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外儿童美术教育活动不同特点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美术教育比较研究
国内外美术教育比较研究一、教育思想美术教育思想的一个根本问题是“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按照美国美术教育家查普曼的研究, 19 世纪及其以前的西方美术教育, 目的在于传授绘画技能。
到20 世纪初期,人们的认识有了变化,美术教育除了是手工技艺的传授和对传统的保持外,更多的是对文化的提练。
随着现代主义的兴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艺术活动进行自我表现从而将艺术与个人联系起来;在40 年代,由于艺术介入了日常生活,以鲍豪斯为代表的西方美术教育,便以体验物质材料为目的,而世界大战又使艺术染上了政治色彩。
二次大战结束后,与经济复兴和国家重建相伴随,美术教育在50 年代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
进入六七十年代,美术教育的目的愈加社会化,艺术被泛化为普通的文化遗产,并与社会秩序建立了联系。
80年代的“综合美术教育”观点源于普通美术教育,它将艺术看成是一个自足的社会和文化系统,教育的目的在于对这个系统的全面掌握,这个系统的几大部分分别是:艺术的文化背景,艺术的发展历史,艺术的审美哲学,艺术的批评理论,艺术的生产行为.按照查普曼的观点:西方美术教育在本世纪主要有三个基本目的:一是个人愿望的满足,二是文化遗产的传递,三是艺术社会角色的确认。
在这里,19 世纪及其以前所看重的技能传授已非常不重要了,虽然“综合美术教育”的理论给了技能传授“一席之地”,但它强调的是生产的行为和生产的过程,而不再仅仅是生产意义上的技能传授活动,也不再仅仅是作品的制作本身。
按我们过去的艺术哲学,文艺有三大功能,即教育作用指政治思想教育、认识作用、审美作用。
西方现今的艺术哲学普遍将教育作用和认识作用合二为一,审美作用则是令其生效的媒介。
但是无论专业还是非专业的美术教育,今天的西方艺术哲学都认为,艺术的主要功能是交流作用,即传达与传递作用。
若无交流,前述几个作用便无从谈起。
国内强调美术教育的重点在于“教”,而无从谈起。
国内强调美术教育的重点在于“教”,而西方强调“启迪”。
中美小学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
(2)美国小学美术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为学生提供 更多的探索和创造空间。
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美术学习中创造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小学美术 教育的经验来改进我国小学美术教育:
1、课程设置应该更加多样化,除了绘画和手工制作之外,可以引入摄影、设 计、雕塑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造空间。
富的艺术实践经验,能够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艺术潜能。
讨论与思考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中美小学美术教育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中国的美术教育在传统文化和技法的传承方 面具有优势,但对学生的自由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待提高。而美国的美 术教育则更注重学
生的参与和探究,鼓励学生的自主创作和发挥想象力,对于我国的小学美术教 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美小学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
01 引言
03 案例分析 05 结论
目录
02 比较分析 04 讨论与思考 06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教育交流的加深,中美两国的小学美术教育也引起了广泛。 小学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 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比较和分析中美小学美术教育的异同, 以期为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借鉴。
创造力培养
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 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 采取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 比赛、手工制作等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激发他们的 创造力和想象力。
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现状浅析
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现状浅析1. 引言1.1 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现状浅析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是对中小学生在校学习之外进行的美术专业培训和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艺术教育需求的增加,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逐渐成为学生和家长们重视的焦点。
目前,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的现状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一方面,学生和家长们对美术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专业的美术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美术课程和活动层出不穷。
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文化艺术教育机构也在不断创新,推出更具吸引力的美术课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然而,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一些培训机构存在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同时,学习负担过重、学费昂贵等也成为制约美术教育发展的因素。
综上所述,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教育质量,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与保障。
2. 正文2.1 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的发展历程在这个时期,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一些社会力量的支持,如美术培训机构、民办学校等。
这些机构不仅提供了专业的美术教育课程,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变革,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逐渐得到了官方的支持和认可。
政府开始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和促进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的发展。
从最初的简单培训到如今的多样化发展,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有望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
2.2 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的资源配置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的资源配置是保障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
资源配置主要包括师资、教材、设施、器材等方面。
在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的资源配置中,师资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关于国内外小学艺术教育的比较探讨
关于国内外小学艺术教育的比较探讨一、国内外小学艺术教育对比研究中国自古以为就有着重视少年儿童艺术教育的优良传统。
新的义务教育艺术系列课程(艺术、音乐、美术、体育标准就强调,及时开展小学艺术教育尤为紧迫,这将关系着少儿艺术的潜质开发与全面发展,关系着少儿品德、身体、意志、智力、心理各个方面的成长。
