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态变化苏科单元检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ee0be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9.png)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A.0 ℃B.10 ℃C.40 ℃D.100 ℃2.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A.钢铁B.玻璃C.蜡块D.沥青3.诗人陆游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河水结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B.液化C.凝华D.熔化4.如图是新宁崀山八角寨美景:峰峦浓雾缭绕,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怡.其中雾的形成是()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凝华现象D.凝固现象5.“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A.凝固B.液化C.凝华D.升华6.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冰雪消融B.壶口冒“白气”C.深秋霜降D.露珠的形成7.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图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8.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气温一般在-20 ℃以下,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个冻梨拿到温暖的屋子里,一会儿冻梨上全是水珠,则出现的现象可能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液化成了小水珠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凝固成了小水珠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熔化成了小水珠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梨升华成了小水珠9.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出现的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0.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的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B.造雪机喷射出的水雾遇到冷空气凝固成“人工雪”C.夏末夜晚湖边的薄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D.炎热的夏天,水中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放热温度降低11.小雨同学“五一节”期间借助厨房的简易器材完成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自制霜.她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放在一铺有湿抹布的桌面上,过一段时间后小雨发现在易拉罐的下端有白色的霜出现,拿起易拉罐时发现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了.小雨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易拉罐中的冰加入盐后极易熔化,熔化过程吸收热量B.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是因为水遇冷凝固形成冰C.易拉罐下端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过程要吸收热量D.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冻肉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表面上结了一层霜,这层霜和实验中易拉罐下端形成的霜成因相同12.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3.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______是寒暑表,在图甲、图乙中分度值较小(精确度较高)的是图________,图甲的示数是________℃,图乙的示数是________℃.14.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__(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15.某同学自制了一个空调电扇,先将空可乐瓶的瓶盖旋紧,去掉瓶底,开口朝上,倒入适量的冰水混合物,再将其固定在电扇的后而,打开电扇就能感受到凉风,感到凉风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瓶里的冰熔化________,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其中之二是空气流动加快,瓶里的水蒸发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使空气温度降低得更多.16.端午节时很多人家会煮粽子.煮粽子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打开锅盖取粽子时要注意防烫伤,因为水蒸气液化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剩下的粽子放入冰箱冷冻后再取出时,粽子表面有一层白霜,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17.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在常温下迅速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为气体,________热量,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三、解答题(18题12分,19题12分,20题13分,21题12分,共49分)18.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水浴法加热.(1)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图中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你指出不足之处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小明纠正了不足,重新调整了装置,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第10 min时,该物质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19.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液体酒精水银凝固点-117℃-39℃沸点78℃357℃(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温度是________℃.(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中的a图线.由a图线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________.(3)另一位同学使用相同装置,仅将水的质量减少,其他条件不变,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________.A.a图像B.b图像C.c图像D.d图像(4)结合图表,分析本实验中应选用________温度计.20.请参与以下实验探究过程:【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甲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__________的高低、液体______________的大小和液体表面________________有关.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___________有关.【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乙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________和其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相同.【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1.请你认真阅读下列几份资料,并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海拔高度h/km 0 1 3 6 9 …水的沸点t/℃100 97 91 80 70 …资料1:“大气压”是描述大气对地面物体压力的物理量,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那里的大气压越小;离地面越深的地方(如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大气压越大.资料2:科学家在研究水的沸点和海拔高度之间关系时,通过实验测出不同高度处的水的沸点大约值(如表所示).资料3: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办法除去糖中的水分.为了使糖在沸腾的时候不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 ℃.资料4:如图所示,为青山、海湾、东京三个城市的等高地形图.【问题】(1)根据你对上述资料的分析思考,你认为在海拔8.848 km的珠穆朗玛峰顶上,水的沸点大约是________℃.(2)资料2给出了水在不同高度处的沸点,决定水沸点高低的因素是“大气压”.请你将水的沸点和大气压之间的关系用文字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如你是制糖集团的老总,准备在青山、海湾、东京三个城市之中选择某个城市办“制糖”分厂,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你会将厂办在________(填城市名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一、1.A2.A3.A 4.B5.C6.A7.A 8.A9.C10.D 11.C12.C二、13.乙;甲;38.5;-714.慢;固液共存态;保持不变15.吸热;加快16.不变;放热;凝华17.凝华;升华;吸收三、18.(1)使物质受热均匀(2)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底,温度计的读数不是被测物质的温度(3)60;固液共存19.(1)89(2)保持不变(3)B(4)水银20.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种类;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温度;夏天在地上洒水来降温(合理即可)21.(1)70.5(2)液体的沸点随着大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大气压减小而降低(3)青山;因为青山所在的海拔高,大气压低,水的沸点也低,这样就能让水在低于100 ℃时沸腾。
