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自我知觉
社会心理学-自我知觉PPT共94页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我知觉理论
1 自我知觉理论该论认为,当问一个人关于某事物的态度时,个体首先回忆他们与这种事物有关的行为,然后根据过去的行为推断出对该事物的态度。
它在后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知觉也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分析识别各种信息的主要手段。
人们运用知觉来感知世界,反过来作用知觉是人们行为的基础和引导。
在企业管理中,人的管理始终是最首要的,员工因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尤其是在看待他人时,常受到各种偏见的影响,由于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而造成知觉的歪曲,对别人的行为做出错误的判断和理解。
因此,如何运用知觉理论克服员工之间由于知觉偏差而造成的沟通障碍,对于调节企业人际关系、搞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知觉的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这在企业管理中主要体现在第一印象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观察对方的外表、穿着、举止、谈吐等产生的印象。
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具有很大的影响。
若第一印象良好,就会在好的方面影响到人们今后对他的行为的态度和看法,即使他后来表现不尽如人意,也容易取得人们的谅解;反之,若第一印象不好,要改变在人们脑中的印象就十分费力。
因此如果给员工的第一印象不好,虽然可能会在日后得到改善,但这无疑又多出了很多成本。
晕轮效应也叫以点代面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
晕轮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在知觉对象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就做出总体判断,或因受到某种情感的支配而忽略了其他因素。
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避免晕轮效应产生的负面作用也很重要。
例如,在人事管理过程中,选拔新的员工不能因其仪表出众或学历高等一两个方面的突出,而忽视了其他一些方面的不足。
4 自我知觉
在校园里,像江波这样的女生自然会得到许多男生的青睐,隔 三差五就会有男生捧着鲜花或者各种零食来我们宿舍找她,她 很大方,鲜花往宿舍桌上的大花瓶里一插,至于零食嘛,大家 共享。这种时候她会对我说:“宝贝儿,这是陈旭买的冰淇淋, 你不是最爱吃冰淇淋吗﹖”她是好意,可是我不知怎么就觉得她 是在向我炫耀,每次听到她这样对我说,我都会心里一紧,血 往上涌。
正负性更明显些
也有一些学者把自尊当
作自我概念中的一个具 有评价性质的成分
基础
三、自我概念
(一)、自我概念的内容 让被试写20个句子来描述自己,来回答 “我是谁”这一问题。
生理(物质)自我(material self ):
个体对自己躯体、性别、年龄、容貌、身体状况、财 富等生理、物质方面的认识
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学校里有两个去英国访问的学生名额, 江波幸运地获得了其中的一个,在为她送行的班会上,我勉强 微笑着,内心却愤愤不平:同样是人,为什么她就这么幸运呢 ﹖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情,终于让我竭力维持 着的平衡在一瞬间坍塌了,嫉妒的火焰一下 子喷发出来,不可收拾。那是江波从英国回 来没多久,一起吃饭的时候,她悄悄地告诉 我:她恋爱了,对方是高一级的学长,德语 系的高才生陈适。江波说什么我已经听不清 了,我怔怔地看着她,心慢慢往下坠……我 想哭。 我一直没有对任何一个人讲过,我暗恋陈适, 从进大学的第一天在新生欢迎会上看见他的 那一刻开始。他几乎满足了我所有关于异性 的幻想:高大、温和、有才华。可是现在, 江波却得到了他 我连一点点幻想的余地都
理想的自我 失望、悲伤 应该的自我 内疚、不安
自尊的降低
五、提升自尊的方法--自我增强/美化
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课件
10
(三)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志(1)物—— 我知觉分化(有三个阶段)阶段一:物 ——我感觉分化——婴儿出现 了主体感觉感觉到触摸自己的身体和触摸别的东西 不一样。阶段二:自己的动作——动作对象的分化 (一岁末)如推球、拉床单把床单上的小猫吓跑等。阶段三:自己—— 自己的动作分化
四、 如何自我管理(一)如何留下一个好印象—印象管理印象管理——人们试图让他人以自己的期望来看待自己。
