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资料分析易错点及例题
【参考文档】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答题的常见错误解析-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答题的常见错误解析行政能力测试简称行测,行测的考察是公务员笔试中必经的一个环节,为了帮助考生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行测资料分析答题的常见错误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行测资料分析答题的常见错误分析易错情况一:时间看错如材料给出的是上半年的数据,而题干问的是第一季度的数据,很多考生容易直接代入材料的数据,这样算出来的答案肯定就是错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上半年的数据减去第二季度的数据。
避免时间点看错的方法:读材料时就暗示自己记住材料写的时间,看题目的时候重点看题干时间。
易错情况二:数据算漏数据算漏通常表现在对题干的统计项目不仔细,比如题干问到了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四个国家的GDP综合,但是考生只看到了前面的3个国家,或者题干要求算出A比B多多少倍,而考生在计算出A÷B之后,忘了减1等等。
要避免这样的错误,在读题干的时候最好就把要求统计的项目在题干中列出来。
易错情况三:概念混淆概念混淆是指对常考概念的公式不熟悉,比如材料给出的是201X年的数据,题目求的是201X年的比重,这个时候就是在求基期的比重。
如题目求的是201X年平均价格的增速,那么就是在求平均数的增长率,这两个概念的公式是不一样的。
对于像概念记不清就很容易混淆的问题,建议考生把公式记熟,在记的时候可以配合题目进行推导,如果能够把每题涉及到的公式都推导出来,那么对应考点的列式就能够很快熟悉了。
易错情况四:小数点出错往往是在乘除法混合运算或估算的时候,忽略小数点以及0导致的,当选项出现了10倍或者100倍关系的时候,就容易出错。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对数据进行估算时,四舍五入后面的都化作0,不要直接忽略。
行测的不同模块复习技巧一、数量关系题各专项逐个击破数量关系每年都是考生的必争之地,也是能够拉开考生之间差距的一个模块。
国考资料分析易出错题型

资料分析易出错题型一、求比重值针对比重问题,大家要牢记三个公式:比重=部分量÷总体量,部分量=总体量×比重,总体量=部分量÷比重。
“2008年,全国民政事业基本建设完成投资总额为66.6亿元,施工项目为3906个,完成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39.6%。
其中国家投资26.6亿元,比上年增长83.4%。
”2008年民政事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国家投资所占比重约为:A.30% B.35% C.40% D.45%国家投资26.6亿,全国民政事业投资总额66.6亿,国家投资所占比重约为26.6÷66.6≈40%。
故选C项。
二、增长率大小比较题2009—2012年全国国道日平均交通量同比增速最快的一年是()。
A. 2010年B. 2009年C. 2012年D. 2011年此题为比较四年的增长率,增长量与基期量的比值即为增长率,即增长率是分子为增长量、分母为基期量的比值的百分数。
常规思维即是将所有比较年份(或选项中有的)的增长率求出,然后进行选择。
2009年为10765÷10317-1≈4.3%,2010年为11918÷10765-1≈10.7%,2011年为12632÷11918-1≈6%,2012年为14515÷12632-1≈14.9%。
此题四个选项的基期量为10317、10765、11918、12632差别不大,可以直接比较增长量大小判断增长率大小。
2009年和2008年国道日平均交通量的增长量差别不大,增长率为四年中最小。
2012年和2011年国道日平均交通量的增长量为四年中最大,增长率为四年中最大。
故选C。
,故选C。
三、综合判断题综合判断题是指根据材料内容,选择正确或者错误的一项。
需要通览整个材料之后抽取数据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例如:截止2007年12月,网民数已达到2.1亿人,比2007年6月增加4800万人,2007年一年增加了7300万,年增长率为53.3%。
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易犯错误提示

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易犯错误提示一、单位问题2018年1月中国医药品进口额为2220.5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6.3%,12月中国医药品进口额为2778.5百万美元,同比增长6.8%。
问题:2018年1月,中国医药品进口额环比约:A.增加3.81亿美元B.减少3.81亿美元C.增加381亿美元D.减少381亿美元。
选项出现数量级上的差异以后,一定要看材料中的单位与问题中的单位是否一致,是否需要进行单位换算。
二、时间点问题2018年1-5月,中国汽车产销1177万辆和1179万辆,同比增长3.8%和5.7%,产量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0.65个百分点,销量增幅比上年同期增加2个百分点。
