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d0eb74c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d.png)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和教育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
生活是教育的舞台,教育则是生活的引导。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生活和教育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有人认为,生活是教育的基础和载体,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地接受和领悟知识。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教育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必要手段,是推动生活进步的重要动力。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生活和教育都是息息相关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人们的成长和发展。
生活即教育,意味着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在生活中学习,不断地接受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熏陶。
生活是一个开放的教室,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经验。
在家庭中,孩子从父母和长辈那里学到爱、责任、勤劳等品质;在学校中,孩子们接受着正规的教育和训练,学到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在社会中,人们不断地从工作、交往中学习到各种生存技能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
这一切都构成了生活的教育内容,塑造着每个人的性格和能力。
教育即生活,意味着教育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改善生活。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们的能力和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无论是传统的知识教育还是现代的素质教育,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够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育不仅是为了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
父母的行为和语言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言语,孩子会从父母身上学到一切,成为他们的榜样。
在家庭中,父母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学到做人的道理,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习惯,塑造孩子的性格和情操。
父母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引导孩子学会生存技能和人际交往,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全面的成长。
在学校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同样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教育。
教师是学校中的灵魂和纽带,他们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人格发展。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b502ea3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0.png)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这是一种理念,强调教育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教育不仅仅发生在学校和课堂上,而是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和事物都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孩子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人、事、物都可以成为他们学习和了解世界的资源和素材。
父母的言传身教、邻居的故事分享、社区里的活动等等,都可以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内容。
只要我们能够善于观察和引导,可以让孩子们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
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也是孩子们学会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比如学习上的困难、人际关系的问题、心理上的困扰等等。
如果能够正确引导孩子们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应该贴近生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传统的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而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则要求教育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和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只有在生活中找到学习的动力和乐趣,学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人格。
生活中的各种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都是培养学生品德和人格的机会。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同学之间的友情关系、社会中的合作关系等等,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场所。
通过正确引导和教育,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合作他人,从而成为有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强调了教育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只有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的人才。
教育者和家长要善于观察和引导,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得到最好的教育。
我们也要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让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和品质。
“生活即教育”与“教育即生活”理论辨析
![“生活即教育”与“教育即生活”理论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0f5be5964bcf84b8d57b45.png)
“生活即教育”与“教育即生活”理论辨析(1)“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他的理论认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
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生活即教育”所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所反对的是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
尽管它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的知识传授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生活的弊端方面,有重要意义。
(2)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是:①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②学校生活要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吻合;③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吻合。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即学校生活也是生活的一种形式。
首先,学校生活应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使学生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得到乐趣。
其次,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变革而我行我素。
杜威坚信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认为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教育改造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要给社会生活的变革以充分的和明显的影响。
杜威希望是通过教育改造社会生活,使之更完善、更美好。
(3)两者比较:相同点:共同之处在于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承认教育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反对将教育与生活分离;认为生活含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承认教育对改造生活的重要作用。
不同点:①前者认为教育应该以生活为核心,后者认为教育也是生活的一个过程,学校是生活的一种形式,生活包含教育。
②前者强调了生活的重要性,对系统教育的重要性有所忽视,后者更强调两者的契合。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55c78b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2.png)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生活提供了人们学习的机会和环境,而教育则为人们提供了改善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生活即教育,意味着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每一天都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和知识。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教育的源泉。
