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负荷模型建模方法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与优化模型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与优化模型研究一、绪论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汽车工业的发展,电动汽车已成为未来交通出行的重要选择。
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预测与优化模型的研究对于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二、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1. 历史数据分析法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得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一些规律和趋势,进而进行预测。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用户充电行为、充电时段和充电地点等因素,建立充电需求的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
2. 基于统计学方法的预测模型统计学方法可以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推断,预测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例如,可以利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充电需求进行建模和预测。
3.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预测模型机器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自动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进而进行充电需求的预测。
例如,可以利用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预测。
三、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优化模型1. 充电基础设施布局优化模型通过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布局进行优化,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充电需求。
例如,可以利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方法,优化充电站点的选址和规模,以减少用户的出行距离和等待时间。
2. 充电时段优化模型通过对电动汽车充电时段的优化,可以充分利用电力系统的闲置容量,并避免电力系统峰值负荷过高。
例如,可以利用动态规划、遗传算法等方法,确定合理的充电时段,并进行充电负荷平衡。
3. 充电策略优化模型通过对电动汽车充电策略的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充电效率和用户的出行质量。
例如,可以利用强化学习、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确定合理的充电策略,以平衡用户的出行需求和电网的供需匹配。
四、模型研究应用与展望1. 应用案例:某城市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和优化通过对某城市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进行预测和优化,可以为该城市的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和运营提供依据。
例如,可以根据预测结果优化充电站点的布局,提供更便利的充电服务,提高用户的出行质量。
电动汽车充电站负荷建模方法_杨少兵
通过分析进站车辆流量对充电负荷的影响, 提出了描述充电 站负荷的 2 种建模方法: 一种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快速计算 充电负荷的数学公式; 另一种是计及多种实际影响因素的动 态过程仿真方法。 进而阐述了负荷模型的应用方法和具体步 骤, 以北京奥运电动公交充电站为例进行了仿真, 并与实测 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 结果表明 2 种建模方法都能较好地描 述充电站负荷的变化规律, 其中动态仿真方法能更准确地反 映多种因素对充电站负荷的影响。 所提方法运算速度快、 数 据接口清晰,可满足规模化电动汽车负荷仿真的要求。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站;负荷模型;蒙特卡洛仿真
2 考虑复杂因素影响的充电负荷模型
充电时长差异的影响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进站电动车辆的电池组的剩余 电量各不相同,使得在相同充电设备上的充电时间 有长有短,这与车辆载重、行车距离、路况及驾驶 操作等诸多随机因素有关,随着样本空间增大,充 电时长成为由若干随机因素所决定的事件,由大数 2.1
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其概率统计结果会近似 服从正态分布。 因此, 充电时长可用高斯公式描述:
ps (t ) p Int(
t t Tc
t
D (t )dt )
(4)
式(4)是计算充电站负荷的简化公式, 输入电动 汽车进站流量曲线,便能快速计算出任意时刻的有 功功率,无功功率可根据充电设备功率因数进行推 算。该公式适用于描述充电或换电能力充足、电池 类型一致、充电时长差异不大的充电站。 然而,要更精确地仿真或预测充电站的负荷就 需要考虑充电能力、充电时长差异对模型的影响, 还要计及充电能力控制策略对充电负荷的影响。下 文进行详细探讨。
基于大数据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模型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模型研究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 EV)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交通工具,在全球范围内正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而为了满足电动汽车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建立一个准确的充电需求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大数据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和结论。
首先,为了建立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模型,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充电设备的数量和分布、用户的充电行为等。
我们可以通过电动汽车的智能充电桩、移动应用程序和相关的数据采集设备来收集这些数据。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等技术,将充电设备的分布信息与用户的行驶轨迹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来训练和构建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模型。
首先,我们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去除异常值和缺失值。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聚类算法来划分用户的充电行为模式,发现不同类型用户的充电需求特征。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回归算法来预测用户的充电需求,包括充电频率、充电时间和充电时长等。
通过这些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并为充电设备的规划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建立的充电需求模型来优化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布局和规划。
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和预测,我们可以确定充电设备的最佳位置和数量,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用户的充电需求。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充电行为和偏好,定制个性化的充电服务和推荐方案,提高用户的充电体验和满意度。
最后,为了验证和评估建立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我们可以进行实地调研和实验。
通过在实际充电场景中收集数据,并与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我们可以评估充电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应用效果。
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和数据统计,了解用户对充电服务的评价和需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充电模型。
电动汽车充电站负荷建模方法
电动汽车充电站负荷建模方法一、本文概述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日益受到关注。