第2章 物态变化 单元综合检测-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学与练(苏科版)
![第2章 物态变化 单元综合检测-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学与练(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184cc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3.png)
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检测一、单选题1.以下温度估测中,说法正确的是()A.北京市冬季寒冷的室外温度可达到-65℃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36.5℃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约38℃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答案】B【解析】A.北京市冬季最低气温在-20℃左右,故A错误;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6.5℃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正确;C.人体正常体温在36.5℃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故C错误;D.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才是0℃,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对生活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寒冷冬天的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在玻璃的外侧B.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清明断雪,谷雨断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因为冰块液化【答案】B【解析】A.“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故A错误;B.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因为医护人员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眼罩镜片变成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错误;D.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因为冰块熔化成了水,故D错误。
故选B。
3.中华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B.“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答案】A【解析】A.蜡烛“流泪”是蜡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B.雨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D.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含答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650b1208a1284ac950438d.png)
第二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等,如果温度计中用“水”做测温物质,当被测物体的温度由0℃上升到10℃时,温度计的示数()A.上升B.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2.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A 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3.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4.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时,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5.妈妈在蒸馒头时,沸腾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热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妈妈的做法不科学D.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6.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7.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8.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和寒冷冬天的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A.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B.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9.物态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盛夏,雾的出现是液化现象B.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C.深秋,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D.严冬,冰雕变小是熔化现象10.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11.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4ff342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8.png)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定一杯热水温度,在温度计的四种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2、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橡胶B.沥青C.冰块D.石蜡3、“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对于摩托车驾驶人来说,头盔就是“救命盔”。
天气变冷后,妈妈骑电动时头盔面罩会起雾变模糊影响视线如图,于是小丽查阅资料将洗洁精涂抹到头盔面罩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关于面罩起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妈妈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的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发形成的D.水雾的形成需要放热4、下列中华古诗中涉及到的有关物质,对它形成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露的形成过程是汽化现象C.“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雨的形成过程是升华现象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5、清晨,站在青城山山顶放眼望去,薄雾从山间升腾而起,随风飘散,宛如仙境(如图)。
雾的形成属于()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秋天的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冬天,草叶上常挂有霜,霜在形成时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放热”)。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含答案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8981e5c77da26925c5b0ac.png)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一、填空姓名1.(2012江苏扬州)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则(A或B)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其熔化特点是。
2.(2012山东泰安)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3.(2012四川眉山)医生在给小祝同学打针时,先用酒精擦在他的皮肤上消毒;小祝感到皮肤比较凉,是因为酒精,热的缘故;4.(2012湖北恩施州)(2分)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_℃;从烧杯口冒出的缕缕“白气”是________5.(2012吉林)如图5所示,小明盛热汤时,戴的眼镜马上变得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了,这是因为水先成水蒸气,又遇冷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6.(2012吉林)根据图15所示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热,温度却保持在℃不变,第5min时该物质处于态。
7.(2012黑龙江呼和浩特)春天河里的冰块会慢慢地变成水,冰变成水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填物态变化名称)8.(2012湖南株洲)今年春季,徐洲持续了较长时间的“回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
