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教案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杠杆》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杠杆》一、教学背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迭代和发展,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创新,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杠杆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班教学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份大班科学杠杆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以期对更好地推进大班科学教育的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1.了解杠杆的本质及其作用,能够认识到杠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应用;2.能够看懂并使用杠杆公式计算;3.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1.认识杠杆的本质及其作用;2.简单介绍杠杆公式及其计算方法;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杠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应用;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设计解决方案;5.学生报告方案,并进行评价。
四、教学过程1. 了解杠杆的本质及其作用•通过图片和简单实验的形式让学生初步认识杠杆的本质;•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杠杆,并向学生介绍其作用。
2. 简单介绍杠杆公式及其计算方法•教师在黑板上展示杠杆公式,并介绍其基本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数学题的形式,让学生练习杠杆公式的运用。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杠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杠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例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并总结杠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4.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为每组分配不同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讨论,在小组内设计解决方案;•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适当给学生一些提示和指导。
5. 学生报告方案,并进行评价•学生将分组讨论的最终方案向全班报告;•教师及其他学生对方案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多种形式,多角度地帮助学生了解了杠杆的本质、杠杆公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了解了杠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杠杆》教案(通用6篇)
《杠杆》教案(通用6篇)《杠杆》篇1详细介绍:杠杆教案示例(一)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杆。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
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
并参阅图13�23、图13�24,图13�25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
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十三章简单机械一、杠杆”二、进行新课1.什么是杠杆?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13�2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
给出杠杆的定义。
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
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
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
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板书:“2.名词术语:”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
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或l动标出。
(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
)教师说明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
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
11.1《杠杆》word教案
§11-2 杠杆(第1课时)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满足什么关系呢?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1)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两边挂上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记录F1,L1,F2,L2;
(3)改变数据,再做几次实验,记录数据。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提醒:每个钩码重0.5N,本次实验统一认为左边动力,右边阻力。
实验表格:
实验次数动力
F1
动力臂
L1
动力×动力臂
F1·L1
阻力F2阻力臂L2
阻力×阻力臂
F2·L2
1 1N 0.2m
2
3
4
5、得出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6、评估与交流
(1)为什么该探究活动要求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平衡呢?
(2)该实验还有什么注意事项?
(3)用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向上拉能否使杠杆平衡呢?
F2
F1。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2. 力臂的确定和计算。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尺子等;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引出杠杆的概念;2. 提问:什么是杠杆?杠杆有哪些分类?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 讲解力臂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15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3. 教师点评和讲解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技巧。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杠杆的定义、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2. 强调力臂的确定和计算方法。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请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杠杆的定义、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杠杆的力臂和力的作用线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力臂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线与杠杆的关系,能正确判断和画出力臂。
教学重点:力臂的概念及其判断。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线与杠杆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黑板、粉笔、教具杠杆。
物理杠杆初中讲解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杠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和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3)能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根据杠杆的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杠杆,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对实例的调研、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