充电站负荷建模作为充电站规划和运营的关键环节,其准确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充电站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电动汽车充电站负荷建模的方法,以期对充电站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动汽车充电站负荷建模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接着,详细分析了当前电动汽车充电站负荷建模的主要方法和研究现状,包括基于概率统计的方法、基于时间序列的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负荷建模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充电站运营策略、电网供电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本文还对所提出的建模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预测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负荷变化,为充电站的规划和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总结了电动汽车充电站负荷建模的研究展望,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电动汽车充电站负荷建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化升级。
二、电动汽车充电站负荷特性分析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负荷特性分析是负荷建模的基础和关键。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充电站的运营模式、电网的供电能力等。
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充电站负荷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以及波动性特征。
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是影响充电站负荷特性的重要因素。
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通常发生在车主停车的时候,因此充电行为受到车主出行习惯、停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如私家车、公交车、出租车等)具有不同的充电需求和充电模式,也会对充电站负荷特性产生影响。
充电站的运营模式也会对负荷特性产生影响。
充电站的运营模式包括自助充电、预约充电、集中充电等。
电动汽车充电模式及其负荷特性分析
针对电动汽车充电模式及其负荷特性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优化: 一是加大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充电桩的覆盖率和利用率;二是 优化电动汽车电池技术,提高电池寿命和充电速度;三是实施需求响应措施, 引导电动汽车用户错峰充电;四是推广智能充电模式,通过智能调度和优化算 法,实现电动汽车充电与电网的协同优化;五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推 动电动汽车及其充电设施的建设和应用。
电动汽车充电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分为多种类型。根据充电功率的大 小,可以分为慢充和快充两种充电模式。慢充模式的充电功率较小,充电时间 较长,但建造成本较低,对电池的损害较小,适用于家庭和小区等场所。快充 模式的充电功率较大,充电时间较短,但建造成本较高,对电池的损害较大, 适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充电站等场所。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未来研究方向将更加注重以下几 个方面:
1、充电负荷预测的精细化:考虑更精细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如每小时、每天、 每周的预测,以及更小地理区域(如城市、社区)的预测。
2、多源数据融合:融合多种类型的数据来源,如交通流量数据、气象数据、 政策数据等,以提高预测准确性和鲁棒性。
在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中,根据不同场景下的充电需求和特点,我们可以建 立不同的扩散模型。
1、在家庭场景下,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可以描述为家庭用电量、电动汽车 数量、充电设施数量、时间等多个变量的函数。其中,家庭用电量可以采用电 力部门的统计数据,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的数量可以从相关市场研究机构获取, 时间可以表示为年、月、日等不同粒度的时间段。通过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我们可以预测未来某一时段内家庭场景下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
电动汽车慢充模式的负荷特性主要表现为夜间低谷时段充电,白天高峰时段放 电,可以有效地降低电网负荷峰谷差,提高电网的利用率。快充模式的负荷特 性主要表现为快速充电站集中充电,容易造成电网负荷短期剧烈波动,对电网 的稳定性产生冲击。此外,不同地区的电网供电能力和电动汽车电池容量的差 异,也会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特性产生影响。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研究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和能源消耗问题的日益突出,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青睐。
然而,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设施的不足成为了人们购买电动汽车的担忧之一。
因此,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制定合理的充电策略和规划充电设施至关重要。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的研究,旨在通过挖掘大规模的数据,建立预测模型,精确预测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量和充电时间,以便合理安排充电设施和优化充电策略。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大量的充电数据积累起来,包含了用户的充电行为、充电时长、充电位置等重要信息。
这些数据蕴含着宝贵的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深入了解用户充电行为的契机。
基于这些数据所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准确预测用户需求,规划充电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二、数据收集和预处理建立充电需求预测模型的首要任务是收集和处理大量的充电数据。
首先,我们需要收集用户的充电数据,包括充电时长、充电位置、充电设施类型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收集相关的环境因素数据,如温度、天气等。
在收集数据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去噪、缺失值处理等。
这样可以保证后续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特征选择和模型构建在特征选择阶段,我们需要从海量的数据中选择出对充电需求有影响的关键特征。
这需要借助特征工程和特征选择算法,最大限度地提取和利用数据中的有用信息。
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包括相关系数分析、主成分分析等。
选择好的特征后,我们可以构建多种充电需求预测模型,如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深度学习模型等。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模型进行预测。
四、模型评估和优化为了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我们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和优化。
评估模型的常用指标包括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等。
通过分析评估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模型的优劣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负荷模型构建方法
612019年02月/ February 2019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负荷模型构建方法马 壮,王婷婷,陈苏声,姚 飞(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 201114)摘要:随着电动汽车大规模的发展,给电网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尤其电动汽车快速充电对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准确的负荷模型对研究电压稳定性研究尤其重要。
本文分析了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电压稳定性影响。
基于快速充电配置建立了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静态负荷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快速充电器中的整流变换器Rs 及Rl 对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仿真也分析了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负载模型与常规的P, Z, I 负载模型对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电动汽车负载模型比把电动汽车建立为常规的恒功率、恒流和恒阻抗负载模型有更低的负荷裕度,对电压稳定性影响更高。