此现象属于(填物态变化名称)9.(2012四川凉山)看图回答:上图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
由图可知(填A或B)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10.(2012湖北襄阳)小宇同学用如图6—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
根据实验记录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6—乙所示。
请你回答:(1)图6—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2)图6—乙中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
(3)图6—乙中段不是根据本实验装置所测得的数据画出来的。
二、选择题1.(2012四川自贡)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2.(2012四川宜宾)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的是()A.铁块变成铁水B.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苹果“冒汗”C.霜的形成D.把酒精擦在手背上,一会儿不见了3.(2012贵州安顺)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4.(2012四川绵阳)我省高寒地区的冬天,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简单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简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9f17003b3567ec112d8a37.png)
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各种自然现象中,水都是表现为固态的是( )A. 霜、雹B. 冰、雾C. 雪、露D. 雨、雹2、下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3、如图所示,下列仪表不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是( )A. 寒暑表B. 体温计C. 数字式温度计D. 温度计4、某粗心的护士用体温计给一高烧病人量过体温,示数为39.5 ℃,消毒后没有甩就给另一病人量体温,结果示数为39.5 ℃.那么这名病人的体温( )A. 一定为39.5 ℃B. 可能高于39.5 ℃C. 一定低于39.5 ℃D. 低于或等于39.5 ℃5、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 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 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6、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 ℃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甲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B. 水从89 ℃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 minC. 通过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D. 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乙中b所示7、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则( )A. 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B. 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C. 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 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8、关于水沸腾时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只在表面发生剧烈汽化B. 水只在内部发生剧烈汽化C. 持续加热,水温不断上升D. 持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9、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A. 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B. 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C. 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D.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10、如图,发现水烧开了可纸杯却没有烧着,对此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 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B. 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C. 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D. 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1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 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 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 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12、“地面的水________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这就形成了________.”对于这段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填充正确的是( )A. 汽化、液化、凝固、云B. 蒸发、液化、凝华、雨C. 蒸发、液化、凝华、云D. 蒸发、凝华、液化、雨二、填空题:13、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等量的、表面积相同的水,小明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如图所示,观察两玻璃板变干的快慢.小明探究的问题是:水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是否有关.14、用蒸笼蒸馒头时,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运动,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现象,________很多热量,使___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15、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为60 ℃,当温度达到________℃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________(会/不会)升高,当____________后,继续加热,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16、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这种“白气”其实是;而且在较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苏科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苏科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8eabd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5.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苏科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2.冷链储运中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做成B.液态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吸热C.车厢内物品表面会有一层白霜,是凝固现象D.放入车厢内的水在凝固过程中吸热3.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4.小明发现超声波加湿器和烧开水都会冒“白气”,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加湿器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将水打碎成小水滴,形成“白气”B.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热的水蒸气发生汽化形成的小水滴D.两者的形成原因是相同的,都是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5.下列关于“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升华现象B.寒冷的冬天,从人的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C.夏天常见到火锅店里的空调器喷出“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的D.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充满“白气”,这些“白气”就是水蒸气6.在“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7.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B.“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8.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了物理知识.对图中所蕴含物理知识的解说,错误的是( )A.自制简易冰箱利用蒸发吸热来保存食物B.把鱼埋在冰粒中是利用冰温度较低且熔化吸热来保鲜鱼的C.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吸热来保存蔬菜的D.