其中:乘用车产销992万辆和990万辆,同比增长3.0%和5.1%。
问题:2017年1-5月,中国汽车产量增幅与销量增幅相比:A.高0.75个百分点B.高1.9个百分点C.低0.75个百分点D.低0.75个百分点中公解析:由文字材料可知,2018 年 1-5 月,中国汽车产销 1177 万辆和1179 万辆,同比增长 3.8%和 5.7%,产量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 0.65 个百分点,销量增幅比上年同期增加 2 个百分点。
则 2017 年 1-5 月汽车产量增幅为3.8%+0.65%=4.45%,汽车销量增幅为5.7%-2.0%=3.7%,所求为4.45%-3.7%=0.75%,即高 0.75 个百分点,选择 A 项。
考生要注意所求为2017年的两个增长率的差值,所以考试时需要关注好时间。
三、量和率的问题总是有考生分不清楚什么情况下计算的是比重的变化量,什么情况下计算的是平均数的变化率。
首先要了解量和率的区别:有单位的是量,没有单位的是率。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直接从选项入手,选项为百分点时可以初步确定计算的是两个百分的变化量,选项为百分数时计算的是变化率。
然后再从问题中判定计算是哪项指标的量或者率的情况进行判定即可。
2020军转干行测资料分析备考:资料分析之时间易错点

行测资料分析备考:资料分析之时间易错点
各个类型的测试之中,只要涉及到行测都少不了资料分析的身影,今天由中公教育介绍资料分析中容易犯错的考点——时间,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中公教育把资料分析中的时间简单划分为两类:时间点和时间段,如果不认真加以区分,很简单的题目都有可能做错,下面通过几道题目介绍一下。
一、时间点易错点
【例题1】2009年7月份,全国钢坯进口57万吨,比上月增加19万吨。
1-7月,全国钢坯进口323万吨,同比增长27.9倍。
问题:2009年1-5月全国钢坯月均进口量为多少万吨?
A.45.6
B.46.2
C.47.4
D.49.0
这道题目容易出错的点就是题干中的时间点与材料中的时间点相关但是不同,如果不认真阅读就容易犯错。
【例题2】
问题:2012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约为多少万元?
A.93
B.102
C.75
D.86
二、时间段易错点
【例题3】。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备考:易错点分析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备考:易错点分析一、资料分析易错点1.用特征数字法估算增长量的式子的时候,会遇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相差颇大,选项之间差距不大,我相信很多小伙伴这时候选答案就很纠结,很容易选错。
其实,遇到这种问题,就需要注意放缩问题。
增长量的式子是个增函数,这时候增长率如果估算偏小,算出来的值就偏小,选答案就应该选个偏大的。
2.在比较大小的时候,就如比较基期值,基期值=现期值/(1+增长率),这时候两个式子数据比较接近,分子分母的倍数都比较接近,增长率都大于百分之十,用直接除的话又比较麻烦,这时候怎么来解决这类问题呢?其实我们还学过可以用差分法来比较,分子分母各自想减,得到的新分数与分子分母较小的进行比较。
3.图表型题目中,增长率用折线表示出来,比较增长率的时候,用斜率比较和实际值算出来有时候不相符,这时候,我建议大家是用实际值算出来的为准,不能当看斜率。
4.估算年均增长率时,用末期值减去初期值再除以初期值再乘以n。
选答案时,如果计算出来的结果大于10%,则选择选项中比计算结果略小再略小的,但是实际操作中如果选项差距较大会存在误差。
遇到这种问题,其实计算出来的结果如果为10%,误差至少减1个百分点;20%左右,至少减3个百分点;30%左右,至少减57个百分点。
公务员考试频道为大家推出【2017年公务员考试考试课程!】考生可点击以下入口进入免费试听页面!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梦想助力!★成功/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方法不对是导致失败的关键原因!在这里,我们将提供:6大优势课程+线上线下集训教学+协议签约!你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将给你一次成“公”上岸的机会↓【手机用户】→点击进入免费试听>>【电脑用户】→点击进入免费试听>>二、数量关系易错点行程问题中的牛吃草问题,一般形式的这类问题很容易解出,但是遇到牛吃草的变形问题时,有些小伙伴就蒙圈了,其实大部分只要题干中呈现的是排比句的时候,大部分就属于牛吃草的题,这时候只要代入牛吃草的公式就可以进行求解了。
2020莆田大学生村官行测备考:资料分析易错点之增长

2020莆田大学生村官行测备考:资料分析易错点之增长
一、易错点
1.注意材料时间与所求问题的时间是否一致。
2.看清统计项目,准确定位数据。
3.“增长最快”考查的是增长率,“增长了(有单位)”考查的是增长量。
二、经典例题
例1.2017年末某省电话用户总数6123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减少3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净增1184万户。
问题:2017年末该省移动电话用户约同比增长百分之几?