关键词: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负荷模型;电压稳定性;负荷裕度中图分类号:U46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204(2019)01-0061-05Abstract:Electric vehicle (EV) has been popular in recent years, which bring more challenges to power grids, especially its impact on voltage stability. Accurate EV model is important to the evaluation of voltage sta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ffect of EV charging on the stability of power grids, developed a static load model for EV based on charging configuration. The impact of Rs and Rl in the rectifier of fast charger , the fast charging load model and normal P, Z, I load model on voltage stability was simu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oading margin with EV load model was more lower than other load models such as P, Z, I.Key words:electrical vehicle; fast charging; load model; voltage stability ; load marginConstruction Method of Electrical Vehicle Fast Charging Load ModelMA Zhuang, WANG Ting-ting, CHEN Su-sheng, YAO Fei(Shanghai Institute of Quality Inspection and Technical Research, Shanghai 201114)引言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新型清洁能源产业迅速发展。
含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建模方法
现状的基础上,对电动汽车进行科学分类为公交车、公务车、出租车、私家车四类;然后从确定充电负荷的充电功率、充电需
求、充电时间三要素出发分析各自的影响因素;最后对充电功率、充电需求、充电时间进行一一确定建模,得到电动汽车充电
负荷模型。
关键词:电动汽车;影响因素;充电负荷建模
中图分类号:TM71
文献标识码:A
可以看出,目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建模大多未对电 动汽车的种类进行区分,即使有区分也没有充分细致考虑 到充电负荷的各种影响因素。本文从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 影响因素入手,详细地说明了不同类型电动汽车在不同影 响因素的建模方法,并总结了各类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特 性,建立了充电负荷预测模型。
1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影响因素
时间阶段
车型
发展趋势
充电模式
优点
缺点
2010-2015 2016-2020 2021-2030
公交、出租、公务 公交、出租、公务
私家
示范运营 规模发展 规模发展
交流慢充
1) 设备成本小; 2) 充电成本低; 3) 有利电池保养。
充电时间过长。
由上述内容可以总结出我国电动汽车的主要类型。因 此,明确含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建模分类为公交 车、出租车、公务车、私家车,后续因汽车类型不同而有 较大差异的数据将按此分类一一说明。
文章编号:1009-9492 ( 2018 ) 04-0127-04
Modeling Method of Charging Load for Large-Scale Electric Vehicles
QI Han,HE Ke-ning,WEI Yuan-qing,DAI Guang-ping,ZHONG Hong-mei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与建模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与建模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对环境污染和能源安全的日益关注,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交通工具,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电动汽车的普及与发展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满足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因此,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预测与建模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影响因素1. 用户行为用户行为是影响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用户不同的行驶习惯、使用场景和充电习惯都会直接影响其充电需求。
因此,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和把握,可以更精准地预测和建模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2.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影响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合理规划充电设施的分布和布局,可以有效提高充电效率和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
因此,对城市规划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和建模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3. 充电设施建设充电设施的建设是关键的基础设施,对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充电桩的布设密度、容量和技术水平等都会对充电需求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研究充电设施的建设状况和发展趋势,对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预测和建模具有重要作用。
三、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方法1. 数据驱动型方法数据驱动型方法通过分析历史数据、用户行为数据和城市规划数据,利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建立模型预测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用户的行为和城市的规划状况,但对数据的质量和数量有较高的要求。
2. 基于规则的方法基于规则的方法通过建立一定的规则和模型,根据用户的行为特征和充电设施的分布情况,推测和预测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这种方法灵活性较高,适用于规则较为明确的场景,但对规则的准确性和完善性要求较高。
四、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建模研究1. 基于机器学习的建模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通过训练充电需求模型,预测电动汽车未来的充电需求。
机器学习的特点在于能够处理大量的历史数据和非线性关系,可以很好地应对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 基于智能优化的建模利用智能优化算法,通过优化充电设施的布设和运营策略,实现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求解和优化。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与优化调度模型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与优化调度模型研究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能源消耗的关注,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交通工具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由于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有限,充电需求和充电设施的优化调度成为了电动汽车普及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探讨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并提出优化调度模型的研究方向。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是指用户对电动汽车充电的时间、地点和充电量的要求。
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充电服务,同时还要考虑到充电设施的可用性和充电费用等因素。
在了解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之后,我们来研究如何优化调度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来预测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高峰期和低谷期。
通过预测充电需求的高峰期,我们可以合理安排充电设施的运营和维护,从而提高充电设施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可以在高峰期增加充电设施的数量,并提前调度维护人员,以确保充电设施的正常运营。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提高充电设施的效率和智能化。
例如,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充电设施的智能监控和管理。
通过实时监测充电设施的利用情况,我们可以实现对充电设施的实时优化调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预约系统和智能导航系统,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
此外,充电设施的分布和布局也是优化调度的关键问题。
通过充电设施的合理分布和布局,可以减少用户的充电等待时间,提高充电设施的利用率。
