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公开课获奖课件
合集下载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
唐玄宗统治前、后期作为对比表
统治前期
统治后期
崇尚节俭 任用贤相姚崇宋璟
励精图治 整顿吏治
追求享乐 任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
荒废朝政 朝政腐败
唐玄宗后期朝政日趋腐败
一、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
材料:在唐朝初期有许多突厥人迁到幽 州以北,在辽西还有不少契丹人。他们的 生活仍然是“击球饮酒,马射走兔,语言习 尚”。但唐朝的一些官员虐待当地的少数民 族,对少数民族实施欺压和高压政策,民 族矛盾相当尖锐。
一、安史之乱
2.安史之乱经过?
爆发: 755年,安禄山 和部将史思明 一起发动叛乱。
平定: 在少数民族 (回纥)帮助 下,763平定, 历时八年。
一、安史之乱
3.安史之乱影响?
材料: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 ,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 天宝后,圆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 西。……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之句。
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 属亚热带珍贵水果,岭南四 大名果之一,但保存时间不 长。杨贵妃非常喜欢吃新鲜 荔枝,唐玄宗下令从四川、 广东一带,飞马运送到长安 ,不惜跑死许多人和马。于 是,就有了唐朝诗人杜牧的 千古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0
0 0
0
一、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
契丹
党 项
晋燕
后梁
吐
蕃
前
蜀
荆南
吴
吴越
南 诏
楚
闽
南汉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五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唐
十国
五代 十国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形成的根源:唐朝藩镇割据。
统治前期
统治后期
崇尚节俭 任用贤相姚崇宋璟
励精图治 整顿吏治
追求享乐 任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
荒废朝政 朝政腐败
唐玄宗后期朝政日趋腐败
一、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
材料:在唐朝初期有许多突厥人迁到幽 州以北,在辽西还有不少契丹人。他们的 生活仍然是“击球饮酒,马射走兔,语言习 尚”。但唐朝的一些官员虐待当地的少数民 族,对少数民族实施欺压和高压政策,民 族矛盾相当尖锐。
一、安史之乱
2.安史之乱经过?
爆发: 755年,安禄山 和部将史思明 一起发动叛乱。
平定: 在少数民族 (回纥)帮助 下,763平定, 历时八年。
一、安史之乱
3.安史之乱影响?
材料: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 ,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 天宝后,圆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 西。……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之句。
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 属亚热带珍贵水果,岭南四 大名果之一,但保存时间不 长。杨贵妃非常喜欢吃新鲜 荔枝,唐玄宗下令从四川、 广东一带,飞马运送到长安 ,不惜跑死许多人和马。于 是,就有了唐朝诗人杜牧的 千古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0
0 0
0
一、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
契丹
党 项
晋燕
后梁
吐
蕃
前
蜀
荆南
吴
吴越
南 诏
楚
闽
南汉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五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唐
十国
五代 十国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形成的根源:唐朝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PPT教学课件
唐末以来 藩镇割据 局面延续
检测提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 ,唐朝从此日趋衰落。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C) A.大泽乡起义 B.隋末农民大起义 C.安史之乱 D.唐末农民大起义
2.唐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下列人 物曾领导唐末农民起义的是( B) A.张角 B.黄巢 C.安禄山 D.史思明
链接中考
1.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年(754年),全国人口5 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只有1
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
A.修建大运河
B.隋末农民起义
D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2.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先后出现的位于黄河流域的五个政权,它们依次是(
)
A.后梁、后唐、后汉、后周、后晋 B.后唐、后梁、后汉、后晋、后周
一、安史之乱
材料四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 ,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 忌 禄 唐恨山。。久两怀人异因志而,交加恶上,手而握原使唐重因,玄 兵4逐宗,:渐又就安扩对以禄张此讨山势不杨担力加之任。干名三预举地。兵节安叛度
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请在□内画√。
C.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D.后梁、后唐、后晋、北汉、后C周
3.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
)
D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D.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
4.五代十国时期,真正敌对的政权是个别,绝大多数政权奉中原王朝正朔,称臣纳贡。在
检测提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 ,唐朝从此日趋衰落。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C) A.大泽乡起义 B.隋末农民大起义 C.安史之乱 D.唐末农民大起义
2.唐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下列人 物曾领导唐末农民起义的是( B) A.张角 B.黄巢 C.安禄山 D.史思明
