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脑组织的MR信号特点

合集下载

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

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

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了解人体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不仅仅是MR诊断的基础,同样也是我们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如果一个技术员不懂得正常,怎能看出异常所在;看不出异常,就不知道所扫描的区域该不该增强,或是选用何种最佳序列去区分病变,最终导致让病人来回几趟,或是找一个“拐杖”、让医生坐在身边把关,才获得一个较为满意的诊断报告。

因此,有必要将人体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作一简要概述。

一、人体正常组织MR信号特征MR的信号强度是多种组织特征参数的可变函数,它所反映的病理生理基础较CT更广泛,具有更大的灵活性,MRI信号强度与组织的弛豫时间、氢质子密度、血液或脑脊液流动、化学位移及磁化率有关,其中弛豫时间,即T1和T2时间,对图像对比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区分正常组织、病理组织及组织特性的主要诊断基础。

1、脂肪、骨髓:组织脂肪的T1短、T2长、Pd高,根据信号强度公式,质子密度大和T1值小,其信号强度大,故不论在T1WI、T2WI和PdWI图像上均呈高信号,与周围长T1组织形成良好对比,尤其在使用短TR检查时,脂肪组织的分界线明显,信号高、呈白色。

但随着TR的延长,在T2WI图像上脂肪信号有逐渐衰减降低之势,这是脂肪抑制技术的基础;倘若为质子密度加权像,此时脂肪组织仍为高信号,但周围组织的信号强度增加,使其对比度下降。

骨髓内因含有较多的脂肪成分,在MR扫描图像上亦呈高信号,和脂肪组织信号有相似的特征。

因此,MR骨髓成像技术对于骨髓疾病、尤其是对于早期的骨髓转移或骨髓瘤等特别敏感,故临床上有着广泛的用途。

2、肌肉、肌腱、韧带:肌肉组织所含的质子明显少于脂肪和脊髓,它具有较长的T1和较短的T2值,根据强度公式,当T1弛豫增加和T2减少时信号强度较低,所以在T1加权像上,因使用的TR值较短,使质子的磁化恢复不完全,信号强度较低,影像呈灰黑色;随着TR的延长,信号强度增加,在T2加权像上,因具有短T2的弛豫特点,信号强度增加不多,影像呈中等灰黑色,故在T1WI、T2WI和PdWI上均呈中等强度信号(黑灰或灰色)。

最新 正常颅脑MR读片

最新 正常颅脑MR读片

MRI加权成像
• 所谓加权即突出重点的意思 • 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 是指重点突出组织纵向驰豫差别,而尽量 减少组织其他特性如横向驰豫对图像的影 像。 • 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 是指重点突出组织横向驰豫差别。
MR信号的产生
在RF的作用下,氢质子获得能量;当RF停止
后,获得能量的质子释放能量,恢复到激发前 的状态。释放的能量通过接收线圈,即MR 信号。
正常颅脑MR读片
MR读片的原则和步骤
• 应按一定的顺序全面而系统的观察(不至 于漏诊) • 应注意区分正常与异常(要熟悉正常解剖 及变异) • 应密切结合临床(病史、体征、治疗经过、 病人年龄、性别、职业史接触史、生长及 居住地区等等)
射频能量的吸收
• 组织被磁化后其磁矩是自旋的 • 外加一个与主磁场垂直的射频磁场就会使磁化向量 在与主磁场垂直的平面上震荡,类似于陀螺的进动, 只要RF频率与进动频率一致,磁化向量进动角度 会越来越大,就会产生共振。这也叫横向磁化 • 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看,若激励电磁波的频率满足 关系式 时就会发生能级的跃迁 • 拉莫方程:
– 加多个180度脉冲可以产生多个回波
• 两个90度脉冲之间的时间叫TR(重复 时间) • 先加180度脉冲再加90度脉冲可产生强 的T1对比图像,这两个脉冲之间的时 间叫TI(返转时间) • 三个时间的不同选取可反映组织的不 同特性(可以组合使用)
位置信息的确定
• 基本原理:拉莫方程,空间磁场的不同对应共振信号中频 率的不同 • 选层:激励射频脉冲与磁场梯度的相对变化可以选择激发 不同层面的磁共振 • 定位:
磁共振成像的要素
• 信号的产生:磁化、射频能量的吸收和发射 • 不同组织的区分:信号的强度

人体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

人体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

人体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一、人体正常组织的MR信号特点:1.脑组织:脑组织中的灰质和白质MR信号特点有所不同。

灰质相对较高的含水量和较慢的分子运动速度导致其信号较高。

而白质的含水量较低和较快的分子运动速度导致其信号较低。

2.肌肉组织:肌肉组织中的水分较多,其MR信号较高。

3.脂肪组织:脂肪组织中的水分比例较低,其MR信号较低。

4.骨骼组织:骨骼组织中主要是骨骼结构,水分含量较低,其MR信号也较低。

5.心脏组织:心脏组织中的心肌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较慢的分子运动速度,因此其MR信号较高。

6.肺组织:肺部组织中含有大量空气,而空气对磁共振信号几乎没有改变。

因此,在常规的MR成像中,肺部组织的MR信号几乎没有。

以上是常见的人体正常组织的MR信号特点。

接下来,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进行介绍。

二、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1.肿瘤组织:不同类型的肿瘤在MR图像上呈现不同信号特点。

一些肿瘤组织含有较高的水分和较慢的分子运动速度,导致其MR信号较高;而有些肿瘤组织可能具有固体结构等特点,导致其MR信号较低。

2.水肿组织:水肿组织中的水分增多,其MR信号相比正常组织增加。

3.感染组织:感染组织中可能存在炎症反应和水分增多,使得其MR信号相比正常组织增高。

4.出血组织:出血组织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血红蛋白,其MR信号呈高信号,而周围组织可能呈现低信号。