A.18.7%
B.19.4%
C.28.5%
D.22.4%
例2.2017年10月份,某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79.5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344.7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9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
问题:与2016年10月份相比,2017年10月份该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了:A.254.2亿元B.264.2亿元C.272.6亿元D.238.8亿元
例3.2016年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61.1亿元,同比下降2.1%;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87.4亿元,下降1.5%;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774.4亿元,增长8.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084.8亿元,增长10%;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316.3亿元,增长8.4%。
问题:2015年1-8月份,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约多少亿元?
A.15221
B.10878
C.13207
D.19053
以上是中公教育专家给各位考生的资料分析易错点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料分析易错点分析

国考冲刺:行测资料分析易犯错误清点资料分析作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一个重要模块,一般有四段材料,共20个题目,占总分的比重较大。
在以往的考试中,资料分析题被放在了行测考试的最后,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成为绝大部分考生最容易失分的一个模块。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将资料分析模块放在行测考试的第四部分,避免考生因为时间关系而失分的现象,更科学的遵循了公务员考试“选拔优秀人才”的特点。
为提高考生在资料分析模块的得分率,我们将资料分析模块易犯的错误进行了汇总,希望引起广大考生注意,在考试过程中避免类似错误出现。
汇总结果如下:1、概念混淆。
在资料分析模块有很多统计概念在形式上十分相似,如“增长与增加”、“同比与环比”、“顺差与逆差”等,很多考生在答题时由于概念混淆而丢分。
【例】根据表格资料回答问题。
全国进出口简要情况表(2004年) 额单位:亿美元注:1美元=8.30元1、 2004年7月我国进出口差额为( )亿美元。
A.顺差48.7 B.逆差48.7 C.顺差20.2 D.逆差20.2【解析】通过观察表格资料,很容易得出:510.0-489.8=20.2亿美元。
因为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因此为贸易顺差,答案为C。
这是一道很简单的计算题,但如果考生不清楚“顺差”与“逆差”的区别,很容易错选D。
一些常用统计概念是资料分析的基础,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意对这些统计术语及统计概念准确理解、掌握。
2、审题马虎。
资料分析中的试题难度适中,极少有难题出现,部分考生失分往往是由于审题不认真造成。
常见错误有:单位问题、标题问题等。
(1)单位问题。
答题时应注意题目设置的单位陷阱。
1、2003-2005年中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排名第一的年份,进出口差额为()亿美元。
A.5122.4 B.8374.4 C.1020.0 D.6599.5【解析】根据表格数据,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排名第一年份为2005年,因此,2005年货物进出口差额为:7619.5-6599.5=1020.0亿美元,答案为C。
行测答题技巧:资料分析的易错点之时间问题

