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检测报告-除甲醛喷剂成分为氯化铵

合集下载

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实验报告

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实验报告

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了解甲醛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掌握实验操作的技巧。

二、实验原理甲醛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铵盐中氮含量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铵盐与过量的甲醛反应生成甲醛铵,然后用酸将甲醛铵转化为甲醛,再用碱溶液中的酚酞指示剂滴定,从而测定铵盐中氮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仪器:酸碱滴定仪、电热板、磁力搅拌器、容量瓶、滴定管等。

试剂:铵盐样品、甲醛溶液、硫酸、酚酞指示剂、氢氧化钠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样品的准备:取一定量的铵盐样品,称重记录。

2.样品的处理:将样品加入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溶解。

3.滴定操作:将样品溶液倒入酸碱滴定仪中,加入适量的甲醛溶液,加入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现淡粉色。

4.数据处理:根据滴定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计算出样品中氮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经过滴定操作,得到样品滴定至溶液呈现淡粉色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V mL。

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1 mL氢氧化钠溶液相当于样品中氮的含量为X g/L。

则样品中氮的含量可计算为:氮含量 = V × X六、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时应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到有害物质。

2.样品的准备应准确称重,避免误差。

3.滴定操作时要注意控制滴定液滴加速度,避免误差。

4.实验结果的计算应准确无误,避免数据错误。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技巧,如样品的准备、滴定操作等。

同时,我也意识到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甲醛法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提高了实验操作的能力。

八、参考文献1. 《化学实验教程》2. 《化学实验技术手册》。

除甲醛喷雾的可行性分析

除甲醛喷雾的可行性分析

除甲醛喷雾的可行性分析甲醛是一种常见的室内有害物质,存在于家具、装饰材料、地板、漆等很多日常用品中。

长期接触甲醛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导致眼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由于甲醛释放周期长,有些家具和装修材料可能在几年之后仍然会释放出有害物质。

除甲醛喷雾是否可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除甲醛喷雾的原理是通过喷洒一种特殊的液体来中和或降解空气中的甲醛。

这种液体通常是由一些化学物质组成,具有一定的酸碱性。

它可以与甲醛发生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因此,从原理上来说,除甲醛喷雾是可行的。

其次,除甲醛喷雾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喷雾剂的成分和浓度以及使用的方法。

理论上,如果喷雾剂的成分可以与甲醛发生化学反应,能够转化为无害物质,且喷雾剂的浓度足够高,那么除甲醛喷雾的效果应该是明显的。

然而,实际情况可能比较复杂。

不同的材料和家具可能有不同的甲醛释放速率和浓度,而喷雾剂的成分和浓度也会对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除甲醛喷雾的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此外,除甲醛喷雾的环境因素也会对喷雾效果产生影响。

例如,温度、湿度和通风情况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甲醛的释放和化学反应速率。

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或通风较好的环境下,甲醛的释放会更加快速,化学反应也会更加迅速。

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使用除甲醛喷雾效果可能更好。

另外,除甲醛喷雾的安全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除甲醛喷雾剂通常都含有化学成分,使用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气味和有害物质。

因此,在使用除甲醛喷雾时,需要注意避免直接吸入或接触皮肤和眼睛。

此外,使用除甲醛喷雾的环境应该保持通风良好,以防止有害物质积累和呼吸道感染。

综上所述,除甲醛喷雾在原理上是可行的,但其效果受到喷雾剂成分和浓度、使用方法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此外,除甲醛喷雾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性,防止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

因此,在选择除甲醛喷雾产品时,需要考虑其成分和浓度,并遵循安全使用的注意事项。

同时,除甲醛喷雾不能完全替代其他的除甲醛方法,如通风、植物净化等,可以综合运用不同的方法提高除甲醛效果。

民用建筑室内空气中甲醛检测方法验证报告

民用建筑室内空气中甲醛检测方法验证报告

方法验证报告编号:方法名称: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分光光度法方法编号: GB 50325-2020 分析项目:甲醛编制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 50325-2020)中要求民用建筑室内空气中甲醛检测方法,《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GB/T 18204.2-2014)的AHMT分光光度法,此方法采用《居住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分光光度法》(GB/T16129-1995)一、人员本实验室分析人员为***,女,**岁,大学本科学历,环境科学,从事化学分析3年,具有该项甲醛项目上岗证。

本实验室分析人员为***,男,**岁,大学本科学历,生物技术,从事化学分析1年,具有该项甲醛项目上岗证。

本实验室采样人员为**,男,**岁,大学本科学历,生物技术,具有该项甲醛项目上岗证。

本实验室采样人员为***,男,**岁,大学专科学历,分析化学,具有该项甲醛项目上岗证。

本实验室已于2020年12月对上述人员开展《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 50325-2020)和《居住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分光光度法GB/T16129-1995》的培训及理论考试,成绩合格,上述人员对标准中采样方法、实验室检测方法、质控要求均能熟练掌握,且在日常工作中熟悉危险化学品等安全防护知识。

二、仪器实验室具备开展《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 50325-2020)和《居住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分光光度法GB/T16129-1995》现场采样、样品保存运输和制备、实验室分析及数据处理等监测工作各环节所需的仪器设备。

三、试剂与材料1.标准物质甲醛标准溶液:100mg/L,证书编号:GSB07-3141-2014 ,批号:104126,有效期至2022年3月。

标准样品:0.401±0.0.020mg/L证书编号:GSB 07-1179-2000,批号:204533,有效期至2023年3月。

甲醛法测定铵盐含氮量

甲醛法测定铵盐含氮量
知: 在滴定过程中, 虽然百里 酚酞和酚酞混和指示剂与酚酞指示剂都是由无色变 为微红色, 但前者终点变色敏锐, 易于辨别; 相对标 准偏差最小, 精密度好, 滴定误差在 0. 1 % 以内, 测 定结果准确, 可以满足工业分析需要, 因此采用百里
酚酞和酚酞混和指示剂测定铵盐含氮量简便快速准 确, 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实验部分
1. 1 主要仪器与试剂 50 mL 碱式滴定管; 10 mL 移液管; 250 mL 锥 形瓶; 50 mL 烧杯; 250 mL 容量瓶。 0. 1000 m o l· L - 1 N aO H 标准溶液; 1 g·L - 1甲基红指示剂; 1 g· L - 1酚酞指示剂; 1 g·L - 1 (1∶1) 百里酚酞和酚酞混 和指示剂; 18 % 甲醛溶液。 1. 2 实验方法 1. 2. 1 中和甲醛中的甲酸 取原瓶装甲醛上层清液于烧杯中, 加水稀释 1 倍, 加入 2~ 3 滴酚酞指示剂 (或百里酚酞和酚酞混 和指示剂) , 用 0. 1000 m o l·L - 1 N aO H 标准溶液滴 定至微红色。 1. 2. 2 铵盐含氮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铵盐 2 g 左右于小烧杯中, 加入蒸馏 水溶解后转移到 250 mL 容量瓶中, 用蒸馏水稀释 至刻度, 混匀。 移取 3 份 25. 00 mL 试液分别置于 250 mL 锥 形瓶中, 加入 1 滴甲基红指示剂, 用 0. 1000 m o l· L - 1 N aO H 标准溶液中和至黄色 (中和游离酸所消 耗的 N aO H , 其体积不计) ; 移入 10. 00 mL 18 % 甲
[ 1 ] 武汉大学. 分析化学实验[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 2 ] 张济新, 等. 分析化学实验[M ].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

