”二战以后,出现了由年轻诗人、作家、吸毒者、学生等主导的亚文化群体。
美国俚语的语言特征及社会功能探究

美国俚语的语言特征及社会功能探究摘要:美国俚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流行于社会各个阶层。
本文从形态、语义和修辞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俚语的语言特征并且探讨了其社会价值,以求进一步揭示美国俚语这种非规范性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入认识不断变化的美国语言文化。
关键词:美国俚语构词语义修辞社会功能1 俚语的界定俚语是相当特殊的语言形式,它既有别于语法不规范的用语,又不同于“乡下土话”,更称不上亵渎的言语;传统意义上的俚语是指粗糙的或通行面极窄的方言词,也有人认为俚语介于“口头语”和“行话”之间,它是词汇中最不稳定的成分。
美国俚语虽然属于非标准英语,但却十分流行,不仅充斥于日常交谈,还大量地渗入文学作品。
俚语的来源极其广泛,如何确切地定义俚语,并没有单一的准绳。
权威的大英百科全书对俚语做了如下解释:俚语是非正式的用语,是口语式的表达方法,是对标准语言的一种补充;俚语可以体现在语音、重读和语调上,但更多地是表现在词汇和语义上。
美国著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则这样形象地阐述俚语在人们生活中的角色:“如果把语言比作君临天下的帝王,那么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居然出来一位莎士比亚笔下的小丑式人物登堂入座,甚至跻身最庄严的盛典,这就是俚语。
它出自大众之口,跳出了规范语言的框框,使人们不拘一格,畅所欲言。
”2 美国俚语的语言特点精力旺盛、开朗活跃,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这些都是美国人常引以为自豪的民族特征。
其中俚语的使用极能说明这一点。
因为许多美国俚语从语体方面考虑具有立意新奇、幽默生动、易于表达情感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可以从形态特征、语义特征及修辞特征等方面找到原因。
2.1 美国俚语的形态特征2.1.1单音节词(monosyllabic words)美国俚语偏好短词,特别是单音节词。
例如,kip(sleep),duck(dollar),wet(fond of drinking alcohol)等。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英语文学中的俚语一直以来都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口语,通常用于特定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它的存在与社会、文化和历史紧密相连。
本文将探讨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从语言、社会和文化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语言角度来看,俚语在英语文学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俚语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和文化交流有关。
在英语文学中,俚语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变化,例如20世纪初美国黑人文学中的俚语就反映了当时黑人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征。
俚语具有地域性和群体性特征。
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俚语可能存在差异,反映了地域文化和社会特点。
俚语还具有革新性和创造性。
许多俚语词汇和表达方式都是在特定社会环境和语境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些新词汇的产生反映了社会变革和文化创新。
俚语是一种富有表现力和生动性的语言形式。
在文学作品中,俚语往往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物内心感情和社会现实,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生动性。
从社会角度来看,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反映了社会群体的认同和社会地位。
俚语通常是特定社会群体内部的话语方式,它不仅是语言交流的工具,更是社会组织和认同的表现。
例如美国黑人文学中的俚语反映了黑人社会的文化和社会地位,体现了黑人群体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俚语还反映了社会的阶层和地位差异。
在英语文学作品中,不同人物使用的俚语往往反映了其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俚语使用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群体结构和文化差异。
从文化角度来看,英语文学中俚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俚语是社会语言和文化的产物,它反映了特定时代和特定文化的特征。
在英语文学作品中,俚语通常能够带给读者更多关于当时社会文化的信息,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
俚语也是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的产物,它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通过对俚语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具有丰富的社会语言学特征,它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反映。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英语文学中的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表达方式,常常反映出特定社会群体的文化特征和社会语言学特征。
俚语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不仅可以丰富文学的表现形式,还能够深刻地展现出社会语言学的特点和社会现象。
本文将探讨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并举例说明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俚语是一种特定社会群体的语言特征。
不同的社会群体有其独特的俚语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俚语反映出了相应社会群体的独特文化和生活方式。
