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10月月考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
它当然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情结合。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花、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
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别人。
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四句诗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象,却使人深深体会诗人深厚的友情。
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
诗画有了意境,就有了灵魂。
山水画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达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是很明确的。
无论写诗还是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毛泽东《沁园春》开头两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山水画不强调“光”,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
拿画松树来说,在山水画家看来,早晨八点钟或中午十二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
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画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
一位画家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加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的、真挚的、朴素的感情,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不会有意境的独创性。
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
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
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摘编自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有删改) 1.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情感,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C.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的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越是强烈,对所描绘的景物思想感情越是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是鲜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深厚的感情。
B.齐白石对虾的神态和精神熟悉极了,虾才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感悟越是深刻,画出的画越是传神。
C.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了标本。
D.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画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的诗人和画家都很明确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关键,因此,创作时着力夸张渲染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太追求描摹景物的真实度。
B.无论写诗还是作画,要创作出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作品,不能仅靠长期观察来反映现实,还应该站到高于现实的层面。
C.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没有意境,画画时力量无处使,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
因此,二者不可偏废。
D.齐白石画画很讲究手段,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表现方法、手段对艺术家创造出感人至深的作品至关重要。
【答案】
1.B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理解有误。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分析有误。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不太追求描摹景物的真实度”分析有误。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