链接中考
1.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年(754年),全国人口5 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只有1
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
A.修建大运河
B.隋末农民起义
D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2.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先后出现的位于黄河流域的五个政权,它们依次是(
)
A.后梁、后唐、后汉、后周、后晋 B.后唐、后梁、后汉、后晋、后周
一、安史之乱
材料四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 ,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 忌 禄 唐恨山。。久两怀人异因志而,交加恶上,手而握原使唐重因,玄 兵4逐宗,:渐又就安扩对以禄张此讨山势不杨担力加之任。干名三预举地。兵节安叛度
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请在□内画√。
C.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D.后梁、后唐、后晋、北汉、后C周
3.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
)
D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D.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
4.五代十国时期,真正敌对的政权是个别,绝大多数政权奉中原王朝正朔,称臣纳贡。在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共23张PPT)
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唐朝的中后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宫弑帝,专权横行, 无恶不作。自号称“欺压皇上的老奴”李辅国始,继而有逼宫弑帝的俱文 珍与王守澄、经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 昭宗时的权阉杨复恭、刘季述等人。
地方:藩镇割据 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采取安抚政策,设立更多的节度使, 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禄山任三地节度使,扩张势力。
2.安史之乱的概况。
安、史: 范阳
洛阳
潼关
长安
唐玄宗: 西逃
马嵬驿
蜀中
唐肃宗: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平叛 借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
忆昔(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李隆基 (685~762)
垂老别(节选)(杜甫)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学习目标
1. 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及影响;黄巢起义的原因;唐朝的灭亡 以及五代十国的出现。 2. 理解唐玄宗统治前期到后期的变化及产生的不同后果;认识 到统治者的统治措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导入新课
唐太宗统治时期 武则天统治时期 唐玄宗统治前期
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经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①875年,王仙芝、黄巢在河南、山东起义。
(2)经过:②进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③884年,黄巢在泰山兵败自杀。
(3)结果:朱义温给叛唐变朝,统起治义以致被命镇的压打。击黄。巢起
2.唐朝灭亡
(1)朱温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 黄巢起义。
地方:藩镇割据 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采取安抚政策,设立更多的节度使, 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禄山任三地节度使,扩张势力。
2.安史之乱的概况。
安、史: 范阳
洛阳
潼关
长安
唐玄宗: 西逃
马嵬驿
蜀中
唐肃宗: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平叛 借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
忆昔(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李隆基 (685~762)
垂老别(节选)(杜甫)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学习目标
1. 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及影响;黄巢起义的原因;唐朝的灭亡 以及五代十国的出现。 2. 理解唐玄宗统治前期到后期的变化及产生的不同后果;认识 到统治者的统治措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导入新课
唐太宗统治时期 武则天统治时期 唐玄宗统治前期
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经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①875年,王仙芝、黄巢在河南、山东起义。
(2)经过:②进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③884年,黄巢在泰山兵败自杀。
(3)结果:朱义温给叛唐变朝,统起治义以致被命镇的压打。击黄。巢起
2.唐朝灭亡
(1)朱温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 黄巢起义。
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共17张PPT)
起义军虽然一 度攻占了长安, 最终却被原为 义军将领的朱 温,与其他藩 镇联合镇压了 起义。
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3、唐朝灭亡 • 唐朝被农民军的叛将、唐的节度使朱温所
灭。
• 907年,废哀帝,改国号梁,史称后梁。 至此,唐王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 国时期。
三、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统治特点
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武将人者。统治
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的时间也都不长,最 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 不到四年。
政权更迭频繁
