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杂谈 (34)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常见问题解答

初中数学常见问题解答

初中数学常见问题解答1. 什么是代数方程?代数方程是指包含有一个或多个未知数的等式,其中未知数在方程中被表示为字母或符号。

代数方程是研究数学关系的重要工具,它们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

2. 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包含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其一般形式为ax + b = 0。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是移项、合并同类项,最后将未知数的系数提取出来,从而得到未知数的值。

3. 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包含一个未知数的二次方程,其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可以使用因式分解、完成平方、配方法或求根公式。

根据方程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4. 什么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恒定的数列,常用形式为a,a+d,a+2d,…,其中a为首项,d为公差。

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恒定的数列,常用形式为a,ar,ar^2,…,其中a为首项,r为公比。

5. 如何求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n - 1)d,其中an为第n项,a1为首项,d为公差。

对于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r^(n - 1),其中an为第n项,a1为首项,r为公比。

6. 如何求解平方根和立方根?要求解一个数的平方根,可以使用开平方运算,即找到一个数,使得它的平方等于给定的数。

求解一个数的立方根,可以使用开立方运算,即找到一个数,使得它的立方等于给定的数。

在计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或近似的方法来获得结果。

7. 什么是概率?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度量方式,其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

概率为0意味着事件不可能发生,概率为1意味着事件肯定会发生。

概率可以通过计数方法、频率方法或几何方法来计算。

8. 如何计算百分数和比率?百分数是指将数值表示为百分数的形式,即数值乘以100,并在后面加上百分号。

数学知识问答

数学知识问答

数学知识问答数学知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贯穿于各个领域,并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思维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答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常见问题。

Q1: 什么是平方根?A1: 平方根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对于一个非负实数x,如果有一个非负实数y,使得y的平方等于x,那么y就被称为x的平方根。

Q2: 什么是质数?A2: 质数是指大于1的整数中,除了1和自身外没有其他约数的数。

例如,2、3、5、7等都是质数,而4、6、8等是非质数。

Q3: 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质数?A3: 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质数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试除法。

首先,我们可以将该数除以2到根号n之间的每个整数,如果能整除,则该数不是质数;如果无法整除,则该数可能是质数。

Q4: 什么是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A4: 最大公约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整数中能够整除这些整数的最大正数。

最小公倍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整数中能够被这些整数整除的最小正数。

Q5: 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A5: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可以使用辗转相除法,将两个数中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再将除数与余数继续相除,直到余数为零为止,此时除数就是最大公约数。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可以使用最大公约数的性质来计算,最小公倍数等于两数之积除以最大公约数。

Q6: 什么是比例和比例式?A6: 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可以表示为a:b或a/b。

比例式是由两个或多个比例构成的等式。

Q7: 如何解决比例问题?A7: 解决比例问题通常有两种常用的方法:等比例法和单位量法。

等比例法是通过设置一个未知数,并设置等式来解决问题,而单位量法则是通过将已知量和未知量转化为相同的单位进行计算。

Q8: 什么是平均数?A8: 平均数是指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这些数值的个数所得到的值。

平均数可以分为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等多种类型。

Q9: 如何求一组数的平均数?A9: 求一组数的平均数可以将这些数相加,然后除以数的个数即可。

数学问题解答

数学问题解答

数学问题解答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我们常常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一、代数问题解答代数问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问题类型,它可以通过建立方程或者利用代数运算来解决。

1. 建立方程:当遇到等式关系时,可以通过建立方程将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例如:某数的三倍与另外一个数的和等于12,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首先设被求的两个数分别为x和y,根据题意可以得到方程3x + y = 12.2. 利用代数运算:代数运算是解决代数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灵活运用加减乘除、整除余数、因式分解、多项式展开等运算法则,可以简化问题的推导过程。

例如:(2x + 3)^2的展开式为4x^2 + 12x + 9.二、几何问题解答几何问题需要运用几何知识和几何推理方法来解答。

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几何问题解答方法。

1. 利用几何定理:几何定理是几何问题解答的重要依据,例如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定理等。

当遇到几何问题时,首先要分析题目中给出的几何条件,然后运用相应的几何定理来解决问题。

2. 利用几何推理:几何推理是通过逻辑推理方法解答几何问题的重要手段,包括反证法、推广法、归纳法等。

通过分析图形特点、构造辅助线、运用几何定理和几何推理方法,可以解决各种几何问题。

三、概率问题解答概率问题是与随机事件相关的问题,需要通过计算概率来解决。

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概率问题解答方法。

1. 利用频率法:频率法是通过实际试验进行统计,计算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

例如:掷一颗均匀的骰子,出现奇数的概率是多少?通过掷骰子多次,记录下奇数出现的次数,然后计算频率就可以得到概率的近似值。

2. 利用计数法:计数法是通过数学计数的方法来计算概率的方法。

例如:从一副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牌,得到黑桃的概率是多少?通过计算黑桃牌的数量与总牌数的比值,就可以得到概率的精确值。

四、函数问题解答函数问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需要通过给定的函数关系求解特定的未知量。

勾股定理中的数学问题(分类整理版)

勾股定理中的数学问题(分类整理版)

勾股定理中的数学问题(分类整理版)
勾股定理,也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是代数几何中的重要定理
之一。

它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简介
勾股定理得名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他的发现是在直角
三角形中,边长为a和b的两个直角边,斜边的长度为c,有如下
关系式成立:
a^2 + b^2 = c^2
这一定理在数学、物理和工程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使用方法
快速计算和验证一个三角形是否满足勾股定理,可以使用下列
方法之一:
1. 验证:将三边的长度代入定理的关系式,检查等式是否成立。

2. 推导:已知两个边的长度,可以通过关系式求解第三边的长度。

3. 应用:可以使用这一定理解决各种三角形问题,例如计算三角形的周长、面积或角度。

数学问题
在勾股定理的应用中,涉及到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分类:
1. 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问题: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5,其中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3,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2. 寻找特殊直角三角形
问题:找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所有边的长度都是整数。