行测答题技巧:资料分析的易错点之时间问题近些年来,资料分析的题目不断推陈出新,不仅在考查形式,问法上不断改革,就连大家容易混淆的时间等易错点也不断升级,让大家失分不少,这种错误是出考场之后更为恼火的但也是更容易改正的,那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和你一起看看那些年出题人给我们设置的时间陷阱,希望大家在之后的做题过程中多加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一、时间点易错点例1、2018年7月某地粮食产量为785万吨,同比增长17.6%;1-7月,粮食总产量为5764万吨,同比增长14.5%,问2017年上半年的粮食产量是多少万吨?A.3213B.3668C.3941D.4366分析:问题中时间为2017年上半年,即2017年1-6月,题目中并未直接给出1-6月的信息,因此可以通过7月的产量以及1-7月的产量进行计算。
2017年1-6月粮食产量=2017年1-7月粮食产量 - 2017年7月粮食产量,题目中已经给出对应的现期值以及同比增长率,由此可以计算出2017年1-7月粮食产量=%5.1415764+万吨,2017年7月粮食产量=%6.171785+万吨,所求为%5.1415764+—%6.171785+=18.17853.015.11505764-++=4346万吨,选择最接近的D 选项。
总结:大家读题时可能会因为未出现数字而忽略文字型的时间描述,例如上半年,第一季度等名词,此类名词与文章的时间一般相关但是并不相同,此时要根据题干所要求的时间去找对应的数据,不可随意替代。
二、时间间隔易错点例2.2009年1-2月各行业城镇投资情况如图,若保持各自的增长速度不变,金融业的全国城镇投资额超过教育业的时间可能在( )年之后?A.3B.4C.5D.6分析:题目中所求为时间,n 年之后即增长了n 次,增长之后金融业的全国城镇投资额=n %)2.1581(3.20+⨯,教育业的全国城镇投资额=n %)6.361(4.163+⨯,若金融业的全国城镇投资额大于教育业的全国城镇投资额,即1>教育业城镇投资额金融业城镇投资额,代入可得1%)6.361(4.163%)2.1581(3.20>+⨯+⨯n n ,原式≈n ⎪⎭⎫ ⎝⎛⨯366.1582.216020≈n 9.181⨯,当n=4时,原式>1,正确答案为B 选项。
例题详解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题目易错点(精华)

例题详解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题目易错点(精华)在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数量关系数学运算题的易错点主要在行程问题、年龄问题、植树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方阵问题、概率问题等六大问题中。
这里我建议大家自己先做一下下面的题目,然后在看下面得解题步骤,以及易错点分析1.行程问题的易错点【例1】一列队伍长15米,它以每分钟85米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00米的桥,问队伍从队首上桥到队尾离开桥大约需要多少分钟?() A.1.0 B.1.2 C.1.3 D.1.5【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
解法如下:队伍长15米,桥长100米,因此总路程为100+15=115(米)。
速度为每分钟85米,所以时间为115/85≈1.35分钟,与C项最为接近,故应选C。
【易错点拨】“队伍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要加上队伍的长度。
不能用“桥长度÷队伍速度”作答。
2.年龄问题的易错点【例2】祖父年龄70岁,长孙20岁,次孙13岁,幼孙7岁,问多少年后,三个孙子的年龄之和与祖父的年龄相等?()A.10 B.12 C.15 D.20【解析】解法如下:设过x年,三个孙子的年龄和与祖父的年龄相等。
x年之后,长孙的年龄是(20+x)岁,次孙的年龄是(13+x)岁,幼孙的年龄是(7+x)岁,祖父的年龄是(70+x)岁,即(20+x)+(13+x)+(7+x)=70+x,解得x=15,故应选C。
【易错点拨】随着时间向前或向后推移,每过x年,每个人都长了x岁。
随着年龄的增加,两人的年龄之比一定会有变化,年龄大的与年龄小的比会越来越小。
3.植树问题的易错点【例3】甲单位义务植树1公里,乙单位紧靠甲单位又植树1公里,如果按10米植一棵树的话,两单位共植树多少棵?()A.199 B.200 C.201 D.202【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
解法如下:甲单位义务植树1公里,乙单位紧靠甲单位又植树1公里,说明共植树2公里=2000米。
10米植一棵树,说明共植树200+1=201棵,故应选C。
2020最新行测资料分析技巧:常见易混易错点辨析

一、时间概念易错点在时间上,我们经常容易出现两种错误:其一是在类似于求基期比重,平均数,倍数的题目中,没有注意问题开头的时间,而误求为是现期,且因为这类题目哪怕求成是现期,也需要经过一定计算,降低了戒心,导致最终错得不知不觉;其二就是在时间段上,有些时候考官会特意进行迷惑,例如某个图形材料给出的是1-11月的数据,而在问法当中出现月均的时候,很容易在不经意间是除以12,而导致出错。
二、相对量与绝对量易混点在行测资料分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知道绝对量可以简单概括为“有单位”,相对量也可以简单概括为“百分数”,即率。