5.坏死组织:坏死组织中的细胞和组织结构损坏,水分分布不均匀,导致其MR信号呈现低信号。

总的来说,人体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在MR信号特点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正常组织的MR信号主要受到组织中水的含量和分子运动速度的影响,而病理组织的MR信号则受到病变类型和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

通过对比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可以辅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MR信号特点

MR信号特点

人体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王骏了解人体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不仅仅是MR诊断的基础,同样也是我们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如果一个技术员不懂得正常,怎能看出异常所在;看不出异常,就不知道所扫描的区域该不该增强,或是选用何种最佳序列去区分病变,最终导致让病人来回几趟,或是找一个“拐杖”、让医生坐在身边把关,才获得一个较为满意的诊断报告。

因此,有必要将人体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作一简要概述。

1.人体正常组织MR信号特征:MR的信号强度是多种组织特征参数的可变函数,它所反映的病理生理基础较CT更广泛,具有更大的灵活性,MRI信号强度与组织的弛豫时间、氢质子密度、血液或脑脊液流动、化学位移及磁化率有关,其中弛豫时间,即T1和T2时间,对图像对比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区分正常组织、病理组织及组织特性的主要诊断基础。

1.1脂肪、骨髓:组织脂肪的T1短、T2长、Pd高,根据信号强度公式,质子密度大和T1值小,其信号强度大,故不论在T1WI、T2WI和PdWI图像上均呈高信号,与周围长T1组织形成良好对比,尤其在使用短TR检查时,脂肪组织的分界线明显,信号高、呈白色。

但随着TR的延长,在T2WI图像上脂肪信号有逐渐衰减降低之势,这是脂肪抑制技术的基础;倘若为质子密度加权像,此时脂肪组织仍为高信号,但周围组织的信号强度增加,使其对比度下降。

骨髓内因含有较多的脂肪成分,在MR扫描图像上亦呈高信号,和脂肪组织信号有相似的特征。

因此,MR骨髓成像技术对于骨髓疾病、尤其是对于早期的骨髓转移或骨髓瘤等特别敏感,故临床上有着广泛的用途。

1.2肌肉、肌腱、韧带:肌肉组织所含的质子明显少于脂肪和脊髓,它具有较长的T1和较短的T2值,根据强度公式,当T1弛豫增加和T2减少时信号强度较低,所以在T1加权像上,因使用的TR值较短,使质子的磁化恢复不完全,信号强度较低,影像呈灰黑色;随着TR的延长,信号强度增加,在T2加权像上,因具有短T2的弛豫特点,信号强度增加不多,影像呈中等灰黑色,故在T1WI、T2WI和PdWI上均呈中等强度信号(黑灰或灰色)。

小儿MRI磁共振正常表现

小儿MRI磁共振正常表现
正常小儿磁共振表现
解剖
神经元的分类(Types of Neurons)
Bipolar neurons Multpolar neurons
Unipolar neurons
Anaxonic neurons
蛋白质
细 胞 的
细胞膜 细胞
脂质 有机物
结 构
胞质 水为主
无机物
髓鞘
髓鞘是由少突胶质细胞膜沿轴突缠绕而成的一
髓鞘形成的时序
脑部髓鞘形成的时间顺序是从颅后窝的脑干和小 脑开始,向丘脑和大脑发展。
大脑的髓鞘形成为枕、顶叶先于颞、额叶。感觉 神经束的髓鞘形成一般早于运动神经束。
背侧脑干内的内侧丘束和传递前庭、听觉、触觉 和本体感觉的内侧纵长束在出身时髓鞘形成过程 已经完成。
位于禽距的视觉神经束,位于中央后回的躯体感 觉区和位于中央后回的本体运动区,也于出生时 或生后不久完成髓鞘形成的过程。
另外,额叶白质与内囊后肢及额叶白质与小脑中脚 的ADC值之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差异一直持 续至6岁左右。
白质ADC值的降低明显快于灰质。额叶白质A DC值在1岁前高于额叶灰质,但随年龄增长快速 降低,至1岁以后则低于额叶灰质。
DWI
儿童各部位脑实质ADC值均随年龄的增加 而降低,且均与年龄呈对数负相关
2岁时可见颞叶和额叶前部有髓鞘形成,3 岁时成熟。
一 岁
一 岁
一 岁
16
个 月
16
个 月
16
个 月
30
个 月
30
个 月
30
个 月
30
个 月
3

3

3

总结
由于MRI髓鞘形成时间表较繁琐和复杂, 只能作为粗略的参考。

30种颅脑疾病MR诊断经典总结

30种颅脑疾病MR诊断经典总结

30种颅脑疾病MR诊断经典总结正常脑MRI——正常脑组织在MRI像上,灰⽩质界限清楚,在T1WI上⽩质信号⾼于灰质,在T2WI上灰质信号⾼于⽩质,各脑叶,脑沟,脑裂,脑池及脑室形态⾃然,⽆变形及增⼤或缩⼩,各中线结构居中。

脑⾎管疾病——脑梗死MRI平扫缺⾎性脑梗死表现为⽚状或扇形长T1长T2信号,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出⾎性梗死则表现为病变区内含合并短T1信号,增强扫描梗死早期可见病变区内动脉强化影象,亚急性期则出现脑回样强化,陈旧性梗死⼀般⽆强化,腔隙性梗死则表现为⼩斑点样长T1长T2信号,⼀般⽆需要做增强扫描。

病例1:缺⾎性梗死脑梗死的部位,形态,平扫信号特点及增强扫描所见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

⼤⾯积梗死合并脑⽔肿或脑肿胀时可产⽣显著的占位效应,甚⾄可以引起中线移位,不可误认为脑肿瘤。

病例2:出⾎性脑梗死出⾎性梗死是在缺⾎性梗死基础上因在灌注发⽣的梗死区内出⾎,因此,其主要MRI表现为在⽚状长T1长T2信号中出现出⾎信号,其内的出⾎信号在急性出⾎⼀般为短T1短T2信号,亚急性期出⾎为短T1长T2信号。