生活中的每个场景、每个人际关系、每个问题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育资源。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和父母的相处关系、家庭价值观的传承等都是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在职场生活中,工作环境和同事之间的互动、团队合作等也是对个人能力和素养的教育。
我们不能把教育仅仅局限在学校和教室中,生活本身是最好的教室。
教育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人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教育能够帮助人们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增强人格,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通过接受教育,人们能够掌握专业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待遇。
教育也能够培养人们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人。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也意味着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中进行的,也包含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和体验。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教育不仅仅是学校中的课堂教学,还包括他们与家庭的相处、与朋友的交往、与社会的互动等各个方面。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者。
通过家庭生活,孩子可以学习到不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在社会生活中,孩子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孩子可以学习到合作、沟通、分享等社会技能。
对于成年人来说,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和挑战也是教育的机会。
无论是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还是个人生活中的困惑和矛盾,都可以被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通过解决问题、面对挑战,我们可以发展并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生活中的各种经验和教训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生活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VS杜威“教育即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VS杜威“教育即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91edc04eaf45b307e87197f0.png)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VS杜威“教育即生活”在中外教育史中,关于陶行知和杜威的思想很相似,下面我们就进行梳理和区分。
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①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所以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向前、向上。
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生活和教育是同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其方法和内容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③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由生活决定;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
2.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杜威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一角度提出教育的本质即生活。
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
因此,教育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一旦把教育看作是为儿童的未来生活作准备,必然教以成人的经验、责任和权利,而忽视了儿童自身的需要和兴趣。
①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②学校生活要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吻合;③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吻合。
3.两者比较共同之处在于: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陶行知师从杜威,他与杜威都注意到了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本身,学校与社会生活不可分离,重视了现实生活的教育,才是合理的教育。
不同之处在于:①理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影响不同。
杜威所处的社会状态是资本主义社会已经高度发展,而美国又是一个崇尚个性、强调实用文化的国家。
西方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受机器大生产体制影响的强调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已存在问题,由此决定了杜威对教育的新理解和新设想。
陶行知所处的社会状态是,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处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经济和政治水平低下,中国广大民众缺少教育机会。
另一方面,中国学习西方经过半个世纪所建设的新教育,却又存在脱离社会生活发展、脱离儿童发展的缺陷,由此决定了陶行知在吸收包括杜威在内的西方当代教育思想,并加以改造,而提出适应中国实际的主张。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01544eb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c.png)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摘要】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与教育密切相关。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资源和素材,而教育也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生活中的困难挑战可以培养我们的坚韧和意志,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育不仅塑造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为了更好地融合教育与生活,我们需要将教育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社交、工作等场景中。
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场所,而教育则在助力我们实现更全面的生活发展。
生活和教育应互相补充,共同促进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生活、教育、关系、意义、影响、融入、方式、补充、场所、促进、全面发展1. 引言1.1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生活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要经历的,而教育则是我们从生活中获取知识、技能和智慧的途径。
生活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教育也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生活不仅是我们接受教育的场所,也是我们实践所学知识的地方。
教育则为我们提供了在生活中思考、创造和实践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与转变。
我们应该认识到生活中的教育意义,明白教育对生活的影响,并思考如何更好地让教育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只有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生活和教育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我们的人生之路。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场所,通过不断地体验、思考和总结,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并促进生活的全面发展。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让我们用心去感知、体会和实践这种美好的关系。
2. 正文2.1 生活与教育的密切关系生活与教育的密切关系是无法忽视的。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在教育着我们,而教育也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生活是我们实践知识的场所,是我们认识世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6288327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4.png)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和教育是息息相关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生活是教育的一部分,而教育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而教育也在塑造人们的生活。
生活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应该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教育也无处不在。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到教育的存在。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我们的学习之地。