例如:材料所给数据为,非洲各地区的饥饿人口占比,而最后的问法类似于:北非的饥饿人口多于南非。
不难发现,我们如果要知道具体的饥饿人口有多少,除了占比之外,还需要知道北非,南非的总人数才能求出。
而在考试的高压环境下,或者是考生本身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不足,导致直接认为材料信息能直接得出题干结论。
而另一种常见的形式,则是在比较增长率或增长量的题目当中,这些题目往往不会直接告诉大家比较的到底是增长量还是增长率,需要我们在题干中捕捉,比如问到的是“以下4个选项增长最快/慢的是”,通过快/慢这样的词汇,我们能知道这是在表述速度/速率,因此可以断定此题要比较的是增长率。
“以下4个选项增长最多/少的是”,多和少则是用来描述量的,也就能断定是比较增长量。
同样的道理,如果题干中出现的是“多/少”求的也是增长量。
而高/低这组词汇比较特殊些,量和率都能描述,因此为避免出现分歧,往往出现高/低的时候会明确表明此题求的是增长率还是增长量。
三、统计指标易错点例如某篇讲述税收构成情况的材料,问“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及契税这三项增收之和占全国税收的增收比重为多少”,在我们平常见到的更多数题目中,此题问的会是三项税收占全国税收的比重,也导致有些考生在遇到此题的时候容易想当然,直接求的是税收的比重关系,而不是税收增量的比重关系。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暑期炫酷备考分析易落陷阱题大盘点

来源:中公教育专家经长期研究发现,资料分析题以计算见长,包括增长量、增长率等容易混淆的概念,考生们要在备考中预知一下这些陷阱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各种陷阱:一、概念理解陷阱1.增长率、增长量混淆应对策略: 1.增长率表示的是本期比上期(前期)增长了百分之多少,强调的是增长的快慢问题;常见表述有:(1)“XX快速(较快)增长”、“XX增速加快(减慢)”(2)“XX增幅(降幅)较大”、“XX大幅度增长(降低)”(3)“XX增长率最高(最低)的是”2.增长量表示的是本期比上期增长了多少,强调的是增长的多少问题。
常见表述有:“增长量(增长值)为多少/多多少”【例题1】今年前两个月,该市对外出口超亿美元的国家有六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新加坡和香港。
六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
其中对美国出口亿美元,增长%,扭转了一月份下降的局面。
对日本出口亿美元,增长%;对韩国出口亿美元,增长32%;对德国出口亿美元,增长倍;对新加坡出口亿美元,增长倍;对香港出口亿美元,增长%。
今年前两个月该市对外出口超亿美元的国家有六个国家和地区中,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额增长最多的是( )。
A.美国B.日本C.新加坡D.德国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C。
对美国出口额增长了亿美元,同理,对日本出口额增长了亿美元,对德国出口额增长了亿美元,对新加坡出口额增长了亿美元,综上,D项正确。
陷阱分析:增长率和增长量陷阱。
此题极易误选C项,由材料可知“对美国出口,增长%”、“日本出口,增长%”、“对德国出口,增长倍”和“对新加坡出口,增长倍”,那么我们通过比较可知:对新加坡出口增长最快。
而题干所求的是出口额增长最多的,也就是求增长量最多的。
所以C项就是错误选项。
2.同比增长、环比增长和年均增长的混淆应对策略:1.同比表示的是相同时间特性下两个数据大小的比较;环比表示的是时间顺延特性下两个数据大小的比较。
2.同比增长指的是相较于上年同期增长的量或增长的百分比;年均增长指的是某变量一段时期内平均每年增长的量或百分比。
行测资料分析易错知识点:同比和环比

⾏测资料分析易错知识点:同⽐和环⽐ ⾏测资料分析是最容易提分的题⺫,⼩编为⼤家提供⾏测资料分析易错知识点:同⽐和环⽐,⼀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到⼤家! ⾏测资料分析易错知识点:同⽐和环⽐ 在公务员考试中,⾏测提分离不开资料分析,⽽资料分析也是最容易学最容易复习,当然也是最容易提分的⼀个部分。
然⽽同学们做题却还是会出错,那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很⼤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同学们对于我们的知识点掌握的并不是特别的透彻,对于易错点分辨不清楚。
那么今天,⼩编就跟⼤家共同来学习⼀下资料分析中⼀个⾮常重要的易错点——同⽐和环⽐。
⼀、同⽐和环⽐的概念 同⽐:以最⼤的时间概念为标准向过去循环⼀个周期进⾏⽐较。
环⽐:以最⼩的时间概念为标准向过去循环⼀个周期进⾏⽐较。