(2)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引导学生发现杠杆的共同特征。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的平衡条件。
3. 讨论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观点。
4. 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通过提问:人们在生活中、劳动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同学们想一想你使用过哪些机械?或你看到别人使用过哪些机械?引导学生思考和生活中的杠杆。
2. 观察和实验(1)让学生观察和尝试使用桌上的钳子、锤子、瓶盖起子等工具,发现杠杆的共同特征。
(2)引导学生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
3.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
(2)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4. 应用和实践让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杆秤称物体。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1.1 杠杆的概念:介绍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能够在固定点(支点)处固定或移动,用来增加力或者改变力的方向。
1.2 杠杆的分类:介绍一、二、三类杠杆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学习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激发学生学习杠杆的兴趣。
二、知识点讲解2.1 杠杆的平衡条件: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矩平衡,F1L1=F2L2,其中F1和F2分别为作用在杠杆两端的力,L1和L2分别为力到支点的距离。
2.2 杠杆的力臂:讲解力臂的概念,即力作用线与支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力臂越长,力的大小越小,反之越大。
2.3 杠杆的功率和效率:讲解杠杆的功率和效率的概念,功率等于力与力臂的乘积,效率等于输出功与输入功的比值。
三、教学内容3.1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讲解一、二、三类杠杆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2 杠杆的平衡条件: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会判断杠杆的平衡状态。
3.3 杠杆的力臂:讲解力臂的概念,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学会测量力臂,并了解力臂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会测量力臂。
4.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学会判断杠杆的平衡状态,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力臂的测量。
5.2 教学重点: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杠杆模型、力臂测量工具(如直尺)、平衡尺等,用于展示和实验。
6.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一个尺子,用于记录和绘制实验结果。
6.3 辅助材料:准备一些与杠杆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不简单的杠杆教案
不简单的杠杆教案第一章:认识杠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杠杆。
1.2 教学内容:杠杆的定义与特点杠杆的分类:一、二、三类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例介绍杠杆的定义和特点。
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的杠杆,如剪刀、钳子等。
学生尝试用自制杠杆进行实验,观察平衡条件。
第二章:杠杆的平衡条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生能够计算力臂和力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力臂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2.3 教学活动:通过示例和图解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力臂和力的关系。
练习计算力臂和力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力的合成与分解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在杠杆中的应用。
学生能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解决杠杆问题。
3.2 教学内容: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力的合成与分解在杠杆中的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3.3 教学活动:通过图解和实例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力的合成与分解在杠杆中的效果。
练习解决杠杆问题,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第四章:杠杆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杠杆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杠杆原理解决。
4.2 教学内容:杠杆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实例杠杆原理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4.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例介绍杠杆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杠杆原理解决。
分享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第五章:杠杆的优化设计与创新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杠杆的优化设计与创新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思维改进杠杆设计。
5.2 教学内容:杠杆的优化设计原则创新方法在杠杆设计中的应用改进杠杆设计的实践案例5.3 教学活动:通过图解和实例讲解杠杆的优化设计原则。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改进杠杆设计的创新方案。
2023最新-《杠杆》教案(4篇)
《杠杆》教案(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给大伙儿整理的《杠杆》教案(4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杠杆科学的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杠杆省力的原理,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动物头饰、木棒、积木、重物、记录卡、水彩笔、浆糊、抹布、用力标志(大小不等的圆片)。
活动过程1、导语:小熊要盖新房子,它买了许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动,我们去帮助它吧!说一说,用什么办法来运材料。
(1)我用双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2、试一试,哪种方法用的力气小。
幼儿使用各种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点。
(1)使劲用双手抱重物。
(2)弯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抱最费劲,汗都流出来了,拉有一点费劲,推只有一点点费劲,撬很轻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点点汗,推不费力,撬更不费力。
(3)抱要费力气一些,拉要稍微费力气一些,推费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费力气,轻轻一下就行了。
4、我的实验过程。
让幼儿用省力的办法帮小熊把材料全部运过去。
注意事项1.使用木棒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给幼儿提供的重物以不超过三名幼儿抬起的重量为宜。
3.提供作支点的积木高度要适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时,支点应随重物一起移动。