但是由于对青少年的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在一些城市的小学阶段的艺术课程好多都是有计划,没落实;有资源,不利用,让一些所谓的主课挤占挪用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而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情况应该说更是不容乐观,农村的家长艺术教育无用论观念、学校的应试教育理念,使很多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地利用,致使农村小学的艺术教师无用武之地、留不住。
由于交通、观念、投入等各个方面的原因造成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实际更加滞后。
国外十分重视小学阶段的艺术教育,学校艺术教育是必修课;在社会上,从家庭到整个社会都十分关注小学生的艺术教育;在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里,他们将艺术教育贯穿于小学生的全部生活,在校内校外形成了艺术学习和实践的良好氛围。
,美国就发布题为《回到我们的感觉:艺术对美国教育的意义》的国情报告,将艺术教育与实现美国教育的基本目标统一在一起;法国通过《艺术教育法》规定,国家不仅为艺术教育投入巨额资金,而且设立法国艺术教育高级委员会,并把每年5月18日至23日定为法国中小学艺术周;和,美国又相继出台了《走向文明:关于艺术教育的报告》和《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等文件,这些都为小学阶段的艺术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条件。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外的艺术教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发展导向、发展理论等都越来越向生态化、传统化靠近。
比如,美国的纽约市教育理事会正在实行“普通教育中的艺术教育”计划,就是要把所有不同的艺术综合在一起,把文化课和艺术课综合在一起,使其他学科的教学因为有艺术教学的参与,而变得鲜活起来,这些都给我们的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提供了思路和办法。
浅析中外初级美术教育的差异性
浅析中外初级美术教育的差异性摘要:本论文所论述的观点主要是20世纪以来,中外中小学初级美术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态度、教育方式以及提供的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目的在于分析国内外的初级美术教育各自的利与弊,总结各国教学的成功经验,清楚的面对我国当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中外;初级;美术教育;差异;发展引言美术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声、有色、有情节的艺术活动。
它包含了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多方面的综合教育,现代美术教育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多方面、多层次的领域中。
由于各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国情、文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政治观念等多方面的不同,对学生的教育方面也表现出了许多不同之处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外教育方式上显然存在着差异。
下面依据20世纪以来国内外中小学美术的教学实践和教育改革实践,就中外初级美术教育中的利弊及其发展趋势问题作一些浅显的比较研究。
一、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上的差异这些年,我国的美术教育一直讨论着要变革,要尽量以学生为主,课堂上要带动学生能够主动回答和提出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
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老师占主导地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仍然是惯用手法,把每一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条理清晰的讲给学生听,每堂课都必须有重点内容,就连美术课本上都写着每节课的重点是什么。
在国外,很多国家更加注重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教师只是一个引导,最主要还是学生能够理解上课的意义。
(三)摒弃狭隘美术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美术课堂上,教师占主导地位的这一理念并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改变的,国外的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也是充当着一个引路人的角色,这一点是相同的。
发展美术教育,不只是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项工作,更重要的是培养下一代具备完善的人格,在审美和创作这一方面具有足够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初级美术教育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传授图画技能作为美术教育的目的,而是从实施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综合联系的方面对美术教育的目的作出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国内外美术教育的优长分析
国内外美术教育的优长分析一、国外美术教育优长分析(一)美国的“DBAE”与德国的“中心统一法”美术教育DBAE(Disciplinebasedarteducation)是一种以学科为基础多元化美术教育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艾夫兰最先提出的。
DBAE强调美术教育应包括创作、美学、评论、美术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强调要进行创作、美学、评论、美术历史等多方面的充分整合,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接触和体验美术学科中不同领域的知识并掌握其精髓,在教育过程中要推进学生整体美术思维的形成。
德国教育家齐勒尔提出了“中心统一法”的课程,强调美术不是单一的学科,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间的关联与统一,用其它学科知识为美术学习提供文化支撑。
从美国的“DBAE”与德国的“中心统一法”美术教育可以看出,美术教育不应是以单纯的绘画技艺为主,而应是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大的审美观,在不同知识与学科的整合中提高审美能力。
(二)英国的全民美术教育英国实施的是一种“全民式”的美术教育,不再把美术课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通过参观、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社会活动,使美术课堂向生活中拓展,与我国成人美术教育的“精英式”特点相比,英国的美术教育更加注重美术艺术的普及。
一方面,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由学生自行进行选择教学内容。
例如: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没有统一的美术教科书,而是由老师准备不同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研究课题。
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对于我国成人美术教育通过大量的机械练习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英国的美术教育则偏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英国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没有固定的“造型临摹”训练,而是由学生发挥想象力,自主进行造型设计。
在设计造型前,学生进入博物馆进行观摩,强调学生的体验学习,从学生的自身感受出发,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
(三)日本的个性化美术教育日本实施一种个性化的美术教育,日本的美术课程体现出基础性与选择性、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高度统一。
中外幼儿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