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渠引水,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二、非选择题9.如图是插在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降温,保持路基冻土不熔化.在热棒内封装有一定量的氨,棒内下端的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填“汽化”或“液化”),热棒应采用好的材料制作,以提高热棒的工作效率.10.如图所示三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11.有一支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均匀,用此温度计测量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示数是2 ℃,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温度示数是98 ℃,用该不准确温度计测得室温为26 ℃,实际室温是℃,当实际温度是℃时,该不准确温度计示数与测量的实际温度相同.1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了一块比烧杯口稍大的圆形硬纸板,甲、乙两名同学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孔,如图1中a、b所示,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剪裁合适的是(填“a”或“b”),理由是.(2)在烧杯中倒入约80 ℃的水,提高了水的初温,从而.水沸腾后持续加热几分钟并继续测温,会发现.(3)如图2所示,水沸腾后,甲同学移走酒精灯,继续观察;乙同学继续加热,观察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水.他们的目的都是探究.13.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某时刻海波的温度如图甲所示为℃.(2)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属于(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第3 min时,海波处于(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壶口冒“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深秋霜降是凝华,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2.B 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防止冷藏车内温度上升,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差的材料做成,故A错误;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实现制冷,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故B正确;白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霜,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故D错误.3.C 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内的水会吸收热量,发生沸腾现象,汽化为水蒸气,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故A正确;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使盘的温度低一些,可以在盘中加些冰块,故B正确;烧瓶口上方的“白气”是瓶内的水汽化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水蒸气上升后遇到金属盘会放热,从而液化成水珠,金属盘温度升高,也有可能是液化得到的热水对金属盘二次加热,使金属盘温度升高,故D正确.4.B 加湿器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将水打碎成小水滴,形成“白气”,故A错误;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热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C错误;加湿器产生的“白气”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发生了物态变化,两者形成的原因不同,故D错误.5.C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寒冷的冬天,人的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夏天常见到火锅店里的空调器喷出“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空调器里喷出的冷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房间里的“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时液化成的小水滴.故选C.6.C 水浴法可以使物体受热均匀,因此,在“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的实验中,碘的熔点高于100 ℃,采用水浴法加热可使碘受热时只会发生升华,不会熔化,这样通过控制温度可使实验效果更明显.7.C8.C 自制冰箱是利用液体蒸发时吸热来保存食物的,A不符合题意;冰块的温度较低,且在熔化时会吸收热量,因而能达到保鲜的目的,B不符合题意;冬天菜窖里的水凝固成冰,此过程对外放热,使菜窖里的温度不会太低,C符合题意;水在地下渠中流动时,避免了阳光直射,水的温度较低,而且水面上方的空气流速很小,减慢了水的蒸发,D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9.汽化导热性10.35.8 14 -1611.25 5012.(1)a b的孔会让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壁(2)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温度保持不变(3)水沸腾时是否需要持续吸热13.(1)45 (2)晶体不变(3)固液共存状态。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 (含答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d651b348d7c1c709a1458d.png)
第二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冬天雨雪过后,停在户外的汽车的前窗玻璃上常会结有一层冰。
要想除去这些冰,下列做法中不可采用的是()A.喷洒盐溶液B.用硬的纸质物体直接清除C.启动车子,打开热风,吹车前窗玻D.将少量沸水洒在车前窗玻璃上-℃中一大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不2.将温度计从温暖的室内拿到室外,测量放置在环境温度为10正确的是()A.当温度计示数为3℃时,表示被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3℃B.冰水混合物中,冰的量会增加C.最终水会全部凝固成冰-℃D.温度计的示数最终可能会降到103.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在南极洲南部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
南极的-℃,在那里考察队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最低气温88.3A.酒精容易制造,价格低B.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凝固点更低C.酒精温度计比水银温度计测量准确D.酒精无毒,水银有毒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由表格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铜锅熔化钢块B.铜球掉到铁水中不会熔化-℃时氢气是固态C.在265-℃的气温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D.405.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由于这种混合液具有()A.较低的沸点B.较低的凝固点C.较高的凝固点D.较好的冷却效果6.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做法是()A.温度计放入液体内使水银泡与容器壁接触B.让温度计的水银泡在液面之上C.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再读温度数D.要把温度计的水银泡浸在液体中,不能与容器壁接触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B.飞机在蔚蓝的天空飞过,留下长长的“尾巴”C.樟脑丸越放越小D.冰箱冷藏室的内壁结出“白霜”8.下列各组物态变化中,都放出热的是()A.熔化液化凝华B.汽化凝华凝固C.熔化汽化升华D.液化凝固凝华9.小韩和小李都很喜欢吃冰棍,他们的对话中有明显的科学性错误的是()A.小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这是凝华现象B.小李:刚拿出来的冰棍还会冒“白气”,应该是一个汽化现象C.小韩:我曾经吃冰棍的时候把舌头粘住了,因为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固了D.小李:我们吃冰棍时感觉凉爽时因为冰棍熔化时要吸热10.在很冷的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原因是()A.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高D.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11.小华把0℃的碎冰块放在保温杯中,在冰中撒一些食盐,搅拌后用温度计插在碎冰块内测量其温度,发现所测得的温度降到0℃以下。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八年级上苏科版第二章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 单元测验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八年级上苏科版第二章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 单元测验](https://img.taocdn.com/s3/m/70b09d93336c1eb91b375d91.png)