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我们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教育,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和进步。
又在生活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自理、如何管理时间、如何解决问题。
这些都是生活的教育,让我们成为更加独立和自信的人。
同样地,教育也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学校里,更多的是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和技能,而在生活中,我们则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来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为了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灵活和自如地应对一切。
教育与生活的相互渗透,也使得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教育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有追求和意义,而生活则让我们在教育中更加随机应变和豁达。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是人生的教科书,教育又是我们生活的推动力。
当我们在生活中学会了感恩、学会了拼搏,就是对教育的最好回馈;而当我们在教育中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创新,就是对生活的最好呈现。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句话不仅仅是一种说法,更是一种生活哲学。
它提醒我们要在生活中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的态度,不断地向生活学习、积累,不断地从生活中获取启示和成长;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在教育中保持谦卑和包容,不断地接纳新的知识和思想,不断地开拓自己的视野和心灵。
我们应该把生活和教育联系在一起,做到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在生活中,要多加珍惜和感悟那些能够让我们学到东西的时刻,大胆地去尝试、去探索,去体验和感受。
而在教育中,要注重把所学所得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工作之中,做到知行合一。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0c726a9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b.png)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1. 引言1.1 生活与教育的密切关系生活与教育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生活是人们每天不断经历的过程,而教育则是指导和塑造人们生活的方式和意义。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教育的因素,不论是家庭、学校、社会还是个人自我意识的成长,都离不开教育的引导和塑造。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在生活中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在现代社会中,生活与教育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提升,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不能把生活和教育割裂开来,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2. 正文2.1 生活中的教育方式生活中的教育方式包括多种形式,不仅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体验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家庭是最早的教育场所,家长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来教育孩子,传授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社交活动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人们通过与他人交往学习合作、沟通和共享。
旅行也是一种生活中的教育方式,通过走出家门看到不同的风景和文化,我们可以增长见识和拓展思维。
在工作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工作学习到很多知识和技能。
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作也可以培养我们的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媒体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电影、浏览网络内容,我们可以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并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思想。
生活中的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不断地从生活中吸收知识和经验,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只有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机会,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2.2 教育对生活的影响教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教育可以提升个人的能力和素质,使我们更加具有竞争力。
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生活目标。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的理解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b7d4207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2.png)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的理解生活即教育,教育就是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句话用来形容教育和生活的关系。
教育并不仅是在学校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其实,教育的涵义更为广泛,它包括了人类很多方面的生活经验,是我们在生活中获取和体验的。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应当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的习惯、行为和处世态度。
我们每一天所做的事情,如善待他人、热情、有耐心,都是教育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良好品格。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如遵守职业道德、积极努力工作、面对困难勇敢面对,都是工作教育中需要的素质和操守。
我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如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做出更好的决策、如何处理考验自己的状况,都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机会。
实际上,很多人都认为学校是最好的教育场所,但我认为教育并不仅来自学校,而是在我们身边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的事情。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从生活中获取教育,并且从所学到的经验中吸取更多的智慧。
我们确实需要在学校里学到基础知识,但是生活中同样重要的事情也该得到我们的认识。
正是通过不断超越个人的局限和不断实践个人的人生价值,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创造更多的价值。
当然,生活也有许多难熬的一面。
毕竟生活里并不总是美好的事物,它也包括了痛苦、失败、挫折等。
但是,正是这些困难生活的方面使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最有价值的教育。
而对于我们来说,这些教育是非常珍贵的,它们帮助我们实现自我价值。
当我们在生活中感到无助或力不从心时,良好的教育我们能够让我们在困难中感到振奋,感到勇气,感到热情。
生活中每一个小细节都是教育的机会。
当我们愿意从生活中学习时,我们就能够更好地践行我们的生命之路,最终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a103343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3.png)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从小到大,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接受着各种形式的教育,而生活本身也是最大的教育,我们从中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如何发现和利用机会等等。
而在教育中,我们也能够获得生活中无法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如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等。
因此,生活和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生活中的教育是我们最初的教育,也是最重要的教育。
我们在生活中接受到的教育包括对人对事的感悟、观察力、思考力、认知能力以及情感和品德的塑造等。
这些教育是让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懂得如何生活的人最基础的教育。
从小学习如何自理自足,懂得妥善处理生活中各种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教育。
在生活中,我们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自制力,学会面对困难,善于应对挫折,这样才能使我们日后的成就更高。
教育中的生活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经历。