病例3: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为深部脑组织的⼩⾯积梗死,好发部位为基底节,丘脑,脑⼲,⼩脑及脑室旁⽩质区。

应写清病灶的部位,⼤⼩,数⽬,鉴别诊断时应注意与脑⾎管周围腔隙相鉴别。

颅内出⾎颅内出⾎在MRI检查中除具有CT的⼀般形态学表现外,主要表现为出⾎信号的不同,在出⾎信号⽅⾯,超急性期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现⾼信号,T1WI呈现低信号或中⼼呈现低信号,周边⾼信号,T2WI呈现低或极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和T2WI均表现为周边⾼信号,中⼼低信号;慢性期T1WI和T2WI均为⾼信号,T2WI⾼信号周围可见含铁⾎黄素沉积的⿊边;残腔期T1WI呈现低信号,T2WI呈现极低信号。

脑出⾎周围⽔肿呈现长T1长T2信号,有⼀点需要说明,在疾病分类上⼤多数作者将硬膜下,硬膜外及蛛⽹膜下腔出⾎分在脑外伤中,本书之所以将这些疾病归⼊颅内出⾎⼀并讨论,主要考虑到各种颅内出⾎在MRI信号演变⽅⾯有共同规律。

怎样区分不同序列地磁共振

怎样区分不同序列地磁共振

怎样区分不同序列的磁共振刚接触影像学的新手,对于磁共振T1、T2尚可应付,可是对于区分flair 序列、质子相、stir序列、DWI总是让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那么面对一张磁共振片子,怎样通过它的外观和参数值(如TE,TR等)来区分呢?神经系统分辨T1WI和T2WI序列,一般根据脑脊液的信号来分辨,在T1WI上,水是黑的,在T2WI上,水是白的。

另外可以根据脑灰质、白质的信号来区分。

在T1WI上,脑灰质是低信号,白质是高信号。

在T2WI上,脑灰质是高信号,脑白质是低信号。

这样,结合脑灰白质和脑脊液的信号,不用TR,TE就可以分辨出T1WI 和T2WI序列。

FLAIR序列就是通俗所说的压水像,在这个序列中,脑灰质是高信号,也就是亮一些的,脑白质是低信号--这类似于T2WI序列。

但是在压水像上,脑脊液的信号是低的,也就是黑色的。

这也是之所以称之为压水像的原因。

STIR脂肪抑制序列,在通常的T1WI和T2WI像上,脂肪都是高信号--亮的,在脂肪抑制序列有许多种,频率抑制啊翻转恢复啊,正反相位啊,你不用明白这么许多,只要知道是压脂的序列,那么这个图像上的脂肪就是低信号--黑的。

比如平时的腹部皮下脂肪,头皮下脂肪,就变成了黑色的。

一般的图像上,都会标出来FS--即是压脂序列。

DWI就是平时头部磁共振影像看起来分辨率非常差,颗粒很粗的序列,现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脑缺血的早期诊断,早期,脑哽塞病灶,在这个序列上是高信号的--是由于细胞毒性水肿造成扩散降低造成的。

常规T1WI序列,注意皮下脂肪是亮的。

常规T2WI序列,皮下脂肪也是亮的。

FLAIR序列,压水序列,脑脊液成了黑色的上面四幅是常规T2WI序列,下面是DWI序列,可以见到常规序列见不到的早期脑缺血区域变成了亮的高信号。

再发一张脑灌注的图片,红色区域是高灌注区--正常区域,蓝色区域是低灌注甚至无灌注区域--脑缺血区域。

旁边的是T2STAR灌注曲线。

看见低灌注区的曲线是一条平滑曲线--无血流。

正常脑发育CTMRI表现

正常脑发育CTMRI表现

一、正常脑发育及CT、MR 表现脑发育可分为6个阶段,是一个连续而又相互重叠的过程。

前一阶段发育障碍,常影响其后的发育过程,导致各种畸形,部分则为妊娠后期宫内意外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发育中的胎脑在某一时间所发生的损伤常引起多种结构的异常。

因此,了解正常发育对认识各种先天畸形具有重要意义。

1,背侧诱导期孕3~4周,神经系统开始发育,外胚层细胞增生,在脊索中胚层之诱导下,中线部位外胚层细胞的神经外胚层形成神经板。

其中央部逐渐内陷形成神经沟,两旁隆起的神经褶向中线融合成神经管。

最初发生在菱脑,以后向头及尾侧进展。

靠近管两端的前后神经孔先后闭合,闭合神经管的头端发育成脑,尾端发育成脊髓、终丝等。

当神经管闭合时,神经外胚层与覆盖的皮肤外胚层分离。

2.腹侧诱导期妊娠5~10 周时,封闭后神经管之头端扩大成3个原始脑囊泡。

即前脑、中脑菱脑之起源。

神经细胞发生于生发基质。

前脑分为端脑和间脑。

前神经孔闭合时双视囊等已自前脑的间脑萌出。

端脑将来发育为大脑半球、壳核及尾状核,间脑则成为丘脑、下丘脑及苍白球。

菱脑之前部位为后脑(metencephalen)形成小脑,末脑(myelencephalen) 发育成延髓、脑桥,并各自包含相应的脑室系统,下接脊髓的中央管。

3,神经元增殖期于胚胎2~ 4 个月为神经元增殖的主要时期。

所有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发源于室管膜下、室及室下带之生发基质(germinal matrix)。

妊娠5个月至生后1年胶质细胞数量增加显著。

在此期间(约第8周)脑室内出现脉络膜从,产生脑脊液并开始循环。

4.细胞移行期至孕3~ 6个月时,原始神经细胞自生发基质沿神经胶质细胞纤维呈辐射状或切线状移行至脑的周围部分,形成六层脑皮质及深部核心结构。

早期移行的细胞位于深层而晚期移行的细胞达最表层,于20~24周时脑皮质原始沟形成,二三级脑沟至36周时才出现。

5、组织形成妊娠6个月至生后数年,包括神经元排列、定向及分层。

人体正常组织MR信号特征

人体正常组织MR信号特征

1.人体正常组织MR信号特征:MR的信号强度是多种组织特征参数的可变函数,它所反映的病理生理基础较CT更广泛,具有更大的灵活性,MRI信号强度与组织的弛豫时间、氢质子密度、血液或脑脊液流动、化学位移及磁化率有关,其中弛豫时间,即T1和T2时间,对图像对比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区分正常组织、病理组织及组织特性的主要诊断基础。

