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特点

合集下载

太极拳的八大特点

太极拳的八大特点

太极拳的八大特点太极拳的八大特点太极拳的第一特点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拳谱规定:(1)“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2)“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3)“心为令,气为旗”,“气以直养而无害”;(4)“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也是行气练气的拳。

但练拳时,要“以心行气”:心为发令者,气为奉令而行的“传旗”;一举一动均要用意不用力,先意动而后形动,这样才能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动作才能沉着,久练之后才能收敛入骨,达到“行气”最深入的功夫。

因此,可以说太极拳是一种意气运动。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和用意不用拙力,是太极拳的第一个特点。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1)练拳时,意识要贯注在动作上,以意行气,不可只顾默想内气如何运行。

(2)练拳时动作要顺遂、沉着,劲运到终点时要表现出劲别来,这是使意气得到鼓荡的三个措施。

(3)紧紧掌握外显的神气鼓荡,以便做到不痴不呆,并反过来促进内在的意气运动。

(4)善于运用其它七个特点,以便配合着来提高意气运动。

太极拳的第二特点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拳谱规定:(1)“需领顶劲,气沉丹田”; (2)“含胸拔背,沉肩坠肘”;(3)“松腰圆铛,开胯屈膝”; (4)“神聚气敛,身手放长”。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需领顶劲和气沉丹田是身躯放长,含胸拔背是以前胸作支柱把后背放长;沉肩坠肘是手臂放长;松腰圆铛和开胯屈膝,并使腿部得到圆活旋转,是腿部在这种特定的姿势下放长的结果。

所以太极拳的步法必须在圆铛松腰和开胯屈膝的姿势下用旋踝转腿来倒换虚实。

外表看,是腿的缠丝劲的表现,其实内部促进了腿的放长。

这一系列的放长,又促进了全身的放长;使身肢不特产生了弹性,形成棚劲,而且因全身放长,促使精神也能自然提起。

因此,只要具备了放长的姿势,就不容易发生努责鼓劲(拙力)的毛病,为自然的松开和身手放长提供了条件。

所以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就成了太极拳的第二个特点。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特点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特点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特点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特点:(一) 轻松柔和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所以,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以后,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

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从事太极拳练习。

(二) 连贯均匀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

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三) 圆活自然太极拳的动作不同于其他拳术,它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避免直来直往。

通过弧形活动进行锻炼,使动作圆活自然,体现出刚柔相济的特点,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匀的发展。

(四) 协调完整太极拳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的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

在练习过程中,要以腰为轴,上肢和下肢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切忌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呆滞等现象。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各式太极拳有不同的流派特征,然而,它们的动作要领基本上是一致的。

(一) 神为主帅,意动身随练习太极拳的全过程都要求用意念引导动作,把注意力贯注到动作中去。

例如:做太极拳“起势”两臂徐徐前举的动作,从形象上看,与体操中两臂前平举的动作相似,但在太极拳的练法上,从开始做动作前就要有向前平举的意念。

做气沉丹田就要有把气沉到腹腔深处的意念。

意不停,动作随之不停,犹如用一条线把各个动作贯穿起来一样。

古人在练拳过程中所总结的“神为主帅,意动身随”,就是强调用意念引导动作。

(二) 注意放松,不用拙力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在保持身体正常姿势的情况下,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关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

在做动作的过程中,要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劲,人体的脊柱按自然的状态直立,头、躯干、四肢等部位自然、舒展地活动,达到式式连贯、处处圆活、不僵不拘、周身协调、动作自如的状态。

太极拳的特点及锻炼价值500字作文

太极拳的特点及锻炼价值500字作文

太极拳的特点及锻炼价值500字作文太极拳的特点及锻炼价值500字作文 1(一) 轻松柔和太极拳的姿势比较流畅舒展,动作也不僵硬随意,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明显的起伏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所以练一两次太极拳,会有微微出汗的感觉,但不会有气喘等现象,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因为太极拳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人都可以练太极拳。

(二) 连贯均匀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

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三) 圆活自然(四) 协调完整无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的姿势,太极拳都要求上下跟随,内(思想、呼吸)与外(躯干、四肢动作)的融合,身体各部分之间的紧密配合。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以腰部为轴心,上下肢的动作由躯干带动,相互呼应。

切忌脱离实际或萎靡不振。

太极拳的特点及锻炼价值500字作文 6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杨露禅(名福魁,1799~1872)所创。

杨露禅,陈家沟太极拳名家陈长兴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七代传人。

杨露禅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贵族,他们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

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太极拳老架中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如跳跃、跌叉、震脚等,改作不跳、不跌、不速、不震,或缩小动作,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被推崇为“杨式太极拳”。