杨璟,合肥人,本儒家子,以管军万户从太祖下集庆,进总管。
下常州,进亲军副都指挥使。
从下婺州,迁枢密院判官。
再从伐汉①,以功擢湖广行省参政,移镇江陵,进攻湖南蛮寇,驻师三江口。
复以招讨功,迁行省平章政事。
帅左丞周德兴、参政张彬将武昌诸卫军,取广西。
洪武元年春进攻永州守将邓祖胜迎战败敛兵固守璟进围之元兵来援驻东乡倚湘水列七营军势甚盛。
璟击败之,俘获千余人。
全州守将平章阿思兰及周文贵再以兵来援,辄遣德兴击败之。
遣千户王廷取宝庆,德兴、彬取全州,略定道州、蓝山、桂阳、武冈诸州县。
而永州久不下,令裨将分营诸门,筑垒困之,造浮桥西江上,急攻之。
祖胜力尽,仰药死。
百户夏升约降。
璟兵逾城入,遂克永州。
进攻靖江不下,璟谓诸将曰:“彼所恃西濠水耳。
决其堤岸,破之必矣。
”乃遣指挥丘广攻闸口关,杀守堤兵,尽决濠水,筑土堤五道,傅于城。
城中犹固守。
急攻二月,克之,执平章也儿吉尼。
先是张彬攻南关,为守城者所诟,怒,欲屠其民。
璟甫入,立下令禁止之,民乃安。
复移师徇郴州,降两江土官黄英岑、伯颜等。
未几,诏璟往使于夏②。
是时夏主升幼,母彭及诸大臣用事。
璟既至,数谕升以祸福,俾从入觐。
升集其下共议,而诸大臣方专恣,不利升归朝,皆持不可,升亦莫能决。
璟还,再以书谕升,终不听。
逾二年而夏亡。
璟迁湖广行省平章。
三年大封功臣,封璟营阳侯,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从汤和伐夏,战于瞿塘,不利。
明年充副将军,从邓愈讨定辰、沅蛮寇。
再从大将军徐达镇北平,练兵辽东。
十五年八月卒,追封芮国公,谥武信。
(《明史·杨璟传》)
【注释】①元末陈友谅以南昌为中心建立的割据政权。
②元末红巾军西征统帅明玉珍在蜀地建立的割据政权。
4.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洪武元年春进攻永州/守将邓祖胜迎战/败敛兵固守/璟进围之/元兵来/援驻东乡/倚湘水列
七营军/势甚盛。
B.洪武元年春/进攻永州/守将邓祖胜迎战/败/敛兵固守/璟进围之/元兵来援/驻东乡/倚湘水/列七营/军势甚盛。
C.洪武元年春进攻/永州守将邓祖胜迎战/败/敛兵固守/璟进围之/元兵来/援驻东乡/倚湘水列七营/军势甚盛。
D.洪武元年春/进攻永州/守将邓祖胜迎战/败敛兵固守/璟进围之/元兵来援/驻东乡/倚湘水/
列七营军/势甚盛。
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针对官员而言,一般是升职,但加上“左”或“谪”如“左迁”“迁谪”,即贬官的意思。
B.行省,本为元朝总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在各地的派驻机构,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C.裨将,古代军队中副将的通俗称谓,凡军队正职手下的将领均可如此称呼,与牙将相类似。
D.谥,文中是给谥号的意思。
谥号,就是仅在古代贵族、大臣死后赐予其的含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璟本为儒家子,因军功不断升迁。
他以管军万户的身份跟从太祖攻下集庆,晋升为总管,从此因不断建立军功,做到了行省平章事,并率大军征讨广西。
B.杨璟征讨广西,异常艰难。
杨璟击败了驰援永州的元军援兵,派周德兴击败了全州援军,又派部将分别攻克相关州县,最后击败邓祖胜,攻克永州。
C.杨璟攻城有勇有谋,力保百姓。
进攻靖江时,守敌负隅顽抗,杨璟指挥军队决濠水,筑土堤,两月克敌;还制止了张彬的屠城,使全城百姓安心。
D.杨璟深为朝廷倚重,但做事并非都能成功。
他奉旨使夏,劝夏主升归附,没能成功;后来跟从汤和讨伐夏,在瞿塘作战,也以失利而告终。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诸大臣方专恣,不利升归朝,皆持不可,升亦莫能决。
(文中画横线句)
(2)先是张彬攻南关,为守城者所诟,怒,欲屠其民。
(文中画横线句)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答案】
4.B
5.D
6.C
7.(1)可这些大臣正专横放纵,认为明升归附明朝没有好处,都坚持说不行,明升也不能做出决定。
(2)在此之前张彬攻打南关,被守城的人所辱骂,(他)大怒,想要屠杀城中的百姓。
(3)已经(既然)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往西扩大它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解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应首先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需要断句部分的大致意思,其次要先易后难,寻找标志性词语、虚词、固定句式等。
还应根据句子成分进行断句,确保断后的句子完整、不残缺。
“洪武元年春”交待时间,应单独成句。
“败”是迎战的结果,后一句“敛兵固守”的主语应是邓祖胜,不应是“败”,故“败”也应单独成句。
“援”的意思是“援助”,“驻”的意思是“驻扎”。
结合前句,应把“援驻”断开,这两句意为“元兵来援助邓祖胜,元兵驻扎在东乡”。
综上,选择B项。
5.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谥号也可以加在皇帝和其他有名望的人身上。
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项,“进攻靖江时……还制止了张彬的屠城”错。
文中“先是”这个词语说明张彬进攻南关是在进攻靖江之前。
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重点考查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翻译。
关键字词:(1)专恣:专横放纵。
不利:意动用法,认为不利。
持:坚持。
(2)先是:在此之前。
为……所:表被动,被。