为了实现合理的充电设施布局,我们需要考虑用户的地理分布、出行习惯和充电需求等因素。
例如,可以根据用户地理分布的密度和分布特点,在人口密集区域设置更多的充电设施,从而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优化调度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
通过动态调整充电价格,可以引导用户在充电需求低谷期进行充电,从而平衡充电设施的利用率和用户的充电体验。
例如,可以在充电需求高峰期提高充电价格,并通过差异化价格政策鼓励用户在充电需求低谷期进行充电。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设计与建模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设计与建模研究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日益关注以及汽车行业的转型,电动汽车已成为一种绿色低碳的交通选择。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动汽车数量,充电系统的设计和建模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设计要素以及建模研究的关键方面。
1. 充电系统设计要素1.1 充电速度与电池寿命充电速度是电动汽车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快速充电可以大大减少等待时间,并提高用户体验。
然而,过快的充电速度可能对电池寿命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设计充电系统时需要权衡充电速度与电池寿命之间的关系。
1.2 充电设备选型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选型取决于车辆的电池技术和规格。
常见的充电设备包括交流充电桩(AC)和直流充电桩(DC)。
交流充电桩适用于家庭和办公场所,而直流充电桩则适用于道路上的快速充电站。
在设计充电系统时,需要根据充电需求选择合适的充电设备。
1.3 充电功率管理充电功率管理是确保充电系统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动态调整充电功率,可以避免能量浪费和电网负荷过大的问题。
一种常见的充电功率管理方法是基于能源管理系统,根据充电需求和能源供应情况进行调整,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充电系统建模研究2.1 充电需求预测模型准确预测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对于电网规划和峰谷电价管理至关重要。
建立充电需求预测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规划充电设施和电网扩展。
常见的充电需求预测模型包括基于统计学方法和机器学习方法。
根据历史充电数据和其他相关因素,这些模型可以预测未来的充电需求。
2.2 充电系统的建模和优化建立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充电过程,并进行优化设计。
充电系统建模的关键因素包括充电速度、充电功率、电池状态等。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分析充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充电效率以及各种充电策略的效果,以指导充电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运行策略。
2.3 充电系统的智能管理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充电系统的智能管理成为可能。
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负荷模型构建方法
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负荷模型构建方法电动汽车的发展给电网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电动汽车快速充电对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准确的负荷模型对电压稳定性研究尤为重要。
本文为探究这一影响,首先分析了电动汽车快充充电方式配置,其次基于此建立了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靜态负荷模型,最后仿真分析了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负载模型与常规的P,Z,I负载模型对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的电动汽车负载模型比把电动汽车建立为常规的恒功率、恒流和恒阻抗负载模型有更低的负荷裕度,对电压稳定性影响更高。
标签: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负荷模型;电压稳定性0 引言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过往研究可知,负载的模型对研究电网电压的稳定性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重点研究电动汽车充电的负荷构建,以便分析电动汽车负荷对电网电压稳定性影响。
1 电动汽车负荷建模1.1 充电配置目前电动汽车充电方式有三种,一是充电电流较低的家中充电,二是充电电流更大的交流方式,三为大电流直流电网充电,前两种为慢充,第三种属于快充。
快充充电为用户提供短时间用电,满足紧急需求,受较多青睐,因此本文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的构建主要针对快充充电方式。
快充一般是大功率非车载直流充电机直接输出直流给电动汽车电池充电,快速充电器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端的AC-DC整流器以及后端DC-DC BUCK转换器。
1.2 电动汽车负荷模型的构建对于电动汽车快速充电器的前端与电网连接的AC-DC整流器模型有:(1)充电器后端有一Buck转换器等效电路,Buck转换器的pv关系为:(2)(3)本文把电动汽车的电池建模为一可变电压源EB,则:(4)(5)式中RB=RB1+RB2,并且:(6)(7)式中K为Buck电路占空比。
于是:(8)其中Pvd:(9)电动汽车的充电消耗功率由两部组成,一为PCP和Pvd,即:很明显PCP 部分是一常量,这部分可看做恒功率负荷,另一称指数负荷。
2 电动汽车负荷模型与电网电压稳定性仿真验证仿真在PSAT软件平台进行,采用标准IEEE 14节点测试系统,假定有一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连接于标准IEEE 14节点的负荷节点14,系统PV曲线由连续潮流法CPF确定。
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建模研究
!第"#卷第#期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年,月-./012340%56278.!(9:.;<7.=>."?9@.)*#+收稿日期!)*#DB#*B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作者简介!蒋建东!#+D"%"#男#河南南阳人#教授#主要从事电力系统故障分析#负荷预测研究#=B I 97&&R >R 7923N 445.1>5.<2$通信作者&苑子俊!#++A %"#男#河南周口人#从事电动汽车负荷建模’电动汽车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研究#=B I 97&&D,+CCE"*DNOO.<%I .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建模研究蒋建东#!!韩文文#!!苑子俊#!!陈海刚)!!闫!石#!#.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河南郑州E"***#$).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嵩县供电公司!河南洛阳ED#E**"摘要!分析了电动汽车的充电电池结构#给出了单台电动汽车充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研究了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起决定作用的电池剩余荷电量和电动汽车返回时间两个随机因素的分布特性#并用蒙特卡洛法模拟这两个随机因素#提出了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建模方法.方法能够较好地切合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对制定引导电动汽车用户有序充电的措施和配电网优化运行意义重大.关键词!电动汽车$负荷建模$蒙特卡洛法$电池剩余荷电量$电动汽车返回时间中图分类号!P?DE 文献标志码!G 文章编号!#CD#B CAE#!)*#+"*#B **D,B *"!"#!#*’#,D*"Q R .7S S 2.#CD#B CAE#’)*#D,##$%引言大量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接入加重了配电网高峰负荷时段的压力.建立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以制定引导用户采取有序充电的措施#对配电网的优化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献(#X ,)研究了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影响因素#表明其充电负荷具有时空不确定性与复杂性.文献(E )提出了充电功率’行驶里程’开始充电时刻对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影响.以上研究未给出具体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建模方法.文献(")采用排队论模拟电动汽车的充电特性并导出了相应的充电负荷模型.文献(C )分析了影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建模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概率负荷建模方法.本文首先根据锂电池简化模型与其恒流’恒压充电模式#给出了单台电动汽车充电功率.然后分析居民区电动汽车电池剩余荷电量!@1S 7>59&S :9:1B %\B <09@31#)_$*"的随机特性#文献表明用正态分布可较好地表示电池)_$*的随机特性$之后分析了电动汽车返回居民区的时间特点#并参阅文献可知#泊松分布可表示其返回时间!