中外幼儿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来源:《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第10期作者:上海市宋庆龄幼儿园金缨发布时间:2006-08-01美术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形、有色、有情节的艺术活动。
由于中外儿童所处的环境、国情、经济、文化习俗、教育体制等的不同,在幼儿教育方面表现出许多不同之处。
下面笔者依据几午来在中国班和国际班的教学实践,就中外儿童美术教育中自由创造与技能训练关系问题作些粗浅的比较研究。
一、幼儿美术教育目标上的差异近年来中国的幼儿美术教育目标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由侧重艺术表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转变为开始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但仍存在过多地注重技能培养的倾向。
国际班幼儿的美术教育目标是注重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其对周围生活、大自然、艺术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国外美术教育界认为幼儿生来具有艺术创造的潜力,主张顺应幼儿自然本性的发展,尽量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二、幼儿美术教育内容上的差异中国的幼儿美术教育历来小班就开始学习用点、线、简单技能和涂色的兴趣来构图,到中、大班更多的是临摹、写生和画面安排、配色及引导幼儿创造性地使用绘画工具、材料进行绘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中教师在构图,造型,色彩,方法,步骤等都有严格规定。
但这种做法限制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孩子不能用不同于成人世界的自己的童话般的世界表现自己的感受,更不能表现出童年生命的脉搏,经常只能是被动、机械地再现。
国际班幼儿美术教育主张幼儿在松弛的状态中,在玩中发展。
他们对美术教学内容没有固定的安排,大多是与主题内容相吻合。
经常使用半成品材料涂色、玩色和剪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师不强调孩子对操作对象的构图、色彩或画面布局的平衡应达到何种程度。
他们认为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
三、幼儿美术教育方法上的差异中国教师在进行传统的美术教育时,不少教师习惯采用范画或范作(纸工、泥工)给幼儿提供模仿对象.从而束缚了幼儿的大脑,禁锢了幼儿的思维和情感,使幼儿难以自己去体验,自己去领悟,自己去探索。
小学美术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小学美术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在小学美术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借鉴中,每个国家都像是一位关心孩子成长的父母,他们各自独特而又紧密地关注着教育的发展和孩子们的艺术成长。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各国的美术教育在方法和理念上都有许多可供彼此学习的地方。
首先,来自东亚的国家,如中国、日本和韩国,强调基础技能的扎实性。
他们像一位严厉而慈爱的导师,注重学生对传统绘画技法的掌握,比如水墨画的墨法、笔法和构图。
这种教育方法像是建立在深厚根基上的高塔,确保学生在后续的创作中有扎实的技术支持。
相比之下,欧洲和北美的国家更像是开放式的导师,鼓励学生探索和表达个人创意。
他们像是一位宽容而鼓励的艺术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例如,许多学校倡导学生在创作中探索多种材料和媒介,从绘画到雕塑,从摄影到数字艺术,以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技能和审美能力。
此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则像是一位注重自然与环境的导师,通过美术教育来唤起学生对环境和社区的关注。
他们注重通过艺术作品传达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反思和探索环境问题,通过艺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
总的来说,不同国家的小学美术教育各有特色,但都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为核心目标。
国际比较和借鉴能够帮助各国在教育方法和理念上相互启发,共同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就像是一场跨国交流,每个国家都在这个大舞台上独具风采,共同为孩子们的艺术之路添砖加瓦。
中外美术教育课程的比较研究
中外美术教育课程的比较研究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中外美术教育课程在内容、方法和目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外美术教育课程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异同之处。
一、内容比较中外美术教育课程的内容差异主要体现在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的学习上。
在中国,美术教育更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需要学习中国古代绘画技法和名家作品。
而在西方国家,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艺术形式和风格。
此外,中外美术教育课程在艺术素描和色彩理论的教学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美术教育更加注重素描的基本功训练,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写生和模仿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而在西方国家,美术教育更加注重色彩的运用和表现,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和创作来掌握色彩的运用规律。
二、方法比较中外美术教育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师生互动和传统的教学方式。
老师通常会给学生提供具体的绘画技法和范例,学生需要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而在西方国家,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老师通常会鼓励学生自由发挥,通过实践和创作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此外,中外美术教育课程在评价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技术水平和作品的完成度。
学生通常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品,并通过考试或评比来评价自己的绘画水平。
而在西方国家,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方式。
学生通常需要通过创作和表达来展示自己的艺术理念和思想。
三、目标比较中外美术教育课程的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美术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使其能够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而在西方国家,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
此外,中外美术教育课程的目标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中国,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而在西方国家,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自由表达。
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现状浅析
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现状浅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美术艺术素养的不断追求,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已成为现实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目前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