F NCP FL 氯化铵 氯化铵或氮含量的测定 甲醛法

F NCP FL 氯化铵 氯化铵或氮含量的测定 甲醛法

FNCPFL0030 氯化铵 氯化铵或氮含量的测定 甲醛法F_NCP_FL_ 0030氯化铵-氯化铵或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1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工、农业用氯化铵中氯化铵含量或氮含量的测定。

2 原理在中性溶液中,铵盐与甲醛作用,生成六次甲基四胺和相当于铵盐含量的酸,在指示剂溶液存在下,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酸。

3 试剂3.1 盐酸溶液,c (HCl) =0.1mol/L量取8.3mL 盐酸(ρ约1.19 g/mL )至1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2 氢氧化钠溶液,c (NaOH) =0.1mol/L ,即4g /L3.3 硼酸-氯化钾溶液,0.2mol/L称取6.138g 硼酸和7.455g 氯化钾,溶于水,移入5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3.4 颜色参比溶液,pH8.5在250mL 锥形瓶中,加入15.15m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 )、37.50mL 硼酸-氯化钾溶液(0.2mol/L ),再加入1滴甲基红指示剂溶液(1g/L )和3滴酚酞指示剂溶液(10g/L ),稀释至150mL 。

3.5 甲基红指示剂溶液,1 g/L称取0.10g 甲基红,溶于95%(体积分数)乙醇,用95%(体积分数)乙醇稀释至100mL 。

3.6 酚酞指示剂溶液,10 g/L称取1.0g 酚酞,溶于95%(体积分数)乙醇,用95%(体积分数)乙醇稀释至100mL 。

3.7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c (1/2H 2SO 4)=1.0 mol/L3.7.1 配制量取30.0mL 硫酸(ρ约1.84 g/mL )慢慢注入盛有400 mL 水的600mL 烧杯内,混匀。

冷却后转移至1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贮存于密闭的玻璃瓶内。

3.7.2 标定称取已在250℃干燥过4h 的基准无水碳酸钠2.20g ±0.01g (准确至0.0001g ),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50mL 水溶解,再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溶液,用硫酸溶液滴定至红色刚出现,小心煮沸溶液至红色褪去,冷却至室温。