电动汽车接入充电桩时间"的随机特性.最后通过蒙特卡洛法生成相应数组#建立了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给出了电动汽车用户有序充电及供电部门采取分时电价措施的相关建议#以减轻负荷高峰段压力#并减少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成本.&%单台电动汽车充电功率计算方法可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电池种类很多#锂电池在比能量’比功率’体积等方面均优于其他类型电池#是未来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锂电池多采用恒流恒压阶段充电法#充电过程中电池可视为#个受控电压源和#个恒值内阻串联而成的简化模型.锂电池输出电压&P 可表示(D X +)为&P ->.!D V *;"L !*’#V *#3!""".!D V *3!"""L !V *.3!"""#H 1.U 3!"".+*;#!#"3!""-!#.)_$*L #**"V *#,"*;>"#!)"其中&&P 为锂电池输出电压$;为充电电流$V *为电池标称容量$)_$*为电池初始荷电量$&*为电池标称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第"#卷电压$>*-"&*$+*-!&*L V *$H -%&*$U -$L V *$D --&*L V *1>*’+*’H’U ’D 表达式中的系数"’!’%’$’-与锂电池型号有关#可查阅锂电池相关资料得到.锂电池的整个充电过程中#恒压阶段所占时长很小#并且充电功率很小#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影响可忽略#只需考虑恒流充电过程.令恒流阶段的充电电流;-6*!6*K *"#将6*代入公式!#"得到&P 1充电过程中电动汽车电池的充电功率为(P -.&P ,6*1!,"!!此外#电动汽车充电桩拓扑结构中的整流’低通滤波和d Y B d Y 变换器等模块的效率高’损耗小#可忽略不计.综合以上分析#可认为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即为锂电池的充电功率.单台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与电动汽车电池剩余荷电量相关#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又与电动汽车返回时间直接相关.因此#基于单台电动汽车充电功率模型#考虑电动汽车电池剩余电量及电动汽车返回时间的随机分布特性#是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建模的关键.+%电池)_$*随机分布特性分析居民区的电动汽车因车主工作性质’充电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其充电电池)_$*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相关文献指出#当样本空间变大时#电池的)_$*呈现一定规律性.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律表明&当样本空间足够大时#充电电池)_$*这一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因此用正态分布表示电动汽车电池)_$*的分布特性.参阅一定的文献可知#除出租车等职业需长期保持车辆近满电量外#在多数的居民区中#用户的电池剩余荷电量大约在*’)i *’E"之间#相对较为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可取电池)_$*正态分布的均值1为*’,#方差为*’*).其他类型居民区的电动汽车电池)_$*的均值与方差可通过分析其职业特点取相应合适的数值.+,&%电动汽车返回行为的特点居民区的电动汽车依据居民的职业’生活习惯#在某个时间段内将大量返回#呈现一定的稳定性$前一辆电动汽车返回居民区与否对其他车辆没有任何影响#即无后效性$电动汽车返回居民区这一事件时刻在发生#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大量文献表明居民区电动汽车的返回行为与泊松分布的特点相吻合#为此可用泊松分布表示其返回时间的随机性.+,+%两段泊松分布的负荷特性研究现实生活中#居民的返回行为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用单段泊松分布表示这一行为特性#太过粗糙.为更加真实的反映其时空随机性#用两段泊松分布表示电动汽车返回行为更为精确.假设小区有C ***个住户#平均每天有)"W 的用户需要充电!约#"**辆"#这些电动汽车每天在#A &**%)E &**全部返回!这里做了近似处理#少量电动汽车其他时间点返回#不会影响其整体充电负荷".单位时间片段取"-"I 72#充电电池)_$*服从*!*’,#*’*)"的正态分布#电动汽车返回时间分别服从单段与两段泊松分布.两段泊松分布下#返回时间#A &**%)E &**分为两段#时间段#A &**%)*&**返回车辆数服从参数为(#的泊松分布#时间段)*&**%)E &**返回车辆数服从参数为()的泊松分布.泊松分布参数(#’()的计算方法为&每一时段到达车辆总数Q该时段单位时间片段总数.第一时段返回车辆数占总车辆数的比值记为X #则两段泊松分布下的充电负荷生成步骤如下.#"令算法循环次数%j #***#每次记为C ;#且初始值C #-#1)"用蒙特卡洛法生成两个时段到达充电站的电动汽车数量的数组分别为*2##*2)1*2#-(7####7##)#-#7##,)^(!(#"#,-Z #L "#*2)-(7)#,###7)#,#)#-#7)#,#Q )^(!()"#Q -Z )L "#其中&*2#’*2)为两个阶段到达车辆数的相应数组$,’Q 为两个数组中元素的个数$(#’()为两阶段泊松分布的对应参数$7##G ’7)#X 为两个单位时间片段内到达车辆数!#’G ’,#,##’X ’,#Q "$Z #’Z )为两段泊松ED!第#期蒋建东#等$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建模研究分布第一时段’第二时段的总时长.,"用蒙特卡洛法生成电池)_$*的随机数组#)-(B ##B )#-#B O)^*!*’,#*’*)"#O -Z L "#其中&*’,’*’*)为)_$*服从正态分布下的均值与方差$O 为数组)中元素的个数$Z为总时长#即#A &**%)E &**.E "对数组*2#’*2)中的每个元素按下标G ’X 的大小顺序生成新的数组*2-(7##7)#-#7J)1式中7为第J 个单位时间片段到达站内的车辆数!#’J ’O"1""将步骤,"中的数组)代入公式!#"i !,"#求出单辆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T ##T )#-#T O )1C "将*2与T ;中对应元素相乘#得到一天内所有需充电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N ;-(T N ##T N )#-#T N O )1D "令C ;-C ;##1A "若C ;!%#则转至第+步$否则#重复)"i D "步#生成新的数组(N ;1+"将所有数组(N ;相加并取均值#作为电动汽车最终的充电负荷#(N >’-I 192!#%;-#(N ;"1单段泊松分布下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计算方法与两段泊松分布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令第一时段返回车辆的比值X j D"W !约##**辆"#得到的充电负荷曲线如图#所示.图#的横坐标*i #)代表前日#A &**%次日C &**#图)’图,中横坐标含义与图#中的相同.因电池充电时间多为A i #)0#次日C &**时刻多数汽车已充电结束#充电负荷也变小#因此假设次日C &**所有电池充电结束#不会对负荷建模有太大影响.图&!两阶段泊松分布与单段泊松的充电负荷曲线图’()*&!P 01<09@3723L%[1@<5@81%\:[%B S :931U %7S S %2>7S :@7Z5:7%292>S 723&1B S :931U %7S S %2>7S :@7Z5:7%2由图#可知#两段泊松分布的峰值要比单段泊松分布的峰值出现的早#这与第一时段返回车辆数占较大比例刚好吻合.可见两段泊松分布表示车辆返回行为的随机性比单段泊松分布更精确#也更加符合居民真实的生活状况.这样#用蒙特卡洛法生成电池)_$*的随机数组#并代入公式!#"i !,"#再生成一天内某些时段居民区充电站的进站车辆数#即可得到居民区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建模-,&%电池)_$*的均值对充电负荷的影响研究居民的职业类型不同#其用车行为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他们对电池)_$*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公职人员#他们的电动汽车电池)_$*的均值取为*’,基本就可以满足日常要求#而出租车用户因其职业特点#其电动汽车需经常保持近满电状态.因此研究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受电池)_$*均值的影响#并从配电网优化运行角度找出电池最佳的)_$*#可为电动汽车用户的出行计划及电网部门采取分时电价激励措施提供一定的指导.令电动汽车电池)_$*的均值分别为*’#’*’)’*’,’*’E ’*’"#其充电负荷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电池)_$*的均值越大#即电池剩余荷电量越多#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峰值愈小#但这显然不利于用户的出行#也不符合多数居民日常生活习惯.如上文分析#除出租车等类似职业需经常保持其用车满电量#大部分居民区的居民可在其电动汽车电池)_$*不多的时候再去充电.因此电动汽车)_$*的均值处于*’)"i *’,"之间最符合大多数居民的充电习惯.-,+%不同=值对充电负荷影响研究居民因日常出行习惯的不同#其用车行为与充电时间也具有不确定性.这一因素致使第一时段返回车辆"D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第"#卷图+!)_$*服从不同均值的正态分布的充电曲线图’()*+!Y09@3723<5@81%\)_$*\%&&%[7232%@I9&>7S:@7Z5:7%2[7:0>7\\1@12:I192S的数量不同#即电动汽车接入充电桩的时刻不同#得到的充电负荷也将有所差异.现令X值分别为#*W’,*W’"*W’D*W’+*W来模拟电动汽车接入充电桩的时间差异.依据不同X值生成的充电负荷分析X值合理的范围#即汽车接入充电桩的合适时间#对引导电动汽车用户采取有序充电措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X值分别取#*W’,*W’"*W’D*W’+*W时#其对应的第一阶段返回电动汽车数量分别为#"*辆’E"*辆’D"*辆’#*"*辆’#,"*辆.仿真得到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如图,所示.