活动反思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
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
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四、材料准备:教师:演示PPT、小杆秤、杠杆尺、钩码等。
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按六人一组配备)。
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杠杆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投影出示要求:请利用你们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将文具盒撬起来,想一想:在这个活动中,有哪几个点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学生游戏3、你能说说3个重要位置分别是哪里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师:是的,这个点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叫它用力点生2:这块橡皮也很重要,师:橡皮起了什么作用?引出支点概念。
师:还有哪个位置很重要呢?(如学生不能答出,教师可直接给出:其实被文具盒这个重物压住的位置也很重要,我们可以叫它阻力点)课件展示3个点的位置4、其实,刚才我们组装的工具,在科学上有个名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5、你觉得刚才我们组装的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呢?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二、研究杠杆的秘密1、出示杠杆尺,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围绕支点转动,静止时是平衡的,两边有小格距离相等)2、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重物,这个位置就是……(阻力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第一章:杠杆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杠杆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杠杆的分类及应用1.2 教学内容杠杆的定义与特点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杠杆的应用实例分析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杠杆及应用组织小组讨论,探讨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讲解杠杆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运用场景1.4.2 讲解杠杆的分类及应用实例1.4.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类型的杠杆及应用实例1.4.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二章:杠杆的平衡条件2.1 教学目标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会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2.2 教学内容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力的合成与分解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平衡条件2.4.2 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用实例进行解释2.4.3 教授如何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力的合成与分解2.4.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4.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三章:杠杆的力臂与力矩3.1 教学目标了解力臂的概念及其作用掌握力矩的计算方法及应用3.2 教学内容力臂的概念及其作用力矩的计算方法:力臂与力的乘积力矩的应用实例分析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力臂的概念及其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力矩的计算方法及应用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讲解力臂的概念及其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力臂在杠杆中的应用3.4.2 讲解力矩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实例3.4.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类型的力矩及应用实例3.4.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四章:杠杆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4.2 教学内容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剪刀、钳子、撬棍等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力的合成与分解4.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讲解法,让学生掌握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讲解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作用4.4.2 讲解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4.4.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4.4.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五章:复习与拓展巩固本章所学内容拓展学生对杠杆的理解和应用5.2 教学内容复习杠杆的概念、分类、平衡条件、力臂与力矩及应用拓展杠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人体杠杆、工程杠杆等5.3 教学方法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回顾本章所学内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杠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5.4 教学步骤5.4.1 导入:提问学生回顾本章所学内容5.4.2 讲解复习内容,巩固学生对杠杆的理解5.4.3 讲解杠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5.4.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5.4.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六章:简单机械与杠杆6.1 教学目标了解简单机械的分类及特点掌握杠杆在简单机械中的应用6.2 教学内容简单机械的分类:斜面、滑轮、杠杆杠杆在简单机械中的应用:剪刀、钳子、撬棍等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分类及特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杠杆在简单机械中的应用6.4 教学步骤6.4.1 导入:讲解简单机械的分类及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简单机械中的作用6.4.2 讲解杠杆在简单机械中的应用实例6.4.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及杠杆应用实例6.4.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七章:杠杆的动态分析7.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杠杆的动态变化掌握力矩的计算与平衡条件的应用7.2 教学内容杠杆的动态变化分析:力与力臂的变化对平衡状态的影响力矩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平衡条件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杠杆动态变化的分析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力矩的计算及平衡条件的应用7.4 教学步骤7.4.1 导入:讲解杠杆动态变化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力与力臂的变化对平衡状态的影响7.4.2 讲解力矩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实例7.4.3 讲解平衡条件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7.4.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7.4.