在学校里,我们接受各种知识的教育,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经验。
学生期间,除了要忙于学业,还要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这样才能切身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多彩。
我们从老师、朋友和家长的言传身教中获得了道德和人生阅历的积累,不断进步和成长,不断提升自己。
教育和生活不仅是相辅相成的,而且也是不可替代的。
我们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去探索和学习,尝试着去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擅长的领域和所喜欢的事情。
而在教育中,我们通过提高学习效率、掌握知识技能、拓展视野等途径来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教育和生活的融合,也是社会中共同体建设重要的一环。
只有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而社会中更加注重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着教育体系,这样的完美互补,使得教育和生活不断地在共同的进步中演化。
综上所述,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是一种描述人类成长和进步的基本规律,人们不断地在生活和教育中学习、提高和进步。
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fb5f6b0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3.png)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揭示了教育并非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无形中教育着我们,而我们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实践和应用。
生活和教育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塑造着我们的人格和素养。
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最为丰富的教育资源。
在家庭中,父母是我们最早的老师,他们用生活的方式教会我们做人、为人处世,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社会中,我们也不断从周围的人和事中学习,接受着社会风尚、民族习俗的熏陶。
生活中的挫折、困难,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着我们的意志和毅力,让我们变得坚强和成熟。
生活即教育,我们无处不在地受着生活的熏陶和教育的洗礼。
教育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学校里,我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
我们在课堂上学习文化知识,在实验室里进行科学实践,在体育场上锻炼身体,在社团中培养兴趣爱好,从而全面提高自己。
而这些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技能,也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实践和应用。
我们在购物时计算总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在社交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彰显学习的成果。
教育即生活,我们所学的一切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体现,成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的工具和素养。
生活和教育的互相交融,让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生活给了我们最为直接、最为生动的教育,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生活的智慧。
而教育则是我们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智慧和技能的平台,让我们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出我们所学到的东西。
正是因为这种互为表里,生生不息的关系,才使得我们在生活和教育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教育观。
我们要认识到生活即教育的重要性,不断从日常生活中吸收知识和智慧。
生活是最好的教室,我们应该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乐于向生活学习,从中获取灵感和启发。
我们要把教育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不仅仅将其局限于学校的课堂中,而是要将其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1e3d4074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2.png)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是一个表达生活和教育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观点。
生活是一所无形的学校,教育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过程,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共同塑造一个人的人生。
生活是人们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
人在生活中不断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实践和成长。
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接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
我们通过从生活中学习,了解各种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同时也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挫折,通过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我们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和毅力,提高了生活中的应对能力,这些都是通过生活来进行的教育。
教育是人们生活的基石。
教育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渠道,向个体传递知识、文化和价值观。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们的个人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在教育中,人们可以获得更加系统和全面的学习,可以通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教育也包含了对于教育者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可以通过与教育者的互动和交流,获得更多的指导和启发,促使自己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生活与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素质;而生活是人们接受教育和实践教育的主要场所。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来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还可以通过实践和经验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和增加自己的人生价值。
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充满了教育的机会和可能性,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人们通过生活学会了如何成长、如何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而教育则是为了提升生活质量和提高个人素养所必需的过程和手段。
生活与教育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共同塑造和推动一个人的人生,使其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知识、有责任感的人。
我们应该不断地从生活中学习、成长,同时也要注重教育的力量和作用,使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动力和支持。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d2dc8ee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7.png)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生活与教育的息息相关。
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里,生活和教育始终密不可分,互相影响。
生活中的点滴经历,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教育,而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也在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下面我们从多个角度来探讨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生活中的点滴都是教育的载体。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老师、朋友等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言行举止、处事态度、生活方式都在给我们进行着教育。
当父母在家中争吵,教会了我们如何处理家庭矛盾;当老师在学校中严肃认真,教会了我们如何对待学业;当朋友在生活中帮助我们,教会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
种种经历都在无形中传递着教育的力量,指引着我们成长。
教育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教育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在生活中。
当我们在学校学会了沟通技巧,便能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当我们在学校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
教育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生活中的点滴也在不断地教育着我们。
生活和教育相辅相成。