T1短的组织主要为脂肪,脂肪和水同样还大量的氢原子,质子密度高,但脂肪分子较大,其中的质子周围有炭、氧等原子,能量传递快,T1值就短,同样与蛋白质大分子结合的水其T1值也短。

脂肪的T2值中等。

正常人体脾脏,肝脏,肌肉等组织的T2值较短,他们在T2权像上信号相对较低。

在组织发生炎症,坏死,囊变等情况时T2值一般会延长。

肿瘤T2值较长,但一些含水分较少或纤维化明显的肿瘤T2值并不长,如肺癌,胰腺癌,成骨性肿瘤。

1.1脂肪、骨髓:组织脂肪的T1短、T2长、Pd高,根据信号强度公式,质子密度大和T1值小,其信号强度大,故不论在T1WI、T2WI和PdWI图像上均呈高信号,与周围长T1组织形成良好对比,尤其在使用短TR检查时,脂肪组织的分界线明显,信号高、呈白色。

但随着TR的延长,在T2WI图像上脂肪信号有逐渐衰减降低之势,这是脂肪抑制技术的基础;倘若为质子密度加权像,此时脂肪组织仍为高信号,但周围组织的信号强度增加,使其对比度下降。

骨髓内因含有较多的脂肪成分,在MR扫描图像上亦呈高信号,和脂肪组织信号有相似的特征。

因此,MR骨髓成像技术对于骨髓疾病、尤其是对于早期的骨髓转移或骨髓瘤等特别敏感,故临床上有着广泛的用途。

1.2肌肉、肌腱、韧带:肌肉组织所含的质子明显少于脂肪和脊髓,它具有较长的T1和较短的T2值,根据强度公式,当T1弛豫增加和T2减少时信号强度较低,所以在T1加权像上,因使用的TR值较短,使质子的磁化恢复不完全,信号强度较低,影像呈灰黑色;随着TR的延长,信号强度增加,在T2加权像上,因具有短T2的弛豫特点,信号强度增加不多,影像呈中等灰黑色,故在T1WI、T2WI和PdWI上均呈中等强度信号(黑灰或灰色)。

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mrs)

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mrs)

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MRS)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唯一能无创伤地探测活体组织化学特性的方法。

在许多疾病中,代谢改变先于病理形态改变,而MRS对这种代谢改变的潜在敏感性很高,故能提供信息以早期检测病变。

磁共振波谱mRS)研究人体细胞代谢的病理生理改变,而常规MRI则是研究人体器官组织大体形态的病理生理改变,但二者的物理学基础都是核共振现象。

一、MRS的原理磁共振信号的共振频率由两个因素决定①旋磁比r,即原子的内在特性②核所处位置的磁场强度。

核所受的磁场主要由外在主磁场(B。

)来诀定,但是核所受的磁场强度也与核外电子云及邻近原子的原子云有关。

电子云的作用会屏蔽主磁场的作用,使着核所受的磁场强度小于外加主磁场。

这种由于电子云的作用所产生的磁场差别被称为化学位移。

因此,对于给定的外磁场,不同核所处的化学环境不一样,从而产生共振频率的微小差别,导致磁共振谱峰的差别,从而识别不同代谢产物及其浓度。

MRS可检测许多重要化合物的浓度,根据这些代谢物含量的多少可以分析组织代谢的改变,1H-MRS可测定12种脑代谢产物和神经递质的共振峰,N-乙酸门冬氨酸(NAA)、肌酸(Cr)磷酸肌酸(PCr)胆碱(cho)肌醇(MI)谷氨酸胺Gln)谷氨酸盐(Glu)乳酸(Lac)等。

生物中,许多生物分子都有31P,这些化合物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和与生物膜有关的磷脂代谢,31P-MRS被广泛用在对脑组织能量代谢及酸碱平衡的分析上,可以检测磷酸肌酸(PCr人无机磷酸盐(PI)α- ATP、β-ATP、γ—ATP的含量和细胞内的PH值。

二、MRS的临床应用1.正常人的脑MRSMR波谱变化可反映神经元生长分化,脑能量代谢和髓鞘分化瓦解过程改变。

NAA是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化合物,几乎所有的NAA均存在于神经对内,目前将NAA作为反映神经元功能的内标物。

正常人有很高的NAA/Cr)值,NAA下降提示神经元的缺失和破坏。

MR信号

MR信号

MR信号脂肪、骨髓不论在T1WI、T2WI和PDWI(质子加权像)图像上均呈高信号肌肉、肌腱、韧带:肌肉在T1WI、T2WI和PdWI上均呈中等强度信号(黑灰或灰色)。

肌腱和韧带组织含纤维成分较多,其质子密度低于肌肉,其信号强度较肌肉组织略低,该组织也有长T1和短T2,其MR信号为等信号或较低的信号。

骨骼、钙化:T1WI、T2WI和PDWI图像上均呈信号缺如的无(低)信号区。

软骨:在T1、T2加权像上信号强度不高,呈中低信号气体:在T1WI图像上呈较低信号,T2WI图像上信号明显增加,呈鲜明的高信号为其特征。

血流:快速流动的血液因其“流空效应”,在各种成像上均低(无)信号血管影;而缓慢或不规则的血流,如:湍流、旋流等,血管内信号增加且不均匀。

淋巴结:淋巴结组织的质子密度较高,且具有较长的T1和较短的T2弛豫特点。

根据信号强度公式,质子密度高,信号强度也高。

但在T1WI时,因其长T1特点,使其信号强度不高,呈中等信号;而在T2WI上,因其T2不长,使信号强度增加也不多,也呈中等信号。

水肿:无论何种类型水肿,细胞内或组织间隙内的含水量增加,均使T1值和T2值延长,Pd值降低,故在T1WI和PDWI图像上水肿区呈较低信号,而在T2WI图像上则呈明显的高信号,对比鲜明。