自我表现的方法:1、 迎合:使自己看上去与别人类似。2、 自我促进:想让自己看上去是有能力的。3、 示范:树立一种品德高尚和正直的印象,有时是 为了使对象产生惭愧的感觉。4、 祈求:宣扬自己的缺点,企图依赖他人,寻求同 情。
2、 图式的作用■ 记忆作用■ 自动化推论■ 增加信息■ 包含情感启动社会认知
■ 从这个人的回答中可以知道其自我意识比较肤浅。
■ 11.我是内向而心理常有矛盾的人■ 12.我是有时有自卑感的人;■ 13.我是感情脆弱的人;■ 14.我是渴望真诚友谊的人;■ 15.我是愿意得到别人理解的人■ 16.我是能理解他人的人; 17.我是有时拘谨的人;■ 18.我是宁愿自我感受的人;■ 19.我是不愿被人怜悯的人; 20.我是相信自己的人。
三、认识自我的方式(一)内省探索内心深处,检视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动 机历程。(二)观察观察自身行为与情境,从而确认自己。(三)比较通过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从而认识自己。
27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 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第二节社会认知——我们对他人的认识社会认知——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 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一 、社会认知的特征与图式( 一 )特征1、 选择性2、 互动性3、 防御性4、 完形性
第三讲_自我概念
㈡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 人的一生要经历一系列自我同 一性危机(identity crisis),人 们会采取积极或消极的方式面 对,从而对自我的发生发展产 生不同的影响。 通过适当方式度过危机,会促 进自我成熟,建立稳定的自我 同一性。
(1)婴儿期(18个月左右)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阶段 在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发展倾向是识别 信任和不信任,对成人一贯的、可依赖的、可 预见的行为产生信任感,否则会产生不信任。
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人的一生要经历一系列自我同一性危机identitycrisis人们会采取积极或消极的方式面对从而对自我的发生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第三讲 自我概念
我是谁? 别人认为我是谁?
我想成为谁?
第一节 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自我概念(self-concept)、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自我观念(self-concept)
自我觉察(self-
awareness):自己把自己 当作考察对象,认识自己 的一切,包括生理状况、 心理特征、自我的目标、 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自我觉察强调过程,自我 概念强调状态。
一、詹姆斯与米德关于自我的理论
㈠詹姆斯的自我理论
自我概念研究第一人; 主体我(I):自己认识的自我; 客体我(me) :人们对于自己的各种各样的看法, 由物质我、社会我、心理我三要素构成。 物质我:与自我有关的物体、人或地点(身体 组成部分、服装、家庭、亲人等); 社会我:自我如何被他人看待和承认(给他人 的印象、名誉、地位、角色等); 心理我:内心的自我(感知到的智慧、能力、 态度、人格特征、动机等)。
如果我尽力去做的话,我总是能够解决问题的。
即使别人反对我,我仍有办法取得我所要的。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心理学中的自我知觉理论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心理学中的自我知觉理论自我知觉理论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涉及社会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本文将探讨自我知觉理论的基本原理、实验研究以及其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应用。
一、自我知觉理论的基本原理自我知觉理论是指个体是通过观察自身行为、思维和感受等内在过程,来形成对自己的认知和判断。
自我知觉理论认为,个体对于自身的认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内部自我观察和外部他人评价。
内部自我观察是指个体通过反思自我内心状态和行为等因素,来形成对自己的认识。