正确认识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如何自立、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这些都是教育所需要传授的;在教育中,我们要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培养能力、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些都需要结合生活的实际经验。
生活和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地推动个人的成长。
我们要认识到生活教育是最为重要的教育。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学校教育,忽略了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实际上,生活教育是最贴近生活、最为有效的教育方式。
我们在家庭中、在朋友圈里、在社会上所学到的东西,往往比在学校里学到的更深刻、更实用。
我们要重视并善加利用生活中的点滴经历,将其视为宝贵的教育资源。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生活也才能更好地成就我们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e64f4fc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3.png)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这句简短的话语表达了生活和教育之间紧密的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关系。
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基础,而教育则是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利用的过程。
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教室,我们从出生到成长的每一天都是在学习和体验中度过的。
我们通过亲自实践、观察和思考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无论是烧水、洗衣、做饭,还是与他人交流、处理问题,我们都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解决问题、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都是生活带给我们的宝贵教育。
而教育则是对生活的系统性和有意识的引导。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获取更深入的知识和更广泛的经验。
教育包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种形式。
在学校里,我们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和社交活动,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家庭里,父母或长辈的教导和榜样作用,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社会中,我们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提升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生活和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正是因为生活中的经历和问题,我们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和成长。
而通过教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和挑战。
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育带给了我们智慧、勇气和创造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培养技能,教育都离不开生活的支持。
生活是教育的土壤,没有真实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教育就会变得空洞和无趣。
同样地,教育也为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活的本质,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视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生活就是一种教育,教育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把生活看作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用心感悟和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我们也应该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用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让自己在生活中更加自信和成功。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我们应该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和经验,用敏锐的思维和渴望知识的心态去体验和探索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7637070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0.png)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而教育又无处不在。
生活中的点滴经历,都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学习。
因此,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二者是息息相关、互相影响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都可以获得丰富的教育资源。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校,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方式。
在学校,老师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品格的塑造者。
而社会则是一个更加广阔的教育舞台,我们可以从各种社交活动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教育也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在学校里,我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这些都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但是,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在生活中。
我们在生活中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解决问题、如何面对挑战,这些都是生活赋予我们的宝贵教育。
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教育着我们。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中学会坚强和勇敢,从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中学会情感的表达和管理,从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中学会沟通和合作。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只要我们愿意去学习。
因此,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应该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习、成长,同时也要在教育中不断地体验、实践。
只有将生活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有内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让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汲取智慧的养分,让我们在教育中不断地追求真理的光芒。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让我们用心感悟,用行动诠释。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7c27d10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d.png)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1. 引言1.1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日常所处环境,是我们学习、成长和实践的场所。
而教育则是指引我们在生活中不断进步、提升自我、成就梦想的力量。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构成了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教育的源泉,无论是与他人的交往、与环境的互动,还是与自己的思考、挑战,都在悄然间对我们进行着教育。
教育不仅在学校中进行,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展开。
生活中的各种经历都是我们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每一次挫折、每一次成功都是一堂珍贵的教育课程。
教育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育赋予我们知识、技能和智慧,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生活的需求,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社会中,教育更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不断完善自我,为社会、为家庭、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
生活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相互促进。
我们通过生活中的体验和实践不断丰富和巩固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教育也指引我们更好地生活、更有意义地度过每一天。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如自主学习、社交学习、体验学习等,这些方式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机会。