同⽐环⽐的概念同学们不⼀定要牢牢记住,但是⼤家需要学会正确的使⽤同⽐和环⽐,特别是表格中的最后三列是同学们容易出错的地⽅,⼤家需要引起⾜够的重视,不要犯低级的错误哦! ⼆、同⽐和环⽐的应⽤ 例1.2018年3⽉全国⾁及⾁制品出⼝为139641万元,环⽐增加22.8%,同⽐增加21.5%。
(1)2018年2⽉全国⾁及⾁制品出⼝为多少万元? (2)2017年3⽉全国⾁及⾁制品出⼝为多少万元? (3)2018年3⽉全国⾁及⾁制品⽐上⼀年同期增⻓了多少万元? 【解析】 ⾏测资料分析快速答题实战技巧 在⾏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个⾮常重要的部分。
原因是资料分析的题不仅题量较多⽽且题⺫相对简单,容易得分。
所以要想⾏测得⾼分,资料分析不能少。
在这⾥⼩编主要同⼤家分享两个实战快速做题的技巧。
技巧⼀快速阅读材料“圈”出重要信息 我们知道资料分析⼤部分题其实就是查找数据进⾏计算或者⽐较。
但是当我们刚开始拿到⼀篇资料分析时,我们不能只盯着数据去看。
原因在于⼀篇资料分析中会出现⼤量数据,以及对应的各种不同的统计项⺫,我们⼀时很难去记忆,⽽且也并⾮所有数据都需要⽤到。
所以我们不能把时间都花在记数据上,这样得不偿失。
2020云南大理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倍数陷阱知多少

2020云南大理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倍数陷阱知多少?例1:2017年我国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206454亿元,同比增长15.4;中部地区投资124112亿元,同比增长17.6%;西部地区投资76584亿元,同比增长19.4%。
问题:2017年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比西部增长了多少倍?A.1.7B.2.7C.1.4D.2.4【考点】多几倍【中公解析】答案A。
2017东部投资是西部的倍数但问题问的是增长几倍,所求=2.7-1=1.7,选择A。
【易错点】误选B。
没看清楚问题是“增长几倍”,忘了在“是几倍”基础上减1。
例2:截止2018年12月底,山东省塑料薄膜累计产量为98.62万吨,农业薄膜产量为54万吨。
2010年同期山东省塑料薄膜累计产量为49.32万吨,农业薄膜产量为34万吨。
问题:2018年12月底山东省塑料薄膜累计产量比2010年同期翻了一番。
(判断正误)【考点】番数【中公解析】答案:错误。
98.62÷49.32<2,小于2就是小于2的一次方,所以不到一番。
【易错点】1.计算错误,有同学粗略计算容易认为98.62超过49.32的2倍;2.倍数值误认为番数值,对番数概念不清。
例3:2010年林业增加值71.3亿元,同比增长12.3亿元;牧业增加值691.1亿元,同比增长17.1亿元。
问题:2009年牧业增加值是林业的多少倍?A.9.7B.11.4C.0.09D.1.4【考点】基期倍数【中公解析】答案B。
2009年牧业增加值是2009年林业增加值的倍数,选择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资料分析易错点及例题做资料分析题都有哪些考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呢?下面本人为大家带来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易错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资料分析易错点:一、【时间易错点】要点:时间点易错、时间段易错对策①:已知百分点,求上年速度的问题,注意材料及题干的时间,以防误选。
例: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增速加快0.9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增速加快8.4个百分点。
问题:我国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 )。
A.快5.4个百分点B.快2.1个百分点C.慢5.4个百分点D.慢2.1个百分点【答案】B。
解析:2006年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速为24.8%-0.9%=23.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30.2%-8.4%=21.8%,则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速比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快23.9-21.8=2.1个百分点。
对策②:隔一年求量的题目,选项中一般会有中间年份的答案作为误导选项。
例:2003年上半年,我国的粮食产量是8759亿吨,同比增长4.5%,而去年同期是下降2.3%。
问题:2001年上半年,我国的粮食产量是多少亿吨?A.8759B.8382C.8579D.8194【答案】C。
