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自我知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自我服务偏见:
(1)你觉得在场的人有多少比你更有魅力? (2)你觉得在场的人有多少比你更有道德? (3)你觉得在场的人有多少比你更聪明? (4)你觉得在场的人有多少比你更有同情心? (5)你觉得在场的人有多少比你更善良?
自我服务偏见的例子?
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 成功归因于自己,失败怨天尤人
( 1 ) 在努力进行反应却没有结果的“不可控状态”中体 验 各种失败与挫折 ( 2 ) 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 ( 3 ) 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 ( 4 ) 表现出动机 、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 ,严重影响后来 的学习 。
习得无助导致心理问题
一是动机上的,无助的人不再努力采取必要的步 骤来改变这种结果; 二是认知上的,无助的人不去学习能有助于摆脱 不良结果的反应; 三是情绪上的,习得无助能产生轻微的或严重的 忧郁症。
第三节
自我障碍和习得无助——自我归因的两种现象
一、自我障碍 个体为保护自尊而使他人注意存在着可能导致 行动失败的外在原因所采取的一种归因策略。 跳蚤 残疾人
自我设障碍个体特点: 社会焦虑、 没有预料到成功 具有高度重要性任务 高度注意公开形象 危害:自我设障——知识的障碍——不能成功,
启发?
老师上课迟到? 学生学习不好?教师归因(观察者归因)——学生努力不够;学 生归因(行动者自我归因)——老师教的不好。 观察者:要考察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不同表现,综合进行评价,不 能就事论事; 对待我们自己:则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要注意本人 的内在特征在归因中所起到的作用。 我们要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看待一代人的行为表现和作出推 论。
二、凯利的自我归因理论
三条线索 (1)实体的特异性 (2)一致性反应 (3)一贯性
例: 我为什么被王老师批评?
三、沙赫特情绪理论
情绪比较:在判断我们情绪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否恰当时,人们 常进行社会比较。
情绪(害怕、害怕的程度)是否恰当?——人际交往 (相似背景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社会比 较
情绪归因
启示?
正确归因, 培养健康的自尊, 改善重要他人态度, 强化自我肯定训练
二、习得无助
当人们经受了极端严重或持续的紧张后,当事 件完全在人们自己控制下,他们并不努力去控 制,而是觉得希望渺茫无所作为,这种心理状 态称为习得无助。
造成习得无助的原因: 学习: 归因
无助感阶段:
自我知觉的途径?
心灵探索之一:XXX的五样
可以是实在的物体;也可以是人和动物。可以 是精神的追求;也可以是爱好和习惯。可以是 抽象的事物;也可以是具体的物品。总之,你 尽可以天马行空地想像,只要把你内心最珍贵 的五样东西写出来
好好记住这个顺序吧,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无所 适从的时候,不妨用头脑中的打印机,把这张 纸无形地打印出来。也许,奇迹就会发生,你 的答案也就顺滑地诞生出来了。
(二)减少痛苦--尼斯比特和沙赫特
在心理治疗中,如果病人把他们的情绪上的激 起归因于外在刺激,那么像这些症状:害怕空 间、恐高症,就会减少或消失。
二、错误归因治疗
即不主张用寻求隐藏根源或重新学习的方法, 而主张使病人对激起原因作出错误的归因,从 而使病人得到治疗。注意伦理问题。 韦纳归因
三、习得无助与心理健康
三个归因维度是重要的。 一是内在性--外在性; 二是普遍性; 三是稳定性。
干预方法:
一是可以引导他改变对结果的评价; 二是改变认知的目的的指向性; 三是改变一个人的期望; 四是能改变一个人对失败作的归因,
自我服务偏见最容易发生的条件:
(1)当行动者高度介入到一种活动中去的时候; (2)当行动者自愿选择从事一种活动的时候; (3)当行动者的成绩公开的时候。
自我服务偏见产生的原因:
(1)自我服务偏见有助于保护或提高我们的自 尊。 (2)自我服务偏见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公开形象。
启发?
严以律己, 自我批评, 勇于承担责任 。
启示?