氯化铵的反应及应用

氯化铵的反应及应用

氯化铵的反应及应用2008年第4期邵玉昌:氯化铵的反应及应用3氯化铵的反应及应用邵玉昌(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辽宁大连116023)摘要:氯化铵作为联碱生产的联产产品主要用于农业肥料,但作为一种化工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制备其它产品是一更好的利用途径,本文对这些化学反应作一综述.关键词:氯化铵;反应;应用中图分类号:TQ114.1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8370(2008)04一O3—1O 2007年,我国联碱企业共生产氯化铵7.3Mt,主要作为氮肥用于农业,特别是制备的复合肥深受欢迎.氯化铵在我国农业上应用已有40多年历史,已在10多种类型土壤和30多种作物试用,证明氯化铵对大多数农作物增产效果明显_】J.氯化铵除作肥料外,还可以利用其本身物理和化学性质直接应用,如:含47%或57%氯化铵水溶液可用于消防灭火_3-4J,2mol氯化铵与1mol三氧化锑复配后可用作聚乙烯阻燃剂_5J,利用其升华性质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金属粉体材料_6-7J,氯化铵能降低二茂铁分解温度,使其能在较低温度下碳原子直接自组装生成非晶态碳纳米管_8J,用作高性能,大功率和再充电的锰干电池电解液_9—11J,最新研究发现氯化铵可用于治疗人体肝脏组织坏死【12J.通过化学反应途径将氯化铵转化成其它化合物,使其作为化工和冶金行业的原料,充分利用分子中的氮和氯元素是氯化铵利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用化学方法利用氯化铵已有报道[.一,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氯化铵的化学反应及应用作一综述.1热分解反应氯化铵加热后分解出氯化氢和氨两种气体,在N,环境下DSC测试表明180℃吸热峰,是氯化铵晶型由NaC1型转化为CsC1型吸热峰,230℃吸热峰是氯化铵热分解,没有氯化铵熔化峰,显微镜观察分解过程看到氯化铵晶体没有融化,只是体积不断缩小, 说明氯化铵分解前并没有融化.通过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得出热分解反应是在晶体表面进行,反应是一层一层地向内部收缩,反应速率仅与表面质点数有关,受一维相边界反应机理控制,热分解过程由三步完成,第一步是表面质点振动能增加过程;第二步是表面(氢离子和氯离子)反应过程;第三步是NH3和HC1从表面脱附过程.--N.H~--C1…H3…H'C1…NH3…HC1…一——∑一占一——一——一一∑——∑一+N+Hc反应活化能E=84.67I(J/m0l[.在空气环境下,DTA测试表明晶型转化吸热峰温度188oC,分解吸热峰温度295oC(起始196℃,终止310oC),DTG结果为分解温度292oC(起始167oC,终止307oC)116]. 直接分离热分解产生的氯化氢和氨这两种气体是难以做到的,温度稍低这两种气体即反应生成氯化铵,从外表上看好象是升华过程.如何利用氯化铵分子中的氯化氢和氨是氯化铵应用的关键,报道较多的是采用先将其中一个反应掉,回收另一个的方法,如:与酸性化合物反应,使氨生成不挥发的铵盐,剩余单一氯化氢就方便收集了,然后再将得到的铵盐加热分解回收氨;或与碱性化合物反应形成不挥发的氯化物或盐酸盐,回收释放的氨气,然后加热生成的氯化物或盐酸盐得到氯化氢或将氯化氢再氧化得到氯气.也有报道采用电化学的方法.2电化学反应制备氯气和氨气2.1直接电解2NH4C1——2NH3+H2+Cl2用25%40%的氯化铵溶液在2.5—3V的直流电源下进行电解,在阳极产生氯气,阴极产生氢气,这两种气体经干燥,压缩冷却得到液氯和液氢, 电解完成后的电解液经加热于85—100oC蒸出氨, 经冷却,气液分离,压缩冷却后得到液氨,生产1t液氯,较原传统的电解食盐水法省电10%一15%,并且单个电解槽生产能力提高10%一20%[n].2.2间接电解将氯化铵在高于330℃低于365oC范围内加热分解,产生的氨和氯化氢混合气体与熔融的金属锡(或锌)接触,生成氢气和氯化锡(或氯化锌),回收氨气和氢气.F4C1+SnNH3+us2HN4C1+SnCl2+nNH3++氯化锡(或氯化锌)再用电解方法制成金属锡(或锌)和氯气,得到金属锡(或锌)再与氯化铵反应循环使用.整个过程只消耗氯化铵,得到氨气,氢气和氯气.电解在低熔点共熔混合物(NaC1一znch或NaC1一AlCh)中进行,电池电压1.5—1.9V,石墨作eSnCl2——C12+Sn3化学氧化反应制备氯气和氨气3.1氧化镁一羟基氯化镁法早在1887年和1889年,LudwigMond提出以气化的氯化铵为原料,通人装有粒状氧化镁床层反应器,氧化镁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氨气,回收释放出的氨气后,通人空气将氯化镁氧化生成氧化镁和氯气的方法.第一步将在350oC气化的氯化铵通人到温度500—550oC,装有直径0.5英寸的球状氧化镁管式反应器中,球状氧化镁是由氧化镁与白土和生石灰(按100:75:6重量比)的混合物在氯化钾溶液中研磨成稠浆料,再成型得到.在第一步氯化铵与氧化镁反应至无氨气放出时,开始第二步氧化反应,在800—1000oC通人干燥的热空气,氯化镁快速地被氧化成氧化镁和氯气,氯气被载气带出,含量7%一10%.释放完氯气后降温,再通人氯化铵进行下一循环反应【一2o3.1962年ShellInt.Research.公司对这一工艺进行改进,控制第一步反应深度使反应进行到羟基氯化镁而不是氯化镁阶段,原因是氯化镁在水解时颗粒形状崩解变成粉末,当再被氧化为氧化镁后仍保持了细粉末状态,不利于反应进行,同时提出添加催化剂加速生成氯气的氧化反应,催化剂为氯化铜,氯化稀土(didymium)和氯化钾混合物,载体为颗粒硅胶(表面积200ms/g,孔径604),将颗粒氧化镁和负载的催化剂颗粒混合装入固定床或流动床反应器中, 第一阶段温度300400oC,通人气态氯化铵和水蒸汽进行吸收氯化氢并释放氨气,然后第二阶段在350500℃通人空气氧化得到氯气.第一阶段通入水蒸汽的目的是将反应停止在羟基氯化镁阶段, 防止生成氯化镁-2¨.30n~4OO℃NH4C1+MgO—MgOHC1+NH34MgOHC1-02———3—5——————5——O————一℃4MgO+2C12+2H203.2氧化锰一氯化锰法在氨碱法生产纯碱过程中,每生成1molNa2CO3产生含2molNH4C1的溶液,需用生石灰分解回收氨,这一过程需用大量石灰并产生大量氯化钙,是氨碱法生产纯碱一大问题,针对这一情况1955年Ralph提出将母液经浓缩,结晶出的固体氯化铵与氧化锰反应,反应生成的氨返回到制碱过程,而生成的氯化锰再与二氧化锰和硝酸反应得到氯气和硝酸锰,氯气回收,硝酸锰经氧化和还原生成氧化锰,循环使用.2NH4C1+MnO——一us0+2NH3+MnC12MnC12+Mn02+4HN03——C12+2H20+2Mn(NO3)2第一步反应将固体氯化铵和固体氧化锰充分混合后在马弗炉中340400oC加热分解,回收释放的2008年第4期邵玉昌:氯化铵的反应及应用氨气,也可用采用氨碱法生石灰分解氯化铵相同的方法即用氯化铵溶液与固体氧化锰加热回流下释放氨.第二步用二氧化锰和硝酸氧化生成的氯化锰,氧化反应在内衬防腐砖的塔式反应器中进行,二氧化锰靠近塔顶进料,氯化锰可以同二氧化锰一起进料,也可在靠近二氧化锰进料口下面进料,硝酸进料口则在两者下方.控制塔的反应区保持硝酸和二氧化锰过量是有利的,生成的硝酸锰以浓溶液形式脱离反应区.然后在空气存在下加热反应得到二氧化锰和硝酸,硝酸循环使用,一部分二氧化锰循环使用,剩余的二氧化锰在空气存在下加热至700~750 ℃,向其喷洒石油还原得到含量98%以上氧化锰,再循环使用,产生CO2用于制碱.Mn(No3)2H2O+1/2o2—一MnO2+2HNO32MnO2+C——I-2MnO+co2经成本核算以氯化铵为原料氧化锰一氯化锰法生产的氯气比用传统由氯化钠电解生产氯气方法更经济【引.3.3氧化铁一氯化铁法20世纪60年代初,IcI公司[.]和索尔维公司[一]几乎同时提出了对以三氧化二铁分解氯化铵工艺路线的改进,此前该工艺过程由氯化和氧化两步构成:2Fezo3+12NI-I4C1——I-4FeCl3+12NH3+6I-I2O4FeCh+3o2——'2F.2O3+6Ch但存在两个缺点,一是在氯化阶段,高价铁具有氧化性可与生成的氨发生副反应,降低了氨回收率, 如:6FeCh+2NH3——I-6FeCl2+6HC1+N2另一个是在氧化阶段是三氯化铁在反应温度下可气化脱离反应区影响氯气收率和含量.改进的办法是添加氯化钾降低氯化铁挥发性,再加入氯化铜或稀土作促进剂,并在循环中增加还原过程,将高价铁还原为低价铁,用低价铁参加第一阶段氯化:FeO+2NH4C1——I-FeCl2+H2O+2NH34FeCh+3o2——I-2F.2O3+4C12Feao3+2H2——I-2FeO+H2O索尔维公司采用流化床反应装置,装置分三个反应区(1,2,3),上述的三个反应分别在这三个区域内进行(见图1).