3. 探索勾股数
问题:寻找满足勾股定理的整数解。

4. 应用于几何问题
问题:使用勾股定理解决几何问题,如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或寻找角的度量。

总结
勾股定理是数学中的重要定理,可以解决许多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

了解如何使用和应用这一定理,有助于提高数学技能并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问题解答

数学问题解答

数学问题解答数学问题在我们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一个详细而准确的解答来引导我们。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提供一些常见数学问题的解答,希望能为您解决疑惑。

*****一、加法与减法加法与减法是数学中最基础的运算之一。

当我们面对一些复杂的加减运算时,往往需要运用一些技巧。

首先,我们要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当两个数相加时,我们将它们的数值相加,符号保持不变。

例如,2 + 3 = 5。

当两个数相减时,我们将被减数减去减数,符号保持不变。

例如,6 - 2 = 4。

其次,我们可以运用进位和借位的方式来简化计算。

当我们进行加法运算时,如果两个数的和超过了我们所使用的进位数,我们需要向左侧的更高位进位。

例如,7 + 9 = 16,我们将6留在个位上,进位1到十位。

对于减法运算,当我们减去一个较大的数时,我们需要向左侧的更高位借位。

例如,13 - 5 = 8,我们需要向十位借1,再进行减法运算。

*****二、乘法与除法乘法与除法是数学中另一种常见的运算。

当我们面对乘法和除法问题时,也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来简化计算。

首先,我们要熟练掌握乘法表。

乘法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两个数的乘积。

例如,2乘以3等于6,我们可以在乘法表中找到相应的位置。

其次,当进行较大的乘法运算时,我们可以运用分配律的性质进行简化。

例如,4 × 25可以分解成4 × (20 + 5),即4 × 20 + 4 × 5。

这样,我们可以更容易地计算乘法结果。

对于除法运算,在计算中我们要使用除法的定义。

例如,当我们计算12除以3时,我们要找到一个数,使其乘以3的结果等于12。

这个数是4,所以12 ÷ 3 = 4。

*****三、代数方程代数方程是数学中一个关键的概念。

当我们遇到代数方程时,我们需要运用一些解方程的方法来求解未知数的值。

首先,我们要学会使用逆运算。

当方程中存在加法或减法时,我们可以运用减法的逆运算来化简等式。

初中代数分类讨论问题经典题小结

初中代数分类讨论问题经典题小结

初中数学分类讨论问题经典题例析(代数部分)山东省沂水县四十里镇第二初级中学(276406) 张荣建一、 因为大多数运算公式和运算性质的成立都具有一定条件,所以,在运用公式和性质时要针对成立的条件分类讨论经典题1、已知k cb a bc a a c b =+=+=+,求k 的值。

分析:运用等比性质时,要注意性质成立的条件:a+b+c ≠0,所以求k 值时须分a+b+c ≠0和a+b+c=0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当a+b+c=0时, b+c=-a ,a+c=-b ,a+b=-c ,∴k=-1当a+b+c ≠0时,k= 2=+++++++cb a b ac a c b 。

经典题2、已知xy=3,求yx y x y x +的值。

分析:x x =2的条件是x ≥0,当x <0,x x -=2,所以,化简二次根式时一定要考虑未知字母的正负。

解: xy=3,x 与y 同号,当x >0,y >0时,y x y x y x +=322==+xy yxy y x xy x ,当x <0,y <0时,y x y x y x +=322-=-=-+-xy yxy y x xy x 。

经典题3、已知16)3(22+--x m x 是完全平方式,求50142+-m m 的值。

分析:22b ax x ++是完全平方式的条件是a =±2b ,16)3(22+--x m x 是完全平方式,所以8)3(2±=--m ,∴m=7或m= -1,当m=7时,50142+-m m =()1172=+-m ,当m= - 1时,50142+-m m =1+15+50=65。

经典题4、若0223422⎪⎭⎫ ⎝⎛+-=--x x x x ,则x= 。

分析:10=a 的条件是a ≠0,若1222=--x x ,解得1,321-==x x ,所以要针对1321-==x x 和分别讨论34x 2+-x 是否为0,最后确定x 的取值。

初中数学中常见的代数问题解析

初中数学中常见的代数问题解析

初中数学中常见的代数问题解析代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初中数学学科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学习代数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常见的代数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常见的代数问题进行解析,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代数知识。

一、一元一次方程1. 问题描述:已知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方程的根。

解析: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 + b = 0,其中a和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求解方程的根可以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以及化简等方法,得到x的值。

2. 问题描述:已知一元一次方程的根,求解方程的系数。

解析:已知一元一次方程的根x,可以将该根代入方程,然后根据方程的形式,得到系数的值。

二、一元二次方程1. 问题描述:已知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程的根。

解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² + bx + c = 0,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求解方程的根可以通过公式法、配方法或因式分解等方法,得到方程的解。

2. 问题描述: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求解方程的系数。

解析: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x₁和x₂,可以利用韦达定理,通过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得到方程的系数。

三、代数式的化简1. 问题描述:已知一个复杂的代数式,化简该代数式。

解析:化简代数式的关键是运用数学中的基本运算法则和代数运算法则,如合并同类项、分配率、乘法法则等,将代数式化简为最简形式。

四、函数与方程1. 问题描述:已知一个函数,求解函数的零点。

解析:函数的零点即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也就是函数的根。

求解函数的零点可以通过解方程f(x) = 0来实现。

2. 问题描述:已知一个函数,求解函数的最值。

解析:求解函数的最值需要首先找到函数的极值点,然后通过比较函数在极值点和区间端点的函数值,得到函数的最值。

五、不等式1. 问题描述:已知一个不等式,求解不等式的解集。

解析:求解不等式的解集需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和已知条件,通过变形和化简等方法,得到不等式的解集。