我们必须学会客观理性地为我们的成功和失败 找到正确的归因。
第四节
自我归因的应用——归因治疗
一、痛苦归因:通过改变自我归因中的一些因 素,研究者可以使被试增加或减少其痛苦的知 觉和忍耐力。
(一)增加痛苦--班德勒:
甲组:有权选择, 电击可以逃避——按电钮逃避电击(归因:电击痛 苦)——知觉到的电击痛苦比实际上所受的痛苦增加 了。 电击可以逃避——不按电钮逃避电击(归因:电击痛 苦)——知觉到的电击痛苦减少? 乙组:反应时条件,无权选择: 不知道电击可以逃避——按电钮是为了判断反应时 间——知觉到的电击痛苦?
1、人们是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获得自己的态度,情感和情绪
个体了解自己的态度 、情感和内在状态, 部分是通过自己外显的行为和行为发生的情境。 即,我们对自己内部状态的了解,也像他 人了解我们一样,都是通过我们的外显行为。
诱导服从:
在没有外界环境压力时,我们通常认为我们的行为是 表达真实态度的。当存在着明显的外部压力时,我们 会认为我们的行为是由于外部原因的。 由于高奖赏而从事某种活动,导致把行为原因归之于 外部,由于低奖赏而从事某种活动,导致把行为原因 归之于内部。这就是说,对于从事某种活动给予过分 的肯定,将破坏对这个活动的内在兴趣。
1、你是谁? 2、你在这儿做什么? 3、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4、你有什么样的目标?
巴黎大学有一年的博士入学考题就是 ——我是谁?
自我知觉的内容
1、对自我外部特征的知觉:容貌肤色体形。 2、对自我个体特点的知觉:喜怒哀乐、意志力、 价值观、气质、性格、能力等。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士(William James)把自我 认知分为三个要素: 物质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沙赫特等认为情绪由两个因素组成: (1)生理上的激起 (2)认知标签。 沙赫特理论模型:E=A*C 实验:
实训:自画像
第二节 自我知觉中的偏见
一、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 我们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或情景的因素,而把他人的 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 (1)是行动者与观察者得到了不同的信息,自然由此而得出不 同的结果。行动者容易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情有可原。而观察者 就事论事。 (2)在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泰勒和菲斯克。行动者利用环 境提供的线索来作为归因的基础,观察者更会利用行动者的行为 作为归因的基础:显著性归因偏见。
排出了这种顺序,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有什么关 系呢? 它让我们明白:在心灵深处,对我来说,什么 是做重要的,关键时刻,该把什么放在第一位, 该把谁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什么而拼搏, 该选择什么,该放弃什么。 遇到难以做出的决定,请想想你的五样。
心灵探索之二——XXX是一个怎样的人?
真实的我
1、身高 2、体重 3、相貌 4、家庭出身 5、文化程度
理想的我
别人眼中的我
6、性别
7、性格 8、人际关系 11、爱好 12、理想抱负 …………
有多少不一致的项目? 你的痛苦、烦恼有多少与之有关? 如何让自己更快乐?
第一节 自我知觉和自我归因理论
一、贝姆的自我知觉理论 D.J.贝姆 于1972 年提出了自我知觉理论:
1、人们是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获得自己的态度,情感和 情绪。 2、最初的态度问题。 3、自我归因过程的限定
自我知觉
认识自己,就要打开自己的窗子
自我知觉(self-perception)是个体对自己的
认识,以自我为认识的对象。是指一个人通过
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的情感、情绪和内 在特质等心理状态的认识。
美国管理学家本尼斯 .唐森德共同设计:“领 导者行政能力21天训练计划”。 其中21天训练计划中的第一天作业是必须回 答四个问题:
自我归因过程限定:
(1)自愿选择。自愿选择是模型中的重要变量。贝姆认为, 要通过行为推断态度,必须要看这个人的行为是在外在控制下发 生的(外在诱导下发生的),还是自动地(自己选择决定的)发 生的。只有行为是自动发生的,一个人才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为推 论态度。 (2)当内在线索是模糊或者是微弱的时候,才可以利用外在 行为来推论自己的态度。 (3)当缺乏有关个人态度的外在反馈源的时候,一个人就会 利用外在行为来推论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