这种自我观察过程可能受到自我概念、自我价值观和自我期望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是不是一个友好和善良的人。
外部他人评价是指个体从他人的角度和评价中获取对自己的认知信息。
这种认知信息可能来自他人的言行、表情、态度和评价等因素。
个体会将这些评价与自我知觉进行对比,从而形成对自身认知的判断。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根据他人的评价来判断自己是否具有吸引人的外貌或者智力水平等。
二、自我知觉理论的实验研究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来验证和探索自我知觉理论。
一项经典的实验是自我知觉理论中的镜子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研究者让被试者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形象,并要求他们评估自己在外貌、魅力等方面的各个特质。
研究发现,被试者往往会将自己比较理想化,认为自己更加吸引人和有魅力。
这表明了自我知觉的一种特点:个体倾向于维护和保护自己的自尊和自我形象。
此外,还有一些实验研究探讨了他人评价对自我知觉的影响。
例如,一个实验中,研究者让被试者听到一段听力测试的录音,被试者会被告知自己得了很高或者很低的分数。
结果显示,无论是被告知自己得了高分还是低分,被试者都会对自己的听力能力产生相应的评价,进一步说明了他人评价对个体的自我知觉有一定影响。
三、自我知觉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应用自我知觉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之一是自我认同和社会身份的形成。
个体通过观察自身行为以及他人的反馈,来形成自己的认同和身份感。
自我知觉
研究结果
•学业能力自我知觉对学校满意度具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在校积极情感具有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在校消极情感具有间接负向预测作用。
•社会能力自我知觉对学校满意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廷格
•不充分合理化实验
得到钱多的被试→作仍持有对绕线工低的态度评价
特别是,幼儿
儿童
青少年
社会退缩行为
•由于在社会交往情景中的挫折经历或其它原因造成社会交往能力缺失,这种缺失又反过来影响他们交往活动和交往经历,最终形成社交孤立状态。
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
•幼儿在所有的社会场合下的独自行为。具体行为表现为跨文化情景和时间范围的持续出现的被同伴孤立排斥的行为。
•具体行为表现:
•测量工具
•能力自我知觉量表
•NEO-PI-R人格量表修订本
•青少年幸福感量表
青少年学校幸福感和自我知觉
•学校幸福感:
•是学生在与学校中的人、事、物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心理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的结果,指学生基于自定标准对其学校生活的评价体验,由学校满意度、在校积极情感体验和在校消极情感体验三部分组成。
•对于以学业和社会性关系为主要发展任务的青少年来说,学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自我知觉可谓两大发展资产,因此,青少年以上两方面的能力自我知觉均和其学校幸福感有关。
限定条件
•贝姆对这个自我归因过程作了好几个限定。
•(1)自愿选择。自愿选择是模型中的重要变量。贝姆认为,要通过行为推断态度,必须要看这个人的行为,是在外在控制下发生的(外在诱导下发生的),还是自动地(自己选择决定的)发生的。只有行为是自动发生的,一个人才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为推论态度。
自我知觉心
Company name
公我意识-私我意识的测量
下列条目你是否同意? 1.我通常很突出. 2.我很关心我做事的风格. 3.一般而言,我并不是很了解自己. 4.我对现实中的自我有清楚的认识. 5.我关心表现自己的方式. 6.我的自我意识取决于我如何看待自己. 7.我对自己从不了解. 8.我通常很注意自己的内部感情状态. 9.我通常担心无法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1、4、8同意,3、7不同意,你的私我意识水平比较高; 2、5、6、9同意,你的公我意识水平比较高。
4 自我接纳
Company name
人只有充分地接纳自我,才能接纳他人。 自我接纳训练: 列出五个优点。 列出你钦佩自己的五件事情。 列出到目前为止,你生命中最大的五个成就。 描述五种你奖励自己成功的方式。 说明五种你可以使自己笑的方式。 列出你能够为别人做,并且使他们感觉良好的五件事情。 列出你善待自己的五件事情。 你最近参加过的带给你快乐的五个活动是什么?