流化床内装入粒状物是用氯化铁,氯化钾和氯化铜浸涂在颗粒状惰性载体上制得.经过再深入研究发现要得到高浓度氯气应将氧化过程分开,分成两个部分即预氧化和氧化脱氯:FeC12+02——I-2/3Fe2O3+8/3FeCh8/3FeCh+2o2——I-4/3F.2O3+4C12所以在流化床反应装置中的2和3区之间增加一个预氧化反应区,使整个流化床反应装置有四个反应区,改进后得到氯气体积浓度提高5%以上,例如:由14%提高到22%.ICI公司则采用固定床反应装置,装入的粒状物除浸涂氯化铁,氯化钾和氯化铜外增加了稀土铈(Ce),铈可加快氧化生成氯气的速度,效果明显.图1氧化铁与氯化铵为原料制备氨和氯气流化床工艺4与酸性化合物反应4.1与硫酸或硫酸氢铵反应制备氯化氢和氨或硫酸铵盐4.1.1硫酸与氯化铵为原料工艺60—160℃NHdCl+M2So4———NH4HSo4+HC1fm~O0crNH4HSo4———H2So4+NH3浓硫酸与氯化铵配比为1:(1~2)mol,另加少量硫酸钾,搅拌下60~160oC开始释放氯化氢,氯化氢释放完,升温至360~390oC,硫酸氢铵分解释6纯碱工业放氨气,生成的硫酸加入氯化铵再循环使用.反应时加入硫酸钾可将硫酸沸点(98%硫酸沸点BB0℃)提高到d00℃,以利于加速硫酸氢铵分解[26l,但由于分解温度过高在分解成氨时伴随着脱水和硫酸根分解反应,氮和硫元素均有损失.d.1.2硫酸氢铵与氯化铵为原料工艺有研究表明,当温度高于250℃时硫酸铵开始分解,到300℃时只有氮分解,在350℃时.硫开始分解,如在350℃保持0.5h硫分解为sO2(10.8%)和SO3(3.82%),在500℃,0.5h,硫几乎全部分解为SO2(93.7%)和sO3(5.14%),根据分析分解气体组成提出硫酸铵分解步骤如下[27J:(1)≤300℃:(NH4)2SO4—一NH4HS04+N(2)≥350℃:(NH4)2SO4一NH4HS04+N王{32NI-LtHS04一(NH4)2S20,+0B(NH4)2S207——2NH3+2N2+6S02+9H20从硫酸氢铵和硫酸铵分解温度比较看,选择在较低温度下能分解的硫酸铵是比较有利的,分解温度低防止了硫和氮损失.140~160℃NHdC1+NH4HS04——(NH4)2So4+HC1(NH4),SO4NH4HS04+NH3先将硫酸氢铵加热至熔点147℃融化,搅拌下加入氯化铵,加热在140~160℃释放氯化氢,释放完氯化氢后,升温至280~BB0℃,硫酸铵分解释放氨气,生成的硫酸氢铵循环使用_23o3.根据近期研究结果由于第一步生成的硫酸铵与硫酸氢铵形成摩尔比1:1复盐,上述反应中硫酸氢铵与氯化铵摩尔配比应在1:0.5以上,第二步为复盐中的硫酸铵热分解释放氨_3¨.对于浓硫酸与氯化铵和硫酸氢铵与氯化铵的反应研究不仅是只为得到氯化氢和进一步分解硫酸铵盐得到氨,其实硫酸铵是比氯化铵用途更广的化肥, 把氯化铵转化为硫酸铵作为化肥的研究也十分有意义,但氯化铵与硫酸反应只能得到硫酸氢铵或硫酸氢铵和硫酸铵复盐,得不到纯的硫酸铵,当氯化铵与硫酸摩尔配比1:1时,反应在常温下即可进行,氯化铵转化率大于98%,得到含量大于95%硫酸氢铵, 经x射线衍射分析产物中不含硫酸铵.当氯化铵与硫酸摩尔配比2:1时,氯化铵转化率受温度影响很大(见图2),当温度大于120℃时形成由氯化铵,硫酸氢铵和(NH4)H(S04)2低共熔混合物.在这一阶段,随三者比例不同,共熔点变化,使反应物凝固,反应困难,到250℃时反应物重新熔化,转化率明显增加,达到86.9%,产物为硫酸氢铵与硫酸铵等摩尔复盐(NH4)3H(S04)2[一.r祷辞耧藤反应温度,℃图2反应温度对氯化铵转化率的影响4.2与硫酸氢钠反应制备氯化氨和氨200℃NHdC1+NariS04———NaNH4SO4+HC1>300℃NaNH4so4一NaHS0d+NH3表面上看由于硫酸氢钠不仅便宜而且易得用,所以用它完成氯化铵分解过程具有吸引力,但实际上由以上两个反应构成的循环无法操作,由于硫酸氢钠在高于315℃熔点后才呈流体状,在与氯化铵反应分解出氯化氢温度下还是固体,另外高温熔融的硫酸氢钠和气化的氯化铵高温下具有强腐蚀性, 只有金属钽(Ta)和铂(Pt),或玻璃,石墨和耐酸陶瓷能耐受,工业反应设备材质选用耐酸陶瓷,由于陶瓷传热较差,及时传人反应需要的大量热能难以实现.ClaflinC.H.提出用混合的硫酸氢盐代替硫酸氢钠并加入高沸点有机溶剂做传热剂及气体夹带剂来解决上述两个难题.我们知道在硫酸氢钠中混合硫酸氢铵,可降低熔化温度,如两者等摩尔混合后熔点降到170℃,采用硫酸氢钠和硫酸氢铵混合盐就能使其在第一阶段反应温度下具有液体流动性,满足搅拌和用泵输送要求.混合盐的制备可用一水硫酸氢钠和硫酸铵混合后加热,在360℃下通人有机夹带剂蒸气带出氨和水汽,当氨气释放净后得到混合盐,测定其组成和熔点见表1.每摩尔混合盐在260℃时加入0.15~0.75mol的氯化铵同时通人有机夹带剂蒸汽,氯化氢气体剧烈放出,当释放完氯化氢后升温至360℃释放氨气, ∞加:2∞∞2008年第4期邵玉昌:氯化铵的反应及应用7释放完氨气后降温到260℃加入氯化铵重复操作, 有机夹带剂可选用三氯苯,在多次循环后混合盐熔点会升高,在第一阶段通入少量水蒸汽可解决这一问题[引.表1混合盐组成和熔点4.3与磷酸反应制备氯化氢和氨或磷酸氢二铵8O~160℃NH4C1+H3PO4一NH4H2P04+HC1NH4H2P04———一HPO3+H20+NH3HPO3+H20H3P04在浓磷酸中按1:(0.5~1)mol加入氯化铵,搅拌,加热,在80~160℃释放释放氯化氢,释放完氯化氢后,升温至180~445℃磷酸二氢铵分解生成氨,水,和偏磷酸,偏磷酸加入水后生成磷酸再循环使用[引.如果反应停在磷酸二氢铵阶段,得到的磷酸二氢铵可用作磷肥[引.4.4与氯铂酸反应提纯贵金属利用氯铂酸铵,氯铑酸铵和氯钌酸铵沉淀析出反应,提纯这些化合物作为制备高纯度贵金属原料[36一】:H2nCl6+2NH4CI——(NH4)2nCl6+2HCI5与碱性化合物反应5.1与氧化镁反应制备氨.氯化氢或氯化镁.氧化镁将氧化镁加入氯化铵水溶液中在105~136℃沸腾下反应并蒸出氨气,剩余的氯化镁水溶液在220~250℃分解放出氯化氢,得到羟基氯化镁再与氯化铵循环反应[.一9l.MgO+2NH4cl2NH3+n20+MgC12220~250℃MgC12+H20一Mg(OH)C1+HC1Mg(OH)C1+NH4cl三+n20+MgC12羟基氯化镁与氯化铵溶液在100~105cI=反应后,将反应液蒸干可得到六水氯化镁.六水氯化镁在300℃以下分解释放出氯化氢和水,得到固体羟基氯化镁,当温度到达479℃时在羟基氯化镁继续分解出氯化氢,同时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Mg(OH)C1一MgO+HC14Mg(OH)C1+02——4MgO+2C12+2H20羟基氯化镁分解为氧化镁的温度远高于氯化镁水解反应温度,并由于高温氧化损失一部分氯元素, 同时氧化镁与氯化铵的反应活性也不如羟基氯化镁,所以反应应控制到羟基氯化镁阶段,循环使用羟基氯化镁,这样可以发挥羟基氯化镁与氯化铵反应活性高和分解温度较低两方面优点,另外较低的反应温度对设备防腐蚀有利_柏J.氧化镁与氯化铵反应活性受到氯化镁分解温度影响较大,在600℃以下分解得到的氧化镁活性与氧化钙相近,如:在氯化铵溶液中通入蒸汽反应6min,加氧化钙反应回收氨91%,加氧化镁反应回收氨88%,超过600℃后得到的氧化镁与氯化铵反应速度会很慢,分解反应难以进行_4川.550~600oCMgC12+H20一M+2HC1早期专利报道的氯化铵与氧化镁工艺是采用管式炉反应器的固相反应,第一步将氯化铵粉末与16~35目氧化镁颗粒混合后装入反应器,在325~500℃加热通入水蒸气放出氨气,通过控制反应配比和通入水蒸气使反应生成羟基氯化镁,主要考虑氯化镁脱氯化氢时由于中间生成MgO?MgOHC1复合物使粒状崩解,最终得到的氧化镁颗粒太细,再与固体氯化铵反应活性低,而羟基氯化镁脱氯后生成的氧化镁保持了颗粒(10~100目)不受破坏,有利于与氯化铵多次循环反应,第二步将温度升到675—700℃通入水蒸气水解,释放氯化氢,这条工艺能将氯化铵中的90%氨和88.6%氯化氢得到回收【.325~nnNH4Cl+MgO1MgOHC1+NH367S7mcr:Mg(OH)C1—MgO+HC1-12u,,有人用DTA和TG研究了六水氯化镁在N,下热分解过程[43】:1)MgC12?6H2O(潮解水)2)MgC12?6H203)MgC12.3I-I20MgC12.6H20+潮解水MgCl2.3H20+3H20MgC12'2H20+I-I208纯碱工业4)MgCI2'2H205)Mg(OH)CI?H20Mg(OH)CI?H20+HCIMg(OH)CI+H20,,>4456)Mg(OH)CI—MgO+HCl可以看出由MgCh?6H20直接加热脱水得不到无水氯化镁,最终得到的是氧化镁.如果要想制得无水氯化镁产品,可在氯和氯化氢气氛中或通过与氯化铵或有机胺的复盐脱除氯化镁结晶水的方法E44].高纯度氧化镁也可由氯化铵与水镁石反应浸出氯化镁并用水吸收生成的氨,然后将分掉残渣的氯化镁液体与回收的氨水反应沉淀出纯的氢氧化镁, 再高温煅烧方法制得l45]:9OO℃Mg(OH)2———+MgO+H205.2与有机胺反应制备氨,氯化氢由于分解伯胺或仲胺和氯化氢形成的盐温度高,引起胺本身分解,所以伯胺和仲胺不能用于回收氯化氢,叔胺一般采用不溶于水的叔胺,如:三正辛基胺.