六、代数方程组1. 问题描述:已知一个代数方程组,求解方程组的解集。

常见数学问题解答常见的数学问题和疑惑

常见数学问题解答常见的数学问题和疑惑

常见数学问题解答常见的数学问题和疑惑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常常有一些数学问题和疑惑困扰着我们。

本文将解答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和疑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一、为什么除以0是没有意义的?在数学中,当我们进行除法运算时,我们将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得到一个商。

然而,当我们试图用0去除一个数时,结果就会变得模糊不清。

为什么呢?假设我们有一个数a,我们想要用0去除它,即a ÷ 0。

我们可以假设存在一个数x,使得0 * x =a。

但是,这个假设不成立,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得到的结果都是0。

因此,我们无法找到一个确切的数x来满足等式0 * x =a。

这也就是为什么除以0是没有意义的。

数学上,我们称这种情况为“除以0的结果为无穷大”。

二、为什么分母不能为0?在分式中,分母表示我们将某个数分成多少份。

然而,当我们把一个数分成0份时,这个概念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假设我们有一个分数a/b,其中b表示分母。

如果b等于0,那么我们试图将a分成0份。

但是,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会发现没有任何一种情况下我们能够把一个数分成0份。

因此,分母为0是没有意义的,数学上称之为“分母不能为0”。

三、为什么负数乘以负数得到正数?在初学数学的时候,我们知道两个正数相乘得到正数,两个负数相乘得到负数。

但是为什么负数乘以负数得到正数呢?假设我们有两个负数a和b,我们知道它们的乘积为ab。

现在,我们来考虑一个简单的例子,-2乘以-3,即-2 * -3。

根据之前的规律,我们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一个正数。

我们可以通过纸上计算来理解这个现象。

我们知道-2表示向左移动两个单位,而-3表示向左移动三个单位。

那么,我们把-2 * -3理解为“向左移动两个单位再向左移动三个单位”,这就相当于向左移动5个单位。

而向左移动5个单位,实际上就是向右移动5个单位,也就是正数5。

因此,负数乘以负数得到正数是根据数学定义和规律得出的。

中学数学中与初等数论有关的几个问答

中学数学中与初等数论有关的几个问答

目录1.前言 (1)2.利用整除性判别法解决整除问题 (1)2.1能被2k或5k整除的判别法 (1)2.2割尾判别法 (2)3.利用整除的基本性质解题 (5)4.最大公因数 (7)5.抽屉原理在数论中的应用 (9)6.致谢 (12)7.参考文献 (14)中学数学中与初等数论相关的几个问题陈琴 (指导老师: 左可正)(湖北师范学院 数学系 湖北 黄石 435002)1.前言在中学数学中,整数是特殊常用的一类数.而初等数论是研究整数的性质的、与算术有密切关系的一门学科,可以说初等数论是算术的延续.初等数论问题更是数学竞赛试题多发区.而对于整除性质和抽屉原理的考察一直是中学数学竞赛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核心内容,作为高中教师,有必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考查.2.利用整除性判别法解决整除问题一个数能不能被另一个数整除,虽然可以用长除法去判别,但当被除数位数较多时,那是很麻烦的。