第二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洒在地面上的水干了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B.液态蜡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C.某同学用水银温度计测出北方冬季最低温度为-52.3℃ (水银凝固点-39℃)D.冬天,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3.雨的形成是与自然界中水循环相关的复杂过程。
地球上的水升腾到高空变成水滴,成为云的主要组成部分,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云中的水滴先后要经历转变为水蒸气、小冰晶等过程,才能形成雨落向地面。
那么,从云中的水滴到降雨的过程中,水先后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汽化、凝固B.升华、凝华、熔化C.汽化、凝华、熔化D.液化、凝固、熔化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B.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温度升高C.晶体熔化时不需要吸热D.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5.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0℃、―3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气温,应选用()A.酒精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6.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7.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A内放着盛有80℃热水的大试管B,如图2-6-5所示,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杯内的水很快就烧开,若继续加热,试管B内的水将()A.到100℃就沸腾; B.到100℃不能沸腾;C.管内水温保持80℃不变; D.无法确定图2-6-5 8.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应用蒸发吸热的是(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 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C.病人发烧时常用湿毛巾敷头部 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9.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我国河流的水污染日趋严重。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fe6668b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10.png)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蒸发现象。
B。
秋天,窗户玻璃表面形成的水雾是液化现象。
C。
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溶解现象。
D。
长时间使用的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结冰是凝固现象。
2.下列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A。
“飘渺的雾”是凝固现象。
B。
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
D。
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3.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4.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式飞机正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如图所示。
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湿热气体遇冷所致。
在这一过程中,湿热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5.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
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
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6.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7.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像,以下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8.下列做法中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蒸发现象。
B。
秋天,窗户玻璃表面形成的水雾是液化现象。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861733c5da50e2524d7ff8.png)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B.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2.夏天从冰柜中取出冰棒,可以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产生,在冰棒包装袋外侧有一层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是水蒸气B.“白气”的形成需要放热C.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白霜的形成需要吸热3.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4.针对旱情,气象部门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良好。
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人工增雨”的一种常用方法,喷洒的干冰可以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冰晶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雨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凝华和熔化B.凝华和液化C.凝固和熔化D.凝固和液化5.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 干冰熔化吸热B. 干冰升华吸热C. 干冰液化放热D. 干冰凝华放热6.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D.雪容易传热7.若将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B.铁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C.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8.在图中,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应为()A. B. C. D.9.把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室外,混合物的温度将是()A.等于0℃B.高于0℃C.低于0℃D.无法确定10.如图所示图像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11.寒冷的冬季,我们坐空调车会发现在汽车挡风玻璃上出现“哈气”,关于“哈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哈气”出现在挡风玻璃外壁B.“哈气”的出现是液化现象C.“哈气”的出现是汽化现象D.“哈气”的形成要吸收热量1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于液化的是()A. 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B.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C. 钢水铸成钢锭D. 白炽灯用久了,灯丝变细二、填空题13.下列几种现象①霜的形成;②樟脑丸变小;③湖水结冰;④雾的形成;⑤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⑥冰封的河面消融。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20380ecc175527072208ef.png)
初二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将符合题意的唯一答案题号填入对应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36分)1.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
一些严重缺水的国家,露水也是重要的水资源,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2.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
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A.温度B.熔点C.沸点D.凝固点3.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4.如图中,a、b、c三条图线表示三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同时同等条件下加热时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A.a、b、c肯定都是晶体B.a、b、c的熔点相同C.c比a熔点的低D.a比b的熔点高5.工业生产中用蒸馏法来提高酒精度,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给含水较多的酒精加热使它汽化,把蒸气引出,再经过冷凝管(冷凝管是双层玻璃管,冷却剂从管口1流入,管口2流出)冷却液化成纯度较高的酒精溶液,这种方法的依据是()A.水的密度比酒精大B.水的沸点比酒精低C.水的比热比酒精大D.水的沸点比酒精高6.在寒冷的冬季,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结了一层冰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液化的现象B.是水蒸气遇冷先液化后凝固的现象C.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凝华的现象D.是冰的凝华现象7.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晾晒B.用热风干手器吹湿手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放入冰箱D.喝开水为了不烫口,向水吹气8.将一盆0℃的水放入0℃的房间内,用电风扇向水面吹风,则()A.水会结冰,水与冰的总量少于原有水的总量B.水会结冰,水与冰的总量等于原有水的总量C.水会结冰,结冰后室内气温下降D.水不会结冰9.5.夏天冰箱中取出的苹果,常看到苹果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蒸发后汽化C.先液化后升华D.先凝华后升华10.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所示。