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世界、拓展视野,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相互促进,让我们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进步,实现自我。
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让我们在生活中体味到教育的真正意义和力量,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更美好的未来。
2. 正文2.1 生活中的教育意义生活中的教育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生活中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上的知识,还包括从社会、家庭、朋友等各个方面获取的各种经验和教训。
生活中的教育意义在于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和世界,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和教训,我们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93c5df0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5.png)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1. 引言1.1 生活和教育的关系生活和教育是息息相关、互为补充的两个方面。
生活是教育的实践场所,教育又在生活中得到体现和实践。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教育,无论是家庭生活、社交生活,还是工作生活等,都是在不断地进行着教育。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教养方式,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在社交生活中,人们相互交流、学习,从他人身上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这也是一种教育。
在工作生活中,人们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自我价值。
生活中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人的自我认知、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
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和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断完善自己。
生活中的教育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拓展视野,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生活中的教育还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人们的综合素质,提升个人竞争力。
生活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教育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也是教育的源泉和落脚点。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生活中的教育意义,不断提升自我,创造更加美好、丰富的生活。
【引言】中关于【生活和教育的关系】的内容。
1.2 生活中的教育意义生活中的教育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一切都在不断地给予我们教育。
生活中的各种经历、挑战和困难都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通过生活,我们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应对挫折和失败。
生活中的教育意义还体现在我们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提升的过程中,通过各种经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在现代社会,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校教育,而是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生活,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文化,扩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生活中的教育意义也在于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和选择会影响他人和环境,从而引导我们做出更加负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决定。
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073911d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e.png)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无法把它们割裂开来看待。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我们的教育来源,而教育给予了我们更好地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每天都在生活中学习,不断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生活经验教会了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处理各种情绪等等。
生活中的各种经历都是我们的教育资源,让我们从中学到宝贵的智慧。
生活也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
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比如读书、上网、观看电视等等。
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的教育手段。
我们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育也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没有教育,我们无法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
教育给予我们知识和技能,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他人交往、解决问题。
教育培养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我们有能力面对未来的挑战。
生活和教育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我们将无法进行有效的教育;没有良好的教育,我们将无法过上优质的生活。
生活和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我们不能割裂生活和教育的关系,要充分利用好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不断学习进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实践,通过教育让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让我们珍惜生活,重视教育,让生活和教育相互交融,共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c3bb3a8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6.png)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教育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教育着我们,而教育也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理念。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一理念的内涵和意义。
生活即教育。
我们的生活不仅是学校里的课堂教学,也不仅是外界的各种教育机构和培训班。
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场所。
生活中的各种经历、挑战和困难都在向我们传授着宝贵的知识和智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各种人际关系和沟通问题时,实际上也在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这些都是社交能力的一种培养。
在家庭中,我们从父母和长辈那里学到的做人处事的道理和方法,也是一种最根本的道德教育。
在处理工作和学习中的挑战时,我们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也是在不断接受着生活的教育。
教育即生活。
教育不仅仅存在于学校课堂上,还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育是一种全面、终身的过程,它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在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在日常生活中的做人原则和处世哲学,都是我们从教育中汲取的财富。
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将这些知识和经验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它们真正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各种理论知识和学科技能,要能够应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才能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
而对于一些重要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更是需要我们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处世原则,指导我们的行为和选择。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也提醒着我们要赋予教育更广阔的内容和功能。
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注重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
在这个多元化、多样性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经验,在不断面对和解决各种挑战和问题中增强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我们还需要更加注重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培养,让人们在教育的熏陶下更加懂得如何做一个善良、有道德、有担当的人。