要判别一个正整数a 能否被另一个正整数d 整除,往往可变为只要找出另一(绝对值)较小的整数b ,而去判别b 能否被d 整除。

这个新的整数b 也就称为判别数。

要看一种整除判别法是否优越,就在于能否用较快的速度而得出很小的判别数。

因为判别数b 越小,就越容易判别能否被d 整除。

下面我将阐述两种判别法。

2.1能被2k 或5k 整除的判别法令整数01n a a a a =⋯(0<0a ≤9,0≤i a ≤9, i =1,2, ⋯,n). i a ∈N.因为210k k |,但k 2不整除110k -,故要判别a 是否能被k 2整除,就是要而且只要判别122n k n k n n a a a a -+-+-⋯能否被k 2整除.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证实这个判别法.例1:试判别51024能否被16整除?解:显然16=42,故相当于来判别a 是否能被42整除.但1024=1000+24而321000∣,42不整除1000,故知以42除1000的余数为8,而8+24=32可被16整除,故知1651024∣.与能被2k 整除的道理一样,判别a 是否能被5k 整除,只需要看122n k n k n na a a a -+-+-⋯能否被5k 整除就行了.对不同的k 如何判别,现分述如下:(1) 当k =1时,即要判别a 是不是5的倍数,这时的充分必要条件是n a =0或5.(2) 当k =2时,即要判别a 是否能被25整除,这时只要看1n n a a -.而25∣1n n a a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1n n a a -=25,70,75或1n a -=n a =0.(3) 当k =3时, 即要判别a 是否能被125整除, 这时只要看a 的最右边三位数21n n n a a a --,而21n n n a a a --125∣的充分必要条件是21n n n a a a --=125,250,375,500,625,750,875或2n a -=1n a -=n a =0.(4) 当4k ≥时,要判别a 是否能被5k 整除,则可用“逐步约商”判别法.例2:试判别21401375能否被45整除.解:我们只需要判别1375能否被45整除就行了.75显然可以被25整除.现用“逐步约商”判别法.因为1375=25•55,即25除1375的商为55.而55不能被25整除.可见1375不整除45,从而21401375不整除45.2.2割尾判别法先给出一个定理:假定自然数011n k n k n a a a a a a ⋯--+=⋯,如果a 能被奇质数p 整除,则将a 的右端任意割去k 位(不妨设割去的k 位数不是p 的倍数,否则无讨论之必要),必存在唯一的正整数1m p <(只与p 和k 有关),使得a 的判别数10111()n k n k n b a a a m a a --+=⋯-⋯ (1)仍是p 的倍数.同时也存在唯一的正整数2m p <,使得a 的判别数20121()n k n k n b a a a m a a --+=⋯+⋯ (2)也是p 的倍数.下面我将对此定理作出证明.证明:我们只要就该定理中之(1)式证明就行了(因(2)式完全同理可证).事实上,由于从a 的尾部割去的k 位数1n k n a a -+⋯和p 互质,则可知同余方程1()n k n a a -+⋯x ≡01n k a a a -⋯(mod )p有唯一解.令它为1(mod )x m p ≡.于是该定理得到证明.对于p 的倍数a 割去k 位并按(1)式的要求而定出1m 后,由于1m 的唯一性,若a 不是p 的倍数,则按(1)式的要求作出的判别数1b 也一定不是p 的倍数.反过来,由1b 是否为p 的倍数也可判定a 是否为p 的倍数.而且对(2)式也可同理应用.为了进一步阐述割尾判别法,我们可以看一个例子:例3:试判别816751136124能否被7整除?解:我们用(1)式,割去3位或6位.割去3位时, 1m =1.割去6位时1m =6我们用长除法的形式来解出判别数由上述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割三位的方法经过三步得出的判别数为77,故可断定816751136124能被7整除;而割六位的方法只要一步就得出判别数7,故也能断定816751136124能被7整除.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应作几点说明:(1) 当将要判别的数割去1位,2位,3位,…时, 1m 是为多少是怎样知道的?确定方法是:当割去一位时,则可在7的倍数中取一简单的两位数(最好个位数为1).比如21.将21的个位数1割去,此时剩下一个2,而2减去1的2倍就等于零.而零显然可以被7整除.故此法可确定1m =2.当割去两位时,则可在7的倍数中取一简单的三位数.比如301.将301的右端两位数割去,此时剩下一个3,而3减去01的3倍就等于零.故此时可确定1m =3.同理可确定其它位数的1m ,这个1m 就叫做割尾判别法的“乘数”.它随割去的位数不同而异.(2) 在例3中很碰巧,经三步割三位后的判别法只有两位,经一步割6位数后得判别数只有一位.若有3位或3位以上,则应再割去1位或2位,就是说,有时判别一个数需要几种割尾法交错使用,直到得出最后的判别数是一位或两位为止.将例3加以推广,割尾法同样可以判定a被13,17,19整除.3.利用整除的基本性质解题整除是初等数论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b︱a的意思是存在一个整数q,使得等式a=bq成立.因此这一标准作为我们讨论整除性质的基础.也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整除问题的方法.即当我们无法用整除语言来叙述或讨论整除问题时,可以将其转化为我们很熟悉的等号问题.例4:证明3∣n(n+1)(2n+1),这里n是任意整数.证法一:根据题意,n可以写成n=3q+r,这里r=0,1,2,q为整数.对r取不同值进行讨论,得出结论.证法二:根据整除定义,任何连续三个整数的乘积必是3的倍数.证法三: 根据n(n+1)(2n+1),利用222112(1)(21),6n n n n++⋯+=++来证明.证法四:利用数学归纳法也可以证明.竞赛中关于数论的论证题主要是讨论整除的整除性和整数解,证明方法通常有:直接证明法,间接证明法(反证法).例5:已知24∣62742ab,求a,b.由于24=3×8,而(3,8)=1,3和8都是特殊数,故本题往往习惯于利用整除特征加以解决.但利用整除特征解答有两个弊端,即(1)解题过程一般较烦琐;(2)若非特殊数无法解.可利用整除的因式分解法得出一般的解法.对于特殊数的整除规律要求能掌握其一般定理的证明,并熟记一些特殊数的整除规律,这对解题大有帮助.例如:1、一个整数被2整除的充要条件是它的末位为偶数.2、一个整数被3整除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3、一个整数被9整除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4、一个整数被5整除的充要条件是它的末位数字为0或5.5、一个整数被4,25整除的充要条件是它的末二位能被4,25整除.6、一个整数被8,125整除的充要条件是它的末三位能被8,125整除. 例6:证明:对于整数x 与y , 23x y +与95x +能同时被17整除或不可整除. 证:记23u x y =+, 95v x =+,则有3517v u x -=即3517v u x =+ (1)5317u v x =- (2)若对0,0x y z ∈, 017u |.其中00023u x y =+,由(1)知0173v |,其中00095v x y =+.又(17,3)=1,所以017v |.同理可证,对11,x y z ∈,117v |,其中11195v x y =+,则 117u |,其中11123u x y =+.证毕.【分析】将本题加以推广:用,ax by cx dy ++代替23x y +与95x y +.令,u ax by v cx dy =+=+.设0ad bc -≠消去y ,()a bdu bv ad bc x c d -=-=x .记a bs c d =.du bv sx =+,bv du sx =-若(,)(,)1d s b s ==,则对同样的,x y ,u 与v 同时被s 整除(或同时不被s 整除)若(,)(,)1,a s c s ==结论成立.例6中231795=-,而(3,17)(5,17)1-=-=,(2,17)(9,17)1-=-=.所以例4成立.例7: 1000!的末尾有几个零?解:考虑1000!的标准分解式中2与5这两个素数的指数,若1000!1225r r A =,A N ∈,A 不能被2与5整除,则1000!中末尾有r 个零, r 是1r 和2r 中较小者.在1,2,3, ⋯,1000中,有200个数能被5整除,在这200个数中,有40个能被25整除,在这40个数中,有8个能被35整除,在这8个数中,有1个能被45整除.不大于1000的自然数中没有能被5的5次幂或更高次幂整除的数.可见在1000!的标准分解式中,5的指数22004081249r =+++=.显然12r r >,所以249r =,即1000!的末尾有249个零.4.最大公因数和整除性一样,二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实质上也是用等号来定义的,因此在解决此类问题是如果有必要的话可化为等式问题.最大公约数的性质中最重要的性质之一为:若a=bq+c ,则一定有(a ,b )=(b ,c ),这就是求二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理论根据.最小公倍数实际上与最大公因数为对偶命题.特别要指出的是a 和b 的公倍数是有无穷多个.所以一般地在无穷多个数中寻找一个最小数是很困难的,为此在定义中所有公倍数的最小的正整数.这一点实际上是应用自然数的最小自然数原理.即自然数的任何一个非空子集一定有一个最小自然数存在.最小公倍数的问题一般都可以通过以下式子转化为最大公因数的问题.两者的关系为,,a b N ∈ [,](,)ab a b a b = 例8:对于任意的非负整数n ,求形式为 228577n n +++=的一切数的最大公因子.在解答初等数论的习题中,如果我们把题目有关的概念,例如整除,最大公因子,互素等用等式表示出来,再经过这些等式的恒等变形,常常能够找到解题的方法.解:当0n =时, (1)22(1)17857k k +++++=;假设n k =时, 2215778k k +++|;当1n k =+时,(1)22(1)1221787788k k k k +++++++=+221221221227(78)8(87)7887k k k k k k ++++++=+++--21257(78647)k k q ++=-+212257(7877577)k k k q +++=-++221257[7(78)577]k k k q +++=-++57p = (,)p q N ∈故形为22278n n +++的一切数的最大公因子为57.例9:证明:若,a b N ∈,那么等差数列,2,3,a a a ⋯ba 中能被b 整除的项数等于a 与b 的最大公约数.证明:设(,)a b d=,于是,,,.(,)1a drb ds r s N r s==∈=.,2,3,a a a⋯ba被b整除之后为r s ,2rs,⋯()ds rs由于(,)1r s=.上式中各项为整数者的项数,仅为1s ,2s,⋯,dss中为整数的项数,所以共计d项,证毕.5.抽屉原理在数论中的应用抽屉原理又称鸽巢原理,它是组合数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最先是由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明确地提出来的,因此,也称为狄利克雷原理。