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北方战事不断,政局 动荡不安。南方地区 政局相对稳定,经济 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 定的发展。五代十国 时期,虽然政权分立, 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 然趋势。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1、背景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 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的态势日益严重,相 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 人民赋役繁重,生活 困苦。
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2、起义的结果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灭亡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背景; 2.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3.把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一、安史之乱
1、背景 (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朝政日益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 张势力。
高力士
李林甫
杨国忠
本名冯元一 千古贤宦第一人
宰相(19年)
口蜜腹剑 善于逢迎
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3、唐朝灭亡 • 唐朝被农民军的叛将、唐的节度使朱温所
灭。
• 907年,废哀帝,改国号梁,史称后梁。 至此,唐王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 国时期。
三、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统治特点
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武将人者。统治
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的时间也都不长,最 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 不到四年。
政权更迭频繁
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北方战事不断,政局 动荡不安。南方地区 政局相对稳定,经济 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 定的发展。五代十国 时期,虽然政权分立, 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 然趋势。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1、背景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 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的态势日益严重,相 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 人民赋役繁重,生活 困苦。
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2、起义的结果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灭亡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背景; 2.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3.把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一、安史之乱
1、背景 (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朝政日益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 张势力。
高力士
李林甫
杨国忠
本名冯元一 千古贤宦第一人
宰相(19年)
口蜜腹剑 善于逢迎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
杜甫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还是我!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历史剧本杀
盛世的陨落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剧本选择
安禄山 安史之乱发动者
黄巢 黄巢起义发动者
朱温 后梁建立者
剧本研读——安史之乱
我安禄山是大唐忠臣!苍天可鉴, 我一片丹心向着陛下!换来皇帝 的信任,陛下不嫌弃我卑贱的出 身,让我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 使,统领15万兵马,担负东北地 区防御重任。得此厚爱,又追念 陛下对我的知遇之恩,理应报答 陛下。杨国忠那奸佞小人,营私 舞弊,祸乱朝廷。于是我带领兵 马,奔赴长安,用尽我平庸的才 能,攘除奸凶,保护陛下!
吴越国筑堤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的钱塘 江一带遭到海潮侵袭。国王钱镠 组织修筑海塘堤坝,钱塘江附近 变成富庶的农业区。
统一始终是客观趋势
投票环节
谁是真凶?
安禄山 安史之乱发动者
黄巢 黄巢起义发动者
朱温 后梁建立者
故事复盘
盛世的陨落
贞
贞
开
观
观
元
之
遗
盛
治
风
世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盛世何来?
安 史 之 乱
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 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 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 了起义。
分析线索——黄巢起义
明朝晓至三峰路, 百万人家无一户。
黄巢起义给唐朝 破落田园但有蒿, 带来了什么? 摧残竹树皆无主。
——韦庄《秦妇吟》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黄
巢传》载:线“索贼围卡陈郡三日,关
线 冲 满
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还是我!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历史剧本杀
盛世的陨落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剧本选择
安禄山 安史之乱发动者
黄巢 黄巢起义发动者
朱温 后梁建立者
剧本研读——安史之乱
我安禄山是大唐忠臣!苍天可鉴, 我一片丹心向着陛下!换来皇帝 的信任,陛下不嫌弃我卑贱的出 身,让我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 使,统领15万兵马,担负东北地 区防御重任。得此厚爱,又追念 陛下对我的知遇之恩,理应报答 陛下。杨国忠那奸佞小人,营私 舞弊,祸乱朝廷。于是我带领兵 马,奔赴长安,用尽我平庸的才 能,攘除奸凶,保护陛下!
吴越国筑堤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的钱塘 江一带遭到海潮侵袭。国王钱镠 组织修筑海塘堤坝,钱塘江附近 变成富庶的农业区。
统一始终是客观趋势
投票环节
谁是真凶?