一、美术教育资源不足一些城市地区的美术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导致学生的美术素养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比如,一些学校内的美术教室设施简陋,美术教育材料紧缺,让学生无法充分地接触到美术艺术。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难以对美术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二、美术教育机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美术教育机构数量众多,但是教学质量却参差不齐。
由于从业人员水平不同,教学真正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并不容易得到保证。
一些机构过于强调考级和赛事成绩,忽略了学生对美术艺术的真正理解和热爱。
另外,一些机构的教学内容也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
三、美术素养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评价体系不完善是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导致评价结果过于简单化和行政化。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机构无法给出合理的评价标准,进而导致教育评价成为了一个纯粹的学分考核或是赛事成绩排名的游戏。
四、缺乏教师的艺术特长和素养美术教育机构的教师需要具备相当的艺术特长和素养,才能在教学中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然而,一些机构的教师只有良好的美术教育知识和教学经验,而缺乏真正的艺术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
这导致学生在课上没能获得足够的艺术启发,学习过程也缺乏个性化。
总之,中小学校外美术教育还需要从不同方面加强和完善。
教育管理者需加强对美术教育的投入和管理,加大对美术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美术教育设施和器材的条件。
同时,会创造一个更加多样和个性化的美术教育内容,加强教育机构和教师的培训和评价体系,以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和学生成长能力。
中日小学美术教育之比较研究
中日小学美术教育之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中日两国作为亚洲的重要国家,其小学教育体系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美术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日小学美术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国在美术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异同,以期为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研究将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中日两国小学美术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教材资料、教学案例等,深入探究两国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本研究还将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相关理论,对中日小学美术教育的比较结果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读,以揭示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内涵。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中日两国在小学美术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小学美术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与发展。
二、中日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中日两国的小学美术教育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教育理念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两国的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小学美术教育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美术教育被赋予了更高的教育价值。
在课程设置上,美术课已经成为了小学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的小学美术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通过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同时,中国的小学美术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师资力量的不足等。
相比之下,日本的小学美术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日本的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被视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美术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更注重学生的艺术体验和情感表达。
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研究
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小学生的美术教育,将其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中。
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研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美术教育的意义、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特点以及其互补性展开研究,以期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启示。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认知发展的阶段,他们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在不断增强。
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引导学生从视觉和触觉方面去感知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教育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观察力、表达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等。
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科特点的互补性,二是教学资源的互补性。
校内美术教育主要侧重于系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如绘画技法、色彩理论等。
而校外美术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参观美术展览、参加艺术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校外美术教育还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如艺术家的讲座、专业的美术工作室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可以通过将校内外美术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设计出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教学方案。
在校内美术课程中,可以融入校外美术教育的一些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举办艺术创作比赛等。
可以充分利用校外美术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和展示平台。
学校可以与艺术机构或教育机构合作,共同组织一些美术活动,如举办艺术展览、策划艺术节等。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以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求。