下面就脑水肿的3种类型,即血管源性水肿、细胞毒素水肿及间质性水肿分述如下。

(1)血管源性水肿:最常见于脑水肿,是由血脑屏障破坏所致,血浆由血管内漏出进入细胞外间隙,这是血管源性水肿的病理生理基础。

血管源性水肿主要发生在脑白质中,结构致密的脑灰质通常不易受影响,典型的血管源性水肿呈手指状分布于脑白质之中,常见于肿瘤、出血、炎症、以及脑外伤等脑部疾患中。

它是以结合水增多为主,自由水增加为辅,早期只在T2加权像上显示,CT通常无明显异常。

血管源性水肿的较早显示,往往提示存在一个较早期或较局限的脑部疾患,这种病变和肿瘤鉴别需采用长TE序列,使TR延长,水肿信号增强,而肿瘤信号基本不增加,必要时进行Gd-DTPA增强扫描。

磁共振检查序列及磁共振序列分类、特点和临床应用

磁共振检查序列及磁共振序列分类、特点和临床应用

磁共振检查序列及序列分类、特点和临床应用磁共振序列序列具有一定带宽、一定幅度的射频脉冲与梯度脉冲有机组合。

射频脉冲与梯度脉冲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不同的序列,不同序列获得的图像有各自特点。

磁共振序列分类1、自由感应衰减序列:脉冲激发后直接采集自由感应衰减信号。

2、自旋回波序列。

用射频脉冲产生回波的序列。

3、梯度回波序列。

用读出梯度切换产生回波的序列。

4、杂合序列。

同时有自旋回波和梯度回波的序列。

1、SE序列特点最常用T1WI序列,组织对比良好,SNR较高,伪影少,扫描时间为2-5分钟。

T2WI和PDWI加权像扫描时间太长几乎完全被快速SE序列取代。

临床应用:常用于颅脑、脊柱及关节软组织。

2、快速SE序列西门子:TSE 。

GE:FSE。

飞利浦:TSE。

特点快速成像,FSE序列一次90°射频脉冲激发后采集多个自旋回波,且对磁场不均匀性不敏感。

组织对比度降低,图像模糊,脂肪组织信号强度提高,组织T2值有所延长,SAR值增加。

3、单次激发FSE序列西门子:SS-TSEGE:SS-FSE飞利浦:SSh-TSE特点快速,单层图像采集只需1秒以内,一次90°脉冲激发后利用连续的聚焦脉冲采集填充K空间所需的全部回波信号。

软组织T2对比差,T2加权太重,除水外其他组织信号几乎完全衰减。

临床应用:胆管成像MRCP、MRU,MRM。

4、半傅里叶采集SS-FSE西门子:HASTE。

GE:SS-FSE。

飞利浦:SSh-TSE+half scan。

特点快速,有利于软组织成像,几乎无运动伪影和磁敏感伪影,T2WI 对比不及SE、FES。

临床应用:颅脑、脊柱超快T2成像,MRCP、MRU,心脏成像,腹部屏气T2WI。

5、快速恢复(翻转)自旋回波序列 FRFSE西门子:TSE-Restore。

GE:FRFSE。

飞利浦:TSE DRIVE 。

DE:驱动平衡。

特点:更短TR、增加效率、一般只用于T2WI或PDWI。

临床应用:采用FRFSE序列,减少TR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图像质量。

磁共振分类

磁共振分类

磁共振分类引言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成像技术,通过利用磁共振现象,可以获取人体内部的详细结构信息。

MRI技术在医学诊断和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MRI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和诊断各种疾病,如肿瘤、脑部异常、关节损伤等。

然而,由于人体内部组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组织在MRI图像中呈现出不同的信号特征。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不同组织进行分类是非常重要的。

一、脑部组织分类及其功能解析1.1灰质和白质:灰质主要由神经元体、胶质细胞等构成,具有较高的代谢活性,负责处理和传递大脑的信息。

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构成,具有较高的水分含量,主要负责大脑各区域之间的信息传输。

1.2脑室系统:脑室系统是脑部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脑室和脑脊液。

脑室系统在MRI图像中呈现出明亮的信号特征,有助于医生检测脑积水等疾病。

1.3脑血管:脑血管为大脑提供血液和氧气,正常情况下呈现暗信号特征。

若血管异常,可能呈现出明亮的信号特征,有助于发现脑血管疾病。

二、胸部组织分类及其功能解析2.1肺部:肺部是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气体交换。

在MRI图像中,肺部呈现较暗的信号特征。

通过对肺部进行分类和分析,医生可以发现和诊断肺癌、肺炎等疾病。

2.2心脏: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泵血和维持循环。

在MRI图像中,心脏呈现明亮且规则的信号特征。

通过对心脏进行分类和分析,医生可以发现和诊断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等。

三、骨骼组织分类及其功能解析3.1骨骼:骨骼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主要由骨头和关节组成。

在MRI图像中,骨骼呈现暗信号特征。

通过对骨骼进行分类和分析,医生可以发现和诊断关节炎、骨折等疾病。

3.2软组织:软组织指人体内部的非硬质结构,如肌肉、脂肪等。

在MRI图像中,软组织呈现明亮的信号特征。

通过对软组织进行分类和分析,医生可以发现和诊断肌肉损伤、脂肪瘤等。

四、其他组织分类及其功能解析4.1神经系统:人体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负责传递信息和调节生理功能。