安禄山 安史之乱发动者
黄巢 黄巢起义发动者
朱温 后梁建立者
故事复盘
盛世的陨落
贞
贞
开
观
观
元
之
遗
盛
治
风
世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盛世何来?
安 史 之 乱
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 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 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 了起义。
分析线索——黄巢起义
明朝晓至三峰路, 百万人家无一户。
黄巢起义给唐朝 破落田园但有蒿, 带来了什么? 摧残竹树皆无主。
——韦庄《秦妇吟》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黄
巢传》载:线“索贼围卡陈郡三日,关
线 冲 满
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 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圆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之句。
①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② 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开元初十节度使分布图
藩镇割据形势图
藩(fān)镇:“藩”是保卫,“镇”指军镇
思考:杜甫的诗反映了唐朝怎样的变化?
万国尽征戍, 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一、安史之乱(755-763)
1、原因
节度①使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既②有社其会土矛地盾,尖又锐有,其边人相疆民关形,史势又实紧有(张其课。甲本兵第,2又3页有)其财赋”
结果:朱温叛变,起义被镇压。
(3)影响: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2、唐朝灭亡
朱温,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 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陆续 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逐渐 控制朝政。
灭亡时间: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亡
唐朝兴亡过程
恢复并走向强盛 开元盛世
渐趋衰落
武则天统治
以史为鉴
结合唐玄宗前期统治和后期的统 治导致的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
前期 英明神武
后期 惨不忍睹
以史为鉴
结合唐玄宗前期统治和后期的统治导致 的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
统治前期 统治后期 崇尚节俭 追求享乐 任用贤相 任用奸相李林甫
杨国忠
姚崇宋璟
①要勤俭节约,保持艰苦朴素的 作风。 ②治理国家要知人善任。 ③重大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有一 定的影响
——《水浒传·引言》
3、五代十国的社会特征
(1)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
①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② 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开元初十节度使分布图
藩镇割据形势图
藩(fān)镇:“藩”是保卫,“镇”指军镇
思考:杜甫的诗反映了唐朝怎样的变化?
万国尽征戍, 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一、安史之乱(755-763)
1、原因
节度①使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既②有社其会土矛地盾,尖又锐有,其边人相疆民关形,史势又实紧有(张其课。甲本兵第,2又3页有)其财赋”
结果:朱温叛变,起义被镇压。
(3)影响: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2、唐朝灭亡
朱温,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 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陆续 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逐渐 控制朝政。
灭亡时间: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亡
唐朝兴亡过程
恢复并走向强盛 开元盛世
渐趋衰落
武则天统治
以史为鉴
结合唐玄宗前期统治和后期的统 治导致的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
前期 英明神武
后期 惨不忍睹
以史为鉴
结合唐玄宗前期统治和后期的统治导致 的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
统治前期 统治后期 崇尚节俭 追求享乐 任用贤相 任用奸相李林甫
杨国忠
姚崇宋璟
①要勤俭节约,保持艰苦朴素的 作风。 ②治理国家要知人善任。 ③重大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有一 定的影响
——《水浒传·引言》
3、五代十国的社会特征
(1)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27张PPT)
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是自己各霸一方,不服从中央的政命,形成了自己
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
B ,互相兼并。藩镇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 )
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B.危害国家的统一课堂检测
3.番禺日报2016年10月2日文章:……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
史思明(703年—761年 ),突厥人,其貌不扬 ,懂六蕃语。 755年, 他与安禄山一道,诈称 奉密旨讨伐杨国忠的名 义,起兵15万南下反唐 。759年,史思明称大圣 周王。761年,史思明被 史朝义与部将谋杀。
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 终于763年被平定。
一、安史之乱
3、影响 ①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②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③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 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课堂检测
1、光明网2016年8月26日文章:天宝十四载,又请以蕃将三十二人 代汉将,组成一个以少数族武人为骨干、有汉族失意文人和地方军人参加
A 的财富力强的武装集团,最终导致爆发(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七国之乱 D.八国之乱