诟:辱骂。
(3)肆:扩大、扩张。
封:边界。
阙:侵损;削减。
【备注】文言文翻译:
杨璟,合肥人,本为儒家子。
以管军万户的身份跟随太祖攻下集庆,被晋升为总管。
攻下常州,被晋升为亲军副都指挥使。
随军攻下婺州,迁升枢密院判官。
又随军伐汉,因功提升为湖广行省参政,移守江陵。
进攻湖南蛮寇,驻军三江口。
又因招降、征讨之功迁升为行省平章政事。
率左丞周德兴、参政张彬统领武昌诸卫军,攻取广西。
洪武元年春,进攻永州,守将邓祖胜迎战失败,收兵固守。
杨璟率军进围永州。
元兵来援,驻扎东乡,倚着湘水排列七营,势头极盛。
杨璟将其击败,俘获千余人。
全州守将平章阿思兰及周文贵又以兵来援,杨璟立即派周德兴将其击败,然后派千户王廷攻取宝庆,周德兴、张彬攻取全州,平定道州、蓝山、桂阳、武冈诸州县。
而永州却久攻不下,杨璟便命裨将分别扎营诸门,筑垒围攻,又在西江上搭造浮桥,发动猛攻。
邓祖胜精疲力竭,服毒自杀。
百户夏升约请投降。
杨璟军越城而入,参政张子贤展开巷战,兵溃被捉,于是攻克永州。
而征南将军廖永忠、参政朱高祖也自广东攻取梧州,平定浔、贵、郁林。
朱亮祖率军前来会合,进攻靖江不下,杨璟对诸将说道:“他们所依赖的是西濠之水。
若决其堤岸,必能破之。
”
于是派遣指挥丘广进攻闸口关,杀死守堤兵,将濠水全部放出,筑起五道土堤,一直连至城墙。
城中仍然固守。
明军猛攻二个月,攻克,捉住平章也儿吉尼。
在此之前,张彬进攻南关,被守城者所骂,大怒,要屠杀城中百姓。
杨瞡刚到,立即下令禁止,百姓才得安全。
杨璟又移军巡行彬州,降服两江土官黄英岑、伯颜等。
不久,杨璟奉诏出使夏。
当时夏主明升年幼,其母彭氏及诸大臣掌握大权。
杨璟到后,多次向明升晓以祸福,让明升随他入朝觐见太祖。
明升召集属下商议。
而诸大臣正放纵专横,认为明升归附明朝不利,都坚持说不行,明升也不能做出决定。
杨璟回来后,又写信劝说明升,明升始终不听。
二年之后,夏亡。
杨璟迁升湖广行省平章。
三年(1370),太祖大封功臣,封杨璟为营阳侯,年禄一千五百石,并授予世袭凭证。
四年,杨璟随汤和伐夏,战于瞿塘,失利。
第二年,杨璟为副将军,随邓愈讨平辰、沅蛮寇。
又随大将军徐达镇守北平,并练兵辽东。
十五年八月,杨璟去世,追封为芮国公,谥号武信。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水调歌
无名氏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8.诗歌一、二句主要写出了哪些意象?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9.“壮士连营候鼓鼙”一句中的“候”字在有些选本中写作“听”,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8.平沙、落日、陇山、明星营造出一种阔大、静谧的意境。
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黄昏时分的边境辽阔荒远;日落而星出,只见陇山之上明星闪烁,边境的夜晚格外静谧;从日落到星出星移,给人一种悠缓的感觉。
9.“候”字,等候之意,表明连营军士准备从容就绪,单等军令下达,出战迎敌。
“候”字写出战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军容之整肃,突显出连营将士大敌当前而无所畏惧,从容待敌的气概和风度。
【解析】
8.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这是一道意境分析题,答题时先结合诗歌一、二句找到具体的意象,接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意象所呈现的画面图景,最后概括画面的氛围特征。
9.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这是一道炼字题,答题时先解释该字的字面意思,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个字在诗中的具体意义,指出该字的特点和所使用的手法,最后赏析该字在凸显人物形象、营造意境、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
本诗用“候”字较好,可以更好地塑造战士的人物形象。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抒写曾和同学同游橘子洲并回忆过往不平凡的岁月的句子是:,。
(2)《雨巷》中,反映丁香姑娘像“我”一样在雨巷中走走停停并饱含多种情感的句子是:,,,。
(3)《荆轲刺秦王》中的易水送别处,荆轲身赴秦国之前,唱出“,”的悲壮歌词。
(4)子曰:“,。
”(《学而》)可见,在求学的道路上,学习和思考都很重要。
【答案】(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1)句理解的关键词是“同学同游”“不平凡岁月”,照应诗中的“百侣、峥嵘”。
(2)句理解关键词是“走走停停”“多种情感”。
(3)句要写出易水悲歌的具体内容。
(4)句是要写出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注意易错字:“携”“彳亍”“萧萧”“罔、殆”。
三、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你怎么好意思
儿子进门的时候,郭守业正面朝里躺在床上。
儿子诧异,这是他下班后第一次发现桌子上没有热腾腾的饭菜。
“爸,你咋没做饭?爸,爸……”
“嗯。
”良久,郭守业才有气无力地哼了一声。
此刻,躺在床上的郭守业比濒死都难受。
“你呀你,这种事你都能想得出来!你怎么好意思?”老战友的那句话依然在他的脑袋里嗡嗡作响。
郭守业跟儿子相依为命,儿子已到而立之年,仍然是孤家寡人,不是找不到老婆,是不愿意找。
对儿子而言,电脑游戏远比老婆有魅力。
长久以来,儿子下了班就钻进自己房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长此以来,家里的日常开销全由郭守业承担。