磁共振基本知识

磁共振基本知识

Zongmiao.2004-11-20
功能区核磁分布(图二)
锥体束
绿色:第一体感接受皮质 紫色:第二体感接受皮质 蓝色:第一运动皮质
浅天蓝:第二运动区 土黄色:第三运动皮质 深红色:运动书写中枢
Zongmiao.2004-11-20
1 2 4
5
断层示意图三
18
17
16
14
12 11
10
6
7
89
Zongmiao.2004-11-20
深红色:视词中枢
Zongmiao.2004-11-20
断层分布图八
2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16
17
37 35 3332 31 30
29 28 26
25 23 19 20
Zongmiao.2004-11-20
断层分布图八
• 1、终板 • 2、额骨 • 3、侧脑室额角 • 4、尾状核头部 • 5、前连合 • 6、外囊 • 7、前穿质 • 8、屏状核 • 9、黑质 • 10、颞骨 • 11、穹窿伞 • 12、海马 • 13、大脑后动脉
绿色:第一体感接受皮质 紫色:第二体感接受皮质 土黄色:第三运动皮质
浅天蓝:第二运动区 蓝色:第一运动皮质 深红色:运动言语区
Zongmiao.2004-11-20
断层示意图六
3 4 5
9
10 11 12
33 32 31 30 29
14 15 16 17
28 27 26
25 24 22 21
20 19 18
Zongmiao.2004-11-20
功能区核磁分布(图三)
锥体束
• 绿色:第一体感接受皮质 • 紫色:第二体感接受皮质 • 蓝色:第一运动皮质

MR检查技术

MR检查技术

2. SE脉冲序列 先使用一个90°RF激励脉冲,继而施加一 个180°复相位脉冲使质子相位重聚,产生 自旋回波信号。
TR:从90°脉冲开始至下一次90°脉冲开始 的时间间隔称为重复时间TR(repetition time)。
作用:TR控制着纵向磁化恢复的程度,决定 着图像的T1对比。
短TR
单次180 °脉冲 90°RF脉冲
六、脉冲序列
脉冲序列是 MR 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控制着整个系统施加RF 脉冲、梯度和 数据采集方式,并由此决定图像的加权、 图像质量以及对病变显示的敏感性。
1. 常用的脉冲序列类型 ①自旋回波(SE)脉冲序列
●常规SE ●快速SE:TSE
②反转恢复(IR)脉冲序列 ③梯度回波(GRE)脉冲序列 ●快速小角度激发(FLASH) ●平面回波成像(EPI)
MRI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科
于值昌
GE1.5T核磁共振
MR的发明人、发明时间?
一、MR概念
是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 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中的 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的共振现象,当 中止脉冲后,氢质子在弛豫过程中发射 出射频信号(MR信号)而成像的。
二、特点 1. 以射频脉冲作为成像的能量源,而不是 使用电离辐射,对人体安全无创。 2. 对脑和软组织分辨极佳。
扫描参数:
长TR(1500~5000ms) 长TE(80ms)为T2像
短TR(300~600ms) 短TE(10~20ms)为T1像
优点:图像质量高、用途广。 缺点:扫描时间长。
图像质量 SE脉冲,SNR高; 增加NEX,SNR高; 合适的线圈,SNR高; 矩阵越大,FOV越小, 层面越薄则体素越小,SNR越低; 短TR,长TE使SNR降低。

MR报告规范

MR报告规范

第一节 颅脑一、正常脑MR1. 正常脑M R:各序列扫描图像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界限清楚,脑沟、脑裂、脑池及脑室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颅骨及头皮组织形态、信号无异常。

二、脑血管疾病(一)脑梗死1.缺血性脑梗死:平扫于右颞叶见大片在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局部脑组织肿胀,右侧脑室受压,中线无明显移位。

注射Gd-DTPA可见右颞叶区侧裂动脉群强化,脑组织无明显强化。

2.缺血性脑梗死:于左额叶可见片状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内夹杂少许短T1信号,病变局部脑回肿胀,脑沟变平。

注射Gd-DTPA扫描,可见左额叶病灶呈“脑回样”强化。

3.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右侧放射冠、胼胝体、脑干可见多发斑片状及点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脑沟、脑室及蛛网膜下腔扩大。

(二)颅内出血1.脑出血(急性期):于右顶叶后部可见片状不均匀短T1短T2异常信号,周围可见长T1长T2水肿带环绕,病灶有中度占位效应,右侧脑室后角受压,中线轻度向左移位。

2.硬膜下血肿(亚急性期):于双侧额叶硬膜下见“新月形”短T1长T2异常信号,局部脑回受压、聚拢,余颅内未见其他异常。

3.硬膜外血肿(超急性期):于右颞部颅骨下方见一梭形等T1长T2异常信号,病变与脑组织分界清楚,其间可见硬膜相隔,局部脑组织受压,右侧脑室受压略变小,中线结构无移位。

4.蛛网膜下腔出血:于右侧侧裂区可见侧裂“铸型”样短T1长T2异常信号,未见颅内动脉瘤及脑血管畸形征象,3D-TOF-MRA示大脑中动脉痉挛变细。

三、颅内肿瘤(一)神经胶质瘤1. 左额叶胶质瘤:于左额叶见一类圆形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灶大小约为3.5cm×3.2cm。

病灶境界清楚,边缘规则,周围有少量水肿,局部脑沟变平。

注射Gd-DTPA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

2. 室管膜瘤:平扫第四脑室内可见类圆形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灶境界较清楚,大小约3.0cm×2.8cm。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脑组织的M R信号特点水水分子较小,它们处于平移、摆动和旋转运动之中,具有较高的自然运动频率,这部分水在MRI称为自由水。

如果水分子依附在运动缓慢的较大分子蛋白质周围而构成水化层,这些水分子的自然运动频率就有较大幅度的减少,这部分水又被称为结合水。

自由水运动频率明显高于Larmor 共振频率,因此,T1弛豫缓慢,T1时间较长;较大的分子蛋白质其运动频率明显低于Larmor共振频率,故T1弛豫同样缓慢,T1时间也很长。