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八章:生活中的杠杆8.1 教学目标了解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分析生活中的杠杆原理8.2 教学内容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家具、工具、交通工具等分析生活中的杠杆原理:力的合成与分解8.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讲解法,让学生掌握分析生活中的杠杆原理的方法8.4 教学步骤8.4.1 导入:讲解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杠杆原理8.4.2 讲解分析生活中的杠杆原理的方法8.4.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杠杆实例8.4.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九章:杠杆的效率9.1 教学目标了解杠杆效率的概念掌握提高杠杆效率的方法9.2 教学内容杠杆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提高杠杆效率的方法:减小力臂与力的乘积、增大负载的力臂与力的乘积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杠杆效率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提高杠杆效率的方法9.4 教学步骤9.4.1 导入:讲解杠杆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杠杆效率的方法9.4.2 讲解提高杠杆效率的方法及应用实例9.4.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类型的杠杆效率应用实例9.4.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十章:复习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巩固本章所学内容拓展学生对杠杆的理解和应用10.2 教学内容复习杠杆的动态分析、生活中的杠杆、杠杆的效率等内容拓展杠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人体杠杆、工程杠杆等10.3 教学方法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回顾本章所学内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杠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10.4 教学步骤10.4.1 导入:提问学生回顾本章所学内容10.4.2 讲解复习内容,巩固学生对杠杆的理解10.4.3 讲解杠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10.4.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0.4.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杠杆的概念与分类重点和难点解析:理解杠杆的定义和特点是教学的难点,特别是杠杆分类的判断和应用。
科普组教案杠杆原理
科普组教案——杠杆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3. 理解杠杆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2. 杠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杠杆原理的数学表达。
2. 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剪刀、钳子等。
2. 教学材料:PPT、教案、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具(如剪刀、钳子等)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工具是如何帮助我们省力或达到目的的?2.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杠杆吗?杠杆有哪些特点?二、讲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1. 讲解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能够绕固定点(支点)转动的硬棒。
2. 讲解杠杆的分类:根据力臂的长度,杠杆可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3. 示例:展示不同类型的杠杆,如剪刀、钳子、天平等,并解释其分类原因。
三、讲解杠杆原理(10分钟)1. 讲解杠杆原理的数学表达:力×力臂=负载×负载臂。
2. 解释力臂和负载臂的概念:力臂是力的作用线与支点之间的垂直距离,负载臂是负载的作用线与支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3. 示例: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杠杆原理的应用,如剪刀剪东西、钳子夹物体等。
四、动手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份教具和教学材料。
2. 学生根据杠杆原理,尝试使用教具进行实际操作,如剪刀剪东西、钳子夹物体等。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简要描述一下杠杆原理吗?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总结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师进行课程总结,强调杠杆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2. 学生能理解杠杆原理并应用于实际操作。
3. 学生能描述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深入探讨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目标:1. 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
体验科学乐趣:小学杠杆实验教案
体验科学乐趣:小学杠杆实验教案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法则的学科,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学生学习科学,能够促进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和认识,激发他们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而杠杆实验作为一项科学实验,也成为小学生体验科学乐趣的重要载体。
一、实验目的1.理解杠杆原理2.探究各种杠杆的应用3.锻炼小组合作能力二、实验材料杠杆器、物品、钳子、载物架等三、实验步骤1.将杠杆器放在桌子上,探讨杠杆原理。
让学生观察杠杆器的形状和构造,并分析杠杆器是如何工作的。
2.让学生使用杠杆器来抬举不同重量的物品。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每个物品的起始和结束位置。
3.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杠杆原理的应用以及如果可以更好地利用杠杆器。
在小组内讨论后,可以邀请学生在班级中分享。
4.组织学生完成杠杆器设计挑战,每组学生将有一个机会设计自己的杠杆,该杠杆的提升能力要超过同组其他杠杆器。
四、实验结果学生们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杠杆原理,并通过实验感受到了杠杆的作用和应用。
实验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实验延伸1.让学生了解更多种类的杠杆以及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设计和建造一个适合岩石攀爬的杠杆器,以了解杠杆原理在户外运动中的应用。
3.在了解了杠杆原理的基础上,学生可以研究杠杆器在中的应用,以及设计和创建一个杠杆控制。
小学杠杆实验教案结合实际,以生活为背景,使科学知识更加具体易懂,在体验中感受科学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通过实验,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了根基。
科普组教案杠杆原理
科普组教案——杠杆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3. 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教学重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点:1.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2.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钩码、支架等2. 学具:笔记本、彩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撬棒、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作用。
2. 学生分享对杠杆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杠杆的定义。