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是推动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充分挖掘校内外美术教育的潜力,设计出更适合小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课题申报】小学美术教育的国际比较课题
小学美术教育的国际比较课题《小学美术教育的国际比较课题》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教育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多。
而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其在小学阶段的实施和效果备受关注。
然而,各国小学美术教育的实施方式、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等存在差异,亟需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以促进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改进与发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研究,了解不同国家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特点和问题,为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意见和借鉴经验。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不同国家小学美术教育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探究各国教育体制对美术教育的支持与重视程度。
2. 了解不同国家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设定与指导思想,比较各国课程标准和美术教学大纲,探索教育目标的异同之处。
3. 比较不同国家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探讨各国的美术教学方法与策略。
4. 调研不同国家小学美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资源支持情况,找出共性问题和特殊经验。
5. 分析不同国家小学美术教育的评估方式和效果反馈机制,总结经验和教训。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收集与比较不同国家小学美术教育的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教育政策、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案例等。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式,了解不同国家小学美术教育的实施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反应。
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并分析不同国家小学美术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研究报告、教材和教案等。
(2)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不同国家小学美术教育的异同之处,总结经验和借鉴之处。
(3)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针对不同国家的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调查,收集他们对于小学美术教育的看法和意见。
(4)访谈法:与不同国家的小学美术教育专家、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感受。
(5)观察法:观察不同国家的小学美术课堂,记录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研究
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研究小学阶段是孩子美术教育的重要时期,而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在孩子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互补性。
本文将从小学校内美术教育和校外美术教育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探讨两者之间的互补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小学校内美术教育的特点与存在问题小学校内美术教育是孩子接受美术教育的主要途径,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广泛,涵盖课程全面小学美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涵盖绘画、造型、手工、美术史等多个方面,课程设置全面。
2. 师资力量较强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师通常由专业美术教师担任,他们具有较高的美术素养和专业教学能力。
3. 教学环境优越小学校内美术教育通常在专门的美术教室内进行,教学环境相对较好,有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创作。
1. 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较为传统,难以满足学生对多样化美术表现形式的需求。
2. 教学模式偏传统在教学方法上,小学校内美术教育依然以传统的讲授为主,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方式。
3. 学生在课程外的美术实践机会较少学生在课外时间很难有机会接触到更广泛的美术形式和实践活动,缺乏对美术的多元感知和体验。
校外美术教育机构通常有着更多元的教学内容,如素描、水彩画、油画、版画、书法等,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2.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与学校内的传统教学相比,校外美术教育更倾向于采用更灵活、更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校外美术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在审美、表现、创造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尽管校外美术教育有着上述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市面上的校外美术教育机构非常之多,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有些机构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将教学质量放在次要位置。
2. 学生时间分配不合理由于学生需要在校内学习课业,而校外美术培训通常需要额外的时间,学生时间被分散,难以合理安排。
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研究
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探讨了小学校内美术教育的特点及意义,小学校外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通过分析实践中的应用和案例,总结了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发现,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这为教育者提供了启示,即应该重视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美术学习资源,帮助他们在艺术领域取得更好的成就。
【关键词】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校内、校外、互补性、发展、实践、案例分析、研究成果、展望、启示。
1. 引言1.1 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研究小学阶段是孩子们艺术修养的重要时期。
在现代社会,学校内外的美术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受美术教育的最初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校内外的美术教育互补性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学校内美术教育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而学校外美术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和平台。