需在此注意的是,杨氏太极拳分为养生架子与技击架子,因此在习练时应当注意。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汝信—陈大鹏—陈善志—陈秉旺—陈长兴—杨露禅武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名河清,1825~1893)所创。

武禹襄,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同乡杨露禅自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学艺返乡,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得以知其概要。

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的特点太极拳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武术和健身练习方法。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身体的动作与内在的能量(气)结合起来,注重身心的和谐统一。

太极拳的特点包括了它的悠久历史、独特的动作风格、健身效果和内在修养等方面。

首先,太极拳具有悠久的历史。

太极拳起源于明代的张三丰,据说他通过研究道家的哲学和武术技巧创造并发展了太极拳。

这项武术练习方法从那时起一直传承至今,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誉。

太极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它积淀了无数武术家的智慧和经验。

其次,太极拳的动作风格独特。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流畅,注重整体的身体协调和流动性。

太极拳的动作非常美观,一气呵成,犹如水流一般。

这种独特的动作风格不仅仅是为了外在的美感,更是为了内在的修养。

通过慢速、连续的动作,太极拳练习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的协调和流动,从而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太极拳具有很好的健身效果。

太极拳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姿势,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

它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太极拳的动作要求练习者保持松弛的状态,通过放松的动作来锻炼身体,这种方式可以减少身体的压力和疲劳感,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此外,太极拳的练习也有助于调节呼吸和提高精神状态。

太极拳还具有内在修养的特点。

太极拳注重意念和呼吸的配合。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练习者需要集中精神,放松身心,与自己的呼吸和身体内部的能量连接起来。

这种内在修养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培养冷静和平和的心态。

太极拳的练习也被一些人视为冥想的一种形式,可以帮助练习者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总的来说,太极拳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动作风格、良好的健身效果和内在修养的特点。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人们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增强心肺功能,调节呼吸和提高注意力。

同时,太极拳也有助于培养冷静和平和的心态,提高身心的和谐统一。

因此,太极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和追求。

无论是作为一种武术练习方法,还是作为一种健身和养生的方式,太极拳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太极拳八大特点

太极拳八大特点

太极拳八大特点第一特点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第二特点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第三特点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第四特点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第五特点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第六特点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运动第七特点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第八特点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第一特点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拳谱规定:(1)“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2)“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3)“心为令,气为旗”,“气以直养而无害”;(4)“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也是行气练气的拳。

但练拳时,要“以心行气”:心为发令者,气为奉令而行的“传旗”;一举一动均要用意不用力,先意动而后形动,这样才能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动作才能沉着,久练之后才能收敛入骨,达到“行气”最深入的功夫。

因此,可以说太极拳是一种意气运动。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和用意不用拙力,是太极拳的第一个特点。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1)练拳时,意识要贯注在动作上,以意行气,不可只顾默想内气如何运行。

(2)练拳时动作要顺遂、沉着,劲运到终点时要表现出劲别来,这是使意气得到鼓荡的三个措施。

(3)紧紧掌握外显的神气鼓荡,以便做到不痴不呆,并反过来促进内在的意气运动。

(4)善于运用其它七个特点,以便配合着来提高意气运动。

第二特点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拳谱规定:(1)“需领顶劲,气沉丹田”;(2)“含胸拔背,沉肩坠肘”;(3)“松腰圆铛,开胯屈膝”;(4)“神聚气敛,身手放长”。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需领顶劲和气沉丹田是身躯放长,含胸拔背是以前胸作支柱把后背放长;沉肩坠肘是手臂放长;松腰圆铛和开胯屈膝,并使腿部得到圆活旋转,是腿部在这种特定的姿势下放长的结果。