7.自我障碍
Company name
自我障碍是指人们所采取的一些阻碍成功的行为。这样, 如果失败了,就可以归因于这些障碍而不是能力不足; 如果成功了,由于障碍的存在,作出能力的归因的可能 性就大大提高。 自我障碍包括:行为的自我障碍与自我报告的自我障碍 高自我障碍与高自尊相关。 自我障碍的目的在于印象管理和积极的自我归因。
Company name
(二)通过观察我们的行为来认识自己 贝姆(Bem)的自我知觉理论(selfperception theory):个体欲了解自己的态 度、情绪和其他内在状态,部分是通过观察他们 自己外显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的情景来推论自己的 态度和感受。 几个限定条件: 只有当行为是自动发生时; 当内在线索是模糊或者微弱的时候; 当缺乏有关个人态度的外在反馈源的时候
09管理心理学(第4章3节)自我知觉)
引人注目、讨好别人、 追求名誉、爱与隶属 等
追求智慧、宗教、道 德与良心
三、自我知觉的形成 • (一)以人为镜,即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获
得对自我的认识。 • 自我概念不但与他人的实际反应有密切关系,
而且也与个人对他人反应的估价相关联。
• (二)扮演角色,以促进自我知觉的发展。
• 角色理论是自我知觉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社 会知觉理论。
(三)企业价值——社会效益最优价值观(生 活——质量价值观)
• 这是70年代兴起的新的价值观。企业生产经营的 目标与社会利益在许多方面是共同的。在市场经 济中,企业为了生存,必须面向市场,生产符合 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满足社会需求;企业在进行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过程中,会增加员工人 数,对其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从而解决了社会 就业并提高了人口素质;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 处于不败地位,必须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提高 生产技术,开发新产品,促进了社会生产效率和 公众生活质量的提高。
• 第一级 反应型:这种类型的人并不意识自己 和周围的人是作为人类而存在的。
• 第二级 部落型:这种类型的人依赖成性,服 从于传统习惯和权势。
• 第三级 自我中心型:这种类型的人信仰冷酷 的个人主义。
• 第四级 坚持己见型:这种类型的人对模棱的 意见不能容忍, 难于接受不同的价值观,希 望别人接受他们的价值观。
• (二)价值观的形成与来源
• 人的价值观决定于世界观,是从出生起,在家 庭和社会中积累形成的。
(三)价值观的分类
• 人们的生活和教育经历互不相同,因此价值观 也有多种多样。行为科学家格雷夫斯为了把错 综复杂的价值观进行归类,曾对企业组织内各 式人物作了大量调查,就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 作风进行分析,最后概括出以下七个等级。
自我知觉
释义
1、社会知觉的一种形式。它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以自我为认识的对象。自我既是认识的主体,同时也是认 识的客体。作为认识的对象包括自己的个性心理的一切方面及相应的行为表现。自我知觉是在交往过程中随着对 他人的知觉而形成的。通过对他人知觉的结果和自我加以对照、比较才使他产生对自己的表象。马克思曾指出: “人降生是没有带镜子来的,他是把别人当镜子来照自己的。”对自我的知觉与对他人的知觉二者是紧密的,对 他人的知觉愈深刻、愈全面,对自我的认识随之而发展。自我知觉对自身的行为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正确的自我 知觉会使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得体,相反,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常常使他的行为遭受各种不应有的挫折。
限定
贝姆对这个自我归因过程作了好几个限定。
(1)自愿选择。自愿选择是模型中的重要变量。贝姆认为,要通过行为推断态度,必须要看这个人的行为, 是在外在控制下发生的(外在诱导下发生的),还是自动地(自己选择决定的)发生的。只有行为是自动发生的, 一个人才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为推论态度。
(2)当内在线索是模糊或者是微弱的时候,才可以利用外在行为来推论自己的态度。
自我知觉
社会心理学领域社会知觉的形式
01 释义
03 理论观点
目录
02 理论概述 04 限定
05 理论分析
07 的内容
目录
06 结果分析 08 总结
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的一种形式。它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以自我为认识的对象。也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 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自我知觉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行为发生的情境了解自己的态 度、情感和内部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内部状态的了解,也像他人了解我们一样,都是通过我们的外显行 为。
自我知觉理论是由D.J.比姆()在1972年提出,主要阐释行为是否影响态度。当问一个人关于某事物的态度 时,个体首先回忆他们与这种事物有关的行为,然后根据过去的行为推断出对该事物的态度。自我知觉理论认为 态度是在事实发生之后,用来使已经发生的东西产生意义的工具,而不是在活动之前指导行动的工具。
社会心理学-自我知觉
死亡
社会化
13所院校本(2003):“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 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 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孙时进(2003):“可以认为,个体的社会化 就是个体经过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文化影响, 学习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郑:从文化的角度,社会化被看做是一个文化 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 (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
First, the self is composed of our thoughts and beliefs about
ourselves, or what James (1890) called the "known," or, more simply, the "me." Second, the self is also the active processor of information, the "knower," or "I.”