二、探究杠杆的分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杠杆模型,引导学生发现杠杆的分类及其特点。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杠杆的分类及特点,教师板书。
三、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10分钟)1.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学生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师板书。
四、应用杠杆原理解释生活现象(10分钟)1. 教师提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翘板、剪刀等,引导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和学习杠杆的定义、分类、平衡条件等基本知识。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观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实践活动:制作简易杠杆(15分钟)教学目标:1. 巩固杠杆的定义和分类知识。
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具:材料包(木棒、塑料棒、金属棒等),支架,钩码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带等。
教学过程:1. 教师提出实践活动要求,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杠杆。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杠杆教学设计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要求:1.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能力要求:1.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
德育要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并能运用解决简单问题能力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示意图,且能正确找出各种器具的支点。
教具:抽水机模型、瓶起子、镊子、扳手、羊角锤、天平等,跷跷板挂图,细线探究性实验:杠杆平衡、杠杆和支架(不带刻度)、钩码若干、刻度尺课型:探究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看录像片或图片看录像片:(1)古代埃及人用杠杆搬动巨石修金字塔。
(2)游乐园里小朋友玩跷跷板。
(3)农村里从井里提水的压水机的杠杆。
(4)钓鱼。
(4)缝纫机的脚踏板。
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如钳子、板手、螺丝刀、瓶起子(出示实物)等。
有些机械是复杂的,如车床、收割机等复杂机械由许多简单元件组成,其中象杠杆、滑轮等,初中我们主要研究杠杆、滑轮。
(二)新课教学: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
”这说明杠杆能产生巨大的力。
那什么是杠杆呢?大家看这些装置有什么特点?学生:有一个绕着转动的固定点,一根绕着固定转动的硬棍。
撬棒撬石头的投影片。
1. 杠杆: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师:杠杆是不是一定是直的?“硬棒”如何理解?学生:看图理解。
师:“硬棒”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杠杆》教案(15篇)
《杠杆》教案(15篇)《杠杆》教案1本课接着上一课结束时,所提到的问题之一“撬石头”而引入。
课前,找了根近2米的粗棍子,现场演示,请上来一位班级体重最重的同学,有100多斤,很费劲地抱一抱,然后让他坐在椅子上,找块砖一垫,用撬棍很轻松地抬了起来。
再请个全班最瘦小的也来试试,也特别轻松地把他抬了起来。
这样,全班同学的学习爱好高涨,又直观形象地再现了生活中的场景,对后续教学的顺当开展有很大援助。
“区分各种常用工具是否杠杆”的活动。
充分利用上节课让同学操作运用过的那些器材,进行分析沟通。
对于榔头拔钉子,同学比较好理解,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一下子就找到了,也确认它是杠杆的.应用,但对于老虎钳、剪刀,有的同学认为不是杠杆,是由于他没有结合实际运用来体会理解,可以让同学用老虎钳剪段铁丝,用剪刀剪块木片,在这个过程中找找阻力点、用力点和支点,再来分析是不是杠杆,同学就较易理解了。
对于螺丝刀,有的同学说它用来撬物体时就是杠杆了,也应予以确定,但做为扭螺丝钉时的工具,它就不是杠杆的应用了。
本课的教学难点还在于杠杆尺的讨论。
在教学中,许多小组的探究活动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开展这个活动时,首先要强调老师的指导到位,要求明确。
对于这个试验,有这么几点要求:1、左边所挂钩码当重物,右边的钩码当作我们用的力的大小。
2、每一次操作,两边的钩码都只能挂在同一个位置,这点很重要。
3、当杠杆尺达到平衡状态时,再记录试验状况。
4、省力、费劲、不省力也不费劲如何区分?同时,还应引导同学在试验中多加观测、思索,发觉规律,但在实际活动中,很少有同学能进行仔细思索来发觉规律,更多的是任意地、一次又一次地尝试,通过增加钩码个数或移动钩码位置来达到平衡。
还有的小组,总是在两边挂相等数量的钩码来实现平衡,探究活动没有深入。
这些状况都需要老师在活动巡察中实时发觉问题,实时加以指导。
并引导同学结合数学知识来分析数据以发觉规律。
通过活动,分析试验数据,解决书中的三个问题,只要小组活动开展的充分,数据详尽,那么困难并不大。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第一章:认识杠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分类和作用。
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硬棒,能够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
2. 杠杆的分类:根据力与力臂的关系,杠杆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3. 杠杆的作用: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力的传递和转换。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如撬棒、剪刀、钳子等。
3. 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杠杆的转动原理。
作业设计:1. 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并描述其作用。
2. 绘制一幅杠杆的示意图,标注出力、力臂和阻力。
第二章:杠杆的平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如何判断杠杆是否平衡。
教学内容:1.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 判断杠杆平衡的方法:观察杠杆两端的力与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杠杆在力的作用下是否平衡。
3. 学生演示如何利用杠杆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请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
2. 根据给定的力臂和力,判断杠杆是否平衡,并说明理由。
第三章:杠杆的力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臂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如何测量力臂的长度。
教学内容:1. 力臂的定义:力臂是力的作用线与杠杆转轴之间的垂直距离。
2. 力臂的作用:力臂的长度影响杠杆的平衡状态。
3. 测量力臂的方法:使用尺子或直尺测量力臂的长度。
教学活动:2. 教师演示如何测量力臂的长度。
3. 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杠杆的力臂长度,并分析力臂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作业设计:1. 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测量生活中常见杠杆的力臂长度。
2. 根据给定的力臂和力,计算杠杆的平衡状态,并说明理由。
第四章:杠杆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
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四、材料准备:教师:演示PPT、小杆秤、杠杆尺、钩码等。
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杠杆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投影出示要求:请利用你们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将文具盒撬起来,想一想:在这个活动中,有哪几个点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学生游戏3、你能说说3个重要位置分别是哪里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师:是的,这个点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叫它用力点生2:这块橡皮也很重要,师:橡皮起了什么作用?引出支点概念。