苏科版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78c3d8844769eae109ed85.png)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措施中,能加快蒸发的是()A.晾晒湿衣服时用衣架将衣服撑开B.将蔬菜用保鲜袋封装后放入冰箱C.酒精灯不使用时要盖上灯帽D.春天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塑料地膜2.关于液体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B、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C、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D、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发生的汽化现象3.能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向上升的图示是()4、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是为了()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B.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C.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D.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6.小明测体温时,忘了甩体温计,也没有读体温计的示数,直接用这个体温计去测体温,测量结果是37.50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他的体温一定是37.50CB、他的体温一定高于37.50CC、他的体温可能是37.50C,也可能低于37.50CD、他的体温可能高于37.50C7.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A.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C.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8.两支温度计A和B,在同样的室温条件下,温度计A的玻璃泡外包有酒精棉花球,温度计B的玻璃泡外包有被水浸湿的棉花球,则两温度计A和B ()A.示数相同,都显示室温B.温度计A的示数高于温度计B的示数C.温度计A的示数低于温度计B的示数D.无法判断9.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是()A.冰的熔解现象,吸热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10、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
第二章 物态变化-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解析版)
![第二章 物态变化-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b00eb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c.png)
第二章物质变化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①冰的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②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中水蒸气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③雾是液态小水滴,雾散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汽化现象,吸热;④霜的形成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放热。
综上所述,①③吸收热量,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下列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C.春天,冰雪消融———熔化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解析】A.树叶、瓦片上出现的白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A错误;B.河面上飘起的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 错误;C.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熔化为液态的水,故C正确;D.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D。
3.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
小水珠是由()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解析】水缸外面的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缸液化而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如图所示,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过一会儿会看到()A.A、B两块玻璃外侧都有小水珠B.A、B两块玻璃内侧都有小水珠C.A玻璃外侧、B玻璃内侧有小水珠D.A玻璃内侧、B玻璃外侧有小水珠【解析】由于A烧杯中放冰块,导致A烧杯上的玻璃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所以在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7c281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6d.png)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2 分)1. 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A B C D2. 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 39℃,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 36.5℃和 40℃的两个人,问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分别为( A.36.5℃,40℃B.都是 40℃)C.都是 39℃D.39℃,40℃3. 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B.98℃的水也可沸腾﹣﹣﹣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 4. 我们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这种现象属于下面哪种物态变化(A.液化B.升华C.汽化D.凝固)5. 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 华现象6. 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初春,积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7.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 .春雨天晴,路面变干 C .深秋清晨,薄雾弥漫B .盛夏季节,天降冰雹 D .寒冷冬日,冻衣晾干8. 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A.冰的熔解现象,吸热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9.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10.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汽化吸热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11. 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B.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液化C.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汽化D.严冬,堆成的雪人变小——熔化12.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物态变化(苏科)单元检测————————————————————————————————作者:————————————————————————————————日期:第二章单元检测2010、10一、选择题(40分))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2、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C.游泳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的温度变低3、如图所示,下列仪表不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是()4、广安地处川东丘陵地带,山青水秀,风光秀丽,是红色旅游线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下列景色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的描述中,判断错误的是( )A.华蓥山上的雪──凝华B.广安龙安柚树叶上的霜──凝固C.武胜秀观湖畔的雾──液化 D.岳池黄龙“贡米”秧苗上的露珠──液化5、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6、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A.熔化 B.凝固C.汽化D.液化7、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A.沥青B.冰 C.玻璃 D.石蜡8、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9、如上又图所示,是模拟“云和雨”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酒精灯加热湿沙.加快水的汽化B.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C.烧杯里的“白雾”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D.盘子里放冰块使水蒸气降温.液化成小水珠10、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