美国黑人文化中的俚语就具有鲜明的种族特征,反映出黑人社会群体的历史、经验和价值观。
在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心有灵犀》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黑人俚语来描绘主人公们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深刻展现了美国黑人社会的语言特点和文化特征。
俚语是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
在移民社会和跨文化环境中,俚语常常成为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在美国文学中,移民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了俚语和方言,反映了移民社会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和碰撞。
在朱迪思·姜的小说《跨过永恒之河》中,作者通过运用移民社区中特有的俚语和方言,展现了移民社会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融合,丰富了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语言学特征。
俚语是社会变迁和现象的体现。
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俚语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
文学作品中的俚语使用,常常反映了社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问题。
在美国现代文学中,随着社会变迁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新的俚语词汇不断涌现,反映了社会对于性别、种族、性取向等议题的认知和讨论。
在朱莉娅·阿尔瓦雷斯的小说《时间之鸟》中,作者通过运用当代流行的俚语和网络词汇,全面展现了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和社会语言学特征。
俚语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元素。
在文学作品中,俚语的运用可以丰富作品的语言表达,增加作品的真实感和生活性。
通过运用俚语,作家能够更加贴近社会生活,深刻展现社会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
在美国现代文学中,作家常常通过运用俚语和流行语来刻画当代青年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英语文学中的俚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具有很强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这些俚语常常被用于描述特定社会群体的语言习惯、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本文将围绕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展开。
首先,英语文学中的俚语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随着时代的演变,俚语的使用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20世纪初期的美国黑人社会发展了一种称为“Jive”的俚语,用于互相交流和表示自己的身份认同。
这种俚语在当时成为了流行文化,出现在很多有关黑人社区的文学作品中,如兰道尔·贾瑞尔(Randall Jarrell)的小说《暂别北方》(A Sad Heart at the Supermarket)和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的侦探小说《大雨中的长好汉》(The Long Goodbye)中。
其次,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具有区域性特征。
不同地区的人们使用的俚语也不同,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例如,美国南方地区的黑人社会使用的俚语与东海岸和西海岸的黑人社会使用的俚语不同,反映了南方黑人社会的文化和语言习惯。
这种俚语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如爱丽丝·沃克(Alice Walker)的小说《紫色》(The Color Purple)中。
最后,英语文学中的俚语也反映了一些文化趋势和流行词汇。
一些时尚词汇和流行语在俚语中得到了体现,反映了当代文化趋势和文化传统。
例如,二十一世纪初期流行的“cool”、“dude”等俚语词汇就在英语文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反映了当时的流行文化和社会生活。
综上所述,英语文学中的俚语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有趣对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语言学特征。
通过研究这些俚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和身份认同,为了解英语文学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形态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美国现代俚语特征新探

○引进与诠释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美国现代俚语特征新探*成汹涌(河南工业大学,郑州450001)提要:俚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尤其在美国,俚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炙手可热的交际工具。
但是,许多人对俚语存在偏见,认为俚语是一种粗俗的语言变体,不宜登大雅之堂。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任何语言形式均是平等的,没有等级之别。
所以,只要是语言,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切不可盲目排斥或否定。