所以太极拳的步法必须在圆铛松腰和开胯屈膝的姿势下用旋踝转腿来倒换虚实。

外表看,是腿的缠丝劲的表现,其实内部促进了腿的放长。

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的特点
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吸收吴式、孙式太极拳的平圆手法和武式、孙式太极拳的撤步、跟步,其中掩手、马步靠采用发劲的陈式太极拳。1.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转化思想古代哲学用阴阳的转化规律以及五行的相生相克来阐述事物,而太极拳的创始人(陈卫延)则用阴阳哲学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太极拳技术动作中的刚柔、动静、开合、起落、攻防、进退、虚实以及在攻防搏斗中的矛盾转化,如二十四式太极拳套路要求“动中有静”,定势时要求“静中寓动”,行拳演练时要求“刚柔相济”处处体现出古代阴阳哲学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又如太极拳要求“柔缓、园活、自然”动作无过不及;战术上强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练功由柔至刚,这和老子的“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以及“将欲款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的哲学是相通的。2.蕴含较高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最大的技术特点就是“柔美”,集形体美、音乐美、舞蹈美于一体。它不仅能使人体美得到改善,而且也使追求美的天性得以满足。太极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熏染,具有浓郁的民族传统审美价值。太极拳不仅展示“形”的美,即手、眼、身法、步法等各种姿势动作,而且更要体现“神”的美,即内在的精神、气、韵、功、内外合一、完整和谐,使人体的自然美与艺术美有机地交融。太极拳有其特定的审美特征,例如太极拳团体表演,动作威武雄壮,舒缓柔和队形图案多变,配上优雅的民族传统服装和民族乐曲,更给人以传统美的享受。欣赏太极拳表演,就象在品味着一首流动的诗,优美.高雅,从容而又充满精神美的韵味,同时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启迪,在欣赏美的过程中精神得到陶冶和升华。3.技击性别具一格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几则滞。为此,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既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的来势以做出反应,又要在对方发动时迅速抢在前面,“彼不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转移分散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的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中正稳定、舒展自然的身型姿势4.1虚灵顶劲虚灵顶劲即“顶头悬”,练拳时讲究头正、顶平、项直、颊收,要求头顶的百会穴要向上轻轻顶起,好像有根绳索将头顶向上提悬似的。顶劲不可过分用力,要有自然盏灵之意,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提得起来,动作才能沉稳、扎实。4.2沉肩坠肘肩关节要保持松沉,不可故意前扣或后张,肘关节要保持自然弯曲,并含有轻微垂坠的姿态,防止扬肘、直臂等毛病,这样可以使姿态自然、沉稳、柔和。4.3展臂虚腋在演练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时,上肢无论是屈臂还是直臂,都要充满膨胀的内力,太极拳称为“绷劲”。屈臂时不可松软扁瘪,要成弧形,向外展放;直臂时要前伸后拉,肘部下坠,仍要微屈成弧,虚腋是指腋下保持一定空隙,不要将大臂与肋部夹紧,使动作失去圆活自然。4.4舒指坐腕五指自然舒展分开,虎口撑圆,掌心内凹成球面,腕部下塌,使劲力贯注于掌、腕、指关节,应避免指、腕关节过于松软和过于僵硬,舒指坐腕,实际上是将周身劲力通过“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完整一气。4.5含胸拔背含胸指胸部不能外挺,要保持舒松自然状态。拔背是指背部舒展开阔,含胸拔背的关键在于自然舒展,不能理解为缩胸驼背,失去中正自然而去追求“含胸”是不对的。4.6松腰敛臀太极拳要求含胸、沉气,因此在含胸时就必须松腰,松腰指腰肌松活不可紧张,一旦紧张僵硬就使动作失去灵活自然。太极拳大多保持屈腿半蹲姿态,这时常有人发生挺髓、凸臀、前俯、后仰的现象,使上体失去端正,正确的做法是:缩髓收臀,使臀肌向外下方舒展,然后轻轻向前、向里收敛像用臀把小腹托起似的。4.7尾阁中正“十三势歌”中说“尾间中正神贯顶”。练拳时要求脊柱中正伸展,上下一条线,尽管动作有各种旋转变化,也要始终保持脊柱中正不偏,舒展伸拔。.4.8活膝扣足膝关节要松活有力才能保证两腿屈伸自由,但是要注意直的时候膝关节也不要紧张僵直,要留有少许松活余地。如弓步的后蹬腿,独立步的支撑腿等。扣足是指脚要踏实,防止在弓步、仆步时脚外侧的掀起或脚跟掀起的“拔跟”现象。二十四式太极拳采取腹式呼吸,古人称作“练气”,即通过呼吸来调节神经、按摩内脏、畅通气血、促进新陈代谢,因而要求在练拳时做到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密切结合,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顺其动作的开合、虚实来进行,呼吸的一般规律是:合、虚为吸;开、实为呼。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一、起势二、左右野马分鬃三、白鹤亮翅四、左右搂膝拗步五、手挥琵琶六、左右倒卷肱七、左揽雀尾八、右揽雀尾九、单鞭十、云手十一、单鞭十二、高探马十三、右蹬脚十四、双峰贯耳十五、转身左蹬脚十六、左下势独立十七、右下势独立十八、左右穿梭十九、海底针二十、闪通背二十一、转身搬拦捶二十二、如封似闭二十三、十字手二十四、收势

太极拳八大特点(荟萃内容)

太极拳八大特点(荟萃内容)