2、滕州新闻网2016年3月11日文章:这些藩镇名义上虽然是受唐朝
——白居易《长恨歌》
杨玉环(719年-756年),善歌舞 ,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 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 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 受令出家后,又被唐玄宗册封为贵妃 。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 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 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 消玉殒。
史思明(703年—761年),初名崒干,宁夷州突厥人,居营州柳城, 其貌不扬,懂六蕃语。与安禄山为同乡里。天宝初年,累功至将军,知平 卢军事。从安禄山讨契丹,表任平卢兵马使。安禄山反,他略定河北,被 安禄山任为范阳节度使,占有十三郡,有兵八万人。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47张PPT)
以史为鉴
今天的中国仍然存在腐败问题,结合唐 玄宗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为,导致不 同的结果,谈谈你受到的启示。 第一,取得成就,戒骄戒躁,保持恭 谨。 第二,永远保持艰苦朴素作风。 第三,人生应始终如一,坚守信念。 第四,亲近贤达,远离小人。
材料研读
材料2: 安禄山拥兵边陲,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 忌恨。两人因而交恶。 材料3: 隋唐以来,河北幽州一带民族杂居,契丹、奚、突 厥等族的习尚与汉不同,一些唐朝官员对少数民族实施 欺骗和高压政策,互相歧视。 材料4: 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 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 粉钱就上百万。
节度使
唐初,为了加强边防,在边地设置大都
督。
唐高宗时,都督“带使持节”,直接代 表皇帝,故称“节度使”。 710年,唐睿宗正式设节度使。 唐玄宗时,边境设置 10个节度使。他们 不仅是军事长官,还掌握政治、财政大权。 节度使虽接受唐政府诏令,但已逐渐形成独 立于中央政权之外的割据势力。
材料研读
唐玄宗统治前后期作为对比 前期 崇尚节俭 反对奢侈 任用贤相 励精图治 整顿吏治 后期 日益骄奢 奢华无度 任用奸相 不理政事 朝政腐败
第 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 一、安史之乱
1、背景:
(1)朝政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 边疆局势紧张
(3)内轻外重
材料1: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荒废朝政。重用宦 官高力士,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 把持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致使朝政 黑暗腐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唐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4、平叛
七下册课件: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共30张PPT)
4.唐玄宗的统治给后来者怎样的启示?
答:启示:居安思危;治乱易,治平难;成由勤俭败由奢;
一、填空题 1、755年,__安__禄__山____和____史__思_明___发动叛乱,他们
攻占洛阳,逼近___长_安__,唐玄宗逃往四川。后来唐朝军 队在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_7_6_3___年,叛
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材料三 安史之乱期间及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
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
这样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3、节度使权利逐渐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②藩镇割据越来越严重。兼并战争 频繁,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③人民赋役繁重,又遇连年灾荒,生活困苦,无以为生。
想一想,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愿望?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的灭亡
1.黄巢起义 (1)背景:
(2)经过: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大齐。 (3)结果:朱温叛变,被镇压,起义失败。 (4)影响: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2.唐朝灭亡
朱温陆续兼并了 北方的大小割据 势力,907年, 建立了后梁政权, 唐朝灭亡。
755年 安禄山、史思明
(二)经过
(1)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 ,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 ,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 川(。2)太子李亨北上灵武, 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3)唐军在北方少数 民族(回纥)军队的援 助下,反击叛军,安史 叛军接连内乱,763年 最终被平定。
平叛将领:郭子仪、李光弼
755年 安禄山、史思明
3、安史之乱的影响
材料一 安史之乱对人民是一场浩劫,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共20张PPT) 精品课件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节选自杜甫《垂老别》
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爆发了大规模的社 会动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这场动乱为什么会发生?它所造成的后果 又是怎样的?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
阅读教材第23页小字内容,概括唐玄宗后期的作为。
唐玄宗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任用奸臣,排斥忠良,朝政 黑暗腐败。
唐玄宗统治前后期作为对比表 前期 崇尚节俭
反对奢侈 任用贤相 励精图治 整顿吏治
后期 日益骄奢
奢华无度 任用奸相 不理政事 朝政腐败
唐玄宗统治前期呈现出“开元盛世”景象,而统治后期使唐 王朝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一、安史之乱
强盛的唐朝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经过如何?其 影响是什么?