本文以美国俚语形成的“共聚量”、“自我”解脱及弥补规范语言空缺等功能分析入手,对美国俚语这一特殊语体的修辞、语言、语用和社会心理等特征分别作具体的论述和解读,并最终得出结论:美国俚语的作用不仅不会减弱,反而会加强,继续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美国英语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美国俚语;特点;共聚量;自我中图分类号:H3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100(2015)03-0066-4DOI 编码:10.16263/j.cnki.23-1071/h.2015.03.013A Novel Probe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American Sla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inguistic FunctionsCheng Xiong-yong(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01,China )As one of the unique forms of language ,slang is playing its indispensable role in American people ’s everyday communica-tion.Nevertheless ,slang is always perceived as an undesirable and vulgar speech variety due to its informal nature.From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all languages are equal in nature.In order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lang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rhetorical ,linguistic ,pragmatic and psycho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slang in terms of the functions of “solidarity ”,“self-ego ”relief and the fill-in of the gap of the regular language.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paper attempts to draw a conclusion :the functions of American slang do not diminish but rather become reinforced ,which would contribute greatly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English.Key words :American slang ;characteristic ;solidarity ;self-ego1引言美国俚语原本是美国人在茶余饭后用来减轻、释放工作压力的调侃语,但如今它已经进入正式传媒工具中,无论是电视、电影还是报刊杂志都在大量地使用或转载俚语,人们随处可以听见美国人用五花八门的俚语进行别有一番风趣的交流和调侃。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1. 引言1.1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英语文学中俚语是一种具有鲜明社会语言学特征的语言现象。
俚语的使用在英语文学中广泛存在,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生动性和真实感,还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的特定文化和价值观。
俚语的定义与特点主要表现为口语化、简明扼要、直观性强等特点。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应用丰富多样,包括小说、戏剧、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
俚语的社会语言学功能主要体现在反映社会底层阶级文化、强调个体性格特征、增强言语的表现力等方面。
俚语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不断变迁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俚语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俚语既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又能够反映和塑造社会文化。
总的来说,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是多维、多样的,体现了社会语言学的独特魅力。
2. 正文2.1 俚语的定义与特点俚语是指在特定社会群体中使用的隐晦、简略、生动、形象的语言,通常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俚语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动形象:俚语常常通过生动形象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描述特定的情境或人物,使得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理解。
2. 简略直接:俚语在表达上通常采用简练直接的方式,省略了繁复的词汇和句式,使得语言更加贴近大众,更容易被接受和传播。
3. 具有独特性:俚语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独特性,体现了特定社会群体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4. 变化多样:俚语是一个动态的语言系统,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和更新,新的俚语词汇不断涌现,旧的俚语词汇也在不断演变和淘汰。
俚语具有生动形象、简略直接、独特性和变化多样等特点,能够更好地反映特定社会群体的文化特征和语言习惯,成为英语文学中丰富多彩的语言元素。
2.2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应用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且多样化。
俚语常常被用来描绘特定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在文学作品中,俚语可以增加作品的地道性,使人物对话更具有现实感和生动性。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英语文学中的俚语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形式,通常由特定的社会群体或次文化群体使用,用于表达他们的身份认同、思想观点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介绍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具有文化特征。