成盐和盐分解反应均在溶剂中进行,氯化铵与叔胺的摩尔比为1:1.2,叔胺与氯化铵反应时加入极性有机溶剂如:异丙醇,生成的有机胺盐酸盐分解时加入高沸点非极性有机溶剂如:十二烷.NH4CI+R3N—R3N.HCI+NH3R3N.HClR3N+HCIN?HCl——-——一+Cl2其工艺过程见图3,在分解塔1釜内加入氯化铵水溶液,三正辛基胺,异丙醇和十二烷,加热82℃回流释放氨,然后蒸馏分出异丙醇再循环使用,釜液分离出三正辛基胺的盐酸盐和十二烷混合物在分解塔2釜中加热至十二烷回流(220oC)释放氯化氢,釜液三正辛基胺和十二烷再循环使用L46J.5.3与氧化钙或碳酸钙反应制备氨和氯化钙或晶体碳酸钙氨碱法生产纯碱过程的中母液蒸氨过程是以氧化钙与含氯化铵母液反应分解出氨,20世纪90年代索尔维公司针对含(2%~8%SiO2)硅酸盐的石灰石分解氯化铵母液的石灰石利用率低,采取了旋液分离石灰乳,分两次加料方法加以解决.经测试旋液分离出粒度大的乳液含硅酸钙多,先将粒度大于125m(硅钙重量比0.22)石灰乳先加入,加入量为氯化铵量的70%以下,以保持反应体系偏酸性,促使硅酸二钙分解出氧化钙并与氯化铵反应,剩余石灰乳液(硅钙重量比0.03~0.06)第二次加入l_47J. 2CaO'Si02—一CaO+CaO'SiO2CaO+2NH4CI——2NH3+H20+CaCI2虽然石灰石得到充分利用并回收了氨,但生成的大量氯化钙利用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目前氯化钙主要用于道路除雪剂,也可以与碳铵反应,经脱色,过滤后得到纯度98%,粒度小于45m晶体碳酸钙l48J和制备纳米碳酸钙产品E49]:CaCO3+2NH4CI——CaCl2+2NH3+C02+H20CO2+NH3+H20一NH4HC03+NH4OHCaCl2+NH4HCO3+NH40H——}CaC0+fH4Q+I4205.4与硅酸钠反应制备二氧化硅氯化铵溶液与水玻璃在70~80℃反应2h,然后酸化至pH=4,过滤,130℃干燥得到二氧化硅,收率大于96%,含量97.3%,比表面积356m2/g,是高质量的白碳黑Eso].如将硅酸钠溶于乙醇水溶液中,40℃搅拌下滴人氯化铵水溶液,滤出沉淀,100oC烘干后在马弗炉450oC焙烧1h可得到纳米级(40nm)二氧化硅l5.2NH4CI+Na2SiO3_2NH3+2NaCI+SiO2+H205.5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提纯或提取金属氧化物用次级氧化锌(或含氧化锌原料)和氯化铵为原料在60~80℃反应,利用生成的氨络合物溶于水的特性将杂质分离,然后水解,焙烧得到活性氧化锌,氯化铵可循环使用[引.ZnO+zn(NH3)2ch+H2ZnONH4CINHchH0+Zn3)2+Zn(NH3)2C12+H20图3有机胺与氯化铵反应制备氨和氯化氢工艺zn(OH)2 zn()2+NH4C10HN———}Zn(),+ZnO+H202008年第4期邵玉昌:氯化铵的反应及应用95.6与稀土氧化物反应提取稀土化合物氯化铵与稀土氧化物的反应是冶金工业提取稀土的重要过程,例如:采用固氟固相焙烧方法稀土回收率高于85%.由于焙烧温度较高(350—500℃),氯化铵与稀土氧化物反应比较复杂[引.与氧化镧反应在低温下生成复合物2NH4C1?Lacl3,升温后2NH4C1?LaCl3分解得到氯化镧,其中在高于氯化铵分解温度后产生的氯化氢与氧化镧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镧.1)La203+10NH4C1LaC13)+6NH3+3H202(2NH4C1?>3282)NH4Cl—HCl+NIO3+6HC1——I.2I丑Cl3+3H20>399℃3)Cl3一I丑Cl3+2HC1+2NH3与氧化铈反应首先氧化铈与氯化铵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和氯化氧铈(CeOC1),氯化氧铈继续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铈,在328—360℃,氯化过程伴随着气相水解和氧化反应,当温度高于360℃时部分三氯化铈被水解氧化成氧化铈.1)140—328℃2CeO2+4NH4C1——I.2CeOCl+C12+4NH3+2H20 CeOC1+2NH4C1——I.CeCl3+2NH3+H202)328360℃CeCl3+H20——,CeOCl+HC1CeOC1+2HC1——,CeCl3+H202CeOC1+02——2CeO2+Cl22CeO2+8HC1——I.2CeCl3+Cl2+4H203)>360℃CeCl3+H20——,CeOCl+2HC12CeOC1+02——,2CeO2+C125.7与含锑和锶矿石反应.提纯氧化锑和碳酸锶1)粉碎的锑矿石(100目)在还原煤和氯化铵作用下生成挥发性三氯化锑,反应温度500600℃,挥发后进人湿式收尘器同时完成氧化锑的转化并捕集得到三氧化二锑粉,氯化铵回收使用,这是一种低品位氧化锑矿冶炼新方法[56].Sb204+6NH4C1+C500—600℃———2sbCl3+6NH3+3H20+CO2SbC13+6N+3H20———_===:—,Sb203+6NH4Cl—pH5?5,?52)锶以碳酸锶为主要形式存在于菱锶矿和天青石矿中,采用氯化铵与粗碳酸锶原料低温共热,通过转化制备纯品碳酸锶.第一步产生的氨,二氧化碳和水冷凝后成为碳铵溶液用于下一步氯化锶水溶液的碳化,生成的碳化锶析出分离,母液经浓缩后得到氯化铵,氯化铵基本无消耗,可以循环反复使用,锶的回收率不低于现行的煅烧法和复分解法. 200—250℃SrC03+2NH4Cl———SrCl2+2NH3+co2+H2O4o一5O℃SrC12+(NH4)2C03———SrCo3+2NH4C16与硅化镁反应制备氮化硅氮化硅是一种重要的高温功能材料,在机械,电子,化工和航天领域有广泛用途,将硅化镁与氯化铵按摩尔比1:(4.1—4.5)混合,密封后在450—650℃进行固相反应,所得产物经水洗,分离和干燥,得到平均颗粒尺寸为15—95nm的a—Si3N4粉【引.以价廉的硅化铁代替硅化镁制备氮化硅可得到相似的结果[59j.450~650℃3Mg2Si+12NH4C1———+Si3N4+6MgC12+8NH3+12H27与五氯化磷反应制备六氯环三磷腈氯化铵与PC15反应生成一类氮磷双键交替排列为主链的线性聚磷腈(n>10)和环状聚磷腈(n= 3—9).ClINH4cl+Pcl5——(一N一)+4HcllClClCl六氯三聚膦腈结构为:\P/\NN『llCl—PI1_一Cl//\ClNCl当n=3时为六氯环三磷腈,它是聚磷腈异构体中用途最大的中间体,分子中的氯原子可与许多金纯碱工业属或基团反应合成含环状有机磷腈化合物,可制成阻燃材料,绝缘材料,特种橡胶,液晶材料和电子材料等.自1897年Stokes报道了六氯环三磷腈后,对其合成方法研究较多,以氯化铵和五氯化磷为原料在有机溶剂中合成的工艺最有工业价值J,研究发现吡啶类化合物和多价金属化合物复合作为催化剂的效果最好,不仅加快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问,而且三聚体选择性明显提高.从吡啶类化合物加入量看它不仅仅是作缚酸剂,吸收反应生成的氯化氢(表2),不加吡啶类化合物,只加金属化合物得到的产物中三聚体含量明显下降,四聚体含量增加.在相同条件下用无水三氯化铝或无水三氯化铁作催化剂, 产物主要为线性聚磷腈,三聚体含量分别为22%和26%.操作过程为在溶剂氯苯回流温度下,滴加五氯化磷的氯苯溶液,滴加时间5h,加完后反应2h至无氯化氢释放止,然后滤出过剩氯化铵,减压蒸出部分溶剂,冷却结晶得产品-6.表2催化剂对反应影响*N}I4C10.72mole;PCI50.6mole;**0.OO9mole三聚体的分离提纯采用先结晶,再减压蒸馏方法得到含量98.37%产品[.郑州大学在蒸出氯苯后加入石油醚,加热回流萃取,冷却,过滤,将滤液中的石油醚蒸出后得到晶体,再用正庚烷重结晶或升华,可得到纯白色晶体六氯环三聚磷腈,收率88%.m.P.1l1113℃[.近期日本旭化成化学公司研究发现反应体系含水量,原料氯化铵的粒度和PCls加料速度对反应都有影响,如果不严格控制不仅会使产品收率低而且产生更多的环状多聚物和线性聚合物,比较好的条件是①反应体系内所含的水分量基于加入到反应体系中的氯化磷总摩尔数5X10-3以下的摩尔分数,②氯化铵的平均粒径为10gm以下,且由Rosin—Rammler式算出的粒径分布值在2以上,③PC15加料速度为每小时0.12molNI~C1E训.●8与五氯化磷和五氧化二磷反应制备N一(二氯磷酰基)三氯膦嗪N一(二氯磷酰基)三氯膦嗪(P2NC15)是合成线性聚氯膦嗪原料,与有机化合物反应可制得聚烷氧基膦嗪,聚芳氧基膦嗪等聚有机膦嗪,用作润滑剂,阻燃剂和特种橡胶原料.它由氯化铵与五氯化磷和五氧化二磷经两步反应制得,一般氯化铵和P205用量多于理论量,NH4Cl与PCls和P205摩尔配比为1:2.47:0.56,第一步用POC13作溶剂,它也起到抑制多聚物和环状化合物形成作用[6s].1r,1)9PC15+3NH4c1二3[c13P—N—PC13][Pcl6]一+12HC12)3[c13P—N—PC13][Pcl6]一+2P2O570~80℃一3P2NOCI5+7POC130C18I。

