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
昌硕小学 csxxpxl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建立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简约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科技事业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理解并应用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构建速度、时间与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数学模型。[设计理念]
本课学习材料体现一个“真”。从生活中提炼学习材料,真实的素材、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教学过程着眼一个“实”。分步展开教学,过程清晰明了,学法指导扎实,兼顾个别差异;分层训练把握一个“新”。分层训练,由易到难,形式新颖,发散性强;板书设计突出一个“精”。板书设计巧妙,版面合理,应用从个别到一般的总结归纳方法,类比推导数量关系,突出重点,板书上学生的反馈能呈现学习信息,帮助理解难点。
[教学过程]
一、再现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从老师家开车到学校用了10分钟,汽车每分钟行1千米,你知道从老师家到学校有多远吗?
2、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指名反馈,并说一说1、10、10分别代表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设计意图]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因此本节课一开始就再现了同学们都非常熟悉的场景——上学,注重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给学生生成的空间与条件。
二、主动探究模型,探究新知
1、信息:自行车每分钟行驶250米,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男孩每分钟走50米。
师:今天早上你们是怎么来的?
师:看来同学们来学校的交通方式是各种各样的。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关交通方式的信息,谁能看着来说一说?(出示多媒体资料)
2、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师:老师想知道这个男孩子的总路程是多少,能帮我解决吗?(先知道他走了几分钟)
师:那好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交通方式,用多少时间你自己来定,算一算他的总路程。
3、反馈交流,抽象出数量关系式。
师:谁能很快地说出这样的算式?
师:还有很多很多,那这样的数量关系你能说吗?(指名说,同桌互相说)师:刚才我们说了这么多的数量关系,那有没有办法用一句话来概括,同桌商量一下。
4、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1)汇报调查资料
师:我们知道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还认识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速度。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了相关资料,带来了吗?我请同学来说说看。(教师指导用上“速度”一词来介绍)同桌交流收集的信息。
(2)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信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40米,光的传播速度是300000千米/秒。
师:同学们收集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信息。(出示)师:能看懂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说,指导表述)
师:你们也能用这种新方式来表示速度吗?动手试一试。(指名上台写)师:交流反馈,说一说你写的表示什么?
5、小结:通过努力,我们加深认识了速度这个朋友,还知道了速度×时间=路程,接下来就让我们用这个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确,不像时间那么常见,并且速度的单位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学生们从未见过,因此,教学关键是让学生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并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速度单位,归纳出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交通方式,分别求出不同的路程,解题是开放的,但是两者又是统一的,都能抽象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这里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
三、多元分层训练,巩固内化
1、基本练习:书本第54页例3
(1)独立完成。
(2)指名反馈。
师追问:你是根据什么列式的?80指的是这个列车的?2表示的是?得到的是?
2、拓展练习:填一填。
(1)出示表格。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反馈:你想汇报哪一个就汇报哪一个。
(4)小结:
①看了这张表格,除了知道速度×时间=路程外,我们还知道了,如果看到路程和时间,怎么求速度?如果想求时间的话,你想知道什么?(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②再仔细观察这张表格,你还有什么发现?(速度一样,时间越多,路程就越多……)
3、联系实际用一用。
(1)通过观察这张表格我们同学有很多发现,并且知道了速度和时间的求法,那你能说说这两列火车相对于东方号谁跑得快些?
(2)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说,同桌说)
[设计意图]
在巩固练习中,我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设计了分层训练。第一层:基本训练,通过练习巩固新知。第二层:拓展训练,通过解决问题抽象出另两条关系式,使学生明确已知路程、时间、速度中的任意两个数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同时渗透函数思想:路程不变,速度增加时间减少;速度不变,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时间不变,速度增加路程也增加。第三层:实践应用。通过比较,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感知比速度不仅仅看行的路程,与单位时间也紧密相关,在激化矛盾中进一步认识速度与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同时在比较的过程中也注意了算法的多样化,可以比路程,也可以比速度。在练习中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能让他们积极地思考,轻松地练习,感受着数学的魅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呀?
师: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些数学知识?(限速标志,为什么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气象台预测台风到达的时间……)
[设计意图]
通过前面的学与练,学生对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到底学的这些知识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应用这些数学知识呢?这一环节充分利用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让学生看到自己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五、练习设计
1、龟兔每一次赛跑,兔子的速度是600米/分,乌龟的速度是8米/分,兔子只用了4分钟就到了终点了,这乌龟得爬多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