太极拳八大特点第一特点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第二特点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第三特点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第四特点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第五特点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第六特点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运动第七特点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第八特点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第一特点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拳谱规定:(1)“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2)“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3)“心为令,气为旗”,“气以直养而无害”;(4)“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也是行气练气的拳。

但练拳时,要“以心行气”:心为发令者,气为奉令而行的“传旗”;一举一动均要用意不用力,先意动而后形动,这样才能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动作才能沉着,久练之后才能收敛入骨,达到“行气”最深入的功夫。

因此,可以说太极拳是一种意气运动。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和用意不用拙力,是太极拳的第一个特点。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1)练拳时,意识要贯注在动作上,以意行气,不可只顾默想内气如何运行。

(2)练拳时动作要顺遂、沉着,劲运到终点时要表现出劲别来,这是使意气得到鼓荡的三个措施。

(3)紧紧掌握外显的神气鼓荡,以便做到不痴不呆,并反过来促进内在的意气运动。

(4)善于运用其它七个特点,以便配合着来提高意气运动。

第二特点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拳谱规定:(1)“需领顶劲,气沉丹田”;(2)“含胸拔背,沉肩坠肘”;(3)“松腰圆铛,开胯屈膝”;(4)“神聚气敛,身手放长”。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需领顶劲和气沉丹田是身躯放长,含胸拔背是以前胸作支柱把后背放长;沉肩坠肘是手臂放长;松腰圆铛和开胯屈膝,并使腿部得到圆活旋转,是腿部在这种特定的姿势下放长的结果。

所以太极拳的步法必须在圆铛松腰和开胯屈膝的姿势下用旋踝转腿来倒换虚实。

外表看,是腿的缠丝劲的表现,其实内部促进了腿的放长。

太极拳的八大特点

太极拳的八大特点

太极拳基本内容包括太极养⽣理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以及太极拳辅助训练法。

今天店铺给⼤家讲的是太极拳的⼋⼤特点,⼤家⼀起来看看吧。

1、⼼静体松。

⼼静体松是太极拳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的重要特点之⼀。

打太极拳要求思想集中,全神贯注于动作,做到“神聚、⼼静、意专、体松”。

“⼼静”是练太极拳的重要原则, “⼼静”要求要专⼼,在练拳时,思想要集中,意识不断地引导动作,并且灵活变换,使任何动作都有⼀定的指向,不能顾此失彼: “⼼静”要有耐⼼,不可焦躁或⼼猿意马,否则动作⽅向、姿势不正确,就难以把太极拳学好、练好。

“体松”是和⼼静同样重要的⼀个原则,是贯彻“⽤意不⽤⼒”的重要措施。

运动时,在⼼静的前提下⽤意引导肢体内外各个器官、关节和肌⾁的放松,逐步做到全⾝不该⽤⼒处毫不⽤⼒,内外各部分⽆⼀处不松,尽量使⾝体⾃然舒展⽽不僵硬。

按照规矩⽤劲,以意贯注于动作过程之中,按照动作的虚实变化适度地完成动作。

2、轻灵沉稳。

练太极拳要求在意识引导下动作轻灵、重⼼沉稳。

“轻灵”是保证全⾝内外充分放松的必要措施。

所谓“⼀举动,周⾝俱要轻灵",只有⽤⼒越少越好的轻的练法,动作才能越练越灵活.不轻就不能松,不松就不能灵活。

灵是轻的发展,在轻的基础上发展,⽅能达到“⼀⽻不能加"的⾼度敏感的灵。

“沉稳”是使上体端正舒适,保持下肢稳定,要求虚领、⽴⾝中正、⽓沉丹⽥、步似猫⾏。

进退转换,要分清虚实,步随⾝腰变化,需稳健、轻灵、沉着。

3、柔和缓慢。

“柔和”的前提是要放松,放松对解除疲劳、积蓄⼒量,以及提⾼耐⼒、速度、灵敏和技巧等,都有直接的关系。

练习时,要求始终放松,在⼼静⽤意的前提下,引导全⾝放松。

放松是⽤意的,是积极振作的,不是漫不经⼼、消极疲塌的。

练习时,要在放松的基础上使两臂动作保持弧形,使两臂运动⾛弧线。

“缓慢"也是太极拳的重要特点,它是⼀种平稳中正的缓慢,肌⾁和⾻节不是处在某⼀特定⾓度下收缩和旋转,⽽是⽤许多不同的⾓度完成⼀系列伸缩和旋转的静⼒性练习。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一、太极拳的运动特点1.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2. 什么人最适合练太极拳3. 练太极拳的好处有哪些二、太极拳的练习姿势三、练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1、太极拳的运动特点1.1、柔和型
柔和的活动有利于身体放松和呼吸自然,适合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进行锻炼,不会发生体育性意外。