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实验报告

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实验报告

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实验报告甲醛法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定有机物中氮含量的方法,本文以实验室测定铵盐中氮含量为例,描述了甲醛法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以及测得的结果。

1.甲醛法原理甲醛法(硝酸甲醛法)是一种测量有机物中氮含量的常用实验方法,其原理是用硝酸甲醛将有机物中的氮转化为氨,再用酸性分光光度法测定氨的浓度,从而得出有机物的氮含量。

2.实验材料和试剂从实验室储存室取出硝酸甲醛试剂(400毫克/毫升)、石蕊红试剂(250毫克/毫升)、甲醇(分析级)和氢氧化钠(分析级),并从外购获得本实验所用的铵盐样品。

3.实验流程(1)将铵盐样品(约20克)称入盖有重量标示的100毫升量瓶中,并加入50毫升纯甲醇和2毫升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摇匀,让样品完全溶解;(2)将所得溶液滴定至50毫升标定点,然后向滴定液中加入酸性石蕊红溶液2毫升;(3)将加入石蕊红溶液后的溶液滴定至100毫升,然后快速有序地加入硝酸甲醛溶液。

(4)当溶液发生反色时,按照实验程序,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光度。

4.实验结果用甲醛法测定铵盐样品中氮含量结果如下:初始光度:1.055最终光度:3.674样品中氮含量:1.919%5.实验总结本实验证明,甲醛法可以用于测定铵盐样品中的氮含量,测得的结果为1.919%,结果比预期的结果稍低,说明实验方法正确,甲醛法是一种有效的测定有机物中氮含量的方法。

此外,在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严格控制溶液的温度,以及滴定时注意不要滴出被测液,以免误差偏大。

同时,也要注意样品量、试剂称量以及器具清洁度,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信度。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熟练掌握甲醛法测定铵盐样品中氮含量的实验程序,并对实验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未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氯化铵检测分析方法

氯化铵检测分析方法

氯化铵检测分析方法1.目的明确氯化铵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氯化铵的质量标准2. 职责质检部、试验室2.职责4.检验方法本标准所用水应符合GB\T6682—92中三级水的规格所列试剂,除特殊规定外,均指分析纯试剂。

试验中所需标准溶液,按GB、T601—88规定制备4.1含量测定方法甲:蒸馏后滴定法4.1.1原理氯化铵属铵盐,用蒸馏法测定含量的原理参见“WYN—030硫酸铵”中“氮的测定”部分4.1.2仪器蒸馏仪器与“WYN—030硫酸铵”中“氮的测定”所用蒸馏仪器相同。

≤0.8 4.1.3应用试剂氢氧化钠溶液(450g/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A(NaOH)=0.5mol/L]硫酸标准滴定溶液[A(1/2H2SO4)=0.5mol/L];其浓度应小于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甲基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液。