这些都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对教育和生活的思考和实践,注重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断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和完善。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b891f14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b.png)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和教育是两个看似截然不同但又密不可分的概念。
生活,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日常状态,是人之常情;而教育,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是培养人的专业技能和修养、塑造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生活并不仅仅是生活,教育也并不只是教育。
两者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是一种对教育与生活之间关系的深刻领悟,也是一种对人生和成长的深刻理解。
生活即教育,意味着生活本身就是一本巨大的教科书。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我们都离不开生活的教育。
在我们与人交往、学习生活、处理事务的过程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吸取着各种生活的教训,塑造着自己的品格和态度。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往往会成为我们学习、认识、走向成熟的重要资源。
生活中的家庭教育,是最为深刻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身上的所有言行举止都在无形中对孩子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在父母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潜移默化地学到做人处世的道理、学会与人相处的技能,乃至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不管他们是学什么东西,都会被家庭教育的温暖和正能量所影响。
而在学校教育中,生活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
在学校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课外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演出、社团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学校生活的延伸,他们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学会团队合作、培养领导能力、提高专业技能,这些都将成为他们未来成长的宝贵经验。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面对的各种社交场合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生活中的教育。
每一次与人交往,无论是合作、争执还是交流,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同层面的教育体验。
这些经历无疑会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处事态度产生深远的影响。
生活不仅是教育的资源,更是培养人们各种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日常的琐碎生活里,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决定,都是在锻炼我们的意志、品格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摘要】五彩缤纷的生活是语言的源头,又是运用语言的沃土。
因而我们应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使英语真正地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中。
这样,学英语不再是一种抽象的语言学习,而是有血有肉、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具体形象的活动。
《小学英语新课标》中提出“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我们要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让每一位学生爱上英语。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
”与英语课程改革的理念一致,这对推动英语教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几点思考,以对小学英语教学有所借鉴。
一、教材联系生活,是展开英语生活化教学的前提
小学英语教材本身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一幅幅插图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一篇篇文字短小精悍。
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也大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经常运用的知识。
如同学们最爱逛的公园、动物园;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牛奶、冰激凌;同学们挂在嘴边的一些日常礼貌用语……然而
仅靠书中的知识点还远远不能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语言情境。
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去收集生活中的英语,把他们带进课堂,为教学服务。
如在教学look at the blackboard时,我指着黑板说,学生已经知道Look at 的意思了,会立刻想到是让他们看黑板。
我还搜集了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商品英语:英语本上的copy book,牛奶包装上的milk,橘子汁瓶上的juice……打印了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电脑英语:Windows,Let’t go,E-mail……这些生活中的英语让学生在学习字母时热情高涨,效率大大提高,也让学生感到英语就在我们身边。
这样生活化的处理教材,唤起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并驱使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挖掘更多的生活英语。
二、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是有效展开英语生活化教学的关键
Here you are.这一简单的句式,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已经掌握得很好。
这句话最起初的学习是在孩子们与老师之间传递物品时进行的。
比如我递给他作业本,顺便说一句Here you are。
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很自然地学会了说,并理解了它的意思。
现在很多时候只要一出现传递动作,他们就自然地会说,而且每回都主动地说。
Here you are!Thank you.师生间的交谈不但可以及时了解孩子们最近的学习情况,帮助孩
子们纠正错误的语音,还有利于师生间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早上打招呼时,我们师生也是用英语,如Good morning Miss Ding!Good morning…!使教师与他们处于平等的地位。
三、设计生活化的表演活动,是展开英语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方法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大胆将教学内容设计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可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的目的。
他们的生活内容是取之不尽的,将生活分割成一个个环节,能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
1.抓住每个环节在学习“What’s this ?Would you like……?”这一句型时,我们利用图片让孩子来感受,学说。
孩子们看到这么多食物图片,都想得到这些图片,所以大部分孩子都能勇敢地学说。
即使有个别孩子不愿说,通过一个一个说,他也能跟着说。
这说明孩子们已迈进学英语的阶梯。
2.学习英语时,伴随有趣的动作如One two three four……数字的学习,我觉得可以配上各种动作:One 拍手two拍腿three 再拉耳朵four拍头等等的动作。
在体育游戏中,我们也结合英语数字一起玩,使我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特别有兴趣,玩得更带劲了!这些都可以和简单而有趣的动作相结合,孩子们觉得这是在玩,是在愉快而有趣的玩。
玩中学,学中玩更适合孩子们。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标》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用”的最好体现,通过“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演一演”等一系列活动,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将课堂教学真正融入学生的真实生活当中,努力做到让英语走进生活,让生活再现英语,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试想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喜欢吗?这样的课堂能不精彩吗?生活化的英语教学将会像我们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焕发出强劲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胡晓风等.《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年版。
[3]高丽鹏.《教育需要全心的奉献――学习和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湖南教育(上).2011年07期
[4]罗有岩.《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构建新型语文课堂》云南教育.2004年02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华冲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