尤其是对体弱和患有慢性病的人,更是一种较好的体疗手段,所以柔和是太极拳运动的主要特点。

1.2、缓慢性
太极拳运动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这是太极拳运动的重要特点之一,慢才便于掌握要领,慢而不停的动作,运动量才大,一套简化太极拳或健身小套路,可用4-6分钟,88式太极拳或健身套路,可用15-25分钟,如功夫较深可练半小时或更长的时间。

1.3、圆活性
太极拳的动作(上肢),是以各种弧形曲线为基础构成的,练起来灵活自然衔接和顺,避免直来直去。

动作圆活,不滞不僵,就要以腰为轴,太极拳论中强调腰的动作,谓之“主宰手腰”。

所以圆活性在太极拳运动中非常重要。

2、什么人最适合练太极拳2.1、心肺功能薄弱者
一般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大心肺功能也会随着减弱,心肺功能薄弱容易造成呼吸不顺畅。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可以有效的锻炼到肺部的功能,长时间的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肺活量。

从而起到了防止心肺功能衰弱的作用。

2.2、神经系统衰弱者。

简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简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简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武术,也是一种养生保健的运动方式。

它以柔和、流畅的动作和呼吸配合为特点,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

下面将从运动特点的角度来详细描述太极拳。

1. 呼吸与动作配合:太极拳注重运动与呼吸的配合,以柔和、缓慢的动作为主,通过深呼吸来调节身体的气息和气血循环。

在练习过程中,呼吸与动作相互配合,形成一种和谐的节奏,使身体得到有效的放松和调整。

2. 软化力量:太极拳注重以柔克刚,通过放松身体,使力量变得柔和而有弹性,而不是用肌肉的力量进行抵抗或攻击。

这种软化力量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关节和肌肉的受伤风险。

3. 循环运动:太极拳的动作多为循环运动,通过连续的、流畅的动作来练习,使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充分的运动和锻炼。

这种循环运动有助于调节身体的能量和气血的流动,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4. 身心统一:太极拳注重身心的统一,即通过动作的练习来调节身体的能量和思维的集中。

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求身体和思维要保持平静和稳定,不受外界的干扰,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5. 弹性与爆发力:太极拳的动作虽然以柔和为主,但也包含了一定的爆发力和弹性。

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放松和收缩肌肉,灵活运用身体的力量,可以使动作具有一定的爆发力,同时保持身体的柔软和协调。

6. 心身放松:太极拳的练习注重身体的放松。

通过深呼吸和缓慢的动作,可以促使身体的肌肉和关节得到充分的放松,舒缓紧张的情绪和压力,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

7. 姿势和呼吸的调整:太极拳的动作要求身体的姿势和呼吸要保持正确和稳定。

在练习过程中,要求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要保持合适的姿势,同时配合深呼吸来调整身体的气息和能量,达到身心的和谐状态。

8. 以意导动:太极拳强调以意导动,即通过意念来引导身体的运动和力量。

在练习中,要求身体的动作要有意义,不是机械地模仿动作,而是通过意念来感受和引导身体的运动和力量,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和统一。

太极拳的理解

太极拳的理解

太极拳的理解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健身和武术形式。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最初由张三丰所创,后经过多代传承发展而成。

太极拳以缓慢、柔和、流畅的动作为主要特点,结合呼吸、意念及身体协调性的练习方式,既可促进身体健康,又可强化身体素质。

以下是对太极拳的一些理解:1. 内外兼修:太极拳强调修身养心,注重内在气质的培养。

它不仅锻炼身体,还能提高个人心境和气质,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

2. 动静结合:太极拳强调动作连贯、流畅,注重动和静的结合。

运动可以使身体得到伸展和放松,同时也能调整呼吸和发挥精神作用。

静态状态可以使意识得到集中和平静,从而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

3. 技击与养生:太极拳是一种兼顾技击与养生的传统武术。

在技击方面,太极拳强调以柔制刚,借力打力。

在养生方面,太极拳注重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强化身体的防御机能,使身体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4. 以义为本:太极拳的拳理中有一句话“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这是太极拳的核心理念。

它的实质是精神的统一和物理的和谐,即在动与静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精神和身体的协调。

太极拳是一种以义为本的武术,重视人文精神和道德修养。

5. 气的运用:太极拳的“劲”主要指内劲,是指一种内蕴于身体内部的生命能量。

太极拳强调经络养生,通过练习调节气息和内劲,在健身养生和技击中发挥肌体作用。

总之,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被视为一种综合修养的体育运动。

它通过动作动静结合,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注重人生哲理和纯粹精神,以及气质和文化的修养,给人们的身体和心灵带来无限的益处。