4.1.4测定手续称取9g样品(精确至0.001g),溶于少量水中,移至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摇匀,准确吸取50ml于蒸馏瓶(A)中,加约350ml水,并加少量防爆沸石。

准确吸取50ml硫酸标准滴定[A(1/2H2SO4)=0.5mol/L]于吸收瓶E中,并加约80ml水(以水封除双连球与瓶连接口为准),加4~6滴甲基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液,然后将装置按图连接,各连接处涂以硅脂并固定,以确保蒸馏装置的严密性,然后将冷却水通入装置中,经滴液漏斗(A)往蒸馏瓶(A)中注入30ml 氢氧化钠溶液(450g/L),当漏斗(A)中流存2ml溶液时,关闭活塞。

加热蒸馏直至吸收瓶(E)中收集到250ml馏出液(蒸馏时间约45min)。

停止加热,打开漏斗(A)上活塞,拆下防溅球管(B),仔细冲洗冷凝管(D)将洗液并入馏出液中,最后拆下吸收瓶(E),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A(NaOH)=0.5mol/L]至溶液呈现灰色即为终点,同时作一空白试验。

4.1.5计算氯化铵(以NH4AL干基计) %(V1-V2)×A×0.05349×100=m×50÷500×(100-X)或氮(以N 干基计) % =(V1-V2)×A×0.01401×100=m×50÷500×(100-X)式中V1—空白试验耗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体积,ml;V2—样品耗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体积,ml,A—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实际浓度,mol/L;m —称取样品质量,g;0.05349—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A(NaOH)=1.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氯化铵的质量;0.01401—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A(NaOH)=1.0mol/L] 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氮的质量;X—水分,%乙方法:银量法A:原理在NH4AL的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加入K2ArO4作指示剂,用Ag2Ar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由于AgAl的溶解度(1.34×10-5mol/L)小于Ag2ArO4的溶解度(6.5×10-5mol/L),所以在滴定过程中AgAl首先沉淀出来,待滴定到终点附近,由于银离子浓度迅速增大,达到Ag2ArO4的浓度积,立即形成砖红色的Ag2ArO4沉淀,借此指示滴定终点。

2023-2024学年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化学高一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化学高一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化学高一上期末监测试题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为刻蚀在玻璃上的精美的花纹图案,则该刻蚀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A . 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B . 322NaHCO HClNaCl H O CO +++↑ C . 42Si 4HF SiF 2H +↑+↑ D . 242SiO 4HF SiF 2H O +↑+2、将一定量的钠和铝的混合粉末投入水中,粉末完全溶解后,得到30mLOH -浓度为1 mol∙L −1的溶液。

然后再向其中加入1 mol∙L −1的盐酸,到沉淀量最大时消耗盐酸80mL ,则混合粉末中钠的物质的量是( )A .0.08molB .0.05molC .0.03molD .0.04mol3、将12.4克氧化钠溶于87.6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 .8.0%B .12.4%C .16%D .32%4、 “3G”手机出现后,以光导纤维为基础的高速信息通道尤显重要。

下列物质中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是 A .铜合金 B .陶瓷 C .聚乙烯 D .二氧化硅5、各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对应的方法如表所示。

序号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①KNO 3 溶液 KOH 加入适量 FeCl 3 溶液,并过滤 ② FeSO 4 溶液 CuSO 4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③ H 2 CO 2通过盛有NaOH 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④ NaNO 3 CaCO 3 溶解、过滤、蒸发、冷却、结晶 其中正确的一组是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6、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子数相同的是()A.2 L CO和2 L CO2B.9 g H2O和标准状况下11.2 L CO2C.标准状况下1 mol O2和22.4 L H2O D.0.2 mol NH3和4.48 L HCl气体7、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定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A.托盘天平、药匙、烧杯、容量瓶B.量筒(或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C.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D.容量瓶、烧杯、玻璃棒、分液漏斗8、下列萃取分液操作(用CCl4作萃取剂,从碘水中萃取碘)中错误的是()A.饱和碘水和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后,塞上上口部的塞子,用一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部,一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B.静置,待分液漏斗中液体分层后,先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准备放出液体)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全部下层液体沿承接液体的烧杯内壁慢慢流出D.最后继续打开活塞,另用容器承接并保存上层液体9、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形式存在。

BS EN 717-1中文

BS EN 717-1中文

欧洲标准EN717-1(用小型气候箱法测定甲醛释放量)上海科绿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Shanghai Create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这是英国标准的正式英文版本EN 717-1:2004 。

它取代撤回DD ENV 717-1:1999。

英国参与其筹备工作委托给技术委员会B/541 ,木制品板材中心,它有责任:协助追究者理解文本有责任向国际或欧洲协会任何追究者提供法规修改的解释与建议,并保证英国相关利益者的知晓。

监督相关国际和欧洲利益单位发展,并向他们颁布宣传这些法规协会中代表组织成员需要将此提交秘书处交叉参考:英国标准执行国际或欧洲出版物中提到的这个文件中可以在BSI的目录条款下的题为“国际标准通信指数”,或使用“搜索”BSI的电子目录或英国标准在线可以找到。

本刊物并非旨在包括所有必要的规定合同。

使用者须负责其正确适用。

综述页这份文件包括封面,内页前言,标题页,2至31内容页和封底。

在BSI的版权声明中显示该文件表明本文件是最新印发。

目录前言........................................................ . (3)导言 (4)1范围............... .......................。

(5)2规范性引用........................... ..................... (5)3术语和定义 (5)4原理.............................. ...... ........................... .. (6)5试剂 (6)5.1一般. ........ ................... .. (6)5.2乙酰丙酮溶液 (6)5.3醋酸溶液........................................ (6)5.4甲醛标准溶液......................................... .. . (6)6仪器.................. ................................................. .. 76.1试验室 (7)6.2空气采样系统 (8)6.3设备的化学分析 (8)6.4设备的核查空气汇率 (9)7试件 (9)8程序 (9)8.1试验条件 (9)8.2验证测试条件 (9)8.3商会筹备.......... ............... . (10)8.4试件制备 (11)8.5加载和启动程序 (11)8.6空气采样和分析............................................. . (11)8.7测试持续时间 (12)9测定甲醛释放量 (12)9.1通则 (12)9.2原则 (12)9.3程序 (12)9.4标准曲线 (12)9.5计算的数额吸收甲醛 (13)9.6计算甲醛释放量 (14)10测定试验结果 (14)11表达的结果 (14)12测试报告............................................................ 附件A (规范性)试验室 (17)附件B (规范性)测定空气汇率 (24)附件C (规范性)测定稳态排放值....................................... .. (26)附件D (翔实)分析程序的荧光法测定甲醛内容............................ . (29)参考书目....................................... (31)这是CEN/TC 112 为板材检测建立的标准。

央视除甲醛最有效方法

央视除甲醛最有效方法

央视除甲醛最有效方法央视除甲醛最有效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法:1. 通风换气:通风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除甲醛方法之一。

在新家装修完毕后,应尽量开窗通风,将室内的甲醛排出室外。

如果室内的甲醛浓度较高,可以考虑安装空气净化器或使用空气循环系统,加强空气流通,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2. 植物净化:许多室内植物具有一定的吸附甲醛的能力,如吊兰、芦荟、虎尾兰等。