图,表明&第一时段接入充电桩的车辆较少时#充电负荷峰值不会太高#且峰值出现时刻较晚.第一阶段接入充电桩的车辆较多时#峰值出现时刻较早#会加重负荷高峰段的供电压力.从电动汽车有序充电角度考虑#X值控制在E*W i C*W之间为宜.图-!不同X值的充电功率曲线图’()*-!P01<09@31L%[1@<5@81[7:0>7\\1@12:89&51S%\X-,-%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措施通过上文分析可知#第一时段到达的电动汽车数量愈多!X值越大"#即接入充电桩的车辆越多时#充电站的充电负荷峰值出现越早#会加重负荷峰段的压力#造成供电紧张#从用户与供电部门角度考虑#可采取如下有序充电措施&#"电动汽车用户可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出行计划#使电动汽车电池)_$*处于*’)"i*’,"范围内再去充电#可维持充电站良好秩序.)"从供电部门出发#若相关部门能推出分时电价政策(#*X##)#用户通过自主响应充电站推行的分时电价激励#可有效降低充电站的运营成本与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成本#有效实现充电负荷的削峰填谷#实现双赢. .%结论本文在简化锂电池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单台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依据电动汽车电池)_$*与电动汽车返回时间的特点#本文参阅相关文献#表明正态分布与泊松分布能较好地表示电动汽车电池)_$*与电动汽车返回时间的随机分布特性.由蒙特卡洛法生成电池)_$*和不同时段电动汽车返回车辆数的随机数组#仿真生成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通过研究正态分布下服从不同均值的电池)_$*和第一时段电动汽车返回车辆数#即接入充电桩的车辆数这两个因素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影响#本文给出了居民区电动汽车用户采取相应有序充电的措施与供电部门推行分时电价政策的相关建议#对减少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成本与配电网的优化运行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C DD D!第#期蒋建东#等$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建模研究参考文献!(#)!宋永华#杨岳希#胡泽春.电动汽车电池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电网技术#)*###,"!E"&#X D.())!;G]G?=T/?#Y G;G Y Y G?G#]f(Y T a G.GI9:01I9:7<9&I%>1&\%@&19>B9<7>Z9::1@71S(-).^===:@92S9<:7%2S%2121@3M <%281@S7%2##++)#D!#"&+,X+A.(,)!高赐威#张亮.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影响的综述(-).电网技术#)*###,"!)"&#)D X#,#.(E)!田立亭#史双龙#贾卓.电动汽车充电功率需求的统计学建模方法(-).电网技术#)*#*#,E!##"&#)C X#,*.(")!李如琦#苏浩益.基于排队论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优化配置(-).电力系统自动化#)*###,"!#E"&"A X C#.(C)!杨波#陈卫#文明浩#等.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概率负荷建模(-).电力系统自动化#)*#E#,A!#C"&CD X D,.(D)!;T=U T=_dY?.d1S732%\L@7I9@M92>S1<%2>9@M<1&&S#L9@:)&921O59:7%2>1S<@7Z723Z9::1@M>7S<09@31(-).-%5@29&%\1&1<:@%B<01I7<9&S%<71:M##+C"###)!D"&C"D X CCE.(A)!P_=?H]G fe#d=;;G^(P]G#d=b b^Y T=G^.G3121@7<Z9::1@M I%>1&\%@:01>M29I7<S7I5&9:7%2%\0M Z@7>1&1<:@7<8107<&1S(Y)"^===$107<&1U%[1@92>U@%L5&S7%2Y%2\1@12<1.P1‘9S#)**D&)AE X)A+.(+)!P T=?G P T ae_b;^(Y.?9:&9Z_)**+Z01&L>%<5I12:&Z9::1@M B7I L&1I12:3121@7<Z9::1@M I%>1Q@S7%2D’+’*’")+!_)**+Z"(_).(9:7<J#?G&P01?9:0[%@JS#^2<#)**+.(#*)徐智威#胡泽春#宋永华#等.充电站内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电力系统自动化#)*#)#,C!##"&,A X E,.(##)李秋硕#肖湘宁#郭静#等.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方法研究(-).电网技术#)*#)#,C!#)"&,)X,A.3N<P9C<?(:)9H L?<E;B(E I<N(E?<8N4B)(:)V94C(:S<>(C<:;(4?7B<4>-^G(V-792>%23##T G(a12[12##f6G(/7R52##Y T=(T973923)#f G(;07#!#1)234454!>5<2"8;2:5>7?;7<<8;7?#O3<7?J34@&7;A<8B;"C#O3<7?J34@E"***##$3;7:$ )1)47?I;:7(4E<8)@T T5C U8:723#)":"<Y8;=\<N7:7>5<2"8;2(4E<8$49T:7C#Q@4C:7?ED#E**#$3;7:"75>;B4E;&P01S:@5<:5@1%\:01@1<09@319Z&1Z9::1@M%\1&1<:@7<8107<&1S[9S929&M41>92>:01\%@I5&9\%@<9&<5&9:723:01<09@3723L%[1@%\9S723&11&1<:@7<8107<&1[9S L@%L%S1>.P01>7S:@7Z5:7%2%\:01:[%J1M \9<:%@S\%@<09@3723&%9>#9S:01@1S7>59&<09@31%\:01Z9::1@M92>:01@1:5@2:7I1%\:011&1<:@7<8107<&1# [9S S:5>71>.P01S1:[%@92>%I\9<:%@S[1@1S7I5&9:1>[7:0:01?%2:1Y9@&%I1:0%>.P012:01I%>1&723 %\1&1<:@7<8107<&1<09@3723&%9>72@1S7>12:79&9@19S[9S1‘9I721>.P01I%>1&723<%5&>I11::019<:59& S7:59:7%2%\1&1<:@7<8107<&1<09@3723&%9>72@1S7>12:79&9@19S Z1::1@#92>7:[9S%\3@19:S7327\7<92<1:% 357>1:01<09@3723%\1&1<:@7<8107<&15S1@S92>%L:7I741:01%L1@9:7%2%\>7S:@7Z5:7%221:[%@J.J<G K9B C>&=$S$&%9>I%>1&723$?%2:1Y9@&%I1:0%>$@1S7>59&<09@31%\:01Z9::1@M$@1:5@2:7I1%\ =$S!责任编辑&王浩毅"。
基于机器学习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研究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了目前市场上的主流。
然而,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续航里程有限和充电时间长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需要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优化。
其中基于机器学习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就是一个方向,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的意义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是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模型,通过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可以提前预测电动汽车充电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安排电动汽车的使用。
这种技术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用户和充电站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充电计划,在用户和充电站之间进行更好的协调。
同时,这种模型还可以优化电动汽车的充电策略,使其更加高效和环保。
二、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的理论基础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机器学习领域中的分类算法。
分类算法的主要目的是将数据集划分为若干类别,从而对未知的数据进行分类预测。
在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中,算法主要是基于对驾驶数据和充电数据的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预测等步骤,最终形成预测模型。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常见的分类算法如决策树、朴素贝叶斯等进行实现。
三、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的关键技术在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的实现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技术:1. 驾驶数据和充电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
驾驶数据包括车速、油耗、位置等多个维度的数据;充电数据包括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电量等多个维度的数据。
这些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例如去噪、归一化、数据清洗等,以便更好地作为模型的输入。
2. 特征工程。
特征工程是指将原始数据转化成更好的代表性特征的过程。