结合水运动频率介于自由水与较大分子之间,可望接近Larmor共振频率,因此T1弛豫颇有成效,T1时间也较上述二者明显缩短。

局部组织含水量稍有增加,不管是自由水还是结合水,MR信号均可发生显而易见的变化,相比之下,后者更为明显。

认识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概念有助于认识病变的内部结构,有利于对病变作定性诊断。

CT检查由于囊性星形细胞瘤的密度与脑脊液密度近似而难以鉴别,而MRI检查由于囊性星形细胞瘤中的液体富含蛋白质,其T1时间短于脑脊液,在T1加权像中呈较脑脊液信号为高的信号。

又如,MRI较CT更能显示脑软化。

脑软化在显微镜下往往有较多由脑实质分隔的小囊组成,这些小囊靠近蛋白质表面的膜状结构,具有较多的结合水,T1较短,其图像比CT显示得更清楚。

所以MRI所见较CT更接近于病理所见。

再比如,在阻塞性脑积水时,脑脊液(相当于自由水)由脑室内被强行渗漏到脑室周围脑白质后,变为结合水,结合水在T1加权像中信号明显高于脑脊液,而在T2加权像中又低于脑脊液信号。

综上所述,局部组织水份增加可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前者引起T1明显延长而远离Larmor共振频率,后者造成T1稍有延长而接近Larmor频率而致使T1加权像上信号增强。

脂肪与骨髓组织脂肪与骨髓组织有较高的质子密度,且这些质子具有非常短的T1值,根据信号强度公式,质子密度大和T1值小,其信号强度大,故脂肪和骨髓组织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高强度信号,与周围长T1组织形成良好对比,信号高呈白色。

若为质子密度加权像,此时脂肪组织和骨髓组织仍呈高信号,但周围组织的信号强度增加,使其对比度下降;若为T2加权像,脂肪组织和骨髓组织的信号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肌肉组织肌肉组织所含的质子密度明显少于上述脂肪和骨髓组织,且具有较长的T1和较短的T2驰豫特点。

所以在T1加权像上,信号强度较低,影像呈灰黑色。

随着短T2的弛豫特点,信号强度增加不多,影像呈中等灰黑色。

韧带和肌腱组织的质子密度低于肌肉组织,该组织也具有长T1和短T2弛豫特点,其MR信号无论在T1或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中低信号。

骨骼组织骨皮质内所含的质子密度很小,MR信号非常弱,无论在T1加权或T2加权扫描,均表现为黑色低信号。

钙化软骨的质子密度特点与骨皮质相同,所以也表现为黑色低信号。

组织内出现其他钙化,无论其形态或大小,一般均呈现为与钙化软骨相同的组织影像特点。

纤维软骨组织则与钙化软骨不同,其组织内的质子密度明显高于骨皮质和钙化软骨。

且组织具有较长的T1和较短的T2弛豫特征,但因其具有一定的质子密度,故在T1或T2加权像上,信号强度不高,呈中低信号。

透明软骨内含有75%~80%的水份,具有较大的质子密度,并具有较长的T1和长T2弛豫特征。

在T1加权像上,因T1值长,所以信号强度较低。

而在T2加权像上,因T2值长,信号强度明显增加。

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不同的病理过程,病理组织有不同的质子密度、T1及T2弛豫时间。

采用不同的脉冲序列,将表现出不同的的信号强度。

掌握这些信号变化特点,有助于判别大体的病理性质,部分作出定性诊断。

水肿脑水肿分为3种类型,即血管源性水肿、细胞毒素水肿及间质性水肿。

血管源性水肿是最为常见的脑水肿,由血脑屏障破坏所致,常见于肿瘤及炎症。

由于血脑屏障破坏,血浆由血管内漏进入细胞外间隙,这是血管源性水肿的病理生理基础。

血管源性水肿主要发生在脑白质内,结构致密的脑灰质通常不易受影响,典型的血管源性水肿呈手指状分布于脑白质之中,在肿瘤、出血、炎症以及脑外伤等脑部疾患中颇为常见。

由于上述脑病变本身也可使T1或T2时间更长,其MRI表现与水肿有类似之处,尤其在T1加权像上难以分辨。

鉴别的方法是采用重T2加权扫描序列,随着回波时间的延长,水肿信号强度逐渐增高,而肿瘤信号增加幅度不大。

必要时可行Gd-DTPA增强扫描,水肿区无异常对比增强。

细胞毒素水肿是由于缺氧使ATP减少,钠-钾泵功能失常,钠与自由水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肿胀,细胞外间隙减少所致。