11. 我是内向而心理常有矛盾的人 12. 我是有时有自卑感的人; 13. 我是感情脆弱的人; 14. 我是渴望真诚友谊的人; 15. 我是愿意得到别人理解的人 16. 我是能理解他人的人; 17. 我是有时拘谨的人; 18. 我是宁愿自我感受的人; 19. 我是不愿被人怜悯的人; 20. 我是相信自己的人。
The self-perception of Chimps and Orangutans 3/3
They rarely touch the red spot and, unlike chimps and orangutans, are no more likely to touch it when the mirror is present than when the mirror is absent. These studies indicate that chimps and orangutans have a rudimentary(未发展的) selfconcept. They realize that the image in the mirror is themselves and not another ape (猿), and recognize that they look different from how they looked before.
自我知觉的过程
自我知 觉
个体把 自己当 作注意 的对象 时的心 理状态。
认 识 自 己 , 就 要 打 开 自 己 的 窗 子
Davis 和Franzoi(1991)认为自我意识是个体参与 与自我觉知时的一种习惯性倾向,它具有相对的稳定 性,甚世 意 方界 面关 识 统系 一的 是 构一 人 成种 对 。意 自 识己 ,以 由及 知自 、己
• 自我图示 • 自我觉知 • 自尊 自我提升和自我确认 自我障碍策略 自我检控 自我预言 体像
a自我图示 Markus and Wurf指一个人对自我的特殊信念 形成的概念 b自我觉知:指个体把自己当成注意对象时的心理状 包括内在自我 觉知和公众自我觉知 c自尊(人的自我概念中与情绪有关)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 扬自己。(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
自我知觉理论的观点
• 自我知觉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行为 发生的情境了解自己的态度 、情感和内部状态 。 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内部状态的了解,也像他 人了解我们一样,都是通过我们的外显行为。认 为人在许多情况下并不能直接知道自己的态度、 情感和其他内在状态。认识自己和认识别人一样, 只能通过自己表现出来的行为来推测自己的内心 状态。这种推测过程和推测别人的内心状态时是 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试图使用本质上相同的 资料以及相同的归因过程对我们自己的行为进行 因果关系的推论。
研究结果
• 学业能力自我知觉对学校满意度具有直接 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在校积极情感具有间 接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在校消极情感具有 间接负向预测作用。 • 社会能力自我知觉对学校满意度具有正向 预测作用。
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廷格
• 不充分合理化实验
得到钱多的被试
→
→
作仍持有对绕线工低的态度评价 →
社会心理学中自我知觉相关性分析
社会心理学中自我知觉相关性分析自我知觉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其相关性分析是探讨人们如何认识自我,并如何从自我认知中影响我们的态度、行为和情绪的过程。
本文将从自我知觉的定义、测量和相关性分析三个方面探讨社会心理学中自我知觉的相关性分析。
首先,自我知觉是指个体对自己认知状态的认知。
它涉及个体对自己的身份、特征、价值观和行为的评估和认知。
自我知觉有助于形成个体对自己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自我知觉常常通过问卷调查或实验任务来测量。
最常用的测量自我知觉的工具包括自我评价量表、自尊量表以及自我效能量表等。
其次,自我知觉与个体的态度、行为和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自我知觉可以影响个体的态度。
例如,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时,他可能会对自己产生积极的态度,并更愿意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互动。
此外,自我知觉还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
研究发现,自我知觉具有指导个体行为的功能,即个体会通过自我认知来选择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实现一致性。
最后,自我知觉还与个体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
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评估会影响他们对自己情绪的感受和情绪体验。
例如,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外貌感到满意时,他可能会更容易感到快乐和自信。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自我知觉的相关性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相关性分析来探讨自尊与人际关系的关系。
研究发现,自尊水平较高的个体更容易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而自尊水平较低的个体可能更容易陷入人际关系的困境。
此外,自我效能与学习成就之间的相关性也是一个研究热点。
研究表明,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较高的自我效能信念的话,他们可能更有动力并表现出更好的学术成就。