不同社会群体或文化群体有不同的俚语,反映了他们的独特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美国黑人音乐文化中常用的俚语“cool”表示酷、时髦,体现了黑人文化的自豪感和艺术气息。
而英国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常用的俚语“muggle”表示普通人,体现了英国文化对于魔法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对比和冲突。
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具有时代特征。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俚语流行,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文化演变。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的俚语“hip”表示时尚、潮流,体现了当时年轻人对于反传统、追求自由的态度。
而二十一世纪的英语文学中,以网络俚语为代表的新兴俚语不断涌现,反映了数字化时代对于语言的创新和变革。
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具有社会群体特征。
不同社会群体有不同的俚语使用习惯,反映了他们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
美国年轻人常用的俚语“gig”表示演出,由此可见他们对于音乐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而英国贵族社会中常用的俚语“posh”表示高雅、时髦,体现了他们对于品味和优越感的追求。
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具有文学表达特征。
作家在运用俚语时,善于利用其鲜活生动的形象和多样表达的特点,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其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运用当地南方美国人的俚语,塑造了具有地方特色和独立人格的主人公形象。
从文化和语言视角探讨美国俚语

Study on American Slang from the Cultural and LinguisticPerspectivesABSTRACTAmerican slang is a special linguistic form, and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American language. American slang reflects that the internal function of linguistic has been influenced by culture and endowed with unique character that other words does not possess or does not completely possess. American slang is a kind of words that has rich cultural meaning and special carrier of American culture. This thesis analyses features of American slang on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perspective. By doing this, we may know much about American culture, and in turn get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lang by learning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behind them.Key Words:American slang American culture Linguistic featur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从文化和语言视角探讨美国俚语摘要摘要:美国俚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美国语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文化影响语言的内在作用,还具有其他词汇层所无或不全具备的独特风格,是一种极富文化涵义的词汇,是美国文化的特殊载体。
[俚语,语言学,美国]关于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俚语,语言学,美国]关于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828c56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5.png)
[俚语,语言学,美国]关于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关于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前言美国俚语是美国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美国俚语进行分析,能够将美国俚语和社会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态势连结起来,从而深入认识不断变化的美国文化。
1 俚语的界定俚语是相当特殊的一种语言形式,其本身并不能归入错误用语当中,又不同于口语,传统意义上的俚语是指构意粗糙流通面极窄的地方语言,也有人认为俚语是介于口语和行话之间的语言,总之俚语的特性就在于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其在美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却十分的流行,不但在美国人的日常交流中十分常见,即使是在畅销的美国文学著作中俚语也是比较常见的,由此可见俚语在美国的存在和应用是极为广泛的。
俚语的来源和存在的形式是极为多样的,所以对美国俚语的规范定义一直是一个困难的工作,在英语大百科全书上对俚语有如下的解释:俚语是一种非正式语言,其本质特点可以体现在语音、重读和语调上,但是更多的特质是体现在词汇形式和语义上的。
2 美国俚语的语言特点精力旺盛、开朗活泼、勇于创新,这些是美国人民常常引以为豪的民族特征,美国人民的这些特征在美国俚语中体现的可谓淋漓尽致,很多美国俚语其对词汇形式和语义内容的改变目的、改变方式和改变后的表现形式,都极具创意非常易于与人交流。
2.1 美国俚语的形态特征2.1.1 单音节词作为俚语其本身体现出的使用需求,就是要简洁明了,能够用相对简单的表现形式表达出较深刻的语义,在这种俚语发展模式的推动下,美国俚语呈现出一种偏好短词的现象,如果你对美国俚语进行总结就会发现其中,有大量的短词甚至单音节词。