解析:8759÷(1+4.5%)÷(1-2.3%)≈8382÷(1-2.3%)>8382,注意其中B选项就是2002年上半年的数值,这种题目要注意选项特点,可以只计算2002年然后进行判断。
对策③:在年均问题中,集中n为增长次数,时间直接做差【例】2001~2008年地质勘查投资情况政法干警问题:2001~2008年,社会投资用于地质勘查投资的资金平均每年约增加多少亿美元?A.52.1B.59.5C.72.9D.416.8【答案】B。
解析:根据图形知,所求为(624.5-207.8)÷(2008-2001)≈(620-200)÷7=60亿美元,只有B项最接近,注意2001到2009为2009-2001=8年。
二、【概念易错点】要点:增长率和增长量要分清、百分点和百分数要分清对策①:增长量明确的问法如增长量是多少、增长多少元、增长金额是多少……这些问法都带有单位,不明确问法如增长最多、增长最少等等。
增长率的明确问法如增长率是多少、增长或增速高/低/快/慢多少,增幅在一般情况指增长率,特殊情况“增长率增幅”问的是百分点。
“多多少”可以是问量也可以是问率,具体要看选项。
【例】2008年12月与2009年12月江苏省13省辖市工业增加值政法干警问题1:在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中,2009年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量最多的是多少?A.泰州市B.扬州市C.苏州市D.无锡市【答案】C。
解析:同比增量=2009年12月工业增加值-2008年12月工业增加值。
观察图中折线图的竖直距离差,明显苏州市的增量最大。
对策②:百分数是具体的数量去比较等来的,百分点是百分数做比较得来的(百分数做差,结果读作百分点)例:2005年某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2144.6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达302.4亿元,约占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14.1%。
海洋三大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1.0∶16.7∶52.3调整为2005年的21.0∶13.2∶65.8。
问题:2005年海洋第三产业所占比值相对于2000年( )。
A.提高了10个百分点B.提高了10%C.提高了13.5个百分点D.提高了13.5%【答案】C。
解析:65.8%-52.3%=13.5%,提高了13.5个百分点。
三、【细节易错点】要点:单位细节易错、端点含义易错、语言表述细节易错对策①:有些题目是明确需要进行单位换算的,而有些题目是看似需要其实不需要,做题时要注意节省时间。
对策②:题干出现超过多给时间的问题,有的能求,有的不能求,要学会判断。
对策③:要注意区分这些字眼以上、以下:一个整体分为两部分时,经常使用大于、超过:大的范围广突破:刚刚大于小于、不足:小的范围广接近:刚刚小于几成:40%就是4成,60%就是6成,42%还是4成逐渐:一个趋势逐年:每年都比上一年资料分析易错点例题:据北京市劳动部门统计,我市2001年共有下岗职工25万人,2002年下岗职工人数相对于2001年增加11.2%,占同期全国下岗职工人数的8.34%。
而已经拉开序幕的全国政府机构改革,1997~2005年间大约48.6%的干部被裁出国家行政机关,这些被裁干部占同期录用公务员人数的60%,而同期录用公务员39653人。
另外,2005年全市职工年均工资28348元,比上年增长17.9 %,全市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26509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中央在京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41089元,增长23.5%,地方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20253元,降低1.5%,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18375元,增长12.7%;地方集体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11366元,增长3.1%;地方其他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22804元,降低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37.8元,增长12.6%。
1.2002年全国下岗职工人数为( )。
A.27.8万B.50.7万C.333.3万D.54.9万2.2002年全国下岗职工人数与1997~2005年间被裁干部的比例大约为( )。