郭守业早年的积蓄虽被妻子的身体“耗光”了,可他还能凭每月1 200元的退休金勉强度日,只是近来物价犹如洪水般突涨,现在这些钱连吃饭都不够了,更别说还要缴水电费。
儿子的收入高出郭守业好多倍,但从没给过他一分钱。
之前,郭守业一直觉得向儿子要钱这事太不好意思,每次想开口,妻子临终前的遗言总先入为主,那时候,妻子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说:“老郭,孩子就托付给你了。
”没等到郭守业点头应承,妻子脖子一歪,人就走了。
可是再不开口不行了,这日子眼见揭不开锅了。
前段日子他倒是给儿子委婉地提过一次,可是儿子只顾埋头吃饭,没接他的话茬儿,但从儿子的脸色来看,是不想给。
于是郭守业日思夜想,就想出来一个开始以为两全其美现在却让他无地自容的主意来。
这不,上午他刚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医院化验科当主任的老战友差点就把指头戳在他的脸上了,一句“你呀你,这种事你都能想得出来!你怎么好意思?”让郭守业这张老脸再也搁不住了,他本来就是强迫自己来的,经老战友这么一说,不知咋的,不争气的眼泪就下来了。
老战友一看这情势,觉得刚才言重了,兴许老战友还真是遇到了难题,就问他到底怎么了,怎么会诈病来欺骗自己的儿子。
郭守业的嘴巴咂巴了好几次,才有些避重就轻地说出了缘由。
听完郭守业断断续续的叙述,老战友久久无语,二话没说转身去了隔壁。
过了会儿,老战友回来了,手里多个信封,说需要的单据都在里面。
郭守业做贼似的把信封塞进口袋,然后头也不回地溜出医院,等回到家来他才发现,信封里面除了单据,还有2 000元钱,郭守业瞬间红了眼圈……
这时,儿子发现了桌子上的检查单。
良久,无言。
“爸,怎么会是这样?怎么……”显然儿子是悲伤的,这让郭守业很是过意不去,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戏他必须得演下去。
大约半小时后,儿子进来了,接着他闻到了浓烈的煮方便面的味儿。
这是儿子第一次为他做饭,且端到了床头。
郭守业的脸埋得很低,吃得很慢。
尽管郭守业讨厌方便面,可那天他吃得最香,还吃出了眼泪。
他说:“亮亮,别担心,千万别担心,医生说了,这是早期,通过药物治疗是能够治愈的。
”
“嗯。
”儿子无语,表情肃穆,有很重的心事儿。
这一夜,儿子破天荒没趴在电脑前打游戏,他听见儿子在客厅里来回踱步的声音,这说明儿子
还是在乎他这个老子的,以前的种种只是假象而已,想到儿子为自己难过,郭守业很有些负罪感。
这时,听到儿子朝他的卧室走来,他赶紧翻身面对墙壁。
“爸。
”儿子的声音有些哽咽,几次欲言又止。
灯影里,儿子的手里拿着东西,似乎是一个大信封。
郭守业马上断定那是钱。
想到此,
郭守业的眼泪汹涌而出,他想到用这个方法来向儿子要钱,自己真不是个东西,他真想跳起来
抽自己耳光。
“爸……”儿子叫着在他的床头坐下来。
郭守业缓缓转过身来。
儿子手里果然拿着一个信封,这信封有些面熟,又一时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亮亮,别担心,我的病一定能够治好,爸爸有信心。
”
“爸……”儿子的眼泪下来了。
看着眼前的儿子,郭守业心内如焚,他真想说出真相,可是他又不能。
“爸……”儿子声音颤抖着,一只手缓缓伸进信封。
郭守业的眼睛再一次被泪水模糊。
“爸,这是咱家的房产证,我想……”
“亮亮,房子不用卖,大概,大概几千块钱就能治好的。
”
“不,不,几千元我是有的,我想,我想……”
儿子欲言又止,显出深深不安。
“亮亮,有啥话你就说吧。
”
“爸,我想,趁,趁您还在世时把房子,过,过到我名下,因为,因为以后会很麻烦的。
”
儿子的话犹如一个晴天霹雳,险些将郭守业从床上劈倒在地上。
刹那间,他的五脏六腑纠结在了一起似的剧疼难忍,尤其是肝部,刀剜一般疼,他的整个身体怕冷一样痉挛着缩成一团。
“八成,八成我是真的得肝癌了。
”他想。
(选自《东方剑》,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以较细腻的人物描写,展现了普通家庭生活的另一面。
故事虽然很简单,但情节曲折跌宕,极富戏剧性,很吸引人。
B.小说开头写儿子因“下班后第一次发现桌子上没有热腾腾的饭菜”而发问,说明郭守业一直在周到地照顾着这个游手好闲又不务正业的儿子。
C.小说插叙了妻子临终前的遗言,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郭守业不能直接向儿子要钱的苦衷,而儿子依仗着母亲的遗言更加放肆。
D.小说的后半部分在运用语言、心理、神态描写的同时,还插进郭守业对儿子举止的误解。
当明白了儿子的真实意图后,郭守业的肝病加重了。
E.小说结尾既让人始料不及,又令人回味无穷,展现了当前部分年轻人的思想状态,凸显了“欧·亨利”式小说结尾的艺术魅力。
12.小说标题“你怎么好意思”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13.请简要分析郭守业的形象。
14.针对郭守业装病来向儿子要钱的做法,有人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有人认为不该这样做。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1.AE
12.这个标题有两层意义:一是说父亲怎么好意思装病来向儿子要钱,二是说儿子怎么好意思在父亲“生病”的时候提出把房产过到自己名下的要求。
13.郭守业疼爱儿子,一直细心地照顾儿子,一切都替儿子着想。
另外,他的性格又非常矛盾,
明明自己极端困难,但仍没有直接向儿子张口要钱。
他想向儿子要钱,但只能采用迂回的方式。
14.示例一赞同父亲的做法。
父亲是在试探着向儿子要钱而儿子没有任何反应却脸色不好后才这么做的,父亲的做法可以理解,也应该支持。
儿子那么自私,不能体谅父亲,而父亲又不好意思直接开口要钱,只能采用这种迂回曲折的方法了。
示例二反对父亲的做法。
父亲的做法属于欺骗,是不可取的。
同是一家人,应该坦诚相待,
对自己的儿子应该坦言,不必拐弯抹角。
如果以欺骗的手段获取了儿子的钱,那么儿子知道了会气愤,会伤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