数学趣味问答

数学趣味问答

数学趣味问答数学是一门充满乐趣的学科,它不仅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工具。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带来一些有趣的数学问答,希望能够让你们在玩乐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问:两个理数相除,商是1,余数是0,被除数是什么?答:被除数是0。

因为任何数除以0都是无穷大或无穷小,所以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问:把1至100这100个整数横着排成一行,删除1号位上的数,将2号位上的数放到最后,删除3号位上的数,将4号位上的数放到最后,依此类推,最后会剩下哪个数?答:最后剩下的数是37。

这个问题其实是经典的约瑟夫问题,通过不断删除和移动的操作,最后剩下的数总是素数。

问:如果A+B=C,那么A、B、C可以填入以下哪组数字?a) 3, 5, 7 b) 2, 3, 5 c) 4, 5, 9 d) 6, 7, 11答:正确答案是d) 6, 7, 11。

因为在自然数范围内,两个奇数相加总是得到一个偶数,而两个偶数相加总是得到一个偶数。

问:用1、3、5、7、9这5个数字,能组成多少个互不相同、三位数,且各位数字互不相同的数?答:可以组成60个不同的三位数。

第一位有5种选择,第二位有4种选择,第三位有3种选择,所以总共有5*4*3=60种组合。

问:两个数的和是95,差是33,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答:这两个数分别是64和31。

设其中一个数为x,则另一个数为95-x。

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 x + (95-x) = 95,解得x = 64,因此另一个数为95-64=31。

问:某校有60人,其中男生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女生占总数的五分之一,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答:男生有40人,女生有20人。

根据题意,男生人数是总数的三分之二,即60 * (2/3) = 40,女生人数是总数的五分之一,即60 * (1/5) = 20。

问:在一个圆桌上坐着6个人,他们互相握手问好,问共有多少次握手?答:共有15次握手。

我们可以用组合数的思想来解答这个问题。

数学数论中的有趣问题解析

数学数论中的有趣问题解析

数学数论中的有趣问题解析数学是一门深奥而有趣的学科,而其中的数论更是让人着迷。

数论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整数的性质和关系,其中蕴含着许多有趣的问题。

本文将为您解析数学数论中的一些有趣问题。

一、质数与合数质数是指大于1且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整数,比如2、3、5和7等。

合数则是指大于1且能够被其他数整除的整数,比如4、6和9等。

在数论中,研究质数和合数的性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例如,对于一个给定的整数n,我们可以通过判断n是否能够被2到√n之间的整数整除来确定它是否为质数。

这是因为,如果n能够被小于它的平方根的整数整除,那么必定也能被大于它的平方根的整数整除。

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质因数分解的方法来找出一个数的所有质因数。

质因数分解是将一个数表示为若干个质数的乘积,比如24可以表示为2^3 * 3。

通过质因数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数的结构和性质。

二、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整数中最大的可以整除它们的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则是指两个或多个整数中最小的可以被它们整除的公倍数。

计算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多种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欧几里得算法,也称辗转相除法。

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两个数的整除关系,通过连续除法的运算,找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例如,对于两个数a和b,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计算它们的最大公约数g:1. 将a除以b,得到余数r;2. 若r为0,则b即为最大公约数,算法结束;3. 若r不为0,则将b赋值给a,将r赋值给b,返回第一步。

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最大公约数来计算最小公倍数l。

根据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性质,我们可以得知l = a * b / g,其中g为最大公约数。