将这些植物摆放在室内可以起到一定的除甲醛效果。

但植物的吸附能力有限,只能减少少量的甲醛浓度,无法完全除去甲醛。

3. 使用活性炭:活性炭是一种常见的除甲醛材料,因其具有大量的微细孔隙结构,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甲醛分子。

在家中放置一些活性炭,可以起到一定的净化效果。

但活性炭吸附能力有限,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

4. 使用除甲醛喷剂:市场上有很多种除甲醛喷剂,这些喷剂含有吸附甲醛的成分,可以直接喷洒在装修材料上,通过化学反应将甲醛分解或吸附。

使用除甲醛喷剂需要按照说明进行操作,以避免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5. 水分操作:水分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能够降低甲醛浓度的方法。

通过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可以将分子中的甲醛分子吸附在水分子上,从而减少空气中的甲醛含量。

6. 尽量减少家具装修材料中甲醛的释放:在购买家具之前,可以选择低甲醛释放的环保材料,如E1级板材;装修时可以选择使用甲醛含量低的建材和涂料,减少甲醛释放的来源。

7. 减少室内甲醛来源:除了装修材料,室内还有一些其他的甲醛来源,如家具、地毯、窗帘、墙纸等。

减少这些物品的使用,选择绿色环保的家具和装饰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甲醛含量。

8. 定期检测室内甲醛含量:为了了解室内甲醛含量的变化情况,可以定期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

如果发现甲醛浓度较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可以相互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除甲醛效果。

此外,除甲醛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需要耐心等待。

同时,对于敏感人群,如孕妇和婴儿,应尽量避免接触甲醛含量较高的环境,并在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测。

除去甲醛的喷剂是什么原理

除去甲醛的喷剂是什么原理

除去甲醛的喷剂是什么原理除去甲醛的喷剂的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甲醛分子分解为无害物质,或者通过吸附甲醛分子将其固定在物质表面。

甲醛是一种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广泛存在于家居、办公场所、汽车等环境中。

甲醛有刺激性气味,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如咽喉痛、哮喘、恶心、头痛、过敏反应等。

因此,除去甲醛成为了重要的任务。

除去甲醛的喷剂使用了一系列化学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其分子或离子间,转移电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其中,氧化剂能够接受电子,还原剂能够释放电子。

这种反应被广泛应用于除去甲醛的喷剂中。

在含有氧化剂的喷剂中,氧化剂可以将甲醛分子中的碳氢键氧化,使其形成更稳定、无害的物质。

2. 甲醛与甲醛结合甲醛还可以通过与其他物质结合的方式来除去。

这种结合可以是化学结合,也可以是物理吸附。

化学结合是指甲醛分子与其他物质形成新的化合物,甲醛被永久固定在其中。

物理吸附是指甲醛分子被喷剂中的一种物质表面吸附,将其暂时固定在表面。

3. 降解反应除去甲醛的喷剂中还包括了一些能够降解甲醛分子的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加速甲醛分子分解的速度,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降解反应通常是通过提供催化剂的方式促进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综上所述,除去甲醛的喷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甲醛与其他物质结合以及降解反应等化学原理,将甲醛分子分解为无害物质,或将其固定在物质表面,从而达到除去甲醛的效果。

这些喷剂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除甲醛的场所,如家居、办公场所、汽车等,帮助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除甲醛喷雾剂原理

除甲醛喷雾剂原理

除甲醛喷雾剂原理引言:甲醛作为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寻求有效的方法去除甲醛。

而除甲醛喷雾剂作为一种常用的清除甲醛的产品,备受人们的关注。

下面,本文将为您介绍除甲醛喷雾剂的原理。

一、除甲醛喷雾剂的成分除甲醛喷雾剂主要成分为氨基硅油、去离子水、甲醛光触媒、弱碱性表面活性剂等多种材料。

这些成分的合理比例构成了有效的清除甲醛的溶液,为除甲醛喷雾剂的清除效果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除甲醛喷雾剂的原理1.吸附分解甲醛除甲醛喷雾剂里含有的甲醛光触媒可以吸附甲醛分子,使其分解为无毒的CO2和H2O。

这种除甲醛的原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甲醛含量。

2.覆盖阻止甲醛挥发喷雾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超强的表面张力,并在喷洒时形成一层保护膜,可以有效阻止甲醛的挥发。

这种技术可在清除甲醛同时,还能起到防止再次污染的优秀功效。

3.快速清除有机物质污染喷雾剂中的氨基硅油和去离子水可以快速清除有害有机物质,为甲醛的清除提供更好的条件。

三、使用除甲醛喷雾剂的注意事项除甲醛喷雾剂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室内通风良好,可以适当开窗通风,使用产品前还需要更换空气滤芯。

2.按照说明书的用量喷洒,不可过度喷洒,如有不适及时止咳或离开现场。

3.使用后应该放置24小时,让甲醛彻底分解,保证室内空气清洁。

总结:除甲醛喷雾剂的主要清除原理是吸附分解甲醛、阻止甲醛挥发和快速清除有机物质污染。

使用该产品需要注意室内通风情况和使用量,以保证清除效果的同时避免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除甲醛的喷雾剂原理

除甲醛的喷雾剂原理

除甲醛的喷雾剂原理喷雾剂是一种常用的除甲醛产品,其原理一般可分为化学反应和物理吸附两个方面。

化学反应是指喷雾剂中的化学物质与甲醛分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甲醛转化为无害物质。

常见的化学反应原理有如下几种:1. 氧化还原反应:喷雾剂中的活性氧化剂,如过氧化氢(H2O2)或次氯酸钠(NaClO),可以与甲醛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较为稳定的无害物质,如水(H2O)和二氧化碳(CO2)。

这种反应不仅将甲醛分解为无害物质,还可以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2. 缩聚反应:喷雾剂中的缩聚剂,如尿素、氨基甲酸酯等,可以与甲醛分子发生化学缩聚反应,生成较为稳定的无害化合物,如脲醛类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在常温下稳定性较高,不会释放出甲醛。

3. 酸碱中和反应:喷雾剂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可以与甲醛分子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相对稳定的中间产物或盐类。

这些中间产物或盐类相对无毒,不会释放出甲醛。

除了化学反应,物理吸附也是喷雾剂除甲醛的重要原理之一。

喷雾剂中的物理吸附剂通常是一些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的材料,如活性炭、沸石等。

这些材料具有很多微孔和介孔,能够吸附周围空气中的甲醛分子。

通过物理吸附作用,甲醛分子可以在喷雾剂表面被吸附并固定,从而达到去除甲醛的效果。

此外,喷雾剂还可以通过溶解和稀释的方式有效减少空气中甲醛的浓度。

喷雾剂中一般含有水、酒精等溶剂,这些溶剂可以与甲醛分子进行溶解,使其浓度降低。

同时,喷雾剂的喷雾方式可以使其均匀分布在空气中,从而达到稀释效果。

总而言之,喷雾剂的除甲醛原理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和物理吸附。

通过喷雾剂中的化学物质与甲醛分子之间的反应,可以将甲醛转化为无害物质。

而物理吸附剂则可以通过吸附作用将甲醛分子固定在喷雾剂表面。

此外,喷雾剂还可以通过溶解和稀释的方式降低空气中甲醛的浓度。

这些原理相互协同作用,能够有效除甲醛,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