如Uncle Sam(The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1.2 首字母缩略词利用短语或者单词中的首字母构建俚语,是美国俚语创新最简便的方式,同时这一方式创造的俚语却不仅仅有这一方面的特点,而是呈现出美国俚语普遍性的特点,例如snafu (situation normal all fucked up)好心办成坏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一词不仅创造的方式简单,而且还将美国俚语特有的幽默彰显出来,让这样一个尴尬的事情,在说出来时很自然、诙谐。
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 关键 词 ] 美国俚语 ; 文化 ; 性格特征 [ 中图分类号 ]G 6 4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1 - 5 9 1 8 ( 2 0 1 3 ) 1 0 - 0 1 1 3 -0 2 [ 本刊 网址 ]h  ̄ p : / / w w w . 1 I b 】 【 b . n e t 别和语言。欧文 ・ 刘易斯 ・ 艾伦的俚语 : 社会学探讨俚语 的背 景, 是 现代社会和文化 。康妮 E b l e的俚语和社交 能力进行一些 研究大学生俚语 和指 出, 俚语是一 个不断变化 的一 系列 口语 化 的词汇和短语 , 演讲者使用建立或 加强社会 身份 或凝 聚力在一 组或一种趋势或时 尚成为社会的普遍 现象。 在 中国 , 近年来 , 越来 越多 的学者 开始 意识 到学 习 的重要 性, 学 习英语俚语 中。在这一领 域 的杰 出的人物在 中 国风剑 ,
第2 6 卷第 l O期
2 0 1 3年 1 O月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 o u na r l 0 f HUB E I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U n i v e r s i t y
Vo 1 . 2 6. N0。 1 0
0 c t . 2 0 1 3
学理论研究俚语在他 的文章“ 社会语 言学 的角度 的俚语 ” 。然 而, 没有任何一本 书到现在成 功展现 系统研究 中国英 语俚语 。
复修 的学者 开始意识 到 , 俚语不 仅是一 种纯粹 的语 言现象 , 而 是一种社会 和文化现象一样。而不是采取批判 态度俚 语 , 他们 喜欢采取客 观的态度 , 他们从传统 的描述性方法分析俚语 , 如。 诺亚 ・ 韦伯斯特在 1 8 2 5年曾说过在他 的字 典 , 俚语 是低 、 粗 俗 和无意义 的, 和大多数学者在这时 间花 了一个规范 的态度语言 形式。但在后期 , 著名 的语 言学 家大卫水 晶评论 说 , 俚 语是一 种共同的现象在我们 的社会 , 这是各 界 。这一次他把一个更加 客观的和描述性 的态度对待俚语 。 总之 , 先前 的学 者大 大促 进 了科学 和 系统 性研 究英 语 俚 语。他们 的研究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为 以后 高和研究 。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公主日记1》中的俚语特征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公主日记1》中的俚语特征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变体,俚语的产生、发展、壮大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
其新颖、幽默、精练和富有韵律的语言特征受到人们的喜爱,也在人们的反复使用中彰显出来。
因此,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美国俚语的特征。
关键词俚语公主日记1 语言变体特征俚语,作为一种应运而生的语言变体,一定程度反衬出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俚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甚为广泛。
彭元峰和孙佩捷指出:“自从有了人类语言就有了俚语,俚语的产生与社会、文化均有联系。
”本文选取了美国电影《公主日记1》为个案,探讨了美国俚语语言特征在其影片中的体现,从而使学习者更好的体会其语言特征。
一、关于电影《公主日记1》的背景知识电影《公主日记1》是根据美国作家梅格.卡伯特2000年出版的同名小说《公主日记》系列改编的。
原片由迪斯尼电影制片公司出品,以2001年在欧美地区上映。
《公主日记1》这部电影蕴含了丰富多彩的美国俚语,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种族、不同阶级平凡而特别的人所使用的语言都在小说中得到了描写。
二、影片分析——《公主日记1》对于俚语的定义,各国学者发表了其各自独特的观点。
在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第三版中,理查德指出:“俚语是一种随意的,非常不正式的言语,使用富于表达但非正式的单词和词语。
”为了能更好地透析本文的主旨-美国俚语的特点,作者选取了七个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深入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一)生动形象。
片段一:影片开始妈妈(海伦)的一句“现在是该上学的时候了”把整个场景拉入了学校。
乔什,一个自恋又自大,常常做美梦的男孩(请看下面节选的选段)。
-Anna: Josh! W hat are you doing?乔什!你在干什么?-Lily: Oh, he’s such a show-off.哦,他真是爱出风头。
俚语不仅是一种语言变体也是一种社会变体。
在此节选的片段中,“show-off”一词常常用来表达某人是爱炫耀的人,爱卖弄的人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前言
美国俚语是美国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美国俚语进行分析,能够将美国俚语和社会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态势连结起来,从而深入认识不断变化的美国文化。
1 俚语的界定
俚语是相当特殊的一种语言形式,其本身并不能归入错误用语当中,又不同于口语,传统意义上的俚语是指构意粗糙流通面极窄的地方语言,也有人认为俚语是介于口语和行话之间的语言,总之俚语的特性就在于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其在美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却十分的流行,不但在美国人的日常交流中十分常见,即使是在畅销的美国文学著作中俚语也是比较常见的,由此可见俚语在美国的存在和应用是极为广泛的。