叛军占领长安后,使长安成为一片火海。唐玄宗一面派兵平叛,一面携杨贵妃 姐妹、皇子皇孙、朝廷大臣逃往蜀都避难,当唐玄宗一行来到马嵬驿时,随行将士 杀死了杨国忠,又逼迫唐玄宗处死杨贵妃。随后,太子在灵武即位,即唐肃宗。肃 宗任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平叛,又借回纥兵的帮助,收复了长安、洛阳。 唐朝诗人白居易为唐玄宗谱写了脍炙人口的《长恨歌》,《长恨歌》与其说是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情歌,倒不如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盛及而衰的历史悲歌。
宦官专权
唐玄宗统治后期,宠信宦 官高力士,唐肃宗在位时,宦 官李辅国开始掌管禁军。后来, 宦官权力越来越大,甚至于国 策的制定、朝臣的任免、皇帝 的废立几乎都由其把持。唐王 朝的统治阶级已从根本上腐朽 了,再也无力继续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阅读教材第24页内容,归纳起义的原因、时间、领导者、过程、 结果、影响等。 (1)原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 严重;藩镇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人民赋役繁重,生活 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节选自杜甫《垂老别》
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爆发了大规模的社 会动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这场动乱为什么会发生?它所造成的后果 又是怎样的?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
阅读教材第23页小字内容,概括唐玄宗后期的作为。
唐玄宗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任用奸臣,排斥忠良,朝政 黑暗腐败。
唐玄宗统治前后期作为对比表 前期 崇尚节俭
反对奢侈 任用贤相 励精图治 整顿吏治
后期 日益骄奢
奢华无度 任用奸相 不理政事 朝政腐败
唐玄宗统治前期呈现出“开元盛世”景象,而统治后期使唐 王朝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一、安史之乱
强盛的唐朝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经过如何?其 影响是什么?
叛军占领长安后,使长安成为一片火海。唐玄宗一面派兵平叛,一面携杨贵妃 姐妹、皇子皇孙、朝廷大臣逃往蜀都避难,当唐玄宗一行来到马嵬驿时,随行将士 杀死了杨国忠,又逼迫唐玄宗处死杨贵妃。随后,太子在灵武即位,即唐肃宗。肃 宗任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平叛,又借回纥兵的帮助,收复了长安、洛阳。 唐朝诗人白居易为唐玄宗谱写了脍炙人口的《长恨歌》,《长恨歌》与其说是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情歌,倒不如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盛及而衰的历史悲歌。
宦官专权
唐玄宗统治后期,宠信宦 官高力士,唐肃宗在位时,宦 官李辅国开始掌管禁军。后来, 宦官权力越来越大,甚至于国 策的制定、朝臣的任免、皇帝 的废立几乎都由其把持。唐王 朝的统治阶级已从根本上腐朽 了,再也无力继续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阅读教材第24页内容,归纳起义的原因、时间、领导者、过程、 结果、影响等。 (1)原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 严重;藩镇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人民赋役繁重,生活 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25张PPT)
第5 课
安史之乱 与唐朝衰亡
一、 安史之乱 1.探寻安史之乱原因
崇尚节俭
盛 姚崇、宋璟等贤臣 励精图治
之 原
开元盛世
整顿吏治 裁撤冗员
天宝
713年
741 742
755756年
唐玄宗 衰 (685-762) 之
因
《长恨歌》白居易(节选)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读课文,说说唐玄宗开元末年重用了哪些人?