三、完全平方数与离散对数完全平方数是指能够写成某个整数的平方的数,比如1、4、9和16等。

而离散对数则是求解离散指数方程的问题。

离散指数方程是指形如a^x ≡ b (mod n)的方程,其中a、b和n都是整数。

初中分类讨论例题

初中分类讨论例题

初中分类讨论例题
1. 哎呀呀,比如在求等腰三角形的角度时,就可能要分类讨论啦!如果只知道顶角的大小,那底角是多少呢?这时候就得想想,是锐角等腰三角形呢,还是钝角等腰三角形呀,不同情况答案可不一样哟!
2. 嘿,再看看绝对值的问题吧!比如x-1=3,那 x 到底是多少呢?是 x-
1=3 还是-(x-1)=3 呢?这是不是就需要分类讨论一下呀,好好想想哦!3. 你们知道吗,还有那种已知两边长求三角形周长的题目呢!要是只给了两条边的长度,第三边到底是多长呢?会不会有多种可能性呀?哈哈,这就得认真分类讨论咯!比如两边分别是 3 和 5,第三边是小于 8 大于 2 哟,这里面就有好几种可能呢!
4. 哇塞,在讨论圆中的线段长度时也很有趣呀!圆里有好多条线呢,它们的关系可复杂啦!比如一条弦把圆分成两段弧,不同的位置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呢,这能不分类讨论吗?
5. 呀,还有解方程时遇到含有参数的方程!那参数取不同的值,方程的解是不是就不一样啦?就像走不同的路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一样呢!例如
x+2a=3x-6,这里的 a 可就得好好研究下呢!
6. 哈哈,在讨论函数图像与坐标轴交点的时候也会用到分类讨论呀!到底有几个交点呢?会不会有特殊情况呢?这就好像闯关游戏一样刺激呢!
7. 哇,甚至在讨论图形的位置关系时也离不开分类讨论哟!两个图形是相交呢,还是相切呢,或者是相离呢?这中间的变化可多啦,就如同多变的天气一样让人捉摸不透呢!
我觉得分类讨论真的很重要,可以让我们考虑问题更全面,不会漏掉任何一种可能的情况呀!。

数学问题杂谈 (35)

数学问题杂谈 (35)
19
20
27
21
28
22
29
23
30
24
31
25
26
仿照上图,小明用笔圈出日历中相邻的2x2 个数字.已知四数的和为48,求这四个数?





2 9 16 23 30

3 10 17 24 31

4 11 18 25

5 12 19 26
6 13 20 27
7 14 21 28
8 15 22 29



X-8 X-1

X-7

X-6 X+1


x
X+7
X+6
X+8
如果设月历中的某一天为x,请用含 x的代数式填充x周围的八个空白.
第三个环节: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3 20 27

14 21 28

15 22 29

16 23 30
10
17 24 31
11
18 25
第七个环节: 小结与作业
回顾与反思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
实际 问题
分析 抽象
一元一 次方程
求解 检验
问题 解决
2、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把握三个重要环节:
①审清题意(已知、未知、等量关系);
②选择最佳设未知数的方法,列出方程;
③正确求解方程并判断解的合理性。

一些科学的数学小问题

一些科学的数学小问题

一些科学的数学小问题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既具有自身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又与其他自然科学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数学的世界里,存在着许多有趣且深奥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我们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科学的数学小问题,以激发读者对数学的兴趣和思考。

问题一:无理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遇到无理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这两个概念。

无理数是指不能表示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实数,如π和e。

无限循环小数则是指小数部分无限循环出现的小数,如1/3等。

这两个概念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呢?无理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无法用有限位数的小数表示。

然而,无理数是一类不可循环但无限不断的小数,而无限循环小数是一类无限循环出现的小数。

这其中的区别在于,无理数的小数部分没有规律,不会形成循环;而无限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则会以某个循环模式一直重复下去。

问题二:费马大定理费马大定理是数论中一个重要而著名的问题,它的表述是:对于任何大于2的整数n,关于x、y、z的方程 x^n + y^n = z^n 没有正整数解。

这个问题最早由法国数学家费马在1660年左右提出,而直到1994年才由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顿(Andrew Wiles)给出了完整的证明。

费马大定理激发了数学家们对于数论这一分支的研究。

虽然定理已经被证明,但是其证明过程十分复杂且深奥,涉及到数学的多个领域,如代数几何和椭圆曲线等。

费马大定理的证明体现了数学中深奥而美妙的结构和逻辑。

问题三: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它的表述是: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能够表示成两个素数的和。

例如,偶数4可以表示为2+2,偶数6可以表示为3+3。

虽然哥德巴赫猜想在数学界已经被证明为正确,但是其证明仍然十分困难。

许多数学家在哥德巴赫猜想上付出了很多努力,提出了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却并未找到完美的证明。

直到最近,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方法被提出来辅助证明,但是人们仍然对于是否存在一种更简洁、更优雅的证明方法感到好奇。

数学知识疑难问题解析

数学知识疑难问题解析

数学知识疑难问题解析数学作为一门精确的科学,常常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让我们感到困惑。

本文将从几个常见的数学知识疑难问题入手,进行解析和讨论。

一、无穷大的概念在数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无穷大的概念,比如无穷大的极限、无穷大的数量等等。

那么,什么是无穷大呢?无穷大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是一种趋势。

当一个数值无限增大或无限接近某个数值时,我们可以说它是无穷大的。

例如,当我们说某个函数在某点的极限为无穷大时,意味着函数在该点附近的值无限增大。

然而,无穷大并不是无限大的意思。

无限大是一个数值,而无穷大是一个趋势。

无限大是可以比较大小的,而无穷大则是无法比较大小的。

二、复数的运算规则复数是由实部和虚部组成的数。

在复数运算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规则,如何正确地进行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呢?首先,复数的加减法运算与实数的加减法运算类似,实部与实部相加(减),虚部与虚部相加(减)。

其次,复数的乘法运算需要注意虚数单位i的平方等于-1。

当我们进行复数的乘法运算时,首先将实部相乘,然后将虚部相乘,并注意i的平方等于-1。

最后,复数的除法运算需要注意虚数单位i的平方等于-1。

当我们进行复数的除法运算时,首先将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然后按照乘法运算的规则进行计算。

三、概率与统计中的随机变量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随机变量的分布规律。

在概率与统计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关于随机变量的问题。

随机变量是指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取得不同值的变量。

它可以是离散型的,也可以是连续型的。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取值是有限个或可数个,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取值是一个区间。