通过选择有代表意义的特征,并对其进行组合和加工,可以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
例如,可以利用时间序列、空间信息等特征来更好地描述和预测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估第一章引言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交通工具正逐渐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在电动汽车的普及过程中,充电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提高充电设施使用效率,预测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成为了当务之急。
第二章相关工作综述本章概述了当前关于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的相关研究工作。
目前,充电需求预测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基于统计学的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
前者主要利用历史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而后者则使用机器学习算法从海量数据中学习规律,并进行预测。
第三章模型建立在本章中,我们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
首先,我们收集了与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相关的数据,包括充电站的位置、时间、天气等因素。
然后,我们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充电需求的数据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不同类别的充电需求。
接下来,我们使用回归算法来建立预测模型,并通过交叉验证方法评估模型的性能。
第四章模型评估本章主要对我们提出的充电需求预测模型进行评估。
我们选择了准确率、召回率、F1-score和均方根误差等指标来评估模型的性能。
同时,我们还与其他常用的预测算法进行比较,以验证我们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第五章结果分析与讨论在本章中,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提出的充电需求预测模型在准确性和可靠性上都有很好的表现。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模型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通过本研究,我们成功地建立了一套基于机器学习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于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模型,提高预测精度,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充电服务中。
总结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有助于提高充电设施的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我们的预测模型将不断完善和优化,并为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新能源车辆充电系统建模与优化方法研究
新能源车辆充电系统建模与优化方法研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资源的日益稀缺,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替代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系统模型和优化方法的研究目前仍然相对薄弱。
因此,本文将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探讨新能源车辆充电系统建模与优化方法,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首先,对于新能源车辆的充电系统建模,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充电系统的电池模型是建模的基础。
电池模型的准确性对于充电系统的性能和效果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电池模型有电化学模型、动态电阻模型和等效电路模型等。
其中,电化学模型考虑了电池内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电池的特性。
其次,充电系统的充电桩模型也是重要的一环。
充电桩模型需要考虑电池充放电的过程、电池的充电速率以及充电桩的功率控制等因素。
最后,充电系统的充电管理系统模型是整个充电系统建模的重要环节。
充电管理系统模型需要考虑充电桩与电池之间的通信、充电桩的状态监测与控制、充电桩的负载管理等因素。
在充电系统的优化方法研究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优化充电策略来降低充电时间和充电成本。
通过利用电池模型和充电桩模型,我们可以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到优化算法中。
例如,可以使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智能优化算法来求解最优的充电策略。
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充电系统充电时间更短,节约充电成本,提高充电效率。
其次,通过充电桩的位置优化来提高充电系统的利用率和满足用户需求。
通过数学建模和优化算法,可以将充电桩的位置和充电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优化,使得充电桩的布局更合理,提高充电系统的覆盖范围和利用率。
最后,通过优化充电设备的性能来提高充电系统的效率。
例如,通过改进充电桩的电池管理系统、充电桩的智能化控制系统等,可以提高充电系统的充电速率、降低能量损失,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在新能源车辆充电系统建模与优化方法研究中,还存在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构建充电负荷预测模型的方法
构建充电负荷预测模型的方法我折腾了好久构建充电负荷预测模型这个事儿,总算找到点门道。
一开始啊,我完全是瞎摸索。
就感觉好像到处都是一团雾,根本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我最先想到的是用传统的线性回归方法。
我就把能收集到的数据,像什么历史充电量啊、充电时间啊、不同时间段的电价之类的一股脑都收集起来,然后就想办法把它们当作变量往线性回归模型里塞。
结果啊,那效果差得一塌糊涂,预测出来的结果跟实际情况就像两条平行线,根本搭不上边。
后来我琢磨了下,这不就是没考虑到充电行为那些复杂的非线性因素嘛。
后来我又试图用时间序列分析。
我当时想着,充电负荷的变化按时间来看总会有点规律吧。
但是这个方法也给我挖了不少坑。
有很多干扰因子没有被考虑进去,比如说突然某个新的大型充电站开在旁边了,或者是某个时间段有个什么充电优惠活动,这都会让原本看起来有点规律的时间序列乱了套。
有一次啊,我接触到了神经网络,觉得这是不是就是拯救我的那个大神呢。
我开始研究把神经网络运用到构建这个充电负荷预测模型里。
就好比搭积木一样,我一层一层地去构建神经网络的结构。
神经元个数啊,隐藏层的层数啊,这些参数的设置就像是在调整积木的形状和大小。
刚开始,我也没什么方向,就瞎猜个值,搞出来的结果也是一塌糊涂。
不过我没放弃,不断地调参,不断地试各种不同的网络结构,最后总算有了点眉目。
比如说,当我把历史充电负荷数据、实时天气数据(因为天气会影响电动汽车的使用频率嘛)还有当地的大型活动数据融合进去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之后,得到的预测结果就比之前准确多了。
还有,数据的预处理非常重要,我在这里面吃了不少亏。
我有一次忘记对数据进行标准化了,结果数据在模型里就像是一群不听话的孩子,跑得到处都是,模型根本就运转不起来。
后来我就学乖了,不管是用哪种方法,在把数据塞到模型之前,一定要好好地清洗、标准化数据。
不过我现在也还是有些不确定的地方。
比如说,针对一些极其特殊的情况,像当地突然发生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时怎样让模型还能准确预测充电负荷,这个我还在不断探索。
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的研究与建模
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的研究与建模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普及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充电技术的研究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使得传统的加油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充电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入手,深入探讨充电技术的研究与建模。
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产业之一,指的是使用非化石能源作为动力驱动的汽车。
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和对于代价相对高昂的化石能源的不断限制,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愈发强大。
随着社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诉求日益增加,各个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开辟道路。
中国政府提出“推进绿色出行,促进低碳发展”的口号,倡导推广新能源汽车,为环保事业助力。
二、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技术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技术与传统汽车加油加气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同。