本文将探讨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研究,分析小学校内美术教育的特点及意义,探讨小学校外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深入研究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探讨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在实践中的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其具体效果。
总结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及探讨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掘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的潜力,为学生的艺术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2. 正文2.1 小学校内美术教育的特点及意义一、培养审美情感。
小学校内美术教育通过让学生接触各种艺术作品和材料,让他们在美的世界中慢慢沉浸,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对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研究
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美术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当前小学校内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因此如何通过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校内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不足。
目前,许多小学的美术教学资源存在匮乏的现象,比如教室设施简陋、美术教师素质不高、课程内容单一等问题,这都制约了学生艺术发展的空间。
2. 教学内容单一。
传统的美术教学大多是注重技法的传授和模仿性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表现的重视。
3. 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美术教育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以及对艺术的多样性和时代性的认知。
4. 考试导向。
当前小学美术教育还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学生更多地被迫以追求分数为目标,而忽视了对艺术的真正理解和热爱。
这些问题使得小学校内美术教育在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来解决。
二、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1. 利用校外资源开展美术教育。
学校可以积极开展与美术馆、画廊、美术学校等机构的合作,组织学生参观和参与各类美术展览、活动,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创作的兴趣。
2. 注重实践性教学。
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美术社团、美术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3. 引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学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更加注重多元化,让学生不仅仅接触到传统的绘画、造型等技能,还可以接触到数字艺术、装置艺术等现代艺术形式,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4.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美术教育中,学校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导他们通过科技手段进行美术创作和交流,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和创作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校外美术教学内容及特点研究
校外美术教学内容及特点研究校外美术教学内容及特点研究一、探究校外美术教学特点1.美术教学的多样性美术教学的范围广泛,美术是集欣赏、艺术设计、手工制作、绘画手绘、装饰等于一体的多元素的学科。
美术教学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价值观。
美术是思想与情感的表达。
2.美术教学的融合性校外美术课堂开设的课程丰富多彩,含国画、油画、版画、沙画、水彩、水粉、面塑等多种类、多元素的课程,这些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培养,是对美育的要求的一种完美体现与表达,使艺术内容与表现方法达到统一。
既能使学生钻研艺术内容,加深理解,又能使他们了解艺术的表现方法,掌握表现的技能和技巧。
二、校外美术不同授课形式的结合与实施1.用水粉课、线描课、蜡笔课不同形式表现秋天在校外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秋天的颜色,根据季节的特点发现秋天的美丽,同时将秋天这一主题课—树叶的学习方法进行系列的同一课题不同教学方法的尝试。
开展《树叶拓印画》《树叶纹理黑白画》《树叶上的小瓢虫》系列课程,用水粉拓印树叶的形式,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观察及分析树叶间不同的纹理,根据树叶的不同的纹理特点,用黑白画线描的形式描绘并装饰,重点在于提升认识并学会用点、线、面的形式表现画面中的黑、白、灰,采用树叶及昆虫相结合的形式,用蜡笔进行树叶画法的系统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树叶画法的印象,从树叶画的拓展到树叶的黑白画、到树叶上的小瓢虫,再到稻草人一课,作为秋天的色彩系列教学内容。
《树叶拓印画》一课用水粉拓印的形式将树叶拓印在纸上,同时通过不同的颜色组合形成美丽的画面;《树叶纹理黑白画》一课,用线描的形式进行树叶的描绘,学会观察,从整体到局部,同时用黑白画的形式进行树叶的装饰,体现画面的黑白灰,将画面统一;《树叶上的小瓢虫》一课,将树叶一课同秋天的小瓢虫相结合,用蜡笔上色的形式进行描绘,将前两节课所学的绘画知识在这一课中进行升华,同时考察了学生前两节课的学习成效,达到用不同形式进行展现的目的。
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研究
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美术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学科,美术教育被认为是一种跨学科的教育形式,可应用于各种教育领域,包括小学。
小学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帮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这种情况下,小学内外的美术教育可以相互补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表达渠道。
小学内部的美术教育是针对小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理解的基础性教育,它重点关注对形式、结构、色彩、品质和风格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的掌握。
此外,它还关注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正确使用,如笔刷、纸张、颜料等。
在小学内部的美术教育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路径,并深入探讨其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概念。
小学外部的美术教育则是指在小学以外的地方进行的美术教育,如艺术展览、博物馆、画廊等。
这种学习环境提供了学生们了解最新美术动态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
此外,外部美术教育还可以启发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对美术艺术的兴趣和理解力。
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是显而易见的。
它可以在各个方面提高学生们的美术水平。
小学内部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巧,但它并不能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们接触到更广泛的艺术作品和观点。
另一方面,外部美术教育的重点在于吸引学生前往博物馆、画廊等地,以了解多样化的作品,并受到启发。
这种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艺术背后的故事和概念。