太极拳的几个特点

太极拳的几个特点

太极拳的几个特点太极拳为武术拳种之一,是华夏民族值得骄傲的宝贵文化遗产,太极拳的特点你了解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几个特点。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几个特点拼命的八极,舍命的劈挂,找命的迷踪,保命的螳螂,立命的形意,救命的八卦,知命的太极。

拼命的八极:八极讲究贴身一下,发力是整力向前,硬打硬进无遮拦,如一架高速机器,横冲直撞,所以是拼命。

舍命的劈挂:劈挂是连头带身一块劈,一招得手,招招进步,只求重创敌人,狠辣无比,与八极拳颇为相似,所以是舍命。

找命的迷踪:迷踪步法诡异,连削带打,正是一个“找”字。

找谁的命?找敌人的命。

保命的螳螂:螳螂拳十分残毒,中了高手的螳螂手,非死即残,就算对方留手,也是个伤。

螳螂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肢体过来,打你肢体,身躯过来,打你身躯,这和咏春很相似。

螳螂手虽然凶残,但却是以自保后再伤敌的形式出现,所以是保命的螳螂。

立命的形意:形意拳最讲究火候,练形意拳的,火候不到,绝不教你打法,只是教你练法,火候一到,毫不迟疑,必教打法。

且形意拳法诡异,其十二形灵异得很,形意历史上的大家,没有哪个是十二形全练好了的,都是专攻其中一形,一形成,则成一代名家矣。

所以形意最讲究“稳”,最讲究先安身立命,后闯荡江湖,是以为立命的形意。

救命的八卦:八卦掌飘逸,打起来浑然一体,任你拳如暴风骤雨,也被他不是甩开,就是闪开,而一闪一甩之间,他已到你眼前了。

即便打不过你,你也很难一时伤了他,所以叫救命的八卦。

知命的太极:太极,太极,太上之极。

天有九重,九重之上为太上,而太上之极,则再无比它更高的了。

因此太极拳的本意是,拳理之极也。

拳理究其极,为太极也。

所以真正的太极高手,只要一看对手,就知道胜负了,哪怕是看他走路、坐着、吃饭、捡东西等等些许小事,也能立刻判断出此人的战斗力,胜负了然于胸,所以太极是“知命”的。

太极拳的特点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

太极拳分类

太极拳分类

太极拳分类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起源于明朝。

它以圆滑、柔和、缓慢的动作和呼吸方式为特点,被誉为“长寿拳”。

太极拳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每个分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一、太极拳传统分类1. 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最古老的一种,由陈王廷所创。

其特点是动作缓慢、轻柔,并注重内功修炼。

2. 杨式太极拳杨氏家族创立了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注重身体的自然伸展和舒展,动作流畅优美,力度适中。

3. 吴式太极拳吴氏家族所创立的吴式太极拳强调手臂的灵活性和腰部的协调性。

其动作简洁明快,注重实战应用。

4. 孙式太极拳孙禄堂所创立的孙式太极拳在动作上更加灵活多变,并且注重身体平衡和呼吸。

二、太极拳现代分类1. 竞技太极拳竞技太极拳是现代太极拳的一种,其规则和比赛方式与其他武术竞技相似。

竞技太极拳注重实战应用和身体的协调性。

2. 养生太极拳养生太极拳是以健康为目的的一种运动。

它强调身体的舒展和放松,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改善睡眠等。

3. 太极剑太极剑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它以剑为主要武器,动作轻盈流畅,并注重身体平衡和内功修炼。

4. 太极扇太极扇是以扇为主要武器的一种太极拳变化。

它动作优美、柔和,并注重手臂灵活性和呼吸控制。

三、不同分类之间的区别1. 动作风格不同不同分类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动作风格不同。

例如,陈式太极拳注重内功修炼,其动作缓慢、轻柔;而吴式太极拳则注重实战应用,其动作简洁明快。

2. 内功修炼程度不同太极拳强调内功修炼,但不同分类之间的内功修炼程度也有所不同。

例如,陈式太极拳强调内功修炼,其内力更为深厚;而杨式太极拳则注重身体的自然伸展和舒展。

3. 运动目的不同不同分类之间的运动目的也有所不同。

例如,竞技太极拳注重实战应用和身体协调性;而养生太极拳则以健康为目的,强调身体舒展和放松。

四、结论总之,太极拳可以分为多个分类,每个分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无论是传统分类还是现代分类,每一种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

太极拳的特点分析

太极拳的特点分析

太极拳的特点分析太极拳的特点分析太极拳是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它以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为基本技法,故名十三势。