新能源汽车需要充电桩进行充电,而且由于电动汽车采用的是直流或交流电,并需要具备一定的充电技术,因此充电桩的设计与研发显得 even more 重要。
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不同的充电技术,包括交流充电和直流充电两种。
交流充电需要使用充电桩进行充电,充电电流一般较小,用途较为广泛,比如私人充电Pc,公共充电Pc和居民小区Pc等;直流充电则更加适用于商业充电,由于充电电流较大,充电速度较快,因此既能提高充电效率,又可以有效地缩短等待时间。
三、充电技术的研究与建模充电技术的研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由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特点的独特性,其充电技术也需要进行专门研究。
充电技术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展开:一是探讨新型充电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二是进行经济模型和效率模型的建立,以便对充电技术的优化进行预测和计算。
在新型充电技术方面,人们可以从充电方式、充电站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改进。
一些新兴产业如无人充电设备等,因为其自由度高,使用方面不受限制,被视为充电技术的重要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负荷模型建模方法研究
| Engineering Design 方案设计
池的固有特性,避免了电池被过充和欠充的问题。 这种方式以比较低的充电电流 ( 0. 1 ~ 0. 3 C) 在 较长的时间内对蓄电池进行慢速充电,典型的充 电时间为 8 ~ 10 h。该模式主要针对大量低电压 ( 220 V) 分布式充电点 ( 主要集中于居民楼和办 公区停车场) ,优点是充电设施成本低、体积小, 可实现车载。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的建立
负荷特性建模是研究电动汽车充电的基础性 工作,将每一辆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曲线进行叠加, 就可得到电动汽车总充电负荷曲线。本章对应前 述充电模式,根据不同模式的充电特性,建立相 应负荷模型,从而得到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模型。
1. 常规充电负荷模型 该充电 模 式 是 按 照 电 池 的 充 电 曲 线 进 行 的, 目前动力电池以恒流 - 恒压的 2 阶段充电为主, 电池典型充电曲线如图 1 所示。 在恒流充电过程中,电池的端电压在不断变 化,充电功率也相应发生变化。本文将充电过程 近似为恒功率特性,对常规充电而言,充电起始 和充电结束阶段相对于整个充电过程较短,可以
提升到 80% 左右。该方式充电机功率某日该类充电模式的电动车数量为 N2, 起始 SOC 为 s20 ,结束充电时 SOC 为 s22 ,且 s20 服 从 N ( μ20 ,σ220 ) ,s22 服从 N ( μ22 ,σ222 ) 。
假设以 2 C 的电流充电,充电功率为 P2,满 足 40 ~ 60 kW 范围的均匀分布。
2013 年 1 月下·建筑电气·
45
| 方案设计 Engineering Design
该分布 函 数 为 分 段 正 态 分 布,其 标 准 差 为
σt1 ,数学期望分别为 μt1 和 μt1 - 24。
则由以上分析可得电动汽车充电持续时间为
T1
=
(
1
-
s1 ) P1
Cap
( 3)
采用蒙特卡罗仿真方法抽取单位电动汽车的
假设以 0. 1 C 充电电流倍率进行充电,充电
功率为 P1 ,各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 P1 在 2 ~ 3 kW 范围内满足均匀分布,即
{1, x∈ [2,3]
fP1 ( x) = 0
其他
( 1)
开始充电时刻与用户的用车习惯和行驶特性
有关,受政策引导 ( 如峰谷电价) 影响很大。本
文假设 用 户 在 最 后 一 次 出 行 返 回 时 刻 开 始 充 电,
该地区所有充电站的充电曲线从而可得该种充电
模式下的充电负荷模型 L3,求解流程如图 4 所示。 在确定开始充电时刻 t3 时,本文以拉平负荷
曲线最低负荷为目的,将充电站充电时段安排在
负荷曲线上滑动平均值最小的时段。具体步骤为:
1) 步骤 1。以 T3 为窗口,在原始负荷曲线上 求取滑动平均值最小时段,可得 t3,安排第一个 集中充电站充电并修正原始负荷曲线,得等效负
| 方案设计 Engineering Design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负荷模型建模方法研究
电动汽车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低 碳化交通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研究我国电动汽车相关政策 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充电模式建立了电动汽 车充电负荷模型,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求解。以临沂 市典型日负荷曲线为例,计算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曲线, 并分析了不同充电情景对日负荷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受充电模式影响很大,更换电池模 式可以很大程度削减电网的峰谷差,提高电力设备的利用 率,有利于电网的安全高效运行。
表 2 充电负荷对最大负荷及峰谷差影响
情景 原始负荷
情景Ⅰ 情景Ⅱ 情景Ⅲ
最大负荷 / MW 3 546. 64 3 579. 47 3 636. 75 3 546. 64
峰谷差 / MW 1 095. 56 1 016. 02 1 159. 41 895. 56
忽略。故采用简化充电过程代替实际过程,简化 充电过程如图 2 所示。
假设某日该类充电模式的电动车数量为 N1, 电池容量为 Cap,类似燃油车排量差异,考虑家用 乘用车 动 力 电 池 容 量 分 布,本 文 假 设 其 在 20 ~
30 kW·h范围内均匀分布。电动汽车每次充电的 起始 SOC 满足正态分布[6],假设其起始 SOC 为 s1 服从正态分布 N ( μ1 ,σ12 ) 。
则开始充电时刻满足如下正态分布[8]
ft1 ( x)
( )
σt1
1 exp 槡2π
-
(
x - μt1) 2σ2t1
2
μt1 -12 < x≤24
( ) = 1 exp σt1 槡2π
-
(
x
+24 - 2σ2t1
μt1 )
2
0 < x≤μt1 -12
( 2)
www. eage. com. cn
则可得充电站充电持续时间为
T3
=
Esum P3
( 6)
式中,Esum 为 该 充 电 站 待 充 蓄 电 池 电 量 总 需 求,
且有
M
∑ Esum =
( 1 - s3 ) Cap
( 7)
i =1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抽取集中充电站中待充蓄
电池的起始 SOC,求和可得 Esum。假设充电站的
开始充电时刻为 t3,则可得到该充电站的充电负 荷曲线。假设该地区该类充电站数目为 N3,累加
荷曲线。
2) 步骤 2。以下一个集中充电 站 的 T3 为 窗 口,在等效负荷曲线上求取滑动平均值最小时段,
46
·建筑电气·2013 年第 32 卷第 2 期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负荷模型建模方法研究
| Engineering Design 方案设计
表 1 充电情景设置
情景
情景Ⅰ 情景Ⅱ 情景Ⅲ
常规充电 比例 ( % )
电时间。文献 [7] 考虑了电动汽车的相 关使用特点,仿真了电动汽车的随机充放 电负荷曲线,但没有系统地分析大量电动 汽车充 放 电 行 为 对 电 力 系 统 的 影 响。文 献 [8]建立了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统计模 型,用蒙特卡罗仿真方法求得单台电动汽 车的负荷需求,进而得到多台电动汽车总 体功率需求的计算方法,但在分析时对所 有电动汽车都采取固定的充电模式,并假 设每次充电都充满电量。文献 [9] 采用 电动汽车负荷在一天内的各种分布对历史 负荷曲线进行叠加,得到电动汽车对日负 荷曲线的影响,但都仅考虑可插入式混合 动力电动汽车,且假设电动汽车电池容量 都是固定的。
起始 SOC、开始充电时刻 t1 ,再根据电池相应充 电曲线得到常规充电模式下的充电负荷曲线,从
而可得该模式下的充电负荷模型 L1,计算流程如 图 3 所示。
2. 快速充电负荷模型
快速充电时充电电流几倍于正常电流,从而
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电池 SOC 提高。例如,以
2 C 的电流充电,30 min 就可以将电池 SOC 从 0%
算例仿真与影响分析
2. 仿真结果分析 本文以临 沂 市 2011 年 秋 季 某 日 负 荷 曲 线 为 例,假设一天内有 10 万辆电动汽车需要充电,根 据文中建模方法及上述假设条件,采用蒙特卡罗 模拟方法求解。模拟次数设定为 1 000 次,可得情 景Ⅰ下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曲线如图 5 所示,三种 情景下充电负荷对负荷曲线的影响如图 6 所示, 充电负荷对临沂日负荷曲线的最大负荷和峰谷差 的影响如表 2 所示。
该类充电模式的开始充电时刻分布可参考加
油站汽车加油时刻的概率分布。本文假设其概率
分布为分段均匀分布,分布密度函数为 ft2 ( x)
{α, x∈Ta
ft2( x) = β, x∈Tb
( 4)
χ, x∈Tc
Ta,Tb,Tc 分别代表一天内不同的时段。类
似可得电动汽车充电持续时间为
T2
=
(
s22
- s20 ) P2
40 80 0
快速充电 比例 ( % )
10 20 0
更换电池 比例 ( % )
50 0 100
得 t3 并修正等效负荷曲线。 3) 步骤 3。判断所有集中充电站是否安排完
成。完成 则 得 所 有 集 中 充 电 站 的 开 始 充 电 时 刻; 否则返回步骤 2,继续计算。
将以上三种充电模式的负荷曲线累加,即可得 到该地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 L = L1 + L2 + L3 。
我国电动汽车主要充电模式
根据技术与充电方式的不同,电动汽 车包括常规充电、快速充电和更换电池三 种充电模式[10]。
( 1) 常规充电模式 该充电模式根据电池相应的充电曲线, 采用恒流 - 恒 压 的 传 统 充 电 模 式 对 电 动 汽车进行充电,使整个充电过程接近电
44
·建筑电气·2013 年第 32 卷第 2 期
充电站中进行,即国网提出的 “集中充电、统一
配送” 模式。对 动 力 电 池 的 集 中 充 电 一 般 安 排 在
负荷低谷时段,且充电站的充电功率可以认为是
固定的,则充电持续时间取决于待充蓄电池的总
电量需求。
假设某集中充电站的充电功率为 P3,待充电
池数目为 M,电动汽车的起始 SOC 为 s3 ,服从正 态分布 N ( μ3 ,σ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