随机变量的分布规律可以用概率密度函数或概率质量函数来描述。

概率密度函数描述的是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规律,概率质量函数描述的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规律。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等统计量。

你需要深刻理解的140个数学问题

你需要深刻理解的140个数学问题

你需要深刻理解的140个数学问题1.有理数的分类方法是哪两种?2.相反数、倒数及绝对值的概念。

3.比较大小的常用方法有哪些?4.你知道的运算律有哪些?5.科学记数法与有效数字是如何规定的?6.有效数字与精确度的区别?7.平方根、算术平方根与开平方的区别?8.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是什么?9.实数与有理数的区别是什么?10.实数的两种分类方法是什么?11.平方根的隐含条件是什么?12.常见的三种无理数是什么?13.整式是什么样子的?14.单项式及多项式的概念是什么?15.单项式系数与次数是如何规定的?16.多项式项、常数项及次数是如何规定的?17.同类项的概念是什么?18.整式的加减的意义是什么?19.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如何运算?20.幂的乘方如何运算?21.积的乘方如何运算?22.整式的乘法你会吗?如何运算呢?23.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式是什么?24.因式分解的定义是什么?25.因式分解的方法有哪些?26.分式之所以是分式的关键是什么?27.分式的基本性质你还记得吗?28.分式约分与通分的根据是什么?29.分式如何约分?30.分式如何通分?31.分式的乘除与乘方如何运算?32.分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是什么?33.负整数指数幂是怎么回事?34.分式方程的概念是什么?35.如何解分式方程?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6.分式方程求解时需要注意什么?37.为什么会出现增根?38.什么是二次根式?39.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如何进行?40.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是什么?41.二次根式的加减的实质是什么?42.同类二次根式与同类项的区别是什么?43.二次根式的隐含条件是什么?44.方程的两大主题是什么?45.解方程遵循的第一要则是什么?46.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什么?它的一般形式是什么?47.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呢?48.代入消元法及加减消元法都遵循着怎么样的求解方程的思想呢?49.你认为三元一次方程组如何求解呢?50.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与一般形式是什么?51.一元二次方程求解的灵魂是什么?52.我们大致有四种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你知道吗?53.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两大应用问题吗?54.不等式与等式是数学世界里的两大问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哪三个呢?5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联系是什么呢?56.如何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最后的取值范围呢?57.关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你能说出哪些相关的概念呢?58.各个象限内的坐标有什么区别呢?59.用坐标可以表示地理位置也可以表示平移,你能说说如何做吗?60.函数是描述什么的呢?61.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及图像是什么?解析式与图像有哪些关联?62.正比例函数是什么样的?6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与不等式,怎么看?64.如何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65.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及图像是什么?66.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是什么?这也是它的实质。

初一几何分类讨论例题

初一几何分类讨论例题

初一几何分类讨论例题几何学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探索、研究和描绘空间结构,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作用。

尤其在初中学习中,几何学的知识是很重要的,而在学习几何学的过程中,讨论例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初一学生讨论几何问题的例题,以帮助他们掌握几何知识。

一、分类讨论1.积问题初一几何分类讨论中,面积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分类。

例题如下:(1)一块面积为10方厘米的矩形,把它切成两块,一块面积为4平方厘米,另一块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2)两个矩形的宽相等,一块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另一块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那么这两个矩形的边长分别是多少?(3)一块圆形桌布的边缘有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

这块桌布的面积是多少?2.度问题初一几何分类讨论中,角度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分类。

例题如下:(1)一个正六边形,每个内角等于多少度?(2)一个六边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260度,那么每个内角等于多少度?(3)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度,三个内角的大小分别是多少度?3. 体积问题初一几何分类讨论中,体积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分类。

例题如下:(1)一个立方体的体积是14平方厘米,那么它的棱长是多少?(2)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54立方厘米,那么它的底面半径和高度分别是多少?(3)一个球体的体积是27立方厘米,那么球体的半径是多少?二、解决方法1.积问题(1)此题是一个减法问题,利用面积公式,即面积=长*宽,可以得出:一块面积为4平方厘米的矩形即为长为2厘米、宽也是2厘米;因此,另一块面积为:10-4=6方厘米。

(2)此题是一个方程问题,利用面积公式,即面积=长*宽,可得出:4=ax,6=bx,其中a和b是两个矩形的边长,即a=2厘米,b=3厘米。

(3)此题可以利用圆的面积公式求得,即面积=πr,其中r是半径,r=3厘米,因此面积为:π*3=28.274(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平方厘米2.度问题(1)此题可以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求得,即内角和=(n-2)*180°,其中n是多边形的边数,即此处n=6,内角和=(6-2)*180°=720°,内角等于720°÷6=120°;(2)此处n=6,内角和=1260°,内角等于1260°÷6=210°;(3)此题可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求得,即内角和=180°,其中A B C分别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由此可得A+B+C=180°,解得每个内角等于60°。

数学问题解答:解决常见的代数问题

数学问题解答:解决常见的代数问题

数学问题解答:解决常见的代数问题什么是代数问题?代数是一门数学分支,研究数字、符号和运算规则之间的关系。

代数问题通常涉及未知量、方程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代数问题分类在解答代数问题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一元一次方程问题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和最基础的方程类型。

这类问题通常涉及到一个未知量和一个具有线性关系的方程式。

2.一元二次方程问题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含有未知量的二次项和一次项的方程。

这类问题涉及到抛物线形状的函数图像,包括顶点、轴对称等概念。

3.多项式求解问题多项式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项(根据幂从高到低排列)并进行加减运算的表达式。

这类问题需要通过将多项式进行整理、合并同类项以及应用其他多项式相关公式来求解。

4.分数与比例问题分数与比例是常见的代数计算中涉及到的概念。

这类问题通常涉及到分子、分母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5.不等式问题不等式是用来表达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代数式。