其动作轻柔圆和,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势势相承。

传统的影响较大的流派有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和武式太极拳。

太极拳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轻松柔和:太极拳动作以柔缓为主,架势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枸,运动轻灵沉稳,外柔内实,出汗而喘气,给人以轻松愉快之感。

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以进行练习。

2、连贯均匀:整套太极拳动作从起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度转换,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的,没有停顿。

动作似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采用发劲动作时,速度可以有所变化,但仍须前后连贯衔接和顺,周身完整。

这种有节奏的连贯运动具有逐步引人入胜的趣味,而这种连贯不断的练法,只有在精神集中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对大脑的机能也有良好的锻炼。

3、圆活自然:太极拳是“曲中求直”的运动,动作顺逆直横、起落旋转要走弧形,避免直来直往。

由于动作的前后连贯,弧形往返相接,自然就成为圆形动作了。

另外,运动中肢体又处于微屈状态,所以圆形动作可更好地体现太极拳柔和的特点,同时,绵绵曲折的圆形动作能使肌肉、骨骼和韧带同时得到适合而均匀的活动,对气血流转、畅通经络和增强体力起着重要作用。

4、协调完整:太极拳是练意、练气、练身的运动。

在运动中,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个部分之间密切配合、以腰为轴带动四肢,轴身完整一气,即所谓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协调完整的动作可使全身各部分在每一个动作中都能得到同时运动的机会,从而周身内外同时得到锻炼。

5、刚柔相济:太极拳的整套动作都是由虚实、动静、刚柔相互转换而形成的整体运动。

太极拳的九大主要特点

太极拳的九大主要特点

太极拳的九大主要特点太极拳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传承的一朵瑰丽奇葩,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九大主要特点。

欢迎阅读!简述太极拳的九大主要特点太极拳是一种“全身运动”太极拳动作比较全面,上下相随,周身“一动无有不动”,全身各大肌群和关节都能参与运动,长期习练可以使关节灵活,肌肉结实有力。

太极拳是一种“平衡运动”太极拳动作舒展流畅,连绵不断,而且特别强调虚实转换,经常习练太极拳,有助于提高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通过实验,证实太极拳可以改善或提高人体活动平衡性的素质,减少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太极拳是一种“休闲运动”打太极拳时要求静、慢、匀、柔、松、稳、合、连、圆、轻等,意识集中,全神贯注,全身放松,动中求静,心静用意,养气凝神,给大脑以休息。

动作上轻灵柔和,情绪上安定乐观,性命双修,陶冶情操;外练骨骼、关节、肌肉,内练五脏六腑,是理想的“松弛运动”。

太极拳是一种“调心运动”打太极拳时,要求全神贯注,用意不用力,用意识引导动作,意识与动作融为一体,要领会和体现出动作形象所包含的神韵。

因此,打太极拳可以训练注意力,使精神从急躁、浮躁、散乱之中解脱出来,转变为耐心、凝聚、凝神、专心,对于防治现代文明病具有积极作用。

太极拳是一种“调息运动”太极拳又称内家拳,集养生学、中医学、健身气功学、仿生学于一体,运用吐纳术和导引术,以意运气,以气运身,气力合一,使“调身、调息、调心”的有机相融,实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标。

太极拳是一种“健腰运动”太极拳的全身运动以腰为轴,躯干转动带动全身联转。

根据中医的理论,有助于锻炼命门,畅通督脉,充实肾气。

肾气旺盛,命门火足,则人精力充沛,面有光泽,两眼有神。

太极拳是一种“温和运动”太极拳动作温柔、缓慢,经试验证明相当于每小时步行6公里的运动强度,特别适宜于中老年人锻炼。

太极拳是一种“有氧运动”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非竞争、可控性强,持续时间长,运动过程中不致缺氧,不损伤人体脏器,适宜减肥,并且方便易行,安全可行,容易坚持。

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的特点
一、太极拳的特点1. 太极拳的特点2. 练太极拳有什么好处3. 练太极拳要注意什么二、练太极拳有什么禁忌三、哪些人不适合练太极拳太极拳的特点
1、太极拳的特点1.1、心静意导,呼吸自然
各式太极拳皆要求思想专一,心理安静,用意念引导动作。

要做到先在心,后在身,以意导静,形意合一。

打拳时呼吸要自然平稳,并与动作相配合。

1.2、中正安舒,松柔连贯
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安稳,姿势松展圆满,身体肌肉、关节不可紧张僵硬。