除了在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自我知觉的相关性分析也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教育领域,了解学生的自我知觉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进而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此外,自我知觉的相关性分析还可以在临床心理学领域中应用。
通过了解病人对自身情绪和心理状态的认知,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症状和需求,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阐述自我知觉的概念
阐述自我知觉的概念
自我知觉是指个体对自身存在、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它涉及到个体对自我身份、价值观、个人能力和特性的认知,以及自己在社会环境中的地位和角色的理解。
自我知觉是内省和反思过程的结果,通过观察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个体能够形成对自己的主观认知。
自我知觉与自我概念密切相关,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表示,包括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
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类别或群体的认同感,比如性别、民族、文化、职业等,它对个体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具有重要作用。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评估,包括自尊和自信等方面。
自我概念的形成受到家庭、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自我知觉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在儿童时期开始形成,并随着个体的经历和社会互动而持续演变。
自我知觉的强度和稳定性会对个体的行为和情感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有良好自我知觉的个体往往更容易适应环境、构建健康关系、实现个人目标。
相反,自我知觉不清晰或低自尊的个体可能面临自尊心受损、社交困难等问题。
自我知觉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自己的需求、价值观和目标,个体可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此外,自我知觉还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挑战,提高自我调控和应对能力。
总体而言,自我知觉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理解,涉及自我身份、个人能力和特性的认知,以及对社会角色和地位的理解。
它在个体的行为、情感和社交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关键意义。
自我知觉的过程34页PPT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自我知觉的过程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自我觉知理论
一个问题
01
当人们被问及对 某一事的态度时,人 们首先回忆的是有关 此事的行为,然后根 据自己的行为推导出 自己有关此事的态度。
02
自我觉知理论 认为态度是用来使 自己过去的行为合 理化的,而不是用 来指引未来的行为 的。
03
所以人们擅长为 过去的行为寻找合理 化的说明,却不擅长 从事具良好理由的行 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我觉知的分类
2、公众自我觉知(public self-awareness)
个体对自已所在的外部环境比较在意 (即我更为重视外部环境) 表现为害怕别人评价自己,看重来自他人的反馈, 常常在乎外在的行为标准
自我觉知的发展
自我觉知并非天生, 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出的一种能力
9—12个月的婴儿会将镜子中自己的形象当做另外一个人。 18个月左右的婴儿会意识到镜子中的人是自己。
英文参考
Duval and Wicklund proposed that, at a given moment, people can focus attention on the self or o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Focusing on the self enables self-evaluation. When self-focused, people compare the self with standards of correctness that specify how the self ought to think, feel, and behave. The process of comparing the self with standards allows people to change their behavior and to experience pride and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self. Self-awareness is thus a major mechanism of self-contro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自我服务偏见:
(1)你觉得在场的人有多少比你更有魅力? (2)你觉得在场的人有多少比你更有道德? (3)你觉得在场的人有多少比你更聪明? (4)你觉得在场的人有多少比你更有同情心? (5)你觉得在场的人有多少比你更善良?
自我服务偏见的例子?