A.100∶1B.140∶1C.5∶62D.17∶33.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05年全市企业职工年均工资年增长额高于全市职工年均工资年增长额B.2005年全市职工年均工资约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倍C.2004年地方企业职工年均工资高于同期地方其他企业职工年均工资D.2004年中央在京企业职工年均工资高于同期地方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与地方集体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之和4.下列全部是2005年的数据,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全市职工年均工资②中央在京企业职工年均工资③地方企业职工年均工资④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年均工资⑤地方其他企业职工年均工资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②>①>⑤>③>④D.②>①>③>⑤>④5.2005年全市各类职工年均工资较去年增长额最大的是( )。
A.全市职工年均工资B.全市企业职工年均工资C.地方集体企业职工年均工资D.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年均工资资料分析易错点例题答案:1.答案: C解析:2001年北京市共有下岗职工25万人,2002年下岗职工人数相对于2001年增加11.2%,占同期全国下岗职工人数的8.34%,则2002年全国下岗职工人数为25×(1+11.2 %)÷8.34%>25×108%÷9%=300(万),观察量级,只有C符合要求,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 B解析:由上一题,2002年全国下岗职工人数为333.3(万人);由材料,1997~2005年间大约48.6%的干部被裁出国家行政机关,这些被裁干部占同期录用公务员人数的60%,而同期录用公务员39653人,则被裁干部人数为39653×60%=39653×0.6=23791.8(人),则 2002年全国下岗职工人数与1997~2005年间被裁干部的比例为3333000∶23791.8>100∶1,只有B选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 C解析:2005年全市职工年均工资年增长额为28348×17.9%÷(1+17.9%)≈29000×0.18÷1.2,全市企业职工年均工资年增长额为26509×20.1%÷(1+20.1%)≈26500×0.2÷1.2,很明显后者大,A说法正确。
全市职工年均工资为28348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637.8元,28348÷15637.8≈29000÷16000≈1.8,B 说法正确;2004年地方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20253÷(1+1.5%),地方其他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22804÷(1+7%),很明显后者大于前者,C说法错误。
2004年中央在京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41089元,地方企业职工20253元,地方集体企业职工11366元,很明显41089>20253+11366,D说法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 C解析:全市职工年均工资为28348元,中央在京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41089元,地方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20253元,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18375元,地方其他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22804元。
从大到小的正确排列顺序为②①⑤③④,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 B解析:2005年全市各类职工年均工资较去年增长额分别如下:全市职工:28348-28348÷(1+17.9%);全市企业职工:26509-26509÷(1+20.1%);地方集体企业职工:11366-11366÷(1+3.1%);地方国有企业职工:18375-18375÷(1+12.7%)。
首先排除A,因为A是全市所有职工的平均增长额,不可能为最大;观察后三项,很明显全市企业职工的增长额最高,故正确答案为B。
行测资料分析易错点及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