师:还有哪个位置很重要呢?课件展示3个点的位置4、其实,刚才我们组装的工具,在科学上有个名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5、你觉得刚才我们组装的杠杆有什么作用?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呢?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二、研究杠杆的秘密1、出示杠杆尺,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2、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重物,这个位置就是……。
如果要使杠杆尺平衡,我们要在哪边用力?,这个点就是……。
但是我用了多少力呢?看不出来,同样我们也可以用钩码来表示,猜一猜我要在右边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平衡。
《杠杆》教案优秀3篇
《杠杆》教案优秀3篇《杠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难点】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2.力臂的确定.【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创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我是阿基米德,已经两千多岁。
在两千多年前,我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两千多年来,我没有将地球撬动,这是事实,这并不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
可是,许多爱嚼舌头的人硬说我是在吹大话,在说谎。
我这个两千多岁的人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委屈。
今天,我请大家帮我伸冤,你们愿意吗?不管结果如何,我──阿基米德先在这谢谢大家了!大家有信心吗?要想帮我伸冤,实际很容易,只需弄清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
二、新授(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板书)1.认识杠杆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出示图片:猿人移动石块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木棍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杠杆吗?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是不是杠杆?置疑: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板书)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介绍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14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14篇杠杆科学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知道使用杠杆的三种情况: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及每种杠杆的特点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指出它们的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会确定力臂;指出属于哪一种杠杆3.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具:托盘天平(或学生天平)、案秤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知识问:1.从上节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杠杆的支点?3.什么是杠杆的动力臂?4.什么是杠杆的阻力臂?强调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画垂线.不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这节我们学习杠杆的应用.板书:二、杠杆的应用二、讲述三种杠杆杠杆在生活中、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杠杆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
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把各种杠杆分为三类。
让学生阅读课本“三种杠杆”。
读完后让学生说出三种杠杆和它们的特点.教师归纳后写在黑板上。
板书: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三、分析实际的杠杆问: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学生回答)让学生逐个分析课本图一三-5中的4个杠杆是哪一种杠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每个杠杆的示意图,找4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写明属哪种杠杆.其他同学在自己练习本上画.教师巡回检查.然后一起讨论4名同学在黑板上画的对不对.纠正错误,强调如何正确画力臂。
引导学生分析费力杠杆的好处:省距离.以缝纫机踏板为例.再让学生自己分析镊子。
让学生自己分析省力杠杆省了力,但要费距离.以图一三-5中的橇箱盖为例。
四、天平和秤用天平、案秤称物体,使学生认识它们是杠杆。
让学生分析它们各属于哪种杠杆。
讨论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等于被称物体质量的道理。
讨论案秤和�五、小结六、布置作业(略)介绍学生阅读“我国古代的杠杆”。
幼儿园科学教案杠杆
幼儿园科学教案杠杆
幼儿园科学教案主题:杠杆
教学目标:
1.了解杠杆的概念和结构;
2.发现和理解杠杆的运用;
3.掌握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1.了解杠杆的概念和结构;
2.掌握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1.教具:杠杆、秤、板凳、书本、小球等;
2.图片和PPT。
教学过程:
1.热身环节
教师可以先出几个简单的问题,如一些有关杠杆的猜谜语,让幼儿猜出谜底,并简单介绍一下杠杆的概念。
2.知识介绍
通过图片展示和PPT讲解,让幼儿了解杠杆的基本构造和作用,并结合实物让幼儿进行观察和体验。
3.实验环节
提供一些小实验,让幼儿动手实验,了解杠杆的原理和运用。
如:用一根杠杆抬起板凳,用一本书撑起一小球等。
4.游戏环节
幼儿可以分组,采取比赛形式让幼儿进行杠杆的游戏,加深幼儿对于杠杆的理解和认识。
5.总结
通过过程性评价和小结,让幼儿掌握杠杆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并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
1.热身活动应该设计得更丰富、生动,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实验环节要设计一些小实验,体验杠杆的作用,让幼儿直观地看到杠杆运作的结果。
3.教师应该多听取幼儿的想法和看法,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新学内容,加深印象、提升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教学设计(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五要素”
(2)理解杠杆平衡条件。
(3)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构造。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重点是了解杠杆构造(五要素);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探究方法的设计。
【教学难点】
难点1:画力臂;难点2:实验方案的设计。
对难点1的解决办法:(1)要强调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并与几何中“画垂线”的方法对比进行学科知识渗透;(2)教师作“画力臂”示范;(3)总结归纳画力臂方法的口诀。
对难点2的解决办法:要在学生设计最困难的地方出示“路标”,着重引导启发学生解决如下问题:(1)动力和阻力大小怎样测量?——分别用两组钩码重力作为动力和重力最方便测量;(2)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怎样测量?——杠杆有多种平衡状态,取水平位置时的平衡状态最方便测量。
【教学器材】
杠杆支架钩码回形针(分组,两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演示“蜡烛跷跷板”)
师:仔细观察跷跷板,想一想它的两端为什么不断地翘起、落下?大家想了解其中的秘密吗?学完这节书我们就会明白了。
(板书:第二节杠杆)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杠杆
(通过展示图片、录像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并了解复杂的机械由简单机械组成,从而说明学习简单机械知识的必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
)
师:我们也来学阿基米德利用杠杆(笔)来撬动地球(球),观察、思考什么是杠杆,有何特征?