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 成功归因于自己,失败怨天尤人
三个归因维度是重要的。 一是内在性--外在性; 二是普遍性; 三是稳定性。
干预方法:
一是可以引导他改变对结果的评价; 二是改变认知的目的的指向性; 三是改变一个人的期望; 四是能改变一个人对失败作的归因,
第三节
自我障碍和习得无助——自我归因的两种现象
一、自我障碍 个体为保护自尊而使他人注意存在着可能导致 行动失败的外在原因所采取的一种归因策略。 跳蚤 残疾人
自我设障碍个体特点: 社会焦虑、 没有预料到成功 具有高度重要性任务 高度注意公开形象 危害:自我设障——知识的障碍——不能成功,
二、凯利的自我归因理论
三条线索 (1)实体的特异性 (2)一致性反应 (3)一贯性
例: 我为什么被王老师批评?
三、沙赫特情绪理论
情绪比较:在判断我们情绪是否恰当时,人们 常进行社会比较。
情绪(害怕、害怕的程度)是否恰当?——人际交往 (相似背景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正确归因, 培养健康的自尊, 改善重要他人态度, 强化自我肯定训练
二、习得无助
当人们经受了极端严重或持续的紧张后,当事 件完全在人们自己控制下,他们并不努力去控 制,而是觉得希望渺茫无所作为,这种心理状 态称为习得无助。
造成习得无助的原因: 学习: 归因
无助感阶段:
排出了这种顺序,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有什么关 系呢? 它让我们明白:在心灵深处,对我来说,什么 是做重要的,关键时刻,该把什么放在第一位, 该把谁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什么而拼搏, 该选择什么,该放弃什么。 遇到难以做出的决定,请想想你的五样。
心灵探索之二——XXX是一个怎样的人?
真实的我
1、身高 2、体重 3、相貌 4、家庭出身 5、文化程度
(二)减少痛苦--尼斯比特和沙赫特
在心理治疗中,如果病人把他们的情绪上的激 起归因于外在刺激,那么像这些症状:害怕空 间、恐高症,就会减少或消失。
二、错误归因治疗
即不主张用寻求隐藏根源或重新学习的方法, 而主张使病人对激起原因作出错误的归因,从 而使病人得到治疗。注意伦理问题。 韦纳归因
三、习得无助与心理健康
自我服务偏见最容易发生的条件:
(1)当行动者高度介入到一种活动中去的时候; (2)当行动者自愿选择从事一种活动的时候; (3)当行动者的成绩公开的时候。
自我服务偏见产生的原因:
(1)自我服务偏见有助于保护或提高我们的自 尊。 (2)自我服务偏见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公开形象。
启发?
严以律己, 自我批评, 勇于承担责任 。
1、人们是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获得自己的态度,情感和情绪
个体了解自己的态度 、情感和内在状态, 部分是通过自己外显的行为和行为发生的情境。 即,我们对自己内部状态的了解,也像他 人了解我们一样,都是通过我们的外显行为。
诱导服从:
在没有外界环境压力时,我们通常认为我们的行为是 表达真实态度的。当存在着明显的外部压力时,我们 会认为我们的行为是由于外部原因的。 由于高奖赏而从事某种活动,导致把行为原因归之于 外部,由于低奖赏而从事某种活动,导致把行为原因 归之于内部。这就是说,对于从事某种活动给予过分 的肯定,将破坏对这个活动的内在兴趣。
1、你是谁? 2、你在这儿做什么? 3、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4、你有什么样的目标?
巴黎大学有一年的博士入学考题就是 ——我是谁?
自我知觉的内容
1、对自我外部特征的知觉:容貌肤色体形。 2、对自我个体特点的知觉:喜怒哀乐、意志力、 价值观、气质、性格、能力等。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士(William James)把自我 认知分为三个要素: 物质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沙赫特等认为情绪由两个因素组成: (1)生理上的激起 (2)认知标签。 沙赫特理论模型:E=A*C 实验:
实训:自画像
第二节 自我知觉中的偏见
一、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 我们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或情景的因素,而把他人的 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 (1)是行动者与观察者得到了不同的信息,自然由此而得出不 同的结果。行动者容易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情有可原。而观察者 就事论事。 (2)在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泰勒和菲斯克。行动者利用环 境提供的线索来作为归因的基础,观察者更会利用行动者的行为 作为归因的基础:显著性归因偏见。
自我知觉的途径?