说明唐玄宗 的用人标准 发生了什么 宠幸杨贵妃 宦官高力士 口蜜腹剑李林甫 外戚杨国忠 变化?
①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 败。(根本原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②社会矛盾尖锐
读图和材料,说说唐朝军事布防上存在哪些问题?
方城县,从天宝时的万余户,骤降至二百户以下。政府 却把税赋强加于犹在户籍上的农民。
2.阶级矛盾尖锐,各地 农民起义频发。
材料3: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
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
顾力不能制。 ——《新唐书·卷五十》
3.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一、 安史之乱
1.探寻安史之乱原因
一、 安史之乱
2.读图,说说叛军的进军路线?
(1)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 明发动叛乱,“安史之乱”爆发。
范阳 洛阳
潼关
直扑 长安
756占领长安
(2)756年,玄宗入川,马嵬驿 之变。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 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 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太子李亨北上灵武, 被拥立为帝唐肃宗。
安史之乱 与唐朝衰亡
一、 安史之乱 1.探寻安史之乱原因
崇尚节俭
盛 姚崇、宋璟等贤臣 励精图治
之 原
开元盛世
整顿吏治 裁撤冗员
天宝
713年
741 742
755756年
唐玄宗 衰 (685-762) 之
因
《长恨歌》白居易(节选)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读课文,说说唐玄宗开元末年重用了哪些人?
说明唐玄宗 的用人标准 发生了什么 宠幸杨贵妃 宦官高力士 口蜜腹剑李林甫 外戚杨国忠 变化?
①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 败。(根本原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②社会矛盾尖锐
读图和材料,说说唐朝军事布防上存在哪些问题?
方城县,从天宝时的万余户,骤降至二百户以下。政府 却把税赋强加于犹在户籍上的农民。
2.阶级矛盾尖锐,各地 农民起义频发。
材料3: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
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
顾力不能制。 ——《新唐书·卷五十》
3.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一、 安史之乱
1.探寻安史之乱原因
一、 安史之乱
2.读图,说说叛军的进军路线?
(1)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 明发动叛乱,“安史之乱”爆发。
范阳 洛阳
潼关
直扑 长安
756占领长安
(2)756年,玄宗入川,马嵬驿 之变。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 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 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太子李亨北上灵武, 被拥立为帝唐肃宗。
七下历史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
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 唐起代宦义官。专权的特点是宦官直接威胁皇权,掌握
皇帝的废立。宪宗以后诸帝,七帝为宦官所立, 而宪宗、敬宗死于宦官之手。
藩背镇景割2:据各形地势的图节度使(原为军事统领,后成为地方最高军
政长官)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 的局面。
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1—960。
后周
951年正月, 郭威在开封 称帝(太祖),国号周,史称 “后周”。周太祖出身贫寒, 称帝后虚心纳谏。他吸取前四 代过分信任武夫的教训,留心 人才,并力图革除弊政,采取 了严惩贪官污吏、奖励生产、 废除苛捐杂税等措施,提高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社会生产 得到发展。
古代画像 后周世宗柴荣
本课小结
618 627 649
唐
朝贞
建 立
观 之 治
唐朝统 治
开元年间 天宝年间
713 741 755763
开安 元史 盛之 世乱
唐 朝 灭 亡
87 88 90 84 7
黄 巢 起 义
年 9份6
0
五 代 十 国
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课后活动
1.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 因?请在□内画√。
√□皇帝荒废朝政 □发生严重灾荒
√□杨贵妃得宠
√□节度使势力膨胀
□农民负担过重 □军队战斗力薄弱
又遇连年灾荒。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原因:赋役繁重,生活困苦,战火连绵 爆发:875年,黄巢;山东、河南一带
经过:转战南北,进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失败:884年,黄巢在泰山兵败自杀 作用:瓦解了唐朝的统治
皇帝的废立。宪宗以后诸帝,七帝为宦官所立, 而宪宗、敬宗死于宦官之手。
藩背镇景割2:据各形地势的图节度使(原为军事统领,后成为地方最高军
政长官)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 的局面。
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1—960。
后周
951年正月, 郭威在开封 称帝(太祖),国号周,史称 “后周”。周太祖出身贫寒, 称帝后虚心纳谏。他吸取前四 代过分信任武夫的教训,留心 人才,并力图革除弊政,采取 了严惩贪官污吏、奖励生产、 废除苛捐杂税等措施,提高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社会生产 得到发展。
古代画像 后周世宗柴荣
本课小结
618 627 649
唐
朝贞
建 立
观 之 治
唐朝统 治
开元年间 天宝年间
713 741 755763
开安 元史 盛之 世乱
唐 朝 灭 亡
87 88 90 84 7
黄 巢 起 义
年 9份6
0
五 代 十 国
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课后活动
1.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 因?请在□内画√。
√□皇帝荒废朝政 □发生严重灾荒
√□杨贵妃得宠
√□节度使势力膨胀
□农民负担过重 □军队战斗力薄弱
又遇连年灾荒。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原因:赋役繁重,生活困苦,战火连绵 爆发:875年,黄巢;山东、河南一带