生1:直的硬棒。
生2:能绕一个点转动。
师:好,还有没有别的意见?
生3:不一定是直的
师:很好,大家赞同他们的意见吗?
师生归纳、总结出杠杆的概念。
(板书:杠杆: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支撑点转动的坚实物体都可以看做杠杆。
)利用动画演示撬棒撬石头,后指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板书:1、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
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 力的作用线: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
教师示范:画出下图的力臂
把画力臂的方法归纳成口诀:一打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
具体步骤:
1.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O。
2.沿力的方向画好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要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3.过支点O作力作用线的垂线,用大括号勾出并标上符号L。
(二). 杠杆的平衡条件
1、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播放几种杠杆工作时的状态让学生观察、讨论)
师:杠杆工作时都处于什么状态?
生1:静止或转动
生2:匀速转动
师:很好,观察很仔细。
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时受力平衡,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效果互相抵消,杠杆将处于平衡状态,杠杆处于这种状态叫做杠杆平衡。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猜想
(教师演示课本实验,让学生观察哪个因素影响杠杆平衡。
)
师:根据你们的观察,请你们来猜想哪个因素影响杠杆平衡?
生: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
师:(播放动画)结合幻灯片进一步说明,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两因素决定了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即是力臂)。
因此我们讨论力对杠杆的影响时只要考虑力的大小和力臂的大小就可以了。
(2).设计实验方案
师:既然杠杆的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是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那当他们之间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杠杆平衡呢?
生:(可能一时无法回答)
师:要得出确切的结论,必须通过实验来研究。
这个实验怎么做?关键是如何去测量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学生讨论。
教师启发引导:①我们把钩码分别放在杠杆的两边,在杠杆平衡时,钩码对杠杆的动力、阻力就等于两边所挂钩码重,而不用弹簧测力计来测力了。
②利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方法。
实验前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力
臂就可以从杠杆刻度尺上直接读出,使力臂的测量更简单。
学生再讨论具体实验步骤。
让学生汇报,归纳出实验步骤。
展示:实验步骤
①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这时杠杆两边受到钩码的作用力都等于钩码重。
把支点右方的钩码重当作动力F1,支点左方的钩码重当作阻力F2;用尺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记录F1、F2、L1、L2等数值。
③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实验,记录结果。
求出各次实验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值,最后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3).进行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
(4).实验数据分析
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填写实验表格,包括结论。
(5).交流与展示
让其中的一组学生把实验记录展示出来,并总结出结论。
后看和大家的结果是否一致。
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板书:三、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L1= F2 L2
(三)杠杆的分类
让学生画出各杠杆的力臂,并讨论有什么不同的?
生:有的动力臂大,有的阻力臂大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动力臂大”和“动力臂>阻力臂”两种说法的不同。
师生:归纳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板书:1、省力杠杆F1﹤F2,L1﹤L2
2、费力杠杆F1﹥F2 ,L1﹥L2
3、等臂杠杆F1=F2 ,L1=L2
(四)巩固练习
1、关于杠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力作用点的距离为动力臂B.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C.只要动力等于阻力杠杆就平衡D.托盘天平是等臂杠杆
2、某人用扁担挑物体,扁担长L=2,两端物体的重力分别为G1=500N,G2=300N,若不考虑扁担的重力
(1)人的肩头应在什么位置,扁担才平衡?
(2)若扁担两面三刀端同时增加100N重力,肩头应在什么位置。
(五)小结
1.什么是杠杆?
2.杠杆五要素。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杠杆的分类。
(六)布置作业
板书(或投影文字)设计:
一、杠杆: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支撑点转动的坚实物体都可以看做杠杆。
二、杠杆五要素
1、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
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点到线的距离
5、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 力的作用线: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
画力臂步骤:1.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O。
2.沿力的方向画好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要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3.过支点O作力作用线的垂线,用大括号勾出并标上符号L。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L1= F2 L2
四、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F1﹤F2,L1﹤L2,应用例子:撬棍
2、费力杠杆F1﹥F2 ,L1﹥L2,应用例子:钓鱼杆
3、等臂杠杆F1=F2 ,L1=L2,应用例子: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