动作如行云流水,悠缓流畅,连绵不断。

1.3、动作圆活,周身协调太极拳动作大多走弧形或螺旋形,转折圆润和顺,衔接自然。

头、眼、手、脚、躯干要互相配合,整个身体要和谐地组成一个整体。

1.4、轻灵沉着,刚柔相济
太极拳动作“迈步如猫行,运劲似抽丝”,柔而不软,刚而不硬,富于韧性、弹性。

即使发力动作,也要做到刚中有柔,充满弹性。

2、练太极拳有什么好处促进血液循环,增大肺活量。

练习太极拳时,随着机体的运动,加强了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了体内的淤血现象。

练习时要求气沉丹田,由于呼吸的加深,从而促进了冠脉循环,加强了心肌的营养。

具有健美作用。

太极拳的顶悬、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腹开胯、敛臀等身法要求,加上在练习时的腰部旋转,使练习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锻炼,保持良好的体型。

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质疏松。

练习太极拳时,常常一条腿支撑。

太极拳特点和心得

太极拳特点和心得

1.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这种运动既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

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

其拳理来源于《易经》、《黄帝内经》、《黄庭经》、《纪效新书》等中国传统哲学、医术、武术等经典著作,并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道、儒等文化的合理内容,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

2.太极拳是一种既神秘又普通的功夫。

说它神秘是因为两点。

一点是每个人练的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另一点是所有练太极拳的人当中真正学会太极拳的可谓是凤毛麟角,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我认为是由于太极拳是一种极重“神”和“意”的功夫,虽然形意拳、心意拳等功夫也重“意”,但太极拳是和宇宙本源相通的一种功夫,其“神”、“意”是其它功夫所不能及的。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不可能出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

这都是由于人的身体之复杂和思想之复杂。

所以,每个人对太极拳的理解都不同。

这样,人们练出来的太极拳就千差万别了。

为了更深地理解太极拳,我们就只有一遍一遍地练习,一代一代地相传。

虽然太极拳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派别,但他们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对生命终极奥义的追求。

人们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也体现了这一追求。

现在我学习了太极拳,虽然只是知道了招式,但我每天都练,争取早一天加深对它的了解。

同时,也是对自我生命的了解。

10生物5
张乐萌。

太极拳几大派的特点

太极拳几大派的特点

太极拳几大派的特点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拳种之一,起源于明朝时期。

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同时注重内外兼修、意与气的统一、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太极拳逐渐演化出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支脉,每个流派和支脉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是太极拳几大派的特点:1.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最早的流派之一,以其实用性和内功强大而闻名。

陈式太极拳注重舒展、圆滑、连贯的动作,以柔克刚、以曲治直为主要特点。

其拳势缓慢稳健,刚柔相济,力量运用紧凑而刚劲。

陈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有陈王廷、陈小旺等。

2.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少有的外家拳的流派,其特点是动作舒展、大开大合,强调身体的自然状态和舒展肌肉。

杨式太极拳的动作相对较大,旋转度较大,动作幅度较大,注重松柔和舒展。

其拳势稳健、刚柔相济,动静相结合。

杨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有杨露禅、杨班侠等。

3.吴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以柔和、流畅、轻灵为特点,动作相对慢,动作范围相对小。

吴式太极拳注重身体的连贯和流畅,动作偏向于曲线运动,注重意念引导和呼吸调控。

吴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有吴全旺、吴昌华等。

4.刘家太极拳:刘家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中较为少见的一个,其特点是动作柔和、轻灵,融入了较多舞蹈和气功元素。

刘家太极拳的动作简洁、圆滑,注重气功的练习和调节。

其动作以轻灵、舒展为主,体现了中和的理念。

刘家太极拳的代表人物有刘瑞松、刘志勇等。

5.齐鲁太极拳:齐鲁太极拳是以山东为中心地区流传的太极拳流派,其特点是动作简洁、利落、刚劲。

齐鲁太极拳注重意念的引导和身体的协调,身体动作以直线为主,力量运用较为直接。

齐鲁太极拳的代表人物有于老泉、曹秀清等。

总的来说,太极拳几大派各不相同,但它们都秉持着太极拳的核心理念,即柔克刚、以静制动、以意驭气。

无论是陈式、杨式、吴式、刘家还是齐鲁太极拳,都强调内功、意识和呼吸的统一,注重身体的柔软性和力量的调配,追求内外一体、刚柔相济的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的特点
(一)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所以,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以后,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

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从事太极拳练习。

(二)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

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三)圆活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不同于其他拳术,它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避免直来直往。

通过弧形活动进行锻炼,使动作圆活自然,体现出刚柔相济的特点,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匀的发展。

(四)协调完整
太极拳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的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

在练习过程中,要以腰为轴,上肢和下肢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切忌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呆滞等现象。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