经过:转战南北,进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失败:884年,黄巢在泰山兵败自杀 作用:瓦解了唐朝的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
五代十国形成的历史 根源和影响是什么?
唐朝藩镇割据
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 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
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以史为鉴:
结合唐玄宗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为而导致的 不同结果,谈谈你对此有何启示
(1)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 (2)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 (3)要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 (4)亲近贤达之人,远离不肖者
2.了解黄巢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唐朝 衰亡的原因、灭亡的时间和标志
3.知道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的局面,辩 证分析其影响
新课探究
一 探究点:安史之乱
1.背景 (1)内忧外患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 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2)外重内轻
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 与地方的力量失去平衡
(1)背景
唐朝后期,统治腐 朽,宦官专权,中 央已无力控制范镇
人民赋役繁重,生 活困苦,连年灾荒, 无以为生
(2)爆发: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 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结果:原为起义军将 领的朱温投降唐朝,被封 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 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军进军路线示意图
(3)重兵在握
安禄山兼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 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 张势力
2.概况
(1)755年,安禄山借 口朝廷出现奸臣, 和部将史思明一起 发动叛乱,史称
“安史之乱”,持 续八年之久
(2)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被拥立为帝, 即唐肃宗。唐朝内调西北地区精兵,并在北方少 数民族的援助下,在763年平定了叛乱
2.唐朝灭亡 (1)朱温逐渐控制朝政,并陆续
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2)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 权,唐朝灭亡
朱温
一三 探究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裂
是唐末以来藩镇 割据局面的延续, 开国君主都是掌
握兵权的武将
北方政权 更迭,战 事不断, 政局动荡
南方受战乱影响 较小,政局相对 稳定,经济有一
……
课堂小结
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致命打击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五 代 十 国
朱温夺权
随堂训练
A 1.领导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是( )
A.安禄山
B.宇文化及
C.朱温
D.姚崇
C 2.下列关于黄巢起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起义军攻入了长安
B.起义军建立了政权
C.黄巢起义彻底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3.影响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
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
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无家别》
二 探究点: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定的发展
特点1
特点2
特点3
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南方: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
南汉、南平,北汉(北方割据太原)
历史趋势虽然政权ຫໍສະໝຸດ 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材料一: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 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D.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唐朝的腐朽统治
3.藩镇名义上虽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 制,实则是自己各霸一方,形成了自己 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 控制,他们拥兵自重,互相兼并。藩镇
B 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 )
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B.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 C.形成五代十国 D.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导入新课
《 玄 宗 幸 蜀 图 》
在马嵬坡,玄宗为保军心安定,忍痛命令高力 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此后,玄宗入蜀。但尽管如 此,也未能挽救大唐王朝由盛世转向衰败的命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段历史,以从中汲取教训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掌握其背景、 时间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