俚语的来源和存在的形式是极为多样的,所以对美国俚语的规范定义一直是一个困难的工作,在英语大百科全书上对俚语有如下的解释:俚语是一种非正式语言,其本质特点可以体现在语音、重读和语调上,但是更多的特质是体现在词汇形式和语义上的。
2 美国俚语的语言特点
精力旺盛、开朗活泼、勇于创新,这些是美国人民常常引以为豪的民族特征,美国人民的这些特征在美国俚语中体现的可谓淋漓尽致,很多美国俚语其对词汇形式和语义内容的改变目的、改变方式和改变后的表现形式,都极具创意非常易于与人交流。
2.1 美国俚语的形态特征
2.1.1 单音节词
作为俚语其本身体现出的使用需求,就是要简洁明了,能够用相对简单的表现形式表达出较深刻的语义,在这种俚语发展模式的推动下,美国俚语呈现出一种偏好短词的现象,如果你对美国俚语进行总结就会发现其中,有大量的短词甚至单音节词。
如Uncle Sam(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1.2 首字母缩略词
利用短语或者单词中的首字母构建俚语,是美国俚语创新最简便的方式,同时这一方式创造的俚语却不仅仅有这一方面的特点,而是呈现出美国俚语普遍性的特点,例如snafu (situation normal all fucked up)好心办成坏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一词不仅创造的方式简单,而且还将美国俚语特有的幽默彰显出来,让这样一个尴尬的事情,在说出来时很自然、诙谐。
NATO是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首字母缩写,但是生性幽默的美国人将这一首字母缩写,扩展成为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俚语:No action ,talk only(光说不做)。
2.1.3 词素重迭法
结构或者发音相似的两个单词,相互连结形成一种独特的连结短语的形式,是美国俚语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最初起源于黑人的说唱音乐,说唱歌手在进行歌词的编写时,往往愿意将相同发音或者相同结构的词语放在一起,以便于歌曲延续,随着说唱音乐的流传这种词素重迭的美国俚语开始在美国文化中流行,作为一种美国人彰显自己音乐素养的语言形式而广泛流传,因为其本身脱胎于音乐,所以说起来节奏感很强,朗朗上口,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能够见到。
比较典型的如hugger-mugger(邋遢的),dilly-dally(游手好闲),tip-top(非常杰出)等。
2.2 美国俚语的语义特征
2.2.1 语义的移用
在美国俚语的词语库中,虽然也有使用者独创的词语,但是更多的俚语是使用者在社会生活中对现有词语的一种改造,主要的改造形式,就是将词语的语义进行迁移,具体而言改造可能会根据词语的发音、意义、表现形式等等方式来进行,这种改编的方式姑且不论,但是改编后的俚语变得更加符合词语本身的某一方面,变得更接地气,例如swert在标准英语中代表汗水,但是其用作俚语时表示的是麻烦的事情。
Bird本义为鸟但是在其作为俚语来讲时,具有男同性恋者的意思,banana在英语中是发音比较怪的一个词语,因为这一单词的读音中反复出现了一个读音的不同音节,而且发音比较局促,读起来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忙乱的,所以banana就有了一个全新的俚语意义发狂的、不知所措的。
2.2.2 词义的升格
在我国的语言组织习惯中,就常出现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的语言形式,以强调语义的表达,在美国俚语中也常出现这种现象,将原本属于贬义或者中性的一些词语,进行词义的升级,升格成为褒义词。
例如Funky在标准英语中的原意是令人生厌的但是在美国俚语中对这一词进行了完全相反的语义诠释,表示极好的、时髦的。
另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是,real bad 原意是极坏的、糟糕的但是在美国俚语中表示的是截然相反的棒极了、极好的意思,这种词义升格的表达,表面上看来是与语义极不相配的,但是将语句中的意思结合起来,就能够感受到美国人民的那种幽默和顽皮嬉笑的神态。
而且这种精神也反应了美国人不受传统束缚、乐于创新的精神。
3 美国俚语的社会功能
3.1 产生认同感
在美国,俚语某种程度上是专业术语的一种调侃形态,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都会因为自身生产生活活动的特点而产生专属于自己行业或领域内部的俚语,这些俚语在外行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但是在陌生人的交流之中,一旦使用了一个领域的专业俚语,就能够让谈
话者对对方的身份产生信任,并极大的拉近谈话者之间的关系,从人的个体而言,在谈话活动中也是愿意使用行业的俚语的,以便能够使自己在心态上与行业本身融合,获得行业或团队成员的认同,从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3.2 缓解说话者的心理压力
在社会生活中,人会受到来自各个领域各种形式的压力,在面对这些压力时,俚语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自我释放的方式,因为俚语本身包含的幽默性、戏谑性,会让说话者在表达结束后有一种释放或者是戏虐的快感,进而达到释放自己的目的,同时俚语作为一种不符合语言标准的非正式语言,本身代表的就是对规范和束缚的挑战和突破,所以借助俚语的方式说话者可以毫无限制的释放自己,缓解心理压力。
如上文所说,俚语的应用是对语言标准规范的一种破坏,从社会规范化的角度来说,俚语扮演了一个破坏者的角色,但是从社会生活主体人的角度来看,俚语的存在让人可以通过一种有限度的破坏活动,来发泄自己心中的压力,客观上保证了人释放心理压力方式的非暴力性,减少了因为心理压力而发生恶性事件的概率。
客观的来讲俚语的存在是现实社会标准规范化和人自我压力释放之间的调和剂,能够保证双方的需求维持一个微妙的平衡。
3.3 增强亲昵感
美国著名诗人曾经对俚语有过生动的描述:俚语就是这样的语言,他把上衣一脱,往手上啐了口唾沫,就干其活来。
这种对俚语的生动诠释,证明了俚语是一种非正式语言,在正式场合是不能使用的,但是也证明了这样的一种非正式的接地气的语言在非正式的环境下应用,会起到拉近谈话者关系的积极作用,如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就可以说Buddy,how long have you been in the biz(伙计,做这生意多久了?)这种说话方式,显然要比正式的说话方式更能拉近说话者之间的关系,增强说话者之间的亲昵感。
4 结论
当代美国社会,俚语盛行的状况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在对待俚语的态度上,社会文化主体不能是偏颇的,要持公正的态度,认同俚语在社会文化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强调俚语的使用要区分场合,要在合适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使用俚语,才能实现俚语的价值和说话者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