细胞毒素水肿常见于急性脑梗塞的区域,使脑白质与脑灰质同时受累。

急性脑梗塞有时在T2加权图像上,其边缘部分信号较高,即为细胞毒素水肿的MRI所见,它反映了梗塞区域存在肿胀的脑细胞。

由于细胞毒素水肿出现和存在的时间不长,有时与血管源性水肿同时存在,MRI要绝对区分它们尚有一定的困难。

间质性脑水肿时,由于脑室内压力增高,出现脑脊液经室管膜迁移到脑室周围脑白质的病理生理表现。

当脑室压力高,如急性脑积水或交通性脑积水时,T2加权图像上于脑室周围可出现边缘光整的高信号带;在脑室内压力恢复到近乎正常时(如代偿期),上述异常信号又消失。

间质性水肿由于含有较多的结合水,在T2加权像上已能与脑室内脑脊液(自由水)的信号区别,在质子密度加权图像上,两者信号对比更明显。

出血出血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

按出血部位可分为硬膜下、蛛网膜下、脑内及脑室内出血,它们均有一个基础疾病,如外伤、变性血管病、血管畸形、肿瘤或炎症。

MRI在显示出血、判断出血原因以及估计出血时间方面有独特作用,其中以脑内血肿MRI信号演变最具有特征性。

较多血液由血管内溢出后,在局部脑组织内形成血肿。

随着血肿内血红蛋白的演变以及血肿的液化、吸收,MRI信号也发生一系列变化。

因此,探讨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对于认识与解释血肿MRI信号甚为重要。

人体血液富含氧合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释放出氧气后即转化为去氧血红蛋白。

氧合血红蛋白与去氧血红蛋白中含有的铁均为二价还原铁(Fe2+),还原铁是血红蛋白携带氧气、释放氧气、行使其功能的物质保证。

人体内维持血红蛋白铁于二价状态的关键在红细胞内多种代谢途径,其结果阻止了有功能的亚铁血红蛋白变为无功能的正铁血红蛋白。

但当血液从血管中溢出后,血管外红细胞失去了能量来源,细胞内多种代谢途径丧失。

同时由于红细胞缺氧,血肿内含氧血红蛋白不可逆地转化为去氧血红蛋白,最终变为正铁血红蛋白,还原铁转化为氧化铁,使血肿的MRI信号发生根本的变化。

脑出血的MRI表现取决于出血时间,主要由血红蛋白的不同代谢状态及血肿的周围环境决定的。

超急性期:出血时间不超过24h。

红细胞内为氧合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内无不成对电子,不具顺磁性。

T1加权像为等或稍低信号,反映了出血内较高的水含量。

T2加权像为稍高信号,说明新鲜出血为抗磁性,不引起T2弛豫时间缩短。

急性期:出血时间为1~3d。

红细胞内为去氧血红蛋白,它有四个不成对电子,具有顺磁性,但它的蛋白构形使水分子与顺磁性中心的距离超过3埃,因此,并不显示出顺磁效应,T1加权像仍成稍低信号。

但由于它具有顺磁性,使红细胞内的磁化高于红细胞外,当水分子在红细胞膜内外弥散时,经历局部微小梯度磁场,使T2弛豫时间缩短,T2加权像呈低信号。

亚急性期:出血的3~14d。

出血后3~7d为亚急性早期,7~14d为亚急性晚期。

在亚急性早期,去氧血红蛋白被氧化为正铁血红蛋白首先出现在血肿的周围,并逐渐向血肿内发展,它具有五个不成对电子,有很强的顺磁性。

由于正铁血红蛋白形成,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因顺磁性物质的磁敏感效应而呈低信号。

亚急性晚期红细胞开始溶解,在T1或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

红细胞溶解使红细胞对正铁血红蛋白的分隔作用消失,水含量增加是T2加权像信号增高的主要原因。

慢性期:出血时间超过14d,含铁血黄素和铁蛋白形成。

在此期间,正铁血红蛋白进一步氧化为氧化铁,同时由于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使含铁血黄素沉着于血肿周边部,其使T2弛豫时间缩短,因此在血肿的周边部出现低信号的影像环带,其余仍为高强度信号表现。

所以血肿中心T1加权像为等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血肿周边T1加权像为稍低信号,T2加权像为低信号。

铁沉积过多在中高场强MRI系统作T2加权扫描时,可于苍白球、红核、黑质、壳核、尾状核和丘脑部位见到明显的低信号,这是由于高铁物质在上述部位沉积所致。

脑部铁沉着(非亚铁血红蛋白)始于儿童,约在15~20岁达到成人水平。

在6个月龄的婴儿苍白球中已有铁存在,黑质铁沉着见于9~12个月时,红核在1岁半~2岁,小脑齿状核要到3~7岁才显示铁的存在。

上述部位的铁沉着量与年龄增长有一定相关性,仅沉积速度不一样,如苍白球的含铁量在开始时就高,以后缓慢增加;而纹状体(如壳核)的含铁量开始时不高,以后才较苍白球有明显的增加,直到70岁之后接近苍白球内所含的铁量。

大脑与小脑半球的脑灰、白质含铁量最低,其中相对较高的是颞叶皮层下弓状纤维,其次为额叶脑白质、枕叶脑白质。

在内囊后肢后端以及视放射中几乎不存在铁。

铁在脑部选择性的沉积其机理至今未明。

铁由小肠吸收之后,以亚铁血红蛋白形式(血红蛋白、肌球蛋白)与蛋白质结合,主要以铁蛋白形式沉着在脑细胞内,其中以少突神经胶质细胞与星形细胞含量最高。

铁作为一个重要的辅因子,在氧化磷酸化、多巴胺合成和更新以及羟基自由根基形成之中起积极作用。

血液中含有的转铁球蛋白不容易通过血脑屏障。

在铁沉积较多的上述解剖部位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转铁球蛋白受体并不比铁沉积较少或没有铁沉积的其他脑部多。

但是一些脑变性病、脱髓鞘病以及血管病变也确实在某些部位铁沉积过多,而且在MRI上有表现,这些疾病包括帕金森氏病(铁沉积于壳核、苍白球)、阿耳茨海默氏病(铁沉积于大脑皮层)、多发性硬化(铁沉积于斑块周围)、放疗后脑部(铁沉积于血管内皮细胞)、慢性出血性梗塞(铁沉积于出血部位)、脑内血肿(铁沉积于血肿四周),因此,MRI较其他影像学方法易于检出与诊断上述疾病。

MRI显示脑部铁沉着是高浓度铁蛋白缩短了T2时间而不影响T1时间所致。

细胞内的铁具有高磁化率,因此脑部铁沉积过多造成细胞内高磁化率、细胞外低磁化率,局部磁场不均匀,使T2时间明显缩短,在T2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

尽管有一些正常脑细胞中也存在铁,但由于其浓度不够,不足以在MRI特别是低场强的MR仪上引起明显的低信号。

梗塞梗塞组织因血液供应中断,组织出现缺血、水肿、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

梗塞急性期、梗塞部位的水肿致T1和T2均延长,所以梗塞处在T1加权像上信号强度变低,在T2加权像上,信号强度增加。

亚急性期脑梗塞有时可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多为不规则脑回状。

可能是由于缺血使小动脉壁破坏,梗塞后如血管再通或侧支循环建立,产生出血性变化,导致T2加权像出现高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