因此,小学内外美术教育可以很好地互补。
由于小学内部美术教育的内容相对固定,外部美术教育将提供更多的展示作品和体验的机会,从而使学生们得到更多的启发和灵感。
从而,在小学内外美术教育的帮助下,学生们将逐渐获得更多的艺术经验和技巧,为将来的艺术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学内外的美术教育之间的互补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创造力的发展。
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研究
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研究一、引言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教学中,美术教育主要是在学校内进行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校外美术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互补性,以期为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校内外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1. 校内美术教育校内美术教育是指在小学开设的美术课程和美术活动。
在校内美术教育中,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了解美术史和作品,培养绘画和设计的能力,从而提高审美水平和创造能力。
在学校内,美术老师能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
校外美术教育是指在学校之外的美术培训机构、美术团体和美术家工作室等地进行的美术教育活动。
校外美术教育以其自由灵活的特点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学生在校外美术教育中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表达方式,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从而拓展了美术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3. 现状分析校内外美术教育各有其特点和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校内美术教育中,由于教学资源、教学条件和教学时间的限制,可能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在校外美术教育中,可能存在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
如何充分发挥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优势,互相补充,共同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视野的拓展在校内美术教育中,学生主要接触到的是教材上的美术作品和教师的指导,而在校外美术教育中,学生则能够参观美术馆、画廊和艺术展览会,接触到更多的现实美术作品和艺术家,从而拓展了自己的美术视野。
这种互补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艺术,并且可以促进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2. 艺术实践的丰富3. 教学资源的共享在校内美术教育中,学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设施,例如专业的美术教室和图书馆等;而在校外美术教育中,艺术家工作室和美术培训机构也有其独特的教学资源和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内外儿童美术教育活动不同特点的比较
研究
摘要:如何发挥校内外美术教育活动的优势互补,发挥美术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独特作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关键词:美术教育特点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219-01
科学家钱学森留下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至今是中国教育刻骨铭心的待解难题。
人才的培养既源于自身禀赋,亦有赖于后天的教育。
少年时期的美术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对“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教给他们拓展创意思维的方法。
在吸取人类历史文化营养过程中,培养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钱学森的少年成长时代离不开一个“玩”。
“玩”中接触大自然,“玩”中锻炼动手能力,“玩”中增长和扩大知识面,“玩”中完善人格,放松身心,放飞了理想。
相反,应试教育基本上不让学生“玩”。
学生们被绑在书本上通宵达旦的学习。
“一切为了应付考试”的思想正
在非常善意的坑害着我们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学生,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
机械死板的学习中,学生丧失了蓬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想,这并非中国校内教育的初衷。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和质量评价。
这是挑战,更是责任。
怎样发挥校内外美术教育活动的优势互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呢?以下是针对校内外儿童美术教育活动不同特点的比较。
(如表1)
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学校承担着面向全体学生普及美术教育的任务,师资完备、教育质量有保障、国家确保经费投入。
当然班级授课制也有不足:学生只能按照固定的教室与课程表机械的上课,无论喜不喜欢;讲的不好的老师学生不能换,没天赋的学生教师必须教;每班四五十人既抓纪律又赶进度,很难因材施教、逐个讲评,导致“一个模子”培养人,会不会只能这样,更不奢求个性化教学、专业化发展了。
校外美术班承担了美术培训的职责,绝不能把美术作为一种兴趣培养,偏重于模仿而不是创造,只停留在标准化、大众化的美育水平。
校外美术专业培训是校内美术的补充和发展,是少年儿童“玩”的地方、艺术的摇篮。
有兴趣和天赋的学生既闻名而来拜师学艺,绝不能误人子弟。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不断探索真正能够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方法:要整合美术馆等社会资源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鼓励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师生可面对面直接交流,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进度和发展目标,示范绘画步骤、方法,手把手的教好基本功;鼓励学生想
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艺术见解,可以向教师挑战,根据绘画经验大胆实践,出现问题及时指点;学生作品展示互评,用欣赏的目光看到学生每张画的进步,教师阶段性发展评价,组织学生参赛拿奖、进行师生画展,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每次活动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的学习交流的聚会而无话不谈,人情暖暖,绘画变成了享受,不再是负担,在宽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培养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人才。
获得百花最佳新人奖的演员孙俪,正是校内外合力育人的代表:她5岁开始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东方小伙伴艺术团学艺,校内学习奠定文化基础;在校外学艺培养了个性和创造力,使兴趣、天赋得到专业化发展,少年宫的精英教育成为人生发展必要营养的补充阶段。
11岁代表上海东方小伙伴艺术团出访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在活动中开拓视野、放飞青春梦想。
书画家的成长更是校内外美术教育共同培养的绝佳例证。
所以说,人才培养需要校内外教育工作者齐心合力,以树人的思想耐住寂寞、以对子孙后代的挚爱传承民族文化、以教师伟大的人格力量、革新探索的精神共同培养学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R].
[2]中共中央发布十二五规划[Z].
[3]美术新课程标准[S].
[4]中国艺术教育网[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