这类问题要求我们寻找不等式中未知量的取值范围。

解决常见的代数问题步骤针对以上分类中的各种类型代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解答:1.仔细阅读题目,并理解问题所涉及到的概念、变量和方程式或不等式。

2.根据题目抽象出相应的方程或者不等式。

3.进行方程或者不等式的转换和化简。

根据问题需求,可能需要进行合并同类项、移项、因式分解等操作。

4.应用适当的代数计算规则和公式来求解方程或者不等式。

5.检查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并进行验证。

总结通过了解常见的代数问题分类以及解题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常见的代数问题。

相信这些技巧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各种各样与代数相关的计算和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遇到不會的數學問題時,我會 先想以前是否有解過類似的題 目。 • 我做完一題數學題時,會檢查 一下答案是否合理。 • 我學會一種解題方法後,會找 其他類似的題目做做看,以了 解自己是否真正學會了。
• 我在做數學題時,會先了解題 目的意義再想辦法解答。 • 解數學題時,我會先判斷題目 的類型再決定用什麼方法來解 答。
• 老師和同學所說明過的數學題 目,我會以自己的想法再做做 看。 • 我在做數學習題時,會應用學 過的數學知識。
• 我會把過去所學到的數學知識 和現在所學的連貫起來。 • 我會把學校裡所學的數學知識 和學校以外所學的數學知識連會運 用方法將數字分解或組合以方便 計算或思考。 • 我做數學題遇到困難時,會試著 畫圖或其他方法來分析題目。
• 上數學課時,如果我可以了解 老師和同學講的內容,我才會 認真聽講。 • 在做數學問題時,我比較會記 得我認真思考過的題目。
• 組織訊息
• 上數學課時,老師和同學所講的 內容常讓我想起過去學過的有關 的知識。 • 我在做數學問題時,會在腦海中 分析和組織學過的關連知識。
• 當我在做數學時,我會回想老 師和同學所提過的類似的例子。 • 我常將數學課時老師和同學所 講的內容關連起來以方便學習。 • 我會將最近學到的數學作一番 整理。
•問題真的很困難,我就放棄 因為 •甲生:越逃避就越困難(不是) •乙生:困難的題目我會的就不 會放 棄(不確定)
• 數學在生活中是有用的 因為 •甲生:例如買東西時是用的到的 (是) •乙生:要算+-×÷比較方便(是)
• 我比較喜歡自己做數學 (比較不喜歡和同學一起做) 因為 •甲生:比較安靜(是) •乙生:我喜歡自己一個人做 (不是)
• 數學學習後設認知量表
• 非常符合 • 有點符合 • 有點不符合 • 非常不符合
• 選擇注意:
• 我在看完數學題目之後,通常可 以立刻找出重點。 • 在做數學問題時,我可以集中注 意重點思考問題。 • 我上數學課時,我常會想到別的 事情。
• 在看數學教材時,我會用記號 標示,以提醒自己注意。 • 我上課專心聽,也聽不懂,所 以我會做其他的事。 • 在看數學教材時,我會針對重 點部分多加複習與思考。
• 學完一個數學單元後,我會把 這個單元的重點找出來 • 上完數學後,我會把同學和老 師的方法再想一遍,以確定自 己是否學會 • 解數學問題時,同學和老師所 提出的方法中,我會選擇有用 的方法,練習學會
• 自我監控
• 解題時,我會問自己是否已經離 題 • 解題時,我按部就班的執行我的 解題計劃
• 我會一面學習數學,一面思考 自己那裡還不懂 • 我會一面做數學,一面檢查是 否有計算錯誤的情形 • 我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會先問 自己是否瞭解題意
•剛開始要解決一個新數學問題 時,我常不知道怎麼辦 因為 •甲生:還沒教過(是) •乙生:我美題都會(不是) •先選(是)(不是)(不確定)
• 我喜歡數學 因為 •甲生:數學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 到(是) •乙生:數學很簡單(是)
• 我喜歡困難的數學問題 因為 •甲生:可以挑戰比較困難的題目 (是) •乙生:困難的數學提我不會算 (不是)
• 解答數學問題時,如果第一種 方法解不出答案時,我會嘗試 用另一種方法試試看。 • 解決數學問題時,我會常試著 用各種方法來解答。
• 自我測試
• 當我學完一個數學單元後,我會 找一些數學題目來練習做做看 • 我有時會自己出數學題目來考自 己
• 我在做完簡單的數學題目後, 會再試做較難的題目,以瞭解 自己的程度 • 考數學前,我會出一些可能會 考的題目讓自己溫習 • 如果有不會做的數學題,我會 去問老師
• 當我發現數學學習表現不佳時, 我會安排多一點的時間來學習 數學 • 當我發現我的數學成積退步時, 我會調整學習規劃以提高學習 效率 • 我會針對我經常犯錯的數學題 目重複學習到正確為止
• 我以前比較喜歡數學 (現在比較不喜歡) 因為 •甲生:以前的題目比較簡單(是) •乙生:我喜歡數學(不是)
•我比較喜歡每一次作業都是同 一種類型,不喜歡很多種類型混 雜在一起 因為 •甲生:很可能會搞混(是) •乙生:我喜歡各種算式(不是)
• 我的數學表現良好 因為 •甲生:有些題目比較難(不確定) •乙生:老師出的數學題我每題 都寫(不確定)
• 在學習數學時,我會自己找出 學習困難的地方 • 在做數學習題時,我會多練習 自己比較不會的題目 • 我在學習數學時,會注意自己 的進度
• 自我修正
• 當我發現自己定的數學表現目標 太高時,我會適當的調整自己的 目標 • 若我發現自己的數學學習效果不 佳時,我會嘗試改變學習的方法
• 當我發現自己數學學習的缺點 時,我會督促自己改進 • 當我發現數學作業中有不懂的 地方,我會請教別人 • 當我發現自己的數學學習情緒 低落時,我會鼓舞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