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11、在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12、如图所示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该晶体在CD段是气态B.该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C.该晶体的熔点是48℃D.6min时该晶体己完全熔化13、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蒸发现象B.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C.秋天,窗户玻璃表面形成的水雾是液化现象D.长时间使用的冰箱,冷冻室内壁容易结冰花是凝固现象14、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 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15、如图所示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16、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17、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18、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19、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图2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A.液化、汽化B.汽化、液化C.汽化、升华D.升华、液化20、海波的熔点为48℃,在48℃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固态海波吸热,状态改变,温度不变B、固态海波吸热,状态不变,温度不变C、固态海波放热,温度改变,状态不变D、液态海波放热,温度不变,状态改变二、填空题(26分)1、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2、今年,昆明市遭遇了特大干旱,为减小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农户更加积极地采取地膜覆盖种植技术。
在地里覆盖塑料薄膜,一方面通过空气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和土壤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达到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另一方面使蒸发到塑料薄膜上的水返回到土壤中。
3、图中是水循环示意图。
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_________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同时伴随着放热。
4、“走进黔东南,品味原生态”,外地游客对黔东南的自然生态和醇香米酒印象非常深刻。
黔东南很多农民自己烤酒,是把发酵好的酒坯放入灶上的锅中,再用一个上下开口的桶状物体把锅子罩住,桶状物之上再放上一口锅子(俗称天锅),天锅中装有冷水,如图所示。
把酒烤出来的过程是让锅里的酒首先,使其变成酒蒸气,上面的天锅中要装冷水,是为了让酒蒸气,若天锅中的水水温升高了,要换上冷水,以保证这一物态变化的进行。
5、夏季是雷电多发季节,强雷电的内部温度可高达3×104℃。
因树木中含有水分,当雷电劈中树木时,强电流通过树身会产生大量的热,使树木中的水分发生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形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这些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对树木做功,会将树木劈开,甚至达到树木的_______使树木着火。
请同学们雷雨天不要在书树下避雨。
6、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______,但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 或“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7、在室内放一敞口的酒精容器,容器内酒精的温度与室温相比要一些,这是因为。
0℃的水和0℃冰的冷热程度是的,(填相同、不相同)但手摸起来感到冰比水冷,这是因为。
8、在电冰箱的冷凝器内,从压缩机送来的氟利昂的蒸气变成了液态,这是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并__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液态氟利昂迅速汽化,__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
9、某一物质由有固定体积的状态变化到没有固定体积的状态,则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或_____;此过程_____(吸/放)热。
10、如图在○填出物质的状态。
(固、液、气)三、实验题(34分)1、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如右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偏__________。
2、图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中观察到,水在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小红同学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________ (选填“低”或“高”)。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__。
C,说明此时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图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图,分析该图像,可知水沸腾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却部分补充完整。
(探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熔点是℃。
过程该物质在BC段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
方法物质吸收的热量无法直接测得,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说明,这里运用的是法。
4、在研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等器材研究冰的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小明选用碎冰研究冰的熔化过程.实验装置及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在冰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________.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的沸腾。
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时发现:在烧杯上加盖纸板,其优点是减少加热时间,其缺点是增大了烧杯中的气压。
使水的沸点较常压时要高,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
某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则图__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5、小海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是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1)水是沸点是________℃,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2)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左右.(3)沸腾前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用了下面两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1)为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他应选择的装置是.(2)请你找出丙图中哪段图象是错误的,水沸腾时的温度如乙图所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3)若探究“冰的熔化”实验中,小明发现冰熔化过快,应采取的操作是.7、下面是用普通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的步骤,请将正确的操作顺序写出来。
a.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b.用手试一下热水,估计热水的温度。
c.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d. 使温度计与热水接触几分钟。
e. 取出温度计。
8、图2为某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这是它的凝固图象,从图中看出该物质的熔点为,放热的时间是______分钟。
9、如图所示是在水在沸腾前后连续加热过程中出现的四个现象,请按它出现的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