心灵探索之一:XXX的五样
可以是实在的物体;也可以是人和动物。可以 是精神的追求;也可以是爱好和习惯。可以是 抽象的事物;也可以是具体的物品。总之,你 尽可以天马行空地想像,只要把你内心最珍贵 的五样东西写出来
好好记住这个顺序吧,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无所 适从的时候,不妨用头脑中的打印机,把这张 纸无形地打印出来。也许,奇迹就会发生,你 的答案也就顺滑地诞生出来了。
启示?
我们必须学会客观理性地为我们的成功和失败 找到正确的归因。
第四节
自我归因的应用——归因治疗
一、痛苦归因:通过改变自我归因中的一些因 素,研究者可以使被试增加或减少其痛苦的知 觉和忍耐力。
(一)增加痛苦--班德勒:
甲组:有权选择, 电击可以逃避——按电钮逃避电击(归因:电击痛 苦)——知觉到的电击痛苦比实际上所受的痛苦增加 了。 电击可以逃避——不按电钮逃避电击(归因:电击痛 苦)——知觉到的电击痛苦减少? 乙组:反应时条件,无权选择: 不知道电击可以逃避——按电钮是为了判断反应时 间——知觉到的电击痛苦?
自我归因过程限定:
(1)自愿选择。自愿选择是模型中的重要变量。贝姆认为, 要通过行为推断态度,必须要看这个人的行为是在外在控制下发 生的(外在诱导下发生的),还是自动地(自己选择决定的)发 生的。只有行为是自动发生的,一个人才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为推 论态度。 (2)当内在线索是模糊或者是微弱的时候,才可以利用外在 行为来推论自己的态度。 (3)当缺乏有关个人态度的外在反馈源的时候,一个人就会 利用外在行为来推论自己的态度。
( 1 ) 在努力进行反应却没有结果的“不可控状态”中体 验 各种失败与挫折 ( 2 ) 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 ( 3 ) 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 ( 4 ) 表现出动机 、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 ,严重影响后来 的学习 。
习得无助导致心理问题
一是动机上的,无助的人不再努力采取必要的步 骤来改变这种结果; 二是认知上的,无助的人不去学习能有助于摆脱 不良结果的反应; 三是情绪上的,习得无助能产生轻微的或严重的 忧郁症。
理想的我
别人眼中的我
6、性别
7、性格 8、人际关系 11、爱好 12、理想抱负 …………
有多少不一致的项目? 你的痛苦、烦恼有多少与之有关? 如何让自己更快乐?
第一节 自我知觉和自我归因理论
一、贝姆的自我知觉理论 D.J.贝姆 于1972 年提出了自我知觉理论:
1、人们是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获得自己的态度,情感和 情绪。 2、最初的态度问题。 3、自我归因过程的限定
启发?
老师上课迟到? 学生学习不好?教师归因(观察者归因)——学生努力不够;学 生归因(行动者自我归因)——老师教的不好。 观察者:要考察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不同表现,综合进行评价,不 能就事论事; 对待我们自己:则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要注意本人 的内在特征在归因中所起到的作用。 我们要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看待一代人的行为表现和作出推 论。
自我知觉
认识自己,就要打开自己的窗子
自我知觉(self-perception)是个体对自己的
认识,以自我为认识的对象。是指一个人通过
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的情感、情绪和内 在特质等心理状态的认识。
美国管理学家本尼斯 .唐森德共同设计:“领 导者行政能力21天训练计划”。 其中21天训练计划中的第一天作业是必须回 答四个问题: